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要生活化

合集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引言思想品德课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采取“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小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概述“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解道德行为,并主动付诸行动。

以下是几个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 创设情境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道德知识。

比如,在学习关于友谊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角色模拟朋友之间的交往,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友谊的真正意义。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中学习道德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并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解决。

3. 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和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理解和应用道德知识。

比如,在学习诚实守信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理解不诚实行为的后果。

4. 开展实践活动为了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是参观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增强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

5.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和关怀的课堂环境。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践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下面我们将结合“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和实施途径,探讨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的特点1. 情感化:生活化教学注重情感与情感的融合,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悟来理解道德准则,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投入,使道德教育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2. 实践化: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思考、体验、实践,学以致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道德准则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体验化:生活化教学倡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道德准则的内涵和价值,使道德准则变得具体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认知水平。

4. 规范化:生活化教学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规范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规范的生活环境和行为规范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1. 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融为一体,为此,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准则的内涵和价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来理解和传递道德准则。

3. 融入德育主题班会德育主题班会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结合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来感悟道德准则,展示学习成果,分享道德体验,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参与感和体验感。

4. 打造规范化生活环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打造规范化的生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可以在校园里设置道德风尚墙、爱心公益箱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爱心事迹的展示和捐赠活动,让学生通过周边的生活环境来感受和传递道德准则。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其次,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

最后,生活化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在讲解诚实守信这一品质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身边的实例,如同学间的诚信交往、商家对消费者的诚信经营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的生活化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交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品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四、实践活动的生活化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推动教学生活化。

例如,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五、课堂氛围的生活化课堂氛围的生活化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是指通过将抽象的道德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接受和实践道德价值观。

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安排和教师引导等方面介绍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课堂教学设计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课堂教学:1. 针对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思考并分析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让学生从中思考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道德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2. 运用情景剧或角色扮演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剧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扮演不同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和理解道德准则和规范。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堂角色扮演活动,在其中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家长、老师、同学等,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道德角色应该如何行为。

3.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真实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些与道德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社会公德宣传片,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

二、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外活动和实践体验,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准则。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活动安排:1. 实地考察。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学校周边的公共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社会公德的实施情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的公园、图书馆等地方,让他们了解这些公共场所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并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公德的重要性。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原则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下面是一些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 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展示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跟随。

2. 利用故事和寓言:故事和寓言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工具。

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或者观看相关动画片来向学生传递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正确的价值观。

3.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正确的道德观念。

4. 树立情感联系:通过制作情感墙、写信、传递祝福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感恩之情。

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使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联系。

5. 班级活动和实践:组织班级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可以组织义卖活动、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6. 伦理教育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伦理教育的内容,通过情境设计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

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

7. 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可以建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到组织的运作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可以学会管理时间、协调人际关系等重要的生活技能。

8. 家校合作: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家长可以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随着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了教师们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真实的社会生活、学生的日常经验和身边的事物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别描述一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教学目标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相对应,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它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对象。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展开,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选择生活化的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既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团结合作”的主题时,可以通过展示团结合作的实际案例,分析团结合作对于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师将教学内容有效传达给学生的方式。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中,有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

1. 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对道德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浅谈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浅谈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浅谈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才能更好理解教师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学会生活。

一、找准生活化教学的切入点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2.学科之间有机渗透。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

3.注重体验中思辩。

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片断式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辩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经过充分地讨论,明白道理,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实效。

三、注重优化教法2.教学情景生活化。

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贴近生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教学情景设置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景:精选电影《九香》中母亲含辛茹苦疼爱学生的镜头,配上满文君的歌曲《懂你》,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沉思,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

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百感交集,感动、幸福、激动、愧疚……平时自己对父母的不服、不理解、不满甚至叛逆都随之烟消云散。

紧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学生们说了很多很实用的沟通方法。

3.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感受、体验,以及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两者相得益彰,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1. 创设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了解和探讨道德问题。

带领学生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自参与社区清洁活动,感受环保的价值和意义。

2. 情感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道德的关注和追求。

组织学生观看感人的纪录片或宣传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助和友爱的力量,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感进行反思和表达。

3. 游戏化教学:将游戏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立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通过游戏的互动和决策,探讨道德问题的解决办法。

4. 案例研究:选取真实的道德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以某个具体事件为案例,让学生细致观察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相似情况下应该做何选择。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行为的乐趣和价值。

