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开普勒望远镜,主体大致呈圆筒状,直径米,长米。携带的光度计装备有直径为95厘米的透镜,还装备有95兆像素的CCD感光设备。它具有极其灵敏的观测能力,在太空中可以发现地球上晚间一盏普通灯被关闭的光线变化。

命名

以生活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名字命名。他发现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1600年,开普勒到布拉格担任第谷·布拉赫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后,他继承了第谷的事业,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仔细分析研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在第谷的工作基础上,开普

勒经过大量的计算,编制成《鲁道夫星表》,表中列出了1005颗恒星的位置。这个星表比其他星表要精确得多,因此直到十八世纪中叶,《鲁道夫星表》仍然被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们视为珍宝,它的形式几乎没有改变地保留到今天。

开普勒主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光学》、《宇宙和谐论》、《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彗星论》和《稀奇的1631年天象》等。其中,在《宇宙和谐论》中,开普勒找到了最简单的世界体系,只需7个椭圆就可以描述天体运动的体系了;在《彗星论》中,他指出彗星的尾巴总是背着太阳,是因为太阳排斥彗头的物质造成的,这是距今半个世纪以前对辐射压力存在的正确预言;此外,开普勒还发现了大气折射的近似定律。为了纪念开普勒的功绩,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1134号小行星命名为开普勒小行星,为天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工作原理

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

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开普勒望远镜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但俄罗斯20×50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

结构特点

1、开普勒望远镜是世界是第一个真正能发现类地行星的太空任务,它将发现宜居住区围绕像我们太阳似的恒星运转的行星。水是生命之本,此宜居住区得是恒星周围适合于水存在的一片温度适宜的区域,在这种温度下的行星表面

可能会有水池存在。

2、在开普勒望远镜三年半多的任务结束之前,它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它类地行星在人类银河系到底是多还是少。这将是回答一个长久问题的关键一步。

3、开普勒望远镜通过发现恒星亮度周期性变暗来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当人类从地球上某个位置来观察天空时,如果有行星经过其母恒星的前面,就能发现此行星会导致其母恒星亮度稍微变暗。开普勒望远镜更能洞悉这一情况。

4、开普勒望远具有太空最大的照相机,有一个95兆像素的电荷偶合器阵列,这就像日常使用的数码相机中的CCD 一样。

5、开普勒望远镜如此强大,以至于它从太空观察地球时,能发现居住在小镇上的人在夜里关掉他家的门廊。

轨道

将绕太阳飞行,其运行轨道和地球轨道基本重合,要实现连续的观测要求

开普勒光度计的视场在黄道平面之外,这

样才能不被太阳或月球周期性遮挡。周期为天的地球拖尾日心轨道德尔塔-2运载火箭的能力之内最大可能地避开太阳、地球以及月球的干扰。在这条轨道上,飞船缓慢驶离地球,四年后距离(地球)。这项任务的通信和导航是由美国宇航局的太空跟踪网提供。

这条轨道的另一优势是它很少干扰飞船的力矩,因而形成非常稳定的指向姿态。不同于在地球轨道上,此轨道上飞行不存在因重力梯度、磁矩或大气阻力而产生的力矩。最大的外力矩是由太阳压力所致。这条轨道还避免了与地球轨道相关的高辐射量,但偶尔也会遭受太阳耀斑的辐射。

研究成果

“开普勒”望远镜试图通过行星穿越其恒星时星光亮度减退寻找系外行星。这台望远镜于2016年3月发射,设计寿命至少三年半,在投入使用的头6周就

发现了5颗新行星。每颗行星的存在后来都经由一种名为径向速度(radial velocity)的方法得到了确认。这种方法主要是探测绕恒星飞行的行星引力对恒星轨道产生的晃动。

博鲁奇表示,径向速度观测法可“媲美”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完全证实行星的存在”。拉夫林则补充说,综合两方面的数据可以在寻找行星的努力中形成一种“真正有价值的条件”。这是因为,每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相互验证对方的对错,还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信息,从而建立对外星球更全面的认识。

例如,径向速度可以提供行星质量和轨道的详细信息,而穿越则能揭示行星相对于其恒星的大小。天文学家可借此了解到行星的密度。拉夫林指出,像“开普勒”这样的寻找行星任务向我们全面展示了系外行星的密度。举例说,一些质量最大的系外行星因迄今尚未得到解释的热源而出人意料地变得“肿胀”起来。

有望发现更多行星

“开普勒”任务科学家迪米塔-萨塞洛夫(Dimitar Sasselov)以“开普勒5b”为例来说明这一点,这颗行星质量超过木星,但密度远比水小。拉夫林说:“这好像就是一支足球队。你可能猜测它们全部是250至300磅(约合113至136公斤)重,所以,当你发现其中一些只有25磅(约合11公斤)时,当然会大吃一惊。”

事实上,“开普勒”望远镜头几个月的数据包含了数百颗潜在行星,虽然迄今只有5颗行星得到了确认。随着未来几年天文学家具备可确认更多行星存在的能力,“开普勒”任务小组可能会宣布更多的新发现。拉夫林表示,“开普勒”任务科学家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确定是否在恒星适居区发现地球大小的新世界。

这是因为,相比木星距其恒星的距离,在距其恒星合适距离飞行的行星会更远,所以完成绕其恒星运行一圈需要更长时间,从而使得穿越更为罕见。据

拉夫林介绍,若要确定你是否看到了行星,“则需要观测足够长的时间,看到三到四次穿越。”不过,拉夫林表示,天文学家的新发现有助于澄清一点事实,即具有相似特征的行星可能会呈现截然不同的表象,“必须要更为全面的看待问题。”

