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形象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之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之鉴赏景物形象
(步骤一) 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
(步骤二)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隐隐流露羁縻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步骤三)
我们了解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习了

如何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并且帮助大家学

习了规范答题的步骤,希望大家在读懂诗歌

的基础之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争取更好
常见意境术语六大类型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 清幽类:清新明艳、XXX恬淡。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如“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超脱世俗 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把握这一类题目的解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作业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走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通过选取迟日、春风、花草香、飞燕、暖沙、睡鸳鸯等意 象,描画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 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暮天—迥,青枫、霜叶—稀,鸟—独,月—初上 第三步:分析意境 广阔、凄凉、孤寂 第四步:由意境分析情感 关键词:乡心,绝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隐隐流露羁縻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示例】叶落草枯暮色中天显得清旷悠远,本来茂盛的青枫现在 的霜叶稀稀落落。一座孤城面向河水的城门已经关闭,唯有的一只 孤零零的鸟也向相反方向飞去。水边的渡口一弯新月刚刚升起,邻 居家的渔夫至今还没有摇船而回。怀乡愁思的侵袭肝肠都要寸断了, 从什么地方又传来了阵阵捣衣的砧声?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周道宝形象、意象、意境是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通俗实用说,以主、客观特点可以区别形象和意象这两个概念,以单一或多个(数量)可以区别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

也就是说,形象是指客观的景、物、人;当客观形象一旦写入诗中,蕴藉了诗人主观的情感,那么,诗歌中的形象便成了意象或意境;形象和意象或意境(“意”就是主观方面的东西)的区别主要看有无主观的感情色彩,因为写入诗中的景物或人必然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所以,严格地说,诗中形象应称为“意象”或“意境”。

那么,意象和意境怎么区别呢?简言之,意象是指单一的突出的包含感情的形象,意境是指几个包含感情的形象组合而成的情境氛围。

传统而模糊地说,我们仍称诗中的意象为形象。

景物形象,广义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景物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

诗歌中的景物是浸润了诗人情感的形象,是诗人抒情言志的载体。

因此,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就要从诗中所写景物或事物的自然属性(特点)入手,体味其表现的社会属性。

简言之,一要借助景物意象,品味意境;二要把握诗中描写的画面,并分析描摹图景的方法技巧(包括远、近,声、色,动、静,明、暗等),领会写景状物的方法(比喻、比拟、衬托、对比、夸张、通感、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声(音)色(色彩)结合、白描等);三要领会概括其作用。

【命题角度一】表述景物形象的特点【答题思路】景物形象特点应分为为单个的景物特点和多个景物构成的意境特点。

单个景物形象特点的答题模式:(1)这首诗塑造(或刻画)了景物形象;(2)诗中皆说明这一景物形象特点;(3)诗人塑造这一形象是为了抒发情感。

多个景物形象构成的意境的答题模式:(1)勾画描绘景物的重点词语或诗句。

(2)描述画面。

对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可先总说:本诗的描写对象(主要指什么季节的景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然后连接成句,另外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3)概括特点。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分析古诗词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感受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2)学会从景物形象入手,解读诗人的情感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分析古诗词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描绘。

2. 教学新课(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春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分析其中景物形象的特点。

(2)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景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3)讨论:景物形象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是什么?3. 课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4.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景物形象,培养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所学古诗词。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古诗词中常见景物形象的分类1. 自然景观:山水、江河、湖海、草原、田园等。

2. 季节景象:春花、夏雨、秋月、冬雪等。

3. 动植物形象: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

4. 人文景观:古建筑物、历史遗迹、寺庙园林等。

七、教学活动第七章: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经典古诗词,如《登鹳雀楼》、《钱塘湖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景物形象。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景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教学策略第八章:实践演练1. 教师设计景物形象的写作训练,如以“夕阳西下”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幅美丽的夕阳景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 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 布的幌子。 思考: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价这首词说:“词中鲜明画出 一幅农村生活图像,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简要分析。(6分)
(9)
(10) (11)
答案: ①雄浑壮丽 ②壮阔苍茫 ③苍凉悲壮 ④闲适恬淡 ⑤清幽明净 ⑥明丽清新 ⑦萧疏凄寂 ⑧安谧美好 ⑨高远深邃 ⑩淡雅幽远 ⑪清冷幽静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答案: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 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 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 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 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反映了 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 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 点。
寒蝉——悲凉 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 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西风——凄凉忧愁 月——思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 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 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 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 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 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 漫的春光。
《卜算子•咏梅》)
•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 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 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 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
•(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 围? •(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要求等
形 象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
借 《雨霖铃》)
景 抒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情 《石灰吟》)
与 托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物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言 志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啼叫声?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 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悠。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寒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概念,认识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3. 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

4.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5.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表达手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景物形象表达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课堂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开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景物形象是什么。

3.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4.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景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5. 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其中的景物形象。

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互相交流和学习。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运用景物形象。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并尝试创作一首含有景物形象的诗歌。

