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胶接基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胶接原理及常用胶接剂简介页PPT文档

胶接原理及常用胶接剂简介页PPT文档
导热率 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导至另一部分,或从一物体传导至另一
如何取得最大的接触面积
时间
胶需要时间流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温度
高温可以减低胶的黏性 促进胶的流动性 促进胶对被粘物的浸润
压力
促进胶的流动性 促进胶对被粘物的浸润 避免气泡的产生
湿度
适当湿度可促进或减缓固化反应时间
初粘力与终粘力
初期粘性 无驻留时间
最终粘性 驻留时间 72h/70c
粘接面受外力的种类 粘结面受外力的种类
固化 通过化学反应使胶粘剂具有强度性质的过程 硬度 表示它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也就是后所材料对刚性物压入时的阻力,
它的大小反映出材料本身的软硬程度。 邵氏硬度,一般常用等级为 shore D 、A、 00,软硬程度依次递减,00级别一
般使用在凝胶类非常柔软的物体上,A级别类似橡胶带有弹性的软硬程度,D级 别描述坚硬的物体。具体硬度以数字表示,如80D、20D、60A、30 00等,同级 别下数值越大表示越硬。级别之间没有转换的公式,一般可以认为90A≈20D
测定方法:将标准规格的式样置于两电极之间,60秒的时间内,加500伏特的 电压并测量电阻,计算提及电阻率。 单位:ohm.cm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是指高分子材料开始从玻璃态(刚性)向
橡胶态(柔软)转变的温度。 特别是对于环氧这类固化后比较坚硬的胶体,在电子行业中,一旦超过Tg点 后,胶体的电性能会有所下降。
既粘接又密封 工效提高 施工方便
外观漂亮 无焊接变形 无突出物 无疤痕
胶粘剂定义
定义:
胶粘剂又称粘合剂,简称胶(bonding agent,ashesive),是使物 体与另一物体紧密连接为一体的非金属媒介材料。在两个被粘物面之 间胶粘剂只占很薄一层体积,但使用胶粘剂完成胶接施工之后,所得 胶接件在机械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方面,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各项要求。 粘接技术:是借助胶粘剂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粘合力,将同 种或不同种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典型胶接工艺ppt课件

典型胶接工艺ppt课件



预装配时,考虑到所用胶膜的种类、厚度及是否 有载体等,对不同配合部位的装配间隙有不同的要求, 飞机铝合金钣金件间允许的装配间隙为0.15~0.25毫 米,一般应为0.2毫米;蒙皮与蜂窝芯子间允许间隙为 0.1毫米;芯子比相邻的金属件要高出0.05~0.2毫米, 一般为0.1毫米。在预装配中,要放置代替胶膜厚度的 垫片。为了使零件在固化过程中在压力作用下相互之 间不错位和不变形,对于钣金胶接和胶铆结构,往往 在零件间采用铆钉或螺钉来定位,要求在预装配过程 制出这些孔来。钻完孔后要拆开零件,清理切屑和毛 刺。 被胶件经验检查和修配后,即可进行胶接表面处理。




若用重铬酸钠一硫酸溶液(见表6—3配方2)在室温进行 氧化处理时,在脱脂、洗净的铝合金试件上涂敷一层 由重铬酸钠—硫酸配制的膏状物,在室温下处理20~
25分钟,然后洗净晾干;或者将脱脂、洗净的试件放 入一种由7份硫酸和2份重铬酸钠所组成的溶液中,于 室温下处理20分钟,然后用水洗净晾干。 重铬酸钠——硫酸法曾因其处理效果好,胶接强度高 被美国作为酸蚀法的标准,即FPL酸蚀法。但经研究 逐渐认识到,此法得到的表面并不理想。这种表面稳 定性差,当胶接不能立即进行时,表面易被破坏,而 且形成的接头对腐蚀环境,如海洋大气环境非常敏感。 由于这些弱点,酸蚀法逐渐被阳极化法所取代。
b.铝合金的表面处理