观测成果

发现迄今最紧密的奇特行星系统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2月2日13点(北京时间2月3日凌晨2点),美国宇航局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开普勒探测器观测到的最新系外行星发现。

科学家通过开普勒探测器最新发现一个奇特的行星系统,6颗岩石和气体混合的行星环绕一颗类太阳恒星运行,该恒星距离地球大约2000光年。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开普勒科学研究小组成员、行星科学家杰克-利萨勒(Lissauer)说:“Kepler-11行星系统是一项令人惊异的天文发现,它出奇地紧密,并且包含着6颗较大的行星环绕主恒星运行。此

前我们并不知道会有这样类型的行星系统存在。”换句话讲,Kepler-11行星系统是迄今在太阳系之外发现最紧密、行星数量最多的行星系统。

利萨勒称,很少恒星存在1颗凌日行星(transitingplanet),但开普勒-11行星系统拥有超过3颗以上的凌日行星。这种行星系统并不常见,或许该行星系统仅是宇宙百分之一的数量,但是否是千分之一,抑或是万分之一,我们并不知道,目前我们仅观测到一例这种奇特行星系统。

开普勒-11恒星是一颗黄矮星,环绕它的6颗行星均体积大于地球,最大体积相当于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恒星最近轨道的行星是“Kepler-11b”,是地球至太阳距离的十分之一。开普勒望远镜除此依次向外的行星分

别是:Kepler-11c,Kepler-11d,Kepler-11e,Kepler-11f和Kepler-11g,Kepler-11g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是地日距离的二分之一。

利萨勒称,其它5颗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小于太阳系任何行星的轨道距离,并且这6颗行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

如果这6颗行星位于太阳系,那么Kepler-11g行星的轨道距离位于水星和金星之间,其它5颗行星则位于水星和太阳之间。这5颗内部行星环绕黄矮星Kepler-11的轨道周期仅在10-47天之间,而Kepler-11g的环绕恒星轨道周期为118天。利萨斯说:“通过测量这5颗内部行星的体积和质量,我们可以确定它们是最小的系外行星之一,这些行星混和着岩石和气体,可能包含水。岩石物质是行星的主要构成部分,而气体占据其主要体积。”

利萨斯称,Kepler-11行星系统非常奇特,其行星结构和力学体系为揭开该行星系统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Kepler-11d,Kepler-11e和Kepler-11f行星含有大量的轻质量气体,这表明它们形成于该行星系统早期历史时期,大约在数百万年前。

Kepler-11行星系统诞生于一个分子云核崩溃形成一颗恒星的过程中,那时环绕恒星的原行星盘孕育形成了行星。原行星盘是气体和灰尘盘,在多数数百万年历史的行星系统中存在着,但很少存在于超过500万年历史的行星系统。科学家得出结论,包含大量气体的行星形成速度较快,它们在原行星盘驱散之前获得了大量的气体。

目前,开普勒探测器将继续对该行星系统进行勘测,未来更多的勘测数据将进一步确定这些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利萨勒称,或许日后还会在该行星系统中发现第7颗行星。

在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宇航局还公开了一些关键性的勘测数据。银河系内是否还蕴藏着其它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类地行星常见抑或罕见?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正在积极寻求相关的答案。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威廉-博鲁基(WilliamBorucki)说:“目前我们发现0-68颗候选类地行星,0-54颗可能

适宜生存的候选行星——在该行星表面潜在着液态水。一些候选行星的卫星可能表面存在液态水。同时,我们还发现5颗候选行星兼备类地体积和位于恒星适宜生存区域。”这些候选行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勘测分析,从而判断其真实性。

同时,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还宣布,迄今为止开普勒探测器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可能达到1235颗,其中68颗大约是地球体积,288颗是超级地球体积,662颗具有海王星的体积,165颗具有木星的体积,19颗大于木星。54颗候选行星位于恒星适宜生存区域,5颗接近地球的体积,其它49颗是超级地球体积,相当于地球体积的两倍以上,大于木星。据悉,这项勘测结果是基于2016年5月12日和9月17日的观测结果,当时开普勒探测器观测了宇宙四百分之一区域,分析了156000多颗恒星。

开普勒望远镜发现至少5个类似太阳系星系

2016年7月26日,开普勒望远镜在

近期发现了140颗类地行星的消息在天文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紧跟而来的则是美国宇航局最新数据的公布,美国宇航局的官员表示,在庞杂的星系中,至少发现了5个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

开普勒望远镜在近几周通过对太空的扫描发现了大量的类地行星,这使得美国宇航局感到非常的兴奋。对于它的杰出贡献,美国宇航局的官员也是进行了赞扬,认为它优越的性能将会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140颗类地行星的进一步观测还需要科学家们多加努力,美国宇航局的教授说道:“虽然详尽的工作还需要做,但开普勒望远镜所带来的意义却是非凡的,我们期待发现更多的类地行星,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独。”

此前国外媒体也报道了类地行星在近期呈现井喷,未来人类可能移居其他星球的消息。而美国宇航局的说法则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表示,在多达140颗类地行星的所在星系中,至少有5个星

系与太阳系类似。这意味着他们产生生命的条件将更为成熟,尽管距离人类移居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这绝不意味着是无法实现的。

一位负责开普勒探测器的研究人员说道:“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对行星的大气进行研究,看是否能找到生命的迹象。或许我们可以真的发现外星人。”而根据调查显示,在宇宙中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数量或在百万颗左右。

