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 掌握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空气是什么?2. 空气的性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学生:“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气”。
Step 2:知识讲解1. 通过图片等方式展示空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气体组成的,并且它包围着地球。
2. 阐述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
Step 3:实验观察1. 进行实验1:空气占有空间将一个杯子倒扣在水中,观察杯子下方的水是否上升,说明了空气占有空间。
2. 进行实验2:空气的存在将一个松紧带抽紧,然后将其套在一个瓶子的口上,拉开松紧带,瓶子里充满了空气,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3. 进行实验3:空气的无味无色用一个干净的罐子将一小块烧红的木炭球放进去,然后用罐盖紧盖住罐口,观察烧火后的木炭是否熄灭,说明了火中的氧气被封在了罐内。
Step 4:总结总结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回答空气的性质,如无味、无色、占有空间等。
Step 5:拓展带领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题目,如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空气的哪些性质你知道?等等。
Step 7:课堂总结进行课堂总结,强调空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份关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性质》的教案,供参考使用。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鸟类,知道鸟也是脊椎动物,并且通过探究鸽子的羽毛,探究各种鸟的喙和足的特点,明白鸟的羽毛、喙、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是鸟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板书设计】
3、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点
研究鸽子的羽毛
观察鸟的喙
观察鸟的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4
1、出示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在鸟类中,鸽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和平的象征,又是蓝天信使,能够为人们送信。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是鸽子羽毛的特点。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
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展进行调整,以确保他们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1、实验名称:验证空气的存在实验器材:塑料袋实验过程:用塑料袋兜空气实验现象:发现能兜住空气实验结论:空气存在2、实验名称:探究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气球、塑料瓶、线、小木棒等实验过程:把气球套在瓶子内,吹气球;把两个气球挂在小木棒两头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个;用少许力按气球。
实验现象:气球吹不大;刺破的那头上升;按气球能按扁,放手由恢复原状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能被压缩3、实验名称: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性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透明玻璃瓶、玻璃片、香、实验过程:把两个玻璃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把香点燃放入其中一个,在把他们对接一起,中间隔着玻璃片,抽调玻璃片,观察现象。
冷热玻璃瓶上下调换位置观察,实验现象:热的空气总是上升,冷的总是下降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4、实验名称:调查我们周围空气污染情况实验器材:镜子、凡士林实验过程:把凡士林涂在三面镜子上,放在不同地方实验现象:几天后,观察镜子灰尘多少实验结论:确定空气污染是否严重5、实验名称: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器材:酒精灯实验过程:酒精灯的使用实验现象:无实验结论:无6、实验名称: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过程:温度计使用过程实验现象:无实验结论:无7、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实验器材:三种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实验过程: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实验现象:无实验结论:五8、实验名称:热在固体液体中传递实验器材:蜡烛、酒精灯、汤勺、试管夹、三角支架、石棉网、木屑、烧杯实验过程:a、给汤勺不同位置滴蜡烛,给其中一个位置蜡烛加热b、把木屑放入烧杯、并加热实验现象:a、其他位置的蜡烛也会融化b、烧杯中的木屑不断上升下降。
实验结论:热能在固体中传递,从高温向低温传递;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是冷热液体相互混合。
9、实验名称:研究同一物质深色和浅色的吸热性实验器材:温度计、深色和浅色液体实验过程:把深色和浅色液体放在阳光下,测量温度实验现象:温度计上册的度数不同实验结论:同物质深色比浅色吸热性能好10、实验名称: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实验器材:水、酒精灯、玻璃瓶、玻璃片实验过程:给玻璃瓶的水加热,并盖上玻璃片实验现象:水变成气体,遇到玻璃片又边液体实验结论: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液体11、实验名称: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器材:尺子、小鼓、豆子实验过程:弹拨尺子、把豆子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实验现象:发现尺子振动;发现鼓面振动,小豆子也跟着上下跳动,同时听到声音实验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12、实验名称: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器材:沙子袋、水袋、空气袋实验过程:把他们放在桌面上,分别把耳朵贴在三个物体上。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新苏教版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
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
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问。
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学生讨论回答。
9、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表格式)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教学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调整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空气的性质
空气占据空间
教
学
反
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环节:
一、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
5.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验证压缩空气有弹性。
6.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7.师小结: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五、课后拓展:自制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调整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板书设计
会流动
空气的性质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热空气和冷空气
(2)实验二(分组)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
