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

合集下载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是医疗行业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他们的工作涉及到病人的护理、医疗记录、药品管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护士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感染、创伤、暴力等。

因此,了解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对于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至关重要。

一、危险因素1.感染: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如肺结核、乙肝、艾滋病等。

2.创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搬运病人、移动设备等,容易受到肌肉拉伤、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创伤。

3.暴力: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面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波动,容易受到言语、肢体暴力的伤害。

4.放射: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如X光、CT等,容易受到辐射损伤。

二、防护对策1.感染防护:护士应该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和分泌物。

同时,护士应该定期接受疫苗接种,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2.创伤防护:护士应该正确使用搬运设备,如护士车、护理床等,避免手动搬运。

同时,护士应该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3.暴力防护:护士应该学会正确的沟通技巧,避免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冲突。

同时,护士应该在工作场所设置安全门禁、监控设备等,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4.放射防护:护士应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等,避免接触到放射性物质。

同时,护士应该定期接受放射防护培训,了解正确的防护措施。

总之,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地采取防护措施,才能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保障。

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1. 护士作业危险(1)生理性危险①疲劳:由于护士长时间工作,夜间倒班,时常处于超since 的压力下,容易导致身心疲惫,降低注意力,影响正常作业效率。

应采取添加休息时间,定期体检的方法进行防护。

②暴露于辐射:X射线可以将不可视的射线转化为可以看得见的图像,但过多的辐射也可能危害护士的身体。

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清除,同时要采取屏蔽护具以及每年进行规范的辐射检测等方法进行防护。

(2)物理性危险①被刺伤:护士经常使用注射器等刺伤器械,容易导致自身受伤,再加上许多疾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影响护士职业操作安全。

应采取防护服装,使用专门针头,定期检查器械等方法进行防护。

②物体撞击:护士常常在紧张的环境下工作,很容易导致物体的撞击,可能对护士的健康有害,应尽量避免大的作业区。

任务中要穿戴合适的防护服装,进行定期体检,如发现有不适立即前往医院检查。

2. 护士作业环境危险①污染物:护士常常会遇到各种污染源,包括化学品、游离细菌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容易影响护士的健康。

应采取穿戴防护服装,使用检测仪器等方法进行防护,必要时人员应立即离开环境。

②噪音:护士工作地点常会存在很大的噪音,影响护士的正常休息,严重时可能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应尽量控制噪音源,减少设备的使用,并注意穿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3. 护士精神和心理健康危险①抑郁症:由于工作压力大,护士容易产生抑郁,甚至患上抑郁症。

应进行定期检查,了解自身心理状况,同时调整心理状态,避免一些精神刺激或不良情绪。

②焦虑:由于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护士容易形成焦虑情绪,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

应增强时间管理能力,提升任务处理能力,以及学会正确运用休息,调整压力等方法。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扶风县人民医院信息科张培兰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如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中存在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健康因素,如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放射线、利器、电器设备等。

护士应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防护1.1 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感染途径常见针刺伤;通过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

尤其针刺伤,它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医院感染80%与针刺伤有关[1]。

另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HO 1998年)。

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的HCV的比例为1.8%;被艾滋病病毒(HIV)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的HIV的比例为0.3%[2]。

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的增长期,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1.2 防护措施1.2.1护士应接受系列乙肝疫苗免疫注射。

1.2.2护士在注射完毕后应将针头或锐器直接放入耐刺的锐器盒内,收集箱要有牢固的盖子和箱体锁定装置,有明显的生物危险品警告标志。

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

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再回套针头帽,以防针头误伤。

拾、取污染针头或其它锐器时要使用专用钳子或镊子,绝对不可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皿。

提倡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刀片以及安全的真空采血试管和新型无针注射装置。

1.2.3严格执行清洁、无菌技术和隔离制度。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接触分泌物及污物时,戴手套进行,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集中灭活处理,被污染的桌面、手术床、地面等,用1%戊二醛擦拭,再用清洁干布擦干,每次操作完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是防止乙肝病毒和一切微生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危险因素:1、针刺伤: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反操作流程,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所造成。