开普勒望远镜新发现百颗隐藏类地行星

2016年9月21日消息,根据公布的消息显示,在过去短短几周内,人们新发现了100多颗大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这些发现要归功于去年1月升空开始工作的欧空局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其主要科学使命便是寻找其他恒星周围存在行星的证据。

这一突破性进展增加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在宇宙中或许并不是孤独的。科学家们现在相信在我们的银

河系中大约存在着1亿颗完全符合我们生存条件的行星世界。并且他们很自信能在接下来两年内对这些类地行星中的60颗进行确认。

天文学家迪米特?萨塞罗夫(Dimitar Sasselov)说开普勒望远镜已经在其他恒星周围发现了大约140颗大小和地球相当的行星。他将这些令人惊异的发现称作是“实现哥白尼的梦想”。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其他恒星周围行星的方法是“掩星法”,即对恒星的亮度进行精确测量,找出由于存在的行星公转遮掩其星光导致的亮度暂时下降。

通常地球大小的行星造成其母恒星亮度的下降值大约为万分之一,持续2~16小时。开普勒拥有高度灵敏的仪器,可以检测到这样极端细微的亮度变化,从而反推出行星的存在。之后,根据获得的亮度降低幅度,掩星持续时间以及母恒星的质量数据,科学家可以计算出绕行行星的轨道以及大小。“由于望远镜的工作,这相当于在未来的四年内,

我们不吃不睡昼夜不停的寻找我们未来的家园。”萨塞罗夫说。

萨塞罗夫是在上周于牛津大学举办的TED(即‘科技、娱乐、设计’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一个每年在加州举行的思想家演讲交流会议)全球会议上披露这些发现的。根据TED的规定,演讲人只有18分钟的时间来向听众陈述他们的“伟大想法”。

他说:“生命的本质是一个化学系统,它需要一颗小体积的行星、水和岩石,还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环境以便获取能量并生存下去,” 萨塞罗夫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目前的统计学结果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和我们地球一样的星球并非是独特的,我们的银河系中就有很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将努力排查所有候选行星并找出那些最适宜生命生存的星球。“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因为在接下来短短两年时间里,我们将可以确认它们中的大约60颗。”

萨塞罗夫说。在过去的15年内人们已经发现了差不多500颗太阳系外行星,但它们中很少可以被确认是类地行星(即自然性质和属性和地球类似的行星)。“科学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生命,” 萨塞罗夫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完整版)激光扩束望远镜设计

激光扩束望远镜设计 一、 项目研究背景 在激光发射系统中,为了增大激光平行度作用距离,要求减小光束的发散角.这样才更大的范围内激光都可以保持较好的线性度。因此,在发射系统中常采用扩束望远镜来扩展激光光束,达到系统的准直性要求。而与一般的发射系统相比,强脉冲激光发射系统对光学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光学系统的准直性好,而且要求整个光学系统具有高抗光损阔值、高反射率、热变形小等特点.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求目标距离处的光斑尺寸具有可调节性,因此该种激光发射系统在理论设计与实际工程监理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二、 项目研究内容 1、望远镜系统激光扩束原理 激光扩束器的设计中常采用倒置的望远镜系统,高斯光束通过望远镜系统的变换矩阵为 11221M l f f f M f ττ???+ ? ? ???-+ ??? 式中12,f f 分别表示两镜的焦距,两镜间距 12l f f =++?,其中?表示失调量,2 1f M f τ=-为放大镜的放大率。 设入射光束束腰为0w ,焦参数为 20w f πλ=,物距为s ,经望远镜系统后变为束腰为'0w ,像距为' s 的高斯光束。 其中对于调焦系统有: 2' 12()s M f f M s ττ=-+- '00 w M w τ= 远场发散角0θ与束腰0w 间有反比关系,即 02011M τθθ=,远场发散角被压缩M τ倍,且与物距和像距均无关。当1s f =时,'2s f =,即像方激光束腰位于第二透镜2 L 的后

焦面上;当12s f f >>+时,'2s M s τ≈-,该望远镜系统的扩束比'00w M M w τ==。 2、几种激光扩束望远镜的性能分析 2.1折射式扩柬组远镜系统 使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系统称为折射式望远镜,根据不同的目镜类型可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系统和开普勒望远镜系统。 伽利略望远镜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筒长短、等优点,但是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容纳空间滤波或进行大倍率的扩束,因此其应用领域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而开普勒望远镜系统可以配合空间滤波片使用,使非对称光束分布变为对称分布,并可使激光能量分布得更加均匀,但是建造成本相比于伽利略望远镜也有所提升。 2.2反射式扩束望远镜系统 反射式望远镜系统是指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系统,与折射式望远镜系统相比具有大口径、无色差、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激光扩束器设计和制造中应用较广的有无焦格里格利系统和无焦卡塞格林系统 反射式望远镜系统在光学性能方面的最大缺点是存在较为严重的像差,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应用非球面的不同组合,实现不同的消像差能力,激光扩束望远镜中最常用的是抛物面。 3、设计指标 强脉冲激光发射系统的工作波长为10.6m λμ=,入射光束口径050D mm ≤, 要求出射光束口径200D mm =,在距离激光器100m 范围内,激光光束的口径250D mm ≤,在100m 的目标距离处光斑大小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