铝合金的表面处理一般采用溶剂脱脂和化 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即先经碱洗除油污和溶 解表面的自然氧化膜后,再进行化学氧化或电 化学氧化(阳极化),在其表面生成一层有利于 胶接的工人氧化膜。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表面 处理方法。
(a)重铬酸盐——硫酸法
此法的步骤是: 第一步,用三氯乙烷或全氯乙烷进行脱脂去油;用三氯乙烷时, 应加入少量安定剂,以免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盐酸,腐蚀金属; 第二步,用碱法清洗,除去表面的各种污染物及其疏松的自然氧 化层; 第三步,用水洗净表面; 第四步,放入重铬酸钾一硫酸溶液(见表2—3配方1)中于66~ 71℃下处理10~12分钟; 第五步,取出试件用蒸馏水淋洗或浸洗; 第六步,将冲洗后的试件放在室温或66℃下进行干燥。

《铆接焊接和胶接》课件

《铆接焊接和胶接》课件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无法预热零件
可采用更大容量功率的加热器 或合金扩散预焊或设法利用贴 合和熔化薄膜显著获得预热带。
纹形和表面开裂
导致表面开裂的原因可能是焊 接技术错误或焊接冷却速度过 快。采用低热输入、高电流强 度并窄焊缝,同时缩短焊缝的 长宽比可修正这一问题。
操作习惯错误
可能存在这一问题源于操作人 员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或缺乏 操作经验。合适的培训和持续 的实践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铆接焊接和胶接》PPT 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铆接、焊接和胶接的应用、分类、操作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学 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在相关行业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铆接的分类多个过薄钣金件铆在
间接铆接
2
一起的铆接方式。
通过一个或多个垫片将连接材料纳入铆
合范围的铆接方式。
3
半睡眠铆接
通过一个有限的模量,把基材的两边牢 固地链接在一起的铆接方式。
胶接在哪些行业中应用
胶接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机械连接和热处理连 接技术,在建筑、汽车、飞机和其他工业领域得 到了广泛应用。
安全注意事项
1
铆接的安全注意事项
穿戴好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工作服、护目镜、耳塞等。防止高温引起的火灾。
2
胶接的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时戴手套和护目镜,选择排气良好的通风设备,并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对于 有害气体要密闭存放严加管制。
操作方法
铆接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准备铆钉和仪器,调节好参数。两个或多个零件定位、提取杆定位、钻孔、钻孔 加工、检查。
胶接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准备基材和胶水,调节好适当的温度条件。处理胶水,涂抹等待,对齐定位,施 加压力,半固化,离模、整理、质检。
实际应用

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原理ppt课件

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原理ppt课件

1发动机罩,热固化乙烯基塑料溶胶 ②车身外的贴花加工,采用丙烯酸酯压敏胶; ③挡风玻璃粘接,采有聚硫多组分反应性胶粘剂; ④聚氯乙烯顶篷缝粘接,采用聚酯、聚酰胺热熔胶;
⑤顶篷隔音衬垫粘接,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的溶剂 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⑥聚氯乙烯顶篷粘接,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的溶剂 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分子间力的直接表现,是由于物体主体对表面 层吸引的结果,表面分子能量状态高,物体有减少自身表面 的趋势。增加表面积即能量增加,也有了表面自由能。
存在的最普遍的分子间吸引力为Vander Waals力,它来源于几 种不同的作用。
静电力(取向力),永久偶极之间,13-21kJ/mol; 诱导力,偶极在其他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6-13kJ/mol; 色散力(London力),偶极矩自由运动产生,0.8~8kJ/mol; 另外还有氢键,不超过40 kJ/mol。 共价键100-400 kJ/mol,离子键一般大于300 kJ/mol,金属键?。
胶粘剂概述
一、胶粘剂基本组成 基料、固化剂、溶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 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增韧剂、增黏剂、 稀释剂、防老剂、阻聚剂、阻燃剂、光敏剂、 消泡剂、防腐剂、稳定剂、乳化剂
二、胶粘剂的分类
三、常见胶黏剂成分
组成
1 、基料 又称胶料,是胶粘剂主要成分. 2 、固化剂 使单体或低聚物变为线形或网状体型高聚物。
分子间力的另一表现,内聚力,是在同种物质内部相 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只有在各分子十分接近时 (小于10-8米)才显示出来。
浸润的热力学
完全浸润、浸润平衡 (1) Young氏方程: γsl+γlcosθ=γs ,接触角θ要小于90°