2、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某些传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飞沫、菌尘、血液、体液传播,感染不易切断,护理操作明显多于其它病人,护士自身防护不当,思想上轻视和麻痹,防范措施落实差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重要的问题。

3、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4、环境因素:住院病人的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未达标;病房内不能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病房空气流通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率。

二、防范措施:1、加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每位护士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锐器伤的防护管理:一切锐利的针器均应按要求放置在锐利针器盒内,包括: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刀片等;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禁止将针帽复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被刺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3、防喷溅的防护管理: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护人员手部的防护: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室应设置洗手设施,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在流动水下洗手,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

6、常用器具类消毒:(1)氧气湿化瓶:为了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现普遍改用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3天,3天内检测湿化瓶内百分百无菌;如使用非一次性湿化瓶,其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病人吸氧用一次性吸氧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病人每班更换吸氧管。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一个紧急救治患者的重要部门,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常常
面临很高的危险。

本文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以及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一、职业危险因素
1、感染危险
急诊科护士负责接受各种疑似传染病患者,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艾滋病等,以至
于不知道病种的患者。

患者带菌飞沫与血液等分泌物的直接接触,会造成护士被感染的危险。

2、暴力威胁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常常容易被患者及家属大声地威胁,甚至出现肢体冲突的情况,导致护士的安全受到威胁。

3、精神压力
急诊科患者来来去去,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多个紧急情况。

由于心境紧张,急于
求成,容易导致护士出现综合征症状,如护理疲劳、耻辱感、害怕追究、压力和出勤短期化。

二、预防措施
1、合理防护措施
对于不明确的病种,护士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N95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
服等。

2、严格个人卫生
急诊科护士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换洗工作服。

3、有效交流
护士应该和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的交流,消除误解和恐慌。

同时,护士也应该在工作
中与同事之间建立团队精神,减轻工作压力。

4、科学用药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应该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

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剂量和使用
方法,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总结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一份很危险的职业。

护士要时时记住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更加重视卫生防护措施,保证护士可以更加安全地运作。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ppt课件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ppt课件

物理因素
01
02
03
噪音
医院内各种医疗设备产生 的噪音,如心电监护仪、 呼吸机、注射泵等,可能 对护士的听力造成损害。
辐射
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 源,可能对护士的皮肤、 眼睛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
过度疲劳
长时间工作、加班以及处 理紧急情况,可能导致护 士身体疲劳和肌肉骨骼损 伤。
化学因素
消毒剂
经常接触消毒剂、化学清洁剂等 ,可能对护士的呼吸系统和皮肤 造成刺激和损伤。
锐器伤,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冲洗伤口、消毒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案例二:化学消毒剂使用中的防护与注意事项
总结词
化学消毒剂在护士工作中广泛应用,但 使用不当或防护不到位可能会对护士的 健康造成危害。
VS
详细描述
化学消毒剂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手段, 但一些消毒剂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刺 激性、腐蚀性等。护士在使用化学消毒剂 时需要了解其性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并遵循操作规程。同时,还需要做好个 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等,以降低化 学消毒剂对皮肤的接触和吸入。
背景
护士作为医疗行业的一员,面临着多种职业安全风险,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有 害因素,以及工作压力、不良医疗事件等心理社会压力。这些危害因素对护士的 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护士职业安全的重要性
保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职业安全措施可以保护护士免受职业 伤害,维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及防护措施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 护士职业安全的防护措施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1常见职业危害因素1.1接触感染:护士每天护理着不同病种的病人,直接接触他们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

这些体液带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如HIV病毒、乙肝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可直接污染护士的皮肤及黏膜,造成感染。

1.2环境污染: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各种致病菌在空气中的含量大大超过一般空气中的数量,如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护士每日工作在这样的场所,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1.3化学物理危害:护士每日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放射线等,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发感染,同时易引起过敏反应、皮炎等。

