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的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肺痨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肺痨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肺痨的病因及预防措施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

《古今医统·痨瘵门》即曾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

痨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

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根底,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

1、感染痨虫早在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认识到本病属于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提到此病“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乃至于死,而且其传染性很强,甚至可以“灭门。

古人根据本病具有传染的情况,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痨瘵诸证》指出:“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

明确指出瘵虫传染是形本钱病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直接接触本病患者,如问病吊丧,看护,骨肉亲属与患者朝夕相处,“痨虫侵人人体而成病,这种认识直到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才被证实。

2、正气虚弱肺痨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体质、经济状况的人。

一般说来,往往在正气虚弱时罹患肺痨,凡先天禀赋不强,小儿喂养不当;或病后失养,如麻疹、哮喘等病后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以及产后失于调养等,皆易致痨虫入侵。

故《外台秘要·灸骨蒸法图》说:“婴孺之流,传注更苦。

后天摄身不慎,青年早婚,嗜欲无节,耗伤精血;或情志不遂,忧思过度,或劳倦伤脾,而导致正气虚弱,痨虫入侵而发病。

正如《古今医统,痨瘵门》说:“凡人平素保养元气,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并提出气虚血痿,痨瘵“皆能乘虚而染触。

年老体弱,贫困,营养不良,也是罹病的重要原因,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即曾指出“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易致痨虫侵袭。

痨虫感染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

痨虫是发病的原因,正虚是发病的根底。

正气旺盛,即使感染痨虫后,也未必发病,正气缺乏,那么感染后易于发病。

同时,病情的轻重与内在正气的强弱也有重要关系。

另一方面,痨虫感染是发病的必备条件,痨虫既是耗伤人体气血的直接原因,同时又是决定发病后病变开展规律、区别于它病的特殊因素。

肺痨的名词解释

肺痨的名词解释

肺痨的名词解释肺痨,又称为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以影响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胸膜、肠道、骨骼等。

肺痨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现在可以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但仍然导致大量的死亡和疾病负担。

肺痨的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主要途径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病原体会被他人吸入体内。

然而,并非每个感染分枝杆菌的人都会发展成为肺痨,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通常可以将其控制在体内。

只有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分枝杆菌时,感染才会进一步发展,导致活动性肺痨的发生。

肺痨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咯血、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

病程较长,症状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并且逐渐加重。

由于肺部疾病的持续存在,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和全身器官的损害,如肺不张、肺纤维化、肺脓肿、胸膜炎、关节炎、椎体结核、脑膜炎等。

肺痨还会导致免疫系统的激活和损害,从而增加其他感染的风险。

肺痨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胸部X线和胸部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肺部的结节、浸润阴影和空洞等。

对于疑似肺痨的患者,还可以进行结核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定感染是否存在。

治疗肺痨的首要目标是消灭活动性感染,并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播给他人。

一线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异胞核苷核酸合成抑制剂,如异烟肼、利福昔明和吡嗪酰胺。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连续使用多种药物,以减少药物抗性的风险。

同时,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通常为至少6个月,有时甚至长达12个月。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用于肺痨的管理,如手术治疗、肺痨疫苗接种、支持性治疗和营养支持等。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或耐药肺结核的患者,包括肺切除、肋膜粘连、胸腔引流等。

肺痨疫苗是一种预防性措施,通常在婴儿时期接种,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分枝杆菌的应对能力。

