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文化及雷州文化的人本研究

合集下载

简述雷州文化本身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简述雷州文化本身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简述雷州文化本身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摘要: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雷州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

从古到今经历了孕育、形成、成熟、转型四个阶段,不断接纳和融合了百越文化、流人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以海洋文化和红土文化为特色的雷州文化。

与介绍雷州文化的具体内容相比,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雷州文化本身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体会文化的发展演变与自然环境、历史变迁息息相关,感知文化的包容性、接纳性。

关键词:雷州文化、自然环境、孕育、发展、演变雷州文化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

作为区域文化,名列为广东“四大文化”之一。

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被确定为广东的“四大文化”。

但与岭南文化中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研究状况相比,对雷州文化的研究并不多,更不用说其在全国文化研究中的情况。

而且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更多的是介绍雷州文化的具体内容。

除相关学者和粤西(多数为湛江人)以外的大多数人对雷州文化了解甚少。

因此有必要对雷州文化本身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作更详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雷州半岛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的原因所在,其发展与演变又是个怎样的过程。

这些都是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

雷州文化,一种既古老而又格外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雷州半岛的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逐渐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其中雷州城是雷州文化的核心区域。

在历史上,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

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传统文化。

这种传统体现在文化的各个方面或各种领域内,渗透在民间日常生活和各种风俗中,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一种方言群体文化。

在雷州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上,人文荟萃,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57处,其中雷祖祠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等4处为地市级。

有关雷州石狗文化的调查报告

有关雷州石狗文化的调查报告

有关雷州石狗文化的调查报告雷州石狗文化是指位于广东省茂名市雷州市境内,传统上以制作和出售石雕狗著称的特殊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形态尤以其地域性和民间性为特点,其历史渊源悠久,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本次调查旨在进一步探讨这种特殊文化现象的现状、发展和影响,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可参考的信息和数据。

一、调查目的1、了解雷州石狗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探究雷州石狗文化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3、分析雷州石狗文化的影响和挑战。

二、调查方法1、文献调查: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

2、实地考察:前往雷州市,考察当地的石雕狗制作工艺和商业模式。

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雷州石狗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三、调查结果1、历史和发展雷州石狗文化起源于清朝时期,据传始于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

当时当地居民常用石狗来守护房屋或墓地,以此为起点逐渐兴起了制作和销售石雕狗的行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雷州石狗文化从最初的黑色火山岩石制作逐渐发展到了使用当地山区的洪雅石料,工艺上也逐步增加了雕刻和打磨技巧,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2、当地文化地位雷州石狗文化在当地的文化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这种独特文化现象既是当地民众文化传承和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许多当地民间文化活动中都有雷州石狗文化的影子。

3、影响和挑战雷州石狗文化作为当地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除了具备传承和发展的动力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影响。

a.商业化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开始将雷州石狗进行商业化开发,制作量和种类也开始增加,但这种商业化趋势显然缺乏对雷州石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b.生产技艺丧失:随着机械化生产的逐渐普及,部分传统手工艺人已经放弃了这项手工艺,使得工艺技艺面临着丧失的风险。

4、民众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民众对雷州石狗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表示肯定和支持,认为这种文化现象是当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既可以弘扬当地文化,也可以发展当地经济。

关于雷州民俗文化调研的策划书.doc(1)

关于雷州民俗文化调研的策划书.doc(1)

关于雷州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的策划书湛师基础教育学院政史系“行思者”社会实践队雷州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

东濒雷州湾,西临北部湾,北与湛江市区、遂溪县接壤,南与徐闻县毗邻。

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3℃,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湛江高校针对雷州文化的调研还很不足,特别是对雷州民俗缺少足够的关注。

而民俗文化是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对雷州人文环境的构建以及旅游业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均具有及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现阶段,湛江高校有关雷州民俗文化的研究概况如下:在2009年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南校区)由中文系组队对湛江“红土文化”进行相关调研,但主要是从文学角度进行调研,缺乏针对性。

在学术研究方面,相关学者也进行了研究。

如:陈志坚《雷州石狗文化初探》(《岭南文史》,2004.3),吴建华《雷州半岛佛教述略》(《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01),冼剑民《试论明清时期雷州民间神庙文化》(《广东史志》,2002.09),《雷州文化的历史特征与海上丝绸之路》(《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等。

综上可知,湛江高校在雷州民俗文化方面,虽有研究,但大多是分散的,缺乏系统调研。

这不利于对雷州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调查虽只选择雷州民俗文化为调研课题,却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为湛江高校系统研究雷州文化,收集资料,并锻炼调查者的民俗文化调研能力。

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本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研究方向我们计划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调研:1、地理风貌2、古建民居3、民俗服饰4、雷州美食5、传统技艺6、岁时节令7、婚丧嫁娶8、鬼神禁忌9、戏曲曲艺10、工艺美术11、游艺竞技12、民间乐舞13、神秘文化14、民间文学三、研究方法:①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多种方法跨学科调研②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考察③档案文献调研法(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方志办、博物馆、文化馆等)④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录音(口述材料),整理成书面材料。

