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概述
植物病原微生物指的是导致植物发病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
原生生物等。
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分泌毒素或感染细胞引起植物生理代谢紊乱,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于防控农作物疾病、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通常通过分裂来繁殖。
植物病原细菌包括革兰氏阳
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们通常侵入植物组织,繁殖并分泌毒素,导致植物发生病变。
真菌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霉菌、酵母菌和子囊菌等。
植物
病原真菌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寄生或侵染,引起植物的病害。
例如,白粉病和锈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病毒
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病原体,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
植物病原病毒
可以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或接种传播等方式传播,导致植物病变,如花叶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等。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原生虫和细菌体。
植物病原原生
生物侵入植物组织,通过摄食组织细胞或繁殖,导致植物发病。
例如,霉变和根结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由原生生物引起的。
综上所述,植物病原微生物是引发植物疾病的关键因素,科学防控和管理植物
病害对于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护植物健康生长。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依真菌的种类不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寄生 方式也不同: a)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 主内吸收养分; b)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 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 分。
动物的病害。
有益真菌可被用来制药、生产食品和用于生防等。 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称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 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 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为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体
3、子囊菌亚门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 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 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 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果: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称子囊果; 根据其不同形态,子囊果分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子囊腔。
丝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 有少部分不产生分生孢子,只 产生菌核。 丝孢菌中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 原菌。如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 稻瘟病,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
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
梨孢属
腔胞菌
植物病原真菌
小 麦 秆 锈 病 菌
麦角菌
外囊菌目 白粉菌
担子菌亚门
因本亚门真菌都产生 担子和担孢子而得名。 菌丝发达。腐生或寄 生于维管植物,也有 的与植物根共同生活 形成菌根。在潮湿的 土地上,常见有白色 的菌丝体,有时,菌 丝相互连结,形成菌 索。 冬孢子的类型 玉米瘤黑粉病
半知菌亚门
因在其成员的生活史中仅发现了无性阶段 而得名。它们为具简单隔膜(少数种具桶 孔隔膜)的分枝菌丝体,菌丝每个细胞中 常含多核。分生孢子梗单生、簇生或集结 成孢梗束,其内(外)合生或离生产孢细 胞,产孢细胞产生形形色色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多腐生于陆地或水中。
锈菌的生活史
锈菌的典型生活史是5类孢子顺序发生,这叫长生型。 缺少1种、2种甚至3种孢子的,叫短生型。缺少夏孢子 的叫缺夏型。缺少春孢子的叫缺春型。短生型的冬孢 子有的有休眠期,有的一经成熟立即萌发,叫不休短生 型。还有一类锈菌只生形似春孢子的孢子,而其作用 又与冬孢子相同,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这叫内生 型。为害植物的叶 、茎和 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 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 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 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 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 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分枝或不分 枝的丝状体。有些在菌丝内有隔膜,把菌丝 隔成多个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多数 具细胞壁。有些真菌为单细胞,无细胞壁。 都为异养型,寄生(除少数外多为兼性寄生) 或腐生。真菌可穿入植物的角质层和表皮而 致病。真菌病是植物病害中最多的一类病害, 每种作物都有几种真菌病害,多的达几十种。