胶黏剂化学胶接基础 精品

胶黏剂化学胶接基础 精品

第二章 胶接基础
活泼氢与-NCO、-COOH及-COCl反应
O R-H + R'NCO
R-H + R'-COOH
R-C-NH-R'
O R-C-R' O
R-H + R'-COCl
R-C-R'
第二章 胶接基础
羟基与-NCO,R CH CH2 ,R-CH2-OH反应
O
O R-O-C-NH-R'
R-OH + R'-NCO
不能解释极性的α -氰基丙烯酸酯能胶接非极性的PS等现象; 也不能解释高分子化合物极性过大,胶接强度反应降低的现 象;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当分子量超过5000时,胶接力几乎 消失等现象也不能解释。 许多胶接体系无法用范氏力解释,而与酸碱配位作用有关。
第二章 胶接基础
沥青(酸性)+石灰(碱性)
胶接好 胶接差 性能好
R-OH + R CH CH2 O
R O CH2
局限性:不能解释许多胶接现象
第二章 胶接基础
2)吸附胶接理论(Adsorption/Specific Adhesion Theory)
胶黏剂与被胶接材料间通过物理吸附而连接起来的理论
胶黏剂与被胶接材料间牢固结合的普遍性原因
物理吸附:分子间力的吸附,即范德华力场作用的结果 胶黏剂分子与被胶接材料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有两个阶段: a.表面扩散; b.吸附力的产生,分子间距< 5×10-10m
的一种特殊形式;氢键可作为酸碱配位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作用:胶黏剂配方设计
第二章 胶接基础
3)扩散理论(Diffusion Theory)
概念:链状分子所组成的胶黏剂,涂刷到被胶接材料的表面,在胶液 的作用下表面溶胀或溶解。由于胶黏剂的分子链或链段的布朗运动,

01胶接基础 PPT课件

01胶接基础 PPT课件

为了分析方便,上述四种应力尚可简化为拉应力和剪 切力两类。拉应力包括均匀扯离(正拉)力,不均匀扯 离(劈裂)力和剥离力。
第一节 形成胶接的条件
1. 胶接的基本过程
1.1 理想的胶接 理想的胶接是当两个表面彼此紧密接触之后,分子间 产生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程度而形成胶接键,胶接键可能 是次价键或主价键,最后达到热力学平衡的状态。
这就要求要选择能起良好润湿效果的胶黏剂。同时,也 要求被粘物表面事先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表面处理,达到最 宜润湿与胶接的表面状态。要尽量避免润湿不良的情况。
如果被粘物表面出现润湿不良的界面缺陷,则在缺陷的周 围就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局部受力状态;此外,表面未润湿的 微细孔穴,粘接时未排尽或胶黏剂带入的空气泡,以及材料 局部的不均匀性,都可能引起润湿不良的界面缺陷,这些都 应尽量排除。
不过,由于所需要的压力大,时间长,又要消耗热能, 而且有许多降低胶接力的影响因素并未排除,使分子间 不易达到紧密接触,得到的胶接强度并不理想。
金属、无机材料不存在橡胶态,在固态的情况下,即 使加压、加热,也不可能达到分子接触,这就更需要依 靠胶黏剂来实现胶接。
在胶接过程中,由于胶黏剂的流动性和较小的表面 张力,对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作用,使界面分子紧密接 触,胶黏剂分子通过自身的运动,建立起最合适的构型, 达到吸附平衡。 随后,胶黏剂分子对被粘物表面进行跨 越界面的扩散作用,形成扩散界面区。
胶黏剂在涂胶阶段应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而且其表面 张力应小于被粘物的表面张力。这意味着,胶黏剂应当在 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能自动铺展到被粘物表面上。 当被粘物表面存在凹凸不平和峰谷的粗糙表面形貌时, 能因胶黏剂的润湿和铺展,起填平峰谷的作用,使两个被 粘物表面通过胶黏剂而大面积接触,并达到产生分子作用 力的0.5 nm以下的近程距离。

