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002-华中科技大学-02-厉岩-以能力为导向的八年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科类:医科申报等次:一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在国内率先研究和实践了以能力为导向八年一贯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教育部首批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经过12年的探索与改革实践,率先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八年一贯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将八年制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和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紧密结合,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整合为基础,以PBL改革为突破,以评价体系改革为驱动,以三制管理为保障的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
2.率先构建了八年制器官系统-PBL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学生整体医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为目标,将器官系统课程与PBL有机结合,创建了以器官系统-PBL为基础的医学整合课程体系。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急需医学领军人才,2002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开展了“中国医学教育学制和学位改革研究”,提出试办八年制,探索为我国培养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医学领军人才。
教育部2004年批准华中科技大学等五所院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
通过文献收集、比较分析、专家访谈与咨询、七年制毕业生质量调查等确定了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临床医学科学家潜质的医学人才,其内涵为基础理论厚、临床能力强、创新潜质高、国际视野宽,细化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好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并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潜能的医学人才。
围绕临床医学科学家潜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八年一贯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经过12年探索与实践,现已有五届472名毕业生,其良好的临床医学科学家潜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该模式是将八年制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和人才培养模式要素紧密结合,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整合为基础,以PBL 改革为突破,以评价体系改革为驱动,以三制管理为保障的八年一贯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整版)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思考
“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思考——厦门、泉州学习体会内科教研室马宜龙通过对泉州医专考察学习以及参加由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卓越医师培养研讨会”学习,我对卓越医师培养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结合我院临床专业建设和我院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谈谈粗浅的看法: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基础,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际上,对于医学教育的任务和职能也尤为关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研究或论证,提出了今后医学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60种核心能力。
尽管我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医学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开展教育改革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和高等学校的校情,决定医学教育模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发展的影响。
医学和生命科学有两大趋势:一是以生命科学为主的基础医学的发展呈现出知识爆炸性增长,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二是临床医学分科越来越细。
同时,新技术、新材料在诊疗的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第二,医疗体制的影响。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处于调整阶段,医院的分层定位不清晰、基层医疗薄弱、全科医师缺乏、护理事业发展受阻,同时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协调及优质医疗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
第三,社会发展及成熟程度。
如社会的法制化程度、社会保障的建立程度。
这些不仅影响医疗行为也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
目前某些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在处理医疗纠纷、在保证行业准入等方面都使医学教育的实施和管理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目前,全球医疗总的趋势是分层的医疗体系更加清晰,同时重心逐渐回归基层,回归到靠最小的成本治疗疾病和指导病人健康的方式。
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问题更重要 ” , 世界上许 多发 明创造 都源 于批判性 思维 , “ 质
导或 自己的摸索而掌握 的科学 的学 习方法 , 也 就是通 常所说
的“ 会学”, 它是其他一切能力 的基础 。随着 医学科学 的快速
生应该综 合考 虑患者 的病情 、 年龄 、 经济、 生 活等 因素 , 给予 患者最合适 、 最恰 当的治疗 方案 , 既不 惜用 常规 的医疗 检查 和药物 , 也不滥用医疗设备而造成过度诊疗。 2 . 无微不至 的人文关 怀 。医生 的工作 是直 接 与人打 交
问题 , 凝练 问题 , 并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解决 问题 。 二、 医学本科生培养 目标 的定位
意见》 和《 关于实施 卓越 医生 教育培 养计 划 的意见 》 正式 印 发 。当前 , 国内各 医学 院校 正积极探 索卓 越 医生 培养 模式 ,
笔者所在的第三军医大学立足 国家军 队需求 , 在大量文献研 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 , 也在开展卓越医生培养 模式 的研 究与
2 0 1 2年 5月 , 《 关 于实施临床 医学教 育综合改 革的若 干
科研 能力的临床医学人 才会较 好地 将科 学工作 方法 运用 到 临床实践 中去 , 能更 敏锐 地意识 到I 临床上 急需解决 的 问题 , 关注到一些先进的实验 技术 和思路 J 。作 为一 名优 秀的 临 床医生 , 不仅要能看病 , 而且 应该 能看好病 , 而看好病 的基础 就需 要医生经常性地开展临床研究 , 善 于从 临床 实践 中发 现
2 . 岗位实践能力 。岗位实 践能 力指 学生在 临床 实践 工
作中为患者诊断治疗 的能力 , 它是 一名合格 医生最基 本的能 力, 也是一 名优 秀 医生最 重要 的能力 。学 生在 校期 间 , 首先 需要通过记忆 , 掌握 基础医学 、 临床 医学 的基 础理论 、 基本知
基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床技 能 , 而且培 养 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
关键词 : 卓越 医生 ; 人才培养模式 ; 临床技能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1 4 5 0( 2 0 1 4) 0 8—0 6 7 1— 0 3 D O I : 1 0 . 1 3 7 5 4 / j . i s s n 2 0 9 5—1 4 5 0 . 2 0 1 4 . 0 8 . 3 1
B a s i c Me d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Au g . 2 0 1 4. V o 1 . 1 6 No . 8
院或 网络上 收集 的 与课 程 知 识 点 相关 的病 例 , 设 计 了相关 问题 , 让 学生 分组讨 论 , 最 后总 结提 炼课 程教 学大 纲所要 求 掌握 的知识 点 。C B L互动 式教学 引入 临床 案例 , 加强 基础 学科 与临 床学科 的联 系 , 通 过案 例 引导教学 , 丰富 教学 内容 , 使 学 生 感 到学 有 所 用 、
长 远效 果 。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计划的培养要求 , 参照医学 教育国际标准 , 开展了课程体系改革 , 整体优化课程
体 系 和教 学 内容 , 注重 早 期 接 触 I 临床 、 全 程 科 研 训 练, 以利 于 医学 生个 性化 发展 的需 要 。 1 . 1 构 建 了五 大 学 习 阶段 内容 按 照 “ 卓 越 医生 教 育培 养计划 ” , 构建 了基 础 课 程 学 习 阶段 、 基 础 与 临床 整合 学 习阶段 、 专业 核 心课 程学 习 阶段 、 实 习轮 转 阶段 、 个性发 展 与拓 展 阶段 五 大 块 。加 强 医 学基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等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强化医学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立足长远制度建设,着眼当前突出问题,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按照“立足国情,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
