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化

合集下载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一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今天,我们反方一方将就教育去行政化这一议题进行辩论。

我作为反方的一辩,将为大家分析教育去行政化带来的弊端超过其利益的理由。

首先,教育去行政化会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如果教育完全去行政化,学校将完全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的配置,这就可能造成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异。

一些贫困地区或边远地区的学校由于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可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这将导致不公平的教育机会分配,加剧教育差距。

其次,教育去行政化可能会增加教育成本。

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实施统一的资源调配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浪费和重复。

然而,如果完全去行政化,每个学校都要独立负责资源调配和管理,不仅会增加管理成本,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进而增加教育的开支。

最后,教育去行政化可能会降低教育质量。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教育行政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对学校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如果教育完全去行政化,学校将面临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

在没有足够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的情况下,学校可能出现质量下降、乱收费等问题,这将影响到学生的教育成果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去行政化带来的弊端超过其利益。

它可能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增加教育成本,降低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反方认为教育去行政化不利于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谢谢。

反方二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我是反方二辩,将继续就教育去行政化这一议题进行辩论。

在前一位辩友的基础上,我将进一步阐述教育去行政化的弊端大于利益的几点理由。

首先,教育去行政化可能引发高校竞争加剧,导致升学压力增大。

当前,教育部门通过一些统一考试的方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规划和调控,实现公平机会的分配。

如果完全去行政化,高校将面临更大的自主权,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招生政策和标准,从而导致竞争加剧和升学压力增大。

去“教育行政化” 追求本真教育

去“教育行政化” 追求本真教育

《教学与管理》2010年3月1日去“教育行政化",追求本真教育⑩江苏丰县华山中学卜思荣钱学森之问考问着国家总理。

也质问着中国教育系I统的每个工作者。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1人才?”这是值得国人深思的命题。

安徽高校的ll位教授I认为,“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教育行政化”是指教育机关公务员化,学校单位纳J人教育行政系统,教师编制行政化。

这些本该符合教育发J展规律的人本理念被行政色彩所染指,强加了较多的国l家行政概念。

校方、教育行政人员、教师都高高在上,被权I威化,处于弱势的学生在这样行政系统下,只能如同羔}羊,任由摆布,何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能乖乖地在分:数上“宜将剩勇”。

这种行政化、集权化之下的教育后果,I就是教学成果政绩化、净土校园衙门化、校长官僚化、以f及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和教师的工具化。

作为教育界的一分子,笔者想从“教育行政化”泯灭:教育的本真这个角度谈一下自我之见,以期获得共识。

f一、“教育行政化”产生的原因.产生“教育行政化”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首1先,是与我国的客观实际有关。

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l下,人们已经习惯性地接受上级指令性规定和安排,实行I短平快的行政方式处理问题,既不要权衡利弊,又不要考I虑自我现状,只要一味贯彻即可,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上级一政策所致,与己无关。

这些行政色彩比较浓厚的氰氲笼罩J在教育系统、学校和教师之中,各种因素在这里只有顺l从,没有创新,更不要说有有思想的人才的出现,全部被l扼杀在窒息的氛围里。

其次,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

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中国儒家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心I・42・中培植了一种“官本位”意识,当官是最高追求。

一个人是否入仕为官,能否官居高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志。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优登仕,摄职从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切读书人的梦寐以求,一切为了做官,做官就有一切。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一辩辩词: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朋友,我代表正方一辩,将要为大家阐述教育去行政化的利大于弊的观点。

首先,教育去行政化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行政化教育体制通常过于重视规范化的管理和行政任务,忽视了真正的教育教学工作。

去行政化可以将教育机构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去行政化可以鼓励教育机构自主创新,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提供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

其次,教育去行政化可以增加学生的素养和自主性。

行政化教育体制往往将学生变成了机械地执行规定和考试答案的工具,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去行政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人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体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更有利于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最后,教育去行政化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行政化教育体制往往限制了教师的发展空间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执行者。

去行政化可以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教学和个人专业发展。

教育机构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渠道,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精神,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去行政化的利大于弊。

它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学生的素养和自主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成长环境。

谢谢大家!正方二辩辩词: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朋友,我代表正方二辩,将要进一步为大家阐述教育去行政化的利大于弊的观点。

首先,教育去行政化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行政化教育体制通常使教师和学生受到繁重的行政任务和规范化处理的约束,限制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教育去行政化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行政压力,让他们更有动力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

教育行政化强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乱象及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强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乱象及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强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乱象及应对策略一、背景教育行政化在任何正常社会或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毕竟,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环节,其作用是谁也忽视不了的。

而且教育所具有的某些意识形态性也常常是整合社会共识、抑制歧见、达成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所以,任一社会的教育社会文化系统中总会预留官学与私学、民间与政府意见的和融空间,以达成某种平衡。

