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2020052422193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令仪赠盗
曹州人于令仪,原来是个以贩卖货物为业的小商人。他为人宽厚, 从不欺骗人,晚年时家道殷实富足。 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到于令
;.
.
仪家里行窃,被他几个儿子抓住了。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儿子。于令仪 问他:“你一向为人本分谨慎,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 过是被贫穷逼成这样罢了。 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如能得到十千钱,就足够穿衣吃 饭了。”于令仪就按他说的数目,付给了他钱。 小偷拿了钱以后,已 经走出去了。于令仪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他。 那小偷不知是否有 变,非常害怕。于令仪说:“你如此贫困,夜里带着十千钱回家,我恐 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怀疑盘问,就麻烦了。”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不发也不行 , 发也不行 , 但如果你 发而克制的话 , 就是和。
讨论:“和”与“同”之间的区别?
明确:“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 产生的。
“和”是内心平和不争,“同” 是小人“为恶一致”。
;.
.
“和”是目标一致,但行为、方法不一定相同, “同”只是行为 上的附和。 ⑶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
---- 刘宝楠《论语正义》
;.
.
讨论明确:“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 致而产生的。追求道义的人,各得其所,保持自己的独立 ; 追求利益的 人,他们的欲望是相同的。
④“(齐景)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 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君所 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 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 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 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
语文综合性学习 :
以和为贵
活动目标:
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的传统内涵与现实意义。
2、辨析“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
3、探寻“和为贵”的真谛,感悟“和”在传统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思 想中的重要意义。
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和”的理念,构建和谐环境。
活动准备:
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并搜集有关“和”的资料,为正确 解读“和”的内涵做准备;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讨论明确:因为没有乖戾 ( 乖张,不合情理 ) 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 和谐、协调 ; 相反,小人因为有阿比 ( 对比 ) 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 附和。 ③“和因义起,同因利起。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 不同。然不同因乎义, 而非执己之见, 无伤于和。 利者,人之所同欲也, 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义也。”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一合计, 明白了张英的苦心 : 多年邻居, 毕竟要以和为贵。 于是 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态度,尚书一 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吴姓邻居,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争端很快平 息了。于是,两家之间空 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 3、实事讨论会。 ( 1)讨论之前,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 智慧,合作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明确: 班级议事规则:
a 以“和而不同”为原则,允许见仁见智; b 讨论过程中要互相尊重,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
.
c 见解不同时,可保留意见,不能剥夺对方发言权利; d 用语要礼貌,得体。 ( 2)对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前几天,网上流传一段视频 : 一个七岁男孩在公交车上被一男 子狂揍,事后调查发现,是“熊孩子”挑衅在先。网上对此展开热烈讨 论,有人认为熊孩子该揍,有人认为男子太残忍暴戾。对于这一事件, 你怎么看? 小结:也许,除了天堂,没有无是非之地。 有了是非不可怕, 怕的是不懂得“和为贵”。有了“和为贵”,遇到矛盾不激化、不扩大,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间有爱,命运无舛,生 命如花,该有多好! 三、以“和”为关键词,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 四、思考:古人还有那些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修身”之道?
“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 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原文为 : “礼之用, 和为贵。” ( 《论语·学而》 )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很多。 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大多将“和为贵” 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 气”等。下面这则《“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 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子 ?
中国文化崇尚
“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传统文化修德齐家
的关键、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字已渗透
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下面,我们就围绕“和”来展开活动,去探究
“和”的内涵与作用。
二、活动指导:
1、探“和”之义。
⑴“和”字起源:
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颗植物与张口组成。较之更 早的古汉语中,“和” ( 新) 字由“禾”与“龠”构成,“禾”指示稣的 发音,“龠”表征稣的含义。其中,作为象形文字的“龠”在甲骨文中, 指示一种有着几个管孔的具有早期短笛形制的吹奏乐器。由此可见,
负荆请罪
;.
.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 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 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 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 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 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 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 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 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左传·昭公二十年》
讨论明确:在这里,晏子也明确地告诉齐景公,“和”与“同”是 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⑵辨析“和”与“同”。
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 百姓昭明,协和万
邦。”
---- 《尚书·尧典》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 ;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①“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 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 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讨论明确:“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 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一致”,“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这段话是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 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 小人则没 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 谐贯通。 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 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 ; “同而不和” 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而暗地里却不服气,有时还会拆人家的台。 ②“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明确:“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 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 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 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 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 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2、寻“和”之用。 ⑴“和为贵”故事会。
“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家人与邻居吴家 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 家人飞书京城, 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读完来信,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来人,命令快速带回老家。家 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 什么锦囊妙计。但打开来,只见到一首打油诗 :
;.
.