粘接技术基础知识-精.ppt

粘接技术基础知识-精.ppt
WBL除工艺因素外,在聚合物成网或熔体相互作用的成型 过程中,胶粘剂与表面吸附等热力学现象中产生界层结构的不 均匀性界面层也会有WBL出现。这种WBL的应力松弛和裂纹 的发展都会不同,因而极大地影响着材料和制品的整体性能。
应用:避免弱边界层 粘接胶带隔离层通常是经过化学剪裁的弱边界层
粘接技术
在粘接技术中如果要获得良好的粘接 效果,首先要求如下的三个良好条件:
粘接接头的设计 胶粘剂的选用 粘接工艺的实施。
1 粘接接头的设计
接头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分析 一个好接头与粘接强度密切相关。首先是受力方向和接头之 间的关系,粘接接头在实际的工作状态中其受力主要有下列几 种基本类型:剪切、均匀扯离、不均匀扯离和剥离。
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胶粘剂承受剪切和均匀扯离的 作用能力比承受不均匀扯离和剥离作用的能力大得多。
弱边界层理论
弱边界层(WBL)来自胶粘剂、被粘物、环境,或三者 之间任意组合。当发生破坏时,尽管多数发生在胶粘剂和被粘 物界面,但实际上是弱边界层的破坏。正是这些内聚强度较低 的物质存在,致使粘接强度会表现的比预期降低。
1)不良浸润,有空气泡或灰尘、油等杂质残留形成弱区; 2)溶于液态胶粘剂的不溶杂质,在固体化后形成另一相 3)内应力在被粘体与胶粘剂整体间产生弱界面层 4)聚合物中低分子量有机物
②粘接玻璃钢、板材,剪切强度比较低,搭接接头是不合适。
③粘接车刀、钻头等受力大的部件,采用简单的平面对接, 即使是高强度结构胶粘剂,剪切强度达49MPa,仍然要失败。
如改变接头形式,采用套接、嵌接等使应力的很大部分由金 属被粘物本身去承担,就可能成功。如图。
接头设计的基本原则 (1)
①胶粘剂的拉伸剪切强度较高,设计接头尽量承受拉伸和剪 切负载。板材搭接接头承受剪切负载的是比较理想的。

4. 胶接基础-涂料

4. 胶接基础-涂料

静电力 13-20 诱导力 6-13 色散力 0.8-8
氢键 (几十kJ/mol) 内聚能(聚合物)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键能/(kJ/mol) 586-1047 63-712 113-348
化学键力 (主价键)
理想胶接强度
在温度和压力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把两个已经胶接起 来的相,从平衡状态可逆地分开到无穷远(无相互作用), 所消耗的能即为粘合能,也就是胶接力。
值(78~33 mN/m),所以润湿与胶接的效果均不好。
被粘物表面的清洁
通常金属、玻璃、陶瓷等无机物表面张力很大,容 易被胶粘剂润湿,粘结容易。但档期表面被油污染
后,表面张力变小,润湿变差,常使粘结失败,因
此涂胶前需进行清洁(脱脂)处理。
被粘物表面的清洁
1. 2.
表面清理:除杂、 除污、脱漆等 脱除油脂 1) 溶剂除油 2) 碱液除油 3) 超声波除油
2. 表面能

