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侨乡文化培育侨乡新人
侨乡文化策划书范文模板
一、策划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外侨胞与祖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侨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
为弘扬侨乡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策划目标1. 挖掘和传承侨乡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 提升侨乡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海外侨胞的认同感和凝聚力;3. 促进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繁荣;4. 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三、策划内容1. 侨乡文化研究(1)组织专家学者对侨乡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挖掘侨乡文化的内涵和特色;(2)编纂侨乡文化资料汇编,整理和保存侨乡文化史料;(3)开展侨乡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侨乡文化的发展。
2. 侨乡文化活动(1)举办侨乡文化节,集中展示侨乡文化魅力;(2)组织侨乡文化展览,展示海外侨胞与祖国的深厚情感;(3)开展侨乡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民众普及侨乡文化知识;(4)举办侨乡文化演出,传承和弘扬侨乡文化艺术。
3. 侨乡文化旅游(1)打造侨乡文化旅游品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2)建设侨乡文化旅游景点,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3)举办侨乡文化旅游节,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4)加强与海外侨胞的交流合作,推动侨乡文化旅游的国际化发展。
4. 侨乡文化传承与创新(1)培养侨乡文化传承人才,选拔优秀传承人,传承侨乡文化技艺;(2)鼓励创新,支持侨乡文化作品的创作,推动侨乡文化创新发展;(3)开展侨乡文化教育,将侨乡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侨乡文化的热爱。
四、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侨乡文化策划小组,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2. 实施阶段:按照策划内容,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各项活动;3. 监督阶段:设立专项督导组,对策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4. 总结阶段:对策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侨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一、活动主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侨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侨乡的概念和特点,知道我国侨乡的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对侨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侨乡的概念和特点2. 我国侨乡的分布情况3. 侨乡文化的研究方法4. 资料搜集途径及技巧5.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侨乡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侨乡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我国侨乡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侨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3. 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侨乡文化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师展示资料搜集的途径及技巧,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对侨乡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侨乡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侨乡文化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力。
4. 学生在资料搜集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5.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实践成果的展示。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4.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侨乡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
2. 教师准备侨乡文化研究方法的相关资料。
3. 教师准备资料搜集途径及技巧的相关资料。
4. 教师准备团队合作实践的相关案例和指导方法。
5.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七、活动延伸:1. 学生分组进行侨乡文化调查,深入了解侨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描绘五邑风貌 传播侨乡文化作文
描绘五邑风貌传播侨乡文化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描绘五邑风貌传播侨乡文化五邑,是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域。
传承华侨精神
传承华侨精神华侨时代精神价值某省委书记近日视察江门,对江门提出了“学习华侨精神,发挥华侨优势,争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的要求,他用“进取、勤劳、开放、包容”八个字来概括华侨精神的内核,并指出这样的精神正是现阶段我们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再上新台阶所必须的精神。
汪洋书记的教导含义深远,令人深思。
众所周知,江门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侨文化”是江门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色。
江门五邑的海外移民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和国难的加剧,江门五邑的移民潮从此掀起,一波连着一波。
不管是“猪仔劳工”还是“契约劳工”,不管是去东南亚还是去南北美洲,早期的移民史都充满了血泪。
今天,对于江门五邑华侨史的研究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江门的“华侨华人博物馆”更是蔚为大观。
这些生动而全面的展示,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先侨们奋斗的轨迹和不屈的精神。
“进取、勤劳、开放、包容”,这是对华侨精神的精准概括。
