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合集下载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_D40—2011勘误(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_D40—2011勘误(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勘误(2)
发布日期:2012-5-31
条文:
.P48倒数第六行:“——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与混凝土断面面
积的比值(%)”中的“(%)”去掉。

(注:比如若配筋率为0.8%,计算时应代入0.008而不是0.8)。

P49第二行:“Tg—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
修改成“Tg—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的绝对值(℃/m),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
3 P50 D.0.4的第三款,“式(D.0.3-1)”改成“式(D.0.3)”。

条文说明:
.P105,倒数第十行,在“混凝土抗拉强度MPa”后加入“混凝土弹性模量”。

.P105倒数第三段。

“°C/m”改成
“°C/m”
.P106第三行:
中的40改为42,与题目所给条件相对应。

.P106第五行。

中的4.534改为4.535。

.P106第七行和第八行。

将公式
中负数符号去掉,只保留正值,即将公式变为
.P106“(2)计算横向裂缝间距”的倒数第三行:“C L”改为“C”,以和配筋设计的附录D相对应。

.P106“(3)计算横向裂缝平均缝隙宽度”下面第二行:
“”
改成
“”
即将前面公式中的两个0.835改成8.38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2011)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2011)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程标准体系结构2011年09月19日发布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2011),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 2011 年 12 月 01 日起施行。

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板块“造价”模块。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由总体、通用、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公路运营六个板块构成,包含255个标准。

一、总体板块总体板块是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标准管理及标准编制的总体要求,明确公路工程标准的定位,是公路工程标准管理及编写应执行的规定和要求。

包含6个标准。

二、通用板块通用板块是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明确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和公路运营四个板块的共性功能、指标及相互关系, 共40个标准,包含基础模块(12个标准)、安全模块(15个标准)、绿色模块(6个标准)、智慧模块(7个标准)。

三、公路建设板块公路建设板块是实施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135个标准,项目管理模块(1个标准)、勘测模块(10个标准)、设计模块(78个标准)、通用图模块(3个标准)、试验模块(9个标准)、检测模块(4个标准)、施工模块(20个标准)、监理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9个标准)。

四、公路管理板块公路管理板块是公路管理和运政执法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个标准,站所模块(1个标准)、信息系统模块(2个标准)、执法模块(2个标准)。

五、公路养护板块公路养护板块是公路既有基础设施维护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7个标准,综合模块(16个标准)、检测评价模块(12个标准)、养护决策模块(1个标准)、养护设计模块(4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8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6个标准)。

六、公路运营板块公路运营板块是公路运营、出行服务和智能化所遵循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共17个标准,运营监测模块(6个标准)、出行服务模块(3个标准)、收费服务模块(4个标准)、应急处置模块(2个标准)、车路协同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1个标准)。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1总则1.0.1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使用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及环境保护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1.0.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内容。

1.0.5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用,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6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作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

2.1.2普通混凝土路面jointed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也称素混凝土路面。

2.1.3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复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配筋勘误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配筋勘误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勘误条文:1. P48倒数第十行:“γc ——混凝土容重(K/m 3),一般可取为24KN/m 3;”应改为“γc ——混凝土容重(MN/m 3),一般可取为0.024MN/m 3);(注:原来报批稿中没有错,而且该处必须要修改,不然计算结果会有较大误差)。

2. P48倒数第六行:“ρ——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s A 与混凝土断面面积c A 的比值(%)”中的“(%)”要去掉。

(注:需要去掉,不然容易误导,比如若配筋率为0.8%,计算时应代入0.008而不是0.8)。

3 P49第二行:“Tg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修改成“Tg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的绝对值(℃/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4.0.10)的1/4~1/3取用”。

