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教案

合集下载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

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  学案

《唐诗宋词选读》第二板块边塞征战诗鉴赏设计人:张月亮复核:全组集备授课时间:序号:板块导学:1、了解边塞征战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征战诗的方法。

P8杜甫《兵车行》P16杨炯《从军行》P22高适《燕歌行》P33李贺《雁门太守行》P90陆游《诉衷情》P91张孝祥《水调歌头》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1、高适:(700—765) ,汉族,字达夫、仲武,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与岑参并称“高岑”。

“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2、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

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

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

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3、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

南宋词人,书法家。

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

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

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

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

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学案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2、边塞军旅诗景:人统治者:将士:友人:边塞诗(词)的艺术风格:①豪放旷达。

②雄奇壮美。

③豪壮悲慨。

④委婉清丽。

意境特点:雄健雄浑雄壮浑厚悲凉苍凉苍劲萧瑟奇寒奇丽辽阔壮阔【边练边悟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2015·全国卷Ⅰ)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边练边悟2】望蓟门祖咏〔唐代〕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

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

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

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

4.本诗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是()A.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从军行》教案(通用8篇)

《从军行》教案(通用8篇)

《从军行》教案《从军行》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军行》教案(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军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

2、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1、引入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两首诗。

(板书课题:从军行)2、解诗题师: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

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铺垫渲染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和学生接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请大家把这两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生读)①谁来选一首读一读(师相机点评指导)换另一首读读②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借助这样的方法,默读这两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

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小结过渡:两首诗表面的意思你们经过合作已弄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深入体会诗中深层的含义。

出示:(一)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边塞征战诗教案

边塞征战诗教案
《从军行》——王昌龄 边霜昨夜堕榆关,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听晓角》——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从军北征》—李益
• 征人思乡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逢病军人》——卢纶 少年随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河蝗,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河湟旧卒》——张乔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柳中庸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塞下曲》——许浑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陈陶
• 战争残酷。着力展现战争个人们带来的灾 难,表现了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控诉, 也间接的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空的对比等效果。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边塞诗的风格
•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 • 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 • 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 • 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 • 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 • 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
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 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即使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
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
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 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

6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

6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

6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一、课题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一)课题研究的内容1、幼儿教师有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研究。

通过研究明确哪些知识为幼儿教师最需要的实践性知识。

提高幼儿教师培训内容选择的科学性、针对性。

有效实践性知识至少包括了各类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知识、幼儿行为引导与培养的知识、行动研究的知识等等。

2、幼儿教师有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研究。

有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过程是一个专门复杂的心理过程,厘清其中的机制,将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获得实践性知识。

(二)课题研究预期目标探究一条幼儿教师专业进展的理想路径和具体做法。

在这一过程中,丰富我园教师有有效实践性知识,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操作措施(一)操作措施及做法本研究总体采纳质的研究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我园老师所写教养笔记、教学反思笔记或我园老师设计和组织的真实幼儿教学活动为载体,在专家引领下,能过专家启发,引导幼儿教师进行反思,从而发觉、形成幼儿教育的实践性知识,获得教育聪慧。

具体做法为邀请本县知名幼儿园的有体会的教师半月来园半天,与我园教师一起听评课;听她们的专题讲课;指导开展幼儿行为观看、个案研究、撰写教养笔记;组织读书报告会;教养笔记研讨会等等。

附1、专题讲座安排1、讲座内容单元1、幼儿学习的种类及学习机制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单元2、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单元3、幼儿分健全人格的培养(幼儿行为养成与矫正技术)感恩、助人、分享、谦让、坚强等良好个性的培养。

单元4、幼儿学习动机激发理论强化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单元5、幼儿智力的进展包括幼儿多元智能的进展和幼儿情绪智能的进展单元6、幼儿区角活动的组织单元7、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2、参加对象、讲课时刻及考核要求参加对象为全园教师,时刻为每个月每一周的周末,每学期终止将对教师的学习情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学期绩效的最好依据。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

《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一、从军行(其一)1.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主旨)“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

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

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3.鉴赏要点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

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

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4.相关资料①己之愁从金闺之愁衬出,便为情深。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清乾隆十五年南屏草堂刻本)②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清乾隆三十年刻本)⑧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清李瑛《诗法易简录》,清道光二年+--笔舫刻本)④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诗歌鉴赏——边塞征战诗教案通用1教案

诗歌鉴赏——边塞征战诗教案通用1教案

诗歌鉴赏——边塞征战诗钟丽丽课标解读:.培育鉴赏诗歌的浓重兴趣,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养成健康崇高的审美情味,提升文学涵养。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意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目光和现代的看法审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赐予适合的评论。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必定数目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认识有关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丰富传统文化累积。

