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
研究生孙雪学号11405000141
学院教育学院年级14级
课程名称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学位类别学术型提交日期2015年3月1日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指标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
得分
A B C D
选题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本门
课程相关。20-16 15-11 10-6 5-0
论证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
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20-16 15-11 10-6 5-0
文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20-16 15-11 10-6 5-0
规范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
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20-16 15-11 10-6 5-0
能力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
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20-16 15-11 10-6 5-0
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总分: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说明
1、课程论文要有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
2、论文要求自己动手撰写,如发现论文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抄袭剽窃别人文章的,按作弊处理,本门课程考核成绩计0分。
3、学位类别按全日制硕士、高校教师在职硕士、教育硕士等填写。
4、论文题目、篇幅、内容等由任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5、研究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课程论文,并用A4纸打印,加此封面装订成册后,送交任课教师。
6、任课教师应及时评定成绩,并最迟在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此课程论文及成绩报告单一并交本学院。
浅谈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孙雪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高校权利不断扩大,高校的领导级别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我国高校的官僚现象日益蔓延,高校越来越像官府、衙门,不仅有官场的结构,还有官场的文化、官场的行事方式。行政权利挤压学术权利,使得学术创新能力日渐削弱,学术精神渐渐沦丧。高校行政化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成为制约了我国高校发展的最大阻力。
关键词:教育;行政化;改革;
前言:教育行政化是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带来了腐败问题,更重要的是严重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腐败,我国本来就短缺的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由于行政权利获得最大收益的示范作用,教师轻学术,重攀附,使得教育教学水平下滑或踌躇不前;由于学生也长期处于行政管理之下,使得学生过早庸俗化,惟命是从,缺乏独立的思考,自由的思想和怀疑的精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高度集权、政府包揽过多的管理体制,以成为影响教育健康发展、阻碍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如何妥善解决教育去行政化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教育行政化的表现
所谓教育“行政化”,主要是指行政权利和行政管理模式的滥用,即把学校作为完全的行政机关来管理,而忽视了学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特殊性,其实质是行政权对学术事务的过度干涉,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界不清。“行政化”的表现可以分内、外两个层面:
(一)行政化外部表现。
一是各级政府都设立了机构庞大的管理高校的教育行政机关。如,国家设立教育部、各省(市、区)的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厅,其他有关党政部门都有管理高
校的权力。每一所高校上面都有主管部门,高校实际上成为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高校正副校长都由上级党政机关任命:高校办学经费由上级行政机关下拨,包括专项费、重大科研项目及经费等;高校的学位授予权、博士点、硕士点、新专业设置、教师编制、高级职称比例年,以及高校升格、更名,都要经上级行政机关审批;对高校的考核、评估,是由上级行政机关操办的。总之,在我国,政府行政机关对大学拥有绝对的办学权、管理权、经济权、考评权。大学的钱是政府下拨的,政府就有了管理大学的权利。钱下拨后,政府关心的或不放心的是钱的用处,于是对学校管头管脚。而大学必须依靠政府的投资,否则难于发展、寸步难行。政府对大学拥有的这些权力,是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适应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这种行政化的管理一直延续到市场经济、改革开发的今天,虽然有所变革,但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把大学分成不同的行政等级。近些年来,大学行政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即政府把大学分成不同的行政级别,提升了重点大学级别,拉开了大学级别的差距。以前,全国本科大学均属正局(厅)级,专科为副局(厅)级,但人们并不太介意这种等级。1999年以后,我国开始实施“985大学”建设工程,即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完全必要的,深得人心。嗣后,这批重点大学被升格为“副部级”,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多数舆论持不认可和反对态度。为什么要钦定一批副部级大学,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便于这些大学的校长、书记与地方政府的官员对话,如果大学级别低,地方政府的官员就不会接待;二是为了便于安排干部,有些在教育行政部门任职实践很长的司、局级干部,以及正局(厅)级的大学校长、书记,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本单位又不能晋级,出路何在,上级领导常常为此而发愁。于是决定设置一批副部级大学,让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的老司、局(厅)级干部到副部级大学担任书记或校长,既是为了进一步“调动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作用”,也是一种“安慰和善待”。
三是高校成为行政机构。我国每一所高校都隶属一个上级政府机构,其中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部委属高校、地方省市级政府所属高校等。上级机关把高校当作下属行政机关,把高校划分为行政等级,赋予高校行政部门、行政干部较大的行政权力,导致行政权力取代学术权力。高校有了等级,各级干部也有了等级,待遇高低取决于等级高低,如副部级干部的待遇要优于司、局(厅)干部,
上级党政机关发放文件也是按单位级别、干部级别下达的,副部级单位收到的文件等级高,正局(厅)级、副局(厅)级单位收到的文件等级低,无等级的单位(民办高校)收不到文件。副部级干部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住房、用车等方面都较优越。作为高校主体的教授、副教授因无行政级别,则享受不到这些待遇,地位比行政干部低。这种行政化的等级差异在党政机关是理所当然,但延伸到大学,却加剧了大学行政化倾向,加深了行政和学术的矛盾。
(二)行政化内部表现
一是高校内部按行政机构设置管理部门,官员很多,官气很重。曾有人戏言:“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大学本应该是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学术规律运行,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成了行政机构、官僚机构,等级森严。科长、处长俨然以官员身份出现在校内,对教师施于行政管理,按行政规则运作,机关干部把自己当作“官”,不是服务者,而是管理者、管人者。教授们要向他们请示汇报。时时还会被拒之门外。
二是学术管理行政化。高校的行政机关俨如政府机关一样,权力很大。“在大学里,一个科长就能解决大事,一个处长就握有大权,导致一些高校行政部门背离了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本意。”各院系的专业设置、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职称评定,教师的招聘、流动,教师的考核、晋级等,即无论是行政事务还是学术事务,统统由行政部门决定。教授们很少有发言权、决策权,把学术管理行政化。曾经做过多年高校教务处长的沈志刚认为:“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越来越像GDP,比如科研论文多少篇、科研经费多少万元、科研项目级别多高等,所以这些都是由学校的职能部门去做,这些与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考核基层政府的模式完全相同。从学校到教师都要努力适应这种环境及管理模式,有时就会投机取巧,甚至不惜弄虚作假。”[1]
三是党政不分,权力过于集中。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有些高校处理的很好,很协调、和谐。但也有不少高校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或党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高校书记权力过大,或校长权力过大,像企业老板那样管理学校,大事、小事都由他们拍板、定笃。上级领导事事强调“一把手负责制”、“第一责任人制”,在有些学校却演变成事事由“一把手”说了算。“一把手”可以随意进人、随意用钱、随意批条子,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