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外电视节目

对比中外电视节目
对比中外电视节目

对比中外电视节目之——

《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与《交换空间》

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2班

学号:2013030251075金铱迪

摘要:中国央视经济频道《交换空间节目》是一档以节俭装修为理念的服务类节目。日本

《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是一档改造日本住宅的综艺类节目。本文试从多方面这两个节目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交换空间全能住宅改造王真人秀节目家居设计装修比较

从相同点出发:

1、都是真人秀节目。有别于国内其他装修类栏目的一大亮点就是:告别了主持人在封闭的演播室播报装修资讯的传统节目形式,而是采用了“真人秀”方式:《交换空间》从现实生活中挑选出两个参加节目的家庭和两位设计师,然后由一位设计师带领一个家庭,在节目规定的时间内互为对方家庭装修好需要改造的房间,并且整个家装过程将在摄像机镜头的真实记录下展现给观众。而《改造王》所改造的住宅也是实际存在并且真实记录装修过程的。

2、都是关于家居环境的改造与装修。节目的主题是一样的,注重对人们生活家居的建议性和指导性,都是家居设计装修类的节目。

3、都具有一定的人文感情特征,且范围较广。栏目不是为社会上的投机分子提供获得巨额奖金或是一夜成名的机会,而是为了满足都市人对幸福生活、完美家居环境的渴望,促进小家庭的和谐完美,进而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展现人物在装修比赛过程中的个性特征和人间的真情。最后,适当曝光参加节目者的私人故事和个人资料,使受众更易接受。

从不同点出发:

1、主持人风格不同。《改造王》所乔治的口吻是幽默和独特的。这可以提高节目的趣味性。《交换空间》王小骞的风格是清新活泼型,她最具代表的就是真诚的笑容,有很强的亲和力。

2、改造的力度和范围不同。日本节目每期只有一个家庭参与节目,进行改造,而且造价高昂,都是十分浩大的工程。而中国每期两个家庭进行装修,各提供一个房间,规模小,

造价也规定在万余元。

3、装修对象不同。《改造王》多为独栋的老房子。而且很多时候是有各类结构问题,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的。让人觉得这房子的确有改造的必要,现实意义很大,但相应的改造成本大。

而《交换空间》装修对象多为2米8左右层高的房间,房龄都较小,有时候甚至是新房。不用考虑房屋的稳定性这种额外的因素,减小了对于设计师的挑战难度。降低了节目组的风险。节目太保守了,刺激感降低。

4、对时间要求不同。《改造王》改造时长无说明也无要求。在节目过程中,它没有强调这一点。,加快了节目的节奏,没有分散观众的注意,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改造的效果上了,没有了对于争分夺秒的紧张刺激感。

《交换空间》改造时长短,只有48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节目的可控性和操作简便性极强。但改造力度小了,刺激感降低。

5、参与者不同。《改造王》改造者多为日本一级建筑设计师。知名度高,分量重。而且都是设计师和专业改造团队动手。业主并不参与,真人秀效果降低。

《交换空间》改造者多为室内设计师,因为强调的是交换装修,所以选手和设计师以及装修团队要一起动手。参与度很高,真人秀的成分提高了。

6、改造风格不同。《交换空间》改造风格很多样,有欧式的,田园的,现代的等等。而《改造王》多为原木色,是自然系。

7、节目主旨不同。《交换空间》节目中突出的是追求新颖,推崇轻装修、重装饰,主要是为了点亮空间、制造娱乐、提升感情。节目最大看点是如何在规定时间有限预算内完成装修任务。还有红蓝两队选手为对方装修后各自收房时的忐忑不安。

《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节目中突出的是追求实用、强大的收纳功能、合理的动线设置、流动的和风日照、温馨的人文关怀。节目最大看点是针对各式各样家庭的住宅翻修需求,进行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改造,重新变身成为顶级住宅。节目中,日本建筑设计师把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美学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对于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对生活细节的处理都做到了无懈可击。所以节目的最终效果就显得格外出彩。

观点总结:

作为两档同类型的节目,存在不同点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所处的社会国家背景不同,更重要的是节目策划时定位就不同。从两档节目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强调的是“改造”两个字,所以它改造后的房子会有焕然一新,且效果隆重。《交换空间》强调的是“交换”两个字,除了具有比赛属性,它因为时间限制、资金限制等因素,没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因为它推崇的就是轻装修、重装饰,所以相比较而言,刺激感较低。

《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仿佛在完成一件巨大工艺品,费时费力;《交换空间》实则是个娱乐秀,但带有生活指导性。总之我认为,这两个节目无疑都是各有千秋,十分出色的。

《中外动画史》学期教学效果评价表.

