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搭石评课稿1今天听了区教学能手赛《搭石》一课,下面我谈一谈听完这节课后的一点学习收获和感受。
它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短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1、引导探究,质疑激趣。
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
“搭石”,对我们城市里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2、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学法的指导,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
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让学生动笔画出不懂的词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请教学习伙伴、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
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通过联系上下文对“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的词理解。
3、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当然”一词,谈感受来理解,体现了工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老师就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双基训练。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
《搭石》的评课稿
《搭石》的评课稿《搭石》的评课稿一、浓浓的语文味儿。
金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老师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美”学生马上说:“我从脱鞋绾裤中体会到人的美。
”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需(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需(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三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就让学生自己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
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最后在教“伏”字时,老师甚至出示了“伏”字的篆书字形,再让学生表演这个字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这个字。
二、浓浓的诗画情。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金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
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语速由慢变快,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象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评课
《搭石》的评课老师在预设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条主线,让学生感受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
一、人文性体现在关注了学生的阅读体验1、关注了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
上课伊始,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了搭石风景的亮丽。
接着,王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感悟读、齐读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美、欣赏美,突出了教学重点。
同时,通过重点段的品读,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家乡这道风景的亮丽。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如本节课在重点指导朗读“看得见的具体美”这一段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地读,感受当时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3、在阅读中感悟。
如在第二、四自然节学习中,让学生阅读后体会、交流,学生通过老人摆搭石时的动作,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及当时人心理活动,感悟到了老人那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
在第四自然节中,通过阅读两个假设句子,让学生感悟到了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幼的心灵之美,这些都是透过外在的描写感悟到文中蕴涵的人性美。
4、让学生在体味中升华。
在整节课王老师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比如在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中潜移默化的渗透。
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二、是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揭示学习规律。
在本节课教学中,王老师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也提示理解的方法。
如在理解重点词“协调有序”时,学生通过课前查字典预习了这个词的本义,王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了这个词的引申义,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用得准确。
又如: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画句子,边理解,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掌握了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三是以“发现美”延伸课文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
听《搭石》评课发言稿
听《搭石》评课发言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对于教材《搭石》的评课。
《搭石》是一本富有教育意义的教材,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搭石的故事,引发了我深思。
下面,我将从故事情节、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评述这篇教材。
首先,故事情节很有趣也很温馨。
故事主人公小男孩遇到了神秘的老人,并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一个魔法石。
小男孩带着石头探索了许多有趣的事物,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魔法石。
这个故事充满了想象力,让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和奇幻。
同时,故事中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给予了孩子们对环保和爱护自然的重要教育。
其次,教育思想贯穿始终。
教材通过让孩子们了解搭石的过程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考。
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逐渐领悟到正确的方法。
这种培养孩子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材还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教育思想,让孩子们懂得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
最后,教学方法很灵活。
教材中的任务设置非常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例如,教材中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点,感受石头的古老和坚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搭石的过程中,教材采用了图表、实践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能够开展更多的创造和探索。
总的来说,《搭石》这本教材不仅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而且贯彻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中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教育思想,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因此,我认为《搭石》是一本很有价值的教材,能够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很好的帮助。
谢谢大家!。
搭石教研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背景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搭石”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搭建知识桥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评课活动,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活动过程1. 教师展示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两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
