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学年高考真题宋明理学【1】要点
第3课 宋明理学07-18年全国各省份高考真题
第3课宋明理学选择题1、(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6题)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D2、(2008年上海高考B11题)“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D3、(2008年广东高考5题)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D4、(2009年江苏高考3题)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D5、(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2题)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 “心外无物”C.“理”D. “格物致知” A6、2010·上海单科·T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时期理学的认识、理解能力。
【规范解答】选C。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为程朱理学的核心主张,本题应该不难选择。
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使得这一时期儒家义理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严密的系统性。
即“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7、(2010·新课标全国·T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命题立意】本题以王安石的言论切入,巧妙考查了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理解的能力。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
高考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1
高考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12020.031,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3,下列哪本书籍是儒家经典的标准读本,且至今仍然是人们研究儒学的必读参考书( )A.《五经正义》B.《四书章句集注》C.《五经》D.《五经注释》4,读下图,在孔子庙堂设立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宣公”的是( )A.汉武帝B.宋太祖C.唐太宗D.康熙帝5,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思想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 )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8,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A.心即理也 B.致良知 C.天理 D.格物致知9,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 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10,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源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11,下列关于春秋到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1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3,隋唐儒学大师面对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冲击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 B.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C.创造一种儒家新思想 D.对儒、佛、道三教平等对待14,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15,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理”的观念系统,用以解释传统儒学,实现儒学的哲理化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克服内心的私欲以“致良知”16,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17,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18,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19,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下列哪些是“心学”的内容()①“心即理也”②“宇宙便是吾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0,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 D.阴阳五行思想21,陆九渊与朱熹的思想的根本区别是:A.求“理”的方法不同 B.对“理”的认识不同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 D.义利观的不同22,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23,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24,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主要是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②否定孔子的权威③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④主张个性自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5,继孔子和孟子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B.程颐C.陆九渊D.朱熹26,在继承的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程颢、程颐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礼、义、智、信”B.朱熹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标准也是天理的反映、C.王阳明主张要“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D.“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27,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①程颐②程颢③朱熹④陆九渊⑤王守仁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28,下列叙述不符合唐朝国学的史实的是( )A.学舍有400余间,学生达到3000余人B.国学的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主要是“五经”C.国学的学生,有汉族子弟,还有西藏、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的王公子弟D.我国古代地方教育系统也因此得以初步建立2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考点48宋明理学 .docx
考点48 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 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 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微点拨] 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二、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微点拨]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1)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社会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出现。
(2)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三、陆王心学1.发展(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①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
②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2.评价(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专题一第3节宋明理学(必修)
专题一第3节宋明理学(必修)【测试要求】1.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2.了解宋明理学家的基本主张。
【知识梳理】理学:宋明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将儒家的忠、孝、节、义等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的新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的核心是“理”、“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它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一、程朱理学1.北宋二程:理学创立者(1)主张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有物。
(理学的核心思想)(2)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发挥孔子“仁”学说,提出“仁”与万物俱生,天理的核心是仁。
2.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1)“理气论”:理气一体,不可分割,理先于气,把天理视为万物的本源。
(2)“心性论”:把“人欲”和“天理”对立起来,提出“”,天理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辩护。
(3)“修养论”:强调“”,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对先天存在的“理”的感悟。
朱熹编注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南宋以后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二、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心学创立者(1)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要进行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1)世界观:宣扬“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了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
(2)方法论:提倡,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的本性。
(3)实践论:强调。
◆拓展延伸: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本源,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但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只是“理”的表现有外在的“理”和内在的“心”的区别。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析 (1)
②简析盟旗制度的作用
王莽变法、土地兼并、重农抑商、汉代经济
①概括王莽改革的目的。
②简述王莽币制改革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①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②两者差异很大,分析原因,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46民主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南京国民政府的民主实践
①孙中山的民权观与美国宪政异同。
①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②韩愈对儒学发展作用。
丝绸之路、指南针的应用、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世界市场、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思想、实业救国、
①概括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②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41开放试题
古希腊民主、古罗马法律、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
近代科技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
评论材料中关于中西崛起的观点。
(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评价“冲击——反应”模式
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南移、唐地方机构、
(汉唐地方机构的设置图)
①提取汉唐间历史变迁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5改革
多民族国家、清朝对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盟旗制度)、理藩院、地方制度
1980年代中国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比较
40
主观题
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清末新政
①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德才观的变化及原因。
②简述清代对德才的新认识。
三次工业革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民主法制。
①伦敦十字路口红绿灯诞生的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36宋明理学(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36宋明理学1.《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
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
这表明()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故A项错误;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三教合流的目的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
2.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
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A.思辨化的趋向B.信仰重建的完成C.普及化的实现“性与天道”发展为朱熹常提“理”“气”“性”“太极”,这说明了儒学的发展出,故A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信仰的重建,故B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儒学实现普及化,故C项错误;朱熹理学强化了伦理纲常,故D项错误。
3.周太王(周王朝的奠基人)长子泰伯为让位给弟弟季历而出走,《论语》称赞泰伯品德高尚,而朱熹却称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
由此可见,朱熹()A.重视君臣之义B.重视心性修养C.强调知先行后“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即认为周灭商有违君臣之道,这体现了朱熹,故A项正确;重视心性是心学的主张,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B项错误;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强调知先行后不是朱熹的主张,故C项错误;朱熹认为“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体现了他重视君臣之义,与宗法秩序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4.“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说明王阳明()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而是“吾性自足”,这符合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A项正确;“圣人之”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与“格物致知”的思想不符,故C项错误;“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2014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宋明理学