, 《 预 附件 1 《中外动画史》学期教学效果评价表 院、部: 艺术设计学院 学期:2014—2015 课程介绍:(含课程名称、开设班级、教材和教师情况以及教研室名称等) 本学期所带课程为《中外动画史》 开设班级为 13 级数字媒体专业(本科)1—5 班。 所用教材为《中外影视动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年 4 月第一版,作者: 吕江、黄天来,中国高等院校动漫游戏专业精品教材。 授课教师:属于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 教学过程:(结合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从教和学两方面分析) 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中外动画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专业理论课,本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动画艺术形式以及各国动画艺术的人文背景,学会以专业的眼光去观察 动画,基本了解各国动画艺术及其发展,了解中国动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提高对动画作 品的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动画人文素养,为今后的动画创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意图使学生了解中外动画史的相关基础知识,明确教学目的和要 求,帮助学生把握动画发展史,从多角度赏析动画,培养学生动画人文素养,讲解与实例分 析相结合,了解动画前沿趋势,介绍最新的动画发展态势,激发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的兴趣和 动机,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影片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等多形 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就专题的自主研究和展示。 教学结果:(结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从教和学两方面分析) 教学目标: 中外动画史》作为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展开 动画专业的学习之前对动画艺术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以及具有基本的赏析能力, 测专业学习 中的重难点,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借鉴各国及各风格动画,更好得学习后 期专业课程,如《二维动画短片创作》、《CG 电脑绘画》、《定格动画》、《角色设计》、《动画 视听语言》、《场景设计》等课程,并能以客观、有据的视角分析和创作自己的作品。 其次,在作业的处理上仍然存在创新性不足,缺少创新点,模仿的痕迹多,自己创新

中韩《两天一夜》户外真人秀节目比较

中韩《两天一夜》明星户外实景真人秀节目比较 1.四川电视台《两天一夜》 1.1节目介绍 去年的《爸爸去哪儿》节目大火,让明星户外实景真人秀节目在全国再次受到追捧。同一时期,四川卫视推出的《两天一夜——旅游梦想》(以下简称《两天一夜》)节目也收获了一定人气。节目是引进在韩国大热的《两天一夜》,以“真实体验野生,走遍四川美丽的地方”为宗旨,原汁原味全新打造的大型明星户外实景真人秀。 《两天一夜》是由四川旅游局总策划,四川卫视、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等联合出品。节目以轻松、搞笑的方式,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明星嘉宾体验一次没有钱的旅行。主持人队伍有吴宗宪、朱梓骁、马可、张睿、安七炫、姜超,每期还会有当红明星作为嘉宾加入。节目组为明星准备乐享生活资料,如零花钱、出行工具、食物、帐篷等,明星需要通过“福不福”游戏来决定能否获取这些乐享条件。节目将在自然实景中,通过艺人的游览视角以及艺人之间的互动竞争,经历各种爆笑游戏,同时展现四川当地的美丽景色,尽显环保、礼仪、历史、风俗等各种风貌,引起爱旅游和渴望旅游的人关注。 节目的定位是一档妙趣横生的公益旅游节目。嘉宾们带着公益任务,沿途宣扬文明旅游,去发掘更有趣的旅游方式,深入体验中国四川最美的地方,向观众展现美丽的自然风景、美食、风俗人情等,进而助推旅游经济发展。 该节目播出后,以新颖真实的风格使其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都名列前茅,再加上节目在周末晚上的黄金档播出,《两天一夜》成为从韩国引进的娱乐节目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1.2中国版获得佳绩的原因 中国版的《两天一夜》在四川卫视播出后也获得了很高的人气与收视率,这主要是因为四川卫视并非盲目的引进节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的改造。 本土化改造。节目内容本土化。原版引进韩国KBS王牌节目《两天一夜》节目模式以体验野生,走遍韩国美丽的地方为宗旨的旅游真人秀节目。引进中国之后将节目宗旨改为“真实体验野生,走遍四川美丽的地方”,意在宣扬文明旅游,向观众展现四川美丽的自然风景、美食、风俗人情。四川卫视《两天一夜》还让嘉宾们带上公益任务,成为了一档妙趣横生的公益旅游节目。在第2013-12-15期因嘉宾安琥赢得比赛,故就以明星安琥的个人名义向当地希望小学捐赠体育器材。 内容生活化,明星平民化。《两天一夜》综艺节目一直走的“亲民”路线,主动降低姿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爱情公寓》由韦正导演,由一帮年轻演员担纲主演。故事围绕一栋叫做“爱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青年公寓展开。讲叙了公寓内四男三女之间所发生的形形色色搞笑、离奇、浪漫、感人的故事。本剧在叙事上采用创新的多线并进,试图打破传统中国情景喜剧单线式模式。播出后即以轻松幽默的氛围、时尚潮流的形象、温馨浪漫的基调引发收视热潮,成为当年最关注的电视剧之一。 《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于1994年开始推出的电视情景喜剧,也叫《六人行》,至2004年完结篇止。一共播出十季,共约200集。戏巾的六个“老友”住在纽约市区的公寓中,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事业是整部戏的主线。六个年轻人浓缩了美国青年人的特点,再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巾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行为。接下来我们对两部剧进行比较 1、剧情模式 情景喜剧的共有剧情模式是:每一集自成体系,且波澜都会在结尾归于平淡。《爱情公寓》借鉴《老友记》,每一集的剧情有一定的联系,用主人公的感情线串联,比如《爱情公寓》中曾小贤和胡一菲,展博和林宛瑜的感情。这样使观众既可以抓住剧情主线,又可以观赏每一集主题明确的故事 2、人物设置 《爱情公寓》在人物设置上借鉴了《老友记》,除了关谷神奇以外,其他人物都是照搬自《老友记》,不同的是将人物中国化了,并且夸大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好的喜剧效果,但却缺少了《老友记》的深度,尤其在人物思想的刻画上。 曾小贤对应《老友记》中的Chandle,继承了Chandle敢说不敢做的懦弱性格。曾小贤软弱,善良,有点自卑却表现得非常自信,这使得这一角色像普通中国人一样有血有肉。相比于chandle,曾小贤这一角色更为成功。 胡一菲对应《老友记》中Monica,继承了Monica的专横霸道。Monica是个完美主义者,有洁癖有强迫症,凡事追求不出差错。不同的是,Monica的性格形成有详细的交代,而《爱情公寓》没有做到这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故事强行告诉观众胡一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胡一菲的弟弟展博对应《老友记》中的Monica的哥哥Ross,继承了Ross那种高学识的书呆子气质。同样,展博也是Ross的升级版,更加书呆子气,更加不懂

