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课后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有答案)2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tínɡ bó sì miào shuì mián()()()二、给下列字换部首,使其变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伯→__( ) 偷→__( )伴→__( ) 括→__(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山居秋暝》的颈联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山中的幽静。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生活的厌恶。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这四句诗描绘的是山间(季节)(时间)的景色。
其中“_________”一句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三句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四句诗描绘的景象。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指,诗句的意思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点明了,“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
五、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相思》的作者是代的。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的情景。
(3)“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此声”指词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六、拓展.长相思·其一【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沂水春风+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沂水春风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因之以饥馑..B.如会同..,端章甫C.摄.乎大国之间D.异乎三子者之撰.解析:选A A项,饥馑:(古今同义)饥荒;B项,会同:(古义)外交会见/(今义)会合连同;C项,摄:(古义)夹/(今义)拍摄;D项,撰:(古义)述/(今义)写。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居.则曰(平常)比及..三年(等到)B.愿为小相.焉(宰相) 舍.瑟而作(舍弃,放下)C.以俟.君子(等待) 鼓瑟希.(通“稀”,稀疏)D.夫子哂.之(微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解析:选B B项,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3.下列加点“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吾与.点也A.则与.之斗卮酒B.客从外来,与.坐谈C.吾与.女,弗如也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解析:选C A项,动词,给;B项,介词,跟,同;C项,动词,赞成,与例句相同;D项,动词,结交,亲附。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国以礼A.愿为.小相焉B.为.击破沛公军C.由也为.之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解析:选C A项,动词,做,担任;B项,介词,给,替;C项,动词,治理,与例句相同;D项,助词,表疑问语气。
5.下列句子句式特点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吾知也A.则何以哉B.为国以礼C.加之以师旅D.浴乎沂,风乎舞雩解析:选A A项和例句句式特点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6.名句默写。
(1)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则曰:‘不吾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会默写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么?春天像,,它生长着。
春天像,,笑着,走着。
春天像,,领着我们上前去。
二、你一定还会有自己的想像与创作吧!春天像。
三、文中这样描写野花:“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此句中的“散”字,有人主张读做“sǎn”,也有人主张读做“sàn”,你认为呢?可以查阅工具书,说说自己探究的结论吧!答:四、课文向读者展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试着模仿下面的语言形式为它们命名吧!例:柔嫩喜人的春草图、、五、细细品读下面的语句,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来。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如果改写作:“万物复苏了,山、水和阳光都呈现出新的气象。
”你喜欢么?为什么?答:*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品读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会浮现好几幅春雨的剪影。
展开你想像的翅膀,选择其中的一幅,编写一个春雨中的小故事,然后与学友们互相交流,一起分享。
答:⊙发展空间阅读现代著名散文家、漫画艺术家丰子恺先生的《春》,完成下列各题。
①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
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
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
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
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
“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
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
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
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论语课后练习答案举要
论语课后练习答案举要第一课:为政以德P5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探究二: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探究三: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第二课:克己复礼P10探究一: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课文最后两章说明,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章;章用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来,所谓孝悌,就是尊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这样,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章,章;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探究二: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原意有什么不同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孔子在他处曾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的义务一面;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探究三:“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的语体特点;倒装句改变常规语序,语义上突出前置部分;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两句中,突出的是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的悲凉心情,也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反映出孔子对西周政治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倒装句在口语中使用的远较书面语为多,论语中大量倒装句的使用,反映了该书的口语化特点;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P21探究一: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参见课文有关注释;“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探究二: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为”的事情是否正义,如果是正义事业,能够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从事,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第五课:仁者爱人P25探究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