【拔高教育】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孔子开创 私学 ,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3.教学方法:(1)注重因材施教。(2)注重言传身教。 4.编修典籍:编修《诗》《书》《礼》《乐》《易》《春秋》。弟子把 孔子的思想整理成《 论语 》,成为儒家经典。
教材互补
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办学的成就 使孔子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始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岳麓版)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 孔子周游列国
图二 孔子不仕,退修诗书
思考 (1)图一中,孔子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宣传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张。
答案
(2)图二中孔子的活动具有怎样的意义?
重点精讲
孔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孔子的“礼”中,主张长幼有序,有助于中国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 传承。 (2)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3)孔子中庸思想中,主张“和而不同”,主张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 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意义。
的政治社会。
——[ 美 ] 肯 ·沃 尔 夫
《思大考历史(1)视根野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
特性。
答案 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答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 序中的不同作用。 答案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 (3)孔子观念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 答案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重点精讲
对中庸思想的认识 “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 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坚定 信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 人民版选修4.pptx
评价
“克己复 目的是改变春秋时期的混乱,匡正社会秩序,
礼”
但社会变革是不可阻挡的
“仁者爱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有利
人”
于缓和社会矛盾,维谐完美,有利于个
想
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13
2.教育理念及贡献 (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 文化教育下移。 (3)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 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 (5)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
6
知识点二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地位
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 办私学,创立 儒家 学派。 2.儒学主张 (1)礼,即 周礼 ,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 “ 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 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 仁 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 想社会。
1
第1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2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观
点和政治主张。
1.重点: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 2.难点:对孔子思想的评价。
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知识点一 孔子其人 1.青年时期
(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 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 私学 。 2.在鲁从政 (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 事务。 (2) 夹谷之会 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 胜利。 (3)出任 代理宰相 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
一二三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 语·为政》)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进取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二三
二、孔子的主要贡献 1.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 新与旧的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 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深度点拨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私 有土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士”阶层兴起。
问题1
问题2
问题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 2 响有哪些?
(1)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最宝贵的遗产, 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一二三
三、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它们既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的核心内容。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他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 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 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学习要点 (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 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了解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 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人教版选修4
②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 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汉代 开始,几乎所有的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思想,孔子创 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③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 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去,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 响。
(3)“中庸”侧重于哲学范畴,也是一种至高的道德 修养和方法技巧,强调既坚持原则又适当变通,以实现 “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总之,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 儒家思想的核心。
主题二 孔子的思想地位和影响 ZHUTI
史料一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 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 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 师”。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在教育权利上,主张人人平等。孔子开创□01 私学,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在教育目的和目标上,要把学生培养“□02 成人” 和成“ □03 君子 ”。
3.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教授《 □04 诗 》《 □05 书 》 《 □06 礼 》《 □07 乐 》等。
4.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注重 □08 因材施教 和 □09 言传身教 。
史料二 伏尔泰:“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 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 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 也如此。”
问题探究: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 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 提示: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 护统一。
4.献身文教:兴办私学,把“六经”即《诗》《书》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
来讲礼乐,以便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孔子对百姓 的关心与呵护。虽然孔子的 “ 仁 ” 适用于所有的人,但他主张的 “ 亲亲为 大”(如:为维护“亲者”的形象而犯法)具有局限性。
教材整理 3 1.开创私学
古代大教育家
(1)背景: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 贵族垄断。 (2)概况:“有教无类”,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2.教学目标 (1)“成人”:通过教育,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 ”。 (2)“君子”: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21[学思之窗],结合课文仔细分析,到孔子时代,
“儒”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
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 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 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使儒承担起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解析】