另外,工作中的锐利器械如刀、剪、针头、玻璃器皿等易误伤皮肤,造成感染。

1.4精神及心理压力:护理工作要求护士精神高度集中,每项护理工作都要认真细致,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遇有急危重病人更加明显。

另外,由于护士缺编,使护理工作量相对加大,从事护理工作的几乎都是女性,她们既要为自己的事业付出辛勤的劳动,又要为家庭承担繁重的义务,身心疲惫,加之住房条件、晋升等,增加了护士的后顾之忧,不少人是带着情绪工作。

1.5体力消耗:由于社会因素所致,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在超负荷工作。

她们每日穿梭于各病房之间,为病人进行着各种治疗及护理,走路多,站立时间长,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两臂、腰、膝等部位要承受重体力劳动(如为昏迷、瘫痪病人翻身,搬动病人等)。

因此,每日消耗大量体力,易使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造成肌肉、肌腱劳损,尤其是脊背的损伤,导致腰痛、腿痛[1]。

据统计,从事护理工作20年以上的护士85%以上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1.6护理工作要求每日三班倒,加之工作中常遇到抢救病人而推迟下班时间或连续工作,生活无规律,生物钟被打乱,同时给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家庭有一种愧疚感,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易导致胃病发生。

1.7心理伤害:由于世俗观念的影响,不论在医院内部还是在社会中,都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偏见,一些人认为,只有医生才有回春之术,“护士”只是打针、送药、跑跑腿,无专业特长,工作低人一等。

妇产科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妇产科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妇产科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妇产科护士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岗位之一,他们负责照顾孕妇和新生儿,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妇产科护士也会面临一些职业危险因素。

为了保障护士和患者的安全,必须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一、体力劳动和站立时间过长妇产科护士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运动,可能会导致脚踝、腿部和腰部不适,增加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为减轻这一危险,建议护士们在工作间隙适当休息,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减轻肌肉疲劳。

同时,穿着合适的鞋子和使用支持性的护具也是必要的。

二、接触感染性病菌在妇产科工作中,护士会接触到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乙肝、艾滋病等。

为避免感染,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的相关规定,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好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

三、心理压力过大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往往伴随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需要面对产妇的痛苦和悲伤,也可能会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处理。

为缓解这种压力,护士可以通过定期参加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与同事和家人交流,找到情感的支持。

四、意外伤害风险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可能导致意外伤害。

为保护自己的安全,护士们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器械,避免因疏忽而导致意外发生。

同时,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确实面临一些职业危险因素,但只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这些危险是可以避免的。

护士们应该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保持警惕和谨慎,以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安全。

希望未来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妇产科护士安全防护机制,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防护护士是医疗工作者中承担重要医疗任务的群体之一,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对危险、繁琐、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可能会遭受一些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害。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各种职业防护措施,让护士在工作中享受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一、护士职业危害因素1. 生物性因素: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可能被感染,导致传染病的发病和传播。

2. 化学性因素:护士在使用医疗药品或处理病人的血液、体液、尿液等生理液体时,容易受到化学药物和有毒物质的侵害,产生化学反应。

3. 物理性因素: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可能导致腰椎病、颈椎病等职业病。

4. 心理性因素: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等原因,护士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护士职业防护1. 生物性防护:护士在接触病人、处理病人生理液体等工作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戴上医用手套和口罩,避免病灶的传播。

2. 化学性防护:护士处理药品或体液时,一定要按照规程正确操作,避免药品、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溅到皮肤或吸入肺部,同时要注意储存和处置有毒或危险废物。

3. 物理性防护:护士可以通过科学的安排工作时间、大力普及职业保健知识、配备设备等方式减轻工作负担、避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4. 心理性防护:护士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自我修养,改变消极情绪和情绪失控等问题,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者中的重要群体,承担着保卫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

然而,由于工作原因,护士面临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为保证护士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适当的职业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希望职业防护意识能够在护士中得到普及并加强,确保护士健康工作,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感染风险: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容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

