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典型图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室颤
心电图特征
• QRS一T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 不等、节律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 为250一500次/mln
室扑、室颤临床意义
• 极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脏停跳前 短暂征象,应及时除颤
19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0.20s(老 • 年人P–R间期>0.22s)。或在心率无明显
3左室大
心电图特征
• ①QRS波群电压增高,即Rv5或 Rv6 > 2.5mV或
Rv5+Sv1>3.5mV(女)或4.0mV(男);RI>1.5mV ,RaVL>1.2mV或RI十SIII>2.5mV ;RavF> 2.0mV。 • ②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30度); • ③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一0.11s,但一般仍< 0.12s • ④ST一T改变(V5及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移 >0.05mV,T波呈现低平、双向或倒置)。
变化下P–R间期延长>0.04s. P–R间期可随 年龄、心率而变化,故诊断应与其相适应。
20 II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 ① 窦性p – p基本规则 • ② P–R间期逐渐延长后继以一次QRS脱落。 • ③ P–R间期增量递减。 • ④ 长R–R间期小于最短窦性周期的两倍。 • ⑤ 房室传导比例可不同。
临床意义
• 多见于健康人,其主要危害是常可引起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颤时,可引 起快速的心室率,甚至发生室颤。导管射 频消融术可彻底根治。
• 短阵、偶发的可见于正常人,如频繁发作 可考虑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术
13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 ①频率140~200次/min。 • ②R-R间距大致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齐。 • ③ QRS波群增宽、畸形,QRS波群时间>0.12s
,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 ④常没有P波。如能发现P波,则P波的频率比
14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见3~10个 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 发作数秒到数十秒而自行终止,极易复发 或转为心室颤动。
15房扑
心电图特征
•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形态及间距 相等的锯齿样心房扑动波(F波),F波的频率 为250-350次/min。(Ⅱ 、 Ⅲ 、 avf)
• R-R间距规则(传导比例固定) • QRS披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群相同。
临床意义
•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 高病等血压
16房颤
心电图特征
•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形态及间距 均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彼),f被的频率为350 -600次/min。(V1)
• R-R间距绝对不规则。 • QRS披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群相同。
临床意义
• 90%以上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 病二尖瓣病变、高心病、冠心病、心肌病 等。另外,一些病因不明,无器质性心脏 病的,称为特发性房颤。快速房颤时及时 控制心室率,纠正心衰,缓慢房颤时,心 室率<40/分,应及时安装起搏器。
17室扑
心电图特征
• QRS一T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相同、大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等、节律规则的心室扑动波,频率为200 一250次/mln。
21 II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No Image
心电图特征
① 窦性p – p基本规则。 • ② P–R间期固定。 • ③ 部分p波后无QRS波。 • ④ 房室传导比例可不同。
2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No Image
No Image
心电图特征
• ① p – p间期和R–R间期规则,p波与QRS 波无关, 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呈完 全性房室分离。
临床意义
• 多由冠心病引起,其他可见于高心病、 先心病、心肌病等。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 脏病
27典型预激综合征
No Image
No Image
心电图特征
• ① P-R间期缩短<0.12s • ② QRS波之前形成“(delta)波 • ③ QRS波增宽≥0.12s • ④ pJ时间正常 • ⑤多数具有继发性ST-T改变。
型P’波,也可见不到逆行型 P’ 波,P’一R 间期<0.12s或R- P’ 间期< 0.20s • 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早搏临床意义
• 正常人可偶见单形性早搏,如出现频发、 成对、或多源性早搏,则多为病理性的
12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 ①频率大多数为160-250次/min,节律一般绝 对规则。
•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屏 住呼吸后仍不齐。非呼吸性窦律不齐较常 见于心脏病患者或与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有 关。
9房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 ①期前出现的房性 P’ 波,其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
• ②早搏的P’一R间期>O.12s。 • ③房性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者
相同 • ④房早后的代偿间期不完全
• ②QRS波群基本正常,QRS时间<O.10S
• ③如能确定房性P’波存在,且P’-R间期>0.12s ,则为房性心动过速;如能确定逆行型P’波存在 ,且P’-R间期<0.12s或R-P’间期<0.20s,则 称为交界性心动过速。
• 如不易判别异位起搏点的确切位置,可统称为室 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 ②QRS波群形态改变,V1的R/S>1,V5
的R/S<l、aVR的R/Q>l或R/S>1
• ③心电轴右偏>+90度,重症>+110度者
。
• ④ST一T改变,右侧胸导联S-T段压低,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临床意义
•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肺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等
※ST—T改变
• 坏死型Q波改变,即面对梗死区导联上出现 异常Q波或QS波。
临床意义
• 严重的突发性心血管事件,关键在于早期 诊断及干预,尤其对于超急性期要提高警 惕,关注其动态变化,尽量避免发展到急 性期。
6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 ①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 ② 心率多在100-160次/min之间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 仅有QRS波群电压增高者,称为左室高电 压,可见于左心室肥大,亦可见于青年人 或久经体力锻炼者;