民俗文化经济旅游发展的研究——以雷州民俗文化为例

民俗文化经济旅游发展的研究——以雷州民俗文化为例
消费 电子
技 术 交 流 C o n s u m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Ma g a z i n e 2 0 1 3年 1 O月 下
民俗文化经济旅游发展的研究
— —
以雷州民俗文化为例
黄 小浪 ( 佛 山职业技术 学院,广 东佛 山 5 2 8 1 3 7 )
人文 资源 景观 。 “ 雷州文化 ”作为区域文化 ,与 “ 潮汕文化 、 客家 文化 、广 府文化 ”被确定为广 东的 “ 四大文 化 ”。用 雷 州 话演 唱 的民歌雷州 戏剧 , 白斩狗 、1 0 8 座 佛教 寺庙 、雷 州 大粽 、南珠 、端午 奇俗 、被 称为 “ 南方兵马俑 ”的石狗群等 , 让这座千 年古城披上神秘 的面纱 。 3 .雷 州 民俗 文化 旅游 的新发展 。 ( 1 )大 力建造 雷文化 系列 博物馆 群 。古往今 来,与雷州 有联系 的名 人很多 ,筹 建 博物 馆群 的时机 已经成 熟,但纵观 雷州市的博物 馆,少得 可 怜 ,这与建设 文化大市 还很不相称 。应 确立筹建 系列特色 博 物馆 的计划和 思路 ,建 设各式各样 的博物馆群 。 目前雷州 市 政府 筹建雷祖 祠雷文化 主题公 园,雷 州博物馆 已经建成 并于 2 0 0 9年 开馆 。 ( 2 )精心策 划雷 文化 艺术节 。精 心策 划雷 文 化 艺术节 ,宣传 雷文化 艺术成果 ,增进 雷州 百姓 的 自信心 和 自豪感 ,增 强 民众 的凝 聚力 ;有利 于破陋俗 、树 新风 :有 利 于群 众文化事 业在 民族 化的道路 上不断发展 ;有 利于新 民俗 文化和应 用性 民族文化 的发展 。 ( 3 )着力推介 雷文化 艺术精 品。一是政府 牵头 ,文化 主管部 门具体组织 实施 ,着力推 介 雷文 化艺术精品 。二是在 2 0 7国道雷州路段 、市区雷州大道 、 西湖 大道等繁 华路段伫 立雷州著名旅游 景点 的大 型摄影宣传 牌 ,引发进 入雷州 的客人视觉冲 击力 。三是 在宾馆 、饭店 、 酒楼 的厅 、房 悬挂具有 雷文化特色 的油 画、国画、版 画、书 法杰 作。四是充分发挥市区文化广场 、农村文化楼宣传作用 。 促使 雷文 化艺术精 品走 出画室 、 书斋 、 小舞台 , 方便群众欣赏 , 让市 民喜爱 。 4 . 雷 州 民俗 文化 旅游发 展 中出现 的问题 。 ( 1 )过度 开 发破 坏 民俗 旅游资源 。从某个层面 上讲 ,雷 州地 区经济水平 还须 上一个 台阶 ,当地人 民大多处 于从温饱走 向小康 的过程 之 中,这样 的经济状况 ,在 一定程度 上导致 了人们 在发展 的 R] . 1 9 9 3 . 时候 急于求成 ,不顾 资源 的可持续 发展与全 面协调,盲 目开 指 南 【 发 民俗 旅游 资源,导致 当地的 民俗 文化 资源构 架支离破碎 。 f 2 1 张 学松 . 雷 州文化的演变及研究 f R1 . 2 0 0 8 . ( 2 ) 商业化 、 庸俗 化损 害了 民俗旅游品牌 。 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 , 『 3 1 谢科 民 . 俗旅游开发 刍议 [ I 1 _ 经济师 , 2 0 0 5 , 0 1 .

雷州文化研究的缘由与主旨

雷州文化研究的缘由与主旨

雷州文化研究的缘由与主旨一、写作缘由首先,雷州文化作为岭南一种地域文化类型是一种历史存有,这无可置疑;但长期缺乏系统、专门性学术著作对其做理论上的总结和事实上的解读。

作为一位地域文化研究者,作者对此理应仁不让,承担起写作任务。

其次,雷州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类型,在岭南文化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与其他地域文化发生关系,我们理应承认其地位。

传统研究认为岭南主要分广府、潮汕、客家三种地域文化或民系文化。

雷州文化被长期作为福佬文化的一部分,与潮汕文化、海南文化并列,其中潮汕文化被视为福佬文化主体,雷州文化和海南文化成为福佬文化的附庸或俗称“搭秤”,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从而被边缘化、被淡化、被稀释。

这种理解有悖于岭南文化历史和现实,必须予以修正。

要为雷州文化正名,给予应有文化地位,必须拿出有力的说明,这是《雷州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一书创作的冲动和激情。

再次,1993年,我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广东文化地理》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二次重印和修订,产生一定影响,至今仍在销售。

问题在于,个人在书中一是未提出雷州文化;二是在划分广东文化区时,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起称琼雷汉黎苗文化区,视为福佬文化向外延伸,与潮汕文化一起归入福佬文化区。

这是20多年前的观点,但为很多同行认同,作为广东文化分区的依据。

直到近年,一些博士论文仍以为这个文化分区为依据,撰写广东区域文化论文,如广东地名、服饰、饮食等,这显然与实际不符。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经过多方面对比发现,雷州文化发生、形成地理环境与潮汕差异甚大,区域文化渊源、进程、文化景观有很大不同,两地文化差异性大于共同性,不应划为同一个文化区。

故近年来,个人持续修正以前结论,如2012年《广东文化地理》修订本即作了修正的说明,但局限于原书体例,未作大规模修改。

这次《雷州文化概论》的写作,即对原来结论作了较大修正———雷州文化应为一个独立文化类型,即一个文化区,与广府、客家、潮汕文化区并列,构成广东四大文化区分布格局。

最新 雷州文化研究的缘由与主旨-精品

最新 雷州文化研究的缘由与主旨-精品

雷州文化研究的缘由与主旨一、写作缘由首先,雷州文化作为岭南一种地域文化类型是一种历史存在,这无可置疑;但长期缺乏系统、专门性学术著作对其做理论上的总结和事实上的解读。

作为一位地域文化研究者,笔者对此应当仁不让,承担起写作任务。

其次,雷州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类型,在岭南文化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与其他地域文化发生关系,我们应当承认其地位。

传统研究认为岭南主要分广府、潮汕、客家三种地域文化或民系文化。

雷州文化被长期作为福佬文化的一部分,与潮汕文化、海南文化并列,其中潮汕文化被视为福佬文化主体,雷州文化和海南文化成为福佬文化的附庸或俗称“搭秤”,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从而被边缘化、被淡化、被稀释。

