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应该去行政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行政化一度从去年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度被公众认为是“高校腐败源头”。
这一热点话题也被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事实上,中学也应该也要去行政化,不再设立行政级别。
中小学校长行政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目共睹的。
一是校长队伍的官僚习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差。
许多校长坐车、办公、做事习惯于讲排场,一个个离“书生气”越来越远,离“老板气”越来越重,以至于中小学校长在社会上的形象越来越差。
二是校长队伍素质的专业要求越来越差,行政化越来越重。
不少人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挤进校长队伍,看重的不是校长承担的崇高的社会责任,而是所谓的行政级别,把当校长当作解决自己升迁的机会。
结果,不少没有教育经历,不懂教育规律的人,走上校长岗位,严重地削弱了校长队伍的专业素质。
三是中小学教育管理越来越行政化。
现在的中小学校长一般都是科级或处级,校长的任用与管理归组织或人事部门,不少行政官员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能上不能下,最擅长的管理方式就是照搬行政管理那一套,如上下班打卡,下达升学指标,排队、排名,奖惩,等等,、官僚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四是不少中小学校长不但不上课,而且长期不进课堂,不走进教师的生活,以至于学校管理干部与教师的关系日益对立。
五是加大了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管理的难度。
有些学校行政级别高,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低,导致管理不顺,而级别高的校长更不愿意下到级别低的学校去,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人员到学校指导工作根本不受重视,影响了对人才的使用和调配。
凡此种种,无形中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老校长是一种鞭策,对青年校长是一种激励,这对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符合校长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是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它不仅是校长队伍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而且对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产业深远的影响。
为此建议: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的同时,也要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校长评定职级,校长的人事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转为教育部门归口管理。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溘然长逝。
斯人已去,言犹在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上至总理下至学生的全体中国人民,所幸国家正锐意改革,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道路。
窃以为中国之基础教育欲有大发展,必先解决教育管理行政化这个问题。
教育管理行政化,即教育体系被纳入行政体制内,行政主导教育。
它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体现有三:
其一,地方教育局对中小学校的直接干预过多。
众所周知,在当前中国,地方教育局与当地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之间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教育局在拥有对中小学校的过多过大权力的同时,也担负着更多更大的责任。
过多过大的权责常使它们将自身的自立需求强加于教
育,即常对学校发号施令。
然而教育有其独特的活动规律,教育局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这个部门中的公务员们又鲜有从一线教师岗位上补充的新鲜血液,它对学校的领导无疑是外行对内行的领导。
这种行政制度因以往造成的许多失误已在人们心中失去威信,肩负着传递人类文明重任的学校又因这种上下级关系只关注教育局的态度而忽视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仍在继续的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指手画脚更使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产生雇佣感和无奈感,甚至渐渐地漠视教育的本性。
其二,中小学校的行政级别划定。
据我所知,凡是公办的学校都是有行政级别的,通常省示范性或重点中学是副处级,普通中学则比示范性或重点中学低半级。
学校的级别也随所属地区级别的提高而提高,如我曾就读的衡阳市一中是副处级单位,而长沙市一中是正处级,至于北京四中则是副厅级。
毋庸置疑,学校的行政级别划定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级别高的学校理所当然地优先享有更丰富更先进的资源——这跟上海市比武汉市拥有更多资源是一个道理。
不仅如此,级别的划定还使学校在面对政府机关时处于劣势地位——同在体制内,级别比人低,如何能无视对方递过来的条子?于是教育的公平性与独立性也遭到了破坏。
最为严重的是,它又可能使学校这一教育圣地沦为官场名利场——一些有才干的老师不热心于教书育人,而热衷于追名逐位,甚至试图借此进入官场!
其三,政绩化数字化的教育目标。
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视所辖地区的中高考成绩为政绩工程。
如前些日子,山西省榆社县常委会竟因该县高考成绩滑坡向全县人民道歉。
政府机关规定好中高考升学人数目标并将其划成指标下到各校,各校又将这些指标继续细分下达到各班级头上。
教师的职称评定需要硬性的论文数.获奖数,不达标者则与中高级职称无缘。
中高考升学人数指标的完成与否,往往与教育经费拨款.示范性中学摘挂牌甚至老师的工资.奖金挂钩,学校如何不为了这些数字焦头烂额?师生如何不因这些数字苦不堪言?应试教育如何不继续大行其道?论文.获奖固然在一个方面体现了教师的能力,但教师职称评定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老师平时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见。
数量有限的学术刊物与达一千万之巨的中小学教师人数自然不成比例,学术腐败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们整个的教育系统围着区区几个数字打转,岂不怪哉?
教育管理行政化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与宗旨,使教育沦为行政的附庸,从而丧失了自身可贵的光荣的品质与精神,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正迫切地需要去行政化!如若国家欲以大魄力行大改革而致教育大发展,作为一名学生的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在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作如下改革:①改革外部领导关系。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应担负起事关国家未来的教育事业的更大责任,单独成立教育委员会,地方中小学校改对人大教委会负责,教育局仅履行财政拨款.参与相关法规制定.组织重大考试等职能,减少教育局对学校的不当权责。
非特殊情况下,外部机构不得插手学校内部除党委外的人事工作,学校人事工作可由地方党委领导.教育局监督,对于学校重大的人事变动人大拥有一票否决权,实现学校人事的民主化自主化。
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在财政上依附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但在其他方面应当独立于行政机关。
②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以教职员工大会为决策机构,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并邀请学生.家长.教师成立校务参议会,对学校工作进行评议,力图每项决策做到公开科学民主。
贯彻校长负责制,校长及校长办公会议负责日常校务管理经营,校长由教工大会选举产生,并受其监督,校长对人大负责,教工大会无临时
撤换校长的权力。
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计划若非违背有关法规,学校管理层可自主决定,由教工大会通过即可实施。
③取消行政级别划定。
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划定,同时去除学校领导的行政级别,断绝由学校领导直接通向官场的道路,实现学校与行政机关间的平等.学校与学校间的平等.教师与学校管理层间的平等。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何以强?教育!教育兴盛则国家兴盛民族兴盛,希望国家广纳建言,兴利除弊,早日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使中国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