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方就业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失业的种类
磨擦性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 充分就业
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
失业的完全消除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 是指特定的某一就业量,即总供给函数与总 需求函数相交的某一个点。超过这个点,有 效需求再增加时,产量和就业量不再增加。 达到这一点时,“非自愿失业”消逝,而 “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将仍然存在。 他说:“在实际生活中,没有非自愿失业之 存在。此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充分就业。摩 擦与自愿的失业,都与充分就业不悖。”
• 失业的原因
消费需求
边际消 费倾向 (APC) 例
失业(就业)
有效 需求
投资需求
资本边 际效率 (MEC) 例 灵活偏 好规律
例如:当你每月收人30元之时, 可能全部用于消费支出,当收人增至 300元时,即使支出增至100元,也才 占收入量的33.3%,比原收人30元时 所占的比重减少了66.7%。余下的 66.7%储蓄起来,由此引起消费不足。 返回
南安普敦失业工人游行(1932)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资产阶级 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以古 典经济理论叛逆者的姿态出现,放
弃了市场调节自然平衡的观点,主
张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来摆脱失业
和萧条的困境。
(四)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英 国经济学家 •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最重要和影响最大 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 《通论》,又译为《一般理论》,主要论述 充分就业问题
员和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
(三)庇古的就业理论
• 阿瑟· 塞西尔· 庇古(1877-1959),英国著名
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
•庇古在1914年出版的《论失业问题》一书是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就 业的完整表述。
•他的著作很多,比较著名的有:《财富与福利》(1912)、 《福利经济学》(1920)、《产业波动》(1926)、《失 业论》(193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 (1938)、《就业与均衡》(1941)等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浦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 替关系,基本符合上一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 际情况。70年代末期,由于“滞涨”局面的出现,即 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存在的 局面,菲利浦斯曲线已无法反映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 替关系,于是货币学派又把预期的因素引入菲利浦斯 曲线,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 的预期。他们根据对预期的适应程度,把菲利普斯曲 线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
3.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 经济。
(二)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
• 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1842-1924年)英国 经济学家、剑桥学派创始人
• 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 书中,提出著名的“均衡价格论”
•主要观点:
1.劳动力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比,而劳动力的供给量与 工资成正比。 2.工资率所起到的市场调节作用受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 方面的共同影响。 3.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偏低时,会出现劳动力过度需求, 使工资抬高;当工资偏高时,会出现过度供给,又会使 工资下降。这种变化直到实现均衡工资为止。 4.实现了均衡工资,便实现了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5.在非均衡调整到均衡的过程中,失业是暂时的。因此, 只要工资可以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市场经济便可以实现 充分就业。 6.如果政府采取最低工资制度干预劳动力市场,就会出 现失业。
第四,放弃传统的健全财政的原则,鼓 吹扩大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 和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刺激经济,增加 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 充分就业。 第五,采用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办法, 代替古典经济学以均衡价格为中心课题 的微观分析。他所说的就业、生产、收 人、消费都是整个社会的总量。
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二章 西方就业理论
一、西方就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西方就业理论简介 三、西方就业理论的启示
一、西方就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失业问题 的出现是创立就业 理论 的根本原因
二、西方就业理论简介
(一)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 (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
(三)庇古的就业理论
(四)凯恩斯的需求不足理论
(五)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就业理论
庇古Leabharlann Baidu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 一。出生在英国一个军人家庭。他是这个家 庭的长子。青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 的专业是历史,后来受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 家马歇尔的影响,并在其鼓励下转学经济学。 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成为宣传他的老师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他先后担任 过英国伦敦大学杰文斯纪念讲座讲师和剑桥 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他被认为是剑桥学派 领袖马歇尔的继承人。当时他年仅31岁,是 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他 任期长达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为止。 退休后,他仍留剑桥大学从事著述研究工作。 另外他还担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经 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外汇委员会委
G a
PC
b u 0 c d
U
上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 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浦 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 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 通货膨胀率就高(a)。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 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 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 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主要观点:
1.放弃了市场调节自然平衡的观点,主张以 国家干预经济来摆脱失业和萧条的困境。 2.“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的完全消除和 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是指特定的某一就 业量,即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相交的某 一个点。
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有效需求 不足”,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才是一般 情况下的常态。
•“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萨伊、马歇尔、庇古等在就业问 题上提倡自由放任原则,反对政府干 预行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 只要劳动力市场没有人为阻力,就可 以通过工资的自由涨落和劳动力供需
之间的自发调节,而达到充分就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进一步加深,尤其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中, 有4000多万工人长期失业,无情的现实,宣告了 古典学派就业理论的破产。