(注:此处需要明确,以避免设计人员出错)。

4. P50:D.0.4的第三条,“式(D.0.3-1)”应改成“式(D.0.3)”。

条文说明:1. P105,倒数第十行,在“混凝土抗拉强度 3.22t f =MPa ”后加入“混凝土弹性模量31000c E MPa =” 。

2. (10)P105倒数第十行将混凝土重度“324/c kN m γ=”,最好改为30.024/c MN m γ=。

当然,不改也可以,但是后面计算时要使用0.024。

3. P105倒数第三段。

“7.303/92-=-=g T °C/m ”改成“7.303/92==g T C/m ”(注:这样和这次条文说明中第6条的修改意见相统一)。

4. P106第三行:()42.10.286104 2.10.28641.511027010 1.0(1.51101400270)10 4.8405104c a w f ε---∞----=⨯⨯+⨯=⨯⨯⨯⨯+⨯=⨯中的40改为42,与题目所给条件相对应。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发 布实施以来,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提高到 一个新的水平。为此,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以提高水泥混 凝土路面技术水平、使用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适应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需要。根据交通部 《关于下达2007年度公路工程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 路发[2007]378号)要求进行了修订工作。
排水基层下应设置密级配粒料或水泥稳定碎石不 透水底基层。
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类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结构层适宜厚度
材料种类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沥青混凝土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9.5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3.2mm
沥青稳定碎石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6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9mm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19mm
原规范采用查诺模图的方式获取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 力的温度应力系数,既不方便,也不精确,本次修订将增补温度 应力系数的数值解,进一步完善温度应力分析方法。
(3)旧水泥砼路面评级标准和处治措施需要进充实
今后一段时期内,相当数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大、中 修和改建。原规范关于旧路面损坏状况评级标准偏低,不利于 控制加铺层的时机。需调整这方面的内容,以指导今后的修复 和改建设计。
建筑垃圾可供应用
适宜于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
交通荷载等级
基层类型
底基层类型
极重、特重 重
中等、轻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
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 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1总则1.0.1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使用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及环境保护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1.0.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内容。

1.0.5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承受预期的交通荷载作用,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6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作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

2.1.2普通混凝土路面jointed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也称素混凝土路面。

2.1.3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复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面层由两层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1)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1)

条文第11页,4.5.6条及表号中的两处“表4.5.7”改为“表4.5.6”。

第37页,倒数第1行,“注:车道、行车道较宽或交通量较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中,“宽”改为“窄”。

第44页,第14行,“按第3章进行行车道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改为“按第4章进行行车道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

条文说明第73页,5.2.3条中第2行,“缩缝所需的拉杆间距比平缝施工缝小”改为“缩缝所需的拉杆间距比平缝施工缝大”。

第77页,第4行,“填筑高度加1m”改为“1.5H+1.5m”。

第80页,7.5.5条第3行,“(表3.0.2和表3.0.3)”,改为“(变异系数和可靠度系数)”。

第93页,倒数第3行,“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6页,第12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6页,第16行,“厚度0.18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改为“厚度0.20m 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第98页,倒数第2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9页,倒数第5行,“80MPa”改为“85MPa”;倒数第4行“80”改为“85”。

第101页,倒数第7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102页,倒数第11行,“由表3.0.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改为“由表3.0.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本路已建成通车10年,结构设计基准期取为20年”。

第102页,倒数第8行,改为“次”。

第102页,倒数第7行,“表4.0.7”改为“表3.0.7”。

第103页,第5行,“总相对刚度半径”改为“总相对刚度半径”。

第103页,倒数第14行,改为“”。

第103页,倒数第11行,改为“MPa”。

第104页,第1行,“bt=0.058,ct=1.323”改为“bt=1.323,ct=0.058”。

第104页,第3行,计算式中的bt和ct位置互换。

第104页,倒数第6行,“再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1)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1)

条文第11页,4.5.6条及表号中的两处“表4.5.7”改为“表4.5.6”。

第37页,倒数第1行,“注:车道、行车道较宽或交通量较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中,“宽”改为“窄”。

第44页,第14行,“按第3章进行行车道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改为“按第4章进行行车道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