黑粉菌
黑粉菌不是专性寄生,但有生理专化现象,不同种类的 黑粉菌分别寄生于一定的寄主植物上,彼此不能交互侵 染。
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农业控制中的应用
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农业控制中的应用植物病原真菌,指的是对植物有害并可引起病害的真菌。
这些真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起病害,如在植株上生长并侵入植物体内,产生毒素和蛋白质质量来破坏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等。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原真菌是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们在农业控制中的应用。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1.形态特征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根据菌丝的生长方式可分为两类:单核菌丝和多核菌丝。
单核菌丝是由一个细胞核控制细胞生长的,各单核菌丝形成一列构成菌丝;多核菌丝则由多个核融合形成,核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互相影响。
此外,植物病原真菌不仅会形成菌丝,还会产生分生孢子、壳孢、胶球等结构,不同结构在真菌的生存、交配和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生长环境植物病原真菌在环境中的生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们对土壤的pH 值、湿度、空气中的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一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善于在高湿度、高温度的环境下生长,另一部分则喜欢在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繁殖,这也是它们在农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变迁期间增殖和传播的原因之一。
3.侵染方式植物病原真菌入侵植物的方式有很多,它们能够通过土壤、种子、昆虫、风等途径感染植物,其中以土壤埋伏、子孙传播以及通过昆虫传播的方式最为常见。
二、植物病原真菌在农业控制中的应用1.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绿色的治疗手段,它不会破坏环境、不会污染作物和土壤,因此在现代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天然的植物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几乎所有的植物病原真菌都可以被用作生物防治剂,例如Trichoderma、Beauveria bassiana、Metarhizium等。
2. 真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对于药物筛选、疫情监测和病因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大多数真菌的个体很小,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种类很多,已描述的约10万个种,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存在。
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细胞壁的原质团;(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的三种。
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生活在死的有机体上。
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植物上,植物病原真菌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植物并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有8000种以上。
植物病害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是第一大植物病原物。
作物上常见的黑粉病、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
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
繁殖过程中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的无性繁殖体在脱离母体后,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形成新的个体。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多数真菌都具有性生殖阶段。
真菌进行有性生殖时,营养体上分化出性器官或性细胞,有性生殖就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完成的。
真菌的性器官又称配子囊,性细胞称为配子。
大多数真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以连续重复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在病害传播、蔓延和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真菌的有性孢子大多在侵染植物后期或经过休眠期后产生,如—些子囊菌越冬后次年春天才形成成熟的有性孢子。