表面能会影响胶粘剂与基体之间的接触程度。 衡量接触程度的量度
• 接触角 θ 值尽可能小 • 表面张力γSV (基体)> 的γLV(胶粘剂)
SV SL cos LV
S SV SL LV LV (cos 1)
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各种无机物都属于高能表面,如与 其接触的液体或胶粘剂的粘度很低,表面张力也低,则 其接触角很小,可以自动润湿铺展,分子相互接触紧密 ,胶接强度可能高。 聚乙烯或其他非极性聚合物属于低能表面,其与极性液 体胶粘剂的极性不相匹配,两者接触时形成的接触角大 ,润湿效果差,胶接强度也不会高。 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表面能分别为 γs = 35.7、23.9 mN/m,低于一般胶粘剂的表面张力

粘合剂处于流动状态的时间,是胶接过程的重要参数,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界表面张力γc较大的被粘物,选择比被粘物γc小的 胶黏剂比较容易,有较多的胶黏剂品种可供选择。但γc 越小,则越不容易选择能有效润湿的胶黏剂。例如,聚 四氟乙烯(PTFE)的γc只有19mN/m,很不容易找到表面 张力比这还小的胶黏剂,所以PTFE具有难粘的特性,利 用这一特性,将PTFE热喷涂于锅面,就可以制成不粘 锅。 要想粘接PTFE,只有利用钠-萘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利 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使表面改性,才能进行粘接。
S =γSV - γSL -γLV
当S = 0,表示可能发生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动铺 展,即能润湿;
S > 0,必然发生铺展,即润湿性好; S < 0,不能铺展,即不润湿。 由此可知,θ值尽可能小,Wa 和S尽可能大,则胶黏 剂对被粘物的润湿性好,有利于提高胶接强度。
Zisman(奇思曼)将固体表面分为高能表面和低能表 面。凡表面能>200mN/m2为高能表面,金属、金属 氧化物和无机化合物的表面,都是高能表面,表面能 <100mN/m2为低能表面,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和水 都属低能表面。高能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γc >胶黏剂 的γLV ,容易铺展润湿;低能表面的γc < 一般胶黏剂 的γLV ,所以不易铺展润湿。
第二节 影 响 胶 接 作 用 的 因 素
1 胶黏剂的作用
绝大多数固体表面,从微观的尺度来看,是凹凸不平 的,将这样的表面迭合起来,只有很小的点面能相互接 触,大部分的表面都不能接触。因此分子的总吸引力很 小,很容易被分开。胶黏剂作用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可将 不规则的粗糙表面填补起来,使两个接触不良的表面,通 过胶黏剂产生高度的分子接触,提高胶接强度。
(3) 对接接头(butt joint) 被胶接物的两个端面与 被胶接物主表面垂直
(4) 角接接头(angle joint) 两被胶接物的主表面端部 形成一定角度的胶接接头
接头胶层在外力作用时,有四种受力情况。
(a)正拉
(b)剪切
(c)剥离
(d)劈开
①拉应力:外力与胶接面垂直,且均匀分布于整个胶接面。 ② 剪切力:外力与胶接面平行,且均匀分布于胶接面上。 ③剥离力:外力与胶接面成一定角度,并集中分布在胶 接面的某一线上。 ④ 劈裂力(不均匀扯离力):外力垂直于胶接面,但不 均匀分布在整个胶接面上。
在开始施加胶黏剂的时候,胶黏剂应当具有较好的流 动性和润湿性,这样才能对固体表面产生良好的润湿 铺展,起到填充凹凸不平表面的作用。然后,胶黏剂 又应当能够向界面扩散,并在恰当的时间发生固化或 硬化,具有较高的内聚强度,能经受较大的外力作用。
不同的胶黏剂品种,有各种不同的固化或硬化方式。
胶黏剂的粘度应当是随着胶接过程的推进而逐步升 高,最终硬化或固化。胶黏剂在低粘度状态时的时间久一 点,可以增加接触的程度和胶接强度。从实用观点出发, 绝大多数胶黏剂至少应在几分钟之内保持相当的流动性。
