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五苏轼词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课文 导读
定风波
《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

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
目 链

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
境。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 拨 栏目链接
手法,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
的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映衬也,就是利用事
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村来突出
栏 目

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学习这种手法,分析齐

已《早梅》中这种手法的运用。
探究 与点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
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
栏 目
险遭杀身之祸。但作者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
链 接
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两首词格调是豪壮的,跟失
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探究 与点

(2)烘托和映衬。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 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 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 栏
木jǐn(槿 ) 吝sè( 啬)
栏 目

呼 xiāxoi(ào(啸 萧
) )瑟
ɡ天ulāúnn((伦纶
)巾 )

xiāo(潇 )洒 lún( 轮)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思路提示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 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 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 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 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 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 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 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
课内阅读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
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 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 答案:写赤壁雄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 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
2.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 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 好?好在哪里?
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 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 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 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 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 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 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 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Thank you
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 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 的重要途径。
写作借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1、衍生于诗。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 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 4、词从章法上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 阕”“下阕” 。一般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 5、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2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是 什 么 样的意境?
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装束极儒雅,神态极为悠 闲,从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了。如此指挥 若定,风度何等令人生敬!
词下阙
3.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用意何在?
苏轼在政治上频频受阻,壮志难酬,周瑜是他热切向 往的,又是难以企及的梦。
小拓展
苏轼赠予爱妻王弗的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远处话凄凉。
词下阙
5 . 以上 的 对比,都是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下文 重要对比应是什么对比?
事业上的对比。周瑜34岁就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而 苏轼被贬时是四十七岁,可谓报国无门,可谓满纸芳荒唐 言,一把辛酸泪。在泪眼朦胧之中,我们似乎看到词人孤 独的背景,事业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强烈的对比导致 一种失落,一种悲剧的美。
词下阙
4 . 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①年龄: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而苏轼被贬 黄州是47岁,可谓知天命年,这是年龄对比。
②外貌: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 的周瑜与早生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③婚姻生活: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告 贬黄州之前,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妻王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之《定风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之《定风波》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
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处处是家

❖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 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 处是吾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安是家
词的主旨
❖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 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 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特 殊的审美风格。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 遂晴”一句,这是眼前 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 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 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 政治上的晴雨不定。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 一切都归于平静。 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 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词的由来。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 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读出情感
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应该怎样读?
读出情感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同行xí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料峭qiào
一蓑suō 烟雨
萧瑟sè
理解小序
❖ 在某个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 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 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个个埋怨连连, 怪天公不作美,这时游玩的兴趣全 无,可是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不 一会儿天放晴了,所以写下了这首 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背景回放]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苏轼已近 50 岁, 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 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由于内心 十分苦闷,苏轼便经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 《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 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四、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2)樯橹灰.飞烟.灭( (3)已而遂晴.( (4)竹杖芒鞋轻胜马.(
) )
) )
五、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生活作风不好,轻浮放荡。 (2)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来,一向。
猛将必发.于卒伍
故.垒西边
(2)故既 三 已克 日 而, 断 遂公 五 晴问 匹 ,其 , 故.大 故 作.人 此 故 .嫌迟
君安与项伯有故.
何妨吟啸且.徐行 (3)且不出,火且.尽
存者且.偷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 (4)向秋 向.天 吾漠 不漠 为向 斯.昏 役黑 回车叱牛牵向.北
四、(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 像烟一样(3)形容 词作动词,天放晴 (4)名词作动词,骑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5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5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课件
苏 轼
• 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人 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 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 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 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 一样豁达。
1、全词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序写作词缘由,上片写雨中事,下 片写雨后感。
2、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 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 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1、豪放风格。充分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 大方豪迈的形象;阔大雄浑的场面。 2、旷达风格。《定风波》 3、婉约风格。这些词感情纯洁深婉,XXX 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 发展。(《蝶恋花》)
蝶恋花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 情恼。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夜, 短松冈。 【简析】以真情入词,或由苏轼始。宋神宗熙宁 八年,东坡任密州(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夜,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 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 的悼亡词。苏轼19岁娶同郡17岁王弗,后 出蜀入仕。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故乡。 苏洵告苏轼:“妇从汝于艰巨,不可忘 也。”
• 雨中东坡—笑对 人生风雨的达者
• 雨后东坡—堪破 人生晴雨的智者
• 词人是一个吟啸 徐行、拄着拐杖 、穿着草鞋、顶 风冒雨,不畏艰 巨、镇定从容、 旷达乐观形象。
写作手法
1、以小见大:
词人写途中遇雨,竹杖芒鞋,顶风冒 雨,吟啸徐行。表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 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并且由 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 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退缩、不丧气、 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1)道 王道之始也(名词,方法,途径)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故国神游(形容词,旧的) 已而遂晴,故作此(连词,因此)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课件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赤壁怀古课件新人教版