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结构和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同时,有性生殖的杂交过程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的后代,有益于增强真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
6) 菌物分类阶元
分类阶元
学名
界(Kingdom)
Fungi
真菌界
门(Divisi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ota
Basidiomycota
担子菌门
亚门(Subdivision)-mycotina Basidi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
纲(Class)-mycetes
Teliomycetes
冬孢菌纲
目(Order)-ales
b.卵孢子: 由雄器和藏 卵器交配形 成。 2N。 卵菌的有性 孢子。
卵孢子 藏卵器
雄器
c.接合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接合菌的有性孢子。
d.子囊孢子:由
两个异形配子
囊结合,发育
成子囊,子囊
中形成的孢子
子 囊
叫子囊孢子,
及
一般为8个。子
子 囊
囊菌的有性孢
孢
子。
子
e.担孢子:由双核菌丝上产生的担子上形成的外生 孢子。一般为4个。担子菌的有性孢子。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1)
一、真菌概述 (一)概念
真核、吸收异养、有性和无性繁殖、孢子 (繁殖体)、原质团或菌丝营养体、细胞 壁化学组分(几丁质、纤维素)。
(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1 营养体
• 营养体的概念 • 营养体类型
•原生质团 •菌丝 •菌丝体
(1)菌丝的类型
• 有隔菌丝 • 无隔菌丝
菌丝隔膜类型
• 多孔隔膜 • 单孔隔膜(简单) • 单孔隔膜(具塞) • 复孔隔膜 • 封闭隔膜
(2)菌丝体的变态
Ⅰ附着胞:分泌粘着物质,以粘着在寄主表 面;形成侵入丝,更有利于其侵入。
Ⅱ吸器:植物专性寄生菌菌丝在寄主间隙延伸穿过 细胞壁,在寄主细胞内发育成吸器,吸收营养。形 状不同。
植物病原菌物概述
植物病原菌物概述植物病原菌有着广泛的种类和分布范围,从霉菌到担子菌都有可能成为植物病原菌。
它们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植物,如空气、土壤、种子、昆虫等,使植物受到伤害。
植物病原菌通常对植物的特定器官或组织具有亲和性,比如叶片、茎、根部等。
另外,植物病原菌还是植物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它们通过产生和释放各种毒素,破坏植物细胞结构,阻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一些病原菌还能在植物组织中生殖,形成孢子或菌丝体,使病害持续传播和扩散。
植物病原菌对植物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使植物的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使作物死亡。
常见的植物病害包括叶枯病、茎腐病、根腐病、果实病等。
这些病害给农作物的生产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植物病原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病害预防、病害防治和病害治疗等。
病害预防是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比如,合理选择品种、实施轮作、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病害防治是指在植物感染病害后采取一系列防治手段,以减轻病害对植物的损害。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控制、物理控制、生物控制等。
病害治疗是指在植物感染病害后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以恢复植物的生长能力和抵抗病害的能力。
在防治植物病害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长和繁殖的条件、传播方式、耐受性等。
而致病机制则是指病原菌通过哪些方式感染植物、侵入植物细胞、破坏植物组织等。
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治策略,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植物病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们通过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感染植物,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和代谢过程,对植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植物病害的防治,熟悉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是关键。
只有全面了解了病原菌的信息,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子囊 孢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的 寄主植物。
03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致病机理
侵染过程
接触寄主
病原真菌通过气孔、皮孔、伤 口等途径与寄主植物接触。
粘附与侵入
病原真菌产生粘附因子,粘附寄 主表面,并形成侵入结构,如菌 丝和吸器,侵入寄主细胞。
快速防御反应
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真菌侵染时,能够迅速发生防御反应,如产生过 敏性坏死反应,阻止病原真菌的进一步扩展。
适应性
寄主植物通过适应性进化,能够提高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抗病性。
04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传播途径与
流行规律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子囊菌的孢子可随空气 流动传播,感染健康的
植物。
雨水传播
孢子可附着在雨滴上, 通过雨水降落传播到其
生活史
无性繁殖阶段