(1)分子量 液体的粘度是由于液体的分子之间受到运动的影响而
产生内摩擦阻力的表现。它除了受溶液浓度的影响以 外,主要受分子量的影响:
[] K Ma
式中,[η]为高分子溶液的特性粘度;Mη为平均分子量; K、a为两个与体系有关的常数。
(2)溶剂 一般来说,同一高分子在良溶剂中的黏度,要比在不
良溶剂中的高一些。 (3)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下降。热熔胶的熔融粘度受温度
的影响更为明显。
粘度影响高分子和被粘物表面接触的紧密程度。 粘度低,胶黏剂较易润湿铺展,分子接触紧密,可得 到较高的胶接强度。但是,粘度过低,虽然利于润湿铺 展,但也易于流淌,且内聚强度不会太高。
溶剂型胶黏剂的粘度如果太低,当溶剂蒸发时,收 缩大,应力集中较严重,胶接强度反而降低。 热熔型胶黏剂会因为和被粘物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 别,冷却时引起应力集中。所以,在调制或选择胶黏剂 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设计最佳的粘度。
σa ≈ 1500 MPa
如果分子相互作用力不仅是色散力,还有氢键力,诱 导力甚至化学键力的话,则值更要大得多。即使如此, 这一计算出来的理想胶接胶接强度,也要比实际胶接强 度大两个数量级以上。
1.2 实际的胶接
实际的胶接,大多数都要使用胶黏剂,才能使两个固体 通过表面结合起来。聚合物处于橡胶态温度以上时(未达熔 融态),通过加压紧密接触,使两块处于橡胶态的聚合物, 通过界面上分子间的扩散,生成物理结点或分子相互作用 引力,这时不需要胶黏剂也可能使聚合物胶接起来。
一般Wa值越大,胶接力也越大,润湿性越好。因为 γSV 、γLV 两种表面张力测试麻烦,将式( 1 )代入式( 2 ) 中得:
Wa = γLV(1 + cosθ) 此式称为Young-Dupre‘方程,θ越小,Wa越大。
(3)用铺展系数来判断润湿 铺展系数的定义:当液体滴到固体表面后,新生的液 -固界面在取代气-固界面的同时,气-液界面也扩大了 同样的面积,这一过程叫做铺展。 铺展系数为
不过,由于所需要的压力大,时间长,又要消耗热能, 而且有许多降低胶接力的影响因素并未排除,使分子间 不易达到紧密接触,得到的胶接强度并不理想。
金属、无机材料不存在橡胶态,在固态的情况下,即 使加压、加热,也不可能达到分子接触,这就更需要依 靠胶黏剂来实现胶接。
在胶接过程中,由于胶黏剂的流动性和较小的表面 张力,对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作用,使界面分子紧密接 触,胶黏剂分子通过自身的运动,建立起最合适的构型, 达到吸附平衡。 随后,胶黏剂分子对被粘物表面进行跨 越界面的扩散作用,形成扩散界面区。
可从以下几种方式来判断润湿:
(1)从接触角(润湿角)来判断 习惯上将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 90º时定为润湿
与否的分界点。 θ>90º 为不润湿,θ<90º为润湿,接触角θ越小,
润湿性能越好。
(2) 由Dupre'胶接功的方程式来判断润湿 Wa =γSV + γLV - γSL (2)
式中Wa为胶接功,是表征胶接性能的热力学参数。 胶接功的定义:在液固接触体系中,界面受到两边分 子力的作用而存在吸附作用,分离界面两相吸附作用 所需的功称为粘附功WA 。
这就要求要选择能起良好润湿效果的胶黏剂。同时,也 要求被粘物表面事先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表面处理,达到最 宜润湿与胶接的表面状态。要尽量避免润湿不良的情况。
如果被粘物表面出现润湿不良的界面缺陷,则在缺陷的周 围就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局部受力状态;此外,表面未润湿的 微细孔穴,粘接时未排尽或胶黏剂带入的空气泡,以及材料 局部的不均匀性,都可能引起润湿不良的界面缺陷,这些都 应尽量排除。
为了分析方便,上述四种应力尚可简化为拉应力和剪 切力两类。拉应力包括均匀扯离(正拉)力,不均匀扯 离(劈裂)力和剥离力。
第一节 形成胶接的条件
1. 胶接的基本过程
