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价胡适

合集下载

人物素材之胡适的“独”

人物素材之胡适的“独”

有的人天性开朗,喜欢社交,比较合群。

有的人天生内向,喜欢独处,比较沉静。

胡适是个例外,他的一生两者兼有。

他很好的说明了:合群走得远,独处飞得高。

走得远,是说这个人路子宽,吃得开。

飞得高,是说他在某一方面(学术)有很高的成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胡适年幼丧父,自小在母亲的教导下读书,性情比较孤僻。

同伴都喜欢叫他穈先生。

因为性情内向,一心读书,所以早年的胡适学术成果丰富,成就很高,年纪轻轻就成为北大教授。

但是后来,身逢国难,胡适放弃了书斋里的生活,转而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

北京城里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足见他交际之广。

后来他成为文化部长,和他广泛的社会活动分不开。

所以,一个人内向外向,合群独处,都无需惊讶,更不必褒贬。

每一种活法,都有自己的价值。

胡适在早年大部分时间闷在书斋里,所以学术一途进步很快。

他考证《红楼梦》,在很短的时间里,推倒了旧红学,并建立了新红学。

今人如果要研究红楼,没人能绕开胡适。

后来,胡适开始参加社会活动。

为了让自己不“手生”,他白天在外面主持社会活动,晚上回家写文章。

他活跃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和名人、走卒打成一片。

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经常半夜还在接待来宾。

往日宁静的书斋生活,自此与他告别。

此时的胡适更多的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而非学者了。

独处的人善于谋划,合群的人适合领导胡适小时候是个不合群的,身边的小伙伴和他玩不起来,而他也自娱自乐,自给自足。

长大之后,社会名流、贩夫走卒,每个人去他们家做客,他都热情招待,从不让人失望。

这两种性格,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一个是内心的修养,一个却是现世修行。

喜欢独处的人选择独处,喜欢合群的人选择合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无论哪种,只要适合,就是最好的活法。

人物评价胡适

人物评价胡适

站在新旧时代的一代文宗——胡适胡适之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在勤奋的一生中,扮演了许多角色;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者、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与高深研究的倡导者、自由民主的倡议者、史学家、考证学家、外交官、公众人物等等;这些角色,有的是他自觉有意为之的;有的是环境迫使他不能不尽的责任;有的则是半被动而心中却未尝不是乐意接受的;作为旧时代最后一位送葬者与新时代最初一位相知,他注定要被新旧两个时代的人误解和曲解,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现过两次大型的“批胡高潮”,第一次是以“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改造运动”的形式出现的;第二次是1954年11月开始的,它的触机便是9、10月间的“红楼梦事件”,不管近现代学者们对胡适先生有什么评价,但我对他是十分的敬仰和敬佩,对他所倡导的自由主义等思想也是十分赞扬的;第一次接触胡适先生,是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他作为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运动,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的学者;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他的思想不仅仅限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面我就我的理解阐述一下胡适先生重要思想及我对其的感悟评价;胡适先生“暴的大名”的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人文传统的变革,胡适先生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1929年10月,胡适先生发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一文,文中就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两个重要论点:一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件大事业就是思想的解放;我们当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二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应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从上述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反对传统封建的思想,提倡解放思想,敢于批评的精神;胡适先生之所以会受到那么多学者和文人的批判,是因为他们觉得胡适先生赞扬“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思想完全否定了传统孔子的儒家学说;但是经过调查,胡适先生的文章里并没有直接的否定孔子的思想,只是对极力推崇孔子思想和想要将孔子思想作为统治工具人的批判,反而胡适先生也赞扬了孔子学说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胡适先生的思想成就除了新文化运动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在中国传播了自由主义的真谛,它是近世西方文明菁华的吸收和引进,胡适先生认定为“世界文明的趋势”和“中国应采取的方向”;胡适先生一生,特别是在晚年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号召,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胡适先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留美时期;当时他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深受新大陆自由主义气氛的熏染,在杜威,罗素等知名的思想家的影响,胡适参加了反战运动,并确立了对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思想信仰;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裹挟在一片阶级斗争的血雨腥风中,对于自由主义的思想家来说,他生活的时代是与他敌对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自由主义的宣传;在他的致徐志摩信中写道:“要救国,应该从思想学问下手,无论如何迂缓,总逃不了的;”从这个简短的话中,我们看到了胡适先生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执着和满腔的爱国之情;在胡适先生不懈的努力下,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终于在“五四”前后以实验主义为指导登上历史舞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胡适先生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胡适先生的实验主义来源于他的恩师杜威和赫胥黎,但是相较于他们,胡适先生比较偏重于科学家所应具备的态度,在他给董作宾的信上:“凡能用精密方法作学问的,不妨大胆地假设;……此语未可为一般粗心人道;但可为少数小心排比事实与小心求证的学者道;不然,流弊将无穷无极了”可见,胡适先生很是注重求证者的态度;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胡适先生亦是如此,因为他们要提前预告一个时代的真理,就必须承担时代落差造成的悲剧命运;胡适先生作为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他的精神思想不应以几十年来衡量的,他的思想价值也不是由片断的历史所决定的,不管他是自己思想的祭品,还是时代的牺牲品,他所奋力开拓的新文化运动和自由民主运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现代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代在进步,我相信胡适先生所给我们留下来的思想价值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因为沉淀更显光彩。