这种认识有悖于岭南文化历史和现实,必须予以修正。

要为雷州文化正名,给予应有文化地位,必须拿出有力的说明,这是《雷州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一书创作的冲动和激情。

再次,1993年,我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广东文化地理》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二次重印和修订,产生一定影响,至今仍在销售。

问题在于,个人在书中一是未提出雷州文化;二是在划分广东文化区时,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起称琼雷汉黎苗文化区,视为福佬文化向外延伸,与潮汕文化一起归入福佬文化区。

这是20多年前的观念,但为不少同行认同,作为广东文化分区的依据。

直到近年,一些博士论文仍以为这个文化分区为依据,撰写广东区域文化论文,如广东地名、服饰、饮食等,这显然与实际不符。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经过多方面对比发现,雷州文化发生、形成地理环境与潮汕差异甚大,区域文化渊源、进程、文化景观有很大不同,两地文化差异性大于共同性,不应划为同一个文化区。

故近年来,个人不断修正以前结论,如2012年《广东文化地理》修订本即作了修正的说明,但局限于原书体例,未作大规模修改。

这次《雷州文化概论》的写作,即对原来结论作了较大修正―――雷州文化应为一个独立文化类型,即一个文化区,与广府、客家、潮汕文化区并列,构成广东四大文化区分布格局。

语言学,传播学,雷州半岛文化,海洋文化,新闻语言研究等。

语言学,传播学,雷州半岛文化,海洋文化,新闻语言研究等。

语言学,传播学,雷州半岛文化,海洋文化,新闻语言研究等。

雷州半岛文化是中国南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聚集地,承载着浓厚的海洋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

在语言学和传播学方面,雷州半岛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雷州半岛地处南海之滨,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历史上被江山屏障保护,孕育出独特的历史文化。

当地居民常说的雷州话就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方言,它与汉语普通话的语调、音节、词汇和语法都有差异。

因此,语言学家对雷州话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除了语言学外,传播学也对雷州半岛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研究。

当地具有浓厚的渔业文化,以及糖业、陶瓷等特色产业,这些都是雷州半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媒的发展使得这些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进一步弘扬和传承。

同时,传媒也在不断地对当地文化进行记录、呈现和推广,如电视剧《海棠依旧》等,成为当地文化的标志性代表之一。

此外,雷州半岛文化中的海洋文化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由当地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当地的渔业文化、航海文化、海洋体育等都是海洋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地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合体,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南海地区的文化内涵。

在新闻语言研究方面,雷州半岛文化的呈现和传播,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参与。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媒介语言,在传播雷州半岛文化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使用清晰且准确的语言来反映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变化的动向,使得传媒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推动力。

综上所述,雷州半岛文化在语言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非常丰富,海洋文化的特色也使得当地文化更加独特和有魅力。

沉淀而传承的文化底蕴,成为当地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

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

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被誉为“岭南名郡、海北奇观”的雷州,石料丰富,而且石料的开发历史悠久,形成了辉煌灿烂而又奇特的石文化。

早在五千多年前,雷州大地上已有人劳作。

在生活中,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石斧、石锛、砺石、敲打器、穿孔石器、束腰石网坠,那时石器是他们的主要工具。

这些工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一九八三年海康县(现在的雷州市)文物普查队在该县英利镇兰园岭、英良岭采集到上述石器,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听一些老人说,当时他们还用石制成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敲打磨钻石器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石取火,而且石器制作越来越精细,如弓箭、刀、骨针等,又用这些工具去打猎、收割、砍伐、挖掘、宰杀野兽、食物……这给他们生活带很大的变化,也是他们走向文明的象征。

既然说到了雷州的石文化就不能忘记石的艺术。

最著名的要数石狗了,它已成为全国的一枝独秀。

首先表现在石狗之多,随处可见。

因为石狗在古时候雷州人多用来镇邪、驱邪或消灾;,农家门口、墙上有石狗;巷口、村口有石;田头、塘旁有石狗;墓场、寺庵有石狗;甚至连比较文明的学校和高级建筑物门前都有了石狗,可见它的普遍之极。

其次是石狗富有审美价值,它的制作或粗扩简约,或精雕细刻;形状千奇百态,各具匠心,各领风骚。

它被专家学者誉为“南方的兵马俑。

”再有就是雷州的碑廊。

靖海宫楹联艺术是中国首座高水准的大型楹联碑廊,它至今已会萃了中国当代两百多位著名书法家的杰作,这些书法家绝大部分是中国书法协会主席或是各省市书法协会主席。

碑廊总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刻楹联四百多副。

国内外大批游客幕名而来观赏。

这些石碑把丰富楹联术、书法术融为一体,它是湛江乃至中国的一笔宝贵遗产。

让历史悠久与辉煌灿烂的雷州石文化在中国舞台上更绚丽多彩。

代表文化艺术雷州歌源于雷州谚语民谣,问世于宋代,定型于明末,是湛江市近400万讲雷州话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瑰宝,甚至流传到电白县及海南省的文昌县等闽南语系地区。

雷剧雷剧源自雷州歌,由雷州歌演变为雷剧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后称雷州歌剧)、雷剧。

雷州文化及雷州人的人格特征

雷州文化及雷州人的人格特征

【 关键词】 雷州文化 :雷州人 :人格特征
Gua ng z h o u u ni ve r s i t y o f c hi n e s e me di c i n e ,S c h o o l o f e c o no mi c s a n d ma na g e me nt