中外少儿电视频道的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少儿电视频道的对比研究及启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任小兵 指导教师李明 摘要: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传媒之一,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当今的儿童极富“魔力”。少儿电视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尤为巨大和深远。作为少儿电视的载体,我国的少儿电视频道还处于幼儿阶段,面临着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国外的少儿频道相对于我国来说则比较的成熟,本文通过对中外少儿电视频道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我国少儿频道存在的节目编排、频道定位、频道经营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如加快少儿电视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树立品牌,走产业化经营道路等建议。 关键词:少儿频道;频道定位;频道经营;电视频道 Chinese and Foreign Children Television Frequency Channel Contrast Research and Enlightenment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N Xiaobing Tutor LI Ming Abstract:The television takes one of modern society most main media, 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humanity's life, extremely is especially rich to the now child “the charm”. Child television regarding youth's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especially is huge and profound. As the children television carrier, our country children television frequency channel also is at the baby stage, faced with to many is urgently awaiting the question which is solved. But the overseas children frequency channel is opposite to our country said compares the maturit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hildren television frequency channel contrast research, analyzed our country children frequency channel existence program to arrange, the frequency channel localization, the frequency channel management aspect question, and proposed such as sped up the children television troop to construct, to improve the personnel quality, sets up the brand to walk suggestion and so on industry management path. Key word: Children channel; Channel localization; Channel management; TV channel 少儿电视频道又叫少儿频道,是以少年儿童为目标受众的电视频道,由于习惯问题,国际电视界称Children channel为儿童频道,我国则称其为少儿频道。[1] 89根据两者习惯不同,文中出现了儿童频道与少儿频道两种称谓,其本质是一样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少儿频道。我国的少儿电视频道才刚刚起步,在发

中外动画史复习

第一章*动画雏形——西班牙境内的2.5万年前的阿尔达米拉洞窟壁画 *1888年、法国人艾米.雷诺制造出“光学影戏机”, *1892年,法国人艾米.雷诺在巴黎葛莱瓦蜡像馆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实验性动画。雷诺被认为是动画的创始人。 *1895年,卢米埃兄弟制造活动电影机,公映了他们的第一场电影。 *1914年,美国人埃尔.赫德发明了透明的赛璐珞胶片 *赛璐珞胶片: 赛璐珞胶片也称明片,是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透明度很好的薄片,制作时将运动的物体和背景绘制在不同的胶片上,在专业的摄影台上叠加在一起进行拍摄。 第二章 *万氏兄弟: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使我国动画进入了有声时代。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第三章 *1957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的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我国专门生产美术电影的制片厂,分设动画、木偶、剪纸三个制片部门,集编辑、作曲、摄影、录音、剪接、制片管理等业务于一体,一定时期内代表中国美术片在艺术、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原因: 1、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 2、美术电影自身发展的需要 3、社会文化教育的需要 *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1956年,导演特伟在创作《骄傲的将军》一片中提出了“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简称,即发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 年代,收获于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骄傲的将军》民族化的表现手法 1、民族化的故事 2、民族化的情节 3、民族化的视觉形式 *1964年,中国风格的鸿篇巨制,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的成功经验 1、剧本改编 《大闹天宫》一片故事梗概出自《西游记》,动画片在保留原作叙事结构的基础

中外电视媒体对比分析(提纲)

中外电视纪录片对比分析—Discovery对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反思 08级新闻二班 吴尔乐

中外电视媒体对比分析 ————Discovery对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反思题目:中外电视媒体对比分析————Discovery对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反思 研究目的:通过对Discovery-探索频道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对比,发现国内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不足和缺憾,了解世界级电视媒体对于纪录片制作的创意、宣传等方式与方法。经过对探索频道的分析,得出探索频道经久不衰,受大众喜爱与青睐的原因,由此明确我国电视纪录片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为我国电视媒体及电视纪录片制作开创新的前景。 Discovery-探索频道简介:Discovery探索频道,Discovery传播公司的旗舰电视网,致力于打造全球最高品质的纪实节目,力求成为电视荧屏上最富活力的电视网之一。Discovery探索频道于1985年开播,是世界上发行最广的电视品牌,目前到达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零6百多万家庭,以35种不同语言播出节目。 Discovery探索频道自1994年在亚太地区开播以来,一直是Discovery亚洲电视网旗下的主打电视频道。该频道提供24小时高品质纪实节目,带领观众深入洞察我们周边世界的内在奥秘。Discovery探索频道目前在亚太地区拥有1亿1千2百多万订户,始终保持迅速增长的强劲态势,吸引来自不同文化的各阶层观众。据2005年泛亚媒体调查(PAX)的结果显示,Discovery探索频道在富裕成人*中连续9年被公认为亚洲地区收视人口最多的有线及卫星电视频道。在新加坡举办的2004年“亚洲电视大奖”评选中,Discovery探索频道还荣膺“年度最佳有线及卫星电视频道”。 Discovery探索频道通过泛美8号卫星播出节目,其订户遍及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韩国、菲律宾、中华台北、泰国、越南、新加坡和南太平洋诸岛。 目标受众:高消费和富裕成人(25至54岁),略倾向男性。

