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层完全解读
1知识.能力聚焦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图解
[图表解读]
图6.1 朝拜太阳神
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此图反映了在采猎文明时期,人们不能解释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将其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神。

图6.2弋射、收获
此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

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这反映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并开始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

[案例分析1]
玛雅文明的消失
中北美洲的玛雅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其成就反映在玛雅人对宇宙的认识程度,以及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上。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了呢?
据文字记载,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即在旱季(每年12月一次年3月)用原始的石斧清除一片林地,并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烧荒,然后种植玉米等作物。

开垦的土地在使用几年之后,因肥力下降和杂草难以清除而不得不废弃。

玛雅社会所处的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极易受侵蚀。

这就是说,森林一旦被砍伐,土壤就会随之流失。

当时的人们没有认识到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侵蚀非常严重,农业用地、建筑材料以及燃料的需求,都使森林的消失不可避免。

所以,据专家推测,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玛雅文明在十五六世纪消失的主要原因。

本则案例以具体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人类的反作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可以使我们获得对人地关系的感性认识,并提醒我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2.直面环境问题
(1)图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
说明: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②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图表解读]
图6.7 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
本图采用动向线(箭头)联系多项内容的方式,表示了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的不当,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图解
[图表解读]
图6.8 污染的形成
本图形象直观地显示了各种污染的形成,使我们能更感性地了解环境污染,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读图时注意参照图下小字说明部分,归纳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3)环境问题的分布表解
①区域性
图6.9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本图反映了城市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为环境污染。

图6. 10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本图反映了乡村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为生态破坏。

②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因为大气运动、洋流、地表径流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一方出现环境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如酸雨、国际河流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等。

图6. 11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
本图以未注记国家、大洲、大洋等名称的世界政区图作底图,注记了全球各地区重要的环境问题案例。

阅读该图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l)正确认识世界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的位置,树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分析全球环境问题分布的特点,如北半球问题多于南半球;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发展中国家多为生态破坏问题,发达国家多为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多为环境污染问题,人口稀疏区、经济欠发达区多为生态破坏问题等。

(3)根据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析图中案例,说明哪些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①环境问题单纯依靠科技手段和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②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①概念及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生
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原则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图表解读]
图6. 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
本图采用动向线(箭头)以人为主体,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管理调控等系统组成一个复合系统,组成复合系统的各成分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也表示了复合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进、信息传递等功能。

读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型;(2)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生态、经济、社会、政治等);(3)总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前的决策不应当损害后代人维持和改善其生活标准的能力,要符合环境的承载力);(4)人是区域发展的组织者和调控者,人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管理和调控科学技术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人的管理调控”是该系统的中枢神经;(5)结合图下小字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

2方法.技巧平台
4.图解环境问题的分布
5.环境问题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环境问题有不同的类型。

3创新.思维拓展
(2)形成原因
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环境问题。

(3)作用强度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环境问题有的具有突发性,有的则往往持续而缓慢地危害人类健康。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三层完全解读
1知识.能力聚焦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的基本国情表解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图表解读]
图6. 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阅读导引]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本则阅读材料旨在加深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可归纳为三个“零增长”台阶:①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中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

②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度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

③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清洁生产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

②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

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四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图解
[图表解读]
表6.1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比较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相关项目可以看出,清洁生产方式可以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经济效益来看,清洁生产资源利用率增加,资源耗用减少,产品产量增加,产
品成本降低,治理污染费用减少,经济效益增加。

因此,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从环境效益来看,清洁生产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产污量明显减少,排污量减少,无污染转移。

因此,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

经过以上推理对比,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案例分析2]
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
本则案例旨在加深我们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充分理解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

因此,清洁生产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本策略。

读图分析可知该酒精厂在生产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

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到永续利用。

该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生物能开发3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向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农业及案例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产品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

如北京的留民营、珠三角的“基塘”、阜阳的多种生态农业群等。

[案例分析3]
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
本案例通过对“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的分析,总结留民营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①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
②以循环经济为模式,实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③以清洁生产为目的,开发利用新能源。

2方法·技巧平台
3.
3创新.思维拓展
4.一年中有关环境保护的“世界日”
(1)2月2日国际湿地日
(2)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3)3月22日世界水日
(4)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5)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6)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7)6月5日世界环境日
(8)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9)9月16日世界保护臭氧层日
(10)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1)10月份第一个星期三国际减灾日
(12)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一览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图解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高考命题趋向
目前,困扰人类的环境问题是由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协调好发展的问题,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键。

因此,“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贯穿于本章始终的主题。

本章包含的知
识点有: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部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一般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以图表和资料的形式来考查。

高考命题趋向:1.环境问题:当今世界,人口激增,过度消费、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时代的要求,决定了环境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分量;2.可持续发展,高考反映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命题思路是以“问题——原因——影响——对策”,或以多个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设计,出题灵活,体现出开放性、时代性的特征。

归纳.总结.专题
一、知识网络
1.逻辑关系
2.知识网络
二、方法规律归类
1.环境问题的分布与表现
3.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方法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如“知识·能力聚焦”栏目列举的各种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动的能力(即自我平衡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如“知识·能力聚焦”中所列举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可能是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但生态破坏不可能引起环境污染。

(l)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有两点:①“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代际)之间、人与生物群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②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

(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指的是:①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便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②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其核心内容为:①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②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可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