第六节 肺痨

第六节  肺痨

第六节肺痨
【概念】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形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四大症:①咳嗽、②咯血、③潮热、④盗汗
└三大性:①传染性、②慢性、③消耗性
【病因病机】
┌内因:禀赋不足┐┌─肺肾同病→久则及心
│病后失调├正气虚弱─┐┌肺失滋润│(母病及子)↓及五│酒色劳倦┘├侵蚀肺脏→肺痨┼肺阴亏虚─┼─肺脾同病→阴阳两虚→于→脏└外因:接触患者─┬痨虫入肺┘└阴虚火旺│(子盗母气)↑五同吸痨虫空气┘└─肝火偏旺→气阴两伤脏病归纳:(木火刑金)
┬病因:┬感染痨虫┬接触病人
││└吸入空气
│└正气虚弱┬禀赋不足、营养不良
│└酒色劳倦、病后失养
├病机:┬肺虚卫外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肺气
│└导致肺虚,痨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病位:┬肺
│└与脾肾相关
├病性:┬阴虚
│└可导致气阴两虚,甚至阴损及阳
└病势:其邪辗转,乘于五脏
【诊断】
┬病史:有与肺痨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史
├症状体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形体明显消瘦
└早期征兆:┬病人感到倦怠乏力
└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病位:┬主要在肺
│└日久损及脾肾两脏
└性质:┬阴虚为主
└日久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二、治则
基本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补虚赔本:┬重点在补肺─┬以滋阴为主
│└补益脾肾└兼以降火、益气、补阳└抗痨杀虫:以绝其根本(病因治疗)
三、分型论治
┬胸痛:+内关
├心烦失眠:+神门
├急躁易怒:+太冲
└面浮肢肿:+关元、阴陵泉。

中医内科学资料—肺痨

中医内科学资料—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痨细目一:概述一、肺痨的概念及源流1.肺痨的概念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

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2.肺痨的源流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认为本病属慢性劳损性疾病。

在魏晋到北宋时期,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的特点。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提出本病是由“肺虫”引起,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故成瘵疾,咯血声嘶。

”到唐宋明清时期,明确了本病的病位、病机和治则。

朱丹溪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专著。

明·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和“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

二、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与西医学的肺结核基本相同。

若因肺系其他疾病引起的肺脏劳损,也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肺痨的常见病因外因:感染“瘵虫”。

内因:禀赋不足、酒色过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二、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肺痨的病位在肺,肺脏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他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瘵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但可传及其他脏腑,尤以脾肾为主,同时也涉及心肝。

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可致“肺肾两虚”。

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或肺虚心火乘客,肾虚水不济火,可致心肝火旺。

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一般而言,初起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故见肺阴亏损之候;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两虚之候。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肺痨的诊断要点1.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肺痨

肺痨

肺痨一、病名(一)概念肺痨是由于正气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轻者,不一定诸症悉具,重者则每多兼见由于肺主呼吸,受气于天,吸清呼浊,若肺脏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瘵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

因而在临床表现上,多见干咳、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喉疮声嘶等肺系症状。

故瘵疾中以肺痨为最常见。

病名释义:肺,指肺脏。

痨,义同劳,意指劳损。

由于本病痨虫蚀肺,劳损在肺,故称肺痨。

肺痨有“三性”及“四大主症”:三性:传染性(痨虫感染,即结核杆菌感染)、慢性(绝大多数由渐而起,呈急性发作者很少)、消耗性(见全身虚弱不足之症)。

四大主症:咳嗽(久延不已的慢性咳嗽)、咯血(轻者为痰中带血,重者可大口咯血)、潮热(下午发热,傍晚为著,子时后渐轻,上午凉爽)、盗汗(寐中出汗,醒时汗止)。

(二)历史沿革1、肺痨记载最早见于《内经》。

2、肺痨的病名,历代放书中记载有“尸疰”、“痨瘵”、“毒疰”、“鬼疰”、“热疰”、“冷疰”、“劳咳”、“急咳”、“疳痨” 、“传尸骨蒸”之称,到宋代《三因及一病证方论》始以“痨瘵”定名。

3《普吉本事方》明确指出本病的病因为“肺虫”,病位主要在肺。

4、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治疗肺痨现存的第一部专著。

5《仁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重要观点。

6 《丹溪心法·痨瘵》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7《医学入门·痨瘵》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

8《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三)范畴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病相类同。

若以广义的痨瘵而言,还包括某些肺外结核在内。

当这些疾病出现肺痨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肺痨(3)

肺痨(3)