2014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宋明理学宋明理学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D.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答案】C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B3.(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考点】宋明理学【答案】D4.(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考点】宋明理学【答案】D5.(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答案】C6.(2013·山东基能·5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B.心外无物C.吾心即是宇宙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考点】东西方哲学派别【答案】D7.(2013·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宋明理学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宋明理学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宋明理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宋明理学概述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
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
1.经学的发展瓶颈促使了儒学内部的改革
2.佛教、道教的冲击
3.三教合一的思潮
4. 先秦儒道、诸子分家后,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
5.理学家们的个人努力,提出复兴理学
6.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打击。
1。
【岳麓版】高考一轮: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含答案)
解析:材料反映了孟子及《孟子》的地位在宋元时期不断提高。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 方哲学,其推崇孔孟之道。因此,孟子及其学说的地位在宋元 时期得到极大提升,故 C 项正确。 答案:C
33
6.古代某学者主张“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知”“知 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 种主张( ) A.奠定了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 B.提倡“存天理”和“格物致知” C.推动了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D.提倡“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7
2.求“理”的方法(方法论):“发明本心”。因为“理”在 “心”中,所以穷理不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内 心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 支离、烦琐,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8
(二)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1.“心即理”。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存在 于心,是头脑中固有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 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2.“致良知”。认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良知(即天理) 是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人人皆有成圣的潜能);但容易被私欲 所侵蚀,所以要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的本性。 3.“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一念发动 处,便即是行”,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1
5.“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 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 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 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 例题解析
宋明理学例题解析【例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X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点拨:此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朱熹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朱熹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所宣扬的“天理”只能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和A、B两项中的唯物主义观点是相互对立的。
而D项中“天人感应”理论是董仲舒的观点。
因此,A、B、D三项可以排除。
答案:C【例2】下列哪些观点属于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①“心性论”②“宇宙便是吾心”③“致良知”④“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点拨:本题主要把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结合起来考查,主要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二程主要的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的主要思想就是“理气论”和“心性论”,而王阳明的主要思想就是“致良知”和一些唯心主义论的观点,通过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选项。
答案:C思维启示【例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者革除时弊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秩序服务。
【例2】1.一定思想文化的发展都是对过去思想文化的一种扬弃和发展,心学是对儒学、佛学和道教等思想的一种融合和渗透。
2.心学的出现既反映了理学在明代的发展,也预示着新的理论即将出现。
思维发散【发散点1】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例】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求所谓定理者也。
”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
参考答案:异: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气,是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还提出“致良知”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2014•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3.(2014•大纲文综)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6.(2013•福建文综)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容易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归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一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二是明确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具体分析如下:2.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是内容限制是吸收外来文化。
《春秋繁露》主要吸收阴阳、道家、法家思想形成,都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与外来文化无关;《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的著作,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因此ACD与题意不符,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理学。
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
[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人民版高考总复习】考点18 宋明理学
B
10、下列关于春秋到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 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 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 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 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A
高考经典 练习反馈
1、(2009年江苏高考卷)某思想家强调孝、 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 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2009年广东高考卷)孔子、孟子、程颐、 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B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立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D
C
练习巩固
9、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 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
3、2008年广东高考单科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 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 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 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 “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 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练习巩固
4、在唐代的皇室公主中,有22位再婚,4位结了3次 婚。而贞洁守寡的教条成了官方的一项制度却开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相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2.(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3.(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
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
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2014年题组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考点】唐代三教合一潮流【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考点】宋明理学【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亚里士多德;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主张【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的主张不符,故①错误;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故②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4·全国大纲卷·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见此时纂修族谱并非名门望族的特权,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带有森严的等级色彩,但是材料并未体现等级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C2013年题组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
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
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
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韩非子》的主张,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
由此排除②。
【答案】C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
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答案】B3.(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具有乡土气息,解题关键在于对“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这段话的理解。
A选项“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B、C选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去恶从善”、“保守家业”;所以选D。
【答案】D4.(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A、B可排除。
而朱熹是主张格物致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D。
【答案】D5.(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
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选择C项。
【答案】C6.(2013·山东基能·5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心外无物C.吾心即是宇宙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考点】东西方哲学派别【解析】A项是英国近代经验论的代表:乔治·巴克莱其主要观点有三:一、物是观念的集合,二、存在就是被感知,三、对象和感觉的同一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项和C项是中国古代南宋心学家陆九渊的观点,其哲学认识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项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朴素唯物主义。
故答案D符合题意。
【答案】D2012年题组1.(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答案】D2.(2012·浙江文综卷·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答案】A3.(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
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项无从反映。
【答案】D4.(2012·海南单科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