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勤洗手,定期进行体检,接种相关疫苗。

2.化学物品:护士在处理药物、消毒液、化学试剂等时容易暴露在化学物品中。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清洁工作区域,妥善处理残留物。

3.放射性物质:护士在医学影像或治疗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放射性物质,例如X射线。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铅制防护衣、护目镜和手套,限制工作时间和距离,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4.肌肉骨骼问题: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正确可能导致护士出现肌肉和骨骼问题,如腰背疼痛、颈椎疾病等。

防护措施包括: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工作方式来减少肌肉和骨骼负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适量的运动和锻炼。

5.职业暴露:护士可能会面临暴力、威胁、诋毁等有害行为。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应对技巧,加强安全意识和警惕性,及时报告和记录有害行为。

6.创伤风险:护士在处理危险工具、移动患者、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创伤。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导。

除了以上列举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护士职业安全还需要重视疾病预防、紧急医疗应对技能的培训和更新,定期检查设备和装备的维护,以及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等。

有关部门和护士本人也要积极参与相关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最重要的是,护士本人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护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护理时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致病的血液、体液污染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护士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都有可能接触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相应也提高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目前,很多护士未正确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难以有效防护工作中接触到的不同污染源,显著加重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因此,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如何防护变得至关重要。

一、护士执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生物性感染因素在医院场所短期内高度集中大量的患者,病原生物也大量聚集在一起,护士职业的独特性导致其在各种操作中不断重复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和分泌物等,比普通人更易感染疾病。

对护士来讲血源性病原的危险性更强,其在皮肤暴露或粘膜暴露中进行传播,超过80%来自针刺伤。

2、化学性因素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废气、污染气体与有毒化学物等均属于化学性因素。

基于灭菌消毒的特殊要求,护士需要长期工作在有这些化学性因素的环境,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甲醛等,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症状较轻的是刺激皮肤而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较重的则可能引起中毒或癌症。

此外,护士与有毒化疗药物长期接触也会加重造血功能障碍。

3、物理性因素锐器和针刺伤、粉尘、X线、噪音、同位素等都是物理性因素。

人体长时间生活在噪音环境内听觉系统会严重受损,血管也容易受到伤害,无形增加血管平滑肌刺激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血管收缩升高血压;机体在蓄积及放射线、同位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癌或致畸;呼吸道吸入不洁粉尘造成呼吸道疾病。

4、社会及心理因素社会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酗酒、吸烟等均提高了护士工作的风险等级和紧张性。

患者的过激言行使护士精神压力过大,日常工作中患者死亡打击,这些都让护士更易出现失眠、易怒、疲倦感等非正常心理反应。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方法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方法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方法在医疗行业中,护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包括:
1. 感染风险:护士在处理患者时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存在感染的风险。

2. 暴力威胁: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病情、情绪等原因对护士进行暴力威胁或攻击。

3. 受伤风险:护士在照顾患者时可能会需要搬动病人,操作医疗设备等,存在受伤的风险。

为了确保护士的工作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方法:
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减少感染风险。

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掌握如何应对暴力威胁的技巧,保护自己的安全。

3. 健康体能:保持良好的体能和体格,减少受伤的风险。

4. 接受培训:定期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如何应对突发情况,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通过这些安全防护方法,可以帮助护士在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如何避免或减少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发生。

方法分析探讨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经过及防护措施。

结果降低了感染与暴露,减少了职业伤害。

结论保护了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暴露风险防范措施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有血液或体液的针头刺伤或尖锐物割伤;或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

为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落实标准防范措施,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1 职业暴露因素1.1 针头刺伤:操作不规范:未按操作规范操作或放置锐器而导致刺伤,徒手摆放和传递各种锐器,用后的注射器针头、输液针头未按要求及时放入利器盒内,而造成损伤。

1.2 接触血液:静脉穿刺时操作不当,血液顺针头斜面飞溅到采血者手上;采血结束,拔针时针头带出血液滴于采血人员手上;针眼按压不当导致血液渗出;将血液注入试管内留取血标本时,放置血标本试管歪倒或打破造成污染。