植物病原真菌在无性繁殖阶段会 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 可以随风、水流或昆虫传播,感 染新的植物。
有性繁殖阶段
在有性繁殖阶段,植物病原真菌 会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这些孢 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 的寄主植物。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分生孢子可 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水流或 昆虫传播。
激素
病原真菌产生激素,影响寄主 植物的激素平衡,导致植物生
长异常。
寄生结构
病原真菌形成侵入结构和菌丝 体,侵入寄主细胞并吸收营养
。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基因
寄主植物体内存在抗病基因,能够识别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并启动 抗病反应。
生理生化反应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
子囊果阶段
产囊丝发育为子囊果, 形成具有厚壁的休眠孢 子——子囊孢子。当环 境条件适宜时,子囊孢 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
03
病原真菌的传播与侵染
病原真菌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
病原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流动传播,从寄主植物表面或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并感染新的植 物。
子囊菌亚门
这类真菌以子囊果为繁殖器官,包 括酵母菌、霉菌等。
担子菌亚门
这类真菌以担子为繁殖器官,包括 蘑菇、香菇等。
真菌特点简介
1 2
营养体
真菌以菌丝体为营养体,能够分解吸收有机物 ,进行新陈代谢。
无性繁殖
真菌能够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扩大种群数 量。
3
有性繁殖
真菌也能够通过配子结合形成子实体进行有性 繁殖,繁衍后代。
担子菌的生活史
担孢子阶段
担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并萌发形成新的 菌丝。
担子菌是一类具有…
菌丝阶段、单核性的单担子阶段、双核性 的双担子阶段和担孢子阶段。
菌丝阶段
担子菌产生菌丝,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生长 。
双核性的双担子阶段
单担子继续生长,并从顶端形成两个担子 柄,每个担子柄上产生一个担孢子。此时 ,担子内有两个细胞核。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要点一
发展趋势
要点二
前景
未来,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分子生物学 和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深入探讨病原真菌的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面的基础问题,为研究病 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 将不断深入,有望在揭示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 用机制、病原真菌的遗传改良和生态调控等方面取得突 破性进展。同时,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 要求的提高,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技术也将不断升 级和完善,为保护园林植物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提供有 力支撑。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的概念
将纯化的病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离心收集菌体,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或采用玻璃珠研磨等方法提取病原 菌的DNA。
分子检测方法
常用的分子检测方法包括PCR、荧光定量PCR、基因组DNA测序等。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和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和基因型。
数据库比对
将分子检测得到的病原菌序列与已知的病原真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可以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
病原真菌与植物互作 机制研究
病原真菌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是复 杂的,涉及到识别、侵染、致病和植 物抗病性的过程。研究病原真菌与植 物的互作机制,有助于了解植物病害 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为病害防治提供 理论依据。
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点一
病原真菌鉴定困难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需要专业知 识和设备,而且有些真菌的鉴定较为 困难,需要更准确、快速的方法和技 术。
定义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是指对园林植物造成病害的真菌。
分类
根据病原真菌的致病特点,可将其分为担子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 门等几个亚门,其中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是园林植物上最重要的病原真 菌类群。
分布与危害
分布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园林植物中,其中以城市园林绿地中的病原真 菌最为丰富。
危害
的抗病性。
抗病品种的选育
通过常规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 ,选育出具有抗病性的园林植物 品种。
