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第二节鞭毛菌亚门

合集下载

第二章鞭毛菌亚门之二aj共32页

第二章鞭毛菌亚门之二aj共32页
(3)霜霉科分类依据:
1)孢囊梗的形态、大小、无有乳头状突起
4)卵孢子的形态(满器与否)。
重要属分述:
1)Sclerospora 指梗霉属:孢囊梗粗大,顶端分支似手指
状。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系统侵染。
S.graminicola 粟白发病菌, 引起北方谷子白发病:使叶
P. parasitica 引起十字花科蔬
菜霜霉病。发生在下部叶片。
P. tabacina为害烟草,对外检
疫对象。通常取叶脉附近病组织 捣碎观察卵孢子。
P. parasitica
blue mould of tobacco caused by Peronospora tabacina
(3)Pseudoperonospora 假霜
为害地下、地面、叶也为害,低 温高温都分别有引起某些疫病严 重为害。 P.infestans马铃薯叶片、块茎 P.parasitica蔬菜其它作物根腐
2、霜疫霉科:Peronophythoraceae(以前腐霉科)
1961年建属,此科是1978年由柯文雄建立的。只有1属1
种:Peronophythora litchii 为害荔枝叶、花,主要为害
1、腐霉科Pythiaceae 为水霉目进化到高等霜霉目的过渡类型。 水生、两栖和陆生,陆生种类引起植物危险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 )。腐生-寄生。 孢囊梗分化不明显到与菌丝有显著区别。
注意隔膜
有些种的孢子囊萌发产生泄管
顶端膨大成囊状──称为泡囊 原孢子囊内原生质进入泡囊内割裂成 游动孢子。
高等的孢子囊可直接萌发生出芽管。
霉属:假二叉单轴分枝,不对称, 顶端尖,与主轴成锐角,孢子囊 有乳状突起,可产生游动孢子。
P.cubensis 瓜类霜霉,黄褐色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二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二章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5次课第2章第一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2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植物病害概述一、植物病害的定义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到其他寄生物的侵染,植物的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其使用价值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判断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包括病状与病征两个方面。

(一)病状类型植物发病后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病状。

大致可分为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五类。

1.变色指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受到抑制,以及其它色素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

2.斑点指植物病部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但不解体,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坏死斑。

3.腐烂指植物病部整个组织和细胞被破坏而消解。

4.萎蔫植物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

5.畸形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二)病征类型指病部所长出的病原物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类:(1)霉状物;(2)粉状物;(3)颗粒状物;(4)线状物;(5)脓状物。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该类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侵染性病害。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依真菌的种类不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寄生 方式也不同: a)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 主内吸收养分; b)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 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 分。
动物的病害。

有益真菌可被用来制药、生产食品和用于生防等。 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称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 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 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为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体
3、子囊菌亚门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 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 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 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果: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称子囊果; 根据其不同形态,子囊果分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子囊腔。
丝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 有少部分不产生分生孢子,只 产生菌核。 丝孢菌中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 原菌。如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 稻瘟病,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

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
梨孢属
腔胞菌

第二章病原真菌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ppt课件

第二章病原真菌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ppt课件

-
3
2、游动孢子囊
低等:有水才能萌发
高等:有明水,温度低,产生游动孢子——间接 萌发;温度稍高,直接产生芽管——直接萌发 。
(三)有性生殖
低等的种类以游动配子结合,产生合子,发 育成休眠孢子囊;大多数以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 卵孢子。
2019 4
(四)分纲
根据: 游动孢子鞭毛的类型;鞭毛的 数目;鞭毛着生的位置。分为4纲。 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图-4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图-1 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
胞膨大和组织的增生)。
单目(根肿菌目
Plasmodiophorales),
单科(根肿菌科
Plasmodiophoraceae
),16属。
(一)形态特点
营养体:多核原生质团,呈变形虫状,可在细胞间移动。
产果方式:整体产果式。 无性繁殖:产生薄壁游动孢子囊( 形成游动孢子囊的原质团为单倍体 ), 有两根长短不等顶生鞭毛,属尾鞭型鞭毛,短的在前,长的向后。 有性生殖:同型游动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侵入寄主组织,核 配,减数分裂,形成厚壁的休眠孢子(囊)(形成休眠孢子囊的原质团为二
释放游动孢子。
2019
-
11
(四)重要的属
1、节壶菌属(Physoderma):
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形状多变,之 间有细丝相连;最后在寄主内形成 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呈扁球形,
黄褐色,具囊盖,萌发时释放多个
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盖上有裂纹, 萌发时自囊盖裂纹处开裂,释放游
动孢子。
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但 不引起寄主组织的过度生长。 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引起.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和().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等.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