1.3 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物品一旦被血液污染,只能用水、消毒剂擦洗而不能彻底清洗,消毒时间也不能按规定执行,不能彻底杀灭细菌、病毒。

当护理人员再次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时,有破损的皮肤极有可能被残留的细菌病毒感染。

2 职业暴露的预防控制措施2.1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与血液长期接触的人员是最危险的人群。

增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

定期对新上岗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安全措施及生物安全方面的相关培训,2.2 普及标准预防培训:通过宣传标准预防知识来提高护理人员行为的依从性,从而减少锐器刺伤,标准预防明确规定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体液的操作过程中都要戴手套,经研究证明,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充分证明在操作及处理污物时戴手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3 规范操作、纠正不良习惯:安全使用锐器,改变不正确的操作习惯,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废物管理,严禁护士回套及分离使用过的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刀片、缝针,规范锐器的整理和操作,防止自伤和他伤。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方越来越多,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措施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1一、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2、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锐器伤;3、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4、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

二、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①皮肤刺伤(80%),②皮肤接触(27%~43%),③黏膜接触(<10%)。

三、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A、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所刺伤;B、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C、抢救病人、配合手术时传送;D、器械,清洗器械,打包的时候;四、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1、针刺受伤后的处理①当被一般病人针刺受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②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 ③用2%碘酊、75%乙醇消毒伤口④被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同时注射乙肝疫苗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

⑤被HI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行登记填表。

同时在刺伤后24小时内抽血查HIV 抗体,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 6个月监测HIV抗体。

2、接触感染血液后该做什么?① 用清水冲洗被血溅的口、鼻腔、皮肤;②用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消毒冲洗液冲洗被血③溅到的皮肤或粘膜;④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渍。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职责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促进患者康复。

然而,手术室护士在职业生涯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因素,给其健康与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自我防护对策。

二、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1. 噪音污染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手术设备和手术器械,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容易引起听力损害,甚至导致失聪。

2. 聚集性感染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易感染的环境中,尤其在手术过程中会遭受污染、感染等危险。

细菌和病毒在这种环境中传播较快,容易使护士身体免疫力下降,发生聚集性感染。

3. 电辐射手术设备的使用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护士长期进行观察、调节和操作这些设备会产生电辐射侵害。

4. 化学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可能存在化学毒性,引起呼吸、皮肤等各种问题。

5. 重体力劳动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比如搬动病床、患者、器械等大件物品,长期下来会导致骨骼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三、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1. 噪音污染方面可以降低手术室内噪音,换上降噪耳机,使用噪音防护耳塞等,避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

2. 聚集性感染方面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避免手术室感染给自身和众人带来危害,同时加强对细菌、病毒传播的知识了解,拥有充足的防护措施。

3. 电辐射方面在使用手术设备时,应该合理摆放和使用设备,维护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对于操作设备多且持续时间长的护士,可佩戴电磁防护服或手套等安全防护措施。

4. 化学危害方面在使用药品、消毒剂等化学制品时应当全程戴手套,对于患有过敏性体质的护士,应该避免接触或研究相关物品。

5. 重体力劳动方面应该定时进行放松、伸展,进行体育锻炼或者瑜伽活动收缩筋骨,加强腰椎、脊柱等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工作等。

四、结语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但其工作也会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研究方案: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1. 研究目的与背景外科护士的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包括手术器械使用、暴露于传染病和有害物质、长时间保持工作姿势等。

本研究旨在分析和评估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 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在实地观察中,记录外科手术过程中护士面临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拍照或录像以进一步分析。

(2)样本选择:采用方便抽样,选择10家综合性医院的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每家医院选择10位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外科护士。

(3)数据采集:通过制定问卷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环境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安全防护措施使用情况等。

(4)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频数、百分比、均值和标准差等。

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来探究外科护士的危险因素暴露与安全防护措施使用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流程(1)制定问卷并让研究对象填写,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环境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安全防护措施使用情况等。