理想社会中,本应相对独立的三个系统政治权力、经济生产、知识传承,常常无法维持合理有利的状态。

在社会化大生产由物质主义主导并且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整个社会的重心在于制造丰富的物质产品,政治权力就常常借推动经济生产一家独大,形成对其他两方的制约。

作为知识传承环节的教育,其含义常常面临窄化或异化,教育目标甚至被某种程度地驯化。

在目前经济改革深入、社会政治改革不能并行配套协调的背景下,评价社会发展的标准单一化、基准化为经济数据。

因民意瞩目又无法忽视,行政者不能从经济发展中脱身,处于社会行政系统中基础地位的教育便成了行政者的秀场。

重点明星学校因能显政绩而频出,过于求规模轻质量,教育资源分布不再平衡,这强化了民意关注,更导致行政关涉必须强势。

总之,行政介入过多早已成为不争的、令人忧心的事实。

教育管理行为不从有效、有益、不背离教育规律出发,常常急功近利,造成随政界周期不断改头换面的现象。

中国教育规划与发展因此始终无法长远考虑,造成目前基础教育的乱象与恶象,这些情况愈演愈烈,必然造成民怨载道,影响社会稳定,国家未来也将危机重重。

二、基础教育乱象及例析1.政府对教育缺少长远规划,教育活动政绩化,教育政策缺少连续性;正常教育实施频繁遭遇行政政策进校园问题,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越来越多;教育主管部门做出违反教育规律的决策,造成学校承担社会任务过多。

下面以创新教育为例分析。

创新能力作为基础能力,虽可单向发展评估,但从来不是单一能力。

它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潜隐在教育塑成的受教育个体身上诸多显性能力之中,还与时代、个性、时机、环境、知识多个因素关系密切,是一种综合能力。

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对策思考——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研究系列之三

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对策思考——中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研究系列之三

t e a u . a d h t r e s e t a e n y e i o d r o r v d a h o e ia b ss o e u ai n l h v l e n t e h e a p c s r a a z d n r e t p o i e t e r t l a i f r d c t a l c o
Absr c :A u e fpr b e n Ch n du ai n a e c u e h o ro d c to d nita in. ta t n mb ro o l ms i i a S e c to r a s d by t e p we fe u a in a mi sr to Cla i g h b u d re o d c t na a e rn t e o n a is f e u a i l dmi itai e o r i t e e t p o t e c to a mi ita i n o n sr tv p we s h k y o r moe du a i n d n sr to
a mi ita in r f r d n sr to eo m.
Ke r s Ed c t n mi itai e E u a in llw; au y wo d : u a i a Ad n sr t ; d c t a a v l e ol v o
中国教 育问题 长期受 到社会 的强烈关注 。而02 0 期
FdnEuao 0 m 21. o1,o ua dc i Fr 02 V 10N. tn u . 1

方 略 ・
中国教育行政化 问题 的对策思考
— —
中国教育行政化 问题研 究系列之 三
李雪岩 , 龙 耀

谈教育去行政化

谈教育去行政化

谈教育去行政化多年一直写文章谈教育去行政化,见面总有人和我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看法,就是教育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大学、中小学的管理,怎么可能没有行政的存在?我都懒得辩驳:教育去行政化,本来就不是去行政,让学校没有任何行政机构、行政人员,而是改变整个教育的管理模式。

而类似对于教育去行政化的误解,还有很多,比如,去行政化就是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去行政化就是校领导从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中退出等等。

去行政化,对于我国教育来说,核心其实是去行政许可,而对于行政许可,虽然它与教育管理、发展如影随形,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是怎么会事——包括对考试的行政许可、对招生的行政许可、对学位授予的行政许可、对人才聘用的行政许可。

正是从考试到招生、到学位授予、人才评价,都有行政力量的强势介入,导致我国的教育发展,已很难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内部也出现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

拿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高考加分造假、高考集体替考作弊来说,对每年的高考作弊,有很多人呼吁加大对高考作弊者的处罚力度,甚至还有人建议,最好一次高考作弊,取消终身被大学录取的资格。

这从维护当前的高考秩序来说,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可是,另一个问题是,教育是每个公民平等的权利,甚至不能因公民违法犯罪而剥夺,在我国,就连在押服刑罪犯,也可以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刑满释放,也可报名高考,怎么可能因一次作弊就取消其终身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的资格呢?可取消资格的处罚,却和当前普通高考的性质,似乎是“相当”的,犹如科举时代,对作弊者处以重罚,因为科举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途径,平头百姓只有靠读书入仕。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即成为一种满足受教育者普遍需要的教育,但高考,却还是行政许可的考试,要考上大学必须参加这一考试,并按照这一考试的成绩,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进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因此高考还具有改变命运的意义,而通过作弊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影响他人改变命运,当然要严惩。

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所谓行政化,是指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由各行政部门管理,以国家意志为基本准则的公共治理模式。