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

桑寄生
木本树木的半寄生植物,鸟类传播,吸根。
浆果
木本树木的半寄生植物,鸟类传播,吸根
桑寄生
1、真菌性病害的诊断: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 畸形。特别是病斑上有各种颜色的霉状物、粒状物和粉状物.
2、细菌性病害的诊断:主要症状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 并时常有菌脓溢出,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3.当地主要农作物病害标本的识别(看图)
小麦白粉病 (子囊菌亚门)
南瓜白粉病 (子囊菌亚门)
甘薯软腐病 (接合菌亚门)
番茄灰霉病 (半知菌亚门)
白菜霜霉病 (鞭毛菌亚门)
柑橘绿霉病
(半知菌亚门)
柑橘青霉病
(半知菌亚门)
辣椒炭疽病 (半知菌亚门)
玉米瘤黑粉病
(担子菌亚门 )
二、植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细菌(新授)
1.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细菌属原核生物,单细胞,具细胞壁, 无完整的细胞核,但有核质区。 以裂殖的方式繁殖。
二植物病原细菌
叶、果上细的菌斑引点挤起和压的枯病有斑株恶多,茎臭发横味生切,在面木,本 有的穿孔真,菌有引的有起木乳的质白无化色恶植。菌臭物脓味的溢。根出冠。、
茎及枝条上。
2.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重点) 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四类。 病征为脓状物。
织下陷呈溃疡状腐烂。
水稻白叶枯病
(坏死)细菌
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 有的扩大成条斑或枯死斑。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坏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上的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呈 多角形,为黄褐色,周围有油渍状晕圈,潮湿时叶 背病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后为白色膜状或粉末状; 叶部病斑后期穿孔。
白菜软腐病 (腐烂)细菌