根据我国国情,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支持不同类型医学院校参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以试点高校的改革为重点,力争取得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一)目标任务。
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
(二)建设内容。
基于OBE教学理念下医学检验技术卓越人才的培养
基于OBE教学理念下医学检验技术卓越人才的培养摘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医学检验行业在预防、诊疗和康养等领域的地位更加突出。
2019年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新医科建设成为卓越人才计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将OBE教学理念应用于医学检验技术卓越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OBE教学理念;医学检验技术;卓越人才;引言: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医学检验行业在卫生与健康服务领域的地位更加突出。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于2018年10月8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旨在推动新医科建设重大战略工程。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卓越医学检验师的培养是新医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医学检测项目种类、方法和手段日新月异,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各个领域都在加快信息化转型的步伐,教育行业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搭建了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授课为一体的模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
然而在教学体系执行过程中的核心是课程的安排及授课的模式。
这两部分决定着所接受教育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质量素养和未来的发展路径。
成果导向教育(OBE)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OBE教学改革的最大的特征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该理念契合了国家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对于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应用型的而不理论型。
OBE教学理念的引入为医学检验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切入点,该理论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的联系,是突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最佳方法。
“南山精神”引领广州医科大学卓越医学人才培养
“南山精神”引领广州医科大学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钟南山颁授"共和国勋章”(照片源自央视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载誉归来后寄 语广医学子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适应生物医学模式转向 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时代变迁,培养医文相融、德术 兼修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加快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 中心转变,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是新时代对我国医学 教育改革的呼唤,是服务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钟南山院士长期 工作在医疗、科研和教学一线,潜心于人民健康守护,致力于医 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改革,在临床诊治、医学科学研究、医学 教育领域成绩斐然。
他勇于开拓的品格,严谨朴实的作风,无私 奉献的精神和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始终贯穿在他全部工作之 中,并形成了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为核心要素的“南 山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广医人”。
钟南山院士所在高校 广州医科大学在充分发扬榜样人物力量的同时,以2010年开设 “临床医学南山统筹实验班”,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培 养计划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开展以“南山精神”为引领的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探索,将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为核 心要素的“南山精神”贯穿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使命 感强、家国情怀深、人文素养高、学术专业功底扎实、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医学人才。
在“南山精神”的教育熏陶下,广州医科大学师生对自身素 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考研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等 持续攀升,最新的考研率已达43.2%,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为91.9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6. 5个百分点。
同时,在重大医疗 卫生事件中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师生。
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 疫情期间,广医附一院桑岭医生率先奔赴防控最前线的金银潭医 院重症医学科,成为广东支援湖北的第一名医生,先后诊治危重 患者70余人;在穗的寒假留校生、实习生、广州籍学生自愿组成 志愿者,分批次前往广州南站等广州主要交通站点开展测量体温 等志愿服务,团中央赞扬他们是“中国青年的骄傲”。
基于CDIO理念的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CDIO理念的起源CDIO理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丹麦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院校共同提出。
CDIO分别代表“Conceive(概念), Design(设计), Implement(实施), Operate(操作)”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旨在强调工程教育应当贯穿整个工程实践过程,重视学生的工程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DIO理念的核心理念是从工程实践出发,通过团队合作、项目驱动和跨学科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CDIO教育模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技巧。
CDIO理念的提出对工程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了整个工程教育领域的变革。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CDIO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人才。
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CDIO理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制药工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1.2 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现代制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制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具备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的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可以为制药企业输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推动制药行业的持续发展。
