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周张之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周张之学

第一篇:第二讲周张之学

第一讲

宋明理学总概(文老师讲)

第二讲

宋明理学总概和周、张之学

第二讲第一节:宋明理学总概

一、宋明理学的内容和人物

1.濂洛关闽(Sung-Ming New Confucianism)(理学/心学);之前的韩愈是从文学角度讨论道学问题,“因文见道”,所以所见未醇,故象山说韩愈是“倒学”了。

2.清初哲学(清初三先生、其它)

3.近现代哲学及现代新儒学(Contemporary New Confucianism)主要讲述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课外阅读书举要

1.陈来:《宋明理学》

2.侯外庐等编:《宋明理学史》

3.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

4.牟宗三:《心体与性体》四册

附:《中国哲学十九讲》宋明儒学部分

《宋明儒学的问题与发展》

5.余英时:《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

6.刘述先:《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

7.朱熹编:《近思录》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讨论内容

1.几个论题:天、性、命、心、性、理、气、格物、致知等;

2.这些论题有何意义:确立并安顿天地宇宙、人生生活最本源的道理和意义;这些道理确立清楚了:

(1)在宗教上,人才有一个终极的依托、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上,人才能过上充实善美的生活,这需要一套工夫;

(3)在政治和社会上,只有天地宇宙的道理确立了,良好的政治形态和社会结构才能被践行出来,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前者确立不清楚,后者也会发生问题。所以,人们有时会问理学讨论这些问题有什

么用,我们可以以上述内容回答之。另外,人们常常说“清谈误国”、“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并以此批评宋明理学,应是冤枉,因为在宋明理学家看来“心性是实事之母”。

3.为什么宋明时候主导中国思想界的是理学,而不是别的流派?

(1)儒学义理的觉醒。这分三点言之:

一、整理出先秦儒学的传法系统,这在以前是不太清晰的(牟宗三说),主要在于贬荀子而尊思孟,从而明确了儒家的“道统”;

二、此道统所传之道,乃是“性与天道”,所以,宋明理学乃可谓“性与天道”之学。

(2)佛老(特别是佛学)的严峻挑战。佛老“高明”,广谈性命之学,当时士大夫往往以谈禅相尚,以为自己的儒家学问(俗学)及不上佛老“高明”;所以程朱等思想家决意展示出“性与天道”之学,以此反驳佛家胜于儒家之说。同时,单单这一点,又并不足使得理学主导宋明学界。理学的更强力量在于理学指出儒学不但不比佛学逊色,而且思想义理较佛学更为圆融(佛家讲性命天道要去人伦,儒家讲性命天道不离人伦;佛家以山河大地为幻法,儒家以山河大地为实理),从而吸引了当时的思想精英都关注儒学。

4.本学期讲课分布:第二讲周张;第三讲二程;第四讲朱熹;第五讲朱陈辩论、陆九渊、朱陆辩论;第六讲王阳明;第七讲黄宗羲与清初实学思潮;第八讲王夫之;第九讲清末思潮与康章今古文之学;第十讲现代新儒学梁熊之学;第十一讲现代新儒家牟唐之学;冯金贺等现代中国哲学家的思想。

第二讲之二

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诚、圣之学

一、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朱熹评价周敦颐:“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这句话说明:(1)濂溪揭示出湮灭千年的孔孟性与天道之学;(2)濂溪只是开了一个头(《通书》《太极图说》不尽言不尽意),而其理学思想并没有充分展示出来;

(3)那么,濂溪所开出来的是什么思想?后面再说。

二、周敦颐的故事

(1)字茂叔。生于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零陵)之营乐里濂溪保。原名周顿实,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年谱》:“先生常寓浔阳,爱庐山之胜,贫不能归,遂卜居其下。因溪流以寓故乡之名,筑室其上,名曰濂溪书堂,示不忘父母之邦之意。学者宗之,遂号为濂溪先生。”二十一岁母亲卒,二十五岁服除、任洪州分宁县主簿。时分宁有狱,久不决,先生至,一讯立辨。有一次,一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判死刑,但周敦颐的上司硬要重治,周敦颐最力争不当死,最后上司还是没有听他的话,他愤而离职,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上司最后因此而感悟,罪犯得以免去死罪。

周敦颐的人格气象及其对二程的影响。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胷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后来二程的父亲程珦见到周敦颐,“视其气貌非常人”,与他说话,“知其为学知道”,所以与他做朋友,并让两个儿子向他问学。周敦颐便教二程“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而程颢也曾谓“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程颐也谓“先生(程颢)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周敦颐的人品气象也表现在他的一些轶事中。二程谓“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这正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意。以上所述周敦颐之人品气象(风月无边、庭草交翠),乃表现出周敦颐乃是先觉者,也卽先觉悟到性与天道之大义。

(2)“爱莲说”。周敦颐的人品气象还表现在他的《爱莲说》一文中。《爱莲说》不仅文字顺畅清通、意境深远,而且具有十分微妙的思想义涵。“莲,花之君子者也”,在周敦颐,君子也卽贤人。颜子就是贤人君子的代表。周敦颐教二程“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并认为圣人无迹,颜子学圣人,微有迹,所以学习颜子的学问,可以理解圣人之学。那么颜子的学问是何种学问?程颐在《颜子所好

何学论》一文中指出颜子学的是圣人之道,而“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可见,爱莲说体现出周敦颐的“希颜之志”,而希颜亦卽希圣;希颜、希圣,乃是对性与天道的体认与持驻。

(3)《太极图说》和《通书》。两书是周敦颐的代表作,而《通书》则主要为了广发发挥《太极图说》的义蕴而作的;两书皆写得简约,所以朱子会说“书不尽言,图不尽意”。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两仪到五行)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生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以立人极)〔……〕”。

周敦颐在这里展示出一个太极——阴阳——五行——万物人类的天人结构。同时,人因为容易偏离这个天然的结构,所以圣人提出一套工夫(主静、无欲),从而使得人们回归到这个结构中,与天地相参相育。

(4)《通书》思想之一。《通书》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发挥《太极图说》的义蕴,只不过《太极图说》多说天道,而《通书》则说到人上来,并以人事显天道。如A、《太极图说》说“太极”,《通书》则以“诚”表太极。这里的“诚”旣是天之道,阴阳变化卽诚的确立,所以,诚是天道流行、天地生成的道理,卽诚者天之道。同时,圣人与天道相通、保有太极之实理,故谓“圣,诚而已矣”“诚者,圣人之本”。圣人通过“诚”,持驻于仁义中正,得以保有太极天道之流行,不至于流于偏失邪妄,以立人极。B.《太极图说》说圣人“主静”、“无欲”的工夫,《通书》则继续发挥之,指出圣人可以学而至,其工夫之关键在于“一”、“一者无欲也”,这便是对主静工夫的发挥。后来程颐提出“主一无适”的工夫,渊源在此。

(5)《通书》思想之二。《通书》同时也隐含着很多宋明理学重点讨论的问题,同时也是二程学术思想的来源。A.理、性、命。“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