第一位教师讲授的是《搭石》一课,第二位教师讲授的是《石桥》一课。
两位教师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2. 同伴互评在课堂展示结束后,各位教师进行了同伴互评。
首先,评课教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活跃。
(1)肯定方面:①教师对教材把握准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
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改进方面: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②课堂提问应更加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③教学评价应更加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研总结在同伴互评的基础上,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他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1)加强教材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活动反思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1)对教材把握不够深入,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2)课堂提问针对性不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待提高。
(3)教学评价单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够。
《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1《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奉献、勤恳、敬老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杨群英老师是一个勤奋的、刻苦钻研的老师,在她独立备课、和四年级教研组五次磨课的探索中不断成长,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现将杨老师的课做如下简评:一、品味语言之美。
杨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生字词的教学完全和文句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特别是指导理解“协调有序〞、“清波荡漾〞和“人影绰绰〞这几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学“协调有序〞一词时,杨老师问:“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动作的协调有序?〞然后杨老师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学生答“紧跟上去〞,再品读改编的诗歌如此反复练习多遍,使学生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对协调有序的节奏感也有了一个感性的体验,“协调有序〞一词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学习“清波荡漾〞和“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时,杨老师通过问题“读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在这一次次的引说练读中,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了。
二、感受诗画之美。
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语速由慢变快,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象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
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到达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感悟“搭石〞之美。
在开课伊始,杨老师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句展开对全文的教学。
当学生感悟到搭石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不浪费时间时,感悟到老人们留给乡亲们平安、方便、爱时,感悟到人们过搭石动作的协调有序、乡村风景的美丽如画时,杨老师都不失时机地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自然作结。
《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第一篇:《搭石》评课稿《搭石》评课稿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入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设计的课前谈话非常好,指向性明确,与课文联系紧密,之后顺利的进入了导入环节,引出了课题。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走进文本。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教学中,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这一板块中,学生学习词是目标,读书是手段,看似读书,实为识字,学生在读书中识字、识词,在识字过程中又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陈老师在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预习设计很有层次,从不同类型的词语到段落都有涉及,课堂中陈老师对本文的生字进行了检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在读文识字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教学的整合度和浸润度。
3、细读课文,找寻画面,体验文本。
要这一环节,陈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
归纳出了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体验美。
这一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让学生做小老师,上台板书。
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4、学法指导,有序教学,合作自学。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发现、体验。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
学生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换石图”这个画面,在其中领悟了学习方法。
在之后段落的学习中,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这是自主、合作、应用的结合。
5、留下思维空间,再现文本美。
这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学生的想象翅膀被老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被老师一次次点燃,把学生的思维拉的更远,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这节果课给我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读书中的不同体现,让课文的内涵张显出来,学生不但懂得了读书的意义,中的思想感情也会在读书中得到升华。
《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奉献、勤恳、敬老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XXX群英老师是一个勤奋的、刻苦钻研的老师,在她独立备课、和四年级教研组五次磨课的探索中不断成长,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现将XXX老师的课做如下简评:一、品味语言之美。
XXX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生字词的教学完全和文句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特别是指导理解“协调有序”、“清波荡漾”和“人影绰绰”这几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学“协调有序”一词时,XXX老师问:“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动作的协调有序?”然后XXX 老师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学生答“紧跟上去”,再品读改编的诗歌如此反复练习多遍,使学生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对协调有序的节奏感也有了一个感性的体验,“协调有序”一词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学习“清波荡漾”和“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时,XXX老师通过问题“读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在这一次次的引说练读中,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了。
二、感受诗画之美。
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语速由慢变快,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象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
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感悟“搭石”之美。