材料中“孔子出门必坐车”是为了彰显孔子的贵族地位,而一
般平民则只能步行,坐车与步行体现的是社会等级地位不可僭越,即“礼”的 要求,它是维护西周时期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故本题选 A 项。B、C、D 三项 含义与题意特征不符。
【答案】 A
4.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 者湮没于世界之中。在《中国焦点 2006》评出的十大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 符号中位于第一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仁”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B.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 C.其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了后世教育 D.其文化品格对中国的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页,共21页。
目标
(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导 引
一二三四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shíqī)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shíqī)。
(2)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
道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
目标 (mùbiāo)导
航
预习(yùxí)导 引
一二三四
四、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 础。 (2)古代文化:“六经”也成为(chéngwéi)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2.对世界 (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产生了 深远影响。 (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 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
第七页,共21页。
目标(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 导引
一 二三四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开创私学
(1)背景:春秋以前,文化被贵族垄断。
(2)概况:
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
②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2.教学目标
(1)“成人”:通过教育,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
“忠”“信”。
(2)“君子”: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统一,独
第十二页,共21页。
问题(wèntí)导 学
即时(jíshí) 检测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孔子 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原创5: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路过陬邑(进 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自学礼乐
孔子生长于当时的文化中心──鲁国,在周 礼的熏陶下,6岁“为儿嬉戏,常陈俎豆, 设礼容”。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不移的 学习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学 习鲁国保存的中国古代文化,从中寻求治 国救人之道。这一基本方向,决定了他一 生的生活道路,形成儒家的思想特点。
仁者“爱人”
仁 “பைடு நூலகம்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密切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中庸”。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北宋的程颐加以解释:“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定理。”
3.周游列国 孔子55岁时,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先后经过卫、曹、陈、 宋、蔡、郑、楚等十几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却没被采纳,直到68岁时返回鲁国。
4.献身文教 孔子30左右开始讲学,在做官、周游列国期间也未停止办学。 晚年回到鲁国后整理文化典籍《春秋》,融会贯通“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孔子爱教育、爱学生,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 七十二贤人。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
二、开创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推荐】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ppt
④评价: 积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 消极:维护尊卑有别的贵族等级权威,思想保守。
三、儒家思想的开创者
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
仁者亲(爱) 亲(亲人)为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三、儒家思想的开创者
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也;羞恶 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 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余秋雨
三、儒家思想的开创者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孔子
仁和礼“互为表里”:
以礼义教化,匡正社会秩序。
中
有礼无仁 ——矛盾激化 有仁无礼 ——模糊上下尊卑
庸
思考:如何处理仁与礼的矛盾呢?
三、儒家思想的开创者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孔子
3.中庸
①含义:方法论,处理任何事情都恰到好处,不偏不倚 (过犹不及);
②做法: 保持矛盾的统一,和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也是美德,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
中
重要依据。
庸
三、儒家思想的开创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
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 协调。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
二、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二、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立
创
从
周
献
志
办
政
游
身
礼
私
失
列文ຫໍສະໝຸດ 乐学败国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2.1 儒家文化创始人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4.整编古籍 (1)孔子整编“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 秋》。 (2)弟子把其思想整理成《论语》。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四、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 理论基础。 (2)古代文化:“六经”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2.对世界 (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对这些 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 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5
2.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 ) (导学号52640004)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性相近也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忠恕”就是推己及人,多考虑他人。 答案:B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仁的思想: ①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②仁就是爱人,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③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④将礼与仁结合起来,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预习交流1 《论语》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 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 哪些?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主要内容:恭、宽、信、敏、惠。主要目的:调节和协调 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4
第2单元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的影响1、国内:①创办私学: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了“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主张“内圣外王”: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③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孔子在世界人类中有深广影响,尤其对东亚诸国产生过重大影响。
据史籍载,早在汉唐之时,儒家典籍便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及东亚一些国家,并影响了他们的政治、文化、伦理和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些学者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之为“孔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
他们非常重视儒家伦理思想,甚至将某些谈论儒家伦理的文章选进中小学课本中,如新加坡曾把“儒家伦理”定为中学生必读课。
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把儒家融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世界看孔子: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儒学在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
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