9.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

10.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作业实践,提高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并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提升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等,评估学生对景物形象概念的理解程度。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象型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 ③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 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 一意象 3、析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全诗说说 这幅画面的抒情作用。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答案】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 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停泊 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其作用是以乐景写哀情, 用乐景反衬出送行者和行人的内心纷乱和离 别的伤感。
(偏重写景的诗歌)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第一种类型:景物画面型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 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 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 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 俯仰、上下); 二是画面色彩(明暗、冷暖); 三是动态和静态(动静、声寂); 四是点面、时空。
•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 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描绘了一幅深夜独泛舟的情景,画面由,笠 泽,玉峰,云, 长桥,一舸组成。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 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 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 2.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 境? 参考答案: 1. 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 凉等也可) 2. 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 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 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

2.意境概括题答题要点: ①概括意境特点:画面特点+心理感受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描绘画面) ③表达情感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2分) ②清澈的水里倒映着云影,一个“闲”字便突出环境的静谧,一片清幽,偌大林间, 诗人听见水声不断,此处以声衬静,更突出林子的安静。(2分) ③由此,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淡。(2分)
断肠人在天涯。 3.意境 (画面特点)萧瑟+(心理感受)凄凉
常见考法
第一种类型:(问特点)
01
(1)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02
第二种类型:(问手法)
问: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6分)
1.意象概括答题要点:
①概括景象特点:特点+意象
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意象特点。
①描写了绵延曲折,流域宽广,水势浩荡,气势宏大的汉江。(2分) ②“汉江回万里”,一个“回”字,便刻画出汉江蜿蜒曲折的形态,“万里”则说 明水系绵长。 “九龙盘”中“九”极言汉江支流多,而像龙一样盘踞,则说明水流大,流域广。 “横溃豁中国”,一个“横溃”字则说明江面宽广,水大流急。“豁中国”,汉江 之水打开了中南大地,水势浩荡。 “崔嵬”写出了汉江之水扑面而来时如山崩于前一样气势宏大。而“飞迅湍”则写 出了水流湍急之状。(4分)
(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2)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
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03
第三种类型:(问作用)
(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景物形象【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内涵。

2.了解鉴赏诗歌景物形象鉴赏的常见题型。

3.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方法。

预习案一、景物形象的内涵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简而言之,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二、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探究案一.从高考命题来看,景物形象考查的主要类型1.描绘写景画面2.分析写景作用3.赏析情景关系二、景物形象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2.这首诗中XX景物描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考题示例】(2009·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知识链接1】常见意境氛围术语: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01
03
02
遗失的童真(60分)
记得汪曾祺描写金岳霖先生时,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与孩子们斗鸡,上课上到一半时,捉虱子的场景。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不应为虚浮名利钩 心斗角忙碌终生,而应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积极的乐观情绪。
在一个鼓吹神童的媒体时代,在我心里,不是童亵渎了神,而是神亵渎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也正因如此,他能看到我们遗失的美好,他的创造,他的发问让我 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许就像是穿越时空的爱,能够照亮冰点以上的风景。
02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03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04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05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06
意象=物象+情思
07
意境=意象+氛围
08
01
南歌子贺 铸
02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①,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反观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当成年人大多在为金钱名利所奔波时,当与孩子共处时的谈资均为事业发展,利润亏损时,试问一张白纸又 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迹斑斑?与此同时,将大人的不满足强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长历程之中,狼爸、虎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种恶性环境所扼 杀。
A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
B
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
C
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D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E

专题02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原卷版)

专题02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原卷版)

专题01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原卷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中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

3
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李白给我们留下的文本是什么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司马”事件之后柳宗元给我们留下的文本众多,脍炙人口的诸如《捕蛇者说》《小石潭记》《黔之驴》……,这里我只择取柳宗元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诗说一下: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01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点出“迟暮”。)
02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01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02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
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
,
几个意象
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康河的柔波里,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我甘心做一条【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

2. 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

3. 学生反馈表格:用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注重景物形象的描绘。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十、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并尝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江南春》1. 展示诗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 请问,借“月黄昏”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 容简要赏析。
答案: 首句中描写了 客船、“无灯”野(小) 店、“半死”枫树这些意象,这一切都笼罩 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 (步骤一) 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
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 诗中展现的意象和画面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描绘了一 幅……的画面), 营造了……的氛围/特点 表达了……得感情。
(绘景——析境——悟情)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问:诗歌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请描绘前两句中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参考: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 潺,板桥简朴; 2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 3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山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 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
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
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 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
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 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 。