在开课伊始,XXX老师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句展开对全文的教学。
当学生感悟到搭石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不浪费时间时,感悟到老人们留给乡亲们安全、方便、爱时,感悟到人们过搭石动作的协调有序、乡村风景的美丽如画时,XXX老师都不失时机地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自然作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个人教学反思:《搭石》一课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
整节课围绕“美”这一主题,不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家乡的景美,而且深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家乡人们的心灵美。
一、引领走进文本课堂伊始,我通过出示画面,感情导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刘章爷爷生活的那个小山村,走近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搭石。
而后一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课本,我的一句“如果没有搭石,村里的人们又是怎么过河?”的追问,孩子们对“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
”有了更深地体会,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
有了对搭石淡淡的了解,多了对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着孩子们对课文美美地品读下去。
二、理解感悟文本在重点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紧紧抓住“上了年纪的人走搭石”,“上工、下工的人走搭石”和“老人、年轻人走搭石”三幅画面,通过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如在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句时,我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采用合作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后面的……”来体验朗读的协调有序,进而感悟人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
然后,我又改课文为诗歌,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更是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三、拓展延伸文本最后一环节的写话训练,在对“美”有了初步感悟之后,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找一找自己身边的美,尝试以小诗歌的形式表达。
搭石的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我今天听了任丽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拙见,下面我来分点说一下:1、本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读感悟,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引出勤苦的人们在小溪上铺上了一排石头,引出课文课题,简洁明了,切入主题。
2、角色换位,培养想象,拓展文本。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
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
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一个孩子说出盲人走搭石,他站在河里领着盲人过河,这个细节,教师应该对学生发言给予表扬,同时,我想应该把掌声送给他。
3、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这节课中,任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
由“话”变“画”,来教“清波荡漾、人影绰绰”,让学生在不断诵读中品味叠音词,悟出音律美,体会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融为一体。
4、其中有几点建议我整理了一下,首先是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和评价孩子的答案。
任老师认真倾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缺少总结性的语言。
其次,本课没有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应该设立此环节,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再次,搭石应该是方正坚固的,任老师在板书的时候忽略了它的形状,画成了椭圆的。
总之,在任老师的课堂上让我感受到了“美”的真实所在,使我受益匪浅。
篇二:搭石评课稿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界湖小学李孝艳时间2013、11、听课记录上时间,只写月份,不写年。
学校东校区班级4、2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将跟随刘章爷爷一起去欣赏他美丽的家乡,一起去走走他家乡的生:搭石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来齐读课题"生:搭石师:真的是石头啊,读得都冷冰冰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
评《搭石》老师上的是四上年级的《搭石》,首先说说孙老师对这第一课时目标的安排。
孙老师安排的目标,识记方面的,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方面的目标,明白“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意思,能把从重点词语中体会到的美朗读出来,从而领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应用方面的目标,学习抓关键词语列小标题的方法。
对照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
)看,这个重点目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意思,能把从重点词语中体会到的美朗读出来,从而领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和难点(列小标题)制订还是比较合理的。
课堂各环节的安排也一一对应各目标,初读课文对应字词目标,列小标题对应应用目标,学习第三自然段对应理解目标。
为了更好地解决理解目标,孙老师安排了一个敲击双响管的插曲,这个节奏的出来,在听觉上帮助学生读出节奏美,节奏一美,走搭石协调有序了,这个理解目标也随之解决了,为了理解人影绰绰,单从词典中解释,人影多,姿态美,学生还是模模糊糊的,这时孙老师出示了照片,这样就更直观地理解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时也感受到了走搭石的画面美。
这样让音乐和信息技术为我语文所用,解决我们语文的重难点,就是我所理解的比较狭义的整合。
以生为本是我们一线课堂追求的目标,课堂上孙老师也是扎扎实实落实的。
首先孙老师的教态是非常亲切的,课堂的氛围是轻松自然和谐的,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很好”“好极了”“让我们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等等,这样一句句赞扬的话,也让学生如沐春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就是切切实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地位的保障第一个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35分钟的课堂时间,学生的活动时间是21分钟,占了近2/3。
第二个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除了每个学生都在读课文、思考之外,有29人次站起来回答了问题或者说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受,除去重复的3个学生,这26个同学分布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中间,可以说,孙老师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关注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听了黄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
黄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黄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在教学中,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他让学生反复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
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
从而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
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观看精美的PPT图片,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黄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小学语文四年级搭石评课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搭石评课稿篇一:四年级上册《搭石》评课稿四年级上册《搭石》评课稿《搭石》一文作者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德画面。
表现了乡亲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友好互助的美德。