(2)进行实地观察,在外科手术过程中记录护士面临的危险因素和使用的防护措施。

(3)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4)对数据进行归纳并进行逻辑回归分析。

4. 研究结果与讨论(1)问卷调查结果反映了外科护士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环境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安全防护措施使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2)实地观察结果显示了外科手术过程中护士面临的危险因素和使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器械使用、传染病暴露风险和职业姿势导致的工伤风险。

(3)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外科护士面临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措施使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科护士的工作经验、工作环境因素以及相关培训的接受情况对于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影响。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培训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培训
护士工作压力大,易导 致心理疲劳、焦虑等问
题。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防护意识教育
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
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确保护士在工作中得到充分 保护。
研发新型防护用品
针对护士工作中的不同危害因 素,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护 用品。
开展心理干预研究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 措施培训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
01
02
03
噪音
THANKS。
药物
处理药品时,可能会接触到各种 有毒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结核 药物等,长期接触可能对护士的 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生物因素
细菌和病毒
接触各种细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 结核病毒等,可能对护士的健康产生 影响。
锐器伤
使用针头等锐器时,可能发生刺伤, 导致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社会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护士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针对护士的心理问题,开展心 理干预研究,提高护士的心理
健康水平。
06
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
01
总结词
针刺伤是护士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02 03
详细描述
针刺伤是指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针头所刺伤, 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正确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型针具、正确处理 医疗废物、加强手卫生等。

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妇产科护士是医院中承担妇科和产科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在
工作中接触到各种危害因素,如放射线、化学药品、病原体等,容易
导致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危害因素:
1. 病原体:妇科和产科疾病常常受感染病原体影响,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工作中接触病人分泌物及血液,易受感染。

2. 放射线:妇产科检查中,常需进行X光、CT等检查,长期接触
放射线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危害。

3. 化学药品:妇产科治疗需要大量使用化学药品,接触过量可引起
中毒反应。

4. 高温和噪音:产房环境通常温度高、噪音大,长期暴露在这些环
境下会对妇产科护士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防护措施:
1. 戴口罩和手套:接触病人分泌物及血液时,妇产科护士应佩戴口
罩和手套,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2. 定期接种疫苗:针对常见疾病病原体的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妇
产科护士感染。

3. 合理使用防护装备:进行放射线检查时,护士应佩戴铅衣等防护装备,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4.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妇产科护士应定期接受职业危害防护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5. 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妇产科工作环境,确保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减少噪音。

在妇产科工作中,护士们要时刻注意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合理运用防护知识和装备,有效减少危害对健康的影响,保障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希望各医疗机构和护士个人都能重视这一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护手术室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协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完成、照顾术后患者等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工作存在着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不加以防护将会对其身体健康和职业前途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1. 噪声危害手术室内设备的工作声音、医护人员的交流声音、各种报警声音、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呻吟声等噪声都可能会对手术室护士的身体产生伤害。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耳膜损伤、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

2. 化学危害手术室内使用一些药品和消毒剂,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可能会造成职业危害。

例如乙醚、氟醚等有机溶剂,长期吸入有害气体会造成神经系统、肝脏、肺部等器官的损害。

3. 放射性危害手术室内常用的X光机等设备会产生放射线,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会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产生危害。

如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

4. 生物危害在手术室,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病原菌、病毒等生物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容易感染病菌,可能会患上传染病。

5. 物理危害手术室内的手术灯、手术台、废弃物的处理等都会对手术室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如长时间的强光照射会使得手术室护士出现眼疲劳,担架上的推拉过程易造成腰背肌肉劳损。

二、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1. 噪声防护手术室护士应该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措施,减少噪声对耳朵的危害。

同时,手术室护士应适当控制自己的讲话声音,减少交流噪音。

2. 化学防护手术室护士在使用药品和消毒剂时,应注意切勿长时间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环境下,应尽量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3. 放射性防护手术室护士在操作X光机等设备时,应注意自身防护。

