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10

月本院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的患者1例进行研究讨论,对其临床资料以及CT

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肿物全部切除,病理检查结果

显示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结论:对于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的患者,必须要根据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来进行诊断,具有特征性的CT增强表现,确诊

后进行手术切除,透明血管型CT增强可以确定诊断结果。

关键词:腹膜;巨淋巴结增生症;CT表现

Castleman病(CD)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1],病理特征为明显的淋巴滤泡、血管及浆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临床上以深部或浅表

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点,部分病例可伴全身症状和(或)多系统损害,多数病例手

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后,效果良好[2]。CD的病因未明,本次实验选择2017年10月本院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的患者1例进行研究讨论,以便于为今后该病的诊

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左侧腹部疼痛半年”就诊。实验室检查:

CA724:18.05U/mlH(0-6.9)余肿瘤标记物(-)彩超:左肾右后方脊柱旁探及实质

低回声包块,大小约54mmX32mm,似有包膜;CDFI:其内可见多个粗大血流信号;PW引出动静脉频谱,PS:38.4cm/s,RI:0.26。手术治疗,游离输尿管及左

侧肾脏下极,充分游离包块后,以结扎钉、止血夹夹闭并离断包块滋养动脉、静脉,完整切除腹膜后包块,再次探查包块周围组织,见腰大肌前方一2×1cm大小

肿大淋巴结,游离后切除,置入标本袋,将包块及肿大淋巴结置入标本袋,取出

标本送检。

1.2检查方法

使用单层螺旋CT进行扫描,横断位,电压120kv,电流100-150mAs,层距

和层厚5mm,指导患者仰卧位,屏气,两手抱头,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碘海醇1.5ml/kg,速度3.0ml/s,完成全腹动脉和门静脉的扫描,由经验丰富的阅片

医生至少两名进行分析探讨,记录大小、形态以及位置等。

2结果

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肿物全部切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CT:腹膜后左肾内侧见一肾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大小约

59mmx30mm,增强后皮质期明显强化,髓质期及延迟期持续性强化,供血动脉

来自椎旁小动脉,引流静脉汇入左肾静脉,左肾受推移向外侧移位,病灶与左肾、肾上腺分界清楚。

3讨论

3.1局灶型

表现为孤立淋巴结或纵隔内某一组淋巴结受累。青年人多见,发病的中位年

龄为20岁(男女比例1:4),90%病理上为透明血管型[3]。患者呈单个淋巴结无

痛性肿大,生长缓慢,形成巨大肿块,直径自数厘米至20cm左右,可发生于任

何部位的淋巴组织。儿童胸部少见,一般好发于颈部、腹部。

3.2多中心型

较少见,表现为一组以上淋巴结受累或影像学发现胸外淋巴结受累。发病年

龄靠后,中位年龄为57岁(男女比例1:2)。患者有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易波及

浅表淋巴结。伴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贫血、表浅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常有

多系统受累的表现,如肾病综合征、淀粉样变、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颞动

脉炎、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4]。20%~30%的患者在病程中可并发卡波西肉瘤或B细胞淋巴瘤。多中心型临床常呈侵袭性病程,易伴发感染。

3.3透明血管型

占80%~90%。淋巴结直径为3~7cm,大者可达25cm,显微镜见淋巴结内许

多增大的淋巴滤泡样结构,呈散在分布。有数根小血管穿入滤泡,后期小血管呈

玻璃样改变,血液在微循环的时间停留延长,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

3.4浆细胞型

占10%~20%。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红

细胞沉降率升高、血液丙种球蛋白增高和低白蛋白血症。淋巴结切除后症状可消失。病理呈滤泡性增生但小血管穿入及滤泡周围的淋巴细胞增生远不及透明血管

型明显。动脉早期强化不明显,较晚时相呈中度强化。

3.5混合型

兼有上述二型的特点。CT表现:①病灶多为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影;位于颈

部间隙、中纵隔的病灶可因生长间隙受限而呈长椭圆形;位于腹腔和后纵隔的病

灶往往较大。②病灶于CT平扫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较少发生囊变、坏死。这与CD血供丰富以及淋巴滤泡组织不易坏死的特性有关。③增强后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或延迟期持续强化;病灶周边可见明显迂曲的供血和引流血管。④部分病灶内可见点状或细条样钙化高密度影,反映了病灶内血管壁的变并钙质沉积。

⑤病灶的周边可见“卫星”结节。⑥混合型主要表现为多组淋巴结肿大,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多表现为轻度或中等程度强化,这与以大滤泡和滤泡间浆细胞浸润

为主,而血管增生较少有关。

3.6MR表现

磁共振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质地均匀,坏死少见,增强特

征与CT相似。虽然对病灶内部的钙化显示率低,但其高软组织分辨力的特点以

及采用动态增强技术,对病变的定位和显示毗邻关系较CT优越,并能清晰显示

肿块增强特点。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区肿块,较大者密度不均,可有囊变坏死及

钙化灶,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临床表现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代谢紊乱、血、尿中VMA升高。肾上腺淋巴瘤:肾上腺本身并无淋巴组织,受侵肾上

腺多为继发、属血行转移的晚期病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的肿块,边界

较清,临近侵犯的边界不光整,肿块密度尚均匀,增强后稍有强化。肾上限皮质

腺瘤:肿块呈分叶状,中心可液化呈低密度影,并有无定形钙化,肿瘤常有包膜

增强后中—明显强化。

图1-4透明血管型巨淋巴增生症,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显示肿块不均匀,可

有囊变坏死及钙化灶,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长箭头:毛细血管穿入滤泡

短箭头:滤泡外套层小淋巴细胞层“葱皮样”排列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