抗病性的保持
在保持抗病性的同时,要注意提高 园林植物的抗逆性、适应性等其他 优良性状,以更好地发挥抗病品种 的优势。
05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与天敌的关系
真菌与天敌之间存 在相互作用关系。
病原真菌对天敌的 影响,如产生抗性 、侵染和传播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假根(Rhizoid):有些真菌的菌丝体长出的根状菌丝,可以深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如根霉、芽枝霉等。
3
2
1
4
锈菌的附着胞
锈病,孢子萌发、侵入、扩展和产孢
苹果黑星病菌的附着胞
菌丝的变态 假根(rhizoid),深入基质内摄取营养、固定菌体的象根一样的变态菌丝。如壶菌、根霉菌。 附着胞(appressorium),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顶端的膨大部分。 可分泌粘液,牢固地附着在寄主表面。 下方产生侵染丝(侵染楔)穿透寄主组织。
地球生态系中,分解者,“清洁工”; 形成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的吸收面积,还产生拮抗物质,抑制某些病害; 生防菌:白僵菌、拟青霉菌等; 食品工业:面包、酒类、蒸馒头、酱油、食醋、豆腐乳等。 发酵工业:甘油、柠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
医药:茯苓、马勃、雷丸、虫草、灵芝、猪苓;青霉素、灰黄霉素、头孢霉素等。 食用菌:香菇、草菇、鸡丛、羊肚菌、口蘑、松口蘑、木耳、银耳、喉头菌等。
菌核(sclerotium):由菌丝紧密交接形成的一种坚硬结构。外为拟薄壁组织,内为疏丝组织。形状不一,颜色较深,渡过不良环境。
子座(stroma):类似垫状的营养结构,常在其中或其上长生子实体,也是繁殖体的一部分。 柱状、棒状、头状等。
假子座(pseudostroma):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共同形成的子座。
游动孢子(zoospore):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萌发时,原生质割裂成许多小块,形成带着鞭毛能游动的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孢子囊(sporangium)内产生的单细胞的内生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
分生孢子(conidium,conidia):子囊菌和半知菌的无性孢子。通过芽殖或断裂的方式产生。产生孢子的特化的菌丝称为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分生孢子梗可以单生、簇生和束生。有的分生孢子梗自垫状菌丝长出,使产孢总体结构呈盘状—分生孢子盘;有的产生于碗状或球形的结构——分生孢子器。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菌丝中个别细胞膨大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原真菌
❖ 转主寄生(heteroecism):有些真菌需要在两种 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这种现象 称为转主寄生。
四、真菌的分类
1、生物八界系统与广义真菌的分布:
2、真菌的主要分类单元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 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二、卵菌门(Oomycota)
❖ 特征: 1. 营养体是很发达的、没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 低等的是多核的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细胞壁为纤 维素。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 2. 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中产生多个双鞭 毛的游动孢子。 3. 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有性孢子
卵菌纲的分类
❖ 卵菌门引起植物病害的有卵菌纲4个目。
色菌界:卵菌门
真菌界
1、壶菌门 2、接合菌门 3、子囊菌门 4、担子菌门 5、无性菌类
一、根肿菌门
❖ 寄主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多数寄生高等植物的根或茎组织, 常引起细胞膨大和组织增生。
特征
1. 营养体为原质团,生活在寄主细胞内; 2. 无性繁殖产生长短不同的两尾鞭的游动孢子; 3. 有性繁殖产生合子,合子萌发产生原生质团。
真菌菌丝体的变态
菌环
菌网
附着胞 吸器
疏松组织
疏松组织
❖真菌的菌丝组织体主要有:
菌核(sclerotium):抵抗不良环境,可萌发; 子座(stroma):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抵抗不良环境; 菌索(rhizomorph):与植物的根相似,抵抗不良环境,在 基质上蔓延。
❖真菌的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真菌菌丝或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一、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分类主要以有性繁殖和有性孢子的形状为主要依据,主要分类如下:(一)鞭毛菌亚门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绝大多数生于水中或土壤中,只有高等的鞭毛菌是陆生的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2、绵霉属、腐霉属和疫霉属3、霜霉菌类(二)结合菌亚门绝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全部陆生。
主要有根霉属薯类、水果软腐病,瓜果软腐均有此类病原菌引起(三)子囊菌亚门1、闭囊壳菌类白粉菌属白粉病2、囊壳菌类长喙壳属甘薯黑斑病顶囊壳属小麦赤霉病黑腐皮壳属苹果树腐烂病3、囊座菌类黑星菌属苹果、梨黑星病格孢腔菌属无性阶段为链格孢属,主要为害番茄、大蒜、苹果等,造成果实腐烂、叶片枯死,如大蒜叶枯病盘菌属菌核病、桃树褐腐病(四)担子菌亚门1、黑粉菌大部分寄生在禾本科植物上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穗病玉米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粱丝黑穗病腥黑粉菌属小麦光黑穗病、矮腥黑穗病2、锈菌单孢锈属菜豆、谷子锈病柄锈菌属小麦条锈病(五)半知菌亚门全部陆生,引起病害多表现为局部性坏死,常见症状有:种实霉烂、叶片斑点、炭疽和疮痂、枝干溃疡、根部腐烂及植株萎蔫等。