中外动画衍生品分析与比较

中外动画衍生品分析与比较 动画产业是一个具有庞大利润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全球动漫产业总产值达7228亿美元,与动画相关的衍生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作为动画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动画衍生品的利润空间最大,发展潜力也最高。今天,动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在人们的玩具、日用品、服装,还是装饰物、文具,甚至食品中都能够看到动画衍生品的身影。动画衍生品的高利润和高回报必然会吸引很多优秀的企业加入到衍生品行业中,目前,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发展明显不及美日等国,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动画衍生品的差别,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动画衍生品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 国内动画衍生品现状 动画衍生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国际其他动画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近十年中,我国衍生品市场拓展的规模不断扩大,衍生品所获得的利润也在逐年增加。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动画衍生品的现状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国外动画衍生品占据国内主流市场 我国动漫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动漫受众人数庞大,是国际重要的动画衍生品市场。但是,目前我国主流的动画衍生品基本上以美日韩三国为主,国内本土原创动画衍生品市场有限。2005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众多知名动画企业纷纷进驻国内,如迪斯尼、Happy Show、Small World Toys、华纳兄弟、泡泡堂等动漫品牌都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专柜,进行动画衍生品的营销。众多大品牌的进驻占领了国内衍生品市场中的绝大份额,可以说,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外国品牌垄断。这就造成了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画衍生品加工地,但是却不是最大的利润产地的现象。 1.2 国内原创动画衍生品发展现状 近几年,蓝猫、喜羊羊、孙悟空等动画衍生品也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在国内衍生品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其中“蓝猫”和“喜羊羊”都是成功的典型。据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三部贺岁电影票房均超过亿元,而出版的动画书、玩具、音像制品、玩具、服饰等也玲琅满目。香港公司意马国际看重喜羊羊的巨大市场潜力,于2011年收购其消费品业务,喜羊羊也在台湾获得很多成功,受到台湾儿童的喜爱。而“蓝猫”的衍生品市场更加规范,规模也更大,拥有专门的营销策划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拥有17个大类6000多种的衍生品。但是,除了一些少部分原创动画衍生品在国内占据一定市场以外,大部分国内创作的动画形象都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机制,衍生品产业发展也比较滞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 2 国外动画衍生品现状 国外动画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衍生品营销策略和运营机制,下面以日本和美国为例,对其动画衍生品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2.1 美国动画衍生品发展状况 美国的动画产业占有国际市场的一半份额,拥有众多个性鲜明有独特特色的动画形象,由此而来的动画衍生品也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以迪斯尼公司为例,它是美国动画产业的龙头,拥有众多优秀的动画制作人才。在皮克斯加入后,迪

中韩综艺节目的文化与差异

浅谈中韩综艺节目的文化与差异

————————————————————————————————作者:————————————————————————————————日期: 2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中韩综艺节目的文化与差异 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专业: 07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班级: 1班 学号: 0709120004 学生姓名:张东景 指导老师:孙沼泽 完成日期: 2011-3-2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升,已经不满足于单单的物质需求,精神层次的需求在不断提高。随着网络的流行语发展,各国的综艺节目都可以一饱眼福。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比较。 一、各地综艺节目发展史 (一)韩国 (二)台湾 (三)内地 二、各地综艺节目的文化 (一)韩国 (二)台湾 (三)内地 三、各地综艺节目的差异

浅谈中韩综艺节目的文化与差异 王晓辰 在十几年前,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算是第一次接触到综艺节目,当时还小,只是觉得看的时候很开心。2006年,正是高三的时候,学习压力很大,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我接触的第一个韩国综艺节目《情书》,此后,不管忙于不忙都会抽时间看一些韩国综艺,这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内地的综艺节目时,总是不自觉地与韩国、台湾等地的节目比较,各地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一各地综艺节目发展史 (一)韩国 韩国的综艺节目从发展以来虽然一直以游戏为主,但是男女配对的环节总是必不可少的,从以前的《天生缘分》,一直到《我们恋爱吧》、《女演员的管家》等。 08年开始的播放的MBC《我们结婚了》再度掀起了电视恋爱节目的高潮。节目的主角是韩国娱乐圈的明星们,明星的婚后生活成为节目的卖点。节目一经推出,立即受到韩国当地观众和中国韩迷们的追捧。 韩国的谈话节目虽然不是主流,但是也有很多经典,像《夜心万万》、《happy together》等,现在韩国的谈话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应当数《强心脏》了,从主持人到节目嘉宾,每期的节目中都会有爆点。 再来说韩国的音乐节目放送,SBS《人气歌谣》、KBS《音乐银行》、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