而大学教育的主要职能是输送人才和进行科研。

今天,我方观点是: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而利弊比较的标准则在于能否让大学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首先,我要声明:我方认为去行政化不代表完全去除行政方面的因素。

自建国以来,我国套用苏联的办学模式,将大学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

大学本身同样高度政府机关化。

并且收到中国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最终苏联模式在中国大行其道。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大学不同于其他部门,以简单的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管理大学教育和科研工作。

不仅扼杀了大学管理和执行层人员的工作自主性,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或资源搭配错位。

本应该百花齐放的大学校园,就这样在现实的引力中砰然坠地失去活力。

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学去行政化,我国大学才能寻求更加自主高效的发展。

但在大学内部,我国目前实行校长任命制,大学校长直接由政府任命并具有行政等级。

同时我国盛行校长负责制,简言之行政、学术权力都属于校长权力。

所以即使上级下放权力,但大学内部的高度集权仍会造成大学自我管理的行政化。

搞管理的不搞学术,搞学术的不搞管理。

搞管理还要搞学术,你还有这么多精力搞学术吗?于是,因为行政手段强力高效等原因行政终于压倒了学术。

但这所谓的强力高效却是行政学术一把抓。

这是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强力高效。

而非,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强力高效。

于是,行政化状态下的大学里面,有两重追求目标,除了学术,还有类似于官员的追求。

科学研究在行政权力面前,常常受到压抑和挑战。

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学去行政化,有利于大学高效的自我管理,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综合来看,去行政化解决旧体制的弊端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需求,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困难才是更应该考虑的事情。

这些困难在于,如何去行政化,同时如何建立一个新体制和新体制的可行性,以及新体制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那么,如何去行政化呢?我方认为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防止削弱行政规范这几年关于教育有一个热词“教育去行政化”。

那么什么是“教育去行政化”呢?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如果把这段话简化为“教育去行政化”,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可能并不一定恰当。

行政,广义讲来,指作为决策职能的政治之外的执行职能。

例如,教育行政是一门教育管理的学科,是专门研究教育内部管理的规范的科学,因此简单用一个“教育去行政化”去表述“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能就是不恰当的。

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要取消教育行政,而是要规范教育行政。

现在的教育行政中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学校是一个教育和科研学术联合的组织,不应被教育行政之外的干预太多,例如,没完没了的“教育评估”。

并不是说“教育评估”就该取消,办学校的行政许可的评估,现在实行的“合格评估”是不可缺少的,政府主管部门管的就是办学的最低标准。

至于“评优评估”就属于过多的干预学校的教育行政,导致学校办学依照政府评优标准办学,大家都用一个模式办学,失去办学的多元个性可能,这是本末倒置的。

学校是一个教育和科研学术联合的组织,究竟应该让谁来管理学校?大家一定会首肯让教育家来管理学校。

谁是教育家?这是要经过实践考验和检验的,行政级别是不能说明某一个领导就是教育家,因此往往行政级别很高,但对教育是一个外行,这种人是管理不好学校的。

过去有“入党做官论”,现在不能说就没有了;过去有“读书做官论”,现在也还存在,这些人在任何行政机构谋取职务之后都不会把工作做得很好。

相反权利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权力的过分集中,并缺少监督之后,腐败的问题就必然会出现。

不久前出现的广东英德市原教育局长赖来新窝案中,自首后涉嫌收受“劳务费”的校长为98名,全市几乎所有中小学校长涉案。

这就是权力过于集中的结果。

现在“读书做官”很有市场,高校成了文凭的批发市场,论文的制造工厂。

高校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

“行政化”,即高校管理人员过多地以行政手段、行政思维来管理学术事务及日常事务,而没有充分尊重高校作为学术组织的特殊性。

“大学的本质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创造知识、创新价值观和培育人才。

”?大学是以传播和生产高深学问为主旨的学术共同体,其发展在于学者的发展、学术的发展。

因此,“学术性”是大学最为核心、最为关键,也是大学组织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

“行政化”趋势的剧烈蔓延,使大学背离本质而逐渐论为生产同样的劳动力产品的机器,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优秀人才的培养。

同时导致大学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出现偏差,他们关心的更多是直接带来利益“权术”而不是学术。

改革,始终是一个组织促进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

高等教育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去行政化”是必由之路。

作为科学技术发展阵地的高校,只有摆脱了行政权力的栓桔,刁-会释放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和才能,解放真正的生产力"从政治角度而言,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具有独立人格的政治主体,学术自由正是这种独立人格成长的前提环境,这也需要高校内部减少行政干预和束缚"历来为文明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弘扬更需要高校去行政化,因为人文精辛,},是不包含功利主义的人文追求,作为弘扬人文精神的高校,/官本位0思想影响下的一些教师追权逐利的错位价值观更与/象牙塔0本该有的纯净格格不入,需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故高校去行政化从宏观意义上对经济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进步!人文精神的弘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社会结构的理论视角,消除上述行政泛化弊端的主要途径就是在高校内部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开,调和资源与技术的分配方式,同时应当明确,行政权力要为学术事务服务。

