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6.
7.
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的评估
• 社工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 当前的问题 2. 涉及案主问题的案主生理心理 社会情境中的因素 3. 这些问题与当前问题的关联程 度 4. 案主的动机和期望。
(Goldstein & Noonan,1999)
提问:
1. 案主当前的症状或问题是对当前生 活压力的反应,还是长期人格障碍 的证据? 2. 案主的症状和问题在何种程度上体 现为客体关系或自我的病态? 3. 案主当前的症状和问题是否体现了 内在心理结构、冲突或发展缺陷? 4. 案主解决问题的内在能量、动机、 环境资源和社会支持是什么?
(Goldstein,2பைடு நூலகம்01)
评估指引(Goldstein,2001)
1. 探索案主当前生活情景中的有意义 的关系和社会支持,并明确它们是 如何影响案主的。 2. 探索案主是否正在经历生活转变或 生活事件,它们可能激发了分离- 一体化议题、重要自身客体及其支 持的丧失、罪恶感或自我惩罚的感 觉。 3. 思考案主的当前问题是否与其独特 的与自己、他人和世界观察方式和 联结方式有关。
• 个体的自体就是通过蜕变性内化而逐步发 展的。 • 自体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儿童与其自身客体 之间的互动的性质。
• 如果自身客体与个体的互动良好,也就是自身 客体能够神入地满足个体的自恋需要(即巩固 自体的需要),那么个体就会发展出内聚的、 具有活力的、功能健全的自体;反之,个体就 会形成分裂的、衰弱的、功能混乱的自体。
3. 他——我自身客体(alterego selfobject):人们 感到与自己基本相似的人。
蜕变性内化
• 科胡特称之为人生之初,自体和对象 在心理上是融为一体的,个体把对象 看作是自体的一个部分,为其行使某 些重要的心理功能。但自身客体照料 的非创伤性失败使个体逐渐将自身客 体及其功能内化到其自体之中,自身 客体及其功能逐渐为自体及其功能所 代替,这一过程就是科胡特所谓的 蜕变性内化(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科胡特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阶段
• 传统阶段:坚定地忠诚于精神分析的自我理论 , 人称“精神分析先生” 。 • 转变阶段:主要通过改变有关利比多的观念来改 造自恋理论,自体是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 其自恋和自体发展的理论是对传统精神分析理论 的补充。《自体的分析》 (1971 ) • 激进阶段:彻底抛弃了利比多的观念,完全用新 的理论模式取代传统的本能模式来说明自恋的发 展,主要用个体对自体和自身客体(selfobject)的 关系的体验来说明自体的发展、变化。《自体的 修复》(1978) 、《分析如何进行治疗》(1984)
主要概念
• 自身客体(selfobject)
就是被个体体验为其自体的一部 分、并为自体发挥某些重要心理 功能的人。
• 自身客体的分类:
1. 反映性自身客体(mirroring selfobject):对儿 童固有的活力感、伟大感和完善感作出响应, 并给以证实的对象。
2. 理想化的父母表象(idealized parent imago): 儿童所尊敬的、并能将其作为安宁、完美、全 能的表象而与之融合的那些对象。
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的专业关系
• 治疗关系在于提供一个情景,让 案主能够得到他们小时候未曾有 过的照顾和接纳。
• 社工就是案主良好的内化对象 ——好的母亲。
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的干预技巧
• • • • • •
• • • •
维持(sustainment) 探索(exploration) 解释(interpretation) 宣泄(ventilation) 澄清(clarification) 个人——情景反思 (person-situation reflection) 类型——动力反思 (pattern-dynamic reflection) 发展性反思(development reflection) 教育和结构化(education and structuring) 修通(working through)
自体障碍的实质
• 就由自身客体的创伤性失败所引 起的自体发展的停滞和自体结构 的缺陷。 • 不是由本能冲突所引起的对本能 的过度防御。
自体心理学治疗实质
• 治疗的实质就是为病人提供一个机会,使其因早 期自身客体的创伤性失败而发展受阻的自体得以 继续发展。
• 在自体心理学的治疗情境中,治疗者实际充当病人的自身 客体,治疗者要在治疗情境中激发起病人未得到满足的、 原始的自恋需要,使病人同治疗者建立起自身客体移情 (selfobject transference)关系。 • 治疗者要适当满足病人原始的自恋需要,使病人通过由治 疗者不可避免的非创伤性失败所引起的变形性内化来内化 作为自身客体的治疗者及其功能,使治疗者的自体及其功 能逐渐为病人的自体及其功能所代替,从而使病人发展出 内聚的、充满活力的、功能和谐的自体。
4. 明确案主的当前问题是否与其将自体的需要 屈从于他人的需要、寻求他人提供某种自我 感或依赖他人满足特定的自我客体需要的方 式有关。 5. 理解案主自体概念的本质是否是现实的,案 主是否接受生活中并不乐见的部分。 6. 辨识案主是否拥有稳定的、整合的关于自己 和他人的概念。 7. 评估案主的依恋方式、分离-一体化成就、 防卫、内在能量的本质。 8. 调查案主重要的早期经历和关系,以理解案 主问题的发展是如何进展的或脱序的。 9. 尊重案主的文化背景、性别、性取向和其他 层面的多样性以及案主独特经验的影响。 10. 确认关系的性质和可以动用的资源。
自体心理学
• 科胡特(Heinz Kohut)
1913-1981。
• 科胡特在延伸研究精神分析 自恋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精 神分析新学派 ——自体心理学 (Self psychology)。
基本观点
• 自体(self)是人格结构的
核心,人格的发展状况取决 于自体的发展状况。 • 自体的发展不但独立于本能 ,而且统摄本能。
自身客体移情
• 是指我们从别人身上得到我们所需要 的,以维持自我整合的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别人并非被认为是独立的个 体,而是提供自我需要的来源。
• 成熟的自身客体经验是指在需要的时 候,个体能够有能力自由地寻找并得 到与当时年龄相称的自身客体来源。
自体心理学的实践原则
1. 2. 3. 婴儿生而具有自体发展的内在能量,但需要就具有回 应性的照顾环境。 如果照顾不良,自体结构就很脆弱,并容易受到伤害 ,自我概念和自尊受损。 案主将早期没有得到满足的自身客体需要带到治疗环 境中,这是自我成长的第二次机会。 治疗旨在强化自身结构,形成新的自我一致感和自尊 ,促进自我实现和享受生活。 变化源自社工对案主的主观经验的同理性理解,对案 主需要的最大程度的回应。 实现同理性共鸣和回应,帮助案主形成和维持自身客 体移情,探索过去照顾者的措施,消除案主同理的障 碍,这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工要进行“近距离体验的同理”(experience-near empath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