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推动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优秀的制药工程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并能够在新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卓越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制药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民族地区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民族地区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施桂玲1,李雪斌2,唐毓金1,黄照河1,黄秀峰2(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摘 要: 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医学教育中临床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㊂右江民族医学院(以下简称 我校 )自2013年开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以 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为主线,对生物医学课程㊁临床课程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建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出发点,探索培养适合民族地区医疗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㊂关键词: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器官系统整合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817(2019)03-0350-03d o i :10.3969/j.i s s n .1001-5817.2019.03.028 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方面,组织广泛利益方认真㊁反复讨论,明确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应回归本科教育的轨道,应以培养反映医学教育规律和适应未来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㊂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基础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专业教育,更不是在校5年就期望培养成优秀的临床医生,应形成 院校教育 毕业后教育 继续教育 一体的5+3+X 临床医师培养模式,即本科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㊁研究生教育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临床医学人才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㊂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正是紧紧围绕本地区基层实际需求而设置,结合广西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医学人才㊂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改革创新医疗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从人才培养理念㊁模式㊁建设院校课程㊁更新教学内容㊁改革教学方法等多个环节来培养不仅能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且在国际中也是顶尖的医学人才㊂这项计划不仅为医学生设立更高更全面的目标定位,同时对高等医学院校和授课教师也提出更高要求[1]㊂作为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如何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实施卓越医师人才培养计划,是每一位医学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2]㊂为此,右江民族医学院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大讨论,通过开展早期接触临床㊁早期接触科研㊁早期接触社会(以下简称 三早教育 )和课程体系改革㊁教学方法改革,在探索适合民族地区医疗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㊂1 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改革的计划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采用医学基础课㊁临床专业课和临床实践课的 三段式 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各学科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存在基础脱离临床㊁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㊂采用 三段式 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三年级前缺少亲身接触临床的机会,对医疗管理的流程知之甚少,与患者沟通的方式一知半解,到医院实习后显得手足无措,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㊂近年来有不少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3-5],我校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征求各利益方的意见,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㊂1.1 优化课程体系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处理好相邻学科㊁前修后续课程内容间的关系,通过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删繁就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尽可能做到不重复㊁不遗漏,确保专业教学内容质量㊂1.2 鼓励自主学习 通过减少必修课和课堂讲授学时,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第二053 第41卷 第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V o l .41N o .32019年6月 J o u r n a l o fY o u j i a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fo r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J u n .2019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6J G Z 150) 第一作者简介:施桂玲(1975-),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本科教学方法改革,E -m a i l :328556316@q q .c o m 通信作者简介:李雪斌(1969-),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E -m a i l :137********@139.c o m课堂的育人作用,增强学生在知识建构与能力训练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㊂1.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适当加大实践课比例,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㊁方式和途径㊂将学生早期接触临床㊁早期接触科研㊁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㊂适当增加人文素质等相关课程,促进文㊁理㊁医知识的有机融合㊂2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2.1优化重组设计课程2.1.1从2013年下学期起,对基础化学㊁有机化学㊁物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医用化学㊁医用物理学课程;将医学统计学㊁文献检索㊁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重组形成医学科研基础与实践课程;以卫生法规课程为基础,融入医疗过程的风险㊁防范㊁法律应用等内容构成新的医疗风险及防范课程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从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中精选出基本的内容,形成人文科学通论㊁社会科学通论两门课程;对流行病学㊁卫生统计学㊁健康教育㊁初级卫生保健以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㊁卫生毒理学㊁环境卫生学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㊁儿少卫生学㊁妇幼保健学等系列学科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医学统计方法㊁社区预防医学两门课程;建立医用生物学㊁医学基础㊁药理基础知识㊁临床合理用药四门课程,为器官系统整合的临床课程提供医学基础知识;并在2013级教改班开始实施㊂2.1.2以 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为主线,对基础医学㊁临床医学学科式课程进行优化重组编写整合课程教材,包括呼吸系统基础与临床㊁循环系统基础与临床㊁消化系统基础与临床㊁内分泌系统基础与临床㊁泌尿系统基础与临床㊁风湿免疫系统基础与临床㊁骨骼运动系统基础与临床㊁血液系统基础与临床㊁生殖系统基础与临床㊁神经系统基础与临床㊂成立了10个器官系统整合教学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㊁新教师试讲㊁教学能手演示和教学竞赛等教学活动㊂2.1.3重新疏理建立儿科学㊁感染病学㊁皮肤病及性病学㊁五官科学㊁精神病学和急诊及灾难医学等系列新的临床课程;优化重组原外科学总论内容,包括外科发展史㊁外科体液失调㊁麻醉㊁创伤㊁烧伤㊁移植㊁疼痛㊁显微等单元,形成新的外科基础课程㊂2.1.4紧跟相关临床课程的教学进度,实施独立组织的临床技能五年不断线教学,建立早临床㊁多临床㊁反复临床的教学体系㊂2.2整合资源保障方案有效实施2.2.1健全机构保障教学㊂分层建立健全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实行校㊁院二级管理机制,为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㊂定期举办教学管理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㊂2.2.2优化师资促进教学㊂遴选优秀的教师为教改班授课,理论课教师95%为副高以上职称㊂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不断加大师资培训投入,通过短期培训和专项进修开拓教师的教学思维㊂每年举办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㊁教案设计比赛㊁课件制作大赛,切实提高教学水平㊂2.2.3优化生源提高教学㊂临床教改班每届只招收50人,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中精选优秀学生,学生主观上愿意参与教学改革,执行力强,保障教学行为顺利实施㊂2.2.4丰富教学平台建设㊂建设自主学习平台和自主学习教室,临床网络教学资源库㊁形态学网络资源库㊁医学网络资源库㊁多媒体课件库㊁学术讲座视频库㊁手术直播观摩系统㊁医学影像教学系统㊁教学病案系统㊁电子标准化病人学习系统㊁虚拟学习系统㊁O S C E 考试系统㊁医学数据分析实验系统,同时引入智慧树网络课程150门,初步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拓展了教学空间,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㊂3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措施3.1更新思路开展教学改革3.1.1重视教育观念在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开展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大讨论,适时更新教育观念㊂3.1.2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案例导入㊁问题引导㊁图片索引等教学方式,实现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的改变㊂学校也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教学方法的占比,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㊂3.1.3通过内培外引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6],开展 