因为有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进取精神,先侨们冒死漂洋过海,他乡寻梦;因为有其他民族所难以企及的勤劳品格,他们能够在逆境中创业、成长;因为有开放的胸怀,他们善于学习和吸纳,不断地融入主流;因为有包容的气度,他们勇于把先进的文化带回家乡,让古老的乡村变成“万国建筑博览园”;也因为爱国爱乡的情怀始终如一,他们能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过去的屈辱已经被凝固在历史的展厅。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追赶世界,阔步向前,成为崛起的大国,令世界惊叹。
然而,当我们站在时代的新的起点,回顾波澜壮阔的华侨华人史,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精神价值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这种光芒令人神往,催人奋进。
今天的江门侨乡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作为珠三角的一员,江门市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真抓实干,励精图治,充分发挥侨乡优势,追赶先进标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江门侨乡在今天新的起跑线上形成了蓄势待发、厚积薄发、前景可期的良好态势。
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
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加强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对于凝聚侨心侨力、传承中华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一、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华侨在海外长期生活,但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传承意识。
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向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增强海外侨胞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海外侨胞身处异国他乡,对祖(籍)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牵挂。
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祖(籍)国联系的纽带和精神家园,让他们在文化交流中感受到祖(籍)国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祖(籍)国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不仅是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平台。
通过与当地文化机构和民众的互动交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可以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涵盖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园区、艺术中心等多种类型。
这些基地在传承中华文化、服务侨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基地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一些基地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人才队伍不足;此外,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紧密,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较低。
三、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的策略(一)加强规划和指导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
传承侨乡优秀文化 构建先进文化育人体系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11 20 )0 一oO 一O o9 5 3《08 4 o 1 4
江 门 五 邑 侨 乡 是 近 代 以 来 ,经 过 几 次 艰 苦 的 、 推 拉 式 的移 民潮 而 逐 步 形 成 的 。五 邑 华 侨 华 人 在 侨
居 国顽 强 奋 斗 、饱 经 沧 桑 ,架 起 了 中 西 文 化 交 流 的 桥 梁 ,沟 通 了 中西 文 化 交 融 的 渠 道 , 并 把 发 达 国 家 的近 现 代 文 明 带 回 故 乡 , 与 中 原 文 化 、 岭 南 文 化 、 本 土 文 化 融 为 一 体 ,形 成 了 以 开 放 、包 容 、 多 元 、
印 。进 入 新 世 纪 ,在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 进 程 中 ,如 何 进 一 步 传 承 侨 乡 优 秀 文 化 ,建 立 特 色 鲜 明 的 先 进 文 化 育 人 体 系 , 培 育 侨 乡人 民 满 意 的 高 素 质 人 才 , 成 为 五 邑 大 学 能 否实现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命 题 。
第 1 卷第 4 O 期
20 年 1 月 08 1
五 邑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a o u i ies y( o i c n a dt n o r l f y v ri S ca S i c s i o ) n W Un t l e E i
V0. 0 No 4 11 .
德育和人文素质教 育资源,用以构建先进 文化 育人体 系,通过 “ 系侨 情 、学侨 史、知侨 心、懂侨务 、建侨 乡 ”
教育,使 学生具有博爱 、感恩 、通达 、兼容、和 气、创新 、务 实等侨 乡优 秀文化特质 。
乡村振兴战略下“侨”文化元素助推侨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侨”文化元素助推侨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作者:***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6期乡村的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乡村振兴有着内在一致性。
汕头田中央社区拥有着丰富的“侨”文化元素,保护和活化“侨”文化元素可以丰富侨乡文旅产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汕头侨乡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虽然当前田中央社区侨乡文旅产业发展有着外部环境优势和内部动力支持,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问题。
对此,田中央社区可以通过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营造沉浸式场景氛围以及创新营销宣传方式的实践路径来突破当前文旅发展的困境。
乡村振兴是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提出“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随着当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的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逐步成为各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寻找经济增长点的优先考虑方向。