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无私奉献。

6. 辩论和演讲:通过组织辩论和演讲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和说服力。

组织学生就某个道德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了解多元的观点和价值。

7.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摄影等形式,将自己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表达出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公开场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涵盖了创设情境、情感教育、游戏化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活动、辩论和演讲、学生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的重要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实施“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从如何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将道德和思想品德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实践所学的道德价值观。

在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时,需要将道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1.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尊重他们的生活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教师可以将道德价值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

2. 关注当前社会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引入案例和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体案例和故事,来讲解和阐释道德价值观。

这些案例和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价值观,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选择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关键。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1. 探究式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去探索和发现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道德冲突和道德选择。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3. 互动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感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生活化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感悟和应用所学,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情感。

本文将从情感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团队合作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一、情感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路径首先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良好品德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真实生活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感悟。

可以选取一些小故事、小情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其中的情感冲突和行为选择,引发他们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教师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讲述关于守信用的故事时,可以设置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感受到守信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思想和行为习惯。

二、身心健康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路径还应关注身心健康教育。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人格形成和品德养成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将其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中。

可以开展一些身心放松的活动,比如音乐欣赏、绘画、晨间操等,让学生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和舒缓,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在讲述环保与健康的故事时,可以设计一次垃圾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团队合作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路径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教育。

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教学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团结协作。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024年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点

2024年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点

2024年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点一、明确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首要步骤是明确教学目标。

这不仅仅是指课程的宏观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还应包括每一节课的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合适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也可以是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

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设真实情境生活化教学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真实或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实践。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采用多种方法生活化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注重实践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布置实践作业等方式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践生活化教学,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回归生活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走进学生的生活曾纪得笔者的一位同事,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走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

一开始,学生对此活动反映冷淡,老师再三邀请也无人响应。

老师说:“看来同学们都很谦虚,那我就点名请同学发言吧。

”这时,有位学生小声地说:“昨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在语文课、英语课上已经自我介绍过了。

”又有学生附和到:“历史老师也在课上让我们自我介绍过。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个别大胆的学生还说:“我们班里有好多同学是同一个小学毕业的。

彼此之间都比较熟悉。

”此时的老师虽然表情很尴尬,可她还是“快刀斩乱麻”、迅速打断了学生界话语,按照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接着往下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老师又设置了讨论等教学环节,但大部分学生一直没有举手发言。

而且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也不评价。

作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出现冷场当然不是老师的希望。

可为什么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遭遇“滑铁卢”?追根溯源。

是因为她在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境遇、学科安排、情感发展、人生体体验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出于教师的“一厢情愿”所创设的活动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钩,面对与教学预案“不同的声音”采用“压制”策略,回避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既定的学目标当然也就无法达成。

怎样做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怎样做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怎样做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明确指出逐步扩展生活实际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和体验。

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思品课教学实际生活化呢?一.教学目标生活化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比如《孝敬父母》这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顿饭,要求做规定的菜式。

有西红柿鸡蛋汤,炒芹菜,炒鸡块,炒土豆,炒扁豆与白饭。

菜要自己到市场去买,饭菜要自己完成,完成后请父母品尝,并打分评价。

最后还要写心得。

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了自立,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为了教学目更生活化,我认为参与一些实际上的例子比较好点如:2000年6月21日的《中国青年报》,一个名叫晓琴的孩子写下了令人吃惊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有位读者张心爱在看见这“十四条”之后,经过深入的思考,写下了《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

我把这位同龄人的建议及家长的回答呈现给学生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从而引出话题。

但在课后听了老师们的意见,我觉得我导入所引用的材料缺乏时效性,和当下学生的思想实际还是有些差距的,所以产生的共鸣就少,没有真正从学生现实实际出发。

我想如果在课前我对学生与家长产生过的冲突和矛盾做一个调查,把问题收集上来,在选取其中较典型的事例作为引入材料,可能就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点,对本节课也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这个学生实际生活中选取的材料还可以用在课堂中。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实际就是提倡在实际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自立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

所以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不能成为听众。

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体。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生活化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生活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载体,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旨在使学生在生活中领悟并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以期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感受和体验道德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化的情感体验活动,如“珍惜食物”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食物的生产、加工、烹饪等活动,从而让他们亲身体验食物来之不易的道理,感受到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珍惜食物”的道德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他们自觉实践道德品质的意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将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并乐于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

可以开展一些富有情趣的小组活动,如“公德与礼仪大讨论”、“关爱弱势群体的手工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思考道德问题、探讨道德规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道德自觉性。

三、注重实践体验“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认识和理解道德规范,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道德实践过程,从而使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得以深入人心。