T B L教学 ㊁ P B L教学 ㊁慕课㊁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讲座及培训,有效促进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㊂新的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㊂3.2制定政策激励教学改革3.2.1多举措探索和实施教学改革激励措施㊂教改班采用新教学方法㊁双语教学㊁全英教学等标准课时的绩效增加㊂3.2.2激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在教师的职称评定㊁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教学改革项目一票否决制㊂3.3项目建设推进教学改革3.3.1实施 本科教学工程 ,以国家㊁自治区㊁校三级 本科教学工程 项目为抓手,全面促进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推进了课程建设㊁教学团队建设㊁实验室建设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㊁教材建设等各153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顺利开展㊂3.3.2教改班的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项目,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无纸化考试㊁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探索及实践,通过以点带面,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㊂4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取得的成效4.1为民族地区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可操作模式㊂构建特色鲜明的 下得去㊁用得上㊁留得住 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㊁能力㊁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科建设㊁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优化专业结构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重组教学内容㊁改革教学方法㊁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医教协同育人机制的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㊂4.2培养民族地区人才并实现人才 留得住 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除需要大量 下得去㊁用得上 的人才支撑外,关键还需要下去的人才 留得住 ㊂我校毕业生大部分走向县城乡镇,到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工作㊂五年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到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毕业生约65%㊂在调查百色㊁河池㊁崇左3个地区110所基层医院中,有校友1850名;对88家用人单位的669名毕业生抽样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的满意度高达93.2%,毕业3年内调离工作地点的人员仅2. 65%㊂学校 扎根老区㊁服务基层 的办学定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㊂4.3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㊂建成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 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 第二层次人选2人, 广西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3人, 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人选15人,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 广西青年科技奖 获得者2人,广西优秀专家及广西特聘教授㊁卓越学者各1名㊂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教师积极深化教学改革㊂4.4获得一批教学成果㊂ 下得去㊁用得上㊁留得住 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该成果为依托于2017年获得了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㊂近三年来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㊁一等奖2项㊁二等奖3项㊁三等奖8项㊂5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5.1部分教师存在 重医轻教 的思想认识㊂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授课以临床教师为主,教师同时也是临床医师,由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问题,青年教师中存在重临床医疗轻教学的倾向,学校在资源建设㊁人才评估中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建设㊁教学投入和效益评估建设,让更多的教师从教学中不仅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利益㊂5.2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㊂部分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不清晰,缺乏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的能力㊂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行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制度,全面掌握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就业满意度,根据需求及时调整,设置更科学的课程体系㊂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㊂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课程教学㊁技能培训㊁实践学习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拓宽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渠道,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㊂5.3对外开放合作及国际化交流需进一步加强㊂不断完善国际学术交流㊁项目合作等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国际教学交流与合作的氛围,鼓励骨干教师出国访学和研修;做好学生 派出去 和 引进来 工作,加强学生国内外院校的交流学习;积极主(承)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聘请国外专家来院讲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㊂力争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取得突破,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一流学科建设,把民族地区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做大做强㊂参考文献:[1]夏欧东,王晶,余杨,等.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南方医科大学的经验[J].高教探索,2017(8):26-29. [2]雒保军,史伟,李轶,等.卓越医生教育与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再定向[J].医学与哲学(A),2016,37(7):74-78.[3]王璐,陈媛媛,张静,等.临床医学专业 四段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29-132.[4]刘芳.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5-16. [5]李雁,施秉银,马清涌,等.长学制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 29-30.[6]施桂玲,雷志英,王娟,等.模拟场景结合问题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8):101-102.收稿日期:2019-04-18;修回日期:2019-05-05253。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视角下的免费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探究
卓 越 医 生 教 育 培 养 计 划 视 角 下 的 免 费 医 学 本 科 生 培 养 模 式 探 究
漆 艳春 辛赣 海
( 赣南医学院 教务处 , 江西 赣 州 3 4 1 0 0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作 者 卓 越 医 生教 育 培 养 计 划 背景 下 , 结合 国家 教 育体 制 改 革 试 点 项 目 实 际 ,从 创 新 培 养 模 式 、 构 建 课 程 体 系、 创 新 德 育教 学 、 做好 毕业后教 育四个环节入手 , 对 如 何 深 化 面向 基 层 的 全 科 医 生人 才培 养 模 式 改革 .培 养 大批 农 村 基
一