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全面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文旅融合的内在原动力来自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
另一方面,文旅融合的外在驱动力来源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求。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既丰富了旅游的形式,也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品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物质和精神共富的优选之路。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汕头侨乡振兴的重要意义汕头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历史上曾有大量华侨迁徙海外,这些侨胞在海外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海外当地文化相融合,并在这个过程中对汕头产生了影响,形成了汕头独特的侨乡文化,囊括了侨居建筑、侨乡风情、侨乡贡献、侨乡记忆等多方面的内容。
汕头侨乡文化对于促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同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与汕头侨乡振兴也具有内在一致性。
学华侨精神,促学生成长
学华侨精神,促学生成长【摘要】本文围绕学华侨精神,促学生成长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介绍了华侨精神的概念和学习的重要性。
在提及了了解华侨精神、学校如何倡导、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习方法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结论部分总结了倡导学习华侨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着力培养学生的胸怀和拓展国际视野,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学习华侨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华侨精神、学生成长、倡导、学习方法、综合素质、积极作用、重要性1. 引言1.1 华侨精神的概念华侨精神是指华侨在海外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是一种勤劳、坚韧、团结、乐观、勇敢、创新等多元特质的集合体。
华侨精神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和积淀,是华侨群体在异乡中发扬光大的精神风貌,凝聚着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华侨精神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蕴含着对生活、工作、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华侨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团结协作精神、奋斗拼搏精神、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学习和践行华侨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1.2 学习华侨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华侨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华侨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通过学习华侨精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华侨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华侨精神是在异国他乡坚守传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的典范,激励人们勇于探索未知、适应多元文化环境。
对学生而言,学习华侨精神可以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弘扬侨乡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故事
弘扬侨乡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故事
弘扬侨乡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一、侨乡的记忆
•我来自一个以侨乡闻名的小镇
•镇上的每个角落都流淌着浓厚的家乡情结
•那里的人们自豪地传承着侨乡的文化
二、远渡重洋的传奇故事
寻根之旅
•A先生是侨乡的一位年轻人
•他决定远渡重洋,去探索他远离已久的家乡
•A先生一路追寻偏僻山村,寻找曾经的记忆
珍贵的记忆
•当A先生回到侨乡时,他发现镇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他仍然能找到一些珍贵的记忆
•在一家古老的手工艺店里,A先生发现了祖辈们的传统工艺
文化的传承
•A先生决定学习这门传统工艺
•他希望能够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为侨乡的文化增添新的光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
三、侨乡的心声
国情之思
•侨乡的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也对国家充满深情
•他们希望通过弘扬侨乡文化,向世人展示家乡的美丽与深厚底蕴•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家乡的故事和传统
传递爱与希望
•侨乡的文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传递爱和希望,侨乡的人们希望能够影响更多人
•他们坚信,只有传承文化,才能让侨乡的精神永存
四、侨乡文化的未来
•通过弘扬侨乡文化,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侨乡的价值•通过厚植家国情怀,我们可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侨乡文化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侨乡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侨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侨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侨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区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主题走进侨乡,感受传统文化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侨乡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侨乡的历史、文化特点。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搜集有关侨乡的资料,了解侨乡的风土人情,准备进行成果展示。
3.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出问题和建议。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关注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究成果,编写一篇关于侨乡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侨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有关侨乡的资料书籍、图片等。