条文说明第73页,5.2.3条中第2行,“缩缝所需的拉杆间距比平缝施工缝小”改为“缩缝所需的拉杆间距比平缝施工缝大”。

第77页,第4行,“填筑高度加1m”改为“1.5H+1.5m”。

第80页,7.5.5条第3行,“(表3.0.2和表3.0.3)”,改为“(变异系数和可靠度系数)”。

第93页,倒数第3行,“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6页,第12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6页,第16行,“厚度0.18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改为“厚度0.20m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第98页,倒数第2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9页,倒数第5行,“80MPa”改为“85MPa”;倒数第4行“80”改为“85”。

第101页,倒数第7行, “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102页,倒数第11行,“由表3.0.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改为“由表3.0.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本路已建成通车10年,结构设计基准期取为20年”。

第102页,倒数第8行,改为“()()20411365700010.0513650.221859100.05t s r e r N g N g η⎡⎤⎡⎤+-⨯⨯+-⨯⎣⎦⎣⎦==⨯=⨯次”。

第102页,倒数第7行, “表4.0.7”改为“表3.0.7”。

第103页,第5行,“总相对刚度半径g r ”改为“总相对刚度半径r ”。

第103页,倒数第14行,改为“40.057(185910) 2.596f e k N λ==⨯=”。

jtgd40XX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XX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XX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篇一: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XX---034.4面层4.4.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4.4.2 面层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基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

其他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选用。

表其他面层类型选择4.4.3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4.4.4 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范围内确定。

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4.4.5 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为4~6m,面层板的长宽不宜超过,平2面尺寸不宜大于25m;——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0m;——钢筋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5m。

4.4.6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可参照表所示参考范围并按条规定计算确定。

表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4.4.7 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倍。

特重或重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60mm;中等或轻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40mm。

4.4.8 复合式路面沥青上面层的厚度一般为25~80mm。

4.4.9 除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外,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的要求。

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和计算。

面层设计厚度依计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

采用碾压混凝土或贫混凝土做基层时,宜将基层与混凝土面层视作分离式双层板进行应力分析。

上、下层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和计算。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_OK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_OK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发布实
施以来,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提高到一个 新的水平。为此,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以提高水泥混凝土 路面技术水平、使用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 合理,适应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需要。根据交通部《关 于下达2007年度公路工程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 [2007]378号)要求进行了修订工作。
2021/8/26
8
1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1 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 依据公路技术等级、交通荷载、路基条件以及当地温度和湿度状 况,选择及组合与之相适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并满足预定的使 用性能要求。
◆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使各个结构层的力学特性及其组成材料性 质满足各自的功能要求。
◆ 应充分考虑结构层上下层次的相互作用、层间结合条件和要求以 及组合结构的协调和平衡。
2021/8/26
12
1.4 垫层
设置条件
防冻垫层:路面结构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 排水垫层: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土的质路堑
2021/8/26
13
1.5 基层
基层要求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适当的刚度 极重、特重、重交通时设基层和底基层 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上路床为细粒土时设粒料类底基层 中等、轻交通时可不设底基层
二级 高 250~220
中等
三、四级


240~210
三、四级 中
230~200

三、四级


220~190 210~180
面层设计厚度依据计算厚度加6mm磨耗层后,按10mm向上取整。

JTJ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1总则1.0.1 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要求,结合当地气侯、水文、土质、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和钢筋配制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承受预期的荷载作用,并同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

2.1.2 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 concrete 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

2.1.3 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 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 复合式路面composite pavement面层由两层不同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 block 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2介绍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2介绍