生 加 强对 苏 区精 神 和 革 命 传 统 的 学 习 , 牢 固树 立 爱 国 主 义 、 集 体 主 义 、社会 主义 思 想 和 坚 定 的 共 产 主 义 理 想 信 念 ,具 备 求 实、 奉献 、 创 新 精 神 和 良好 的 心 理 素 质 。对 三 年 级 免 费 定 向医 学生 . 引导 他 们 积 极 开 展 主题 调 查 , 参与各类知识 、 技 能 大赛 , 在 竞 赛 中 增 长 才干 , 在 竞 赛 中孕 育创 新 。 对 四年 级 免 费定 向 医 学生 , 侧 重 利 用 赣 南 红 色 资源 , 开 展艰苦奋斗 教育 , 通 过 邀 请 革 命 老 前 辈来 校讲 故 事 、 深 入革 命 根 据 地 参 观 学 习 、 与 老 红 军 零 距 离 接 触 等 方式 , 教 育 学 生 树 立艰 苦 创 业 、 扎 根 基 层 的无 私 奉献精神 . 把 个 人 前途 和 国家 需 要 有 机 地 统一 起 来 。 对 五年 级 免费定 向医学生 , 经 常与 他 们 谈 心 、 交流 , 帮 助 他 们 实 现 从 学 校到 临床实践的心理 、 观念 、 角色 的转变 , 正 确 解 决 就 业 与 个 人理想之间的冲突, 使他 们 安 心 在 基 层 工 作 。
“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精品文档6页
“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 [2012]7号)的精神,遵循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和全科医生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从我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出发,以提高农村全科医学人才临床技能水平为核心,深化助理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培养适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助理全科医生,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
2.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高水平全科医疗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合格的助理全科医学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加强专科阶段教学改革,按照全科医学教育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在校3年专科阶段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全科医学相关基础和临床教学内容,在完成3年临床医学专科培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2年全科医师的培养和提高。
具体措施如下:3.1按六位一体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基层医疗卫生全科服务主要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内容,按照服务内容制定培养方案,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在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开展基层全科医疗卫生服务,为基层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
3.2开放招生,拓宽招生就业渠道3.2.1 单独考试,择优录取从全省临床医学专业应届专科毕业生中招生,再进行2年全科医学培养。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与职业岗位相一致。
能够提高学生从事基层全科医学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2.2 订单招生,定向培养根据基层单位的人员需求,由卫生、教育等相关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制定分区域的单独“3+2”招生计划,并给予适当政策支持。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我国现行的三年制医学高职教育“2+1”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用脱节的现象,没有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
根据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并探讨了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析实施的必要性,提出实施的方法和要求,总结实施的效果。
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不但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而且可向其他专业推广。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1+1+1”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8-0122-02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①———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刘晖,潘翠(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卫健委分别下发了系列文件,对医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应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要“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为了进一步强化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医学教育特点和规律,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了“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1+1+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意义一直以来,高校临床医学实行的是传统的“2+1”教学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学校完成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学习,第三学年到实习医院顶岗实习。
这种模式下,学生接触临床较晚,较少安排学生到基层、社区一线医疗机构开展教学实践,教师也大多“纸上谈兵”,没有做到与岗位服务、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实施“1+1+1”教学改革,即:第一学年在学校完成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在医院顶岗实习。
“1+1+1”培养模式在第二学年便把学生安排到教学医院开展临床专业课教学,真正做到了“床边教学”“观摩教学”“情境教学”,实现了教学与岗位服务的“零距离”对接。
借鉴美国医学教育培养卓越医学人才_俞方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借鉴美国医学教育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俞 方,夏 强,罗建红,黄 河,沈华浩,巴德年,来茂德(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美国医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是推动美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为培养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浙江大学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借鉴美国医学教育模式及其医学课程,改革创新,为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医学教育;八年制;培养模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701(2011)02-0003-04 目前,我国众多医学院校都非常注重学习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医学教育。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1]。
虽然至美国南北战争时期(1861-1865年),美国的医学教育水平还很低,居于工业化国家的末位,然而,在南北战争以后至20世纪10年代的这半个世纪,美国的医学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半个世纪中,美国的医学教育水平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被誉为“教育世界中的奇迹”。
医学教育的圣地也从欧洲转到美国,而且其领先地位迄今仍不容挑战。
而课程改革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2]。
因此,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及其医学课程改革,无疑是我国医学教育汲取经验的重要源泉,尤其对我国八年制高层次医学生的培养,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我们选择将美国的医学教育,尤其是其医学课程作为学习借鉴的主要对象。
我校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以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为目标。
在这一目标指导下,近几年来,浙江大学在八年制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充分借鉴了美国医学教育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土实际,改革创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八年制的培养模式和医学课程,颇具特色。
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认知与实践》
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评《卓
越医学人才培养认知与实践》
马坤龙
【期刊名称】《应用化工》
【年(卷),期】2024(53)2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这一规划纲要是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制定的。
它不仅明确了到2030年人人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的目标,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总页数】1页(PI0005)
【作者】马坤龙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研究实践
2.传承与创新视阈下卓越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健康中国战略下基层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遵义医科大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为例
4.