为“仁者”;孔子为什么说管仲是一个仁者这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仁爱观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奴役;表明孔子的仁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即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是讲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探讨二:同是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探究三:有人评论15·42章孔子对待盲人乐师的叙述“说得极平实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震论语随笔;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如果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后向他逐一介绍在座的人”之类说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得益于具体细微的记述,如果去掉,文章就没有这样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第六课:君子之风P30探究一: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形象地表述孔子的心境,可以章和章为例;章把高尚的情怀寓于朴素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我如浮云”把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坚定;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天所说过眼云烟;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3浮云至清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章“女奚不曰”四个字,把孔子对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传神;忘食、忘忧,说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第三个忘:忘老“不知老之将至”,更是把这种快乐推向新高峰、新境界;探究二:“鄙夫可与事君”章“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之”,但也有人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如朱熹论语精义引吕氏曰:“惮于任事,故未得而患得;好利无厌,故既得患失;”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现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是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探究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子·六反;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见汉书·董仲舒传;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参考本课“相关链接”;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第八课:周而不比P40探究一:论语由于文辞简约,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需要联系有关章节及论语以外的材料加以判断;如5·17章,“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是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4·26章及12·23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难以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见,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意愿;如果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原文中的“善”字就没有了着落;探究二: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此题意在使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探究三:选择论语中格言,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对这些格言的特点简要分析,并围绕“交友”或其他话题,每人拟五条思想火花,在壁报上交流;此题意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格言的特点,进而加深对论语内容的理解;格言,就是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固定的语句;内容上,它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可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形式上,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一般较为精练,言简意赅;人们引用格言,目的主要在于对人提出规劝,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正确地理解、运用格言,可以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P55探究一: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论、实践论的观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反映论的;探究二:说说你对孔子因材施教的体会;“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基础、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首先,孔子对学生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再是,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品德和学业方面的教育培养;探究三: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所谓述,就是对古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阐释和传授,而这正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恢复周礼的需要;对“述而不作”的主张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1在“述”与“作”的关系上,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各领域内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生活不断进步;因此,从总体来说,述而不作的主张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2但另一方面,述又是作的基础;创新的前提是对前人成果的学习和吸收,离开这一点,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不可能获得成功;3述不是对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原封不动,而是根据时代要求和后来的认识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在对资料的选择处理中渗透着整理者的观点和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述也是一种形式的作;第十二课高山仰止P60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孔子师生之间关系和你周边的情况,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题,作2—3分钟的演讲;略探究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亢直”;从本书的有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为什么显得较为丰满生动关于子路形象的材料,除本课有关章节外,课文中还有:二课章,三课章,章,四课章,五课章,十三课章,等等;分析子路形象时要把这些材料综合起来考虑;子路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他可以当面顶撞孔子,对孔子的言行表示不满,可以在听到表扬以后毫不掩饰地面露喜色,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子路的形象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如:当面议论孔子“有是哉,子之迂也”,表现他的鲁莽直率;在听到孔子赞扬颜回时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表现他的争强好胜,等等;其中不少情节带有喜剧色彩,使读者增加了阅读趣味,也使子路的形象显得憨直可爱;探究三: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使乎,使乎”、“归与,归与”、“天厌之,天厌之”等;说说这些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及这种句子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叠句多为感叹句和祈使句,这类句子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第十三课:沂水春风P65探究一: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1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2曾点描绘了一副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孔子对曾点有肯定,意味着对三子的不满;探究二:曾点对暮春出游的描绘,色调明丽,情绪欢快,生趣盎然;试想像具体情景,说说自己感受;略探究三: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不同人物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1人物的神情风貌:①子路争强好胜、勇于任事:“率尔”“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冉有的谦虚:“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与子路“且.