评论胡适

评论胡适

评论胡适在我印象中,第一次接触胡适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他的短篇小说《我的母亲》,小说中我们了解到一小部分他的家庭情况,他母亲对他的儿时教育,对他以后的人生获益匪浅,他的母亲以20多岁的妙龄年龄管理整个家庭,而他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然而他却幼时好学,有慈母的督促他的童年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体现,比如他儿时受到的束缚,以及由于母亲年轻而被哥哥嫂子们欺负的片段,这些给他以后的家庭教育观起了一定引导作用,胡适强调“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亲”,所以,“现在要改良家庭教育,第一步便要开办女学堂”。

遗憾的是,胡适后来的妻子江冬秀没有进过学堂,按胡适的观点,她是无法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的。

胡适关于家庭教育的观点终身未变,晚年,他曾对秘书说过这样一番话:“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

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

”胡适和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

长子胡祖望虽接受了高等教育,但远远未能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祖望取得的成绩与他的“名父之子”的身份是不相称的。

小儿子胡思杜就完全不成器了,读了两个大学都未能毕业,还染上不少坏习气,最终被美国当局驱赶回国。

女儿素斐五岁那年患病,救治不当,夭折。

胡适公务繁忙,无暇照顾、管教孩子,而他的太太江冬秀因没有接受教育,对孩子,无论是养育还是管教,都不甚得法。

所以,胡适晚年对秘书说的这番话充满了苦涩,充满了无言之痛。

后来逐渐了解胡适是关于他的革命事迹,却很少看他的文学作品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他的一生成就颇多,他的思想影响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并影响了一大批学人,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影响甚深的重要人物。

胡适的精神品质

胡适的精神品质

个有心脏病达十五年历史 的人 , 连人
寿保险公司都不愿保我 的寿 险 , 怎能
挑起 ‘ 总统 ’ 这副担 子?” 有人问他如 果真被提名甚至当选 时怎么办? 胡适
答复 道 : “ 如 果 有 人 提 名 ,我 一 定 否
认; 如果 当选 , 我宣布无效 。 我是个 自
由 主 义 者 ,我 当 然 有 不 当 总 统 的 自
胡适与国民党蒋介石的关系一直是我们极力批判和诟病的但是事实上胡适一生提倡思想独立不盲从不受欺骗不用别人的耳朵当自己的耳朵不用别人的眼睛当自己的眼睛不用别人的头脑当自己的头脑
胡适 的精神 品质
整理 / 史飞翔
胡适在谈及 自己生平为人时 , 说 过这样一句话 : “ 不降志 ,不辱身 , 不 追赶时髦 , 也不 回避危 险。 ” 王元 化先 生说他最欣赏胡适这句话。 一个 知识 分子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 , 也就 无愧于 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了。 胡适是“ 五四” 一代人物 中, 唯一 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 ,一以贯之 , 而没有太大改变的人。 他晚年在纽约 向唐 德刚 口述 自传 , 谈到 “ 白话文运 动” 时, 所 持观点和 三十年前 几乎一 字不差 。直到逝世前 , 他谈科学精神 和科学方法时 , 仍 旧是他在 “ 五 四” 后 不久 提 出的那 十五个 字 : “ 拿 出证据 来, 大胆的假设 , 小心的求证 。” 胡适 终其一生没说过太违心的话 、 没做过 太违心的事 , 这在那个狂飙 突进 的年
由 。”
不去, 有人劝他 去 , 胡 适说 : “ 请 你告
诉他们 , ‘ 共 同的认识 ’必须有两点 :