激光扩束望远镜设计

激光扩束望远镜设计 一、项目研究背景在激光发射系统中,为了增大激光平行度作用距离,要求减小光束的发散角、这样才更大的范围内激光都可以保持较好的线性度。因此,在发射系统中常采用扩束望远镜来扩展激光光束,达到系统的准直性要求。而与一般的发射系统相比,强脉冲激光发射系统对光学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光学系统的准直性好,而且要求整个光学系统具有高抗光损阔值、高反射率、热变形小等特点、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求目标距离处的光斑尺寸具有可调节性,因此该种激光发射系统在理论设计与实际工程监理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二、项目研究内容 1、望远镜系统激光扩束原理激光扩束器的设计中常采用倒置的望远镜系统,高斯光束通过望远镜系统的变换矩阵为式中分别表示两镜的焦距,两镜间距,其中表示失调量,为放大镜的放大率。设入射光束束腰为,焦参数为,物距为s,经望远镜系统后变为束腰为,像距为的高斯光束。其中对于调焦系统有:远场发散角与束腰间有反比关系,即,远场发散角被压缩倍,且与物距和像距均无关。当时,,即像方激光束腰位于第二透镜的后焦面上;当时,,该望远镜系统的扩束比。 2、几种激光扩束望远镜的性能分析2、1折射式扩柬组远镜系统使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系统称为折射式望远镜,根据不同的

目镜类型可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系统和开普勒望远镜系统。伽利略望远镜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筒长短、等优点,但是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容纳空间滤波或进行大倍率的扩束,因此其应用领域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而开普勒望远镜系统可以配合空间滤波片使用,使非对称光束分布变为对称分布,并可使激光能量分布得更加均匀,但是建造成本相比于伽利略望远镜也有所提升。2、2反射式扩束望远镜系统反射式望远镜系统是指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系统,与折射式望远镜系统相比具有大口径、无色差、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激光扩束器设计和制造中应用较广的有无焦格里格利系统和无焦卡塞格林系统反射式望远镜系统在光学性能方面的最大缺点是存在较为严重的像差,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应用非球面的不同组合,实现不同的消像差能力,激光扩束望远镜中最常用的是抛物面。 3、设计指标强脉冲激光发射系统的工作波长为,入射光束口径,要求出射光束口径,在距离激光器100m范围内,激光光束的口径,在100m的目标距离处光斑大小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结构系统设计 姓名:曾茂桃 班级:光通信082 学号:2008031126 指导老师:张翔

摘要 该报告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的历史,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 法基本原理。并应用光学设计软件对系统误差、成像质量进行理论分析。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的校正和平衡方法,像质评价与像差公差,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求解方法。望远物镜设计的特点、双胶合物镜结构参数的求解和光学特性。目镜设计的特点、常用目镜的型式和像差分析等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简要的介绍。 关键字:望远镜物镜目镜放大率分辨率内调焦望远镜 PW法光栅

目录 一概述…………………………………………………………页二望远镜尺寸设计与分析…………………………………页2.1 望远镜的简述…………………………………………………………页2.2 望远镜的主要特性分析………………………………………………页三分物镜组与目镜组的选………………………………………………页 3.1望远镜物镜需要消除的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形式…………………页3.2双胶物镜和双分离物镜………………………………………………页 3.3内调焦望远镜…………………………………………………………页 四.目镜组的主要种类及其结构:………………………….. 页 4.1惠更斯目镜……………………………………………………………页4.2冉斯登目镜……………………………………………………………页 4.3Porro、Roof棱镜结构及其特点…………………………………页 五.望远镜像差设计PW法………………………………….. 页 5.2物体在有限距离时的P,W的规化……………………………………页5.5用C ,表示的初级像差系数………………………………………页 P, W 六.光学系统中的光栅分析……………………………………页

基于Zemax的牛顿望远镜的设计

基于Zemax的牛顿望远镜的设计 基于Zemax的牛顿望远镜的设计 (1) 1、简介 (1) 2、优缺点 (3) 2.1优点: (3) 2.2不足: (3) 3、Zemax设计 (4) 3.1 设计要求 (4) 3.2 设计过程 (4) 4、参考与鸣谢 (8) 5、附录:望远镜的性能简介 (9) 5.1 物镜的光学特性: (9) 5.2 物镜的结构样式: (10) 5.3 系统的整体性能: (11) 1、简介 1670年,牛顿制备了第一个反射式望远镜。他使用凹面镜(球面)将光线反射到一个焦点,如图1,2。这种方法比当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高出数倍。 图1,2 老牛本准备用非球面(抛物面),研磨工艺所限,迫使其采用球面反射镜做主镜:将直径2.5厘米的金属磨制成一个凹面反射镜,并在主镜的焦点前放了一个与主镜成45°的反射镜,使经主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后以90°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如图3,4。