2. 网络资源,如有关侨乡的网页、视频等。
八、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资料。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活动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合理分组。
2.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进度,适时给予指导。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十、教学内容1. 侨乡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侨乡的文化特点,如建筑、饮食、习俗等。
3. 侨乡的风土人情,如方言、民俗活动等。
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介绍侨乡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侨乡的认识。
3. 展示法: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收获。
十二、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干净、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汕头侨乡情,共筑中国梦主题的明信片
【汕头侨乡情,共筑国繁荣】一、侨乡情的历史沿革1.1 汕头是我国南方沿海城市,素有“侨乡”之称。
1.2 19世纪末,大批汕头人移居海外,成为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
1.3 他们怀念家乡,致富回乡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情”。
二、侨乡情的独特魅力2.1 始建于清代的老汕头建筑,充满浓厚的侨乡风情,展现出古朴典雅的韵味。
2.2 汕头特有的潮汕文化,传承了华侨的文化成就,形成了地域特色的侨乡文化。
2.3 汕头侨乡特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汕头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和精神寄托。
三、侨乡情的文化传承3.1 汕头侨乡人才辈出,他们在海外立足并发扬民族文化,为祖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
3.2 汕头侨乡人心系家乡,积极参与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3 广大侨胞为弘扬“侨乡情”,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传播侨乡文化。
四、侨乡情的薪火相传4.1 国繁荣是广大海外侨胞的共同梦想,他们用心传承文化,传递侨乡情,为“国繁荣”集聚着力量。
4.2 侨乡情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海外侨胞融入全球化进程,携“侨乡情”走向广阔的天地。
4.3 汕头侨乡情凝聚着海内外侨胞的心灵纽带,共筑着国繁荣的壮丽画卷。
五、侨乡情的未来发展5.1 梦想汇聚,侨乡情在新时代蓬勃发展,汇入广大侨胞心中的国繁荣。
5.2 侨乡情将继续在全球性视野下增添新的内涵和特色,成为海外侨胞向现代文明传播中华文化与精神的重要纽带。
5.3 侨乡情焕发出无穷魅力,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桥梁和友谊纽带。
结语汕头侨乡情,寄托着海外侨胞对家乡的深情厚爱,也是他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
侨乡情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国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着力量。
愿汕头侨乡情,与国繁荣同行,共创美好未来!汕头侨乡情,共筑国繁荣。
在新时代背景下,汕头侨乡情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海内外侨胞传承文化、为国繁荣注入力量的重要纽带。
汕头侨乡情凝聚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同时也承载着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华侨文化促传承,美德教育大情怀
华侨文化促传承,美德教育大情怀作者:关润浓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01期摘要:华侨文化中包含许多真实、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能够使受教育者在思想上得到较好的启发和熏陶。
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华侨文化,但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资源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勤于观察,善于捕捉,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并把它作为德育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华侨文化;爱国教育;理想教育;品格教育一、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华侨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爱国爱乡,是爱的教育中的最高境界。
现在的学生,生逢盛世,早已习惯了和平时代的幸福生活,谈及爱国,仿佛离自己遥不可及。
那该如何触及学生的灵魂,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爱国爱乡教育呢?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
”五邑华侨同胞爱国爱乡的事迹便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学生身边最直接、最能引起心灵共鸣的德育资源。
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召开了“华侨文化促传承,爱国爱乡大情怀”的主题班会。
班会前,我让学生搜集我们新会华侨同胞一些爱国爱乡的事迹,课堂上作汇报时还要说说侨胞的义举与自己的联系。
班会在学校的中厅举行,班会上,我先让学生去摸摸中厅两侧大理石墙上刻的芳名,并跟他们说:“我们的学校就是芳名榜上的这些爱国爱乡的司前雅山籍华侨捐资兴建的,他们长年在海外勤俭创业,知道家乡要兴建学校便慷慨解囊地捐资捐物,他们爱国爱乡的大情怀可见一斑。
”接着,我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一位同学自豪地说,新会司前籍华侨冯保秾先生捐资在司前镇兴建了一座冯保秾图书馆,暑假的时候他还到那里借了一本书回家看;还有一个同学说,新会七堡籍华侨李文达先生在家乡七堡兴办企业、造福家乡,他表哥就是在李锦记集团里面工作,福利可好了……班会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在这之前,说到爱国,他们首先想到的就只是课本上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和视死如归的刘胡兰……现在,他们知道了原来在他们身边就有这么多的爱国侨胞,他们都为自己身为侨乡人而感到自豪;原来爱国不一定要壮烈牺牲,惠及他人也是功德无量的。
弘扬侨爱文化 培养学生仪式感
弘扬侨爱文化培养学生仪式感摘要:生活处处都是仪式,处处都需要仪式感。
以学校为载体,在入学礼、入队仪式、升旗仪式、毕业典礼的重大仪式里,以“侨爱”文化为切入点,培养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掌握至少一门艺体特长,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的现代小公民。