大学为什么不能为了单纯追逐效率和效益而采取企业式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是因为大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术组织。

从事学术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自由,大学是一个“松散联合系统”,这种系统能为学术活动提供大量的自由空间,这是企业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科层管理所无法提供的。

中小学教育应该去行政化

中小学教育应该去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一度从去年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度被公众认为是“高校腐败源头”。

这一热点话题也被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事实上,中学也应该也要去行政化,不再设立行政级别。

中小学校长行政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目共睹的。

一是校长队伍的官僚习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差。

许多校长坐车、办公、做事习惯于讲排场,一个个离“书生气”越来越远,离“老板气”越来越重,以至于中小学校长在社会上的形象越来越差。

二是校长队伍素质的专业要求越来越差,行政化越来越重。

不少人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挤进校长队伍,看重的不是校长承担的崇高的社会责任,而是所谓的行政级别,把当校长当作解决自己升迁的机会。

结果,不少没有教育经历,不懂教育规律的人,走上校长岗位,严重地削弱了校长队伍的专业素质。

三是中小学教育管理越来越行政化。

现在的中小学校长一般都是科级或处级,校长的任用与管理归组织或人事部门,不少行政官员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能上不能下,最擅长的管理方式就是照搬行政管理那一套,如上下班打卡,下达升学指标,排队、排名,奖惩,等等,、官僚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四是不少中小学校长不但不上课,而且长期不进课堂,不走进教师的生活,以至于学校管理干部与教师的关系日益对立。

五是加大了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管理的难度。

有些学校行政级别高,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低,导致管理不顺,而级别高的校长更不愿意下到级别低的学校去,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人员到学校指导工作根本不受重视,影响了对人才的使用和调配。

凡此种种,无形中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老校长是一种鞭策,对青年校长是一种激励,这对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符合校长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是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它不仅是校长队伍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而且对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产业深远的影响。

为此建议: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的同时,也要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校长评定职级,校长的人事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转为教育部门归口管理。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刻板的教育制度
教育行政化现象导致教育制度缺乏灵活性和创新 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资源浪费
过度行政干预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资 源浪费和配置不合理。
缺乏竞争活力
教育行政化现象削弱了学校之间的竞争活力,降 低了教育质量和效益。
限制学术自由和创新精神
思想僵化
01
教育行政化现象容易导致学术思想僵化和创新受阻,使教师和
通过选拔具有教育专业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校长,提高学校管 理水平。
优化组织结构
合理调整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明确职责权限,避免行政权力过度 集中。
加强教育资费充足且合理分配 。
优化资源分配
通过制定科学的教育资源分配方案,确保各类学校获得均衡的经费 支持。
研究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治理体系 ,使各方力量能够相互制衡,避免行政权 力过于集中。
教育行政化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教育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教育行政化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 出改革建议,推动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学校 在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为解决教育行政 化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学生在学术研究和探索方面缺乏自由度。
阻碍学术发展
02
教育行政化现象限制了学术自由,进而阻碍了学术发展和进步

压制创新精神
03
教育行政化现象容易压制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不利于培
养创新型人才。
降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01
02
03
机会不平等
教育行政化现象容易导致 教育机会不平等,使部分 学生和教师失去公平竞争 的机会。
教育机构官僚化严重
行政干预过度
教育机构往往受到过多的行政干 预,导致教育自主权受到限制, 无法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和创

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

浅谈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这里要谈对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想法,首先,我要了解什么是教育行政化。

通过检索,百度百科中对教育行政化做如下解释:教育行政化,就是教育官化、教育权力化。

在还有一种解释(文章《去“教育行政化”,追求本真教育》)是:教育行政化是指教育机关公务员化,学校单位纳入教育行政系统,教师编制行政化。

教育行政化的表现是:教育会议条文化、学校领导组织化、教职工职位行政化、教师教学指标化、考核教师要靠成绩说话,要靠完成指标进行量化、学生成绩考试化。

高等学校行政化,就是高校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

1.地位行政化。

高等学校行政化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高等学校在国家中的地位被行政“格式化”了,高等学校与行政机关一样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

目前我国已将高等学校设置为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等级别,并且不同级别的学校在其待遇上也是有差别的。

2.机构行政化。

在高等学校地位被行政化的同时,其内部也被行政化了。

在其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机关内部行政等级设置的,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套上相应的行政级别,并且部门的设置也与政府部门差不多。