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组织活动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意识。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而“生活化教学”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生活化教学即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下是我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的探讨。

创设情境。

思想品德课程涉及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较为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概念,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情境。

在讲解诚实守信的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让学生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这样的情境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参与。

利用生活案例。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各种案例,例如身边的事例、新闻事件等,将这些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将道德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讲解友善待人的时候,可以用学生身边的友善行为案例进行讨论和分享。

开展互动研讨。

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采用小组研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和合作中学习。

在探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完成一项任务,通过互相配合和合作来达到目标,从而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价值。

组织实践活动。

活动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实践道德品质。

在学习环保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公园或者开展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生活化教学是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验,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思想品德的实践。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下面将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特点,介绍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注重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校园文化,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如整治校园环境、帮助他人等,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二、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化教学还应该注重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品德道德素养。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周围发生的事情,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启示,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成长生活化教学强调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情景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体会情感的力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注重体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够有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道德决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

五、注重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行为规范生活化教学还应该注重情感熏陶,通过真情感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感悟、领悟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成为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以下是一些实施途径。

一、利用日常生活教育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情感、行为和体验,这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种途径,将品德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学校里教育学生要有团结合作的品质,在家庭里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感悟和学习到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二、开展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开展“友谊”主题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友谊大比拼,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友爱情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再如,开展“勤俭节约”主题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节约意识。

三、制定生活化教学计划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相关的生活化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中,可以安排“生活化教学周”、“实践体验周”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生活化教学环境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学校可以通过打造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学生随处可见、随时可感的方式来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在校园里设置一些道德风尚墙,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和感受优秀的品德典范;在教室里设置一些思想品德的实例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思考、讨论,来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上深刻体验到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之一,关乎着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价值观塑造。

要想使思想品德课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途径,让思想品德课真正“生活化”,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希望能给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要使思想品德课程更生活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诚实守信”这一思想品德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诚实守信相关的事例,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思想品德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程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教育活动的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反思这些活动对诚实守信等思想品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二、运用教学媒体和工具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媒体和工具是实施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途径。

教学媒体和工具可以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在学习“友爱互助”这一思想品德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有关友情和互助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度。

教师还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游戏,比如角色扮演、团队合作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思想品德内容,达到“感知在心,实践于行”的教学效果。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思想品德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课程。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将道德理念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出发,接着介绍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期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的美好。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应用知识。

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生活化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将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实现全面素质的提升。

1. 利用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来教育学生,例如利用校园中的植物、动物、建筑等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生态、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中的日常场景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例如在食堂、操场、教室等地方,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共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制定生活化教学项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教学项目,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感受道德理念的美好。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家庭中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品教学要生活化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思品;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学科,它是在校小学生接受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个点,学生在校时间是个面,怎样做到以点带面,使思想品德课发挥最大的效果,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

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下面我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点谈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品德课是最受欢迎的
1、特点一:爱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

”由此可见,玩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2、特点二:爱观察
小学生的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知觉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就必须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观察产生了兴趣,就会变为主动的学习。

如在教学“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时?”我让学生四六人一组,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观察蚂蚁喜欢吃什么。

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再和同伴们动手做一做、记一记、比一比,最后得出了结论。

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是深刻的。

二、贴近学生生活的品德课是最感兴趣的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

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

跟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学生身边的事例是品德课程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资源。

三、联系生活中“小事”的品德课是最有效的
我们常说,凡事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在现实中,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课外却毫无行动,说归说,做过做,言行不一致。

原因何在?其实我们教育者只追求结果,对学生期望很高,认为这些道理学生都应该懂的,学生也不会去犯这些低级错误。

而事实却相反,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要注意环保,可还有一些学生仍然会去做危险的游戏或活动,仍然有学生乱丢纸屑……因此品德课上我们还应该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讲。

如: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一位学生把痰吐在地上,没有吐在石灰盒里。

我并没有直接找这位同学谈话,在品德课上我就让同学们谈谈随地吐痰的危害,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随地吐痰很不卫生,有的说随地吐痰不文明,还有的说随地吐痰散播细菌……此时,那位学生早已面红耳赤了,这样的教育就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品德课学生是最喜欢的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俗话说:“触景生情”,当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张张活生生的画面时,学生怎能不为之所动呢?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途径,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我们
的课堂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意盎然。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

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用心去经历生命的美好艰辛,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是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要正确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我们呼唤开放的品德教学,呼唤让品德教学返璞归真,只有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才能避免教学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学生畅游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让品德与生活接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