鞭毛菌

鞭毛菌

一、概
述:
(一)、形态: 1、营养体: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结 构,较原始的类群是没有细胞壁的原质团;较进化 类群是单细胞或简单的菌丝体;高级类群是分 枝繁 茂的无隔菌丝体。在老菌丝上或产生繁殖 器官或受 伤时也可产生分隔,但其隔膜均无小 孔,为封闭式 的。 2、无性繁殖:基本特征是产生游动孢子 囊和游动 孢子。根肿菌纲的营养体是原质团、和低等单细胞 的壶菌 多为整体产果,而某些单细胞壶菌为分体产 果。鞭毛菌繁殖时,有的整个营养体全部转变为繁 殖体,称为整体产果;有的只是营养体的一部分转 变为繁殖体,称为分体产果。
说明生命之间是同源的。
9+2
鞭毛类型
游动孢子囊 低等:有水才能萌发 高等:
有水,温度低,产生游动 孢子——间接萌发
温度不高,直接产生芽管 ——直接萌发 。
3、有性繁殖:主要通过游动配子或配 子囊结合而形成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
进行交配的两配子多为同型的,也 可以是异型的。交配的二配子囊多为异 型的,交配时由雄器上产生授精丝,将 雄核输送到雌器中,最后在藏卵器内(雌 配子囊)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有性配合可产生休眠孢子、卵孢子。
毒。
芽枝菌目 (Blastocladiales)
三、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根肿菌纲真菌的营养体为原生质团,生活
在寄主细胞内。以整体产果的方式繁殖,营养
体以原生质割裂的方式形成大量散生或堆积在
一起的孢子囊。
无性繁殖时原生质团发展成为一个或多个 游动孢子囊,具薄膜,内生游动孢子。游动孢 子一端生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式鞭毛。 有性繁殖由同型配子囊配合形成合子(休
整体产果式
分体产果式
单元分体产果式(体内生)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繁殖能力很强,几天一代,在病害传播和流行中起重
要作用。
真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
1.游动孢子(Zoospore):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单细胞,无细胞壁,只有原生质膜, 在膜是着生1-2根鞭毛,水生可游动。形成于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内,在 菌丝的顶端形成的一种囊状物。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结合菌的无性孢子。单细胞,有细胞壁,无鞭毛, 风传,陆生。形成于孢子囊(Sporangium)内,在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囊状物。 3.分生孢子(Conidium Coniiospore):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的无性孢子。 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Coindiophore): 单生,丛生,形状各异。 4.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产生,属于休眠孢子,壁厚。在菌 丝生长到一定阶段, 由菌丝一个细胞内原生质浓缩形成的,抗逆境,可以存活多年。
(四) 菌组织
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 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菌组织的作用是 形成产孢机构和特殊结构。菌组织分两类。
1.疏丝组织:菌丝排列较疏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
出菌丝的长形细胞,用机械方法可以分开。 2.拟薄壁组织:菌丝排列很紧密, 在显微镜下菌丝 细胞接近圆形,类似高等植物的拟薄壁组织用机械方 法不能分开,只能用碱液煮开。
1.概念: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 个过程。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阶段。 2.特点:真菌无性繁殖阶段在它的生活史中往往可以独立地多次重复循 环,而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的时间较短,一般7-10天,产生的无性孢 子的数量极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发展作用很大。在营养生长后期、 寄主植物休闲期或环境不适情况下,真菌转入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这就是它的有性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往往仅出现一次。植物病原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腐霉科(Pythiaceae) (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 (3) 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4)白锈科(Albuginaceae)
是许多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对植物生长的直接影响不大, 但它的游动孢子是传播土壤中病毒的介体。
精品课件
五、卵菌纲(Oomycetes)
(一)习性 典型的水生,有些两栖或陆生。腐生、非专
性寄生到专性寄生。 (二)形态特性
1、营养体: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无隔,为二 倍体。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其它真菌多为几 丁质)。
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集壶菌属(Synchytrium):
休眠孢子囊结合成堆。
引 起 马 铃 薯 癌 肿 病 的 内 生 集 壶 菌 ( S. endobioticum)。
为检疫对象。
精品课件
3、油壶菌属(Olpidium)
引起十字花科猝倒病的芸薹油壶菌(O. brassicae),
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 囊并释放游动孢子