病因病机
病因
1.为慢性传染性疾患:“发病后积年类月,渐就顿 滞,以致于死。” 2.传染力特别强:严重到“甚至灭门”。 3.因直接接触传染致病:与病人直接接触,致痨虫 侵入人体为害。举凡酒食、问病、吊丧、看护,或与 患者朝夕相处。 历代医家的这一认识,已为百年前从肺结核患者中 发现结核杆菌所证实。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2)虚火灼肺证(阴虚火旺证)
[证候]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 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 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 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 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肾阴虚,水亏火旺,燥热内灼。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病因病机
肺痨病因病机示意图
外因
痨虫 传染
痨虫 蚀肺
耗损 肺阴
阴虚 火旺
阴损及阳
内因 正气 虚弱
气阴 两虚
肺痨的致病因素,不外内外两端。两者往往互为因果
病因病机
病因
(1)外因——感染痨虫 感染痨虫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早在西晋时期,即 观察到本病具有传染性,唐代创立了“肺虫”,宋 代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均认识到了本病 的这一病因。 痨虫致病有以下特点:


概念
肺痨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 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 主要临床特征。病轻者,诸症间作,病重者 可以先后相继发生,或兼见并存。
约而言之,本证有“三性”和“四大主症”。


概念
传染性(痨虫感染)

中医知识:肺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中医知识:肺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中医知识:肺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本病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发展而成。

其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

凡西医学中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不张、肺硬变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辩证论治。

病因病机1.久病损肺如痰热久嗽,热灼津伤,或肺痨久嗽,虚热内灼,耗伤阴津,或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

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或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等,肺气日耗,渐而伤阳,或虚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亦可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痿不用。

2.误治津伤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

本病发病机理总缘于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

因津伤肺燥,燥盛则干,肺叶弱而不用则痿。

病理性质有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之分。

其病理表现有虚热、虚寒两类:①虚热肺痿:一为本脏自病所转归;一由失治、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

②虚寒肺痿: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由气虚导致津亏或阴伤及阳,气不化津以致肺失濡养,渐致肺叶枯萎不用。

其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

治疗原则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虚热证,治当清热生津,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

治疗时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补上制下。

肺痨(中医内科学)

肺痨(中医内科学)
阴阳两虚
滋阴润肺 清热杀虫
滋阴降火 补益肺肾
益气养阴 润肺止咳
滋阴补阳 培元固本
月华丸
百合固金汤 秦艽鳖甲散
保真汤
补天大造丸
三、分清病变所涉及脏腑
肺痨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并发现肺痨虫
乏力,纳呆便 溏

子病及母
健脾助运 培土生金
参苓白术散
性急善怒 胁肋掣痛
母病及子
腰酸遗精 肾
潮热声嘶 遗精闭经 舌红脉细数
4、阴阳两虚
主症: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或夹白, 形寒自汗,声嘶音哑,形体消瘦,或有 浮肿,腹泻,心慌,肢冷,大肉脱尽等 症,舌质淡而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 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医学心悟》
组成:人参、黄芪、远志、白芍药、山 药、茯苓、杞子、龟板、鹿角、紫河 车、白术、当归、枣仁、熟地)
1.正气虚弱 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嗜欲无度, 忧思劳 倦、大病久病等,耗伤正气,痨虫乘 虚侵袭,伤人致病。正虚是患病的一种重要因 素。
2.痨虫传染 形成本病的唯一因素是痨虫传染。 痨虫侵袭,腐蚀肺叶,出现咳嗽、咳痰、胸痛、 气喘等,肺络受损并可见咯血。痨虫最易伤阴, 可见潮热、盗汗等症状。
正虚不仅是发病的关键,也是本病传变、转
2.抗痨丸
组成:矮地茶、白及、百部、穿破石、桑 白皮、五指毛桃
功效:止咳祛痰、抗痨杀虫。
主治:体质尚好,虚证不显著之肺结核。
用法: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按语:本方有活血止血,散瘀生新,祛痰 止咳之功,可用于浸润型肺结核,痰中带 血。
3.肺结核丸
组成:白及、土鳖虫、制何首乌 功效:敛阴补肺。 主治:用于肺结核空洞、肺出血。 用法:口服、每次9g,每日3次。 按语:本方有养阴润燥,祛痰止咳之功,可