1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1 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 依据公路技术等级、交通荷载、路基条件以及当地温度和湿度状 况,选择及组合与之相适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并满足预定的使 用性能要求。
◆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使各个结构层的力学特性及其组成材料性 质满足各自的功能要求。
◆ 应充分考虑结构层上下层次的相互作用、层间结合条件和要求以 及组合结构的协调和平衡。
N s

n i 1
Ni

Pi Ps
16

为了简化计算,对多联轴的轴载换算作偏保守处理,忽 略邻轴的影响(应力降低作用),双联轴按2次单轴计,三 联轴按3次单轴计
1.3 路基
混凝土路面下路床顶面的荷载应力很小,对路基承载能力的 要求并不高。路基出现不均匀变形时,混凝土面层与下卧层之间 会出现局部脱空,导致面层板断裂。对路基的基本要求是提供均 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变形小。
(2)与国外水平对比
通过本次修订,进一步提高了规范的系统性、先进性和 适用性;同时,增加了混凝土板极限断裂验算标准和基层疲劳 断裂设计指标,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设计方法更趋 完善,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
(3) 实施后的经济效益
修订后的规范更加符合实际,对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早 期损坏和提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规范经修订并颁布 实施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原规范采用查诺模图的方式获取综合温度翘曲应力和内应力 的温度应力系数,既不方便,也不精确,本次修订将增补温度应 力系数的数值解,进一步完善温度应力分析方内,相当数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大、中修 和改建。原规范关于旧路面损坏状况评级标准偏低,不利于控 制加铺层的时机。需调整这方面的内容,以指导今后的修复和 改建设计。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 60 -
3 设计依据
3.0.1 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系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 一级为破坏后果很严重、二级为严重、三级为不严重。《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 50283)规定的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为三个等级,路面工程的安全等级仅考 虑高速、一级和二级公路的路面,相应的安全等级要求规定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本规范适 用于各等级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为使本规范适用范围内的路面都能应用可靠度设计 统一标准,本规范对《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的规定作了调整, 将一级公路路面的安全等级提升为一级,二级公路路面的安全等级提升为二级,三级和四级 公路路面的安全等级列为三级,并相应地调整了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度。
1.0.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内容由六部分组成: 1 结构组合设计——按使用要求和当地条件,选择行车道和路肩的结构层类型和层次
以及各结构层的组成材料类型和厚度,并选择和布设路面表面和内部排水设施,组合成初步 拟定的路面结构。
2 结构层厚度设计——通过力学计算和损坏预估分析,对初拟路面结构进行验证和修 正,使之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由此确定各结构层和路面结构所需的设计厚度。
1.0.5 在我国境内,分布有面积不等的沙漠、膨胀土、黄土、盐渍土和季节性冻土等特殊 地区,这些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等具有特殊性,比如沙漠干旱缺水、昼夜温差大、多风
- 58 -
少雨;膨胀土遇水膨胀,承载力大大下降;黄土具有洞穴、湿陷的特点,遇水塌陷;盐渍土 遇水盐分溶解,若渗入混凝土中,容易腐蚀埋设其中的钢筋;多年性冻土遇水、热等融冻, 路基承载力大大下降。因此,在这些特殊地区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切实结合当地的成熟经验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防治该地区的一些特 殊路面病害。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JTGD40主要包括设计、施工和检测三个方面的规定。

在设计方面,JTGD40规定了路面的结构和组成材料,设计参数以及平面和纵断面的要求。

根据交通流量、车速及用途等因素,规范了路面结构的厚度和组成材料的种类。

同时,规范了路面的坡度、超高和路缘石等纵断面的要求。

在施工方面,JTGD40规定了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配合比是水泥混凝土施工的基础,规范了水泥、砂、骨料、水和掺合料等各个成分的比例和要求。

施工工艺包括搅拌、运输、铺设和养护等环节,规定了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要求。

质量控制是施工的重要环节,规范了质量检测项目和标准,确保路面符合设计要求。

在检测方面,JTGD40规定了路面的质量检验和评定标准。

质量检验包括取样与试验方法,涉及到物理力学性能、矿物胶结材料性能、耐久性能和平整度等指标。

评定标准是对路面质量的综合评定,根据各项检测指标的合格率和得分,确定路面的质量等级和评定结果。

JTGD40的实施对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规范了设计和施工的需求和标准,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指导。