鞭毛类型: 尾鞭式:基部坚实,端部细软而有弹性,
无茸毛。 茸鞭式:呈羽毛状结构,有一长的主轴,
沿主轴两侧有茸毛。
精品课件
鞭毛的结构
“9+2”结构:
鞭毛的鞭杆是由9根纤丝 组成—个圆筒形体,圆筒形 体中心还有2根纤丝,纤丝 与纤丝之间填充有胶质形成 胶质鞘。中心的2根纤丝每 根是由2根亚纤丝组成的, 周围的9根纤丝每根是由3根 亚纤丝组成的。
2、多数分体产果式,少数整体产果式。
精品课件
3、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产生 双鞭毛游动孢子,茸鞭向前,尾鞭向后。
高等的卵菌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形成菌 丝体,作用相当于分生孢子。
精品课件
4、有性生殖:异形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 产生卵孢子。
藏卵器常为圆形,内含一至多个卵球。 雄器:常呈棍棒形或圆柱状。 雄器和藏卵器通过受精管和受精孔交配后发 育成厚壁,光滑或具有纹饰的卵孢子(2N), 能抵抗不良环境。
精品课件
4、有性生殖:典型的卵孢子。
藏卵器分化为卵周质和卵球。卵周质部分作为营 养,部分沉积于卵孢子壁上,外表增厚或形成纹饰。 分为3类: ①卵孢子不充满藏卵器; ②卵孢子充满藏卵器,但 不和藏卵器结合; ③卵孢子充满藏卵器,并 和藏卵器结合。
精品课件
5、分科
根据无性繁殖器官(孢囊梗)的特点、卵孢子的类型、寄生性分4科。
产生卵孢子可以充满藏卵器也可不充满。
精品课件
(三)分目
根据孢子囊萌发的方式、藏卵器中卵球的数目、 菌丝有无溢缩现象、产果方式分为四个目:
水霉目 水节霉目 链壶菌目 霜霉目*
精品课件
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习性:水生 两栖生 陆生 营养方式:腐生 弱寄生 专性寄生 游动孢子无两游现象。藏卵器中只有1个卵球。
2、营养体:菌体发达无隔,多分枝 弱寄生种可生活在寄主细胞内,并迅速杀死寄
主细胞;寄生强的种生活在寄主细胞间隙,不杀死 寄主细胞。
精品课件
3、无性繁殖: 游动孢子囊:丝状 瓣状
卵形
柠檬形
不脱落 脱落
萌发方式:产生泡囊 间接萌发 直接萌发
有特殊分化的孢囊梗;游动孢子可释放游动 孢子,还可从孢囊梗上脱落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精品课件
(二)重要属种
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休眠孢子囊不结合成堆,散生在寄主细胞内。为害 植物根部。引起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病。
如:芸薹根肿菌(P. brassicae)
病组织中的原质团和休眠孢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后生单鞭毛,尾鞭式。 多数生于水中,腐生在动植物残体上,部分寄生于水
单目(根肿菌目 Plasmodiophorales),单科 (根肿菌科 Plasmodiophoraceae) 。
精品课件
(一)形态特点
营养体:多核原质团,变形虫状,可在细胞 间移动。
产果方式:整体产果式。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囊的原质 团为单倍体),产生两根长短不等顶生鞭毛,尾鞭 型鞭毛,短的在前,长的向后。 有性生殖:同型游动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侵 入寄主组织,核配,减数分裂,形成休眠孢子 (囊)。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
一、概论
特征: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多水生,少数 两栖或陆生;腐生、寄生、专性寄生。
所致植物病害喜潮湿、多雨、低洼积水、 通风不良的环境。
精品课件
二、形态特征 (一)营养体 比较原始的原质团,单细胞或单细胞具
假根,多数为典型菌丝体,分枝,多核, 无隔膜。
精品课件
(二)无性繁殖
生的小动物、藻类、真菌上,有的生活于海洋中,陆 生的主要在土壤中,其中一些寄生于植物上,引起植 物的病害。
精品课件
(一)营养体
多核的单细胞至较发达的无隔菌丝,细胞壁为甲 壳质,分体产果式或整体产果式,单中心或多中心。 有的单细胞营养体具假根。
A:整体产果式 B-D:分体产果式 B:单中心的体内生的 C:单中心的体外生的 D:多中心的
精品课件
(三)有性生殖
低等的种类以游动配子结合,产 生合子,发育成休眠孢子囊;大多数以 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卵孢子。
精品课件
(四)分纲
根据游动孢子鞭毛的类型;鞭毛的数 目;鞭毛着生的位置。分为4纲。 1、根肿菌纲 (P游la动sm孢o子d前iop端h有or两om根y长ce短te不s)等: 的尾鞭
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图-1
精品课件
(二)有性生殖
产生休眠孢子囊。
(三)无性繁殖
产生后生单鞭毛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有或 无囊盖)释放游动孢子。
精品课件
(四)重要属种
1、节壶菌属(Physoderma):
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形状多变,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细丝相连;最后在寄主内形成休眠孢 子囊;
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 起,但不引起寄主组织过度生长。
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
精品课件
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 图-游2 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4、卵菌纲(Oomycetes):图-3
游动孢子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
精品课件
三、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寄生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寄生于真菌、藻类、 高等植物。寄生于维管束植物地下部时常常引起 根肿(细胞膨大和组织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