.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停获取新的阅读体验。

.试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现成就,沟通领会考大纲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Ⅰ自主学习预习目标:、认识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累积边塞诗的常有意象。

、初步认识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阅读下文,累积边塞诗歌的基本知识。

【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间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亲身旁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加人数之多,诗作数目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串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宽阔,内容包含: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辛生活;杀敌报国、立功立业的志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告;将士艰辛生活;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慨或壮别感奋等。

并且风格雄浑豪放、大方悲凉。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期间,浮现了有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澎湃、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以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边塞征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边塞征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边塞征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指导老师:一中曹国情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一、整体感知::学生背诵几首边塞诗——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杜甫《兵车行》。

总结边塞诗的特点:1.反映主题:(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二、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4.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高中语文 边塞征战诗教案(二) 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边塞征战诗教案(二) 苏教版-苏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边塞征战诗教学目标掌握边塞征战诗的思想感情的特征及鉴赏技巧。

体会边塞征战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学参考网络、教材、教参授课方法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思想情感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学生阅读学案进行自习圈画出自主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考察明确2、了解边塞诗词常用的手法: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边塞征戍诗教案

边塞征戍诗教案

边塞征戍诗教案教案标题:边塞征戍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边塞征戍诗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边塞征戍诗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3. 分析边塞征戍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边塞征戍诗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内容:1. 边塞征戍诗的背景和特点;2. 边塞征戍诗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3. 边塞征戍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边塞征戍诗的插图或播放相关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边塞征戍诗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边塞征戍诗的背景和特点:- 解释边塞征戍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边塞征戍诗的起源和发展。

2. 边塞征戍诗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介绍边塞征戍诗的常见体裁,如律诗、绝句等;- 解释边塞征戍诗的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边塞征戍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边塞征戍诗常见的主题,如战争、士兵、家国情怀等;- 引导学生理解边塞征戍诗中的情感表达,如忧愁、孤独、英勇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几首典型的边塞征戍诗,逐一解读其背景、表现形式、艺术手法、主题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诗歌朗读、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

四、思考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边塞征戍诗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征戍诗的背景、特点、常见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以及主题和情感表达。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边塞征戍诗,进行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资源:1. 边塞征戍诗的诗集或选本;2. 边塞征戍诗的插图或音频/视频资料;3. 讲解边塞征戍诗的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边塞征戍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高考语文教案(边塞征战诗)

高考语文教案(边塞征战诗)

授课时间: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授课课时:1学时授课地点:北校105教室授课内容:散文艺术手法题授课材料: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诗一、边塞诗与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盛唐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充分反映了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二、了解边塞诗的时代特征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

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既有写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写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写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

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等。

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几许悲壮,几许感伤了。

如“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张乔《河湟旧卒》)等。

到了宋代,国力衰退,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所以这时期的边塞诗多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很多。

三、抓住边塞诗的意象常见的意象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金鼓、旌旗、长云、秋月、黄草、雪山、孤城、飞雁、扬鹰、走马等。

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

①借助“大漠”“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

②借助“金鼓”“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等。

③借助“大雪”“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走马从人物看: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卫青: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边塞征战诗教案

边塞征战诗教案

金戈铁马事征战大漠秋风颂军魂——边塞征战诗鉴赏一、边塞诗简介:1、主要内容: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有描绘边塞风光的奇丽壮阔,也有描绘塞外环境的恶劣;有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也有反映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国家的激情;有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也有战士的乡愁和妻子的离恨;有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边塞战争的残酷,也有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

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

比如说盛唐时期和宋初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2、风格简介: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

不同时期边塞诗的主导风格:初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郁勃。

当时天下甫定,一统王朝的元气正徐徐上升。

但整个说来,尚觉力不从心,国家时遭侵袭,因而边塞诗中常常充盈着一种强烈的愤激之情,同时伴有沉重的压抑之感。

这种郁勃特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一是对于时事政治的喟然长叹。

前者的代表是骆宾王,后者的代表是陈子昂。

他们都不止一次地从军出塞,对边塞生活描绘逼真,感触深沉。

盛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豪雄。

气势磅礴的边塞战争,赋予它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雄大气象。

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军旅英雄,描绘了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战争,表现了唐军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激荡着一种气吞骄虏的雄风。