1·广电总局全称(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 2·(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于国庆节试播,年底播出。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全天播出4小时,内容为新闻简报。 3·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4·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是 ( 吕焕斌 ). 5·1999年,荷兰一家电视台推出了(《老大哥》)节目,真人秀节目才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样式出现并发展起来。《老大哥》节目的名字出自(奧威尔)的预言性小说(《1984》)。 6·调查类新闻节目的“鼻祖”是1953年英国BBC开播的(《全景》)节目。 7·肥皂剧(《伊斯坦德人》) 1985年在BBC1首播,该剧是作为独立电视(《加冕街》)的竞争产品诞生的。 8·1936年11月2日,这是一个值得全世界纪念的时刻。这一刻,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颇大的歌舞演出,开始了它的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电子电视系统播出的定期节目,因此人们常常把它视作人类电视事业的开端,标志着电视时代的来临。(实况转播) 9·1960年12月9日在ITV首播,(《加冕街》)是英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剧。 10·PBS儿童制作:(《芝麻街》)。 11·美国商业体系中,传统三大广播公司是( CBS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ABC )美国广播公司、( NBC )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 FOX )福克斯广播公司、( CW )哥伦比亚及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

·制播合一 是指电视节目的策划、投资、制作、审查、播出等各个环节由电视台内部的节目部门统筹完成的运作体制。 ·真人秀 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 ·新闻类节目 是指以新闻材料为基础加工制作而成的电台或电视节目。 新闻类节目包括现场或预先录制的访问、专家的分析、民意调查结果,偶尔会包含社论内容,以信息量大为标志,时效性、广泛性、指向性是其主要特质。 ·《60分钟》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打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栏目创办于1968年9月,当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栏目形态,只是在每周二晚间黄金时段和《CBS新闻小时》轮流播出。 ·家庭影院 家庭影院概括来说可以从综合两个概念去了解,这两个概念分别为“家庭影院标准”和“家庭环境中播放电影片中的播放系统”。家庭影院市场又添一军:目前的微型投影仪家庭影院,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到2010年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投影向家庭影院进军的势力已经击败了彩电占据了市场巅峰,特别是它所独具CMMB功能和接机顶盒直接看电视的功能,加工内置存储,可以下载网络最新电影和听歌等功能,已经是彩电无法取代的了,微型投影仪必将占据未来家庭影院市场。

中外动画艺术鉴赏练习题(精品文档)

1、动画最早起源于(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 2、动画的发源于 17 世纪阿塔纳斯珂(Athanasius Kircher)发明的(魔术幻灯)动画才有了运动。 3、1831 年旋转圆盘发明人 JosephAntoine Plateau 是(法国人)。 4、动画的诞生日是(1877 年 8 月 30 日) 5、光学家兼画家埃米尔雷诺发明(光学影视机)奠定了真正意义上的动画诞生。 6、1907 年美国人(斯图尔特.伯莱克顿)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 7、1928 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把动画影片推向了巅峰被人们誉为商业动画之父。 8、1907 年布莱克顿制作出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9、1984 年的(《风之谷》)奠定了宫崎骏日本动画宗师的地位。 10、中国动画史上震惊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 11、1961 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同时也获得世界动画节大奖。 12、随着动画的兴起(少儿科普动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3、少儿卡通大量地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14、最初的动漫音乐可以追溯到(1926)年。 15、最早的音乐动画的开拓者是(沃尔特迪斯尼)。 16、1928 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把动画影片推向了巅峰被人们誉为(动画音乐的开拓者商业动画之父) 17、1941 年在中国动画历史上出现(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兄弟为中国动画发展奠定了不朽的丰碑。 18、日本动画萌芽期出现(下川凹夫北山清太郎幸内纯一)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 19、动画制作流程可分为(筹备阶段制作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重要阶段。 20、动画音乐按类别可分为(背景音乐伴奏音乐主题音乐商业音乐) 2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家治虫)日本动画界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日本动漫之父”。 22、随着动画的兴起(少儿科普动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3、中国第一家具备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24、最初的动漫音乐可以追溯到(1926)年。 25、宫崎骏的GHIBLI工作室成立(1985)年。 26、1966-1976 年中国动画枯萎时期的(代表作《小号手》《东海小哨兵》《小八路》) 28、少儿动漫按照年龄分可分为( 1-2岁 4-6 岁 6-12 岁)三个不同阶段。 29、影视动画制作流程可分为(筹备阶段制作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重要阶段。 30、最常见的动画音乐的表现形式(纯二维动画加音乐表现纯三维动画加音乐表现真人与虚拟动画结合加音乐表现) 31、影视动画最常用(三维空间实现图层叠加二维和实拍结合先实拍后绘制的手法)三种拍摄与制作手法。 32、影视动画制作流程可分为(筹备阶段制作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重要阶段。 33、宫崎骏式的动画风格通过(唯美自然清新)的表现形式传达着天、地、人、神的和谐。 35、日本动画的起源与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为萌芽期、1946-1973为探索期、1974—1989为成熟期、1990至今为细化期。萌芽期:这时的动漫鼓吹侵略,美化日本军国主义。探索期: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且影响深远。成熟期:日本全面高速发展科技,这时涌现出大批科幻机械类动画。细化期:日本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完善,日本动画的种类、形式、内容、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 36、什么是影视动画,狭义的影视动画是指? 影视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的静态图象所形成的动态幻觉,这种幻觉源于两方面:一是人类生理上的“视觉残留”,二是心理上的“感官经验”。狭义的影视动画可定义为:融合了电影、绘画、木偶等语言要素,利用人的视觉残留原理和心理偏好作用、以逐格(帧)拍摄的方式,创造出一系列运动的富有生命感的幻

