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传承的新城规划策略应用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文化传承的新城规划策略应用探析

张冰,赵志庆,张璐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和人口的城市化迁移聚集,我国的新城、新区建设不断升温,在疏解中心城区过密人口、转移老城区职能、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存在着贪大求洋猎奇、城镇面貌趋同、特色文化衰微等不良后果。国家新型城镇化提出要以人为本,走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阿城区的东部山水新城规划立足于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思考,以“文化传承、彰显特色”为目标,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注重在新城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意在把城市建设成为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的魅力空间。

本文以阿城东部山水新城的概念规划设计为例,将文化传承与重塑的理论与阿城的实际建设相结合,在文化梳理与价值研究和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的空间诠释、文化场域的延续与再生、“活态文化”的重塑与营销为规划策略,探索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整合的“古韵绎新城”这一文化传承模式,希望对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文化传承规划策略阿城东部山水新城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双重推力下,中国城镇的推进速度和扩张规模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中重速度、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重现代、轻历史等不协调、不可持续、不和谐和非包容性等问题日益突出。旧城更新中的“建设性”破坏,新城规划中“高大上”建设,相似的建筑、街道、广场,城市原有的、各具风韵的特色逐渐消退。为此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要融入文化传承理念和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阿城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距离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东南23公里,位于哈尔滨半小时生活圈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经济区内。阿城为金朝前期都城上京城所在地,是阿什河流域孕育的珍珠,位于哈尔滨-阿城区-亚布力-镜泊湖-兴凯湖黄金旅游线上,是黑龙江“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版画之乡”。山水新城位于阿城老城区东部、老城区和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之间,规划总用地20平方公里(见图1-图2)。

2 文化梳理与价值研究

2.1 文化历史演化与孕育背景

阿城是一座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距今约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起,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在今天的阿什河流域。先秦时期,阿什河流域是肃慎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带。从西汉中期至两晋,肃慎改称为挹娄,隶属夫余国。北魏太和十七年,夫余人为

勿吉人所逐。阿什河流域是安居骨部勿吉人活动的中心地区。唐中期阿什河流域为渤海王国属境。后为契丹人所灭。从契丹族的兴起到辽朝的建立,黑龙江各族大部分被辽征服,在动乱中各族有了分化,出现了女真族。

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即今阿城城南。上京会宁府先后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这里作为金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女真族同其他民族在这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金源文化,是阿城历史发展和文化孕育成型的最为重要的阶段。贞元元年迁都于燕京。元顺帝时期,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为镇宁州。明后期,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一带为女真栋鄂部的一支居位。清初,称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为翁鄂洛城。雍正七年,因巩固边防的需要,协领衙门移驻新城,新城名阿勒楚喀。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是阿城继金代上京会宁府之后的又一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宣统元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由阿勒楚喀城简化阿城。1948年阿城县政府成立。1987年2月,经批准,撤县建市,由省会哈尔滨市代管。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也由此开始了全新的发展历程。

2.2 文化要素的梳理

豪放辽阔的地域舞台、四季分明的北国风光、

多民族杂糅的混居模式造就了阿城兼容奔

图1 阿城区位图 图2新城区位图

放的文化性格特征和异质杂糅的文化特质形态,有着深邃迷人的文化底蕴。概括言之有三大主要部分:一是以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和亚沟摩崖石刻为代表的金源文化,二是以版画、刻字、根雕艺术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三是以满族、朝鲜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按性质可以划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类。

2.2.1 物质文化要素

(1)围合、内向的空间布局

阿城东部峰峦叠翠,西部坦荡如砥;夏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刺骨。在独特的地貌与气候条件下,当地居民结合自然环境,居住聚落集中在平原上。金上京府的选址初衷亦是如此,为避开阿什河的沼泽地,北半部东侧向里压缩,其城区内部规划以坊为单位,同时因地制宜,地划分功能分区,城北主要为民居及手工业,城南为宫城、官署和贵族居住区。同时在由渔猎游牧向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居住方式由毡帐向南北排列的院落转变。居住聚落以围合关系组织建筑要素形成单元,围合单元成行列式布置形成院落,其中主要房舍一般都是坐北向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光和取暖的需要,后来演绎成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风俗习惯,形成了围合、内向的平面形制和空间布局。这一空间布局类型在后续的历史发展中因与地域环境联系紧密而保留下来,融入东北民居的大队伍中。

(2)古朴、粗犷的建筑特色

金源文化的建筑遗存在朝野更替,风雨蚕食及人为破坏之后,已不能还原其历史原貌。对于金代建筑的特点现在并没有成型的理论参考,只有通过现存的几个重要的金代建筑和壁画等资料来分析和归纳金代建筑的特点以及金源文化在建筑上的表现:建筑风格质朴,气势威武,体现了北方女真民族粗犷的特色和心胸;建筑具有更为灵活的空间划分方式,体现金源文化的兼容并蓄;屋顶坡度大,屋檐雄劲峭拔,屋顶剪边装饰性强;棂窗的类型丰富、装饰精美;这种建筑形态与装饰意向在现存的东北民居中亦有所展现,足见其影响深远。

2.2.2 非物质文化要素

(1)精湛、洗练的手工技艺

金源文化的灿烂辉煌、多姿多彩在出土的器物用具和服装饰品能够得到更为细致的展示。金代的雕刻技艺造就了金代砖塔精致、生动的形象,达到了以砖仿木的顶峰;金代的铜镜形制多种多样,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形成了独特的铜镜文化;铜坐龙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更是反映了金代铜器技艺的高超。

阿城的版画、刻字与根雕艺术,更是以地方手工技艺展示了新颖别致的北国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手工工艺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结合体,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体现阿城的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审美意识及文化积累。

(2)丰富、多样的节事、文化活动

金代女真很注重节日活动,旧俗以物候为节序,“盖以草一青为一岁”,每见月圆而为一月。女真旧俗尊天敬日,“重五、中元、重九行拜天之礼”,作为国家大典。最重视端午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