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
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
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
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
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
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
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
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
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
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
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5)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
闽东南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而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7.06%;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66%,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1%。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概述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貌多样,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其特殊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了解福建省的地理知识点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的概述。
一、地理位置和境界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它的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西连江西省和湖南省,北接浙江省。
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福建在对外交通和经济合作方面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二、地形地貌福建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其东部是一个纵深的沿海平原,有着丰富的海岸线和岛屿资源。
中部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有许多美丽的山脉和山沟。
西部是岩溶地貌区,拥有众多的石灰岩地貌景观,如福建最高峰黄岗山等等。
福建省的这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不仅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景,也为其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大的潜力。
三、气候福建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由于其沿海地理位置,福建的气候受到海洋环流的影响。
它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湿润。
福建省也是台风频发地区,每年夏季和秋季都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
了解福建省的气候特点对于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水文地理福建省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有闽江、沙溪江等。
福建省还有许多湖泊,如漳州湾、石狮湾等。
这些水域不仅为福建省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为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经济地理福建省是中国的一个经济特区,其经济发展迅速。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锡、铅等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
福建省还是中国重要的开放沿海地区之一,其港口经济非常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福建省还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福建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六、人文地理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福建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为主,还有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门巴族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一、福建地理概况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西部和江西接壤,北部与浙江交界,南邻台湾。
福建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沿海平原、山地和丘陵地带。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二、福建的自然资源1. 植物资源福建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
福建的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松柏林、温带阔叶林等。
福建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药用植物和珍稀植物,如乌头、银杏等。
2. 动物资源福建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福建的动物资源包括珍稀保护动物如中华鲟、白鹇等。
此外,福建还有多种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
3. 矿产资源福建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福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
三、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福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
2. 福建加强了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3. 福建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4. 福建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和污染源的治理,保护地方水资源。
四、福建的农业发展与生物技术应用福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有限的耕地资源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福建开始应用生物技术。
1. 福建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品种,使其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2. 福建也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3. 福建积极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五、福建的水资源保护福建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为了保护水资源,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2. 福建大力推行水资源综合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
福建地理概况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 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 根据闽侯县甘蔗镇恒心村的昙石山新石 器时代遗址中保存的新石器时期福建先民使用过的 炊具陶鼎和连通灶, 证明福州地区在5000年之前就已从烤食进入煮食时 代了。旅外华侨从海外引进的新品种食品和一些新 奇的调味品,对丰富福建饮食文化,充 实闽菜体系的内容,也曾发生过不容忽略的影响。 福建人民经过与海外、特别是南洋群岛人民的长期 交往,海外的饮食习俗也逐渐渗透到闽人的饮食生 活之中,从而使闽菜成为带有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 的菜系。
福建省
位置境域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 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 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 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 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 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 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 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佛跳墙
•
荔枝肉
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 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是 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海内外。
沙县豆香糍粑
沙县甜烧麦
糍粑
沙县拌面
沙县扁蛎煎)
• 蚵仔煎[1] (读做ô-ā-jiān,普通话译作 “海蛎煎”),发源于福建泉州(闽南) 一带,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经典的地 方小吃。起源是沿海地区人民在无法饱食 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 象征。蚵仔煎据传就是这样的一种在贫穷 社会之下所发明的创意料理。
• 气候 •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 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 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 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 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 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 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 多种作物生长。 •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 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 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 异也较明显。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方言
• 六个主要方言区的分布 • 闽东方言分布于福州、宁德两地
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 厦门地区 • 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 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 • 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 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除了邵武 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 • 客家方言区主要分布在龙岩、三 明等客家人居住地区。 • 永安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今 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 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 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 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 主要支流除三支流外,还有中下游的尤溪、古田溪、大樟 溪。闽江洪灾较重,干流上建设安砂水库、水口电站后, 灾害减轻。水力资源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
•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 客家人的祖地。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 的 文化。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的 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 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 旅游景区——鼓浪屿。 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 夷”。截至 年,厦门市市区建成区317平方公里,主城区人 口386万。通行闽南语。
泉州市
• 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 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 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 区, 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中国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 革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是全 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福建地理环境报告