关键词:侨爱文化仪式感弘扬我所在的学校——汕头市澄海建阳小学,是一所具有浓厚侨乡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学校所在的建阳乡,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201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侨爱新村”,2018年被广东省评为“全国为侨服务公共体系示范单位”,是广东省首批获评的八个单元之一。
建阳小学的校舍,侨亲们自1982年开始捐款新建,一直到现在,侨亲们依旧出资出力,支持学校的办学。
学校为传承侨乡文化和侨乡精神,以“侨爱”文化为切入点,培养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掌握至少一门艺体特长,有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的现代小公民。
一、入学礼——我是小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天组织学生开学礼,让孩子对学习有一个庄重而深刻的认识。
1.端正孩子的思想认识。
小学是一个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必须在开学之始,让学生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必须从思想上先端正,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尊师重教。
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由来已久。
在开学礼上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在一年级的小朋友心里埋下尊师的种子,发扬优良传统。
3.感恩教育。
二、入队仪式——我是少先队员我们的入队仪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入队前教育,即“队前教育”,最重要的是,上好三节普及少先队知识课程活动,向准备入队的新同学普及少先队基本知识和行为礼仪。
第二部分:举行入队仪式。
入队的流程:第一项,宣布仪式开始,介绍领导和来宾;第二项,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第三项,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四项,宣布中队委员名单;第五项,为新任中队委授标志;第六项,为中队授旗;第七项,新任中队委员代表就职发言;第八项,宣布聘请中队辅导员决定和名单;第九项,中队辅导员代表讲话;第十项,呼号;第十一项,退旗;第十二项,合影留念。
通识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以《侨乡文化通论》课为例
第23卷第2期2021年05月Vol.23No.2May,2021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通识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以《侨乡文化通论》课为例冉琰杰(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广东江门529020)摘要:五邑大学通识核心课程《侨乡文化通论》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家国情怀、文明互鉴为价值引领,服务于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既落实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又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典型。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华侨华人;侨乡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上以及在调研各大高校时多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谍毘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高校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实践层面,很多高校教师对公共基础课程、本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开发情况及改进思路做出了有益探索⑴。
有些学者提出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可以弥补思政课理论性较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弊端凶;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其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热情⑶。
高校通识课程如何设计思政内容也是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不同高校可以利用不同的文化积淀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典型⑷。
不过这样的建议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
事实上,笔者所在的五邑大学已经积累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学的教改经验。
本文围绕学校本科生通识课程《侨乡文化通论》的思政设计,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探索既有自身特色又服务于”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案例。
弘扬侨乡文化j党爱国情怀的心得
弘扬侨乡文化j党爱国情怀的心得在互联网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海量信息冲击着侨乡学生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较薄弱,所以,培育以责任和担当为精髓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侨乡是海外华侨华人的故乡,海外华侨华人在长期与家乡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侨乡文化。
依托侨乡文化,因地制宜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既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一、认知:家国情怀的本质就是爱国认知是德育主体对德育客体的信息进行加工认识的过程,德育主体在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其认知的功能系统会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所以,依托侨乡文化,培育家国情怀,认知必须先行。
1.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的核心内涵,“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u家国情怀是一种爱国情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家国情怀实际上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公民爱家爱乡爱国,涵养家风,热心乡里,忠诚为国;家国情怀既是一种信念、一种人生使命、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所以,家国情怀从本质上说就是爱国。
2.侨乡文化。
