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创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教育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被称作“乔布斯之问”,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和期待之间存在这么大的落差?”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媒体人聚焦教育的难点、重点、焦点、痛点,一直在关注、在思考。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战略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媒体的聚合力,博采众家之长,以“创新人才培养”为起点和归宿,推动学术研究和技术实践。

为了解决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让优质的创新课程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成员之间沟通交流与实践分享,2016中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创新课程研训会于6月28日-30日在上海嘉定召开。

会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

会议以“融合创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主题,对“创客教育与Scratch创意案例展示”“三维创意设计与3D打印案例展示”“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典型案例分享”“STEM创新课程教学展示”“数字科学家案例展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采用TED演讲和工作坊的形式,内容精彩纷呈,现场交互热络、气氛活跃。

中央电化教育馆刘雍潜研究员、上海海事大学魏忠副教授等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上海喵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等致力于创新教育的企业代表进行了展示交流。

北京市教育装备协会会长丁书林主持大会时评价:本次大会大咖云集,是教育技术行业一场令人炫目的盛会。

创客教育的兴起,为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

我们唯有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教育的初衷,从创新的原点出发,才能开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什么是创客?“创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创客是一种自由、开放、民主、草根的社会文化;创客是一种无所不能、不走寻常路的人生态度;创客是一种动手操作、探究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中央电化教育馆刘雍潜研究员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那么,对于创客的未来发展,刘雍潜研究员给予了怎样的评价呢?“创客运动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契机,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创客教育如何才能在学校落地生根?创客空间以及创客课程被认为是很好的形式。

在工作坊交流时,深圳市龙城小学特级教师吴向东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时
代在发展,学习环境在变化,创客空间为创客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支持,网上课程的、多样化、微型化,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变革的力量逐步从独立走向联合,从各自为战走向共生、共进,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

置身其中,教师和学生需要与时俱进。

难怪上海喵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将会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营造的环境里生存——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社会里立足将是难以想象的。

”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博士在报告开篇呈现了相同的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奇妙的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人的创造跟技术总是紧密相连的,每一个人都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正在诞生新的潜能。

”当学校有了全新的生态环境之后,教师需要如何成长起来,进而发现自己的潜能呢?杨晓哲博士给出了四种建议:一是给予更多专业成长的空间;二是鼓励更多蜂窝式的联盟团
队;三是积木式创新的服务组织;四是新木桶理论的生态搭建。

技术正在改变着教育,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体验和变化。

这种改变正在一点点沉淀、一点点积累,也许是一项新的技术,也许是一个新的软件……但最终还是要从量变走向质变。

上海海事大学魏忠副教授从教育信息技术谈起,为我们介绍了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独特的视角、深入的分析、激情澎湃的演讲令人如痴如醉,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启示。

例如,对于深度学习——从外界信号的输入进入人脑,大脑皮层开始进行分层判断,这个时候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会并行和多层进行处理,并形成人类的智慧。

这启示我们,教会的是知识,教不会的是连接。

教育必经是系统性和着眼于未来30年的良心工程,默会知识、隐含变量、大脑分区等数十年的脑科学的进步也逐渐结成正果,体系化、深层次、分布计算、神经网络等工具性的科技既得益于生命科学,又反哺教育。

在国内,编程类、媒体制作类软件的应用在中小学STEAM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以综合实践课程、信息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为主。

北京的吴俊杰老师研发了“人工智能”“Scratch编程”课程、温州的谢作如老师依托Arduino、Scratch软件研发了“互动媒体技术”课程……正是一线老师默默无闻的耕耘,才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多了一抹亮色。

在对一线教师实施编程教学的长期追踪和关注中,北京师范大学3D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进宝副教授产生
了一个独特的动机:手机可以用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概念。

当这个成果开始在Dave Wolber教授的课堂上进行试验时,张进宝副教授意识到,它的能量超乎想象:AppInventor把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

能够亲手为自己的手机创建应用,这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振奋。

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背景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创新课程正越来越顺应时代需求,技术为创新课程形态及实施带来跨越时空、跨越情景、满足个性需要的支撑,而社会资源的课程提供、多方参与的课程实施、关联前沿的学习内容创新、面向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等课程创新实践正由一股新的力量整合而来。

创新课程的生成与发展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李玉顺副教授认为:新课程改革是我国21世纪初教育改革与学生发展中最有影响力的事件。

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要义是打破知识传递目标取向,尊重个性差异,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帮助其有效学习,使之按自己的取向得到尽可能的充分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个性和完整人格。

课程改革正从源头上通过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向着促进学习者核心能力提升、张扬学习者潜能以及创新课程实践方向发展……
对于翻转课堂在国内的盛行,有教育人士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翻转课堂之所以如火如荼,正是因为翻转课堂的理念踏在了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上。

通过实验分析,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刘向永副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翻转课堂的出路何在?用理解性教学重构课堂,应该围绕理解而翻转,而且要把理解定位为整个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理解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将有关联的事物相互联系,通过自我消化、整合,形成新认识的心理过程。

理解的含义不仅仅是“明白、懂得”,更是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嘉定区实验小学是上海市第一所BYOD进行数字化学习研究的学校。

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兼嘉定实验小学校长花洁通过改变“教”和“学”的流程,找到了一条创新课程的实践之路。

发现每一位教师,成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使用自带设备进入“互联网+教育”时代进行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时代,生产力对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的生产力决定了对未来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不同;将来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人才;以什么标准来评价教育的质量;“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网络部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张生副教授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1科学教育的质量观
基于标准的发展,其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二,要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要发展;其三,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在过程中产生的,是过程和表现的持续发展。

如何追求科学教育质量观的追求?从宏观上来看,需要建立
健全的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从中观来看,需要建立和持续完善现有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从微观层面看,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框架。

2评价即学习的理念
评价即学习,意味着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是未来学习的重要环节而不是辅助手段。

其一,评价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级思维过程。

其二,评价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原有认知的动态调整、顺应、同化。

其三,评价是一种表现、发展的学习过程。

3核心技术的革新
利用大数据,对教育数据(结构化、非结构化)进行全方位与全程性采集,对多维教育数据的深度分析。

这有效地促进了从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的转变;从宏观群体向微观个体的转变;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的转变。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不仅涉及评价机制体制的顶层设计,还涉及评价理念的革新,包括从“评价为了学习”到“评价就是学习”过渡,也涉及未来人才素质素养的理念革新,以及评价核心技术的革新。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

创新教育、计算思维、深度学习、增强现实、教育评价、课程改革、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关键词成了此次会议的热词,从中可以看出,教育界人士开始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式发展、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课程的生成与发展。

同时,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

我们正处在大变革时代,教育改革开始回归教育本质。

从创新原点出发,具有开放、融合、共享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正在走来。

除了主题报告之外,5个并行的主题工作坊以创新课程项目为依托聚集了各自的铁杆粉丝,工作坊里既有精彩的经验分享、交流互动,也有3D 打印、深度学习、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带来的快乐体验。

会议主办方搭建了
形式多样的网上互动平台,参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

其中,参会者“乡村贝司”留言:“在真实环境中倾听,徘徊在创新、创客和STEAM教育中的我有了新的感悟。

非常喜欢刘雍潜研究员的报告,幽默风趣的风格活跃了参会者的思
维。

”本次会议在专家和一线教师之间,中小学校和教育企业之间建立起了畅通的渠道,让先进的理念、鲜活的经验充分碰撞,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