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比较阅读

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 从主题、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
《蝉》与《贝壳》的相同之处

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不同之处


①《蝉》先抑后扬,《贝壳》托物言志; 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 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 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 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 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 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3、文眼及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 地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 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 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 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 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 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 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 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 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 给 了你怎样的感受?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 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 2、《贝壳》中写道:“在千年之后,也许会 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 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 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的 “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1、《蝉》的情感脉络。
烦蝉——鸣蝉聒噪,病蝉微小、病弱 思蝉——延续生命(听朋友说蝉) 恕蝉——想起秋风的颜色
2、文章的写作手法

先抑后扬。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 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 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 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 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 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 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
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 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 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 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 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 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 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 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本课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 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 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 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 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事做得更精致、更一 丝不苟,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4、文章蕴含的道理
生活的历程就是如此(艰难、短暂), 为了生命的延续,就必须好好的活着。
二、阅读、品味《贝壳》



本文的内容分为哪几部分?请用简单的语句 进行概括。(提示:思考作者写了与贝壳有 关的哪几方面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提 示:试着把文中问句的问号去掉,换成肯定 句来理解。) 3、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着结合前 面资料进行分析。
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 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美]富兰克林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 长了。 ——[英]莎士比亚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 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 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 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 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文章的层次
描绘贝壳 赞叹贝壳 感悟人生

2、作者的情感态度 认真的对待生命,把 事做得更精致、更仔细、 更加一丝不苟, 给世人留 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3、文章的写作手法
描绘贝壳 赞叹贝壳
托物言志
感悟人生
认真的对待 生命,把事做 得更精致,给 世人留下值得 珍惜和惊叹的 东西。
三、语句赏析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
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 色” 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 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 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运用通感,)很 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 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 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 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简而意丰。
《短文两篇》
《蝉》小思 《贝壳》席慕蓉
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并理解本文出现的生词,正确、 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找出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并 说出作品主题。 3、能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 解或品析;试着归纳作品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一、阅读、品味《蝉》
1.梳理本文的情感脉络。(提示思考:面对 蝉,作者的感情有几种?原因是什么?。) 2. 由作者的情感变化线索可以判断出作者采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着做具体说明。 3、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找出来 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4、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 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 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 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成就伟大的功业, 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 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渴 望有人能看懂她平常却执著的美的灵魂。所以, 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 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拓展 阅读

唐 虞世南
垂緌(ruí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 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为官,就应该造福一方百 姓,做人,就应该实实在在,真诚坦荡,多行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