3.管理行政化。

从外部管理来说,高等学校被作为我国行政科层体系的一个环节,是具体执行国家教育任务的基层单位,附属于上级主管行政机关。

高等学校就像是教育行政机关的一个车间,从招生到毕业,整个流程都听命于教育行政机关的安排。

从内部管理来看,在高等学校里,行政部门可以说成了学校的主体,统领学校一切日常事务。

关于高校地位行政化本质来说我是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但是这可能存在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权力造成的贪污腐败问题,关于高校去行政化也是有各种以权谋私新闻出现,后来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我想问题的关键点不是在行政级别的设置而是教育相关部门人员的选定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社会的环境市场经济追求利益,各种扩招或者利用其它方式进行敛财,这就带来了各种教育腐败,由于腐败,我们本来就短缺的教育经费教育其它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由于行政权力获得最大收益,教室轻学术,重攀附,使教育水平下滑或者踟蹰不前;同时学生处于这种管理体制之下,学生过早庸俗化,惟命是从,缺乏独立思考,自由的思想和精神。

我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新探

我国教育行政化问题的原因新探

人 民政 府根据分级 管理 、 分工负责 的原 则 , 领导和 管 辖市 的地方性法规 , 制定规 章。地方政府规章可 以就 下列事项作 出规定 :一 ) ( 为执行法律 、 行政法规 、 地方 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 中等 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 , l
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 治 l 自 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 ) ( 属于本行政
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 门在 各 自的职 责范 围内, 负责有 际上 已经脱离了法制边界 ,使得行政权力大大扩展。 作为行政立法的范围, 教育行政立法实际上也 已经脱 关的教育工作”可见, 。 法律对教育行政权力的授权就 l
离 是“ 管理” 两个字 , 但是管理什么? 怎么管理? 没有明 l 了法 制 边 界 。
乱。非立法性行政规范应 当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 现行 就产生了一个法律救济 的制度陷阱 : 任何一个教育行
J 立法法》第 8条对行政立 法的领域作 了限制 ,规定 《
实际上, 法律对教育行政权力的规范 , 宪法》l 0大事项 只能制定法律 , 从《 l 不能由行政立法来规范 。 但 那里开始就模糊不清, 用语不够严谨 , 条文表述模糊, , 1 l 这 0大事项并不包括教育方面。这就 意味着 : 是 再
在本文中主要从法制不完善 、 政府模式局限和教育行 l 政权力可 以凭 借“ 行政立 法权 ” 很轻易地扩 大 自己的 政体制 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 } 权力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育 法 制 不 完 善


是教育行政立法 的领域太广 ,几乎没有 限制。
1法律 对 教 育行 政 权 力的 规 范模 糊 .
注。而对 中国教育种种 问题之分析 , 又都越来越集 中 J 指向一个焦点 : 教育行政化问题。中国教育行政化问 I

不要让行政化倾向异化了教育的本质——让教育远离“三俗”之三

不要让行政化倾向异化了教育的本质——让教育远离“三俗”之三

不要让行政化倾向异化了教育的本质
让教育远离“ 三俗 " 之三
本刊记者 倪正松 实习生 肖 辉
“ 文件下来 了 ! 学校的级别落实啦 ! w 君从县教 的变化在哪里?” 要说变化 , ” “ 恐怕来 自于这个级别 。 育局长 口中得 知县委组织部 已正式行文确认 学校的 以前县里 开会 , 从没坐过 主席 台 , 我 但级别 上来 后 , 正科级级别时 ,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
D校长是记者 的朋友 , 交往颇多 。当年 , 他的学 副职到正职嘛 。但事情 并非这么简单 ,这位副校 长
校挂 牌不 久 , 记者 曾和他有 过 一段对 话 , 至今记 忆 是个副处级干部 ,而那所完全 中学的校长不过是个
犹新 , 都成重点 中学校 长 了, “ 有些 什么感 受? ” 不 正科级 岗位 。 这不是降级 吗? “ “ 那哪成 啦。 这位副校 ”
讥讽 。
绩效工 资 ,本来是党 和政府送 给教师 的一份 福
还有更 极致 的例 子 , 直接拿 官员 的名字来 事儿 。 音 , 但令 人遗 憾 的是 , 这项政 策实施 以来 , 的地 方 有
重行政 、 轻教学” 的现象。 乌鲁 木齐市 一所 小学 就有这样 的“ 创举 ” 为 了让学 分 配方案 出现“ , 生记住领 导 的名字 ,以示对领导 的尊敬 ,这所学校 记者就 了解 到这样一 种情况 :有个 地方在制 定
两位校 长的体会各有千秋 , 但有一点不 可否认 ,
教 官本位 ” 意识 正 是, 好长 一段 时 间 , 校长却 颇感 郁 闷 : 了多 年 , 那 就是 , 育领域 的行政化倾 向和 “ w 干 人都快 5 0了, 校还只是 个副科 级 , 学 这让心 怀理想 在悄然渗 透 , 大有“ 随风潜入夜 ” 之势 。