转化医学视角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地方医科院校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思考
幕。
地 方性 医科 院校 肩负 着直 接为 基层培 养 医学人 才
的重任 , 发展 基层 医疗卫 生事 业 , 决基 层老 百姓 缺 在 解 医少药 的问题 中起着 中坚 作用 。地方 性 医科 院校如何 适 应 当前 医学发 展 的新 趋 势 , 实施 “ 越 医师人 才教 育 卓 培 养计 划” 是每 一位 医学教 育者 都必 须思 考 的问题 。 ,
全 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讲话中进一步指明了我国 医学教 育 的改革 方 向 , 出要 通过 深化 医学 教育 改革 , 提
创 新体 制机 制来 培 养卓 越 医学 人 才 , 提 出 了医 学教 并
育综 合 改 革 的基 本 思 路 。一 场 围绕 如 何 改 革 医学 教 育, 培养 卓越 医学 人 才 的 大讨 论 也 在 全 国上 下 拉 开序
r g r ig t ec n e to in ain o r m ie tp y iin。c n t u t n o h e a d n h o c p re tto fp o n n h sca o sr ci ft e“ + 3 tln s tann o 5 ” ae t r i ig s se -a d r fr i h “ + 3 tln stann at r . ytm n eo m n t e 5 ” ae t r i ig p te n Ke o d :o a e ia o lg n nv r iy r mi e tp y iin;t i kn yW r s lc l m dc lc le ea d u ie st ;p o n n h sca hn i g
( uin dcl olg o t n l i , as 3 0 0 C ia Yo j gMe i l efrNai ai e B i 5 3 0 , hn ) a aC e o ts e
“卓越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键 词 : 卓越 计划 ; 本科 人 才; 培养模 式 中 图 分 类 号 : 2 F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1— 170 1 7— 1 8 2 1 ) 80 1—2
2 1 年 6月 , 育 部 在 天 津 召 开 “ 越 工 程 师 教 育 培 养 业学 习的课 程 由校 企双方共 同开 发、 00 教 卓 考核 。如表 l所示 。 计 划 ” 动 会 , 合 有 关 部 门 和 行 业 协 会 , 同 实 施 “ 越 工 启 联 共 卓 教 育 部 “ 越 计 划 ” 仅 要 求 企 业 学 习 时 间 累 计 1年 , 卓 仅 程 师 教 育 培 养 计 划 ” 简 称 “ 越 计 划 ” 。“ 越 计 划 ” 立 学 校 可 以让 学 生 在 大 学 四 年 里 分 不 同 阶 段 到 企 业 进 行 中 短 ( 卓 ) 卓 创 了高 校 与 企 业 优 势 互 补 、 合 培 养 人 才 的 新 模 式 , 求 学 生 期 的 课 程 设 计 与 工 程 实 践 。 比 如 , 校 信 息 管 理 专 业 在 大 联 要 我 更多 地参 与到工 程设 计 、 造 中去 , 实 践 中积 累 经 验 、 制 在 锻 学 第 二 学 期 末 就 设 计 了 一 门 为 期 两 周 的 课 程 “ 产 认 识 实 生 炼 能 力 , 为 “ 越 工 程 师 ” 成 卓 。 习 ” 主 要 目的 就 是 让 学 生 深 入 企 业 的 过 程 中 , 企 业 运 营 , 对 作 为最先 一批 进入 “ 越计 划 ” 试点 高 校 , 卓 的 我校 在 培 的 主 要 业 务 和 流 程 、 来 工 作 的 环 境 有 所 了解 , 过 老 师 的 未 通 养 “ 越 工 程 师 ” 面 做 了 一 些 探 索 。本 文 的 目 的 是 将 我 校 适 当 指 导 , 助 于 学 生 做 好 职 业 规 划 , 针 对 性 地 设 计 自 己 卓 方 有 有
不断改革探索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2010杭州国际医学教育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 础 广 博 、 能 多样 、 维 宽 广 的 新 一代 临 床 医 学 家 和 医 学 科 学 家 极 具 意 义 。 在 课 程 方 面 , 江 大 学 八 年 制 医学 新 课 程 在 高 潜 思 浙 度借 鉴 美 国加 州 大 学 洛 杉 矶 分 校 ( C A 医学 院课 程 的基 础 上 , 行 了本 土 化 的 改 革 , 望 建 立 能 接 轨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 领 中 UL ) 进 期 引
二. 浙江大学副校长来茂德教授在他 的《 医学教育 的未 来之 路》 告 中, 绍 了浙 江大 学的八年制 医学教 育 , 报 介 并就未来 医
学 教 育 的新 模 式作 了精 辟 的 阐述 。来 教 授 指 出, 江 大 学 的八 年 制 医 学 教 育模 式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参 照 了 美 国 医学 生 的 培 养 模 浙 式 , “ 年 一 贯 、 段 完 整 ” 4 ” 式 。“ 4 模 式 给 学 生 提 供 了 一 个 完 整 的本 科 教 育 , 学 生在 自然 科 学 、 文 和 社 会 是 八 两 的“ +4 模 4+ ” 使 人 科 学 方 面 得 到 充 分 的训 练 。 同 时 , 由于 这 些 学 生 的本 科 专 业 丰 富 多 样 , 因此 , 医学 院也 成 了 多 学科 交 融 的集 结 地 , 对 于 培 养 这
构建以书院制为平台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研究和探索
中 国高 等 医 学 教 育
2 0 1 3年
第 8期
・
41 ・
表2 国 内高校 书院制建设情况一览
2 . 是我 国当前实施 “ 卓越 医生教 育培养计划 ” 的现实需
师, 导师负责学生学习 、 生活 的基本 问题 , 以学生职业 生涯规 划指导为人 口 , 指导 和引导学 生 自主选择 、 适 时调 整 自己的
医学模式 的转变 和生命科 学 的迅 猛发 展促进 了卫生 服 务体 系和卫生服务模式 的深刻变化 , 医学 教育也应 随之 进行 相应 的调整 和改革 J 。现代 医学人 才必须 具备全 方位 的知
识智 能构 架 , 即除 了注重 医学 专业 知识 , 还 要融 入文 学 、的知识 , 着 力提高学 习者的学
育为先 , 个性培养 , 全面发 展” 。从 实践情 况看 , 在 高校引进 书 院制不失为一个务实的方向 , 能丰满学生 的人格教育 和个
性教育 , 为社会输送具有更高素质 的人才 。
一
学院, 源 于英 国的牛津 、 剑 桥大学 , 后来 为美 国哈佛 、 耶鲁 大 学效仿 , 并延续至 今。 目前大致 有 以牛津 、 剑桥 为代表 的英 国书院模式 、 以哈佛 、 耶鲁 为代表 的美 国书院模式 和 以香港 中文大学为代表的融西方学 院制 与 中国传统 书院制 文化特
习能力 、 创新能 力 、 实践能力 、 交流 能力和社会 适应能力 , 不 断提升综合素质 。审视我 国传统医学人才培养 实际 , 在 医 学生学习能力 、 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等方 面存在 明显 的
不足 , 而构建 以书院制为平 台的卓越 医学人 才培养模式 与机
制改革正是解决这些不足的 内在需要。
卓越护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实践
2019年第5卷第2期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Vol.5,No.2,2019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DOI :10.11997/nitcwm.201902046·护理教育·卓越护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实践李神美,高燕,赵嘉,戴小红,刘春英,闫秋佚,蒋瑞兰,张思蓉(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卓越护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选择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2015级“卓越班”49名护生,根据“卓越护理”本科教学特点,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护理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拟定目标,并实施对策。
课程结束后考核专业核心课程成绩,评价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护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教师对护生满意度。
结果护生各科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均分均在80分以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教师对护生满意度均较高。