负责的言论绝对 自由; 二、 友 意的
1 9 6 0年 1 1 月 1 8日, 胡适 因“ 雷 震案” 面见蒋介石 。 胡适进门前 , 国民

教员评价胡适的话

教员评价胡适的话

教员评价胡适的话以下是十条关于“教员评价胡适的话”:1. 教员说胡适那可是个大名人啊!就好比那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大家都看得见,可他有时候的做法真让人搞不懂啊!比如他倡导的一些东西,哎呀呀,真的合适吗?例子:就像我们走路,得选对方向,不然不就走偏了嘛,胡适有时候不就像走偏了的人吗?2. 教员讲胡适,那可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呀!他不就像那海上的风浪,有时候掀起些波澜,但到底能不能推动大船前进呢?例子:咱干事情得实实在在的,不能光弄些花架子,胡适有些时候不就有点花架子吗?3. 教员评价胡适啊,他可真是个复杂的人物呢!好比那变化多端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阴的,让人捉摸不透呀!例子:就像天气影响我们的心情,胡适的一些观点也影响着很多人呢。

4. 教员提到胡适,那真的是又爱又恨呐!他就像那难以驯服的烈马,有冲劲但也容易跑偏啊!例子:我们做事得有分寸,不能像那烈马一样横冲直撞,胡适有时候是不是就太冲了呀?5. 教员眼中的胡适,那可是个特殊的存在呀!像那悬崖上的奇花,看着好看,可就是有些地方让人觉得怪怪的。

例子:好比我们欣赏一幅画,有些地方好看,有些地方就不太理解,胡适不就是这样嘛。

6. 教员对胡适的看法,那是很深刻的呀!他如同那山顶的云雾,有时让人觉得神秘,有时又觉得虚幻。

例子:就像我们追求真理,不能被那虚幻的云雾挡住视线,胡适有时候不就像那云雾吗?7. 教员讲起胡适,那表情可丰富了呢!他就像那戏台上的角色,演得精彩,但也有让人质疑的地方呀!例子:我们生活不是演戏,得实实在在,胡适有些做法不就像在演戏吗?8. 教员评价胡适,那语气可不一般呐!他仿佛那深不可测的湖水,表面平静,底下却有着复杂的暗流涌动。

例子:就像我们看湖水,不知道下面有什么,胡适不也有让人摸不透的地方吗?9. 教员看待胡适,那是很有一番说道的呀!他恰似那迷宫中的道路,让人容易迷失方向啊!例子:我们走路得找对路,不能在迷宫里打转,胡适有时候不就把人带进迷宫了吗?10. 教员说胡适这个人啊,真的是让人又感慨又叹息呀!像那风中的蜡烛,明明亮着却又摇摇晃晃的。

“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胡适先生(1891年-1962年),原名思敬,字张公九,号东篱,别号黄花岗,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湖南长沙。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民主、科学、实用”,主张推翻旧的封建制度,把中国引向现代化。

他是一位独树一帜的学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文化家、大诗人和大翻译家,其功绩卓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现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他的家世并不显赫,家境贫寒,但成长中接触了丰富的书籍和文化,他自幼聪明好学,十岁就已经通晓了古文和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

青年时代胡适在恋爱中未能胜出,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因此一度变得非常颓废,百无聊赖,进入湖南省的一个师范学校读书。

这使他有机会遇到一群在学校里颇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这才是他的转折点。

胡适早期在滇池谈论自然科学胡适曾在国外留学,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在英国牛津大学修读文学专业,他的思想观念受到了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学习到了现代文化和知识体系。

在留学期间,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探索和反思,同时又通过学习西方的文化、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学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所处的落后状况和面临的危机。