知方也”比较;③公西华的谦退:“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与冉有“可.使足民”比较;④曾点的从容:“鼓瑟希”说明此前一直在鼓瑟,“铿尔,舍瑟而作”听到讯问后未立即站起来回答问题,首先声明“异乎三子者之撰”等;⑤孔子的长者风范和闲暇心情:逐一启发诱导,“夫子哂之”委婉而善意的批评;“何伤乎”鼓励曾点,“夫子喟然叹曰”真情互动;2师生的平等和谐:孔子聊天式的开场白,子路的“率尔而对”,曾点的鼓瑟;另外:本章还用了对比手法;“率尔”与“铿尔”相对,“哂之”与“喟然”相对,表现了孔子与曾点截然不同的性格,孔子对二人志向的不同态度;第十四课:中庸之道P68探究一:“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此题可参考本课“相关链接”;探究二: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除本课内容外,教材中“均无贫”、忠恕之道、文质关系、“周而不比”、“群而不党”、“以直报怨”、“事君数,斯辱矣”、“求也退,故进之”等内容,都可以认为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探究三: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中庸之道的作用;建议引导学生结合建设和谐社会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练习(一至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练习一、根据课程视频,完成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耕织图和。
2.《稚子弄冰》描写了四幅画面:、穿取图、敲钲图和。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满陂.(pō bēi)寒漪.(yī qí)耘.田(yún gēnɡ)稚.子(zì zhì)玉磬.(qìn qìnɡ)供.耕织(ɡònɡɡōnɡ)三、读拼音,写词语。
ɡēng yúnái zhòu四、根据句意,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你当.(dānɡ dàng)心小孩把这东西当.(dānɡ dàng)做果汁给喝了。
2.他在供.(ɡònɡɡōnɡ)销社供.(ɡònɡɡōnɡ)职快三十年了。
五、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结合课本,根据课程视频,完成填空。
(要竖起耳朵去听视频里的内容!耳朵!听!耳朵!听!思考!理解!思考!理解!)1. 本课三首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儿童烂漫可爱、热爱劳动的诗句是_____ ____ ;表现童稚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诗句是_________ ;表现牧童天真调皮、自在悠闲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__ 。
2.三首童趣诗描写的儿童生活环境各不相同,第一首写的是农忙时节的村庄,第二首写的是,第三首写的是。
二、形近字组词。
(查字典!)锥()浸()磬()征()椎()侵()馨()钲()稚()衔()街()证()三、根据句意,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一个满脸横.(héng hèng)肉的人,靠着一笔横.(héng hèng)财发了家致了富。
2.他终于供.(ɡōnɡɡònɡ)认了这笔资金是由王明提供.(ɡōnɡɡònɡ)的事实。
(完整版)论语课后答案
《论语》课后练习精讲一、《为政以德》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答: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
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2、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答: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这是孔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依据《季氏将伐颛臾》(16.1)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
“均无贫”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贫富”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实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因此,朱熹对“均无贫”这个“均”字的理解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二、《克己复礼》1. 在孔子看来,礼和仁的关系是什么?答: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
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
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目的(12.1);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1.2)(2.8)(17.21)2.宋儒说“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愿意有什么不同?答:(1)孔子说“克已复礼”指的是约束自己的言行、欲望,使自己的言行、欲望符合社会规范,不出格,以达到“仁”。
高二语文沂水春风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春风》课后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春风》课后习题答案随着考试的即将来临,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下面是WTT为你带来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春风》课后习题答案。
以供参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风》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答案林斤澜单写春风,朱自清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都写,你读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春风》着重写春风解冻、冬眠惊醒的北国之春的独特景象,读后可感知春天的豪迈雄健之美。
《春》从草、花、风、雨等各方面写出了处处诗情画意的江南春景,读后可感受到春天的柔美舒畅。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风》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答案说说《春风》里哪些语句给了你惊喜。
示例:①课文第6段写春风横空出世,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组成排比句,表现了春风来势不可阻挡之情形。
②第7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春风功劳之大唤醒了生命,形象、生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风》阅读练习・探究第三题答案朗读《春风》全文;背诵“一夜之间......”至结尾。
在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背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风》词句品味·积累题答案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用“老窖名酒”这样的口语比喻雅致的经典名句,请细加品味其独特的趣味。
2.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
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
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
这样的表达你见过吗?“好不痛快人也”是现代人常用的口语吗?这使你想起了什么样的心情和姿态?3.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
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房架子摇晃,本来是有点危险的,读者却没有危险的感觉,请体会作者特别的情趣。
1.首先,本体、喻体是差别很大的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但比喻新颖贴切,给人一种奇趣。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十三沂水春风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夫子哂.之(shěn,讥笑)B.比.及(bì,到)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C.以俟.(sì,等待)君子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论.语》(lún)解析:选B。