实施品管圈活动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关键词:品管圈;卓越护理;本科教学;课程;教学管理;护理学中图分类号:G 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9)02-0169-05收稿日期:2018-12-12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15JGB332)Innovation teaching in core curriculum of nursing excellence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a practical activity based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LI Shenmei ,GAO Yan ,ZHAO Jia ,DAI Xiaohong ,LIU Chunying ,YAN Qiuyi ,JIANG Ruilan ,ZHANG Sirong(Nursing College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in cor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nursing excellence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Methods Totally 49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nursing excellence ,the QCC groups were set up to analyze the main reasonsthat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draw up six goals and to carry out countermeasures.The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after the core curriculum.The self-learning ability ,satisfactory ofstudents with teaching methods and satisfactory of teachers with students were evaluated.Results Nursing students achieved a remarkable outcome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average score >80points ).There was a high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methods among students ,and satis-faction with students among teachers.Student had been trained to use self-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amwork and independent study skills during the QCC activities.Conclusion TheQCC activities can enhance the cor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nursing excellence and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study ability of students ,which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excellenc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anagement ;nursing science·961·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年第5卷第2期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明确提出实施“卓越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作者:叶盛潘朝杰张慧群林爱华叶明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2期摘 ; ;要:以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出发点,本校通过开办“统筹实验班”,改革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卓越医学人才 ; ;培养模式 ; ;教学改革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它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医生的角色由“诊断-治疗”型转变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型[1]。
这些社会功能的变化,使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深化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今高等医学院校的迫切任务。
为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我校在已有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开办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当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的出发点我国医学本科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基本采用苏联模式,即: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和“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实施专门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各医学院校先后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过去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惯性影响,我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宗旨缺乏特色,定位欠准确;二是课程体系单一,课程结构与设置不尽合理;三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部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支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在医学等领域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等专业认证体系。
这说明国家和教育部对医学教育高度关注,这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依据。
我校从2010年开始创办临床医学“南山班”,每年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新生中选拔30余名优秀学生组成“南山班”,积极探索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为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平台。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为了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大众化教育阶段培养精英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培养目标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要培养一大批卓越医师,他们当中有的是在大医院解决疑难病症的专科医师,有的是进社区、下农村的全科医师,还要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学校需要的卓越教师。
总之,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表现卓越,成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据此解读,我们将“南山班”定位为培养出色的临床大夫、优秀的临床工作管理者或优秀的研究者,具体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较高的科研素质、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及医学教学和科研等相关工作。
2.优化课程体系一是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加强人文课程模块。
以“南山精神”为精髓,导师言传身教,以自身的素养影响教育学生,学生要学会尊重生命、尊重他人,有社会责任感。
组成医学人文教育核心课程模块,增设“医学哲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
采取多形式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心存远大志向,德才兼备。
二是实行三个早:早临床、早科研、早实践。
