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练习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他翻译的作品
达34 部,他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2、《傅雷家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3、《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4、《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傅聪的.
5、《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 年至 1966 年
6 月的186 封书信,最
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6、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
子:傅聪 -- 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7、《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
写信时间
为1954 年至 1966 年六月。
8. 在 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
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9、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10、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情操和
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11、杰维茨基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
教育家。
12、. 《傅雷家书》在12 月的家信中,傅雷说“毛选”中的《矛盾论》及《实践论》可多看看,因为这两篇文章可以帮助傅聪深切了解马列主义及
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13、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14、傅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
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15、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
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16、今日之下,你已经过掉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
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博、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17、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18、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
多留一份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
19、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20、年轻人往往高估自己。
21、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
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二、简答题
第一封家书
1、这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是在儿子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
然处之。
作者在信中告诫儿子“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儿子在打击之下,父亲用这样亲切疼爱的语气对儿子进行劝慰和开导,便于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3、傅雷在信中是怎样开解劝慰儿子的?
一是告诉孩子在人生旅途上遇到精神消沉的情形是难免的;二是开导
儿子有困难要及时向父母倾诉;三是告诉儿子在失意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的平衡;四是鼓励儿子要像克利斯多夫那样,勇敢地面对困
难和打击。
4、“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
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
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这句话饱含哲理,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
成功,也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
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
人生的诸多痛苦。
5、作者在家书中举克利多夫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克利斯多夫的经历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而傅聪在国外学音乐,一直以克利斯多夫为榜样,甚至自称为克利斯多夫。
作者特举克利斯多夫的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封家书
6、第二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时候写的。
7、傅雷对儿子演出的成功进行怎样的评价?
为儿子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幸福和骄傲,“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涕泗横流的”,道出傅雷的喜悦之情。
8、“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艺术是艺术家们艺术才华的精妙体现,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
们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欣赏艺术时,它没有世俗的功利色彩,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作者认为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
术。
9、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傅雷眼中“坚强”的含义是什么?
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
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
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
这样才能如古人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10、对“赤子之心”和“孤独” ,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内心纯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因而没有欲望纷争。
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处于孤独的处境。
但人类的最美好而纯洁的
感情却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
孤独的。
三、选择题
1、傅雷的儿子是(AC)
A、傅聪
B、傅作义B、傅敏
2、傅雷是一个(A)的父亲。
A、严厉尽责
B、慈祥仁厚
C、和蔼可亲
3、《傅雷家书》凝聚着对(A)的爱
A、祖国、儿子
B、父母
C、妻子
4、傅雷的长子是(B)
A、傅敏
B、傅聪
C、傅震
5、傅雷通过(C)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A、当面教诲
B、电话
C、书信
6、傅雷对儿子的指导,都像(A)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
A、良师益友
B、老师
C、好朋友
7、这两封家书,是针对儿子(A)时而写的
A、长大成人、留学海外
B、学习不顺利
C、心情不好
8、写第一封家书的目的是(B)
A、告之家里情况
B、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
9、写第二封信的目的是(B)
A、提醒儿子加强学习
B、提醒儿子在取得成功时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
10、可以概括第一封信的主题词是(C)
A、开心
B、努力
C、坚强
11、可以概括第一封信的主题词是(D)
A、开心
B、努力
C、坚强、
D、胜不骄败不馁
12、傅雷希望儿子成为(C)的人
A、严肃正直
B、随和
C、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
13、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C)
A、资治通鉴
B、论语
C、人间词话
14、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C)
A、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B、随遇而安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15、傅雷用(C)来指导儿子的艺术修养
A、教授钢琴
B、听音乐
C、书信的方式
16、傅雷翻译过的作品有(ABC)
A、人间喜剧
B、高老头
C、欧也妮葛朗台
17、这本书是一部( A)
A、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B、励志篇B、随笔