• 仅有ST一T改变者,为左心室劳损,可由多 种病变引起;如同时有左室高电压及ST一T 改变者,即称为左室肥大伴劳损。
• 常见于高心病、冠心病等
4右室大
心电图特征
① Rv1+Sv5>1.05 mV(重症>1.2 mV) RavR >0.5 mV
•
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等;病理情况
下可见于发热、贫血、缺氧、休克、急性
失血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症等,也可见于使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
药物之后。
7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
• ①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 ②心率在60次/min以下,一般不低于40次
/min。
临床意义
• 见于运动员、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及老 年人;病理情况下可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 征、颅内高压、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 减退症、洋地黄过量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 。
临床意义
• 正常人可见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 导阻滞。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 缺血、传导系统慢性退行性病变等
25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No Image
心电图特征
• ①QRS时限>0.12s; • ② I、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V1、2
导联常呈QS形,或有一极小r波,主波(R或 S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后支较前 支为迟缓,Ⅰ、V5、V6导联常无S波,心 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趋势; • ③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左房大
心电图特征
• ①P波增宽>0.12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 P波,双峰间距>0.04s,在Ⅰ、Ⅱ、aVL、 导联较明显。
• ②V1导联上,ptf>0.04mm.s。
临床意义
• 上述P波改变常见于左房室瓣病变,故 称为“ 二尖瓣型”P波。左心房肥大主要见 于 左房室瓣成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慢 性左心衷等。
• ②逸搏心律: QRS波正常,频率40–60/ min为交界性逸搏心律。 QRS波宽大畸形
,频率20–40 /min为室性逸搏心律。
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意义
• Ⅰ度和 II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迷走 神经张力增高的正常人, II度二型、高度、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常 安装起搏器治疗。
临床意义
• 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扩张性 心肌病、传导系统慢性退行性病变等。常 合并有左室肥大。
26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No Image
心电图特征
• ①心电轴明显左偏达-300--900,超过450者诊断价值更大
• ②QRS波在Ⅱ、Ⅲ、aVF导联呈rS型,S Ⅲ >S Ⅱ , I、aVL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 波大于 I导联的R波; ③QRS时限无明显增 宽。
10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 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 ②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
波群时间>0.12s。 • ③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 ④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11交界性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者相同。 •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
•
24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No Image
心电图特征
• ①QRS波群时限>0.12s • ②QRS波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
导联,如Ⅰ、Ⅱ、aVL、aVF、V4一V6等 表现为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 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 迹,最有特征性变化的是V1导联,呈rsR’ 型的M形波; • ③V1、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QRS波群的频率明显缓慢,且P波与QRS波群之 间无固定关系(即房室分离),
• ⑤偶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临床意义
• 约10%的室性心动过速无明显器质性心 脏病,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90%的 室性心动过速(多形、多源、双向、扭转 的)见于各种类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风心病、心肌病、先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8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特征
• ①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 ②在一次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
距与最短的P-P间距之差>0.12s。
临床意义
•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吸气 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住呼吸 后则变为整齐。呼吸性窦律不齐常见于儿 童、青年、植物神经不稳定者,一般无病 理意义。
1右房大
心电图特征
• ①P波高尖,电压>0.25mV,在Ⅱ、Ⅲ、 aVF导联最明显.
• ②在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 如P波双向,则振幅的算数和≥0.20mV
临床意义
• 上述P波改变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 有时被称为“肺型”P波。右心房肥大主要见 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右房室瓣 病变等疾病。
• 心内膜下缺血T波高尖对称 • 心外膜下缺血T波低平或倒置 • 心内膜下损伤ST下移 • 心外膜下损伤ST抬高 • 临床上主要看Ⅰ、Ⅱ、V4、V5、V6
5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
• 缺血型T波改变,即面对缺血区导联上T波 倒置,其降支与升支对称呈“ 冠状 ” T 波。
• 损伤型S-T段移位,即面对损伤区导联S- 段呈弓背向上的抬高,有时与T波融合成单 向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