空气是存在的、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具有流动性、压
结论 缩的空气有弹力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 名称
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
四(2)
实验
执教教
9.8
李荣
班级
班
时间
师
实验 目的
1、哪只蜡烛燃得时间长。2、研究空气的成分。3、剩下的空气是 否支持燃烧。4、制取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6、证明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 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截。3、火柴立即熄灭。4、引到
现象 另一瓶内出现气泡,再倒入石灰水变浑浊。5、短蜡烛先灭,长蜡烛后
灭。6、小水珠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实验 结论
1、燃烧需要空气支持。2、燃烧用去部分气体,水补充了这部分 空间。3、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4、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二 氧化碳不支持燃烧。6、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 无
现象
实验 结论
备注
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 名称
实验 班级
实验 目的
实验 器材
热在固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递
四(2)
实验
班
时间
10、10
执教教 师
知道热在固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李荣
酒精灯、蜡烛、试管夹、金属汤勺 、烧杯、木屑、三角架、石棉网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
四(2)
实验
10.10
执教教
李荣
班级
班
时间
师
实验 目的
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 器材
酒精灯 火柴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第7课《运动的快慢》,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快慢以及初步认识控制变量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速度的概念,能够简单解释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控制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3. 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进行设计。
4. 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知道速度的概念,初步认识控制变量法。
2. 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进行设计。
3. 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1. 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进行设计。
2. 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前几课中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的概念,对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但对于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数据分析还不够熟练。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小车,一个小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另一个小车在起伏的道路上行驶。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下这两张图片,思考一下,哪个小车的运动更快?如何判断的呢?-学生思考片刻。
-学生回答: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的小车速度更快,因为它的位置发生变化较快。
-教师:非常好!你们通过观察小车的位置变化,判断出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的小车速度更快。
那如果两个小车都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但一个小车行驶的距离是另一个小车的两倍,你们觉得它们的运动快慢有什么关系呢?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速度的概念。
-教师: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重要概念。
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置越多,我们就说它的速度越快;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置较少,我们就说它的速度较慢。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秀教案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秀教案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案,适用于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该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提供有趣且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知识掌握。
教案概述教案将全册科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章节和主题,每个主题都包含了研究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
教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结合了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以下是教案的大致结构:第一单元:科学实验- 主题1:观察实验- 主题2:对比实验- 主题3:控制变量实验第二单元:天气与季节- 主题1:天气变化- 主题2:气象仪器- 主题3:季节变化第三单元:物体的特性- 主题1:物体的形状- 主题2:物体的颜色- 主题3:物体的硬度和柔软度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用水- 主题1:水的重要性- 主题2:水的循环- 主题3:合理用水第五单元:动物的特性- 主题1:动物的特征- 主题2:哺乳动物和鸟类- 主题3: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六单元:植物的特性- 主题1:植物的特征- 主题2:种子的传播- 主题3:植物的生长条件第七单元:人体的特性- 主题1:人体的器官- 主题2:感官器官- 主题3:保护身体的方式教学特点优秀教案的特点如下:- 研究目标明确,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程度相适应- 教学准备充分,包括教学资源和实验器材的准备- 教学步骤清晰,包括导入、讲解、实践和总结等环节- 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评估方式合理,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结语本文档提供了一份适用于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优秀教案。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提供更好的科学教学体验。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钓鱼第一课:认识鱼类- 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鱼类的外形和特点,培养他们对鱼的兴趣。
- 教学活动:-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看到不同种类的鱼,并询问学生对鱼的认识和了解。
- 2. 通过观察大屏幕上播放的鱼类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生活性和特点。
- 3.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的鱼缸,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不同种类的鱼,并和同伴分享观察结果。
-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鱼类海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