他在留学期间以名字“Hu Shih”为笔名,开始发表文学批评、哲学思考、文化反思、社会批判等文章,由于文章内容新奇而备受欢迎。

1920年,胡适先生返回中国,他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陈独秀、鲁迅、周作人等一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新青年》杂志上,他发表了《我的忏悔》等一系列的文化批判文章,批判了封建主义、孔家的儒学、旧的文艺风格等等,提出了“以文字革命为中心”的口号,倡导以白话文写作,以现代文明为目标,推动中国的文化变革。

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运动,提出汉语白话文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他关注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短语等许多方面,努力推动白话文写作。

他的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推动汉字简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带领了一批年轻人,大大推进了汉字的简化,使文化的传播更加容易,让文化建设更加便捷,为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大量的努力。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胡适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胡适

近代史人物评价论文胡适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被誉为“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和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开拓性的眼光和辨识力,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的思想非常前卫,他主张推动文化的现代化、开拓人类的精神境界,反对陈旧的观念和道德,提倡自由、民主和人格解放。

他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观念也对中国后来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此外,胡适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文艺评论家,对于时代与文学的关系有着极其崇高的追求,他的“文学为人类服务”的理念和批判视角,与当时中国文学界的主流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胡适倡导的自由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同时受到了一些反对和批评。

他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批判,往往被人认为是对民族文化的污蔑和抨击,遭到了一些保守派的反感和斥责。

总的来说,胡适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思想与奋斗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中的里程碑。

关于胡适的故事及评价

关于胡适的故事及评价

关于胡适的故事及评价胡适是我国有名的学者和诗人,曾留学于美国,回国后就被聘为了北大的教授。

胡适作为一个学识渊博,是当时新文化中的主将和领袖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胡适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胡适的故事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照说智慧一流。

可是他当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三十多种苹果树难倒,因而改行——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入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农学院。

胡适在康奈尔农学院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

胡适对这些还都有兴趣,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烦恼。

三十多种苹果,对这些农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二三十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胡适花上了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真是让他十分烦恼。

胡适是在宣统二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留美的,因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学费,故学农以节省学费接济家庭。

既被苹果难倒,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便转学历史、文学,后日方得成名,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袁同礼考证过胡适的学位,胡适共得博士学位36个,但胡适自称他有35个。

关于胡适的评价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余英时曾经评价胡适说:“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

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

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余英时评价胡适是一个启蒙式的人物,在哲学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

胡适自己相比“哲学史”,他更喜欢用“思想史”,有人说他是一个行动家,因为他总是在思想的基础上行动。

胡适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就是其最好的证明。

而胡适在思想上的来源则显得十分复杂,因为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有吸收了西方的思想。

中国近代文学家梁实秋曾评价过胡适的为人。

他说:“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

胡适

胡适

胡适评价一、人物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绩溪县人。

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常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页;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

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丰厚,治学方法上具有徽派朴学遗风。

二、人物评价胡适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胡适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居功至伟!是鲁迅他们所不能比的,他的天赋不光是文字,还涉及到其他方面。

蒋界石多次向他求教!胡适为人宽和,文笔也最为顺畅!是继梁启超之后中国又一位思想启蒙者,他领导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由于共党的关系,不容异己,对思想家不尊重,所以他去了台湾!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胡适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

1962年3月,蒋中正手书挽联对此高度概括,云: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

50年代中期,毛泽东说:“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

胡适

胡适

胡适人物简介胡适,字适之.(1891.12.17—1962.2.24),汉族身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成就: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伦理学、红学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一生共获取了35个博士学位。

人物性格:温和儒雅、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心系天下,其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主张,现在看来依然颇具指导意义,如熊培云所说,错过胡适一百年。

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

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与心学相对)影响。

曾求学于美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崇尚"民主"与"科学",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性格及事例1.平和亲切:万人景仰的胡适先生从来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他的一位挚友是一个卖饼的小贩。

胡适先生曾多次送书给这位朋友,而且还亲自登门看望他。

两人深厚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一个是闻名中外的大学者,一个是在角落里靠卖饼维持生计的小贩。