浅谈中韩综艺节目的文化与差异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中韩综艺节目的文化与差异 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专业: 07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班级: 1班 学号: 0709120004 学生姓名:张东景 指导老师:孙沼泽 完成日期: 2011-3-2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升,已经不满足于单单的物质需求,精神层次的需求在不断提高。随着网络的流行语发展,各国的综艺节目都可以一饱眼福。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比较。 一、各地综艺节目发展史 (一)韩国 (二)台湾 (三)内地 二、各地综艺节目的文化 (一)韩国 (二)台湾 (三)内地 三、各地综艺节目的差异

浅谈中韩综艺节目的文化与差异 王晓辰 在十几年前,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算是第一次接触到综艺节目,当时还小,只是觉得看的时候很开心。2006年,正是高三的时候,学习压力很大,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我接触的第一个韩国综艺节目《情书》,此后,不管忙于不忙都会抽时间看一些韩国综艺,这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内地的综艺节目时,总是不自觉地与韩国、台湾等地的节目比较,各地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一各地综艺节目发展史 (一)韩国 韩国的综艺节目从发展以来虽然一直以游戏为主,但是男女配对的环节总是必不可少的,从以前的《天生缘分》,一直到《我们恋爱吧》、《女演员的管家》等。 08年开始的播放的MBC《我们结婚了》再度掀起了电视恋爱节目的高潮。节目的主角是韩国娱乐圈的明星们,明星的婚后生活成为节目的卖点。节目一经推出,立即受到韩国当地观众和中国韩迷们的追捧。 韩国的谈话节目虽然不是主流,但是也有很多经典,像《夜心万万》、《happy together》等,现在韩国的谈话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应当数《强心脏》了,从主持人到节目嘉宾,每期的节目中都会有爆点。 再来说韩国的音乐节目放送,SBS《人气歌谣》、KBS《音乐银行》、

大学生对中韩综艺节目接触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韩综艺节目接触情况的调查报 告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彼此之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这种现象在文化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而其中,韩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大家看的韩剧,听的韩国音乐,等等,这些纷繁现象无不表现出“韩流”对中国的影响,当中,年轻人是接触各种“韩流”的主力军,通过研究他们接触“韩流”的种种行为与思考逻辑,便能够预见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尤以近两年比较火爆的综艺节目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更为贴切,这样能够为我国综艺节目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进而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 一、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大学生观看综艺节目的男女比例 通过对哈尔滨市哈工大、哈医大、东北林大等10多所学校501份左右的抽样调查问卷,表明在调查的501人中,只收看中国综艺节目占半数以上,只收看韩国综艺节目占少数,两个国家都看的大学生占147人。 而在男女比例上,只看中国综艺节目男女均比,只看

韩国综艺节目女生为男生四倍,两个国家都看女生为男生三倍左右。 (二)经常观看的韩国综艺类节目 图中可以看出观看《ruining man》的人数最多,其次是《超人回来了》、而后是《我们结婚吧》。 (三)经常观看的中国综艺类节目 图中可以看出观看《奔跑吧兄弟》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快乐大本营》,而后是《爸爸回来了》。 二、调查总结 (一)韩国综艺节目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普遍反映出韩国综艺节目题材比较广泛,有野外露营、明星访谈、真人秀、亲子互动、偶像团体养成记等等,丰富了整个综艺节目的产品线,在“量”上获得优势,即便在同一个类型的节目领域当中,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是其他节目无法复制的。如《爸爸去哪儿》和《Runing man》虽然都是真人秀节目但偏重领域不同。 (二)韩国综艺节目主持人特征鲜明,娱乐精神十足 韩国综艺节目娱乐精神十足,他们的主持风格永远是轻松愉快的,并且时刻在制造笑料。反观中国综艺节目主持人相对死板,身段太高,不够机智灵敏。