Gu a ng f u, Cha o z h o u a n d Ha k k a p e o pl e .1 6 PF pe r s o n a l i t y q ue s t i o n na i r e wa s a d o pt e d t o me a s u r e t h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p e r s o n a l i t y c h a r i c t e r i s t i c s f r o m L e i z h o u c i y. t
Ke y Wo r d s : Le i z h o u C u l t u r e, L e i z h o u e s , Le i z h o u e s P e r s o n a l i y t
Qi u T i n g t i n g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 G u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 5 1 0 0 0 6
雷州 ,地处 雷州半 岛南部 ,中国大陆最南 端 ,滨 临琼州 海峡 ,与海南 岛 隔海 相望 。雷 州 ,狭义 上指现 在 的雷州市 , 广义上指行政 区划 的雷州建置 。 而雷州半 岛是一个地理概念 。 雷州 文化 ,作 为 区域 性文化 ,与广府 文化 、潮 汕文 化、客家 文化 并称为 广东 的 “ 四大 文化” ,是 岭南文化 的重 要分枝 。 雷州 文化主 要 由本 土文化 、中原文化 、海洋文 化等不 同成分 融合 而成 ,有浓厚 的 当地 特色。雷 民有其 独特 的性 格特点 。 邱鸿钟 院长 曾在 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 一书 中发表 广 东汉 族族群 的人格特 征 一文 ,以卡特 尔 1 6 P F人格 问卷对广 府人 、潮汕 人、客家 人大 学生进行施 测 ,得 出 以上 三 民系 大 学 生的人格 特征 数据 。本 文拟对 雷州 民系进行测 查 ,对广 东 汉族族群 的人格特 征进行补充。 1历史沿革与气候环境 远 在 四五千 年前 的新 石器时代 ,雷州 已经 有人类活 动于 此。夏商 周三代 ,雷州 半岛主 要是骆 越 ( 亦称 “ 西瓯 ”)族 聚居之 地。春秋 战 国时期 ,这 里先后 为越 、楚 的势力 范围 。 秦朝时期的岭南三郡 , 这里属象郡。至西汉 , 雷州 为南越 国地 , 属于伏波将军所设合浦郡 的一部分 。 三 国时期 的吴 国珠官郡 , 晋朝 的南合 州 ,隋朝 的海康 ,唐朝 的东合州 、雷州 一一雷州 名一 直沿 用到清 代 ,或称 雷州 军、雷州路 、雷州府 。而雷 城 一直为郡 治、州 治、军治 、路治 、府治未 变。1 9 9 4年 ,国 务 院批 准 “ 撤 销海康 县 ,设 立雷州 市” ,由广 东省直 辖 ,委 托湛江市代管 。 地理气 候环境 方面 ,雷州处 于北 回归 线 以南 的低 纬度地 带 ,属 于亚 热带湿润 气候雷 琼气候 区 ,具有 热带海洋 季风气 候 的特点 ,具有 “ 漫 夏无冬 春秋短 ,雨量充 沛雨季 长 ,春秋 季节多干旱 ,夏季 台风较频繁 ”的四季特征 。

区域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以雷州文化研究为例

区域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以雷州文化研究为例

第30卷 第2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V ol.30 No.22010年4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pr. 2010收稿日期:2010-02-05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雷州半岛文化遗产整理与研究”(08DL-03) 区域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以雷州文化研究为例 蔡 平1,2,张国勇3(1.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 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 湛江 524025;3. 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 湛江 524046)摘 要:“人”、“区域环境”、“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区域文化生成的基本前提,从文化生成的起点出发研究区域文化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

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雷州文化研究,就是对雷州文化的创造主体雷州历代族群的研究、雷州文化生成环境的研究、雷州族群与环境互动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区域文化;雷州文化;主体;环境;互动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0)02-0027-08A New Horizon of Regional Culture Study :A Case Study on Culture of Leizhou PeninsulaCAI Ping 1.2,ZHANG Guo-Yong 3(1. 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Zhanjiang 524088,China ;2. Culture Research Base of Leizhou , Zhanjiang 524025, China ;3.The Social Sciences Association of Zhanjiang , Zhanjiang 524046, China )Abstract: “Human being”,“regional environment” ,“ interactivity of people and environment” are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From the start of the cultural formation, regional culture study is undoubtedly a new horizon. A study of Leizhou culture as a kind of regional culture is to study its main body of creation, the successive ethnic groups, the environment of cultural 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the Ethnic groups and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regional culture; culture of leizhou; Environment; interactivity文化学者通常将文化界定为“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他们更强调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动性与主导性地位。

雷州文化简介1

雷州文化简介1

雷州文化简介雷州,一个古老的文化古城,历史悠久。

这里面有什么神秘、奥妙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让我们来了解雷州文化、学习雷州文化、感受雷州文化、传承雷州文化,共同探索那几千年来的文化溯源,了解其中的历史。

为此,我们对雷州文化进行了一些调查,其中包括了雷州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雷州民系、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州古文物等等。

让我们走进雷州,走进雷州文化吧!雷州文化,即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雷州半岛的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逐渐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其中雷州城是雷州文化的核心区域,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繁衍生息,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徐闻县治、合浦郡治始,长期为县、郡、州、军、路、府、市之治所,是古代雷州半岛及环北部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调研时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发展雷州文化精华,打造广东地域文化品牌,用雷州文化充实和丰富岭南文化。

雷州文化,即是雷州半岛文化的简称,又称雷文化,亦称雷州文明。

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雷州思想指的是传统上雷州半岛内部对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拥护雷州文化的意识形态。

雷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域名称,它地域包括现今雷州半岛上的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湛江市,由于雷州历史悠久促使形成产生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雷州半岛)――雷州文化;雷州和雷州文化在天下雷人心中都具有相当崇高的地位,雷州也成了海内外全体雷人的精神像征所系之处;雷州以它的深厚文化内涵“养育”了历史上无数个雷州先贤,促使造就了近现代无数个雷州精英,从而使雷州和雷州文化名满天下。

雷州半岛历代英才辈出,唐代刺史陈文玉“德政彰明”开发雷州半岛,被尊为“雷祖”;宋代广东名画家、诗人白玉蟾;明末清初越南河仙城开拓先驱华侨领袖鄚玖(莫玖);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治理台政,官至闽浙总督,康熙皇帝称其为“清廉卓绝”;清代“汉学广东第一人”陈昌齐“著作等身、誉满京华”;清代“蓝旗飘飘,好汉任招。