球面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镜代替折射镜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所有的巨型望远镜大多属于反射望远镜,牛顿望远镜为反射望远镜的发展辅平了道路。从牛顿制作出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到今天,300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其中加入了其他的设计,产生了许多的变形。例如,在牛顿式望远镜中加入一组透镜,就产生了施密特-牛顿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变形,但他们的基本结构都是牛顿式的。 图3,4 在今天,世界上一些最为著名的望远镜都是采用牛顿式的结构。例如,位于巴乐马山天文台的Hale天文望远镜,其主镜的尺寸为5米;W.M. 凯克天文台的Keck天文望远镜,其主镜由36块六角形的镜面拼接,组合成直径10米的主镜;还有哈勃太空望远镜,也是牛顿式望远镜。 牛顿反射望远镜采用抛物面镜作为主镜,光进入镜筒的底端,然后折回开口处的第二反射镜(平面的对角反射镜),再次改变方向进入目镜焦平面。目镜为便于观察,被安置靠近望远镜镜筒顶部的侧方。 牛顿反射望远镜用平面镜替换昂贵笨重的透镜收集和聚焦光线,结构较简单。另外,焦距可长达1000mm而仍然保持相对紧凑,可以便携使用。不过,由于主镜被暴露在空气和尘土中,需要更多维护与保养。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指导教师: 张 翔 专 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 级:光信息08级1班 姓 名: 学 号: 20080320 光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背景 (1) 第二部分设计目的及意义 (1) 第三部分望远镜介绍 (1) 3.1望远镜定义 (1) 3.2望远镜分类及相应工作原理 (2) 第四部分望远镜系统设计 (3) 4.1开普勒望远镜 (3) 4.2望远镜系统常用参数 (4) 4.3外形尺寸计算 (6) 4.4伽利略望远镜 (8) 4.5物镜组的选取 (9) 4.6望远镜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 (10) 4.7双胶物镜与双分离物镜分析 (12) 4.8内调焦望远物镜分析 (14) 4.9目镜组的选取 (14) 4.10目镜主要像差及分析 (17) 4.11棱镜转像系统 (17) 4.12转折形式望远镜系统 (18) 4.13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18) 4.14应用光学系统中的光栅 (20)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1)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背景 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其中我国以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为目的的光电系统——“神光二号”,颇具代表。“神光二号”对于未来的能源危机和我国的军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外形尺寸、 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远离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望远镜介绍 3.1 望远镜定义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吗射线望远镜。近年来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或者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望远镜又称“千里镜”。它主要包括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剧望远镜和军用双筒望远镜。 【望远镜基本工作示意图】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二、设计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设计原理: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为了观察远处的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常见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物镜组(入瞳)目镜组 视场光阑出瞳 1 '1ω 2 '2'ω3 'f物—f目'l z '3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

透镜形式。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其原理图如下: 物镜组 目镜组 出瞳 '1 F F 2 f 2 d '1 f 伽利略望远镜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了解望远镜,下面介绍放大镜的各种放大率: 望远镜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1 '2 'f f -=β 望远镜角放大率:望远镜共轭面的轴上点发出的光线通过系统后,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2 '1'f f -=γ 望远镜轴向放大率:当物平面沿着光轴移动微小距离dx 时,像平面相应地移动距离dx',

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区别

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区别 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 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 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于1611年发明。 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1]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 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开普勒式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 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安装在目镜焦平面处),并且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 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 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 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但俄罗斯20×50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开普勒式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 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

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 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因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 你可以用很低的费用制作一架伽利略式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从文化用品商店买一块直径、焦距大一些的眼镜片作为物镜和一块焦距、直径较小的透镜作为目镜。 伽利略望远镜用胶水和小槽把两块镜片装在硬纸筒内,再做一个简单的台座,于是一架能够看到月亮上的群山、银河中的繁星和木星的卫星的望远镜便制成了。 想想看,伽利略就是用这人发现的。但是切记,不要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以免高温灼伤眼睛!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有一个令人讨厌的缺点,就是在明亮物体周围产生假色。 假色产生的症结在于通常所谓的白光根本不是白颜色的光,而是由组成彩虹的从红到紫的所有色光混合而成的。 当光束进入物镜并被折射时,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因此成像的焦点也不同,模糊就产生了。

光学望远镜系统的设计

光学望远镜系统的设计 【摘要】运用光学知识,在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开普勒望远镜的主要参数,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设计。 【关键词】望远镜设计;视放大率;凸透镜;焦距 1引言

上图中物镜框为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瞳目镜像方焦点外,观察者再次观察成像情况,望远镜系统的视场光阑设在物镜的像平面处。 下面介绍望远镜系统中的光学参数。 (1)望远镜系统的放大率分别为: 轴向放大率α= f2f1 2 垂轴放大率β=?f2f1 角放大率γ=?f1f2 且这三种放大率之间的关系为αγ=β,可见它们仅仅取决于望远镜系统的结构参数。 (2)望远镜系统的视放大率 对于目视光学仪器来说,更有意义的特性是它的视放大率。由于物体位于无限远。物体对人眼所成张角θ眼和对仪器的张角θ是相等的,即θ眼=θ,物体通过望远镜对人眼的张角θ眼‘ 等于仪器像方视场角θ′,即θ眼’ =θ‘。望眼镜的作用是把 视角从原来的θ放大到θ’。设视场光阑的孔径为D 0。则: tan θ=?D 02 f 1=?D 02f 1 tan θ′=?D 02 f 2=?D 02f 2 所以望远镜的视放大率为:Γ= tan θ′ tan θ=?f 1f 2 于此可见欲增大视放大率,必增大物镜的焦距或减小目镜的焦距。 (3)望远镜的极限分辨角 表示观测仪器精度的指标是极限分辨角。若以60''作为人眼的分辨极限,为使望远镜所能分辨的细节也能被人眼分辨,则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和它的极限分辨角Φ应满足 ΦΓ=60'' 所以,若要求分辨角减小,视放大率应该增大。或者说望远镜视放大率越大,它的分辨角即精度越高,人眼极限分辨角为 α=1.22λ/D (4)望远镜的结构尺寸 当光学间隔?=0时,目镜观察中间实像应是实像位于目镜的焦平面上,因此从物镜到目镜为望远镜的筒长L =f 1+f 2。 3设计内容 (1)望远镜外形尺寸设计 设计一个开普勒式望远镜,其主要要求如下:

光学设计实验(一)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一) 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1 实验目的 (1)通过设计实验,加深对已学几何光学、像差理论及光学设计基本知识、一般手段的理解,并能初步运用; (2)介绍光学设计ZEMAX 的基本使用方法,设计实验通过ZEMAX 来实现 2 设计要求 (1) 设计一个8倍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焦距f’=25mm ,出瞳直径D ’=4mm ,出瞳距>22mm ,视场角2ω’=25?;考虑与物镜的像差补偿,目镜承担轴外像差的校正,物镜承担轴上像差的校正。(总分:30分) (2)设计一个8倍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其焦距、相对孔径D/f ’、视场角、像差补偿要求根据设计(1)的要求来确定,要求给出计算过程。(总分:30分) (3)将上述物镜与目镜组合成开普勒望远镜,要求望远镜的出射光束角像差小约3’左右。如不符合要求,可结合ZEMAX 中paraxial 理想光学面,通过控制视觉放大倍率和组合焦距为无限大(如f ’>100000)等手段。(总分:30分) (4)回答和分析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总分:10分) 所有设计中采用可见光(F ,d ,C )波段。 问题1:望远光学系统和开普勒望远镜的特点 问题2:目镜的光学特性和像差特点 问题3:常用的目镜有哪些?常用的折射式望远物镜有哪些? 问题4:望远镜系统所需要校正的主要像差有那些? 提示:目镜采用反向光路设计,目镜包括视场光阑,注意目镜孔径光阑的设置。 判定出射光束角像差小约3’左右的方法:在像面前插入一个paraxial 类型的面,若该面焦距(即与像面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则Spot diagram 的Geo Radius 则应小1mm 。 m 91512.5 COS 343831000COS 34383 22'μω=??=??≤f R 3 设计流程

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开普勒望远镜,主体大致呈圆筒状,直径米,长米。携带的光度计装备有直径为95厘米的透镜,还装备有95兆像素的CCD感光设备。它具有极其灵敏的观测能力,在太空中可以发现地球上晚间一盏普通灯被关闭的光线变化。 命名 以生活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名字命名。他发现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1600年,开普勒到布拉格担任第谷·布拉赫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后,他继承了第谷的事业,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仔细分析研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在第谷的工作基础上,开普

勒经过大量的计算,编制成《鲁道夫星表》,表中列出了1005颗恒星的位置。这个星表比其他星表要精确得多,因此直到十八世纪中叶,《鲁道夫星表》仍然被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们视为珍宝,它的形式几乎没有改变地保留到今天。 开普勒主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光学》、《宇宙和谐论》、《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彗星论》和《稀奇的1631年天象》等。其中,在《宇宙和谐论》中,开普勒找到了最简单的世界体系,只需7个椭圆就可以描述天体运动的体系了;在《彗星论》中,他指出彗星的尾巴总是背着太阳,是因为太阳排斥彗头的物质造成的,这是距今半个世纪以前对辐射压力存在的正确预言;此外,开普勒还发现了大气折射的近似定律。为了纪念开普勒的功绩,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1134号小行星命名为开普勒小行星,为天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工作原理 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

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开普勒望远镜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但俄罗斯20×50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 结构特点 1、开普勒望远镜是世界是第一个真正能发现类地行星的太空任务,它将发现宜居住区围绕像我们太阳似的恒星运转的行星。水是生命之本,此宜居住区得是恒星周围适合于水存在的一片温度适宜的区域,在这种温度下的行星表面

望远镜、显微镜组装与设计和zemax使用光学课程设计

长沙学院 光学工程CAD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系(部)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光电信息工程(2013级2班)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孙利平、周远、谭志光、刘莉起止日期2015.6.22—2013.6.25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

目录 一、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3) 1、项目设计目的 (3)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3) 3、设计任务 (4) 设计与组装一个开普勒望远镜 (4) 设计与组装一个伽利略望远镜 (4) 设计和组装一个带正像系统的开普勒望远镜 (4) 4、数据记录 (4) (1)测得透镜焦距 (4) (2)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 (4) (3)开普勒望远镜特性参数测量 (4) 5、照片展示 (5) 6、可用器材 (5) 二、显微镜的设计与组装 (6) 1、项目设计目的 (6)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6) 3、显微镜的设计及数据记录 (7) ①视放大率 (7) ②系统总长度不能大于光学平台的长度 (7) ③要给出设计值和实测值 (7) ④用手机拍一幅从目镜后拍出的微尺放大图 (7) 4、设计思路 (8) 5、可用器材 (8) 三、Zemax的光学设计 (8) 1、选定光学设计题目 (8) 2、学习zemax的使用 (8) 3、使用zemax软件设计光学器件 (10) ①设计单透镜 (10) ②设计牛顿望远镜 (12) ③设计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 (14)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6)

一、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1、项目设计目的 掌握望远镜的原理及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组望远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进一步加深对望远系统的理解。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存在两类最简单的望远镜,分别为开普勒望远镜的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如下图。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光学间距为0。在公共焦平面上可置分划板以测量像的尺寸和位置。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开普勒望远镜可观测到远处倒立的像。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凹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如下图。 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光学间距为0。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伽利略望远镜可观测到远处正立的像。 两种望远镜的视放大率都可表示为: 式中为物镜焦距,为目镜焦距,为入瞳口径,为出瞳口径。两种望远镜物镜均为正透镜,即,开普勒望远镜目镜为凸透镜,即,故开普勒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即成倒像。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即,故伽利略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即成正像。