侨乡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辅,兼容了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华侨文化和港澳文化等元素,具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特征的一种文化类型”四。
在侨乡言必有出国回国内容,华侨在国外与家乡之间往来,使得侨乡文化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又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华侨回家乡省亲叙旧、缅怀祖先,突出了侨乡文化的伦理性;华侨回国热心公益、捐资兴学,表明了侨乡文化中具有公益性和慈善性的因素;华侨述说海化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华侨对比新旧中国在国外的待遇变化,深刻体会到国家强弱的重要性,使侨乡文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最新-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 精品
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联侨情,打侨牌,借侨力,闯出了独具侨乡特色的振兴之路。
晋江今日的辉煌,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侨乡优势的充分发挥。
随着华侨华人企业的接班交替,华侨华人新生代迅速崛起。
新时期,面对侨务工作新形势,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对于我市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实现更高平台的更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侨情特点和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主要做法据2019年侨情普查数据,我市共有旅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1280113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尤以菲律宾、香港为最。
全市共有旅外社团363个,其中,市、镇、村级同乡会组织257个、文化团体45个。
另有由晋江人组织、参与或担任主要职务的宗亲团体61个。
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以来,全市侨捐公益事业金额累计达126亿元,其中,个人捐资超亿元的有2人,超千万元的有23人,超百万元的有200多人。
90以上的村落都接受过旅外侨亲的捐赠,几乎所有的学校、公立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海外侨亲的捐赠。
可以说,晋江旅外侨亲是促进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晋江城市建设注入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老一辈华侨华人年龄的增大及在事业上的逐步淡出,华侨华人新生代开始走向前台,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已进入侨居国、侨居地区主流社会。
在华侨、华人财团和华侨、华人社团领袖中,二、三代华侨华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大。
在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中,我市以访乡观光、寻根谒祖、联谊交流、考察学习作为四大抓手,侨务工作的领域和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一是以乡情为纽带,强化归属感。
注意发挥老一辈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国内亲友的桥梁作用,通过“老带新、内联外”的形式,引导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回家看看”。
近些年,促成了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青年回国商务考察团、菲律宾宿务侨领后代访华团以及旅外知名人士陈永栽、施至成、李昭进、郭文梯、王金炳等家族回乡团,热情接待了多批青少年假期回国观光考察团,在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侨联 三级联络站制度
侨联三级联络站制度侨联三级联络站制度是指侨联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在国内各地侨团(侨领)组织中设立的基层服务窗口和联系纽带,是侨联工作的基础性制度之一。
三级联络站制度的建立旨在加强侨胞与侨务工作部门的联系,促进侨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侨胞、维护侨胞利益。
首先,侨联三级联络站制度在服务侨胞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级联络站作为侨胞与侨务工作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为侨胞提供了各种便民服务和信息咨询,帮助解决侨胞在生活、工作、创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侨胞可以通过三级联络站及时了解侨务政策、侨胞活动、侨团动态等信息,获得政策指导和帮助支持,增强了侨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侨联三级联络站制度在促进侨团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侨团作为侨胞的组织和代表,侨联三级联络站作为侨团的服务机构和侨务部门的联系点,通过三级联络站的建立和运作,促进了侨团的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促进了侨团在服务侨胞、传承侨乡文化、促进侨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作用。
再次,侨联三级联络站制度在侨务工作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侨务工作是侨联的重要职责之一,侨联三级联络站作为侨务工作的基层服务站点,构建了侨务工作的基层网络和侨胞服务体系,便于侨务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侨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侨联三级联络站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侨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便捷化,提升了侨务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效果,推动侨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侨联三级联络站制度是侨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侨联三级联络站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侨胞的侨务需求得到满足,侨团的侨务工作得到支持,侨务工作体系的建设和侨务工作的开展得到推动,是侨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侨胞侨务工作的便利和侨胞侨务工作的侨联侨务工作的侨胞侨务工作的侨联侨务工作的侨联侨务工作的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侨乡文化培育侨乡新人【摘要】中山市南区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南部,它是中山的重点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近4万人,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区长达150多年的华侨史可以说是中山近现代华侨史的缩影。