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

150 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总第198期) 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 张 菁 两年一度的慕尼黑儿童电视节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儿童节目展示平台,代表了儿童节目制作的最新潮流,被誉为“儿童电视界的奥斯卡”。电视节分为6岁以下、7岁-11岁、12岁-15岁三个年龄单元的虚构与非虚构两大类节目评奖。2012年的电视节展映的国外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欧洲节目普遍比其它国家的儿童节目更侧重公共教育和心理疏导功能,制作水平以斯堪的纳维亚四个国家、荷兰、德国为最高,他们的儿童节目多数基于公共电视台的制作体制,节目形态丰富;美国的节目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教育性,基于商业电视台的制作体制;另一个制作水平高的国家是日本,节目富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画面生动精美,体现出了本国的审美趣味和儿童教育观念。纵观这届电视节所展映的儿童电视节目,对比中国儿童节目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观众的年龄细分和节目形态细分 我国的儿童频道大多为全年龄儿童频道,受众年龄从低幼至青少年,从0岁-18岁,或可以称为儿童综合频道,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制作模式对儿童年龄的细分界限不清晰,儿童观众与儿童节目的专业化细分不够。到底什么年龄的儿童适合观看什么形态、内容、主题的节目?国外的儿童节目摸索出了相对稳定的经验和模式,体现于他们的节目形态和节目环节的设计,较为符合适龄儿童发展心理的规律和成长阶段的需要。 6岁以下的儿童节目,国内常见的节目形态是娱乐型的动画片和教孩子认知的电视杂志。慕尼黑这个竞赛单元放映的节目形态非常多样,动画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它节目形态还包括儿童短剧、系列短纪录片、动手节目、科教节目。动画片的制作非常重视能让儿童从中学到东西,提供一些有价值、有趣的教育信息,加入大量吸引儿童参与的互动环节,从声音、肢体动作吸引儿童,使他们不仅是观看者,还能从参与中学到知识技能、锻炼肢体协调性。 7岁-11岁儿童观众定位的节目形态包括电视科普杂志、儿童系列剧、儿童短剧、木偶剧、儿童新闻杂志、纪录片等。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节目应关注和表现儿童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认识自我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一些节目针对不同性别的儿童观众,定位非常清晰。如专门为女孩制作的《卡米拉商店》 ,是一档意大利节目,以4岁-14岁的女生为主要收视对象。节目模式是主持人当设计师,女孩在网上提出自己的造型要求,节目把女孩请来,主持人带 着她们逛街,寻找适合自己风格的衣服,画出效果图,再动手把衣服做出来 。《女孩们的房间》(德国)也是一档观众定位为女孩的节目,节目模式是“梦想真人秀”,几个女孩生活在一个房子里,拍摄她们的起居作息和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制作给男孩子看的节目如荷兰的户外探险知识节目《检查站》 ,斯洛文尼亚的纪录片《马克斯·克里斯托和丹尼尔的时光机》拍摄三个男孩用自制的时光机试图进行对未来的奇妙探险。 节目模式对12岁-15岁年龄阶段节目尤为重要,制作机构对受众的细分和节目的针对性更为重视。12岁-15岁处于成人和儿童之间,节目定位比较难,很多播出机构和制片公司已不再制作针对这个年龄观众的节目。这次各国向电视节报送的节目包括竞技真人秀、竞技秀,情景喜剧、电视剧集。初选评委们认为成功的节目应该包含那些专为十几岁的青少年制作的原创元素,而不是成人节目的模仿青少版。展映的节目形态包含纪录片、儿童剧、真人秀、谈话节目,不再有动画片。 因为我国对儿童观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整体制作上专业化程度还不高。表现为:一是节目形态单一,以电视杂志、动画片为主,而儿童剧、儿童纪录片、认知类低幼节目的制作数量偏低;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适合和需要的节目内容、时间长度、节目诉求不精确,对儿童观众的教育功能不强;三是我们的儿童节目在与儿童的心理契合度上有欠缺,成人主导的痕迹明显。国外的儿童节目大多依托于研究机构,由研究人员和制片人双层把关,一般都对新节目反复试映,成功的儿童节目依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并不断修改而制作出来,我国的儿童节目目前还缺少这个专业流程。 二、节目选题和呈现方式应有儿童视角 近两年我国电视行业学习、借鉴了一些欧美节目模式,儿童节目也有相似的情况,节目策划人的主要工作常常是将国外节目模式本土化运用,而容易忽略非常重要的儿童节目产生的基础— ——儿童的生活。模式并非万能的良药,在如何制作成功的儿童节目上,荷兰著名的儿童节目制作人Jan -Willem Bult 认为,儿童节目应该生活在孩子们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按照儿童的方式呈现。他担任制片的低幼儿童动手节目《工具箱男孩》 ,时长5分钟,只有一个拍摄板块,每一集拍摄三个男孩儿在家庭的院子里用各种工具拆掉一架旧机器的过程。这个系列节目在荷兰播 来稿摘登张菁: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

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

中外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性比较 ——以中国汶川地震和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为例 引言:突发事件因为具有突然性、新鲜性、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新闻的一个亮点,传播速度非常惊人。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居住在一个信息的地球村里,且不要说像美国“9·11”那样震撼世界的突发事件瞬间传遍世界,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惊人的速度,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新闻都在无国界的传播当中,这是任何决策者所无法阻挡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报道突发事件的特点,从国内媒体如何报道汶川地震出发,分析我国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的特点,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上,选取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报道作为研究样本,从而对国内外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着重比较中外报道突发性事件的立场、角度、意识形态、政治利益等方面的不同,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国外优秀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反省如何加强国内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用中华民族的声音引领国内以及国际舆论。 一、突发事件 ㈠突发事件的定义

所谓突发事件,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① ㈡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本身就备受大众关注,更为媒体竞相传播。一般而言,突发事件的性质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历来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来源之一,易于产生热点效应。那么,下面就是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几个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确保内容的真实客观。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真实性就是报道的生命,也是新闻媒体对公众传播信息时最基本的要求。不夸大、不缩小、不炒作、不消极、不造谣、不煽动情绪、不制造恐怖气氛,这些都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其次,必须确保时效的准确快速。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各家媒体在时间上的比拼一点都不亚于奥运竞赛,谁都想夺得第一时间报道的金牌。这就意味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重要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力。无论是采访、写作还是发稿,都要竭尽全力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抢”出新闻价值。