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应对策略教育行政化现象教育行政化现象的案例分析教育行政化现象的未来展望教育行政化现象的国际比较教育行政化现象l教育行政化是指教育领域中行政权力过度干预教育事务的现象。

l教育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教育决策、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过度依赖行政手段。

l教育行政化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教育公平受损、教育创新受阻等问题。

l教育行政化现象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投入过于行政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教育改革过于行政化,改革措施难以落实,效果不佳教育政策制定过于行政化,缺乏专业教育专家的参与教育管理过于行政化,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过大教育评价过于行政化,以行政指标为主,忽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下降:行政干预过多,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教育公平受损:行政权力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教育公平教育创新受限:行政干预过多,限制教育创新和改革教育腐败滋生:行政权力可能导致教育腐败现象发生,影响教育形象和教育发展应对策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教育的干预,提高教育自主权加强监管: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教育质量监管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性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效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生权益加强教育督导,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教育行政行为加强学校自主管理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加强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活动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教育行政化现象的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教育行政化现象的表现教育评价过于行政化,以行政指标为主,忽视教育质量教育经费投入过于行政化,行政干预过多,影响教育公平教育政策制定过于行政化,缺乏教育专业人员的参与教育管理过于行政化,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过大应对策略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教育监督,建立教育问责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竞争力加强教育立法,明确教育行政权的边界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干预案例启示教育行政化现象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教育公平。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行政化”对于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去行政化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而不是以考试和升学率为目的。

行政主义侧重于评价和管理,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学校应该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需求,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

2. 实施学科整合教育应当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由零散的学科拼凑而成。

不同学科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交叉与融合。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需要整合各学科,实现跨学科教育。

这样能够避免学科之间的重复教学与信息孤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3. 摒弃一切教育功利性的目的教育是为了学生个人、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服务的,而非单纯为了提高学校的形象和排名。

政治任命而非专业素质的教师,以及缺乏关注学生的教学方式,极可能导致行政化的恶果。

如果教育变成了一种机械的生产,追逐排名和升学率,就会使得行政化问题加剧,导致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下降。

4.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行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张、批评过多,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没有自尊心的被压制者。

而和谐、平等、理性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实现,提升教育的效能和质量。

5. 加强校外教育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学校需要加强校外教育。

通过参加社会、文化、科技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与阅历,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素质教育。

6. 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教育改革是摆脱行政化的必要条件。

学校应该加强教学改革,走上创新的道路,践行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通过开展校内课程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自由化和个性化发展。

结论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科整合,摒弃功利性的目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校外教育,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教育行政化的弊端

教育行政化的弊端

教育行政化的弊端—大学教育行政化弊端什么叫教育行政化,说白了,就是教育官化、教育权力化。

教育中的一切,不是教育自己说了算,而是教育之外的行政官员说了算,因为他们握有掌管教育资源的权力。

就这次拜年通知,它的要求对象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大学;通知的口吻完全是指令式的,就是在下达任务。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和所有这些学校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行政意义上的上下属。

下级服从上级,固然是行政领域中的铁定规律;但,行政的归行政,教育的归教育,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领域。

教育领域不是要服从,而是要自主。

如果没有自由与自主,大学就不会有它的灵魂。

大学行政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曾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这一体制本身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今天这一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障碍。

由于没有反映教育的本质性要求和特征,没有体现教育的专业性、自主性品质和精神主旨,现行教育制度缺乏内在的合法性及相应的权威。

以其规范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理性方向,成为简单化、片面化的教育。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显示了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

针对争论数月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教育改革,中央政府一锤定音,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教育部长袁贵仁透露,高校改革将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模式。

他认为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一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高校的校领导是有行政级别的。

本科院校的党委书记与校长为正局(厅)级,专科院校的书记、校长则为副局(厅)级。

进入21世纪之后,为加强对高校的管理,位列985高校的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级干部,出现了所谓的“副部级大学”。

这一情况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弊病。

由于高校领导是由上级主管部门选拔、由中央部门任命的,高校领导的选拔权、任命权、考核权、评价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高等教育行政化的表现、危害及成因

高等教育行政化的表现、危害及成因

不 分 .其行 政化 手段 延伸 到 大学 内部 的各 个方 面 , 将 大 学统 得 过 死 , 权 利 。具 体表 现在 以下 三个方 面 : 1 . 高校 办学 自主权 严重 缺失 目前 我 国是 政府 办 大 学 . 政 府 管 理 大学 , 政府
本 无 自主权 可言 ,使 得大 学成 为政 府 的一 个 部 门 , 政 府 的权 利触 角在大 学 内无 限延伸
2 . 大学 被赋予 行政级别 而且 愈加 强化
我 国在建 国后 实行 的是 全 面行 政体 制 . 学 校也
事 务来管 理【 l 1 亦 即大学 行政 管理 中“ 行政 过度 和滥
用” .从 而使 得 大学学 术权 力边 缘化 .学术 地位 弱 化. 以及 产生 的一 系列 问题