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B.因之以饥馑..(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C.风乎舞雩..(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D.如会同,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解析:选B。
饥馑:通常泛指饥荒。
饥,谷物失收。
馑,果菜失收。
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解析:选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乘桴浮于海..裁之B.道不行C.夫子莞尔..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解析:选C。
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
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
解析:选C。
C项,“嘲笑”改为“笑”。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完整版)沂水春风练习
(完整版)沂水春风练习13《沂水春风》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鼓瑟希,铿尔⑶唯求则非邦也与⑵莫春者,春服既成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比及三年,可使足.民⑶风.乎舞雩⑵冠.者五六人⑷端章甫...,愿为小相三、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比及三年,可使有勇⑹浴乎沂,风乎舞雩⑵不吾知也⑺以吾一日长乎尔⑶则何以哉⑻毋吾以也⑷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⑼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⑸异乎三子者之撰⑽何伤乎?四、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鼓瑟希,铿尔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A.因之以饥馑..,端章甫C.摄.乎大国之间D.异乎三子者之撰...B.如会同4.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B.风.乎舞雩C.冠.者五六人D.秦伯说,与郑人盟.5.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6.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因.之以饥馑(接着)B.子路率尔..三年(等到)..而对曰(飞快地)比及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D.舍瑟而作.(起身)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7.选出加点“以”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毋吾以.也A.以.吾一日长乎尔 B.素以.为绚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为国以.礼8.选出加点“与”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失其所与.,不知A.则与.之斗卮酒B.客从外来,与.坐谈C.吾与.点也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9.选出加点“知”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郑既知.亡矣 D.失其所与,不知.10.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摄乎.大国之间A.以吾一日长乎.尔B.夫子之曰,不亦宜乎.C.异乎.三子者之撰D.风乎.舞雩11.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宗庙之事,如.会同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如.有所立,卓尔12.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例:为.国以礼A.由也为.之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愿为.小相焉D.为.击破沛公军1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②千乘之.国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C.①亦各言其.志也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课时达标·沂水春风 十三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达标·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之以饥馑(叠加,增添)C.异乎三子者之撰.(述)D.吾与.点也(和)【解析】选D。
与,赞同。
2.下列与“鼓瑟希,铿尔”中“尔”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问君何能尔.D.定楚国,如反手尔.【解析】选A。
A项,“尔”用于词尾,“……的样子”,与题干中的“尔”一致。
B项,“尔”属于第二人称代词,你。
C项,“尔”是指示代词,这样。
D项,“尔”属语气词,相当于“耳”。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夫子喟然..叹曰D.古之学者..必有师【解析】选C。
A项,河北,古义:黄河以北的地区;今义:河北省。
B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D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下列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B.加之以师旅C.毋吾以也D.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解析】选B。
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展现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C.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同。
D.从文中可看出,孔子是一个和蔼、思想开朗、胸怀开阔、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大事,而且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春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春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词语。
1.(bāo biǎn)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2.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piāo fú)。
3.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pāo sǎ)匀净。
二、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下乡之后,对北京的春风,有了怎样的“别样的体会”?答:三、作者说,关于江南之春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你如何理解这里的“色香味俱全”呢?答:*四、作者这样描写北国的春风:“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
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你认为这样的春风美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五、作者在文末写江南的春天“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你认为他写得真实么?说说你的家乡的春天给你最鲜明的印象吧!答:⊙发展空间阅读老舍先生的《春风》,完成下列各题。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bì shǔ)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bān lán)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
高中语文《沂水春风》课件语文版(论语选读)
C.如此昂贵的造价,却只有日均1.5万的 客流,高峰脱班时间达到20分钟,完全没有 发挥其应有的运送效率,甚至还比不上每公 里造价只有几十万的普通线路。
D.《矿难》记述了太多的灾难与死亡, 描写了太多的血与痛,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 是关心群众疾苦,为那些死去的窑工和那些 受侮辱损害者呼吁。
解析:A.否定不当,删去“不要”。“遑 论”的意思是“不必论及,谈不上”,已经 有否定的意思了;B.语序不当,应为“继承和 弘扬”;C.全句缺主语。
(古义:夹 ________。今义:会合连
讲述
同。)
(2)摄乎大国之间
(古义:________。今义:拍摄。)
课堂探究
文 本 探 究(学生用书P63) 一、文本感知 1.相关成语 沂水春水: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沂水舞雩:指知时处世,消遥游乐。 2.主旨感悟 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