第二课:钓鱼的基本方法-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钓鱼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对钓鱼的兴趣,并了解到钓鱼的环保意义。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鱼类海报,引发钓鱼话题。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基本装备和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装备的分析和实际操作,体验钓鱼的过程。
-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保护鱼类资源?钓鱼的环保意义是什么?第三课: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 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钓鱼的技巧和安全知识,增强他们参与钓鱼活动的自信心和安全意识。
- 教学活动:- 1. 复前两课的内容和研究成果,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上一课的钓鱼体验。
- 2. 向学生介绍钓鱼的常见技巧,并示范演示。
- 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钓鱼技巧的模拟操作,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 4. 强调钓鱼的安全知识,讲解如何避免意外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第四课:鱼类的保护与环境保护- 目标:通过研究鱼类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 教学活动:- 1. 向学生介绍鱼类面临的威胁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和水域环境?- 3.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设计海报、标语等,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
- 4.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如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领域的一些概念和原理。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
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一些常见的科学实验器材和工具。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分享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命科学领域中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生命周期等知识。
(2)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科学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2)如何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准确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概念。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某个科学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4、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量杯、动植物标本等。
2、多媒体资料: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课件:精心制作的 PPT 或其他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属于什么类别呢?”2、新课讲授(1)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按照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
(2)详细讲解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特点和代表动物。
(3)让学生观察一些动物标本或图片,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3、实验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观察鱼的外形和结构,了解鱼鳍的作用。
(2)让学生观察鸟的骨骼标本,比较鸟类骨骼与其他动物骨骼的差异。
4、课堂小结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强调动物分类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别动物的特点。
苏教版四上科学《不同的运动》教案(含实验解析和活动单)
《不同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多种多样运动的不同,正确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尝试用肢体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路径。
3.知道物体的运动可以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几组运动的图片,观察物体的运动,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不同的运动》)二、课堂探究,完善认识。
活动一:想一想,认一认。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走进活动一,想一想,认一认。
1.出示活动一单活动一,学生阅读活动要求。
2.学生观察图片,独立思考。
3.全班交流思考结果。
4.教师小结并追问:刚刚这位同学比划了物体的运动,我们把它称为物体的运动路径,运动路径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运动路径是曲线的叫做曲线运动。
(板书: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请观察下面几幅图,说一说哪些物体是直线运动?哪些物体是曲线运动?5.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
活动二:做一做,说一说过渡: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那么物体具体的运动形式又有哪些呢?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进活动二,深入研究运动的形式有哪些。
1.出示活动二,学生阅读活动二要求。
2.学生领取材料,小组完成活动,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展示。
(板书:移动,转动,摆动,振动,滚动)4.教师追问:转动和滚动的区别在哪里呢?5.学生思考并交流。
6.教师追问:如果要让你做出规定的动作,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呢?7.学生思考并交流。
活动三、玩一玩,议一议过渡:玩具车是同学们都喜欢的玩具,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玩具小车,同学们,你们想玩一玩吗?那就让我们赶快进入活动三吧。
活动三:玩一玩,议一议。
使小车运动起来,观察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有哪些运动方式,并在小组里议一议。
1.出示活动三,学生阅读活动三要求。
2.组长领取材料,各小组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展示。
4.师总结追问:是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和玩具车是一样的,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多种的运动形式。
下面我们再来看两幅图,小组里讨论一下,看看图中的物体又包含了哪些运动呢?(板书:物体的运动可以包含多种运动形式)5.学生讨论并交流。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对固体和液体的观察、实验,感知固体、液体及其特征。
(二)在观察、实验中学习与人合作,并表达与交流自己的见解。
(三)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现象变化的观察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固体和液体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人合作、交流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带一个鸡蛋、一个玻璃杯等器具。