鉴赏形象景物形象

鉴赏形象景物形象

要点二
均衡
均衡则是指景物中元素的平衡和协调。通过合理地安排元 素的数量、大小、形状等因素,可以营造出一种均衡的视 觉效果。
联想与寓意
联想
联想是指通过景物的形象和特点,引发人们的想象和联 想。例如,看到一朵云彩,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一只绵羊 或一只狗。
寓意
寓意则是指通过景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例如,在一片风景画中,画家可以通过描绘山、水、 树木等元素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
通过实践探索,如绘 画、摄影等,表达对 景物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景物的历史文化 背景,探究其象征意 义和内涵。
评价与反思
1
对比不同景物的特点和美感,形成自己的审美标 准。
2
反思鉴赏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总结鉴赏技巧和 方法。
3
分享鉴赏经验,与他人交流心得,提高鉴赏水平。
06
鉴赏形象景物形象的意 义与影响
意境美
情感表达
通过景物引发情感共鸣,感受其 带给人的喜怒哀乐,如春天的花 开、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雪景。
象征意义
挖掘景物背后的象征意义,理解 其隐喻和暗示,如松树的坚韧、 梅花的傲骨和竹子的气节。
空间感
感受景物在空间中的层次和深度, 如远近、高低、深浅等变化,以 及给人的宽广、辽阔或幽深之感。
文化美
02
形象景物形象的构成要 素
色彩
色彩的冷暖
色彩可以传达出冷暖的感觉,如红色 、橙色等暖色调给人温暖、热烈的感 觉,而蓝色、绿色等冷色调给人清爽 、宁静的感觉。
色彩的明暗
色彩的明暗程度也会影响形象景物的 氛围,明亮的色彩给人明亮、轻快的 感觉,而暗淡的色彩则给人深沉、神 秘的感觉。
线条
线条的流畅与僵硬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找意象——析词语——写特点——赏技巧——悟情感三、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题分析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①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答案】:(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②分析意境型.题型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③答题步骤: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新)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新)

鉴赏景物形象的注意事项
1、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 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 兴手法、象征手法等)。 2、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 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 偶等)。 3、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 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 近景、形色声味等) 。
练习题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2012湖 南卷)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 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 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 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 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 (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 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 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 (步骤一)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 (步骤三)
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 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 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 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 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 民
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 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 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多 彩)、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 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 零落憔悴、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 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 飞动、苍凉黯淡、馨香四溢、蜂飞蝶 舞等。
揭示情感的常用词语
参考答案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的特点。诗人在 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 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 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诗人不 眠有两个原因:一是喜欢山中夜景,前四 句描写山中月色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 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 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 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 之情。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

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审美。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解题和实践。

教案内容:一、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定义: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写作手法。

2. 分类:自然景物、社会景物、人物景物等。

二、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1. 营造氛围:通过描绘景物形象来营造诗歌的情感氛围。

2. 表现主题:通过景物形象来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3. 抒发情感:通过景物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三、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1. 直观描写:直接描绘景物的外貌和特征。

2. 象征手法:通过景物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修辞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景物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四、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

2. 理解诗歌:整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景物形象: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4. 联系情感:将景物形象与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联系起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五、练习题1. 请简述诗歌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请举例说明诗歌景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知识点古诗文鉴赏——景物形象

高中语文知识点古诗文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一般都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诗中的景物往往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往往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

所以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也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把握景物所表达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清幽、凄冷等特点,感受它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和气氛。

对于景物形象考查的两种类型:意象类和意境类。

⑴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 “幽人”“孤鸿” “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

⑵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那么与全篇对应。

所以品味意境一定要借助意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假设有所失的诗人形象, 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常见意境特点:宏阔一一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一一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一一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 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 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 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 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
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 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 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 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 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 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 挠呢?
1、读郑板桥的《竹石》,回答问题: 郑板桥笔下的“竹”具有什么特点?象 征了什么样的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 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 依旧顽强生存。 ②诗人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中,隐 寓自身不媚权贵、不流世俗、身自好 的刚劲风骨。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7重庆卷)
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 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 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 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 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 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 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 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 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 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 “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 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 “无我”的超然境界。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 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 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 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 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 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 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 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 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 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 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 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 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 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 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 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 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 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 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 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 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 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 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 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 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 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 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 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 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海棠 (宋)苏Biblioteka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1)前二惆句怅阶描前写红了牡光丹,彩晚正来艳唯、有两香枝气残正。 浓的海明棠朝风花起在应春吹风尽,中夜、惜月衰色红把下火的看朦。 胧[注美]崇;光:后美艳二的句光彩用。了拟人手法,以花 比人。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
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2))苏这两诗首爱诗抒花发之感情盛有何开不,同。白诗惜花之将 谢。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 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 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 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 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 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 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 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 今之变”。 (选摘自《苏轼诗词选》,自认为这些是有用的)
古典诗词中,一些客观事物被诗人们赋予了 特定的含义,时间一长,这些客观事物就有 了固定的含义,形成了特殊的文学意象。如: 望月怀远、喜春悲秋、流水思年、折柳送别、 见雁思归、闻蝉生凉等,例如:傲雪开放的 梅——意志坚强傲岸高洁:虚心劲节的竹— —不随流俗孤高刚劲。今天,我们就来鉴赏 古典诗歌中的特殊文学意象——事物形象和 景物形象。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 所赏 。
【赏析】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
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 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 《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 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 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 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