如保持安全距离、使用防护衣等。

4. 生物防护手术室护士在照料病患时,应该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将飞沫和血液等体液与自己隔离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CDC统计显示,安全装置可避免62%-88%的锐 器损伤发生
• 2000年9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旨在加强医护工 作者防护的法案
• 行为防护到器械防护的防护理念的转变
美国国立职业健康与安全研究所制定了 评估和预防针刺伤害产品的标准:
没有针头 安全性作为器械性能的必要指标 器械高自动性,无需使用者手动激活。如果必须保持手动,最好是单
坼卸— 10%
回套针帽— 19%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 护士注射任务繁重 • 缺乏职业防护教育 • 缺乏防护措施 • 防护意识淡薄 • 与护士的工作态度、技术熟练过程有关 • 护士的不安全操作行为
– 针刺伤与护士特定的工作行为有关 – 工作行为与医疗器材及个人习惯有关
这些危险动作,您有吗?
9/25/2020
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及防护
前言
医学科学的发展与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 新的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医务工作者常暴露 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临床护士与患者和污 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 几率也较大……
前言
• ICU是医院抢救重危患者的重 要场所, 由于工作环境和服务 对象的特殊性, ICU护士常暴露 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2. 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 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3. 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 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 清除干净

皮肤破损处都用防水绷带包扎 检查病人和接触污染物要洗手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 局部紧急处理 2. 对暴露者的处理 3. 事故的报告和记录 4. 保密 5. 知情同意原则
医院管理层在职业伤害预防方面责任
向员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支持并参与职业安全计划、培训 监控上报职业伤害事件 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医疗器械
使用安全器械建立伤害档案
• 研究发现,使用没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或其他医疗锐 器所造成损伤的几率比医务人员小心造成损伤的几率 大得多
• 呼吸机是ICU的必备设备,呼吸机产生的废气一般排放 在病房内,含有各种细菌和病毒
• ICU护士鼻咽部普遍携带病原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 时则入侵机体引起感染。
防护措施
• 定时通风 • 新风系统 • 层流 • 动态,静态空气消毒
三、运动功能性危害
• ICU患者病情危重, 疾病限制, 不能正常翻身, 在更换床 单、外出检查、转科时都需护士搬动
生物性损伤 ——针刺伤
国内护士针刺伤的流行概况:
2003年毛秀英等对1075名护士的问卷调查报道针刺 伤率为80.6%,年人均针刺伤3.5次
5个城市的三甲医院中228名护士调查显示,2004年1 2个月中注射前和注射中意外针刺伤83%、注射后针 刺伤58%。
身边的故事
• 别人的医院 • 我们的科室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
安全型留置针,真空采血针及相应蝶形针具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5. 安全处置废弃物
•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 乳胶手套
•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 眼镜
• 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 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 理。
六 、心理社会性危害
• 疲溃感,身心疲劳 - ICU是一个危重患者集中、病情多变、危象
丛生的场所 - 频繁的夜班使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 加上还承担着抚养后代和管理家务的重担
心理社会性危害
• 负性刺激 - ICU护士经常会面对患者的痛苦、焦虑、死亡,加上患 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期盼过高, 她们的身心健康明显低于 普通科室的护士。ICU病人常伴有精神症状, 出现攻击 护士的行为,给ICU护士带来负性刺激
静脉曲张
运动功能性危害
• 在护理活动中产生运动功能性损伤的原因是什 么?
(1)搬、抬病人时 (2)不良的工作姿势 (3)体力负荷过大 (4)社会心理因素
我们的专利
运动功能性危害
• 如何预防运动功能性损伤?
(1)在护理活动中运用人体力学原理 (2)腰背部肌肉锻炼 (3)工作之余要加强身体锻炼 (4)借助一些护理器械
• 加大资金投入,为医务人员购置和更新手套、眼镜、 利器收集盒等防护用品和设备
• 加强护士等特殊人群的防护教育和岗前培训 • 向临床护士提供计划免疫等
二、化学性损害
• 废气,污染空气的排放,ICU环境封闭, 消毒还是主要用 空气进化器和臭氧消毒机,臭氧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 剂之一, 长期接触可致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
• ICU护士长期处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腰部受力多,搬 运患者频繁, 加上姿势不正确, 腰痛的发生率非常高
• 有调查显示, ICU护士腰痛发生率高达76.7%
运动功能性危害
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种职业 相关性疾病,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疼痛和运动 功能障碍
脊背的损伤:腰肌劳损是威胁护士健康的突出 问题
手操作,以便在一手受伤后另一手还能应急 使用者能很容易辨别器械的安全模式是否已经启动 在使用过程中器械安全模式不能自动失活 器械性能稳定 对患者安全有效
输液接头
•普通肝素帽 •无针正压接头
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张惠霞建议:
• 我国效法美国对针刺的立法措施,尽快制定职业防护 法
• 在临床推广应用安全产品和技术,比如AD自毁式注射 器和安全静脉留置针等
14448 9639
56 9 0
7
0
艾滋病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淋病 梅毒
发病数 死亡数
针尖和利器损伤发生的地点
治疗室— 4% 停尸房/尸检房— 2%
手术室— 5%
其它/不明— 2%
急救室— 5%
临床实验室— 6%
重症监护室— 11%
医院病房— 65%
U.S.EPINET,1995 63家医院,3552例事件
1、合理释放负性压力 2、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 3、加强自我肯定 4、控制或回避心理压力
七、 其它
• 人造光的危害 • 化学消毒灭菌剂的污染 • 乳胶手套的使用---皮肤过敏 • 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 • 等等
传染病的危害
小结
• 我国护理界长期强调不怕脏不怕累的敬业精神,导致护 理人员对个人防护的重视不够,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
1. 安全处理锐利器械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械传递给他人 •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
的注射器 •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 理 •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 有些为节省开支,限制防护物品的应用,或者收费方面的 限制,不能将新产品用于临床,不利于职业防护
小结
•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 制定相应的防 护措施, 对职业接触的感染防护给予高度重视
• 提高ICU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严格按照各项 规章制度和规范操作
• 健康工作着才是美丽的!
16
职业防护
为防止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最大程度的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标准预防 .要求把所有的人体体液和分泌物均被视为有血源性病原体
(如HIV, HBV, HCV) 感染的。
.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也可以使用 具有安全性能的工具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互关心, 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将心理危害降低到最小。
心理社会性危害
职业性睡眠障碍、工作疲劳感、心理疲劳等 护士职业的心理社会危害主要指工作压力 主要压力源是专业及工作本身,护士的最大压力是
护-患关系压力 在工作中受到攻击事件的发生也会使护士出现心理障