雷州雷剧调研报告(民间传统文化调研)

雷州雷剧调研报告(民间传统文化调研)

雷州雷剧调研报告(民间传统文化调研)雷州雷剧调研报告(民间传统文化调研)之从出生开始就以接触到雷剧,但一直都没有深入去了解过它。

这次暑假调查为此提供了一个了解它的平台。

雷州半岛地处广东南部,东临雷州湾,西靠北部湾,隔海与海南岛相望。

早在明代,此地已有戏剧活动。

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广东通志》叙述广东各地风俗时,有“韶州府、惠州府、雷州府妆饰杂剧”之语。

雷州之“舞目连”、“送花斋”、“走成将”,或许是杂剧的遗响。

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湛江,是雷剧的故乡。

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

雷剧历史渊雷剧,是雷州土生土长之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雷剧起于雷州歌。

旧时,雷州歌是以自我歌唱,自我抒情的民间歌谣。

据传,清雍正十二年(公元 1734 年)端午节,海康南渡河赛龙舟沉船死人,翌年,麻扶村乡老改为“赛歌台”,进行赛歌活动。

自此,雷州歌登上舞台(乡里人称踏楼板)。

后来,由民间歌手自由组合,逐渐形成雷歌班,又因有女子参加,称为“姑娘歌”。

当年,姑娘歌一般是用两个石碾(俗称石牛)并列竖起,中间搁放一块牛车板即成舞台。

对歌唱词是口头文学、天文地理、风土民情无所不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

姑娘歌对答如流,接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有的姑娘歌还有歌文,内容大致是《劝世戒烟》、《劝人忠义》等劝世歌。

甚至有的姑娘歌还有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受群众欢迎。

如最古老的雷州歌《断机教子》就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海康人陈昌齐写的。

不久,姑娘歌的劝世歌进一步发展成为班本歌(歌班仔)。

但班本歌仍没有固定的板腔,唱歌之时偃锣息鼓,十分单调。

后来,广东大戏班(粤剧)来到雷州半岛演出。

班本歌进行改革,模仿粤剧锣鼓、脸谱、服装、道具及表演形式,甚至连剧本也移植过来,发展成为雷歌班。

清嘉庆末年,第一个雷歌班一一北和雷歌班成立。

雷州文化的地位、内涵与外延——2012年雷州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雷州文化的地位、内涵与外延——2012年雷州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化 研究 会 等有关 研 究 机 构 和学 术 团 体 的 6 0多 位
作 者 是 雷州 文化艺 术 的传 承人 或者 具有贵 的 口述史 资料 , 体
现 了雷州 文化 研究 的“ 非遗 ” 特色。


雷 州 文 化 及 其历 史 地 位 的 研 究
动、 信 仰 的特点 , 分 析 了雷州 文化 是独 树一 帜 的热带
半 岛海 洋文 化 , 为岭 南 文化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是广 东 文 化 版 图中不 可或缺 并 具有 独特 魅力 的重 要文化 区 域, 与广 府 文化 、 客 家文 化 、 潮 州 文化并 驾 齐驱 , 产 生 了重要 的影 响 , 值得珍 视 并进 一 步打造 。
系统 的内涵 , 在此 基 础 上 归 纳 了雷 州 文 化 资 源 具 有 教育 性 、 经济性 、 整体性、 区域性 、 稀 缺 性 的 五 大 特 点, 进而 提 出了雷 州文 化 资源 具有 现 实使 用价 值 、 选 择 价值 和存 在价值 , 对 雷州 文 化 资源 的价 值评 价 , 可
由 中共 湛 江市 委 宣 传 部 、 湛 江 市 社 会 科 学 界 联 合会 、 雷 州 市人 民政 府 主办 的雷 州 文 化 学 术 研 讨 会
于 2 0 1 2年 5月 1 5至 5月 1 6日在 广 东 省湛 江 市 召 开 。广东 省 社科 联 、 湛 江 市 委 及 其 宣 传 部 和 雷 州 市 等部 门领 导 同志 出席 并发 表 了热 情洋 溢 的致 辞 。 会议 得 到来 自北 京 、 广州 、 湛江 、 雷 州 等地 专 家 学者 的 积极 响 应 和 社 会 各 界 的 广 泛 关 注 。北 京 大 学、 中 山大学 、 华南 师 范大 学 、 暨南 大 学 、 广东技 术 师 范学 院 、 广东 商学 院 、 湛 江 师 范学 院 、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等高 等 院校 、 广东 省 雷州 文化 研究 基地 、 广东省 民俗

雷州半岛文化

雷州半岛文化

雷州半岛文化雷州半岛文化概述摘要:雷州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

民俗风情、雷歌、雷剧、雷州方言、雷祖雷神、石狗……雷州文化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关键词:雷州、文化、奇、交融、历史悠久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

远在新石器时代,雷州便有人类繁衍生息。

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

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末,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天南重地”之称。

作为雷州半岛上的一员,了解雷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雷州半岛的地理特点。

雷州半岛行政区划上属于湛江市,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介于南海和北部湾之间,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是我国第三大半岛。

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约60,70公里,面积8500余平方公里。

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总长达1450公里,海洋资源相当丰富。

地势平缓,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在100米以下。

南部为玄武岩台地;中西部和北部多为海成阶地;中东部为冲积和海积平原,地形平缓。

正是这种地形特征,造成了雷州半岛地表水缺乏,河流短少,且成放射状独流入海。

雷州半岛气候湿热,降雨丰富,属热带气候。

因而成为中国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雷州之名的由来。

雷州半岛属于多雷暴地带,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雷州因多雷而得名”。

而古雷州得名是否与多雷有关,翻阅雷州的史籍,看到的是干旱的记载,世代祭雷祈雨的记载,却没有雷暴灾害的记载。

据权威的气象资料显示,云南勐腊年均雷暴日数达123.7天(最多148天),海南儋县122.5天(最多139天)……而湛江市年均雷暴日数为94.6天,古雷州的腹地今雷州市年均雷暴日数是96天,均不及印尼爪哇物茂的年均雷暴日数322天的三分之一。