教师:烧杯若干个(能容下学生所带鸡蛋)、器具若干个、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液体?它们有哪些特征?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固体的特征。
板书: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二)观察实验,发现特征1. 观察鸡蛋,认识物体状态的变化。
师: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一个物体,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出示鸡蛋)生:…… 师:把鸡蛋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生:鸡蛋会沉下去。
师:鸡蛋在水中是怎样的状态?生:鸡蛋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师:像这样物体在水中下沉,不能浮起来的状态叫做固体。
物体状态的变化会引起它的特征发生变化。
(板书:固体)生描述鸡蛋在水中前后的变化。
2. 观察其他固体,发现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1)师:除了鸡蛋以外,你还在哪里见过固体?生回答。
(出示若干个学生带来的物品)师:这些物体有哪些特征?生回答,并说出观察的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2)师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①用手摸容器底部,感觉物体的冷暖;②用手指肚沿容器壁拖动,感觉手指是否被黏住;③将物体放入另一容器中,看看是否容易倒下来。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3)师归纳小结:(板书)固体有坚硬、有固定的形状、有冷暖等特征;液体有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等特征。
(三)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制作橡皮泥,发现并描述橡皮泥和液体的特征。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固体和液体的特征固体和液体的特征 1. 固体有坚硬、有固定的形状、有冷暖等特征; 2. 液体有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等特征。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酒精灯、蜡烛、试管夹、金属汤勺 、烧杯、木屑、三角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
3.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现象
1、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实验现象
无
实验结论
消化器官由:口腔、食道、肝、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排序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2.12
执教教师
李 荣
实验目的
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排序
实验器材
给类铅笔、不同的塑料膜
实验步骤
观察铅笔、给塑料膜做褶皱实验、伸拉实验、透明度实验,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1、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2、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实验现象
温度计的液面有上升
实验结论
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观察耳朵有哪几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作用?
实验现象
无
实验结论
耳朵有: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备注
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认识人的消耗器官
实验班级
四(2)班
实验时间
10.31
执教教师
四年级苏教版科学教案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苏教版科学教案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教学。
总共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留意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
2.探索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
3.理解光线的传播以及木制、金属、塑料等材料的不同性质。
4.了解并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5.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6.探索水的性质,理解水的变化和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7.了解小鸟能够飞行的原理和构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制作一张包含动物、植物和物体的图片展示,并让学生观察,简单介绍一下图片上的内容。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于动物、植物和物体的问题,如:“动物有哪些特征?”、“植物有什么样的生长特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有什么特征?”等。
二、学习和探究(30分钟)1.第一课: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图片展示介绍一种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和生活特点。
-教师总结归纳,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特点。
2.第二课: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介绍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类,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进行讲解。
-学生观察一盆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特点,并讨论植物的需求和繁殖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归纳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不同种类。
3.第三课:光线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通过实验或示范展示光线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如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物体的透明度和导电性等。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或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归纳物体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光线的传播和不同材料的性质特点。
4.第四课: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通过图片展示或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和讨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2.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2. 教具:实验材料和器材。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有哪些性质?我们如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2. 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本课我们将学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讲解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来确定。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将不同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配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师生共同订正练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溶解性,还有哪些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验,发现更多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让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描述其性质,并思考其可能的变化过程。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实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实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特征,提高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比较,认识不同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研究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合理选择测量工具;4.掌握一定的手工制作技能。