心理社会性危害
• 面对压力如何进行自我调控?
生物性损害
——针刺伤
• 国外针刺伤的流行概况:
• 2003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 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为感染了HIV,其中护 士24人
• CDC统计美国每年因针刺伤感染HBV者中,有100~200名医务人员死 于乙肝病毒感染。感染危险性排列依次为:护士、妇产科医生、外科医 生、病理科医生、牙科医生等
准备工作
拉动病人 轻松搞定
X片暗箱盒
轻松放X片盒,减少搬动
• 往上拉? • 翻身?
困惑
防止静脉曲张
1、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常脚做抬高和放下运动 2、睡前垫高腿,保持舒适姿势 3、保持脚和腿清洁、避免受伤 4、穿防护袜和工间休息
四、 辐射危害
• ICU的辐射多来源于床旁X机和心电监护仪
• ICU护士常暴露于小剂量放射环境中, 应警惕白 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等职业性损伤
造成经皮损伤的器械种类
静脉针/导管 9%
输液器针头 23%
注射器 37%
真空采血 装配装置
3%
骨科空心导引针 14 %
其它利器 4% 手术刀 2% 解剖刀 3%
缝合针 2%
针尖和利器损伤发生的时间
丢弃时— 4%
处置中— 6%
其它/不明— 8%
使用后,处置前— 27%
使用中— 21%
步骤之间— 5%
2010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中国卫生部网)
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艾滋病
5930
768
甲型肝炎 331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