尽早安排学生接触临床,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医学导学”课程,并由钟南山院士为同学们上第一课,此外还邀请到医院优秀的医学专家给学生授课,并安排参观医院门诊、手术室,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尽早开设科研基础课程,增设了“科学论文写作”“实验动物学”“生命科学实验理论与技术”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科期间实施全程导师制,让学生加入导师的研究生课程及实验室学习,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
开设“临床技能学”课程,进行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的改革,课程安排在3学期—7学期,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并与8学期—9学期的临床实习相贯通,该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三是强化英语教学。
在南山班选拔程序中增加英语考试,在培养过程加强专业英语学习,除增加专业课程学时及聘请外教上课外,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共有19门课程采用全英教学,英语教学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听、说、写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
3.更新教学内容一是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将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时引入教学,增加急救医学、社区医学、卫生管理学等综合化、社会化学科的内容。
二是确立以基本知识、理论、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吸收医学科技的新成果。
三是对实验课程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专门开设“虚拟机能实验与人体机能学”“模拟机能实验学”等医学实验课程内容,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整体化、系统化,并设计了多个与临床医学课程相近及临床表现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知识内容,放到临床技能培养的实验室内完成。
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小班教学,注重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注重全程临床能力培养,临床核心课程教学以床边教学为主。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倡导PBL教学、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行网络式PBL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内容形象生动、交流沟通灵活便捷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如理论要点、病例,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及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除了在课程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方法之外,我校在2012级南山班开设独立PBL课程,目前已建立PBL导师库负责案例的撰写及实施,经过一段的实施总结,该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5.改进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运用。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综合评定学生课程成绩,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鼓励学生将精力放到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各课程的成绩评价应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定,逐步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例,根据学生课堂讨论、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病例分析、实践考核成绩、出勤情况等,客观评定综合成绩。
实行三段式考核,在第5学期结束对所有南山班学生进行基础医学知识阶段考核,检验学生在基础医学阶段的学习效果,在第7学期进行临床医学知识阶段考核,检验临床课程的学习效果,在毕业离校前进行毕业综合考试,全面衡量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6.创新管理体制一直以来,我校都高度重视南山班的建设工作,在初始建班时,生源经选拔,有一定的素质基础,采取小班制教学,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班主任,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前期(1学期—5学期)安排医学基础课教师担任导师,后期(6学期—10学期)安排临床课教师担任导师。
从临床见习开始,学生分组进入各临床学院,导师“一带二”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深化医学精英人才的合作培养模式,2013年学校在“南山班”的基础上成立南山学院,2014年获广東省试点学院立项支持。
通过学院的平台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密切合作,每年定期派师生前往香港大学等国际学府进行学习、交流。
为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南山班”与临床大班之间实行双向滚动管理机制,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求转入临床专业大学继续学习,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大班学生在第一或第二学年结束时,综合表现优秀达到学校规定条件的学生可申请进入“南山班”学习。
为进一步深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总结前期教改的经验基础上,学校还重新修订了《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统筹实验班(南山班)学生选拔办法》《广州医科大学“南山班”导师制管理办法》《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教学管理规定》等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通过一系列的教改探索,培养南山班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南山班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为100%,六级累计通过率平均为89.5%,2014级为96.7%。
在学校组织的基础医学综合理论知识统考当中,南山班的平均分要明显高于临床医学其他大班。
考研率逐年提高,从2015年的54%上升到2018年的87%,多名学生考上香港李嘉诚医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生获发明专利12项;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9项,省级16项;发表论文19篇,其中2篇影响因子超过5,最高达8.98(学生为第一作者)。
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广东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各级面试模拟大赛、国际标准舞锦标赛、司仪大赛、辩论比赛、书画大赛、英语综合技能大赛、英语演讲大赛等比赛分别获得好成绩。
同时,学校还把南山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比如,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独立的PBL 课程和临床技能学课程;在药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卓越班,实行全程导师制。
教学改革试点班8年取得了初步成绩,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可喜的探索。
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引导作用,各高校之间可以借鉴但不能盲目照搬。
各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资源、生源基础和服务面向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具有本校特色、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实验班试点先行、再逐步推广到全校的方式稳步推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