中韩综艺节目主持风格对比

中韩综艺节目主持风格对比-新闻学 中韩综艺节目主持风格对比 郑嘉欣 【摘要】近几年,随着中国各电视台对韩国综艺节目的引进播出,使得中国电视观众对韩国综艺节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许多的韩国综艺节目主持人也被广大中国观众所熟知,中韩综艺节目主持人也在被观众审度和比较。一档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发挥和表现对于节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主持人的控场、调度和临时发挥都是对节目节奏的把握,甚至主持人的内涵、修养、学识和性格也能决定节目的整体氛围和风格。因此,对中韩综艺节目主持人风格对比的研究更有利于我国综艺节目的创作和发展。 关键词综艺节目主持人风格 一、中国引进韩国同类型的综艺节目主持风格对比 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的各大电视台与国外的许多家电视台进行了合作,制作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高层次综艺节目,在收视率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国内多家电视台与韩国知名电视台合作的几档真人秀综艺节目更是取得了好成绩,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那么,中国和韩国这几档相同节目的主持风格的特点有哪些异同,本文以《running man》与《奔跑吧兄弟》为例进行对比研究。 1、共同之处 《running man》与《奔跑吧,兄弟》一经推出,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从节目的根源来看,能够短期内在国内众多优秀综艺节目中获得成功,其主要因素还是要归功于七名固定嘉宾主持人。在这两档节目中,都设置了七名主持

人,尤其是队长的设置,邓超和刘在石在七个人当中都起到了带头作用,是整个队伍的核心。其次,两个团队中都仅仅只有一名女性主持人,并且都是性格开朗“女汉子”类型,这也是贴合节目需要所做出的选择。 2、不同之处 从主持组合来看,《running man》的七位主持人是来自不同的领域,在节目《running man》之前七位主持人有的相互熟识,有的是第一次见面,有的已经做过主持,有的是综艺新手,但这并不影响节目的进行,因为七个人里有一个主要主持人—刘在石。刘在石是一位经验丰富并且善于调度的专业主持人,他就像一个强力黏胶一样,会将七个人组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但又是一个带有七种不同色彩的黏胶,使得七个人又能发挥自己优势。 《奔跑吧兄弟》也是七个主持人,但邓超作为队长就和刘在石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邓超的搞怪本质,让他这个队长更多了一份人性化在里面,他更像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邓超更能让这七个凑在一起的性格迥异的演艺人自由的发挥自己的风格。 两个节目中都各自有一位唯一的女性主持人,但这两位女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却是各有千秋的。首先,韩国节目中的宋智孝在做游戏时,积极勇敢,在很多情况下,她甚至能帮助其他几位男主持人,比如摔跤比赛,她还能将男主持人绊倒获得胜利,所以宋智孝给自己的定位里没有考虑自己的性别,她和其他支持人打成一片,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把自己看做了“男人”。而中国节目中的杨颖虽然性格也很直爽大方,但她在节目中更善于利用自己性别上的优势,比如会在自己处于劣势时撒个娇,为自己寻得逃跑的机会。她在节目中擅长寻求别人的帮助,以自身的优势换取帮助,也赢得了许多赞美。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女

中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现状与启示_史公军

2014年第6期 MODERN AUDIO-VIDEO ARTS 节目栏目/JIEMULANMU 中外电视节目模式的现状与启示 史公军 邓高峰 [内容提要] 目前国内电视节目模式规范尚不健全,优秀的电视节目模式很快被复制克隆,进入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我国虽然文化历史悠久,却很难制作出原创性的精品电视节目。本文以欧美电视节目为镜,电视节目模式为契合点,借鉴欧美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比较中国电视节目之不足,希促进中国电视节目模式走向成熟的道路。 [关键词] 电视节目模式 本土化 原创 引进 [中图分类号]J9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7-1330/G4(2014)6-049-3 20世纪90年代,我国省级电视频道纷纷上星覆盖全国,各大卫视相互竞争,促进了电视市场的繁荣。广东省是唯一允许境外电视进入的省份,加入境外频道来分享中国电视市场份额,就像一剂猛药打进了中国内地市场,收视份额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内容为王”的电视市场,电视内容的竞争逐渐演变成 电视节目的竞争。在西方,电视节目模式(television program format)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有一整套运作程序和规范,是电视产品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欧美一些电视节目模式经过本土化改造后火爆世界各地,在中国,出现了改造后获得空前成功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一批优秀节目。事实证明, 角的艺人们。 而《爸爸去哪儿》、《人生第一次》等节目里面的“星二代”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就是公众明星,网友们对他们进行任意的视觉改造。电视节目中陡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以儿童为视觉焦点的广告,无不体现着对于儿童过度消费的狂欢。 四.结语 儿童真人秀节目诞生于新媒体兴起,响应于当前“80后”夫妻育儿潮,满足于大众新奇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媒体文化的奇观。从正面的角度看,它能够成为宣传教育,引导儿童和年轻人正确价值观的形式载体,也能够成为成人缅怀童年记忆的情感通道。它成为消费对象本没有错,这是时代之趋,也是民众化转向的舞台,但是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不能够摒弃一定的集体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毕竟,儿童塑造着未来的成人,这关系到每个民族的核心利益。 熊秉真先生在《童年忆往》中说道“儿童与童年 的世界,就像所有有关“人”的问题一样,自然有很多复杂、不确定与多方的面相。这复杂而不易把握的特性,也许可使一个好学深思的时代、一个谦冲而开放的社会、一群关爱而愿意善待生命的人群,对其中新生儿稚弱的成员,多点学习怀想,少点轻举妄动。”⑤我们希望不论是创制还是收视,对于儿童真人秀节目的人文关怀不可放弃,多点学习怀想,少点轻举妄动。 注释: ①⑤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第一版,P19,P33 ②道格拉斯?凯尔纳莉著 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第一版,P142 ③④格雷姆?特纳著 许静译:《普通人与媒介 民众化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第一版,P3,P144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