1、丛梗孢菌棉花枯萎病粉孢属、轮枝孢属、葡萄孢属、尾孢属、长蠕孢属、链格孢属、链孢霉属等2、黑盘孢菌炭疽病毛盘孢属高粱、瓜类、葡萄炭疽病圆盘孢属苹果、辣椒炭疽病3、球壳孢菌多寄生于叶片上,也可侵染茎秆、枝条和果实,引起叶斑、溃疡、弗兰等症状叶点霉属苹果灰斑病棉花褐斑病茎点霉属甜菜蛇眼病石刁柏茎枯病甘蓝黑胫病壳针孢属芹菜斑枯病小麦叶枯病壳囊孢属4、无孢菌类丝核菌属立枯病小菌核属主要侵染植物地下部分,引起根腐病。
葱小菌核病、花生白绢病。
植物病原真菌
菌丝的组织体:解剖结构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菌组织结构
①子座: 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
状营养结构。 子座的作用:
a.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即产生 孢子的机构); b.渡过不良环境。 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 成的,称为假子座。
菌丝的组织体
子座:由菌丝集结 而成的、在其内部 或外部形成繁殖细 胞的褥座
真菌的有性繁殖包括: 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1)质配:
是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 带着细胞核的原生质进行融合 (配合)。
质配的方式:
①两个游动配子交配 ②两个配子囊交配 ③性孢子与雌器配合(精孢结合)
(授精作用) ④体细胞配合
质配后,细胞中出现了成对 的细胞核称作双核,每个细胞核 的染色体数是“N(单倍体)”
状菌丝,伸入基质中吸收养分并 支持上部的菌丝,这种根状菌丝 叫假根。
3.菌丝的变态:
(3)菌环:某些捕食线虫的真菌常常在 菌丝体上生出环状菌丝,借以捕捉线虫, 这叫菌环。
(4)菌丝网:有的真菌生出网状菌丝, 当它遇到线虫时借分泌的粘性物质将线 虫粘住,线虫便挣扎蠕动终于钻入网中 被捕,这个网叫菌丝网。
菌丝变态
附着胞
4.菌丝体的组织体及菌组织结构
菌组织有两种: 疏丝组织:(原密丝组织): 许多菌丝体平行排列或纠结在一起的比较疏
松的菌组织叫疏丝组织。 疏丝组织中可以见到菌丝体的长形细胞,而
且用机械方法可以将它们分开。 拟薄壁组织: 由大至等径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的细胞
组成,排列紧密很象高等植物的薄壁组织, 而称作拟薄壁组织,组织中的细胞一般是不 易分开的,用碱溶液煮才能使它们分开。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首先,植物病原真菌是一类大型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菌,它们通常以孢子的形式传播。
孢子包括分生孢子和性孢子两种类型。
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和水传播,传染性强,主要用于传播和感染主机植物。
而性孢子是用于真菌的有性繁殖,通常只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并用于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
对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通常使用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
形态学研究主要关注真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形态、色素特征和产孢器官等。
生态学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生活史和寄生方式等来分类。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则通过分析真菌的遗传物质(如DNA或RNA)序列来辅助分类。
对于植物病原真菌的病原性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侵染。
真菌通过侵染植物表面并穿透树皮、叶片或根部等,进入植物的内部组织。
其次是寄生。
真菌寄生在植物组织中,并通过营养吸收植物的养分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
此外,真菌还可以产生毒素,引起植物组织的病变和死亡。
最后,真菌繁殖产生大量的孢子,通过空气或水传播到其他植物上,从而引起新的传染。
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防治等。
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如寄生性真菌、细菌或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菌剂等化学物质来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遗传防治则是通过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对病害具有抗性的植物品种。
总之,植物病原真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对农业和园艺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病原性机制和防治方法等,对于保护植物健康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植物病原真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真菌(Fungi)是一类真正具有细胞核的异养生物。
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或纤维素,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
与人类的关系:有机物分解利用;食用、药用;食品工业;医学工业:青霉素;动植物产品霉变和腐败;人的疾病,植物病害。
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和动物界(Animalia)。