首先、李老师这节课以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为突破口,紧扣“美”,设计问题,文中描绘了几幅美丽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课文,在阅读中发现美,在交流中感受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简单明了的小标题形成概括美,从而理清了本课的脉络,使学生完成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其次本节课的导入也颇具特色,李老师由一幅关于搭石的自然风景画导入,使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初步认识了塔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
然后围绕塔石质疑,再次激发了学生的脑细胞,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提问问题的能力。
三、字词教学,对词语的理解方法形式多样,值得学习:如“人篇二:《搭石》评课稿《搭石》评课稿我今天听了任丽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拙见,下面我来分点说一下:1、本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读感悟,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引出勤苦的人们在小溪上铺上了一排石头,引出课文课题,简洁明了,切入主题。
2、角色换位,培养想象,拓展文本。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
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
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一个孩子说出盲人走搭石,他站在河里领着盲人过河,这个细节,教师应该对学生发言给予表扬,同时,我想应该把掌声送给他。
3、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这节课中,任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
《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今天,在我们装修一新的四楼电教厅里,聆听了孙艳丽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整堂课中,孙老师别出心裁地以家乡搭石的风景美为主线,以家乡人的淳朴、善良、乐于奉献为暗线,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以词串篇、以句带章,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充分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展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
再加上孙老师温婉端庄,听课的感觉如临小溪如沐春风。
下面具体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感受:一、以词串篇、以句带章,巧妙设计孙老师这节课以词串篇、以句带章的巧妙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课标要求,中年级要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孙老师这节课紧紧抓住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进而体会段的内容和文章蕴含的情感。
例如:扣住“脱鞋绾裤”让学生体会人们过河的不方便;品读“协调有序”“招手示意”“理所当然”让学生体会乡亲们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从“平整光滑”“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摆一排”读出乡亲们纯朴、勤恳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二、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在课堂伊始,孙老师在初读中就提出了:“自由读课文,要把每个字都读准确,尤其是生字的读音,遇到长句、难句的时候,多读几遍。
”这就从字音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
接着,在检查中,结合文本内容,出示了:间隔、相背而行、一行人,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并结合字义选择对应的读音,还将多音字放入句子,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读音。
在写字教学中,徐老师有选择地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生字“汛”“涨”,做好了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写后展示点评、再次练写提高的过程。
三、反复朗读,读中悟情,读中理解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孙老师紧紧抓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范读,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
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
基于核心素养的整合教学——评《搭石》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
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整合教学,我们中段的孙璐老师经过一次次磨课,本次教研活动执教了《搭石》一文。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孙璐老师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按着“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层层地递进开展教学。
采用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在同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的整合中,学生在课堂中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综合性的体现和提高。
一、教学目标明确,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孙老师的整个课时就围绕一个大目标:通过品读2~4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的人性美,进而升华情感,受到乡亲们人性美的感染和熏陶。
有朗读的点拨训练、有情感态度的渗透等。
整个教学线索清晰,通过逐步提问引导、创设情境、美读感悟等环节,体会其中体现的乡亲们的助人美、协调美、谦让美及敬老美。
二、整合音乐,情境体验——“协调有序”的教学“协调有序”是“一行人走搭石”画面的审美难点,如何突破?孙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满足学生字面的理解和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而是精心创设走搭石的情境,出示了老师们去年旅游时在搭石上拍的照片,让学生体会“人影绰绰”,又整合了音乐学科教学,同时师生合作,结合音乐上的节奏感——随着教师和学生的节奏敲打,在越来越快的的引读和节奏中,学生随着节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生间默契“敲”“引”“接”“行”,精妙地体现出“协调有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抬起脚来,紧跟上去”的和谐,体会乡亲之间互帮互助的默契。
小学四年级语文搭石优秀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搭石优秀评课稿小学四年级语文搭石优秀评课稿《搭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组的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围绕“爱”编排,捧读文本,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乡间的清新与一份乡民纯朴的情感,《搭石》这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
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入课题。
课伊始,殷老师便用一幅美丽的搭石图,一曲优美的钢琴曲,配以教师美美的诗意语文,把孩子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几句简短的话,搭石已在听课老师和学生心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细读课文,找寻画面,体验文本。
这一环节,殷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想象画面,让生归纳出了五个画面,(摆、固、走、让、背过)通过这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在这里教师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展开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三、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这五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比如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办?”学生马上说:“人们就要‘脱鞋绾裤’。
”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搭石》一课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
本评课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课文分析《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小主人公小亮如何利用小石子搭建一座桥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该课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小亮爬山并遇到河流的情景描写。