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教育最新K12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少年时代,15岁立志以传承礼乐为己任。
3.30岁时,对“六经”已融会贯通,开始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4.50多岁时,先后任鲁国的中都宰和司寇。
5.从政失败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6.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
[深化认知]从孔子的经历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可以看出: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于我们而言,要立志成才,矢志不渝,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1.背景(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深化认知]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2.教育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
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
3.教育内容(1)起初为使学生“成人”,主要教授《诗》《书》《礼》《乐》。
(2)后来培养学生成为“君子”,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4.教育方法(1)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
5.整编古籍孔子整理编撰了古代文化典籍“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深化认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预习导引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讲学收徒: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私学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深化认知] 从孔子的经历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可以看出: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于我们而言,要立志成才,矢志不渝,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知识点拨] 孔子的思想因为有利于社会稳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所以封建社会的历代君主基本上都用该思想统治国家,以仁、礼、中庸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过长期积淀,已渗透进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2.教育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
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
3.教育内容(1)起初为使学生“成人”,主要教授《诗》《书》《礼》《乐》。
(2)为使学生成为“君子”,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4.教育方法(1)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
5.整编古籍孔子整理编撰了古代文化典籍“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误区警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四、对后世的影响1.积极意义(1)对中国①政治上: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②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③教育方面: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2)对世界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
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特别提醒]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主题一孔子的思想主张【史料探究】史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史料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史料三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思考(1)依据史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
(2)史料二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3)史料三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主张: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背景: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封建经济兴起。
(2)“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3)“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史论总结】孔子的主张及评价【史料探究】史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思考(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新旧社会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的权威,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重建奴隶制的社会秩序。
但政治实践又使孔子认识到,形式上的礼乐必须以仁德为根基,礼和仁必须结合起来,并以中庸之道协调礼和仁的关系,达到完美与和谐。
【史论总结】礼、仁、中庸的关系礼、仁、中庸是孔子思想中的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
三者都是伦理道德、政治理想和方法技巧的综合,但又各有侧重。
(1)“仁”侧重于伦理道德范畴,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以个人内在的“仁”为出发点向外延伸到外在的行为规范就体现为“礼”。
(2)“礼”侧重于政治范畴,强调社会各等级各有不同于其他等级的行为规范,将“礼”内化到个人的道德和情感就表现为“仁”。
(3)“中庸”侧重于哲学范畴,也是一种至高的道德修养和方法技巧,强调既坚持原则又适当变通,以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总之,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1.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B.孔子的主张不能助诸侯实现称霸梦想C.孔子设计的那套礼仪规范太过繁琐D.孔子试图混淆上下等级关系而遭拒答案 B解析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用的原因是与春秋战国时期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的潮流相悖。
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479 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 492 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 ,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 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答案 A解析A项中“历代”明显具有片面性,不正确。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他认为“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他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他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答案 D解析孔子认为“仁”“礼”和刑罚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是无君也;……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 )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B.“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的等级思想。
A项是老子对治国境界的分类:道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法治、兵治,属道家,排除;C项“兼相爱”属于墨家思想;D项大意为“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由中可看出其推崇君主权威,故属法家思想,排除;B项“克己复礼”强调等级思想,属于儒家思想,故选B。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D.学思结合答案 D解析孔子强调了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的两种不良后果,从而说明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颜渊》材料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请回答:(1)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孔子的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答案(1)主张:孔子提出“仁”和“礼”,提倡以德、礼治理社会的思想,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2)地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孔子及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及教育方法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和影响。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三则材料中提取孔子的思想主张即可。
第(2)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孔子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基础巩固1.“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为此而采取的行动是( )A.做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B.收徒授业,整理文化典籍C.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D.提出“正名”主张答案 B解析孔子为使自己的学说传于后世,专心于文化教育事业,并且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整理成“六经”。
2.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B.教化C.习俗D.祭祀答案 A解析孔子所讲的“礼”是周朝的“礼”,是周朝为了体现贵贱尊卑制定的制度。
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答案 A解析B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