雷州文化简介1

雷州文化简介1

雷州文化简介雷州,一个古老的文化古城,历史悠久。

这里面有什么神秘、奥妙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让我们来了解雷州文化、学习雷州文化、感受雷州文化、传承雷州文化,共同探索那几千年来的文化溯源,了解其中的历史。

为此,我们对雷州文化进行了一些调查,其中包括了雷州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雷州民系、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州古文物等等。

让我们走进雷州,走进雷州文化吧!雷州文化,即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雷州半岛的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逐渐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其中雷州城是雷州文化的核心区域,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繁衍生息,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徐闻县治、合浦郡治始,长期为县、郡、州、军、路、府、市之治所,是古代雷州半岛及环北部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调研时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发展雷州文化精华,打造广东地域文化品牌,用雷州文化充实和丰富岭南文化。

雷州文化,即是雷州半岛文化的简称,又称雷文化,亦称雷州文明。

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雷州思想指的是传统上雷州半岛内部对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拥护雷州文化的意识形态。

雷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域名称,它地域包括现今雷州半岛上的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湛江市,由于雷州历史悠久促使形成产生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雷州半岛)――雷州文化;雷州和雷州文化在天下雷人心中都具有相当崇高的地位,雷州也成了海内外全体雷人的精神像征所系之处;雷州以它的深厚文化内涵“养育”了历史上无数个雷州先贤,促使造就了近现代无数个雷州精英,从而使雷州和雷州文化名满天下。

雷州半岛历代英才辈出,唐代刺史陈文玉“德政彰明”开发雷州半岛,被尊为“雷祖”;宋代广东名画家、诗人白玉蟾;明末清初越南河仙城开拓先驱华侨领袖鄚玖(莫玖);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治理台政,官至闽浙总督,康熙皇帝称其为“清廉卓绝”;清代“汉学广东第一人”陈昌齐“著作等身、誉满京华”;清代“蓝旗飘飘,好汉任招。

雷州文化调查报告

雷州文化调查报告

雷州文化调查报告篇一:雷州考察报告专业考察心得——走遍雷州早就听班里的同学说过雷州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和文化,之前一直想去但没有机会,现在终于可以以专业考察为目的到那里短暂一游。

于是20XX年7月7日早上在刘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我的雷州专业考察之旅。

(一)雷祖祠7月7日早上八点我们准时出发来到雷祖祠。

雷祖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被称“雷岗耸异”,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祠依山而筑,面向平原,其雄伟壮观。

祠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庑、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全部建筑沿中轴线布局。

二进为祠的建筑主体,分正殿及东、西侧殿,整个建筑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陈文玉、李太尉及英山石神,俗称“雷祠三殿”。

正殿前檐廊出檐极宽,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东西两侧殿前屏风精雕细刻,玲珑剔透。

后殿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岭南地区最大的祠堂之一。

在雷州祠里可以欣赏宋朝古代民间建筑工艺,大清乾隆御赐“茂时育物”牌匾,件件超越一千多年的文物,很幸运能亲眼目睹一下这些古物,能够目睹一下先人的手工,体验一下先人的智慧。

雷祖祠历史悠久,祠内文物十分丰富,有千年石人及历代碑刻30余通;歌咏文字不计其数,历代显宦名流,骚人墨客,游览之余无不留下感人的诗篇。

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纲题碑,这些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尚珍藏于雷祖祠内,历史悠久,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

我们在雷祖祠堂里面看到有七大神灵,手里都拿着一把刀,神情各异,凶神恶煞。

据说是保佑雷州人们,使他们出海捕鱼风调雨顺。

还吸引人的就是祠内的求签,一些同学很有兴趣地跑去求签,解签。

我宿舍有两个女生跑去求姻缘签,看着就觉得搞笑。

中国还有个传统,就是入庙拜神,一般走进正殿的同学们都会上前参拜。

雷祖祠历史悠久,是雷州文化演绎的见证者,亦是雷州人引以为荣的历史遗址。

(二)雷州西湖当考察雷州西湖时,已是午餐时分,于是导游安排我们自由就餐,并自由活动。

关于雷州文化考察报告

关于雷州文化考察报告

关于雷州文化考察报告专业考察的目的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是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

此次我们考察的目的地是徐闻、雷州,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两地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繁荣,可以说是很落后,但是这里的历史文化很深远流长,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因此我选择了徐闻雷州这条专业考察路线。

20XX年7月9日早上在袁伟群老师和孙莉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外出专业考察。

雷州半岛是我国三大半岛之一,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东临南海西靠北海湾,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

据文史记载,当时的雷城南面有擎雷山和擎雷水,是雷州境内有名的山和水,因此人们根据这一特有的山川之名而定名雷州。

雷州在长期的历史中形式自己独特的文化。

在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类型中,雷州文化既不同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

我们是最后一天即7月10日考察雷州古城的,在这次的考察中,深深地体会到雷州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雷州文化历史渊源早在新石器时代,雷州先民创造雷州原始文化,英良、英楼出土的石斧石凿,象征青铜时期雷州古文化。

春秋战国,楚子熊挥筑石城,建楚阔楼,奠定了雷城为古代雷州半岛甚至岭南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百越五大铜鼓,中国四绝之首"雷州换鼓",印证了雷州南越文化的辉煌。

秦朝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雷州开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先河。

唐宗宋祖时,大量汉人南迁,谪官贬焕宦的流入,商贾骚人的涌进,中原文化在这片红土地中扎根结果,使雷州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独放异彩。

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

二.雷州文化的地位每个历史时代的文化都有自己占据的重要地位,雷州文化也一样,雷州文化对国家的文化历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也很重视对雷州文化的保护。

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雷州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文化丰富的雷州