因此,作为侨乡的中心小学,如何挖掘侨乡文化特色,传承侨乡文化,培育侨乡新人就成了我校发展的一个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侨乡文化、侨乡精神、德育创新我校的课题《利用侨乡文化资源加强学校德育研究》是在2007年1月被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定为德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其实早在2004年区对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的时候,我校就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
以下是我们在结合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下,对侨乡德育工作的几点创新做法:1.整合侨乡教育资源,创设了浓郁侨乡氛围我们知道,育人场所是育人的客观存在因素。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所具备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结合香山文化教育的开展,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创建一个具有浓郁“侨味”的校园环境。
因此,学校聘请了具有研究中山华侨史三十多年的市侨联退休干部陈迪秋女士、原华侨中学校长李镜澄、社区的著名华侨、有“中国史奴比爸爸”之称的马乐山爷爷和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艺术系的专家等组成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他们根据学校校区特点、学校的办学历史以及社区的华侨资源等,通过充分论证,制定了一个以“侨乡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的《竹秀园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vi系列方案,把我校建成一个既具有传承侨乡文化的历史怀旧气息,又同时具有发扬侨乡人精神的奋发向上的现代气息。
除了建设好学校本身的育人环境,学校还努力挖掘校外的德育教育资源。
近1000多年来,尤其是香山立县852年来,南区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人物,至今还保留着诸多享誉海内外的众多人文历史古迹。
主要包括:功建铁城梁功祠(香山首任县令为纪念铁城总设计师梁溪浦而建)、宋帝遗迹及侍郎故里牌坊、状元牌匾及探花墓、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故居、中国民族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故居、在中国工商业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香港郭氏永安家族故居、渡头抗英纪念馆(渡头先人抗英事迹比著名的广州三元里抗英事迹还要早)、有“中国史努比爸爸”之称的马乐山卡通制作梦工场。
这些侨乡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源实际上也成了学校校园文化的一个外延,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新天地。
另外,学校还十分注重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调动区内资源为学校服务。
因此,学校在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没有离开社会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
为着同一个目标,这些单位、家长和学校一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每个学期初,为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学校法制副校长——区派出所郭月君所长和有关干警都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报道:/news/2006/9/06/085549am.html)为更好地开展“一畅两会”的精神,提高教师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和扑灭初期火灾的胆量和能力,区安监分局经常到校调研,并为我校全体教师开展讲座和灭火操作演练;为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学校联系单位——城区大队五中队苏队长和有关交警经常到校了解情况,并于每个学期末为年级学生举行交通安全讲座和交通红绿灯规则演练;每个学期里,区关工委同志都到学校来了解偏差生的情况、与他们开展谈心;竹秀园社区也深入学校了解学校周边治安情况,为学校营造健康和安全的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们汇报学校的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
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搭建了和家庭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收集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促进了学校“走进家庭,共育新人”工作的开展。
2.开展丰富活动,传承了侨乡文化我校主要是以“校本”为载体,“课堂教学”为渠道,“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传承侨乡文化。
2.1编写校本课本,传播侨乡历史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我区历史上有名的华侨及其事迹、重点文物、古迹等资源,制成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校本课本《我爱我家》,要求教师结合思品、班队课等进行上课,让学生认识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家乡的辉煌。
2.2开展实践活动,探究侨乡文化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实验课、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等,开展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我家华侨”、“侨乡历史知多少”等主题班会,加强学生对乡情文化知识的情感教育。
学校更是成立了子课题《走进良都文化》并通过拓展课堂的空间,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2.2.1《学校门口塞车问题的调查及对策》调查活动(附光盘材料)2004年,此项活动是针对学校周边环境由于侨乡建设时留下的客观历史问题导致弯多、路窄,家长接送学生时经常塞车这一实际情况而开展的,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了解塞车的情况、调查门口车辆的总数、车辆的类别和路面的情况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报告。
创新做法:把有关报告情况向城区大队第五中队反映情况,并受到城区大队第五中队的肯定和表扬,引起他们对我校门口交通情况的重视,并顺利解决了问题。
此项活动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2.2“溯源侨居”的调查活动(附光盘材料)在2005年,学校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次“溯源侨居”的调查活动,通过组织、发动学生调查良都地区华侨古宅的数量、面积、风格和结构特点,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侨乡的文化和剖析侨乡的发展与变迁。