另一方面,通过质量检验和评定,可以保证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JTGD40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不仅对于现有公路的维护和改造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新建公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JTGD40将进一步推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JTGD40是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的标准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规范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路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同时,也为公路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2011版与2002版内容变更比较分析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2011版与2002版内容变更比较分析

新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同时废止。

修订后的规范分8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厚度设计、接缝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材料组成设计和加铺层结构设计等。

本次修订主要增加了混凝土板极限断裂的验算标准和贫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基层的疲劳断裂设计标准;考虑特种车辆和专用道路结构设计增加了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改进了接缝设计及填缝材料的选型;完善了连续配筋的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两个设计指标的计算公式;提高了混凝土板错台量和接缝传荷能力的评级标准;完善了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等内容。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及环境保护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内容。

设计参数1、交通荷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道在设计基准期内缩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应按附录A进行调查和分析,按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临界荷位处所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分为5级,分级范围见表1。

表1 交通荷载分级(2011版)交通分级(2002版)2、强度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采用28d龄期的弯拉强度。

各交通荷载等级要求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表2的规定。

新版规范中把“极重、特重、重”三种级别划分为一种等级,强度数值统一≥标准值。

表2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2011版)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2002版)3、防冻厚度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结构层的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新旧版区别是把原版路基土类别“低、中、高液限粘土”及“粉土,粉质低、中液限粘土”改为“易冻胀土”及“很易冻胀土”;冰冻深度范围“1.01~1.50”及“1.51~2.00”改为“1.00~1.50”及“1.50~2.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442其他面层类型选择面层类型适用条件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高速公路沥青上面层与连续配筋混凝土或横缝设传力杆的普通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特重交通的高速公路碾压混凝土面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服务区停车场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混凝土加矩形或异形混凝土预制块面层服务区停车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桥头引道沉降未稳定段443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
第8号
现发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自 2003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012--94)同时废止, 有关强制性条文另行批复。
该规范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主编并负责解释,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请 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材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 中 交 公 路 规 划 设 计 院 ( 北 京 东 四 前 炒 面 胡 同 , 邮 编 100010 , 电 话 : 01065279988)与中建标公路工程委员会秘书处(北京西土城路 8 号,邮编 100088, 电话:010-62079195),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二年十二月四日
关于批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 一 2002)强制性条文的函
建办标[2003]10 号
交通部办公厅: 你厅《关于报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强制性条
文报批稿的函》(厅公路字[2003]7 号)收悉。经我部研究,批准《公路水泥混 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中 3.O.6 条为强制性条文,自 2003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该强制性条文将纳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 部分),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 年 版中关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H012012—94)的强制性条文同时 废止。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1

1.3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 400mm或嵌入基层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H+1)m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 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厚度 处, 如图6.1.3-1所示。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400~1200mm时,则在上 述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顶面1/4~1/3厚 度处,如图6.1.3-2所示。钢筋筋直径为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 距200mm。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
注: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的数字为直径×长度×间距
2. 横向接缝 1. 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 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2. 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锯切槽口深度为面层厚 度的1/5~1/4,宽度为3~8mm,槽内填塞填缝料。高速公路的横向缩缝槽口宜增设 深20mm、宽6~10mm的浅槽口,其构造如图所示。 3. 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设 置的胀缝条数,视膨胀量大小而定。低温浇筑混凝土面层或选用膨胀性高的集料 时,宜酌情确定是否设置胀缝。胀缝宽20mm,缝内设置填缝板和可滑动的传力杆。 胀缝的构造如图所示。
4.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的总厚度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第2章 结构组合设计
1.垫层 1. 遇有下述情况时,需在层基下设置垫层: a.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其差值应以垫层厚度 补足; b.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c.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可加设半刚性垫层。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034.4 面层4.4.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4.4.2其他面层类型选择面层类型适用条件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高速公路沥青上面层与连续配筋混凝土或横缝设传力杆的普通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特重交通的高速公路碾压混凝土面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服务区停车场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混凝土加铺层和桥面铺装矩形或异形混凝土预制块面层服务区停车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桥头引道沉降未稳定段4.4.3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4.4.4 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