“和”字的产生,与音乐密切相关。而在古代,音乐与宗教是社会仪式 的一部分,所谓“礼乐”,所以说,是礼仪与音乐共同确立了“和”。 因此,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wenku.baidu.com” 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其 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 界的哲学态度。 “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 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 孔子,也不止于孔子。让我们先来走进这些典籍,去探究“和” 与“同” 的内涵。
;.
动物尚且如此,人类则更应该和和睦睦,才能生存、兴旺,才能拥 有快乐的人生 !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 ( 人称水镜先生 ) 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 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 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 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 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 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 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 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羊与狗
传说,某国王做这样一个试验 : 将 10 只羊关进一间屋子,里面放一 筐鲜草 ; 将 10 只狗关进另一间屋子,里面放几块鲜肉。第二天,打开关 羊的屋子一看, 鲜草已被吃光, 10 只羊安然无恙。 打开关狗的屋子一看, 几块肉完好如初, 10 只狗却遍体鳞伤。国王感慨不已 : 假如狗能像羊一 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受肉的美味。
---- 《礼记·中庸》
讨论明确:“ ( 尧帝 ) 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 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 下众民也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 , 放在心里的时候叫做 “中”;表现出来 了, 而又都合乎天道 , 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 , “和”是天下 通行的大道理 . 只有中、和了 , 天地各守自己的位置 , 那万物才能生长发 育。
2、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采访等方式,搜集传统及当下生活中与“以和 为贵”相关的事例,为进一步探究其真谛做准备;
3、创作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准备展示;
4、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并整理相关资料,形成观点,为“和而不同”讨 论会做准备。
5、准备以“和”为关键词的作文。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世间万物,因“和”而美丽,因“和”而温馨。
于是于令仪留下小偷,在自己家里过夜,到天亮后,才让他回去。 小偷经历了这样的人和事,很受感动,大为惭愧,后来终于成了一 个良民 讨论:通过以上故事, 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做才能达到 “和”的境界呢? 明确: 要有宽容的胸襟,博大的胸怀。不强求一致,承认差异,包容差 异,甚至尊重差异。 归纳:“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 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 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 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⑵标语诠释“和为贵”。 ①遵古训,和为贵;促和谐,人为本。 ②家和万事兴,国和富且强。 ③居众和,养心平。 ④宽容,化解人与人的恩怨。 ⑤创造和谐,追求卓越。
曹州人于令仪,原来是个以贩卖货物为业的小商人。他为人宽厚, 从不欺骗人,晚年时家道殷实富足。 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到于令
;.
.
仪家里行窃,被他几个儿子抓住了。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儿子。于令仪 问他:“你一向为人本分谨慎,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 过是被贫穷逼成这样罢了。 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如能得到十千钱,就足够穿衣吃 饭了。”于令仪就按他说的数目,付给了他钱。 小偷拿了钱以后,已 经走出去了。于令仪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他。 那小偷不知是否有 变,非常害怕。于令仪说:“你如此贫困,夜里带着十千钱回家,我恐 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怀疑盘问,就麻烦了。”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不发也不行 , 发也不行 , 但如果你 发而克制的话 , 就是和。
讨论:“和”与“同”之间的区别?
明确:“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 产生的。
“和”是内心平和不争,“同” 是小人“为恶一致”。
;.
.
“和”是目标一致,但行为、方法不一定相同, “同”只是行为 上的附和。 ⑶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
---- 刘宝楠《论语正义》
;.
.
讨论明确:“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 致而产生的。追求道义的人,各得其所,保持自己的独立 ; 追求利益的 人,他们的欲望是相同的。
④“(齐景)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 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君所 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 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 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 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
语文综合性学习 :
以和为贵
活动目标:
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的传统内涵与现实意义。
2、辨析“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
3、探寻“和为贵”的真谛,感悟“和”在传统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思 想中的重要意义。
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和”的理念,构建和谐环境。
活动准备:
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并搜集有关“和”的资料,为正确 解读“和”的内涵做准备;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讨论明确:因为没有乖戾 ( 乖张,不合情理 ) 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 和谐、协调 ; 相反,小人因为有阿比 ( 对比 ) 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 附和。 ③“和因义起,同因利起。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 不同。然不同因乎义, 而非执己之见, 无伤于和。 利者,人之所同欲也, 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义也。”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一合计, 明白了张英的苦心 : 多年邻居, 毕竟要以和为贵。 于是 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态度,尚书一 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吴姓邻居,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争端很快平 息了。于是,两家之间空 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 3、实事讨论会。 ( 1)讨论之前,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 智慧,合作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明确: 班级议事规则:
a 以“和而不同”为原则,允许见仁见智; b 讨论过程中要互相尊重,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
.