(一) 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
• 萨伊(1767-1832年)法国著名的经济学 家 •在1803年发表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 一书中,萨伊提出了著名的“市场法则理论”
•主要观点:
1.依靠市场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 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 自行运动所消灭。
2.市场经济在正常情况下,趋向于充分就业, 向着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运动,偏离此点的 现象是不正常的,也是无关紧要的。
• 有效需求原理
含义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 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总供给价格是指全体厂商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 进行生产时所要求得到的产品总量的最低限度卖 价。 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厂商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 进行生产时所预期社会(消费者)对产品愿意支 付的总价格。
就业量与有效需求的关系
O
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 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 利浦斯提出。 1958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 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 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 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 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 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 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 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 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 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 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 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 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 关系。
总需求价格 Z P E
D
D
Z N
就业量
图 总供给、总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关系
内容

有效需求原理有三个重要的内容:
⑴ 就业量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失业是有效需求不 足所造成的。 ⑵ 就业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个人收入增加, 消费量也将因此增加,但消费增加比不上收入的增 加,从而使消费与收入之间产生缺口,这一缺口造 成消费需求不足。 ⑶ 总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共同决定的,所 以,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投资需求就可以填补收入与 消费之间的缺口,故用投资需求的增加来扩大总需 求是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内容。
凯恩斯得出了和萨伊、马歇尔完全 不同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 经常出现的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 不足,产品无销路,工资再低,资本家 也不会多雇工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 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他开的医治“需求 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处方”是:
第一,抛弃传统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 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 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 第二,放弃节约原则,提倡浪费性消费,甚 至用建金字塔、地震或战争来增加财富。 第三,既然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失业的原因, 补救办法可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 齐下”,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 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
总供给价格与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为一种 函数关系,用公式表示:Z=f(N) (Z为总供给价格,N代表总就业量)。 同样,总需求价格与总就业量之间的关系 也是一种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D=f(N) (D为总需求价格,N代表就业量)。 当D>Z时,雇主会增雇工人,反之则会减少 工人的雇佣量。

总供给价格
例如当投资10万元时,利润4万元,利 润率为40%;当投资增至100万元时,利润
总额虽达到35万元,而其利润率却下降为35
%;当投资1000万元时,利润达300万元,
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为30%。利润率下降的这
种趋势,反映到资本家心理上,就是使投资
减少(宁愿存到银行或储存起来),引起投
资不足。返回
• 政策主张

萨伊是法国著名的经济学 家。大力倡导经济自由主 义。他与李嘉图、马尔萨 斯都生于同一时代,但三 个人的理论研究各有特色。 马尔萨斯以他的人口理论 而著称,萨伊和李嘉图则 都是以斯密的经济理论作 为研究基础,但李嘉图主 要是以他的价值理论和分 配理论推动了古典经济学 的发展,而萨伊的突出贡 献是他的财富生产理论和 销售理论——即"萨伊定律"。
斯观点的否定。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 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 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
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
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
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 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 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失业和通货膨涨是经济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学派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 即资源闲臵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 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涨。在充 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 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涨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 就业。这种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的,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涨。凯 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涨之间关系的论述,可用下图来说明: P AS AD2 图中,当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从AD0 移 AD1 AD0 动到AD1 时,由于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所以国 P1 民收入从Y0 增加到Y1 ,而价格依然为P0 。 当总 需求曲线从AD1 移动到 AD2 时,由于已经实现了 P0 充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依然是充分就业的国民 收入水平Y1,而价格水平则由P0 上升到 P1。 Y Y0 Y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