肺痨

肺痨

• 脉象:细或兼数。 •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 方药:月华丸加减。药用沙参、麦冬、天冬、 生地、熟地、百部、獭肝、川贝、阿胶、三七、 茯苓、山药、菊花、桑叶。可加百合、玉竹、 白及、白茅根、藕节、仙鹤草、银柴胡、功劳 叶、地骨皮等。 2、阴虚火旺 • 主症:咳呛气急,痰少质粘,反复咯血,量多 色鲜。
4、阴阳两虚 • 主症:痰中或见夹血,血色暗淡,咳逆喘息少 气,形体羸弱,劳热骨蒸,面浮肢肿。 • 兼次症:潮热,形寒,自汗,盗汗,声嘶失音, 心慌,唇紫,肢冷,五更腹泻,口舌生糜,男 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 • 舌象:舌光质红少津,或舌质淡体胖,边有齿 痕。 • 脉象: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 治法:温补脾肾,滋养精血。 •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黄芪、人参、山药、
枸杞子、龟板、鹿角、紫河车、地黄、当归、 酸枣仁、远志、白芍、麦冬、阿胶、五味子、 山萸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柏子仁、丹参、 肉豆蔻、补骨脂。
六、预防及护理措施
1、本病具有传染性。 2、咯血者,应该安静卧床休息。 3、加强饮食调养,可吃甲鱼、雌鸡、牛羊乳、 蜂蜜以及白木耳、百合、山药、藕、枇杷之类, 以补肺润燥生津,忌辛辣之物。
四、鉴别诊断
1、虚劳 肺痨具有传染性,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
2、肺痈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临床以咳嗽、 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朋血相兼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理属性 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 与脾、肾的关系。
(二)治疗原则 本病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 (三)分证论治 1、肺阴亏损 •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少痰或痰中有时带血, 如丝如点,色鲜红。 • 兼次症: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或有少量 盗汗,口干咽燥,胸闷隐痛。 • 舌象:舌质红,苔薄少津。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3
• 三、讨论范围。 •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与西医
学的肺结核基本相同。若因肺系其它疾病 引起的肺脏劳损,也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4
【病因病机】
肺痨的致病因素,不外内外两端。外 因系指痨虫传染,内因系指正气虚弱,两 者往往互为因果。痨虫蚀肺,耗损肺阴, 进而演变发展,可至阴虚火旺,或导致气 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14
肺痨与虚痨的鉴别简表
病名
肺痨
虚痨
病 因 痨虫
内伤亏损
传染性 有

病 位 主要在肺,病久可损及他脏。 五脏源自重,以肾为主。病 理 主在阴虚
阴阳并损
关 系 肺痨后期,可表现虚痨重证。
15
• (二)肺痨与肺痿的鉴别
• 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 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 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萎弱不用,俱 可成痿。正如清《笔花医镜·虚劳》所说:“肺 金痿者,其受病不同,及其成劳则一也。” 《外台秘要·传尸方》即曾指出:“传尸之 疾……气急咳者名曰肺痿。”提示肺痨后期可 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 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 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 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 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 三、证治分类 • (一).肺阴亏损证 • 1、症状: •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
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 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 • 兼症: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 不香。 • 舌脉: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20
• 2、证机概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 络损。
8

中医内科学-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痨
病变范围
肺痨的病变范围根据感染程度和免疫反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轻度感染时,病变主要发生在局部肺部组织;重度 感染时,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病理分期
01
活动性病变期
在活动性病变期,肺部组织可见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同时伴有明
显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此期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常有发热、咳嗽、
咳痰、胸痛等症状。
预后转归
治愈
经过合理的治疗和调护,肺痨是可以治愈的。
复发
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肺痨复发,需要 重新接受治疗。
并发症
肺痨可能引起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气 肿等,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治疗。
肺痨的案例分析
06
病例一:中药治疗肺痨的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45岁的女性,被诊断为肺痨,咳嗽、咳痰、盗汗、消瘦等症 状明显。
THANKS.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指结核杆菌通过 血液循环传播到全身各器官引起的病 变。该类型病变可累及肺、肝、肾、 脑等多个器官。
肺痨的病理分析
02
病理机制
发病机制
肺痨的发病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感染是肺 痨的主要发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通过淋巴和血液 循环系统播散到全身,但主要病变仍发生在肺部。
免疫反应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免疫细胞来清除结核分枝杆菌,而体液免疫则通过抗体来中 和结核分枝杆菌。
病理变化
病变类型
肺痨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渗出是结核病的早期病变,表现为局部炎症反应和血管通透 性增加;增生是结核病的主要病变类型,表现为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的 特征性病变,表现为病灶内细胞核破裂、脂质溶解,形成干酪样坏死物质。