不 例外 . 按 照行 政体制 划分行 政级别 “ 文革 ” 后。 明
文 规 定我 国本 科 院校 的党 委 书记 和 校 长 享 受 正厅 局 级待 遇 . 专 科 院校党 委 书记 和校 长享 受 为副 厅局 级 待遇 。 1 9 9 2 年, 中央指定 l 4所 高校 ( 包括 : 北京 大
学、 清华 大学 等 ) 的党 委 书记 、 校长 职务 由中 央直 接

高 等 教 育行 政 化 的表 现
从 目前 高等 教育 运行 的状 况 . 并 借 用 教育 部部
长 袁贵 仁 的话 . 高等教 育行 政化 倾 向表 现 在两个 方
面: 一 是 政 府对 学 校 管 理 的行 政 化倾 向 ; 二 是学 校 内部管理 的行 政化倾 向[ 2 1
好 的研 究教 育如 何 去 行 政化 , 首 先 必 须从 教 育 行 政 化 的表 现 、 危害、 和 成 因入 手 , 便 于进 一 步 深入 研 究 高等教 育 的 改 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行政化,就是教育官化、教育权力化。

教育中的一切,不是教育自己说了算,而是教育之外的行政官员说了算,因为他们握有掌管教育资源的权力。

就这次拜年通知,它的要求对象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大学;通知的口吻完全是指令式的,就是在下达任务。

由于没有反映教育的本质性要求和特征,没有体现教育的专业性、自主性品质和精神主旨,现行教育制度缺乏内在的合法性及相应的权威。

以其规范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理性方向,成为简单化、片面化的教育。

教育制度层面的危机,主要集中在教育与外部关系的领导体制和处理教育内部关系的管理制度方面。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和所有这些学校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行政意义上的上下属。

下级服从上级,固然是行政领域中的铁律;但是行政的归行政,教育的归教育,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领域。

教育领域不是要服从,而是要自主。

如果没有自由与自主,大学就不会有它的灵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2月27日下午3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在回答网友关于教育的提问时,温总理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

缺陷的显现我国教育领域目前通行的领导制度,是一种显著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这种制度中,教育被作为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决策者心里,并没有意识到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观念和文化目标、独特原则和活动规律的专门性事业,是需要遵循其专门的活动规律的。

外行领导内行的趋向这种制度衍生的外行领导内行趋向造成的常见性结果是,教师们要么放弃自己的教育信念,自觉自愿地做行政需要的工具,要么坚守自己的教育信念,与现行制度貌合神离,以消极的态度表示自己的不满。

这种制度由于以往的许多决策造成不少失误,在人们心中缺乏权威。

这种意识的发展,便是人们普遍地漠视教育本性,对教育事业不负责任,滋生雇佣感和无奈感。

现在大学制度由于社会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习惯于将自己的自利需求强加于教育,严重地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和宗旨,使教育失去了自己引以为荣的品格和精神,变得委琐和庸俗。

比如:教育行政机构在普通教育中推行的重点学校制度,对应试教育推波助澜,造成了教育机会和权利的不公平,使教育的畸形发展越来越严重。

而高考由政府组织,更是明显越位。

它既使政府管着自己不该管的事情,又使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的职能窄化,无法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一些大学被定为副部级的做法,让人感觉大学与官场差不多。

这种行为凸显的行政特征,以及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强化的主要对上负责的行政原则,造成普遍忽视教师声音的现象。

教育领域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形成的主要根源,可以说就是行政性的领导制度。

虽然现在许多大学校长都声称在思考大学改革问题,但他们思考的改革,往往是在现行制度框架内或基础上的改革,他们所要加强或完善的大学制度,是董云川先生所说的“现在大学制度”,而不是我们期望追求的“现代大学制度”。

教育领域中乱象的原因教育内部管理制度的简单化和行政化,造成教育领域中的种种乱象。

教育管理制度层面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单化的数字管理,一是显著的行政化倾向。

简单化的数字性管理诱发了许多功利化现象。

行政主导体制在剥夺了教师许多权利的同时,也解除了他们的不少教育责任,使不少人尤其是水平低的人感到大学中确实“好混”,很多本来应该极其严格的事情,在现在的大学中却无人过问。

如:对大学活动有极其重要导向作用的教师职称评定,往往没有严肃、认真的专业性讨论,一些本行业的专家评定又由于“关系”等因素而流于形式,其真正起作用的标准却是一些机械的论文数、项目数、获奖数等数字。

所以,有人说,现在的职称评定根本无需什么专家,只要找几个细心的本科生,将职称标准与申报人的材料仔细对照一下就可以了。

这种简单化的标准,诱发了包括刊物版面费、期刊公关费、评委公关费等许多腐败现象。

所以,虽然现在的一些大学中教授、博士数百上千,若过江之鲫,重大成果却屈指可数,风气也江河日下,越来越缺少大学的意味。

结语众所周知,教育制度与社会上的任何制度一样,其内在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正、文明、合理、公开的价值观念基础上的,而如果缺乏这些特征,制度的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制度的作用就会被无形中减弱。