1.1 理想的胶接 理想的胶接是当两个表面彼此紧密接触之后,分子间 产生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程度而形成胶接键,胶接键可能 是次价键或主价键,最后达到热力学平衡的状态。
临界表面张力γc的定义:Zisman根据各种同系列液体 对某一种固体的浸润角呈有序变化这一规律,测定各
种液体在某一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θ,以γLV 对cos θ作 图得一直线,将其外推到cos θ=1(θ=0°:完全浸润) 处,此时的γLV 即为临界表面张力。
3 界面扩散
胶黏剂分子或分子链段与处于熔融或表面溶胀状态的 被粘聚合物表面接触时,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跨越界面的 扩散,界面会变成模糊的弥散状,两种分子也可能产生互 穿的缠绕。这时,虽然分子间只有色散力的相互作用,也 有可能达到相当高的胶接强度。
第一章 胶接基础
胶接接头:被胶接材料通过胶黏剂进行连接的 部位。 胶接接头的结构形式很多。从接头的使用功能、 受头的基本形式
(1)搭接接头(lap joint): 由两个被胶接部分的叠合, 胶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接头
(2) 面接接头(surface joint) 两个被胶接物主表面胶接 在一起所形成的接头
当胶黏剂固化或硬化后,生成的胶接键即被固定下来而 保有强度。要获得高强度的胶接接头,首先必要的条件是在 界面处要能建立分子级的紧密接触,分子的距离一般应小于 0.5nm。否则界面作用力太小,不能承受稍大的应力。
其次,胶黏剂与被粘物界面上,最好能通过分子的扩散作 用,形成分子间的缠结,这有利于提高强度。为提高胶接强 度,还必须掌握影响强度的一系列因素,并加以控制。
利用胶黏剂粘接被粘物,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 强度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胶接接头。润湿和扩散是胶接 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其质量直接影响胶接键的强度。
胶黏剂润湿被粘物并发生扩散,在界面上两种分子间 产生相互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达到分子作用半径的 0.5nm以下时,会生成物理吸附键,即次价键。如表 面发生化学吸咐,则生成化学键。
胶黏剂在涂胶阶段应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而且其表面 张力应小于被粘物的表面张力。这意味着,胶黏剂应当在 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能自动铺展到被粘物表面上。 当被粘物表面存在凹凸不平和峰谷的粗糙表面形貌时, 能因胶黏剂的润湿和铺展,起填平峰谷的作用,使两个被 粘物表面通过胶黏剂而大面积接触,并达到产生分子作用 力的0.5 nm以下的近程距离。
➢气液接触时的三种状态 ① 不润湿 ② 部分润湿(临界) ③ 完全润湿
判断润湿性可用接触角来衡量,这可用Young方程来 表示:
SV = LV cos + SL (1)
式中,θ为接触角,也称为润湿角;γSV为固气界面张力; γLV为液气界面张力;γSL为固液界面张力。
此式应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才有意义。
若胶黏剂与高分子材料被粘物的相容性不好,或润湿 性不良,则胶黏剂分子因受到斥力作用,链段不可能发 生深度扩散,只在浅层有少许扩散,这时界面的轮廓显 得分明。只靠分子色散力的吸引作用结合的界面,在外 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所以胶接强度不会很高。
利用胶黏剂粘接金属,由于金属分子是以金属键紧密 结合起来的,分子的位置固定不变,而且金属分子排列 规整,有序性高,大多数能生成晶体构造,密度大而结 构致密,不但金属分子不能发生扩散作用,就是胶黏剂 的分子也不可能扩散到金属相里面去。所以,胶黏剂粘 接金属形成的界面是很清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