肺痨

肺痨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主症 2.辨病位 3. 辨病性
四、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如《医学正传· 劳极》即提出:“一 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 以复其真元”的两大原则。
四、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肺阴亏虚
审证要点: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丝或血点, 色鲜红,午后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胸部隐 隐闷痛,或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少津, 脉细或数。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方药:月华丸。
审证要点:喘咳少气,痰中夹血,血色暗淡,
潮热,自汗盗汗,声嘶失音,面浮肢肿,心 慌唇紫,肢冷泄泻,男子滑精、阳痿,女子 经少、经闭,舌光红少津,脉微细而数,或 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五、结语
肺痨病因:感染“痨虫” 肺痨病理性质:主在阴虚,进而阴虚火旺, 或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病位:主要在肺,并与脾、肾等脏有关。 肺痨基本治则: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


广西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肺痨是因正气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 脏所致。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 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是具有传染性的 慢性虚弱性疾病。(三性四大主症)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1.《内经》:首先认识本病属于“虚劳”范围的慢 性虚损性疾病。 2.葛可久《十药神书》:我国现存治疗肺痨的第一 部专著 。 3.明· 虞传《医学正传· 劳极》:提出“杀虫”和“补 虚”的两大治疗原则。
六、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肺痨: 2、填空题 (1)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为 ,二为 。 (2) 肺痨在病理性质方面,基本以 为主, 并可导致 ,甚至 。 3、问答题 肺痨的辨治要点是什么,如何分证论治?

肺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肺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肺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肺痨,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在古代,肺痨曾被视为绝症,但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对于肺痨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肺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对肺痨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肺痨的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正气虚弱,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痨虫。

二是痨虫侵袭,痨虫乘虚而入,侵蚀肺脏,进而导致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日久则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两虚。

在病机方面,初期多为阴虚肺热,表现为干咳、少痰、咯血、低热、盗汗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气阴两虚,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自汗、盗汗等。

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导致阴阳两虚,出现形寒肢冷、喘促、水肿等症状。

二、中医药治疗肺痨的常用方法1、滋阴润肺法适用于肺痨初期,阴虚肺热证。

常用的方剂有月华丸,其中包含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阿胶、山药、茯苓等药物,具有滋阴润肺、止咳止血的作用。

2、益气养阴法适用于肺痨中期,气阴两虚证。

代表方剂为保真汤,药物有黄芪、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生地、麦冬、天冬、白芍等,有益气养阴、补虚除热的功效。

3、阴阳双补法适用于肺痨晚期,阴阳两虚证。

常用的方剂是补天大造丸,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枣仁、远志、白芍、山药、熟地等组成,能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4、对症治疗针对肺痨患者常见的咳嗽、咯血、盗汗等症状,中医药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咳嗽明显者,可选用紫菀、款冬花、百部等止咳平喘药;咯血者,可选用白及、仙鹤草、三七等止血药;盗汗者,可选用浮小麦、麻黄根、煅牡蛎等敛汗药。

三、中医药治疗肺痨的临床研究成果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肺痨方面的有效性。

一项针对 200 例肺痨患者的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阴润肺的中药方剂)的患者,其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且治疗后的复发率也显著降低。

肺痨中医考试题库和答案

肺痨中医考试题库和答案

肺痨中医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选题1. 肺痨的病位主要在:A. 肺B. 脾C. 肾D. 肝答案:A2. 肺痨的主要病机是:A. 肺阴亏虚B. 肺气不足C. 肺阳虚衰D. 肺热壅盛答案:A3. 肺痨的主要症状不包括:A. 咳嗽B. 咳痰C. 咳血D. 胸痛答案:D4. 肺痨的治疗原则是:A. 补气养血B. 滋阴降火C. 清热解毒D. 温阳散寒答案:B5. 肺痨的典型舌象是:A. 舌质淡红,苔薄白B. 舌质红,苔黄腻C. 舌质红绛,苔少或无苔D. 舌质淡,苔白腻答案:C二、多选题6. 肺痨的常见症状包括:A. 咳嗽B. 咳痰C. 咳血D. 盗汗E. 消瘦答案:A, C, D, E7. 肺痨的常见并发症包括:A. 肺胀B. 肺痿C. 肺痹D. 肺痈E. 肺痨答案:A, B, C8. 肺痨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A. 肺阴亏虚型B. 阴虚火旺型C. 气阴两虚型D. 阴阳两虚型E. 痰湿阻肺型答案:A, B, C, D9. 肺痨的常用中药方剂包括:A. 百合固金汤B. 清燥救肺汤C. 养阴清肺汤D. 补中益气汤E. 六味地黄丸答案:A, B, C10. 肺痨的预防措施包括:A. 加强营养B. 避免过度劳累C. 戒烟戒酒D. 预防感冒E. 定期体检答案:A, B, C, D, E三、判断题11. 肺痨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对)12. 肺痨的发病与情绪因素无关。