胡适平和、亲切,他也因此有了广泛的交际。

2.幽默风趣:胡适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

"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

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

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

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顾全大局;敢于反驳:蒋介石曾经邀请胡适竞选“总统”,他的确曾经动心过,因为在当时的宪法体制之下,“总统”其实只是一个虚位元首。

人物评价-胡适 中国近代史纲要

人物评价-胡适 中国近代史纲要

1、任职经历:
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 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 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 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 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 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 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胡适:一代才子被苹果难倒 胡适一生得过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尤以文 学、哲学闻名于世,可说是智慧学识均为一流。 可是他初到美国留学时,却被苹果难倒。苹果, 让他做出转系的重要决定。胡适,怎么和苹果扯 上了关系?原来,胡适是在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 奖学金留美。因胡适家道中落,美国的农学院可 以免学费,所以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最先是进 入纽约州康乃尔大学的农学院。胡适曾经写给中 国的朋友一首诗,云:“我初来此邦,所志在耕 种。文章真小技,救国不中用。带来千卷书,一 一尽分送。种菜与种树,往往来入梦。”可谓踌 躇满志,学农报国。 在康乃尔农学院,胡适 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 还要下玉米田。
二、大事年表
1891年-1899年 1900年-1909年 1910年-1919年 1920年-1929年 1930年-1939年 1940年-1949年 1950年-1959年
1960年-1962年
1891年一岁 十二月十七日 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1892年二岁 二月底 随母冯顺弟移居浦东。 1893年三岁 二月 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先 住台南,后迁 台东。 1894年四岁 在台东由胡传教认方块汉字。 1895年五岁 二月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 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塾读书。 八月 胡传(铁花)病死于厦门。 1896年六岁 在家塾读书。 1899年 九岁 在家塾读书。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
胡适对这些还都有兴趣,也可应付,可是到了苹 果分类时胡适却十分头大。30多种苹果,对美国 的学生来说,20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 楚;胡适花上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 胡适这样回忆说:“美国学生在二三十分钟的时 间,就可以轻易地把30几种苹果分类好。看着他 们一个个离开实验室扬长而去,可怜我们三两位 留在实验室里的中国同学。我们绞尽脑汁,根据 手册去分类,结果多半还是错的,我们得到的成 绩不好。”

评胡适

评胡适
胡适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说:「我现在要忠告诸位爱读《红楼梦》的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胡适是红楼梦海内孤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发现者和拥有者。并且接下来发现了一系列珍贵的版本比如《庚辰本》,为近代红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虽然胡适在1919年7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以改良主义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离开《新青年》,创办《努力周报》。认为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是“海外奇闻”,宣扬“好人政府”和“省自治联邦制”的主张。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并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名誉秘书。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
胡适主张教育独立,他认为教育惟有在经济、政治上独立于社会,才不致受经济盛衰、政权更替的冲击,从而保证其保存、传播、创新知识的历史继承性。1937年,他在庐山谈话会上指出:(1)现任官吏不得做公私立大学校长、董事长,更不得滥用政治势利以国家公款津贴所掌得学校;(2)政治势利不得侵入教育;(3)应禁止无知疆吏用他们的偏见干涉教育。他的教育为公、学术为公的思想现在仍然闪烁着魅力的光辉。 胡适还认为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并指出必须强调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他的教育思想更多的突出实用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力倡者和首要代表。1946年,他在《请政府注意教育问题》的提案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立国之本,亦为施行民主政治之基础。”
1915年9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院,系主任为杜威。胡适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