2.小亮思考如何搭建一座桥的过程和方法。
3.小亮坚持努力,用小石子搭建桥的心路历程。
4.小亮成功完成桥的搭建,展示了创造力和勇气。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搭石》一课,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备尝试、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亮的故事,认识到坚持努力、勇于创造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式教学: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搭建桥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情景模拟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亮搭建桥的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活动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搭石》一课的内容,我们将安排以下几个课堂活动:1.导入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课文中的主题和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2.阅读理解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3.动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搭建桥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搭石》的评课稿(精选12篇)
《搭石》的评课稿《搭石》的评课稿(精选12篇)评课是教研员和很多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评课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听评课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的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的评课稿篇1一、浓浓的语文味儿。
金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老师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美?”学生马上说:“我从脱鞋绾裤中体会到人的美。
”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需(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需(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三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就让学生自己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
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最后在教“伏”字时,老师甚至出示了“伏”字的篆书字形,再让学生表演这个字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这个字。
二、浓浓的诗画情。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金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
《搭石》评课稿马义平《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及赞美之情。
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搭石》受益匪浅。
这节课围绕中心句、重点词展开多元的读,充分渗透新课标新思想和新课改理念。
具体表现: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王老师的情境体验教学较为突出,如:精心设计走搭石的情,在反复读、渐快速度的读中体会“协调一致”。
让学生初知什么是搭石的发现美,到感受美,领悟美。
在师生轮读,接读中体会美,仿佛身临其境,仿佛我们就是那“协调有序”的人。
师生合作演示“理所当然”,此刻,学生的情绪高涨,轻松自在地走进文本,与文本融为一体,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遵循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做好铺垫。
二、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扎实有效地落实双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接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这节课,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教师不作秀,不作假,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双基”的落实,无论是导入新课,环节之间的过渡,句段的联系都兼顾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有机统一。
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课中,王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当然”一词,通过生表演、师采访、生换位谈感受来理解,体现了工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王老师就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双基训练。
三、“读”为主线,体验语言文字美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
”王老师在执教过程中,采用了师生合作读、齐读、轮读等贯穿始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体会想像搭石的美,从而由读悟情,由浅入深,并紧扣“家乡的一道风景”,细致入微,一咏三叹,不急不燥的引导,展示了别样的风景在我们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评课
稿
《搭石》评课稿
聆听了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受益匪浅,在此略作评述。
一、品味语言之美
丁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生字词的教学完全和文句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清波荡漾”和“人影绰绰”这四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过小溪?”学生马上说:“人们必须脱鞋绾裤才能过小溪。
”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例举哪些情况下必须脱鞋绾裤,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学“协调有序”一词时,
丁老师问:“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动作的协调有序?”然后王老师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学生答“紧跟上去”,如此反复练习多遍,使学生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对协调有序的节奏感也有了一个感性的体验,“协调有序”一词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学习“清波荡漾”和“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时,丁老师通过问题“读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在这一次次的引说练读中,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了。
二、感受诗画之美。
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语速由慢变快,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象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
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学好“清波荡漾、人影绰绰”一句后,丁老师借助课件,让学生说说“这乡村的远方,这乡村的周围,你还看到了什么?”并经过配乐导读,把孩子们的情感完全激发出来了。
在柔和的音乐声中,孩子们读出了搭石的美,乡村景色的美,人们情感的美。
三、感悟“搭石”之美。
在开课伊始,丁老师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填空式的谈话导入课文,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把“风景”二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了一个形象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引出搭石,进而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句展开对全文的教学。
当学生感悟到搭石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不浪费时间时,感悟到老人们留给乡亲们安全、方便、爱时,感悟到人们过搭石动作的协调有序、乡村风景的美丽如画时,丁老师都不失时机地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自然作结。
最后升华主题,引导学生感悟到搭石构成的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难忘的风景、独一无二的风景……至此,搭石的美已深入了孩子的心灵,孩子的感悟已与文本内容形成了共鸣。
厚实的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丁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