• 把握表现手法 • 1、试分析“点染”的表现手法在《赤壁怀古》 中是如何运用的? • 上阕写江山之景,使用了“点染”手法。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 “点”,一语点明作者要描写的对象就是传 说中周瑜大胜曹操的赤壁古战场。 • 后面三句属于“染”,从两个角度渲染赤 壁的雄奇景象。“乱石穿空”写山石陡峭高 峻,通过夸张突显山形雄奇;“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写江水奔涌澎湃,声响震天, 写浪花层层翻卷,雪白夺目,绘形、绘声、 绘色地形容山水的壮观奇险。
上阙以写景为主,描写赤壁壮丽的景色, 引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 下阙写周瑜的形象,建功立业的渴慕之 情溢于言表,并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叹。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英雄,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临江仙》明· 杨慎
——《三国演义》篇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 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事业、爱情两得意!
苏轼把周瑜塑造成一个少
年得志、英姿勃发、干练儒雅、 功勋显赫的英雄形象:用雄浑 壮美貌妻子衬托其英姿勃发、 年轻有为,以羽扇纶巾的着装 打扮表现其风流倜傥、气度儒 雅,以谈笑的轻松神情形容其 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周瑜这 种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使词人 满怀崇敬和羡慕。(词中人物 形象)
苏 轼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人物形象类规范的答题模式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语文_必修4(人教版)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语文_必修4(人教版)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

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

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温馨晨读自主学习「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 “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

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有删节)写作延伸能力提升/曰裸丙<8掘G>课内素材豪放旷达的苏轼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

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共46张)[1]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共46张)[1]

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 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 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 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技巧探究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活动在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 物是谁?他的形象在词作中是 怎样表现出来的?
周瑜
儒雅、风流倜傥 指挥若定、泰然 自若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
娶形度塑年刘 小象儒造三联 乔 。 雅 了 十 军周 已 赤 , 一 四 的瑜 有 壁 镇 个 岁 前是 十 之 定 风 。 线赤 年 战 自 流 词 总壁 。 时 若 倜 人 指之 , 的 傥 为 挥战 他 儒 , 我 。中 迎 将 气 们 当孙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 一细节?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苏 轼
苏轼简介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 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 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 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 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 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苏轼的政治思想比 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 轼 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 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解析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解析

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
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
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
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 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 于此时。
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 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 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 境界。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 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 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 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 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苏轼不仅对儒、释(佛)、道三种 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 是相通的,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 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政治人格: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 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入仕后奋 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 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 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 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 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③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 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④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 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 来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 概。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险峻,雄浑壮阔”。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 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 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 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 所作为。
坎坷人生: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 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 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 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 生活。

高中语文人教版《苏轼词两首》教育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苏轼词两首》教育教学课件
●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
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 字,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韵,后片十句四仄韵等十一种变体。代表 作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翻译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③。 故垒④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⑤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⑥。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6、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 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 梦境中游历。 7、“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8、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这里指洒酒 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羽觞 。
原文赏析
总的来看 气象磅礴,格调雄壮 高唱入云,境域宏大
历 史 评 判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到达了极高的成绩,堪称宋 代文学最高成绩的代表。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苏轼 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 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其次,苏轼 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 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 到处都能发觉美的的存在。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苏轼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为豪放派代表。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课文所选的这两首词都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他游赤壁的感慨,同时的作品还有前后《赤壁赋》。

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作,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显得旷达洒脱。

《定风波》是诗人前往沙湖,欲“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词描写大雨之中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建议采用如下方法:1.抓特征。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喻今,借周喻的功业辉煌反衬自己功名无望,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

《定风波》托物寄志,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实则写政治上的风雨,言在此而意在彼。

把握上述特征,体会诗词内旨。

2.抓词眼。

“多情”(梦)是《念奴娇》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有人认为是发思古之幽情),提挈全词;“风雨”(或“烟雨”)是《定风波》中的词眼,诗人抒发如何对待政治中的风雨。