(二)尚武风习。

投笔从戎成为反复鼓吹的主题。

许多诗对效忠君国作了热情的赞许,更对武功作了热烈的颂扬。

与此同时,普遍贬斥和亲。

(三)自信观念。

诗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常常把破敌立功看得非常容易。

边塞征战诗教案

边塞征战诗教案

边塞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教学难点】:技巧赏析【教学方法】自主鉴赏、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诵读热身使至塞上塞下曲王维李白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整体感知(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解析:1、诗中有边地的特有地名、景物。

描写了边地的苍茫、寒冷、荒凉等地域特色景象;2、记叙描写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3、抒发征人的怨情或豪情。

一言以蔽之:以边塞景象和征人生活为题材,抒发他们的怨情或豪情的诗就是边塞诗。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䴙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答案】边塞(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三、合作探究(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问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边塞战争诗》教学设计

《边塞战争诗》教学设计
一、预习展评
1.唐代边塞诗介绍
•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 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 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 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 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 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本文生字词:
• 羌笛( qiāng ) 蓟中作( jì )
(3)借景抒情,描写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
幅画面,写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表现征人 转战跋涉的辛苦。(4分)
总结归纳
•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如何鉴赏边塞吗?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4、对战争的厌恶.
5、复习:鉴赏诗歌的要点有哪些?
• 1.找抒情字眼。 • 2.分析意象。 • 3.鉴赏手法。 • 4.把握情感。
二、合作探究
• 请用鉴赏诗歌要点的方法,通过小组 合作学习的方式,鉴赏文中三首唐诗 (《从军行》、《蓟中作》、《塞下 曲鉴赏诗歌要点 《从军行》 《蓟中作》 《塞下曲》
1、抒情字眼 2.意象
3.手法 4.情感
三、拓展提升——课堂检测
• 参考答案: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 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 3分 )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 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4 分)
• 塞垣( yuán ) 惆怅(chóu chàng ) • • 单于(chán yú ) 胡虏( lǔ )
• 只轮(zhī):一只车轮
3、边塞诗有哪些常用的意象?
烽火、边关、戍楼、戈矛、剑戟、长云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箭飞马走等
(与戍边征战生活相关的地名、兵器、 风景等)

最新语文教案——《边塞战争诗四首》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教案——《边塞战争诗四首》教学设计

《边塞战争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及其鉴赏要点。

2、学习盛唐边塞诗,掌握其特点。

3、了解〈从军行〉中情景交融和曲笔的表达技巧。

掌握边塞诗中征人思归思亲的主题。

4、学习〈蓟中作〉中揭露统治阶级腐朽,报国无门的主题。

教学重点:〈从军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从军行〉中曲笔的运用。

如何鉴赏边塞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

二、边塞诗的主要内容: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三、边塞诗的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四、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五、学习课文。

一)从军行(其一)1.知人论事: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2、“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难点】:技巧赏析
【教学方法】自主鉴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诵读热身
使至塞上塞下曲
王维李白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整体感知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解析:
1、诗中有边地的特有地名、景物。

描写了边地的苍茫、寒冷、荒凉等地域特色景象;
2、记叙描写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
3、抒发征人的怨情或豪情。

一言以蔽之:以边塞景象和征人生活为题材,抒发他们的怨情或豪情的诗就是边塞诗。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䴙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答案】边塞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问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问题: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出关(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1)关,指居庸关。

(2)旆,旆旗
问题:“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2)“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涵了思乡的情感。

四、小结归纳
五、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问题:“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够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为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余味无限。

知识链接:
一、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
1、不同历史阶段边塞诗的特点。

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花雪月李益)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
二、边塞诗抒发的情感
1、怨情
对朝廷或无能将领的埋怨之情
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难以回家与亲人团圆的凄凉孤苦之情
对频繁戍边频繁战争的厌恶之情
对戍守将士戍边生活的同情之情(诗人角度)
2、豪情
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悲壮之情
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
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诗人角度)
感情特点:雄壮豪迈、建功立业豪气、积极报国之志、勇猛杀敌豪情、乐观开朗、昂扬向上精神,感伤凄凉、悲壮低沉
三、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居庸关、渔阳:本为秦代郡名,辖境相当厂今北京市及以东各县,治所庄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据《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元年,发闾左谪戍渔阳。

后因以“渔阳”称代征戍之地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从乐曲与乐器看:《阳关三叠》《梅花落》《关山曲》羌笛胡琴琵琶
《折杨柳》是表达征夫离愁的曲调,常常用羌笛演奏。

有双关意
“折柳”是古代的一种习俗,离别时往往折柳相送,现在听到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自然有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梅花落》也是曲调名,巧妙将曲调名拆开,组成双关意
《关山月》也是曲调,抒写离愁别情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苍茫、荒凉凄冷
四、边塞诗抒发情感常运用的表达技巧
1、用景物衬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