第二节真菌的一般性状(一)、真菌主要特征1、真核生物2、营养体多为分支的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没有根、茎、叶分化。
3、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4、营养方式异养(二)真菌营养体真菌典型的营养体是很细小而且分支的丝状体,单根菌丝成为菌丝(hypha),相互交织成的菌丝集合体称为菌丝体(mycelium)。
(三)菌丝的变态1、吸器(haustorium)短小分支,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不穿破寄主原生质膜,主要功能是增加寄生真菌吸收营养的面积,提高自寄主细胞吸收养分的效率。
2、附着胞(appressorium)是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常分泌黏液而牢固地附着在寄主表面,同时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
3、假根(rhizoid)真菌菌体的特定部位长出多根有分支的根状菌丝称作假根,可以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如根霉属(Rhizopus)。
4、附着枝(Hyphopodium)菌丝两侧长出1-2各细胞的耳状结构,吸收营养和固定菌体的功能。
5、菌环和菌网捕食性真菌常由菌丝分支特化成菌丝或菌网组织来捕捉线虫等小动物,然后再由菌丝侵入线虫体内吸取营养。
(四)菌丝体组织(1)菌丝组织真菌的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
但许多真菌的菌丝有时可以疏松或密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群团结构:1、疏丝组织(prosenchyma)为疏松结构的组织。
一般可以用机械的方法使它们分开。
2、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ma)菌丝已经失去了它们独立性而彼此不易区别,一般要用碱液煮才能使它们分开。
(2)菌丝组织体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构成了真菌各种不同类型的营养结构和繁殖结构。
1、菌核(sclerotium)较为坚硬的,是一种营养结构,内部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假菌核,菌核和寄主组织在一起,储存较多的营养,是一种休眠体。
2、菌索(rhizomorph)是由菌丝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相似,又称为根状菌索。
3、子座(stroma)为产生孢子等繁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结构。
第三节真菌的繁殖真菌产果方式有两种:1、整体产果式(holocarpic):营养体全部转变为一个或多个繁殖体结构。
2、分体式产果(eucarpic):营养体仅部分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继续行使营养体功能的。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是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便能产生新个体,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一)无性繁殖方式真菌无性繁殖包括:断裂、出芽和产生孢子等。
1、断裂是指真菌的菌丝断裂成短小片段或菌丝细胞相互脱离产生孢子,如节孢子(arthrospore)和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2、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是由断裂方式产生的一种休眠孢子。
具厚壁和浓缩的原生质,通常呈球形或近球形,单生或多个连接在一起。
3、营养繁殖真菌的营养体细胞一分为二,分裂成两个菌体的繁殖方式。
如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4、芽殖单细胞营养体、孢子或丝状真菌的以芽生的方式产生无性孢子。
(二)无性孢子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1、游动孢子(zoospore)是鞭毛菌的无性孢子。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亦形成于孢子囊内。
3、分生孢子(conidium)是半知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无性孢子。
4、节孢子:由营养菌丝的细胞以断裂的方式形成的孢子。
5、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厚,是一种菌丝型的厚壁分生孢子,在植物病原真菌中较常见。
二、真菌的有性生殖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两个性细胞(配子 gamete)或者两个性器官(配子囊 gametangium)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有性生殖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的后代,有益于增强真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一)性亲和性性亲和性:雌雄配子体可以交配完成有性生殖称为性亲和。
1、同宗配合(homothallism)单个菌株可以完成有性生殖,这种现象称为同宗配合。
2、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菌株共同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异宗配合。
(二)有性生殖的细胞学过程1、质配(plasmogamy)——2、核配(karyogamy)——3、减数分裂(miosis)真菌有性生殖过程几细胞核倍性变化可以表示为:质配(n+n)——【双核阶段(n+n)——核配(2n)】——减数分裂(n)。
(三)有性孢子1、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ngium)由两个游动配子结合而成,为二倍体,萌发时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
根肿菌产生的休眠孢子萌发时通常只释放出一个游动孢子,它的休眠孢子囊有时也被称为休眠孢子(resting spore)。
2、卵孢子(oospore)是卵菌纲的有性孢子。