文化丰富的雷州

雷州
雷州的 位置
雷州的 文化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名吃
旅游小 建议
狮象型石狗
雷州
雷州的 位置
雷州的 文化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名吃
旅游小 建议
人格化型石狗
雷州 文相石狗
雷州的 位置
雷州的 文化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名吃
武相石狗
文相一般是文相石狗大多是斯文端庄地蹲着,武相石狗大多是雄姿威武地站 立着,文武相则大多是半站半蹲着呈出击之状 。
旅游小 建议
雷州
雷州的 地理位 置
雷州的 文化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名吃
旅游小 建议
十贤祠
雷州
雷州的 地理位 置
雷州的 文化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名吃
旅游小 建议
寇准 祠
雷州
雷州的 地理位 置
雷州的 文化
四、高山寺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名吃
旅游小 建议
雷州
雷州的 地理位 置
雷州的 文化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地理位 置
雷州的 文化
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 (公元1613年),初名启秀
三元塔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名吃
塔,寓意启发文风,培育 俊秀 。后因挖塔基时得 蛇蛋三只 ,认为是“三元 及第”之兆。遂改为三元 塔
旅游小 建议
雷祖祠的前面
雷州
雷州的 地理位 置
雷州的 文化
三、西湖
雷州的 名景
雷州的 名吃
雷州的 名景
南瓜饭
雷州的 名吃
旅游小 建议
木叶夹
雷州
雷州的 地理位 置
雷州的 文化

雷州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雷州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雷州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一、介绍雷州文化雷州是广东省的一个岛屿,地处南海之滨,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州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融合了岭南地区丰富的历史、传统和风土人情,形成了独特而多彩的文化景观。

雷州文化在岭南文化中扮演着传承和创新的角色,既传承了岭南文化的精髓,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为岭南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雷州文化的传承1. 雷州文化的传统雷州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当地的民俗风情、建筑风格、习俗传统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基因。

雷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民间舞蹈、方言等都是对岭南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延续。

2. 雷州文化的历史价值雷州地区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这些遗迹和遗产不仅见证了雷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研究岭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3. 传统节庆活动雷州地区的传统节庆活动也是雷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例如春节的舞狮表演、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对岭南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三、雷州文化的创新1. 文化产业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雷州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雷州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这为文化产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2. 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在文化创新方面,雷州地区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方式。

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演出形式相融合,推出具有雷州特色的音乐节目等等,这些都展现了雷州文化的创新魅力。

3. 文化交流与融合雷州地区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进外来文化的也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新元素,使雷州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展国际文化艺术节,举办岭南文化交流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为雷州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总结回顾雷州文化作为岭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传承了岭南文化的丰厚底蕴,又在不断发展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5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V ol.30 No.52010年10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ct. 2010收稿日期:2010-00-00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雷州半岛文化遗产整理与研究”(08DL-03) 雷州文化及雷州文化的人本研究蔡 平(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摘 要: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雷州文化,是在雷州这一特定环境中生成的,可以分为雷州得名之前和雷州得名之后两个时期。

在这两大时段雷州文化研究中,人的研究是基础,即对雷州族群、雷州民系、雷州人个案的研究。

关键词:雷州;文化;族群;民系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0)05-0020-06A Study on Leizhou Culture and Leizhou Human-oriented CultureCAI Ping(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As a regional culture, Leizhou culture is generated in this particular environment,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Leizhou was named. In these two periods, human-oriented research is the foundation of Leizhou culture studies which include the study of Leizhou groups, Leizhou public system, and case study of Leizhou individuals. Key words: Leizhou; culture; population; public system在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类型中,雷州文化既不同于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是一种民系文化,也不同于华侨文化、禅宗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所揭示的典型地方特色文化。

当然,这些文化类型皆是以其自身鲜明的本土特色为开掘重点,并已经被不同程度地拓展为一种区域文化的整体观照。

如果将雷州文化也定位为一种民系(雷州民系)①文化,或以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为依托进行定位,似乎都可以称为“雷文化”。

无怪乎自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湛江针对文化定位问题,通过广播论坛的形式,展开了多次大讨论,其中呼声最高的也就是“雷文化”的称谓。

这也正是将雷州民系与“雷”的文化符号结合起来的结果。

然而,“雷”在“雷文化”中只是将雷州文化的个体表象(如雷歌,即雷州歌)贴上了“雷”的标签而已,本身并不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内涵。

雷州文化只能界定为一种区域文化,以行政区划名称的“雷州”笼盖文化构成的个体存在,该区域涉及历史时期雷州行政区划沿革范围内的海康、徐闻、遂溪三县,以及受雷州文化直接辐射的廉江与吴川。

1 时空二维的雷州文化界域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没有人类无所谓文化。

研究表明,“雷州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繁衍生息”[1];“广东新石器遗存的发现,可追溯到公元五、六世纪,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一书中,就提到雷州半岛发现的雷斧等物。

……海康县发现的一件大石铲,通高达53 cm ,是目前全省发现最大的一件。

”[2]又据近年文物普查,在雷州半岛的西海岸(北部湾沿岸)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山冈遗址多处,并在地表采集到大量石锛、石斧、石环、古网坠等古石器,这充分说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雷州先民已开始创造雷州的远古文化。

那么雷州的文明史也就要从新石器时期算起,然而“雷州”之名却是在唐代才有的。

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南合州,领海康、隋康、铁杷、椹川四县。

贞观元年,改为东合州。

二年,改隋康为徐闻县。

八年,改东合州为雷州。

”[3]吴松弟《两唐书地理志汇释》亦对此确认无疑。

[4]由此可以唐贞观八年为限分雷州史为前后两段:一为雷州得名之前的雷州史;一为雷州得名之后的雷州史。

雷州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建置以后,经宋、元、明、清数代,虽上线归属屡有变化,或为广西、或为广东,但下线所领一直相对稳定,“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已定型为海康、遂溪、徐闻三县”。