3.抓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都是名句,细加分析,深入词中境界。

课文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人教社必修4.5 苏轼词两首

人教社必修4.5 苏轼词两首

第三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第三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周瑜谈 笑强敌的英雄图。 小乔初嫁” 以美女衬托英雄, 笑强敌的英雄图。“小乔初嫁”,以美女衬托英雄, 显示周瑜的年轻有为、事业有成。 羽扇纶巾” 显示周瑜的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羽扇纶巾”, 以儒将装束描写青年将帅,显示周瑜的神机妙算, 以儒将装束描写青年将帅,显示周瑜的神机妙算, 聪颖智慧。 谈笑”句以“谈笑间”就使“ 聪颖智慧。“谈笑”句以“谈笑间”就使“樯橹灰 飞烟灭”的有力烘托,突出周瑜深谙谋略、 飞烟灭”的有力烘托,突出周瑜深谙谋略、从容镇 定的大将风度和卓越的指挥才能。 定的大将风度和卓越的指挥才能。 这幅图画,气势雄壮。 遥想” 这幅图画,气势雄壮。“遥想”、“当年”把 当年” 人们的思路引向悠远的历史; 雄姿英发” 人们的思路引向悠远的历史;“雄姿英发”表现周 瑜英姿勃勃的英雄气概; 樯橹灰飞烟灭” 瑜英姿勃勃的英雄气概;“樯橹灰飞烟灭”展示赤 壁大战浓烟滚滚、一片火海的壮阔的战争场面。 壁大战浓烟滚滚、一片火海的壮阔的战争场面。这 幅英雄图与上阕的江山图变幻交织,使人惊心动魄。 幅英雄图与上阕的江山图变幻交织,使人惊心动魄。
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本是唐代天宝年 间一个倡女的名字。唐元稹在《连昌宫词》 力 间一个倡女的名字。唐元稹在《连昌宫词》“力 士传呼觅奴娇,念奴潜伴诸郎宿”句下注: 士传呼觅奴娇,念奴潜伴诸郎宿”句下注: 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 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pú 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众乐为之罢奏。 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众乐为之罢奏。玄 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 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 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 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 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 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 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后来词人们就用“念奴娇” 后来词人们就用“念奴娇”作为词曲的名 用来描写念奴之美。这是《念奴娇》 称,用来描写念奴之美。这是《念奴娇》的 本意” “本意”。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答案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 刚才。 今义: 从来,一向。 (4)词类活用 ①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②樯橹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 (5)语序颠倒(古诗词中,常常因为音律的严格要求而使词序颠倒) ①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②多情应笑我: 应笑我多情。 ③早生华发: 华发早生。
当我怀着糟糕的心情开车回家时忽然想到了:驾车有风险,能活着真好。
推开家门,随手丢掉门口的垃圾后,意识到台球并不是我的全部,开心
地生活和获得冠军一样重要。什么都不是问题,再来!”丁俊晖的这一
席话,引起了球迷们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纭为他的豁达和自信“点赞”。
返回
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
喜欢苏东坡 方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 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 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 善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 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照下显得黯然失色。(1) (1)借助对照,突出苏东坡耀眼的光芒。在这里,作者喜欢苏东坡到不讲 道理。虽然感情的亲疏会影响我们对东坡的公正的认识,但唯其如此, 才更见情感至深,也更吸引读者深读下去。
答案
9.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仍旧手持竹杖,脚穿芒 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 交加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 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 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苏轼词两首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
..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华发:花白的头发。

C.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
..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
..人物
..萧瑟处B.千古风流
C.便纵有千种风情
..
..D.同行皆狼狈
解析:选D“狼狈”古今义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A项,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

今义:轻浮放荡的。

C项,古义: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

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

3.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B.举酒欲饮无管弦
C.足下蹑丝履D.君当作磐石
解析:选B“管弦”代指音乐。

4.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答:
解析: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广东盆景,据此可断定③是首句;②⑥构成因果关系,叙述广东盆景的特点;④①⑤叙述其历史。

顺序应是:对象—特征—历史。

参考答案:③②⑥④①⑤
5.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1)
(2)
参考答案:(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6.下面是“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
参考答案:画面整体为圆形,寓意全国;中间是“法”字和日期“12·4”;“水”部形如喇叭,寓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传播;“去”部形如钥匙,寓意通过法制宣传开启法律知识之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3)苏轼的《定风波》中“”一句写雨滴打在竹林上发出响声不要感到扫兴,如果把它当作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了。

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答案:(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词的上片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试结合原词分析。

答:
参考答案:“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

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

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的手法。

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创造出一种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江城子
苏轼
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注]陶渊明曾游斜川,喜爱曾城的独秀,作《游斜川》。

此处是说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

10.试析“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句的妙处。

答:
参考答案: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无理而妙,诗句突兀,有先声夺人之效,表达了愤激之情;起着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全词围绕首句展开,且环环相扣。

1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
参考答案:首句直抒胸臆,说只有梦中才明白、醉中才清醒,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

次写东坡清晨一场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清新宜人的图景,表达诗人此刻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再写东坡之鸣泉、小溪、山亭、远峰等景物,与当日斜川景色相似,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恬静、清幽,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凸显其淡泊自足的心境。

结尾表达自己年老,希望在田园山水中安度余生的愿望。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解析:一般而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意象(景物)或借助关键词(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来品味。

在作答本题时,可结合“恨”字,写出作者“恨”什么,想要“忘却”的又是什么。

因为苏轼是大家熟知的诗人,虽然题目没有给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作
者心境时,还是要结合作者的相关经历作答。

参考答案:此句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13.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

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题目已经明确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鉴赏,在答题时可以按照情景交融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先结合景物特征,再现词句内容,然后点明景物下作者的情感),结合词句具体内容作答。

参考答案: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此时作者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

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遐想。

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

(意思相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4.“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示例二)“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15.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片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示例二)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这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