教学内容1.观察物体的特征;2.测量物体的长度;3.手工制作。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知物体的特征;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刻画物体的能力,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实验桌、纸张、笔记本电脑、几个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卷尺、尺子、食品包装盒子、剪刀、胶棒、颜料、粘土。
学生:实验桌、纸张、笔、几个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
教学步骤1.观察物体的特征①教师出示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让学生以第一视觉的成果,先独立观察,试着说出关于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②将所观察到的特征,点化式记录在黑板上,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听、模仿、练。
2.测量物体的长度①将不同形状、大小的食品包装盒子分发给学生,教师讲解常见线性测量工具的种类及使用场合,如卷尺、尺子等,给予学生时间去研究每种测量工具的特点。
②学生观察物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记录所得数据。
③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需的图学知识,画出所测量的物体。
3.手工制作①教师讲解制作流程,分配材料;②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制作,提供所需要的辅助工具,随时进行指导。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准确描绘物体外形、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3.学生自由制作的手工作品达到一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名称: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器材:塑料袋
实验过程:用塑料袋兜空气
实验现象:发现能兜住空气
实验结论:空气存在
2、实验名称:探究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气球、塑料瓶、线、小木棒等
实验过程:把气球套在瓶子内,吹气球;把两个气球挂在小木棒两头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个;用少许力按气球。
实验现象:气球吹不大;刺破的那头上升;按气球能按扁,放手由恢复原状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能被压缩
3、实验名称: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性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透明玻璃瓶、玻璃片、香、
实验过程:把两个玻璃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把香点燃放入其中一个,在把他们对接一起,中间隔着玻璃片,抽调玻璃片,观察现象。
冷热玻璃瓶上下调换位置观察,
实验现象:热的空气总是上升,冷的总是下降
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4、实验名称:调查我们周围空气污染情况
实验器材:镜子、凡士林
实验过程:把凡士林涂在三面镜子上,放在不同地方
实验现象:几天后,观察镜子灰尘多少
实验结论:确定空气污染是否严重
5、实验名称: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器材:酒精灯
实验过程: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现象:无
实验结论:无
6、实验名称: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过程:温度计使用过程
实验现象:无
实验结论:无
7、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三种不同温度的水、温度计
实验过程: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实验现象:无
实验结论:五
8、实验名称:热在固体液体中传递
实验器材:蜡烛、酒精灯、汤勺、试管夹、三角支架、石棉网、木屑、烧杯
实验过程:a、给汤勺不同位置滴蜡烛,给其中一个位置蜡烛加热b、把木屑放入烧杯、并加热
实验现象:a、其他位置的蜡烛也会融化b、烧杯中的木屑不断上升下降。
实验结论:热能在固体中传递,从高温向低温传递;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是冷热液体相互混合。
9、实验名称:研究同一物质深色和浅色的吸热性
实验器材:温度计、深色和浅色液体
实验过程:把深色和浅色液体放在阳光下,测量温度
实验现象:温度计上册的度数不同
实验结论:同物质深色比浅色吸热性能好
10、实验名称: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实验器材:水、酒精灯、玻璃瓶、玻璃片
实验过程:给玻璃瓶的水加热,并盖上玻璃片
实验现象:水变成气体,遇到玻璃片又边液体
实验结论: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液体
11、实验名称: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尺子、小鼓、豆子
实验过程:弹拨尺子、把豆子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
实验现象:发现尺子振动;发现鼓面振动,小豆子也跟着上下跳动,同时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12、实验名称: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器材:沙子袋、水袋、空气袋
实验过程:把他们放在桌面上,分别把耳朵贴在三个物体上。
并敲击桌子
实验现象: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固体传播声音效果好,其次是液体,最差是空气
13、实验名称:认识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玻璃杯
实验过程:分别用力大小不同敲击音叉、玻璃杯
实验现象:发现声音强弱不同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跟力度大小、振动幅度有关
14、实验名称: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碗、粗细不同的玻璃管、长短不同的金属
实验过程:分别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他们
实验现象:声音的高低不同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有关。
15、实验名称:检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碘酒、土豆、花生
实验过程:把碘酒滴到切开的土豆上、花生剥开涂抹在片面上
实验现象:土豆变蓝、发现片面上有油迹
实验结论:土豆有淀粉、花生具有油脂
16、实验名称:认识耳的结构
实验器材:耳朵模型
实验过程:观察
实验现象:无
实验结论: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17、实验名称:认识人的消耗器官
实验器材:消化器官模型
实验过程:观察
实验现象:无
实验结论:消化器官由:口腔、食道、肝、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18、实验名称:根据物体的同一特征排序
实验器材:给类铅笔、不同的塑料膜
实验过程:观察铅笔、给塑料膜做褶皱实验、抻拉实验、透明度实验
实验现象:发现铅笔的软硬度不同、塑料膜的褶皱、抻拉性、透明度不同实验结论:根据同一特征不同性排序
19、实验名称:把事物相同或不同分类
实验器材:果实挂图、动物挂图、指纹挂图
实验过程:观察相同和不同
实验现象:无
实验结论:根据事物相同或不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