创新做法:学生根据调查报告,向区侨务办公室发出倡议,促使他们对区内古宅进行保护和维修,此调查报告受到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表扬了学校的兴趣小组。
而该项活动在2005年广东省科技实践活动评比中获得二等奖;2.2.3《南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调查活动在2006年,学校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南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走访、参观和写报告的形式,对区内的旅游资源作了一个系列的分析、总结和报道,让学校更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南区的旅游资源情况。
创新做法:调查报告程送到区建设开发公司,得到领导的表扬。
此调查报告在当年中山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被评为二等奖;2.2.4母亲河——马恒河的污染情况调查在2007年,学校开展了一次以母亲河——马恒河为调查对象的“马恒河污染情况调查”活动。
创新做法:通过邀请区城市建设办公室领导一起实地调研,把马恒河的污染情况写成报告,把相关图片在学校出版,扩大影响面,使学生爱护马恒河的意识得到提高。
此项活动获得了中山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2.5“良都名人趣事”征文比赛2007年,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良都文化、弘扬良都精神,学校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良都名人趣事”征文比赛,通过班主任为学生上主题班会课介绍侨乡名人、学生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最后组成文稿等步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良都;2.2.6“良都传统美食”制作比赛2007年,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良都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良都传统美食,学校举行了高年级学生的“良都传统美食”制作比赛。
比赛通过学生分组制作良都传统美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良都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把良都文化的精粹传承下来。
创新做法:家乡乡土糕点制作进入课堂,是学校成为侨乡文化的宣传。
2.3拓展延伸侨乡文化学校利用《我爱我家》、《走进良都文化》校本课本中的著名华侨的优良品德行为,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编写了出版成另一本德育校本教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这里养成》,并作为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指定教材。
在课堂上以明目、道理、悟意、促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到爱国爱家,就要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要争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就要爱己、爱人、爱校,从而有效地把校纪校规落实到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行为上。
就是在这样的育人思想指导下,学生行为的文明程度逐年提高。
在06年,学校顺利通过中山市文明行为规范学校的验收,成为28所中山市首批文明行为规范学校当中的一所。
同时,学校还以警示场所为教育基地,以活动体验课的形式,开展学习侨乡伟人,改掉不良行为的教育活动。
中山市戒毒所、中山市劳教所、中山市拘留所、中山市看守所都座落在南区,这就为学校开展警示教育提供了条件。
我们认为只有正面的教育还不够,还必须有反面教育的辅助,因此,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参观警示场所的教育活动。
在2003年9月我校由原来的恒美小学、先施小学、马岭小学和竹秀园中心小学4所学校合并以后,我们共开展参观警示场所的次数超过10次。
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灵震撼,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效果。
创新做法:为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建立了警务室。
报道:/news/2006/2/14/083927am.html)学校还聘请了专业保安14人,物业管理式的后勤工作进入校园。
所以从合并学校到现在,学校连续多年保持师生犯罪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率为零。
故此,学校在2005年被评为中山市唯一一个“全国平安校园”。
3.发扬华侨精神,培育了侨乡新人教育要体现时代性,这是无可争议的观点。
面对世界形式变换,生产力形式的转变,学生视野的拓宽是与时俱进的做法。
而最为重要的是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永恒不变的教育。
我们的做法是:3.1以爱国爱乡的永安公司回家乡投资、关心学校发展和捐资助学的事迹为契机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其创业先人的故居、采访其后人、了解其在区的投资情况,开展以“我与华侨比贡献”为主题班队课、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学校内掀起了向永安公司郭氏后人、先施马氏后人等爱国爱乡精神学习的热潮,激发学生立志报效家乡的情怀。
在2004年,借香港永安公司郭氏后人郭志安先生捐款兴建电脑室的机会,学校安排了学生对其进行访问,并把采访的相关材料出版了一期板报,把郭氏后人爱家爱校、报效家乡的事迹进行推广。
(报道:/news/2004/12/8/085608am.html) 德育亮点:德育工作与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3.2抓住著名华侨马乐山爷爷的“史奴比制作梦工场”在学校附近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制作现场,了解风靡全球的“史奴比”整个制作过程。
同时,通过近距离接触、采访马乐山爷爷,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要成名、要全球认识并不困难,并不是遥不可及。
只要坚持理想、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必定成功。
从2004年到现在,学校一共组织学生参加史奴比制作梦工场、采访马乐山爷爷达10多次。
(报道:/news/2005/10/20/112041am.html)德育亮点:德育工作与世界级名人紧密相连。
3.3在发扬侨乡文化上,我们还开展“邀请南区的名人走进校园”的活动其中香港永安公司郭氏后人、世界级手模大师、史奴比的中国爸爸马乐山、中国书画艺术家李均成、南区著名武术教练马演南和区侨乡事务办领导杨文宝先后来到学校举行讲座接受学生采访等。
学生聆听他们的故事,心灵受到震撼,收到了很好的深刻教育效果。
德育亮点:德育工作与名人课堂紧密相连。
3.4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校外力量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在2008年10月成立了竹秀园中心小学亲子义工服务队,并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开展了多项的活动,以通过“义工”这一途径,达到“亲子”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