而我国教育领域中行政化的管理制度,使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变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实质性的“上下级”关系。

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甚至要求教师们要对他们的权威表示敬畏,教师们却几乎没有质疑和反对的余地。

可以说正是我们长期秉持的行政制度抑制和掩盖了学术制度,造成了行政权力至上的结果。

而行政原则至上的结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教师的责任心。

“教育行政化”一仍旧贯教育部2010年1月15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

半个月过去,《南方日报》有《教育部“给祖国母亲拜年”活动遇冷》的报道,称东莞市教育局表示尚未接到通知,多数学校也没有布置这道作业,不少学生更是不知“给祖国拜年”活动为何物。

然而,颇富喜剧意味的是,该报道2月1日见报,东莞市教育局2月3日便向全市各校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已经放假了的中小学通过校园网参加网上拜年活动。

2月4日,《南方都市报》以“教育局发文”为题特地做了报道。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这些近乎表演的报道禁不住发笑,太好糊弄了呀。

教育部的通知已经半个月了,没有一点动作,以致学校放假,关门大吉。

报纸“不怀好意”报道了一下,本来是揭示这种纯粹形式主义的表演搞不下去,但无形中让东莞成了目标。

该市教育局立即马后炮向全市紧急通知,实际上是向教育部表态,我做了。

但,一纸通知,后面有谁落实以及是否能落实下去,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教育部当然也知道。

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好笑的游戏,尽管它那么煞有介事。

东莞教育局前半个月的无所作为没错,当然我也能理解后来的紧急通知。

但,从教育部的通知到教育局的紧急通知,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正是那个人所共怨的“教育行政化”。

关于教育行政化的批评,很长时间以来不绝于耳。

将制度方面的因素考量在内,不难看到,教育行政化的根子就在教育部。

近两三年来,教育部一会儿通知全国各地推广中小学校园集体舞,一会儿要求京剧样板戏进课堂,一会儿又指示全国各校组织冬季阳光大长跑。

当然,这些通知和要求,都是上届教育部的杰作。

本以为新届教育部当改弦更张;但一个拜年通知,让我们看到,在教育行政化的路子上,现任教育部原来是一仍旧贯。

教育行政化让绩效成了官效广东省自实行教师绩效工资以来,一些地区和学校分配方案出现“偏行政、轻教学”的现象。

工作20多年的一线教师待遇,可能还不如20多岁的学校团委书记,教师感叹,教得再好不如当个领导。

(2月21日《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教师绩效工资要“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这样的精神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作了强调,有的还在地方下发的文件中再次进行了明确,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并不是如此,“学校行政人员最高工资可达一线教师的3.5倍。

”难怪有人称“绩效工资变成了官效工资”。

在国家和各地一再强调绩效工资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倾斜的情况下,一些学校在执行时中还是出现偏行政、轻教学的现象,这本身就说明落实好国家的教师绩效工资精神,仅仅靠出台下发文件是难以做到的。

当前在一些地方是什么阻碍绩效工资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倾斜,恐怕最大的原因就是教育行政化。

行政化要求我们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是行政的一个重要原则。

教育行政化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学校有最大发言权的不是教师,而是教育干部。

正因为是教育干部,他们在学校里有比一般教师有更大的发言权。

权力一旦得不到约束,一切权力都有滥用的可能。

学校的教育干部比一般教师有更大的发言权,谁能保证他们不滥用权力呢?而且绩效工资而每一个和此有关的人存在着密切的切身利益关系,利用一下自己有更大的发言权,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有多少人等挡住此诱惑呢?因此不去除教育行政化,恐怕就很难做到绩效工资完全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一旦工资变成了官效工资,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在绩效工资中分的利益太少,这不但损害了教师的利益,还会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导向,那就是教得好,不如做干部。

在此错误的教育导向下,谁还会静下心来搞教育。

这最终伤害的是孩子,伤害的是国家的教育。

要让教师自爱教育中有更大的发言权,要减少行政因素过多的干扰教育,要让有志搞教育的人静下心来搞教育,就必须让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等在教育上有更大的发言权。

做到这,就必须去除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过多的教育行政化。

如果不去除教育行政化,还是以行政的方式搞教育,那么必然是一线教师在教育的发言权很弱,必然会出现绩效工资变成了官效工资的现象。

1月11日至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温家宝在这五次座谈会上讲了话。

他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现在从实施绩效工资的情况来看,再一次证明了总理讲话的正确和落实好总理的讲话精神的重要。

绩效工资必须要有一个导向作用,必须通过这样的导向让更多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上,更多的教育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办学上,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