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 用简单的与疾病相关的生理评分系统来判 断疾病变化和预后
• 加入专科指标来提前预判某一疾病的变化 • 可以衍生到护理管理的其他方面
预警评分处置
分数 0 1-3 任何单一变量达到 3分 处理 按原有监测频率监测 按原有监测频率监测,必要时通知医生 SBAR模式通知医生,监测频率至少每小 时一次 SBAR模式通知医生立即评估病人的全身 情况,按需要做出进一步处理 1. 立即SBAR模式通知部门内较有经验的 医生做出评估,抢救病人 2.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请求会诊 监测频率提高到 至少30分钟一次 时间要求
人工气道的管理
• • • • •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吸入气湿化 气囊管理、声门下吸引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首先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
• 直视下见气管导管通过两侧声带
• 纤维支气管镜看到气管软骨环或隆突 • 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描记(>6次)
• 气管插管:刻度(距门齿)、松紧适宜、 防止牵拉
• 气管切开:角度(居中,垂直)、松紧适 宜、防止牵拉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封闭气道,防止误 吸
封闭气道,便于正 压通气
气囊充气方法
• 1、机械通气时发现漏wk.baidu.com就给气囊充气
• 2、用手指感觉充气囊的充盈度 • 3、气囊内注入气体的容量
• 4、最小漏气技术、最小闭合容积
• 5、应用气囊测压表
气囊管理
• 压力<20cmH2O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 素 • 压力>33cmH2O 引起支气管粘膜缺血甚至 坏死 建议:25cmH2O<气囊压<30cmH2O
谢谢!
4或5
≧6
监测频率提高到 至少15分钟一次
根据预警评分决定的转运模式(考虑人力资源)
MEWS评分
0—3分
转运要求
病情稳定,转运较安全 护工护送
护送人员
4—7分
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 携带抢救物品和仪器 死亡危险性大,应立即 抢救,病情允许后方可 转运,携抢救物品
有资质的急救护士和护工护送
≥8分
高年资护士,医生和护工护送
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学习体会
詹晓兰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一、怎样正确的测量生命体征? 理论与实际数字不能结合 • 二、怎样观察病人病情 缺乏评判性思维 三、怎么汇报 医生护士关注点不一样,沟通的有效性
患者
可逆阶段
危重
不可逆恶化
死亡
有经验的 医护人员
指南 评分工具 /客观标准
缺乏经验的 医护人员
早期护理预警评分系统
• 加入专科指标来提前预判某一疾病的变化 • 可以衍生到护理管理的其他方面
预警评分处置
分数 0 1-3 任何单一变量达到 3分 处理 按原有监测频率监测 按原有监测频率监测,必要时通知医生 SBAR模式通知医生,监测频率至少每小 时一次 SBAR模式通知医生立即评估病人的全身 情况,按需要做出进一步处理 1. 立即SBAR模式通知部门内较有经验的 医生做出评估,抢救病人 2.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请求会诊 监测频率提高到 至少30分钟一次 时间要求
人工气道的管理
• • • • • 人工气道的固定与维持 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吸入气湿化 气囊管理、声门下吸引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首先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
• 直视下见气管导管通过两侧声带
• 纤维支气管镜看到气管软骨环或隆突 • 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描记(>6次)
• 气管插管:刻度(距门齿)、松紧适宜、 防止牵拉
• 气管切开:角度(居中,垂直)、松紧适 宜、防止牵拉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封闭气道,防止误 吸
封闭气道,便于正 压通气
气囊充气方法
• 1、机械通气时发现漏wk.baidu.com就给气囊充气
• 2、用手指感觉充气囊的充盈度 • 3、气囊内注入气体的容量
• 4、最小漏气技术、最小闭合容积
• 5、应用气囊测压表
气囊管理
• 压力<20cmH2O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 素 • 压力>33cmH2O 引起支气管粘膜缺血甚至 坏死 建议:25cmH2O<气囊压<30cmH2O
谢谢!
4或5
≧6
监测频率提高到 至少15分钟一次
根据预警评分决定的转运模式(考虑人力资源)
MEWS评分
0—3分
转运要求
病情稳定,转运较安全 护工护送
护送人员
4—7分
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 携带抢救物品和仪器 死亡危险性大,应立即 抢救,病情允许后方可 转运,携抢救物品
有资质的急救护士和护工护送
≥8分
高年资护士,医生和护工护送
急危重症护理新进展学习体会
詹晓兰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一、怎样正确的测量生命体征? 理论与实际数字不能结合 • 二、怎样观察病人病情 缺乏评判性思维 三、怎么汇报 医生护士关注点不一样,沟通的有效性
患者
可逆阶段
危重
不可逆恶化
死亡
有经验的 医护人员
指南 评分工具 /客观标准
缺乏经验的 医护人员
早期护理预警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