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4.4.5 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为4~6m,面层板的长宽不宜超过 1.30,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m2 ;——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0m;——钢筋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5m。

表 4.4.6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交通等级特重重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高速一级二级变异水平等级低中低中低中低中面层厚度(mm)≥260 ≥250 ≥240 270~240 260~230 250~220 交通等级中等轻公路等级二级三、四级三、四级三、四级变异水平等级高中高中高中面层厚度(mm)240~210 230~200 220~200 ≤230 ≤220 表 4.4.6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交通等级特重重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高速一级二级变异水平等级低中低中低中低中面层厚度(mm)≥260 ≥250 ≥240 270~240 260~230 250~220 交通等级中等轻公路等级二级三、四级三、四级三、四级变异水平等级高中高中高中面层厚度(mm)240~210 230~200 220~200 ≤230 ≤220 4.4.7 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0.6%~1.0%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0.65~0.75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03
4.4 面层4.4.1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4.4.2其他面层类型选择
面层类型适用条件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高速公路沥青上面层与连续配筋混凝
土或横缝设传力杆的普通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特重交通的高速公路碾压混凝土面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服务区停车场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混凝土加铺层和桥面铺装矩形或异形混凝土预制块面层服务区停车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桥头引道沉降未稳定段
4.4.3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
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4.4.4 纵
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

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
层在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4.4.5 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为4~6m,面层板的长宽不宜超过 1.30,平面尺寸不宜
大于25m2 ;——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0m;——钢筋混凝土面
层一般为6~15m。

表 4.4.6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
交通等级特重重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高速一级二级变异水平等级低中低中
低中低中面层厚度(mm)≥260 ≥250 ≥240 270~240 260~230 250~220 交通等级中等轻公路等级二级三、四级三、四级三、四级变异水平等级高中高中高中面层厚度(mm)240~210 230~200 220~200 ≤230 ≤220 表 4.4.6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
考范围
交通等级特重重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高速一级二级变异水平等级低中低中
低中低中面层厚度(mm)≥260 ≥250 ≥240 270~240 260~230 250~220 交通等级中等轻公路等级二级三、四级三、四级三、四级变异水平等级高中高中高中面层厚度(mm)240~210 230~200 220~200 ≤230 ≤220 4.4.7 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0.6%~1.0%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
0.65~0.75倍。

特重或重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60mm;中等或轻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40mm。

4.4.8 复合式路面沥青上面层的厚度一般为25~80mm。

4.4.9 除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外,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B.1和B.2计算。

面层设计厚度依计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

采用碾压混凝土或贫混凝土做基层时,宜将基层与混凝土面层视作分离式双层板进行应力分析。

上、下层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C.1和C.2计算。

上、下层板的计算厚度应分别满足式(3.0.3)的要求。

具有沥青上面层的水泥混凝土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D.1和D.2计算。

混凝土板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4.4.10 路面表面构造应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制作。

构造深度在使用初期应满足表4.4.10的要求。

表 4.4.10 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mm)要求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一般路段0.70~1.10
0.50~0.90
特殊路段0.80~1.20 0.60~1.00 注:①特殊路段——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
公路系指立交、平交或变速车道等处,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系指急弯、陡坡、交叉口或集镇附近;②年降雨量600mm以下的地区,表列数值可适当降低。

4.4.11混凝土预制块可采用异形块或矩形块。

预制块的长度为200~250mm,宽度为100~ 125mm,长宽比通常为2∶1。

预制块厚度为100~120mm。

预制块下稳平层的厚度为30~ 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