(错)13. 肺痨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14. 肺痨患者可以进行剧烈运动以增强体质。

(错)15. 肺痨患者应定期进行胸部X光检查。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肺痨的病因病机。

答:肺痨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导致肺阴亏虚,肺失所养,肺络受损,痰瘀互结,形成肺痨。

病机主要为肺阴亏虚,肺失宣降,肺络受损,痰瘀互结。

17. 简述肺痨的临床表现。

答:肺痨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咳血、盗汗、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

咳嗽多为干咳,痰少或无痰;咳血多为痰中带血或咯血;盗汗多为夜间出汗;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为全身症状。

06肺痨——中医内科肺系疾病

06肺痨——中医内科肺系疾病
且明确地将肺痨从一般虚劳的其他疾病中独立出来。
三、范围
西医学诊断的肺结核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02 第贰章节
病因病机
肺痨主要在于痨虫为患,但正虚是发病的关键。 正气旺盛,虽感染痨虫,不一定发病; 正气不强,则感染痨虫后容易发病。 而且正气的强弱与病情的轻重也有很大的关系。
本病的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故临床常见干咳、咽燥、 痰中带血以及声嘶等肺系症状。
03 第叁章节
诊断
1.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 2.病史:有接触肺痨病人病史。 3.不典型患者,仅有轻微咳嗽,或偶有痰中带 少许血丝,逐渐消瘦。 4.X线拍片或胸部CT检查可见结核病灶(肺), 或查痰结核菌阳性。
04 第肆章节
鉴别诊断
1.与肺癌相鉴别
相同点 不同点 年龄 表现 治疗
二、源流——治疗
元代朱丹溪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元代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收载了治痨十方,
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明代虞抟《医学正传 劳极》提出了杀虫及补虚
两大治疗原则。
二、源流——治疗
中医对肺痨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汉唐以前:认为本病属虚劳病的范围; 汉至唐代: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 宋代以后:对肺痨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理法方药的运用趋向系统全面。 宋代医家不仅创“痨虫”之说,并强调治疗肺痨当用杀虫的治法,
二、源流——病因病机
汉代张仲景将本病归属于虚劳范畴。《金匮要 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平人,脉虚 弱细微者,善盗汗也”。“人年五六十,其病 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 为劳得之”
二、源流——病因病机
华佗《中藏经 传尸》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 “传尸者……问病吊丧而得,或朝走暮游而 逢……中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

肺痨

肺痨

【中医内科】今日总结:肺痨一、定义肺痨是以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为特征。

二、病因病机图解三、分证论治归纳四、辨证要点四大主症——咳嗽(久延不已的慢性咳嗽)咯血(轻者为痰中带血,重者大口咯血)潮热(下午发热,傍晚为著,子时后减轻,上午凉爽)盗汗(寐中汗出,寤时汗戢染然而止)三性——传染性(痨虫感染)慢性(绝大多数由渐而起,呈急性发作者极少)虚弱性(见全身虚弱不足之症)1.辨病理属性:(1)总属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或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2)肺阴亏虚心肝肾,出现阴虚火旺症状。

2.辨轻重(1)轻证:初起,轻微咳嗽,或偶有痰中带少许血丝,逐渐消瘦,四大主症未必悉具。

(2)重证:四大主症严重,大量咯血,胸痛气喘,大肉下陷,肢体浮肿。

3.辨症候顺逆(1)顺症:元气未衰,胃气未伤,脉来有根(2)逆症:胃气大伤,虚不受补,脉来浮大无根后细而数急五、巧记口诀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六、方剂口诀1、月华丸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2、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3、秦艽鳖甲散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4、保真汤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5、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痨的病因病机
肺痨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历史悠久,且逐渐深化。

