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以作者行踪为顺序、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2.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重点难点:

1 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

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预习准备:

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乌镇人。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本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鲁迅一起参加左联、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抗战期间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杂志。1940年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反独裁。1948年到达大连,后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艺联合会副主席。作协主席。建国后历任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届、五届副主席。1981年3月31比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和鲁迅、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2、写作背景:

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应运而生。

2、什么是象征手法?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歌曲《小白杨》导入。

1、作者介绍。

2、写作背景。

二、自我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大毡.子()开垦.()外壳.()主宰.()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 无边无垠.( ) 诸.如()倦怠.()婆娑.()

恹恹.欲睡()丫.枝()晕.圈()虬.枝()参.天( )

初融.()秀颀.()古刹.()刹.车()

2.解释下列词语。

(1)视野:

(2)黄绿错综:

(3)妙手偶得:

(4)无边无垠:

(5)倔强:

(6)纵横决荡:

(7)秀颀:

(8)礼赞:

3、(1)浏览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

(2)思考课后“探究·练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分段落朗读课文(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你觉得白杨树是棵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2、作者要“礼赞”白杨,他为什么要赞美白杨?

3、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

4、小结: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讨论、明确。全文可分成五个部分。

四、小结本节课。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语段,深入理解。

(一)、合作探究第一部分。

1、“实在”一词,有什么作用?

2、第一小节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二)、朗读课文第2—4节,鉴赏课文并深入探讨下列问题。

1.文章的第2节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作者是怎样进行描绘的呢?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这一段呢?

2.在本段中作者详细描写了驱车灾荒圆上奔驰时的感受,你能用文中的词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吗?这样的情感变化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3.“雄壮”“伟大”与“单调”是否矛盾?为什么?

4.“一排”“三五柱”“一株”三个数量词是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能否颠倒过来排列?为什么?

(三)、朗读课文5、6两节,分析鉴赏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

1.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这些词语使你联想到什么?

2.第5节有一句话概括了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请找出该句。

(三)、分析鉴赏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朗读第七节,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一开始提到“算不得书中的好女子”,然后又笔锋一转,讴歌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为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 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3. 该段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第七节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如果把它们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三、联系背景,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动机。(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如果说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钻没,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

2.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朴素是一种美……

你认为在新时代“白杨树”可以象征哪种精神、那类人?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