c 见解不同时,可保留意见,不能剥夺对方发言权利; d 用语要礼貌,得体。 ( 2)对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前几天,网上流传一段视频 : 一个七岁男孩在公交车上被一男 子狂揍,事后调查发现,是“熊孩子”挑衅在先。网上对此展开热烈讨 论,有人认为熊孩子该揍,有人认为男子太残忍暴戾。对于这一事件, 你怎么看? 小结:也许,除了天堂,没有无是非之地。 有了是非不可怕, 怕的是不懂得“和为贵”。有了“和为贵”,遇到矛盾不激化、不扩大,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间有爱,命运无舛,生 命如花,该有多好! 三、以“和”为关键词,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 四、思考:古人还有那些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修身”之道?
“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 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原文为 : “礼之用, 和为贵。” ( 《论语·学而》 ) 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很多。 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大多将“和为贵” 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 气”等。下面这则《“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 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子 ?
中国文化崇尚
“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传统文化修德齐家
的关键、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字已渗透
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下面,我们就围绕“和”来展开活动,去探究
“和”的内涵与作用。
二、活动指导:
1、探“和”之义。
⑴“和”字起源:
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颗植物与张口组成。较之更 早的古汉语中,“和” ( 新) 字由“禾”与“龠”构成,“禾”指示稣的 发音,“龠”表征稣的含义。其中,作为象形文字的“龠”在甲骨文中, 指示一种有着几个管孔的具有早期短笛形制的吹奏乐器。由此可见,
负荆请罪
;.
.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 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 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 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 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 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 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 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 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左传·昭公二十年》
讨论明确:在这里,晏子也明确地告诉齐景公,“和”与“同”是 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⑵辨析“和”与“同”。
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 百姓昭明,协和万
邦。”
---- 《尚书·尧典》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 ;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①“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 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 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讨论明确:“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 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一致”,“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这段话是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 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 小人则没 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 谐贯通。 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 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 ; “同而不和” 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而暗地里却不服气,有时还会拆人家的台。 ②“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明确:“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 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 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 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 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 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2、寻“和”之用。 ⑴“和为贵”故事会。
“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家人与邻居吴家 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 家人飞书京城, 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读完来信,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来人,命令快速带回老家。家 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 什么锦囊妙计。但打开来,只见到一首打油诗 :
;.
.
“和”字的产生,与音乐密切相关。而在古代,音乐与宗教是社会仪式 的一部分,所谓“礼乐”,所以说,是礼仪与音乐共同确立了“和”。 因此,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wenku.baidu.com” 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其 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 界的哲学态度。 “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 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 孔子,也不止于孔子。让我们先来走进这些典籍,去探究“和” 与“同” 的内涵。
;.
动物尚且如此,人类则更应该和和睦睦,才能生存、兴旺,才能拥 有快乐的人生 !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 ( 人称水镜先生 ) 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 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 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 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 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 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 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 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羊与狗
传说,某国王做这样一个试验 : 将 10 只羊关进一间屋子,里面放一 筐鲜草 ; 将 10 只狗关进另一间屋子,里面放几块鲜肉。第二天,打开关 羊的屋子一看, 鲜草已被吃光, 10 只羊安然无恙。 打开关狗的屋子一看, 几块肉完好如初, 10 只狗却遍体鳞伤。国王感慨不已 : 假如狗能像羊一 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受肉的美味。
---- 《礼记·中庸》
讨论明确:“ ( 尧帝 ) 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 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 下众民也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 , 放在心里的时候叫做 “中”;表现出来 了, 而又都合乎天道 , 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 , “和”是天下 通行的大道理 . 只有中、和了 , 天地各守自己的位置 , 那万物才能生长发 育。
2、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采访等方式,搜集传统及当下生活中与“以和 为贵”相关的事例,为进一步探究其真谛做准备;
3、创作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准备展示;
4、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并整理相关资料,形成观点,为“和而不同”讨 论会做准备。
5、准备以“和”为关键词的作文。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世间万物,因“和”而美丽,因“和”而温馨。
于是于令仪留下小偷,在自己家里过夜,到天亮后,才让他回去。 小偷经历了这样的人和事,很受感动,大为惭愧,后来终于成了一 个良民 讨论:通过以上故事, 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做才能达到 “和”的境界呢? 明确: 要有宽容的胸襟,博大的胸怀。不强求一致,承认差异,包容差 异,甚至尊重差异。 归纳:“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 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 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 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⑵标语诠释“和为贵”。 ①遵古训,和为贵;促和谐,人为本。 ②家和万事兴,国和富且强。 ③居众和,养心平。 ④宽容,化解人与人的恩怨。 ⑤创造和谐,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