由雄器(antheridium)和藏卵器(oogonium)交配形成的二倍体孢子,藏卵器中有一个或多个卵球,每个卵球受精后形成一个卵孢子。
3、接合孢子(zygospore)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
由两个形态相似的配子囊交配,双方接触处细胞壁溶解,原生质和细胞核合成成一个细胞,发育为厚壁、二倍体孢子4、子囊孢子(ascospore)是子囊菌的有性孢子。
通过配子囊接触交配、授精作用和体细胞结合等方式进行质配。
(质配后的母体产生双核菌丝称为产囊丝(ascogenous hypha)由产囊丝形成一个子囊母细胞,核配在子囊母细胞中发生,随即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单倍体核)。
5、担孢子(basidiospore)是担子菌的有性孢子。
典型的担孢子形成方式与子囊孢子相似,只是双核菌丝上产生的不是子囊母细胞,而是一长形细胞称为担子(basidium),核配后随即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核。
三、准性生殖概念:异核体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
这种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声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与有性生殖的区别在于: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物质的重组和产生单倍体。
准性生殖通过二倍体细胞核的有丝分裂交换进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非整倍体分裂不断丢失染色体来实现单倍体化。
(一)准性生殖过程1、形成异核体通常真菌菌丝细胞内只有一种遗传型的细胞核,称为同核菌丝体。
如果菌丝细胞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因型细胞核,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这种现象称为异核现象(heterokaryosis)。
2、形成杂合二倍体在异核体内,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细胞核偶尔恩能够发生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细胞核,并由此形成一个稳定的杂合二倍体的无性繁殖系(clone)。
3、有丝分裂交换(mototic crossing over)伴随着准性生殖可能会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即同源染色体对的染色单体间发生遗传物质的对等交换。
4、单倍体化(haploidization)包括一系列非典型的和不规则的二倍体核的有丝分裂,形成各种类型的分离子。
二倍体细胞核在一系列的分离过程中,有时发生非整倍体分裂,产生2n+1和2n-1的细胞核。
2n-1的非整倍体体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分裂。
继续丢失染色体,最终恢复为单倍体。
这种单倍体核分别具有最初异核体的两个单倍体细胞核的部分遗传特征,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可以形成遗传性状重组了的菌体。
第四节真菌的生活史一、真菌生活史的概念真菌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阶段。
一般是有性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生长为菌丝体,菌丝体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无性繁殖器官并产生无性孢子。
多型现象(polymorphism),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2种以上孢子的现象。
单主寄生:真菌只在同一株寄主植物上寄生,就可以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转主寄生:真菌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小麦杆锈病菌)二、真菌生活史的类型1、无性型只有单倍体的无性阶段,缺乏有性阶段,如半知菌。
2、单倍体型营养体和繁殖体是单倍体,有性生殖过程中,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二倍体阶段很短。
多数鞭毛菌、接合菌和一些低等的子囊菌。
3、单倍体—双核型生活史中出现单核单倍体和双核双倍体菌丝,如高等子囊菌和多数担子菌。
一些子囊菌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囊丝是双核体,但它存在的时间较短,一旦子囊形成就开始核配,且不能脱离单核菌丝体而独立存在,双核菌丝体只是起繁殖作用,仍需要单核菌丝体供给营养。
担子菌的双核体阶段占据了生活史的相当长的时期,双核菌丝体可以独立生活,既有繁殖租用,同时又是营养菌丝体。
4、单倍体—二倍体交替型生活史中出现单倍体和二倍体营养体,有明显的单倍体和二倍体阶段相互交替的现象。
如低等鞭毛菌异水霉属。
5、二倍体型营养体是二倍体。
二倍体阶段占据生活史中很长的时间,单倍体阶段仅限于配子体或配子囊时期,如卵菌。
第五节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一、真菌的命名“拉丁名双名制命名法”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种加词(小写,斜体)+命名人(正体)1、真菌的学名如需改动或重新组合时,原命名人应置于括号中。
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
2、如果命名人是两个,则用“et”或“&”联结,如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nis (Sacc.) Arx et Olivier]。
3、当一名称为无效而被另一定名人作为有效名称发表时,两个定名人之间以“ex”联起来,合格发表的作者写在后面,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国际命名法中规定了一种真菌只能有一个属名和种名。
如果一种真菌的生活史中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有性阶段的名称是合法的。
半知菌因为只知道其无性阶段,因而都是根据其无性阶段的特征来命名的,如果发现其有性阶段时,应以有性阶段定名,称为有性态(telemor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