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徐影老师整理
一、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发展研究院考查616教育学基础
科目代码:616
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
适用专业: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法学、学前教育学
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初试:有大纲没有参考书
一、考试分数及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教育学基础约100分
2.中国教育史约50分
3.外国教育史约50分
4.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
5.教育心理学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4.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5.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35分
凯程建议参考书为:
1.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第一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2.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第一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外国教育史》(第一版)贺国庆、于洪波、朱文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陈琦、刘儒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4.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考查640教育学(只包含616大纲中教育学原理科目的部分知识。)
附录大纲如下: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16
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
适用专业: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
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教育法学、学前教育学
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修订日期:2017年9月
一、考试分数及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1.教育学基础约100分
2.中国教育史约50分
3.外国教育史约50分
4.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
5.教育心理学约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4.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5.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35分
教育学基础
一、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四)教育的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征;近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的概念与要素;学制确立的依据;各级学校系统;各类学校系统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教师的概念与类别;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二)学生
学生及学生观;学生群体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八、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课程的涵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
(二)课程的组织
1.课程目标的涵义
2.课程标准的涵义
3.教材的涵义与作用
4.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
(2)活动课程
九、课堂教学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1.教学与教学论
(1)教学的涵义
(2)教学本质讨论的主要观点
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层次类型说;交往说
(3)教学论的涵义
2.教学思想及理论的发展
《学记》;“产婆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布鲁纳的“发现法”。
(二)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涵义
(2)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2.教学原则的阐释
(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2)教学的积极性原则
3.教学的伦理性原则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概述
(1)教学目的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