18、傅聪最后成为了(B)大师
A、翻译
B、钢琴
C、书法
19、傅雷是我国著名的(A)
A、翻译
B、钢琴
C、书法
20、傅雷教育儿子要做一个(A)的艺术家
A、德艺兼备、人格卓越
B、技艺精湛
21、傅雷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A)
A、人间喜剧
B、战争与和平、
C、复活
22、傅雷教育儿子待人要(A),做事要(A)
A、谦虚、严谨
B、严肃、认真
C、随和随意
23、傅雷一生中任何时期,都没忘记对(C)的忠诚
A、爱情
B、朋友、
C、文学
24、傅雷说,他最不赞成(A)
A、自己责备自己而不表现
B、做错以后情绪不高
C、做错以后若无其事
25、《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A)
A、傅聪
B、傅敏
26、傅雷通过书信训练傅聪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B)
A、情怀
B、思想
C、情商
27、傅雷说,人总得常常(A)自己,不()就解决不了问题
A、放纵
B、强迫
C、教育
28、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A)
A、艺术
B、书籍
C、书法
29、(A)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A、辛酸的眼泪
B、优异的成绩
C、周游世界
30、人一辈子都在( A)中浮沉,惟有唐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
A、高潮 -- 低潮
B、平常
C、烦恼
名著导读《苏菲的世界》阅读及练习答案
【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 , 是一位世界级的挪威作家 ,1952 年 8 月 8 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 , 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 , 并于奥斯陆大学获得斯堪那维亚文学系挪威文组的学位 , 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 , 自 1986 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 , 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
其后 10 年他在芬兰教授哲学 , 于 1991 年成为一位全职作家。
1991 年《苏菲的世界》出版后 , 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 , 销量达到 300 万册。
已有 30 多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 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 , 全球销售量超过三亿册。
乔斯坦·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 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 , 他的作品动人心弦 , 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乔斯坦·贾德除致力于文学创作, 启发读者对于生命的省思外, 对于公益事业亦不遗馀力。
他于1997 年创立“苏菲基金会”, 每年颁发十万美金的“苏菲奖” , 鼓励能以创新方式对环境发展提出另类方案或将之付诸实行
的个人或机构。
【作品概述】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
小说 , 它以小说的形式 , 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
识的经过 , 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14 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 , 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与此同时 , 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 , 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 (Hilde) ”, 邮戳来自黎巴嫩。
从这一天开始, 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 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 , 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 , 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
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
的10 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
事实真相远
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 , 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 , 从祁
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莫名其妙的函授课程持续进行着 , 联络方式也一变再变 , 痛苦愤怒的艾伯特 (Alberto Knox) 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 , 并开始教她哲学史。
他用浅显易懂的笔触带着苏菲回顾从先苏期的希腊直到尚保罗·沙特时代的哲学发展。
同时 , “席德”的名字不断在她身边以不可思议的方式频繁出现。
而后 , 席德出现了 , 原来苏菲这个人物 , 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
伯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 , 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
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
不可思议的是 , 在艾伯特的提示下 , 苏菲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 , 是艾伯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 , 在忠实地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务之余 , 他们开始了向上帝 ( 艾伯特少校 ) 的抗争。
在他们的努力下 , 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了 , 变得古怪而难以驾驭。
最终 , 这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 , 艾伯特和苏菲莫名地逃出了书中世界 , 来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式小说, 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 某种程度上, 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的折射。
它既是智慧的世界, 也是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作者借着描写故事中的故事, 尝试解释真实世界背后的世界, 上帝张显能力的范围 , 人的自由意志 , 本和体的道理等等。
故事中 , 艾伯特向苏菲解释从古希腊哲学发展到现今哲学的历程和转变 , 让席德 ( 换言之让读者 ) 了解欧洲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里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 在描述德漠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时 , 小说中是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进程讲述
的;通过皇帝的新衣来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 , 以及人类并非万能和无所不知的;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让人们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 ; 作品中通过
光着身体的男人 , 来表现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对于刚刚接触或从未了解哲学课程的人来说 , 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
【片段欣赏】
( 一) 赫拉克里特斯说 : “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
”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 , 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 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
当我第二次涉水时 , 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赏析】赫拉克里特斯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 二) 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 , 心中也愈充满敬畏 , 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 , 他们向我印证 : 上帝在我头顶 , 也在我心中。
( 康德 ) 告诉我你住哪里 , 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谁。
讲到浪漫主义时 , 提到曾有人说 : “闲散是天才的理想 , 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