胡适

胡适

人物评价
关注美国政治
胡适从留学美国时开始,对政治极为热心,通过选举过程 了解美国的民主政治,通过对美国议会程序的观察,感受到美 国政治上的民主精神和公民的言论自由,对政治产生了一种 “不感兴趣的兴趣”。 1912年,胡适在康乃尔大学选修了山姆·奥兹教授的“美 国政府和政党”的专题课,按照老师的要求,看三份报纸,认 定一个候选人作为支持对象,关注大选的经过,参加当地的每 一次政治集会。这年11月,他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投 入政治活动,甚至一度对学业也无兴趣。 加标题
以学术关注政治 1929年胡适在《新月》二卷二期上发表《 人权与约法》,要求“快快制定约法以确定法 制基础!快快制定约法以保障人权”。 他在《知难行亦不易》一文中说:“以一 班没有现代学术训练的人,统治一个没有现代 物质基础的大国家,天下的事有比这个更繁难 的吗?要把这件大事办好,没有别的法子,只 有充分请教专家,充分运用科学。”
闺中密友:洛维茨
抗战爆发,胡适奉命出任驻 美大使。胡适去看望恩师杜威, 偶遇洛维茨。他们一见面,彼此 都有亲切感,谈话投机,互相赏 识,特别是洛维茨对这位杜威的 得意门生,更是尊敬和爱慕,几 点击添加标题 个月后就成了互相约会的好朋友。 但后来因为事务繁忙,也就没有 多少闲暇时间与洛维茨联系了。 后来洛维茨与杜威结婚,此后胡 适与她虽有通信联系,但昔日密 友,现在已经是学生与师母的关 系了。
自由主义 胡适坚持自由主义的立场,以“观其大略 ”的方式,多次说明这一思想的意义。他在 1947年写的《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一文 中说:“我深信思想信仰的自由与言论出版的 自由是社会改革与文化进步的基本条件。· · · · · · 我深信这几百年中逐渐发展的民主政治制度是 最有包含性,可以推行到社会的一切阶层,最 可代表全民的利益。民主政治的意义,千言万 语,只是政府统治须得人民的同意。”他认为 ,爱国、建国的正途,是实现自由主义的理想 !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维护人权、自由、民主, 是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由主义发言人

怎样评价胡适其人

怎样评价胡适其人
怎样评价胡适其人
陈守礼
2003 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胡适全集》并为之刊登了一份《广告》。胡适是一个历史 人物 , 出版他的著作 , 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 为研究和分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提供了一份资 料。但是 ,怎样评价胡适 , 如何宣传胡适那是另一个问题。
一、《广告》对胡适的评价
和介绍是否符合事实安徽教育出版社为出版《胡适全集》所作的《广告》
, 泽被来者 , 传诸久远。
《胡适全集》 凡 44 卷,2000 余万字 , 除包含国内外曾发表、 出版的胡适的论著、 创作 、书信、
日记、 译文 以及用英文写作的文章外 , 还辑录中国大陆、 台湾、 美国等地秘藏的诸多未刊稿 ,
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全集的编纂旨在求全、求完整
,
竟在出版说明中写道 : “《全集》的出版得到台湾胡适纪念馆的授权和支持。”并且在《全
集》的两篇《序》中的不少说法和观点 , 与《广告》同样严重违背历史事实 , 颠倒是非。这样
否定我国历次出版的权威党史书和历史教科书关于胡适的定论
, 又是得到“谁”的“授权和
支持”的呢 ?
拿这份 《广告》 的吹捧之辞与历史事实作对比 , 岂止天差地别 , 而是恰恰相反。 这些客观历史
国政治史上”以反共为其“特出的思想要旨”
, 执反共“大旗”的反共领袖胡适 , 意欲何为 ?
造这种舆论为的什么 ? 有人公开主张开历史倒车 , 说: “退回去 , 回到‘五四’ , 重新起步。”“百年回首
, 走胡适代
表的方向 ,, 这是全人类都要走的必由之路。”①照这个逻辑
, 岂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方向
李大钊、 鲁迅、 郭沫若等重新定位 , 甚至
进一步打成反面人物 ? 如果肯定胡适是“中国新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我所认识的胡适

我所认识的胡适

我所认识的胡适------ 伟大的他拥有完整的人生。

一、胡适生平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做人之道。

他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

1962年在台北病逝。

二、文学兴趣的由来(父母亲的影响)在胡适的早期成长岁月中,父亲这一角色,在实体上,是缺失的,但也不能否决胡适的父亲对他没有一丝影响。

在胡适《四十自述》关于对父亲的描述中可以知道,胡适的父亲胡传去世时,胡适年幼,在胡适的记忆里,关于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他以后能忆起的不过是在短暂的相聚中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父亲教他识字的情形,以及父亲的死讯传回家乡时,家里的凄惨情状。

而其母冯顺弟在对胡适的性格影响和文学培养中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母亲是胡适人生中的教科书。