简易望远镜的制作

简易望远镜的制作 【摘要】:综合分析了望远镜的功能结构和成像原理。指出常见的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式望远镜。并以开普勒望远镜为例介绍简易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关键词】:显微镜;望远镜;折射;反射;物镜;目镜;实像;虚象 我们在观察细小物体时,总是习惯上把物体移得离眼睛近一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但是这种方法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物体移到近点以后,就不能再用这种方法来增大视角了。另外,在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时(例如宇宙天体),由于它们到人眼的距离是无法缩短的,因而上述方法就不能再适用了。人类要想观察到很小或很远的物体时,为了增大视角,就需要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来扩大人眼的视觉范围。它们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两部分组成。文章只讨论望远镜的有关内容。 一、望远镜的作用 望远镜是一种观察远处物体通常呈筒状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放大成像的光学仪器。就实质来说,望远镜只不过是扩大人眼的视角范围。最初它最大的用处是观察天体,人类借助望远镜几乎考察遍了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并投向更遥远的太空。望远镜延长了人眼的视线,实现了人类千里眼的梦想。如今,望远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野外观察、剧场观看……潜望镜、瞄准镜等也都采用了望远镜的原理。 二、望远镜的结构 简易天文望远镜由物镜、物镜镜筒、目镜、目镜镜筒等组成。最简单的望远镜由两片镜片组成,物镜为凸透镜或凹镜,目镜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用来纠正近视;中央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用来纠正远视。常见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式望远镜。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一般为民用或儿童玩具用放大倍数通常为3~12倍。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小型天文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反射望远镜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径,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相差; (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 (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 三设计任务 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 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一般特性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 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d=o。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作为一般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图9—9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示。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系统的视场光阑设在物镜的像平面处,入射窗和出射窗分别位于系统的物方和像方的无限远处,各与物平面和像平面合。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摘要简述了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提供的开普勒望远镜的主要参数设计出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针对物镜和目镜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计。考虑到实际应用,增加了转像系统的设计。最终对光学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 关键词开普勒望远镜像差Matlab 光学设计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束限制理论和像差理论,进行实际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为光学设计打下良好基础。(2)促进协助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团结协助精神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自学能力。 1.2课程设计的容 开普勒望远镜典型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与分析。根据要求画出系统光路图,标识系统结构、光束限制和成像典型光线。设计思路、分析步骤和设计过程齐全,设计合理,结果可靠。 1.3题意重述

开普勒望远镜是最简单的望远镜系统,已知数据,视觉放大率6Γ=-,视场角 26ω=,出瞳直径4D mm '=,机械筒长168L mm =;画出系统光路图,并计算 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提示:目镜可选用凯涅尔型,其后工作距2F l '和焦距2f '有如下近似关系:220.35F l f ''≈;前工作距28.6F l mm =。) 二 开普勒望远镜的设计 2.1开普勒望远镜介绍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器件,物体光线通过透镜经过折射和反射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人眼看到。望远镜可以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望远镜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角,能把远处的物体很小的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得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不可或缺的工具。 开普勒望远镜是开普勒在1611年发明的。其原理是:物镜、目镜都由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地安装分划板,作为视场光阑。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转像系统。转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转像系统和透镜转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转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转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将像倒转,

10倍的双目望远镜_光学设计

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 设计题目要求: 设计一个8倍的双目望远镜,其设计要求如下: 全视场:2ω=5o; 出瞳直径:D ′=5mm ; 出瞳距离:l z ′=20mm ; 分辨率:α=6";(R=5") 渐晕系数:K =0.64; 棱镜的出射面与分划板之间的距离:a =10mm ; 棱镜:o 60-LJ D 屋脊棱镜;L=2.646D 材料:K10; 目镜:2-35 一、目镜的计算 目镜是显微系统和望远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目镜本身一般并不需要设计,当系统需要使用目镜时,只要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类型的选取即可。 1、首先根据已知的视觉放大倍数Γ及视场2ω,求出2'ω '1159)(22tg ?=?Γ='??' = Γωωωωtg arctg tg 2、因为目镜有负畸变(3%~5%),所以实际应取: '962%5)(2)(22?=??Γ+?Γ='ωωωtg arctg tg arctg 3、根据实际所需要的2'ω数值。出瞳直径值及镜目距值等,来选择合适的目镜类型。在本次设计中所需的目镜的结构形式应该作为已知条件给出,如:目镜2-35。

图 2-1 目镜2-35(结构图见2-1) 此外设计手册中还提供有相关的结构数据参数表2-1及主要的系统数据; 表2-1

0.6,298.7,502,00.25==?==''d s f f ω等。 从图2-2中我们不难发现该目镜的出瞳位于整个系统的左侧,而在目镜的实际运用中,出瞳应位于系统右侧。此种情况相当于将目镜倒置,故而它所给出的298.7='f s 我们不能直接加以运用,这里f s '是指F '与目镜最后一面之间的距离。 4、将手册中给的目镜倒置: 由于将目镜倒置,则目镜的数据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以目镜2-35为例,原来的第一个折射面(650.1081=r )变为第八个面(650.1088=r ),原来的第二个折射面(31.332-=r )变为第七个折射面(31.337-=r )……,以此类推。值得注意的是:不但折射面的次序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其半径的符号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原来为正,则现在为负。倒置后的新的数据如下表2-2所示: 5、进行追迹光线,求出倒置后的f s :