【赏析】道德是一种内在约束力 , 是一种无形的信仰 ,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立法”一旦确立 , 就能深入人心 , 沉淀在人的理念之中而成为一种本
能并持久地发挥作用。
( 三)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 , 回答一定是“食物”。
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 , 回答一定是“温暖”。
【赏析】生命里重要的东西并不是永恒固定的 , 而是会根据目前的生存需要作出调整。
( 四) 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 , 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
如果我们从未生病, 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 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 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
【赏析】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 因此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 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人物形象
苏菲 : 好奇心很强 , 受到陌生人的来信就要去探个究竟 ; 很聪明 , 自己动脑子 , 不会被动地接收别人的观念 ; 也很勇敢 , 敢于冒险 ! 她代表着人类本身 , 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
【阅读练习】
1、《苏菲的世界》作者是挪威的乔斯坦·贾德 ( 人名 ), 整本书透露出作者
对于哲学方面的思考。
2、14 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 发现神秘的一封信 , 上面写着 :“你是谁 ?”,后来她又收到第二封信 , 纸上写着 : “世界从哪里来 ?”。
这一封封信把苏菲
不断引入思索。
3、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 , 主人公苏菲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
信中向苏
菲介绍了对欧洲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之——柏拉图。
请你据信介绍柏拉
图的主要思想。
( 不少于 60 字)
柏拉图认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在
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
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在于自然界各种
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这称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人的灵魂总是渴望回到理型的世界。
4.《苏菲的世界》是通过真实事例写成的故事吗 ?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在何处? 不是,是一个适合少年理解哲学思想的启蒙级的读物,不是真实事例。
《苏菲的世界》的可贵之处是将一部纯学术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变得通俗易懂,既不失哲学的
原味,又能使读者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之中完成哲学之旅的漫游,仿佛是引导人由困惑到觉悟的
明灯。
对于未曾修习哲学概论者而言,本书是最佳的入门读物,对于修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
人而言,本书有助他们重新温习。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
它将会唤醒每个
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思考。
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叫富兰克林。
(姓名)
2、从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学者。
3、歌德(姓名)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
4、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到事做便去搬砖,这是晋人陶侃(姓名)的故事。
5、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中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
6、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已!
7、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的权威是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
8、威廉 ? 莫里斯和托尔斯泰主张艺术民众化。
9、法国福楼拜曾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
10、宋儒注仁义两个字说:“仁者心之德,义者事之宜”
这是很准确的。
11、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是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
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
第二种是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头,袖手旁观在那儿
装腔作势。
二、阅读
(一)阅读《谈静》,完成下列题目
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
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一
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感知到对象。
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
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
差异。
2.下面是两个推论旬,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
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
有哪些相同点。
答: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
②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
景象。
③都能从中看出诗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 3)为第一部分,( 4)~( 5)为第二部分,( 6)为第三部分。
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
2 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感受静趣裨益(二)阅读《谈人生与我》,完成下列题目。
5.“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有哪些不同?请分析作简要分析。
答:第一种方法:站在前台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鸟兽虫鱼一样。
第二种方法:站在后台看待他人的人生,把人和物一律看待,看人生的悲喜剧、悲剧。
6.第 (3) 段写到“小虫让车轮压死”“鲜花让狂风吹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看似简单的“虫死花落”的事情,生动地支持了人应平等地视草木虫鱼为侪辈的观点;“决不计较”的虫花们对“死”的态度,真切地表达了人应顺乎自然本性生活的思想。
7.第( 7)段中“我觉得这大可不必”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答:当对自己的“见解”充满自信,而不必援引“经典”,来为自己的人当像禽兽那样活着的“异端邪说”作辩护。
8.作者为什么同样欢喜看到人生的喜剧和悲剧?这种看待人生的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60 字左右)
答:无论喜剧、悲剧,面对的都是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小说,都有人生的趣味。
从中或有生命的玩味和留恋,或有人生的价值和希望。
即便悲剧是人生一种缺陷,也能见出庄严和光彩。
启示要点:人生同样需要喜剧和悲剧,喜剧让生命值得留恋,悲剧让人生显得完整等。
三、选择题
1、对“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念头或愿望
B、一个动作时所存在的目的
C、达到目的的决心
D、以上都是
2、文中的一个小孩说他将来要做(B)
A、医生
B、大总统
C、军事家
3、德国哲学家尼采把人类精神分为(C)。
A、一种
B、三种
C、两种
4、一般人欢喜拿文艺和(B)对比。
A、物学
B、科学
C、哲学
5、“知道你自己”,这句名言被一般哲学家认为是(B)的最高智慧的结晶。
A、美国人
B、希腊人
C、中国古人
6、作者不易谈的大题目为(C)
A、谈读书
B、谈做人
C、谈学问
7、(A)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A、读书
B、努力
C、学习
8、(C)尝劝他的门人采用中心去维持兴趣的方法。
A、孟子
B、孔子
C、朱子
9、(A)在他的名著《》里大致持这种看法。
A、卡莱尔,《英雄崇拜》
B、尼采,《英雄崇拜》
C、朱子,《英雄崇拜》
10、在人伦中先儒指出最重要的五个是(A)
A、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B、君臣夫妇父亲母亲朋友
C、君臣兄弟爱人母子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