23岁成为寡妇的冯顺弟之所以在家道中落中撑起生活的重担,任劳任怨,全是为了年幼的胡适。

儿子是她生命支撑的动力和源泉。

这位大字不识的农家寡妇在小胡适身上投下了让他一生受用不竭的资本:为学和做人。

对于胡适的学业,她管教很严,千方百计地履行胡传的遗嘱,送儿子读书。

生活窘迫,但胡适的母亲却舍得在学金上下本钱。

胡适适后来回忆说,他“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正是他的母亲增加学金所得的大恩惠。

南渡北归中的胡适的主要精神品格

南渡北归中的胡适的主要精神品格

南渡北归中的胡适的主要精神品格胡适,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众多青年学子的楷模。

南渡北归是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展现了许多主要精神品格的时刻。

胡适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品格。

在南渡北归的时期,胡适面临着巨大的选择和困惑。

他秉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坚定地选择了离开北大,赴美留学。

这一决定凸显了他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冒险的品格。

在美国,胡适接触到了西方现代思想,他不仅学习了西方文化,还通过与西方学者的交流,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品格,使他能够超越传统观念,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

胡适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

在北大任教期间,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主张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替代传统文言文。

这一主张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但胡适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立场。

在南渡北归后,他在美国广泛接触到了西方文化,深受启发。

他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进步的基石,于是他主张“文化大交流”,呼吁中西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国际主义者,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精神品格。

南渡北归后,胡适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并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的事业中。

他主张科学、民主、自由,积极参与政治运动,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动荡的历史时期,胡适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坚守,不畏艰险,不言退缩。

他始终相信,只有通过现代化的建设,中国才能真正崛起。

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的精神品格,使他成为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激励着无数年轻人为之奋斗。

胡适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品格。

南渡北归后,胡适引进了西方的现代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他提倡文学的个性化和自由创作,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

他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品格,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还体现在教育、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断探索新的思想和实践路径。

胡适

胡适
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 杜威,1917 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 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 胡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 主旋律,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 一面多棱镜矗立在世人面前。
பைடு நூலகம்
1933,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
1944,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9月在哈佛大学讲学。 1945,7月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
1957,11月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
1938年,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消息 传到日本后,日本内阁倍感压力,当时 日本国内的社会舆论发起建议应该派三 个人同时出任日本驻美大使,才可以抑 制住胡适的能力。
• 胡适一生获有35个荣誉博士学位. 时间跨度从1935至1959年.按学科 分:法学24个.文学9个.人文学 1个. 不明学科1个,按国家和地区分:美国 31个.加拿大2个.英国1个.香港1个.
• 胡适墓地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面积 达两公顷,由台北南港当地士绅李福人捐 献,墓志铭由学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家王 壮为书写,其内容为:这是胡适先生的墓, 生于1891年,卒于1962年。这个为学术和 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 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 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陵谷也会变易,但 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 存在。
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 “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 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 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 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 休休然,其如有容。”——梁实秋

论胡适的人格魅力

论胡适的人格魅力

论胡适的人格魅力【摘要】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高呼着自由为世人所知,又高呼着自由与世长辞;他外表波澜不兴,内心却雷霆万钧;他笑骂由人,是非曲直,自在人心。

他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慧眼识人,热心帮助他人。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一个人。

【关键词】胡适;争议;人格;社会责任感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高呼着自由为世人所知,又高呼着自由与世长辞;他外表波澜不兴,内心却雷霆万钧;他一生爱惜羽毛,看重自身名誉和社会地位;他交友满天下,上至政治巨擘,下至贩夫走卒,一视同仁,并无差别;他笑骂由人,是非曲直,自在人心。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一个人。

要谈胡适先生的人格,首先要看一下胡适先生自己对于人格的看法。

胡适先生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人格只是已养成的行为习惯的总和。

”他认为人格是多种原因势力综合影响而成的,胡适总是以一种进化论的眼光来看人格,自然也就得出与过去不同的评价。

胡适不迷恋,沉湎于过去的圣贤人格,始终相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谈论的人格超越了抽象的孤臣劲节,贵族士大夫人格,超越了以伦理道德来论人格高下的传统标准,将人格提升到服务国家,服务民族,并以此视为最高标准。