福建地理环境报告福建是一个海洋省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边缘,东西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
福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
全省大部属暖温带湿润型季风气候体系。
年平均气温17.7℃-19.6℃,年降水量6200-8200毫米。
陆地总面积31665.8平方公里。
福建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它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中的东南沿海,是我国台湾海峡西岸最重要通道之一、中国四大沿海经济发展区之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全省地势北高南低,属东南多山的地形特点之一;西与西北低处相对,属东部山地丘陵盆地地形的一部分;东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接(闽台海域);南与中部平原地区接壤(台湾、闽江、九龙江);东北与西部山区连接(三山四岭)。
全省平均海拔460米左右。
地形大体呈东西高、南北低之势。
一、地形地貌福建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盆地、平原、丘陵等。
山地主要分布在福建全省,地形大体呈东西高、南北低之势,地势最高峰为武夷山,海拔1350米。
福建南部沿海岛屿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山脉有武夷山、福鼎山、玉环山、屏南山、泰宁山脉、福安山脉。
这些山脉由北向南逐渐斜伸入沿海平缓冲积平原地区。
这些平缓的冲积平原地区成为福建省主要农业区及工业发展地区。
全省地势大体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开来;但由于地形西高东低特点不同,也出现了垂直差异。
福建中部和南部多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地带;东部和西部多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地带;东北西部和中部多平原和沿海冲积平原地区。
东南沿海的地形特点与福建省地形特点相同;都有东南多山和沿海多平原地带在地形中占据重要位置及分布等特点。
福建省东南和西部山区丘陵地带的山地主要有:闽江支流龙岩溪(长525公里)和九龙江(长225公里)以及闽江中游的沙溪上河(长188公里);东南沿海平原地带主要包括:泉州平原、三明平原和厦门平原等。
福建东部和北部海岸海岸线漫长,岸线曲折起伏;南部沿海沿岸岛屿分布较为密集,海岸与海岛海岸线交错成网。
最新最全福建资料

福建省情资料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5°50’~120°44’,北纬23°31’~28°19’。
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公里,南北纬度最大间距约530公里。
东北邻浙江省,西北接江西省,西南连广东省,东临东海,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海省相望。
全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理带,其中大部分属中亚热带。
闽侯白沙,福州新店和连江黄岐半岛以南,戴云山和博平岭以东为南亚热带。
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
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
陆地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
全省大小港湾125个,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港等六大深水港湾。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岛屿1500多个,为全省第一大岛。
资源概况福建省土地资源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
截止2004年,全省耕地面积为133.98万公顷(204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
福建海域广阔,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直线535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位。
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3%,居全国首位。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566平方公里福州平原489平方公里莆仙平原464平方公里泉州平原345平方公里两列大山带西列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脉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部的最高峰。
中列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个部分。
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为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峰。
两大河流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各一半。
九龙江为第二大河流,干流长258公里。
四大岛屿海坛岛,位于平潭县境内,267平方公里,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
福建乡土地理概况(考试复习资料)

福建乡土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⑴经纬度位置:东经115°50'-120°47',北纬23°30'-28°19'(亚热带,北温带,低纬度地区)⑵海陆位置:(记忆邻省及濒临的海域)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西北、西南分别与浙江、江西、广东为邻。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海上航运便利,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具有两岸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距离近,文化相同,众多台胞的祖籍);北接长江三角洲地区,南连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利于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
2、设区市名称及其分布福建省简称闽,省辖9个地级市福州(行政中心)、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
图2图13、地形(1)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约占80%);“八山一水一分田”(2)两列大山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记忆主要山脉武夷山、戴云山)(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4)海岸曲折,多岛屿、多港湾(交通便利)图3图44、气候图5 图6(1)气温和降水特点:(读图)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最低出现在1月,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半年)。
归纳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主要气候类型名称:亚热带季风气候(3)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地递增(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5、河流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全长577km,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
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受地形影响自西北向东南流入东海。
上中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水文特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径流丰富(流量大);年均流量变化小;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河水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6、自然资源(1)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海洋能源资源(风能、潮汐)等(2)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95%,是我国大陆最“绿”的省份,原因是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
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
是东南沿海承“长”(长三角)接“珠”(珠三角),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
二、福建的政区
全省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9个地级市),8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
省会福州市。
福建省现辖9个地级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
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原主要在沿海地区(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
两列大山带(西部:武夷山脉,中部:戴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扩展:福建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②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
③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
④山区开发水能资源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多源于武夷山脉或戴云山脉,其中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四大水系最主要,水量丰沛,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河流流向大多都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流入台湾海峡。
闽江:福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武夷山脉,整个流域成一扇形,干支流垂直相交。
扩展:福建地形、河流与城镇的关系
分布①沿河流沿岸②沿海
原因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生活、生产水源充足
③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
地区。
①多处河流的下游,河流、海洋交
通便利
②滨海平原,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
地区。
五、福建的气温和降水
福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多台风。
1、气温变化
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温较低。
扩展: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
①气温分布:
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度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
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处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有增温作用。
ABC低温中心的原因:地势高
2、
3、降水变化
⑴绝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
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
⑶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山脉走向、海岸线大体平行
⑷山地多于平原
⑸内地多于沿海
扩展:福建的降水类型
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锋面雨
六、
七、福建的民族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八、
九、福建的交通
扩展: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方面简要评价福建省经济发
展的主要条件
1.有利条件:
⑴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部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地区。
⑵自然资源: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
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大,森林丰富,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平原集中沿海,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山区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下游可发展航运);沿海多滩涂,渔业资源丰富。
⑶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利。
2.不利条件: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不足。
扩展: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如何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
⑴山区: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带性明显,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综合开发农业资源(A走立体农业的道路,B进行粮、林、牧等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改造低产红壤、积极开发水资源(A建立水利、水电工程,B发展农业灌溉),保持水土,发展旅游业。
⑵沿海:发展海洋事业
发展渔业(养殖、捕捞)、开发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发展海洋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