简易望远镜的制做

简易望远镜的制做 班级:高一七班 负责人:程士山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研究课题目的:介绍望远镜的功能和成像原理 介绍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研究课题内容:一:远望镜的作用 二:远望镜的结构 三:远望镜的成像原理 四:远望镜的制作 我们在观察细小物体时,总是习惯上把物体移得离眼睛近一些,这样可以增大视角。但是这种方法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物体移到近点以后,就不能再用这种方法来增大视角了。另外,在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时(例如宇宙天体),由于它们到人眼的距离是无法缩短的,因而上述方法就不能再适用了。人类要想观察到很小或很远的物体时,为了增大视角,就需要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来扩大人眼的视觉范围。它们的光学系统十分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两部分组成。文章只讨论望远镜的有关内容。 一、望远镜的作用 望远镜是一种观察远处物体通常呈筒状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放大成像的光学仪器。就实质来说,望远镜只不过是扩大人眼的视角范围。最初它最大的用处是观察天体,人类借助望远镜几乎考察遍了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并投向更遥远的太空。望远镜延长了人眼的视线,实现了人类千里眼的梦想。如今,望远镜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野外观察、剧场观看……潜望镜、瞄准镜等也都采用了望远镜的原理。 二、望远镜的结构 简易天文望远镜由物镜、物镜镜筒、目镜、目镜镜筒等组成。最简单的望远镜由两片镜片组成,物镜为凸透镜或凹镜,目镜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用来纠正近视;中央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用来纠正远视。常见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式望远镜。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一般为民用或儿童玩具用放大倍数通常为3~12倍。开普勒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小型天文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反射望远镜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径,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 三、望远镜成像原理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 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

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相差; (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 (4)、经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 三设计任务 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 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经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

镜”。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一般特性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 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d=o。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 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作为一般的研究,能够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 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图 9—9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 示。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 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系统的视场光阑设在物 镜的像平面处,入射窗和出射窗分别位于系统的物方和像方的无限远处,各与物平面和像平面合。

简易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简易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姓名:XXX 联系方式:XXXXXXXXX实验时间:XXXXXXXX 摘要:望远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它能够是人们看见更远的东西。但很多人并不清楚望远镜的制作原理及其制作的过程,因此通过本次实验,简单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关键词:凸透镜焦距倍率光学仪器 一、引言 望远镜是一种助视仪器,用来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物体,当位于远处的物体的细节对眼睛的视角小于人眼的分辨极限时,人们必须借助此仪器才能分辨它。因此,了解并掌握他们的构造原理和调整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有助于加强对光学仪器调整好使用的训练。 二、实验任务 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测量出凸透镜焦距,根据物镜与目镜焦距测出自制望远镜的放大倍率. 三、实验仪器 1、光学平台一个 2、GY-1型溴钨灯一个 3、平面镜各一个 4、凸透镜两个 5、物屏、白屏各一个 6、二维架两个 7、三维调节架一个 8、SZ-02型二维平移底座一个 9、SZ-01型三维平移底座一个 10、SZ-04型通用底座两个 11、升降调节座一个 12、标尺一把 四、实验原理 1、目前所学知识中,有两种测焦距的方法,一是自准法,二是共轭法。 (1)、自准法测焦距 图1 自准法测焦距

如图1所示,物A 在凸透镜L 的焦平面时,他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会变成一束平行光,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M 将此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透过凸透镜,仍会会聚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是发光点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改透镜的焦距。 (2)、共轭法测焦距 共轭法测定薄透镜焦距 当物(“1”字屏)与像(白屏)之间的距离L 保持不变时,待测透镜在“1”字屏与白屏之间移动位置,在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倒像及一个缩小的倒像。根据物、像共轭关系,透镜成放大像时的物距等于成缩小像时的像距,即u 1=v 2,u 2=v 1,如图5.4-3所示。图中A 为透镜成放大像的位置,B 为透镜成缩小像的位置。由图可知, L =u 1+v 1 d =v 1-v 2=v 1-u 2 将上两式相加和相减,得出 将u 1及v 1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则 2、开普勒望远镜的放大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原理图

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9-11-18 9:45:13 [收藏] [评论] 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我知道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但放大镜成的像是物相同侧而显微镜当中的物镜将物体放大后,所成的像应在显微镜管内.如果目镜的原理和放大镜一样,那它的像岂不是朝人眼反方向放大(物相同侧)那么认识如何看到二次放大的像呢?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如图所示,物镜焦距较短,目镜焦距较长,物体经物镜成一倒立实像A"B",该像位于目镜焦点以内(镜筒内),它又可看作目镜的物,经目镜后成正立虚像;.其还是与放大镜一样,物像同侧)。 这个是两次折射的结果,并不是单纯一个目镜的作用。 STM的工作原理 STM是利用量子隧道效应工作的。若以金属针尖为一电极,被测固体样品为另一电极,当他们之间的距离小到1nm左右时,就会出现隧道效应,电子从一个电极穿过空间势垒到达另一电极形成电流。且其中Ub:偏置电压;k:常数,约等于1,Φ1/2:平均功函数,S:距离。 从上式可知,隧道电流与针尖样品间距S成负指数关系。对于间距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当针尖在被测样品表面做平面扫描时,即使表面仅有原子尺度的起伏,也会导致隧道电流的非常显著的、甚至接近数量级的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来反应表面上原子尺度的起伏,如下图右边所示。这就是STM的基本工作原理,这种运行模式称为恒高模式(保持针尖高度恒定)。 STM还有另外一种工作模式,称为恒流模式,如下图左边。此时,针尖扫描过程中,通过电子反馈回路保持隧道电流不变。为维持恒定的电流,针尖随样品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动,从而记录下针尖上下运动的轨迹,即可给出样品表面的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