关于胡适先生的人格,白振奎认为,既有中西人格的水乳交融的完美对接,又包含了中西人格理想间的张力与冲突,我非常认同其观点,在胡适先生的一生中,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传统的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在他那里已有了很深的认识,他出国留学,又为他学习外国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所以,在胡适先生那里,有两种不同的人格理想再发生碰撞,因而胡适的人格比较富有时代气息,又保持了中国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可以说他的人格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

一、宽容大度,以德报怨。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轰轰烈烈地展开,白话文的普及,新思潮影响的扩大,一些守旧的文人开始进行抨击,反对新思潮的进行,抵制新文化运动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在新旧时代的一代文宗——胡适
胡适之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他在勤奋的一生中,扮演了许多角色;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者、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与高深研究的倡导者、自由民主的倡议者、史学家、考证学家、外交官、公众人物等等。

这些角色,有的是他自觉有意为之的;有的是环境迫使他不能不尽的责任;有的则是半被动而心中却未尝不是乐意接受的。

作为旧时代最后一位送葬者与新时代最初一位相知,他注定要被新旧两个时代的人误解和曲解,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现过两次大型的“批胡高潮”,第一次是以“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改造运动”的形式出现的;第二次是1954年11月开始的,它的触机便是9、10月间的“《红楼梦》事件”,不管近现代学者们对胡适先生有什么评价,但我对他是十分的敬仰和敬佩,对他所倡导的自由主义等思想也是十分赞扬的。

第一次接触胡适先生,是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他作为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运动,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的学者。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他的思想不仅仅限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面我就我的理解阐述一下胡适先生重要思想及我对其的感悟评价。

胡适先生“暴的大名”的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人文传统的变革,胡适先生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1929年10月,胡适先生发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一文,文中就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两个重要论点:一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件大事业就是思想的解放。

我们当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

”二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
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应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

”从上述可以看出,胡适先生反对传统封建的思想,提倡解放思想,敢于批评的精神。

胡适先生之所以会受到那么多学者和文人的批判,是因为他们觉得胡适先生赞扬“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思想完全否定了传统孔子的儒家学说。

但是经过调查,胡适先生的文章里并没有直接的否定孔子的思想,只是对极力推崇孔子思想和想要将孔子思想作为统治工具人的批判,反而胡适先生也赞扬了孔子学说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胡适先生的思想成就除了新文化运动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在中国传播了自由主义的真谛,它是近世西方文明菁华的吸收和引进,胡适先生认定为“世界文明的趋势”和“中国应采取的方向”。

胡适先生一生,特别是在晚年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号召,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

胡适先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留美时期。

当时他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民主政治训练,深受新大陆自由主义气氛的熏染,在杜威,罗素等知名的思想家的影响,胡适参加了反战运动,并确立了对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思想信仰。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裹挟在一片阶级斗争的血雨腥风中,对于自由主义的思想家来说,他生活的时代是与他敌对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自由主义的宣传。

在他的《致徐志摩信》中写道:“要救国,应该从思想学问下手,无论如何迂缓,总逃不了的。

”从这个简短的话中,我们看到了胡适先生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执着和满腔的爱国之情。

在胡适先生不懈的努力下,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终于在“五四”前后以实验主义为指导登上历史舞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胡适先生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

胡适先生的实验主义来源于他的恩师杜威
和赫胥黎,但是相较于他们,胡适先生比较偏重于科学家所应具备的态度,在他给董作宾的信上:“凡能用精密方法作学问的,不妨大胆地假设;……此语未可为一般粗心人道;但可为少数小心排比事实与小心求证的学者道。

不然,流弊将无穷无极了!”可见,胡适先生很是注重求证者的态度。

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胡适先生亦是如此,因为他们要提前预告一个时代的真理,就必须承担时代落差造成的悲剧命运。

胡适先生作为现代中国的启蒙者,他的精神思想不应以几十年来衡量的,他的思想价值也不是由片断的历史所决定的,不管他是自己思想的祭品,还是时代的牺牲品,他所奋力开拓的新文化运动和自由民主运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现代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代在进步,我相信胡适先生所给我们留下来的思想价值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因为沉淀更显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