[5]空间区域的定型,直接导致了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基本构成要素的生成。

如由唐代雷州第一任刺史陈文玉衍生出的雷祖文化(民俗文化)和自唐代以来逐渐凝练而成的雷方言文化、北宋以来的贬谪文化等。

从雷州方言而言,它是闽南方言的一种次方言,是随着闽南方言民系的迁徙入雷而慢慢形成的。

雷州人的祖先大多是由唐至清从福建的闽中、闽南迁来的移民,北宋文学家苏辙贬雷时在他的《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的小引云:“余居海康,其耕者多闽人也。

[6]”至迟,“雷州话在明代已形成,并具有区别于闽南、粤东闽语的特点”。

[7]这些雷州文化研究重要对象的形成,无不是雷州区域定型化之后的事情。

如果从雷州民系的形成和“雷字号”文化形态来对这一地域的文化进行称名,则必然是大大消减了雷州文化的内涵,而对雷州得名之前的历史文化不予关注或关注不够。

对于雷州得名之前的雷州文化,由于史料的缺乏或语焉不详,描述起来显得异常困难。

所可凭据的材料,除《隋书·地理志》、《南齐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汉书·地理志》等正史中的“合浦郡”条外,就是可能会从先唐“经”、“子”、“集”部文献中辑出一点零星材料。

而仅靠这部分材料是不足以对雷州得名之前的文化发展轨迹进行描述的,这就需要甄别唐以后的文献资料来参证和补阙。

唐以后出现了大量地理志书,而关于涉及雷州问题的材料也主要集中在雷州的历史地理和行政区划沿革方面。

然而,雷州初立前后的地理史志资料综合起来,依然无法将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些重要细节问题搞清楚。

如关于自汉至隋历代合浦郡的郡治问题,它涉及到雷州文化于唐代之前是否已经形成孕育发展的中心问题。

当代的一些学者在追述合浦郡时期雷州半岛的政治、文化中心时,十分肯定地认为是在今之雷州城,却没有足以另人信服的材料为依据。

先唐合浦郡的行政区划和郡治实在是需要廓清的,即使现在还弄不清楚,也只有存疑。

就区域文化界域的空间维度而论,一种文化的产生、生存和发展必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

雷州文化所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就是雷州区域,这一雷州区域就是唐以后逐渐定型化的徐闻、海康(今雷州)、遂溪三县(市)。

从历史的纵向来看,可将雷州文化的存在空间分为“前雷州时期(合浦郡时期)”、“雷州时期”、“后雷州时期(湛江时期)”。

“合浦郡时期”的雷州文化空间是远远大过“雷州时期”的,这一广大的区域是雷州文化早期生成的土壤,可以称之为合浦郡时期雷州文化研究。

作为“雷州时期”雷州文化环境的海康、徐闻、遂溪,是雷州文化研究面对的主要空间,也是雷州文化直接生成的土壤。

后雷州时期,雷州区域逐渐缩小,直到今天作为湛江所属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

当然,在进行雷州文化研究实践时,仍然无法撇开徐闻、遂溪二县。

当下湛江文化强市建设的背景下,雷州文化研究还必需关注到廉江、吴川二市,它们既是历史时期雷州文化向外辐射最为直接的地区,也是湛江的直属行政区,以雷州文化为特色的湛江文化建设自然少不了两者的支撑作用。

2 基于“文化”概念的雷州文化研究内涵雷州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雷州文化内涵的界定,依赖于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与阐释。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8]“文化这个名词有广义狭义二种,广义的包括政治经济;狭义的仅指语言、文字、宗教、文学、美术、科学、史学、哲学而言。

”[9]当代中国学者也大都从广义和狭义上认识文化,其中广义的文化观念非常适合区域文化的意义界定。

如“广义的文化就是人化,即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东西构成了文化。

具体讲,它包括三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0]而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意识、情感、意志、价值、信仰、知识、能力等等人的主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第30卷22观世界的活动及其物化的形态或外烁的成果,如典籍、语言、文字、科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风习,等等。

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都只是限于文化学研究本身的文化界定,对于区域文化研究来说,有许多问题是难以解决的。

因此,雷州文化研究既要突出纯粹的文化内涵,也要有所超越,以文化生成机制和文化生态的开放视野来关注和研究雷州文化。

任何一种区域文化的生成,必需具备三个条件,即文化的创造者——人;文化生成的特定环境——地理区域;人与环境的互动。

从雷州文化研究来说,首先就是要研究雷州人,研究雷州的族群构成和历史时期的移民和民族关系问题。

其次是研究雷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一环境是如何左右土著和外来移民的文化创造。

第三是研究雷州人如何影响和改造环境,从而生成各色文化形态;研究雷州环境如何反向制约雷州人的思想和行为,使雷州人在适应雷州环境中打上雷州本土环境的印迹,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雷州文化。

对雷州文化现象的描述是基础性的表面研究,而对雷州文化生成机制和发展走向的研究则是动态的深层研究。

一种文化形态生成之后的生命力如何,既决定于其自身价值的高低,更取决于其生态环境的变化。

文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是区域文化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因此,雷州文化研究需要建立四个系统,即雷州人的研究、雷州环境的研究、雷州人与雷州环境互动的研究和雷州文化生态研究。

3雷州文化的人本研究每一个学科或对象的研究,都必须从基础性问题研究开始,只有基础研究有了充分的积累,才可能将研究引向深入,并从中引出二级课题,逐级生发,从而形成科学而严密的研究体系。

区域文化因其内涵的模糊和存在的诸多争议,则更加需要通过扎实的基础性问题研究予以澄清,使得深层研究少一些演绎与猜测,多一些理性判断与实证,使文化研究更富学理性。

雷州文化的基础研究虽已有一定积累,却并不系统,而且尚缺乏针对性。

为了保证对雷州文化进行科学而有序地研究,使研究人员找准研究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可从适应雷州人研究、雷州环境研究、雷州人与雷州环境的互动研究、雷州文化生态研究四个方面的要求展开,其中最根本的是对雷州人的研究。

雷州人的研究主要指对雷州族群、民系和雷州人个体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