《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无肺痨病,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中,并描述了与肺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灵枢·玉版》篇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

晋代《肘后备急方》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指出“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并创立“尸注”、“鬼注”之名。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章,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劳热生虫在肺”。

《外台秘要》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尤为详细,指出本病有骨蒸、烦躁、食无味、消瘦、盗汗、咳嗽、两颊如胭脂色等症状,还指出本病可见“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等兼症。

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和诸多症状,故有很多名称,如尸疰、劳疰、虫疰、传尸、肺痿、劳嗽、骨蒸、伏连、急痨等,直到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始以“痨瘵”定名,并指出与予事而忧则肺劳为各一门类,不可不知,从发病学上把痨瘵与一般的虚劳进行了界定。

病因方面,在唐代关于肺虫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在治疗方面,《仁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重要观点。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着。

《丹溪心法·痨瘵》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明代《医学入门·痨瘵》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

《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迄今仍然对肺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

《古今医统·痨瘵门》即曾指出“凡此诸虫,着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

”痨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

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

1、感染痨虫早在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认识到本病属于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提到此病“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乃至于死”,而且其传染性很强,甚至可以“灭门”。

古人根据本病具有传染的情况,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痨瘵诸证》指出:“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

”明确指出瘵虫传染是形成本病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直接接触本病患者,如问病吊丧,看护,骨肉亲属与患者朝夕相处,“痨虫”侵人人体而成病,这种认识直到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才被证实。

2、正气虚弱肺痨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体质、经济状况的人。

一般说来,往往在正气虚弱时罹患肺痨,凡先天禀赋不强,小儿喂养不当;或病后失养,如麻疹、哮喘等病后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以及产后失于调养等,皆易致痨虫入侵。

故《外台秘要·灸骨蒸法图》说:“婴孺之流,传注更苦”。

后天摄身不慎,青年早婚,嗜欲无节,耗伤精血;或情志不遂,忧思过度,或劳倦伤脾,而导致正气虚弱,痨虫入侵而发病。

正如《古今医统,痨瘵门》说:“凡人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并提出气虚血痿,痨瘵“皆能乘虚而染触”。

年老体弱,生活贫困,营养不良,也是罹病的重要原因,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即曾指出“因境遇者,贫贱
而窘迫难堪”,易致痨虫侵袭。

痨虫感染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

痨虫是发病的原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

正气旺盛,即使感染痨虫后,也未必发病,正气不足,则感染后易于发病。

同时,病情的轻重与内在正气的强弱也有重要关系。

另一方面,痨虫感染是发病的必备条件,痨虫既是耗伤人体气血的直接原因,同时又是决定发病后病变发展规律、区别于它病的特殊因素。

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肺。

由于肺开窍于鼻,职司呼吸,痨虫自鼻吸入,直趋于肺而蚀肺,故临床多见肺失宜肃之症,如干咳、咽燥、咯血,甚至喉疮声嘶等。

由于脏腑间具有相互资生,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因此肺病日久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故有“其邪辗转,乘于五脏”之说。

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脾为肺之母,肺痨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可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症,其甚者可致肺、脾、肾三脏同病。

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资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则可见肺肾两虚,伴见骨蒸、潮热、男子失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则见性情急躁,善怒,胁痛;肺肾阴虚,心火上炎还可伴有虚烦不寐,盗汗等症;如肺虚制节失司,血脉运行不畅,病及于心,可见喘、悸、肿、紫绀等症。

本病病理性质的重点,以阴虚火旺为主。

因肺喜润恶燥,痨虫蚀肺,肺体受损,首耗肺阴,阴虚则火旺,而见阴虚肺燥之候。

故朱丹溪概括痨瘵的病理为“主乎阴虚”。

由于阴阳互根,阴虚则火旺,可发展为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病理的转变,与病情的轻重及病程有关。

一般说来,初起病变在肺,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失滋润,表现为肺阴亏损之候。

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阴伤及气而致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可趋于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