答案:D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 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 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个在他的自传中被深情描述的姑妈, 现在住在波士顿贫民区的一处破败房屋内。 成为“政治贵族”的他显然没有与她联系, 更不要遑论施以援手。
B.端午、中秋传统佳节既有古文化的弘 扬和继承,又蕴涵现代文明的激励和交流, “过节”既是事业的“加油站”,又是“常 回家看看”的“孝节点”,最大限度减少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春风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春风课后练习题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存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伙儿整理了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春风课后练习题,欢迎大伙儿参考阅读!春风林斤澜①北京人说:“春颈项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那个“颈项”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猛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③事实上,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
只是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
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
江南的春风触摸大地,像柳丝的漂动;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这才草长,花开,莺飞……⑤北京的春风真确实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颈项”。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
是潭、是溪、是井台,依旧泉边,凡带水的地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突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咆哮,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许多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看起来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关心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爽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爱力大无穷的好汉。
到喜悦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
第1课春分层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ǒu)涨.潮(zhǎng)酝踉.(niàng)B.黄晕.(yùn)混.杂(hǔn)斗笠.(lì)C.支撑.(chēng)薄.烟(bó)笼.罩(lǒng)D.嘹.亮(liáo)蓑.衣(suō)应和.(hé)【答案】C【详解】A.酝踉(niàng)——酝酿;B.混杂(hǔn)——hùn;D.应和(hé)——hè;故选C。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发髻宽敞蓑衣翁翁地B.单单风筝嘹亮赶趟儿C.黄晕空灵地毯欣欣然D.秀气澄清水藻密密地【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翁翁地——嗡嗡地;故选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22年世界杯将在卡塔尔举行,足球迷们纷纷呼朋引伴....,相约前往观看。
B.每天早晨,潇湘公园内有不少老人晨练,个个精神抖擞....。
C.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力。
D.为庆祝教师节,礼堂被布置得花枝招展....,师生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答案】D【详解】A.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符合语境;B.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
句中指老人们精神都很好。
符合语境;C.稀稀疏疏:不稠密、不紧凑。
句中指枝杈很稀疏。
符合语境;D.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不能用来形容礼堂,不符合语境;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春天的菏泽是一个牡丹花姹紫嫣红、游客如织的好地方。
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冠病毒不再扩散。
D.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答案】B【详解】A.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掉“否”;C.否定不当,可删掉“不再”;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掉“令”;故选B。
高二语文《沂水春风》同步练习
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在家里B.吾与点也与:赞成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义D.愿为小相焉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夫子何哂由也)B. 加之以师旅(以吾一日长乎尔)C. 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D.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尔何如)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孰能为之大B.风乎舞雩,咏而归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三子者出,曾皙后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异乎三子者之撰B.不患人之不己知C.无乃尔是过与D.沛公安在5.名句填空(12分)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比及三年比:比较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述述何伤乎伤:妨害C.吾与点也与:赞成宗庙会同会:指诸侯会盟D.其言不让让:谦让孰能为之大孰:谁7.下列“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如其礼乐,以(连词,相当于“而”)俟君子B.毋吾以(因为)也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8.下列对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五十或六十的小国)足民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9.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两首》课后练习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两首》课后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比比谁的字写得漂亮。
fǎn fùbiān zhīyǔzhòu yuàn yìqián cái shāo kǎo jīng líng wēn nuǎn二、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浇水(jiāo)泛起(fàn)播文(pō)B.聪明(cōng)柔软(rǎn)地毯(dǎn)C.异常(yì)一株(zhū)骑着(qí)三、比一比,再组词。
乌(_________)户(_________)压(_________)鸟(_________)尸(_________)庄(_________)导(_________)永(_________)乱(_________)异(_________)水(_________)刮(_________)四、选择合适的词填空(1)列宁做错了事能主动认错,是个(______)的孩子。
(老实诚实)(2)北京是(______)世界的古都。
(著名闻名)达·芬奇是(______)的画家。
(3)清清的溪水(______)地向前流去。
(欢快欢笑)(4)春风(______)地吹,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
(轻轻呼呼)西北风(______)地刮着,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下来。
(5)火药是中国人(______)的。
(发现发明)种葫芦的人(______)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
五、文中寻宝。
我读懂了,我会连。
六、填一填。
咏柳碧玉一树高,万条垂下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七、古诗乐园。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写的。
3.这首诗中的“_______”字和______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水春风》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摄.乎大国之间摄:代理
B舍.瑟而作舍:放下
C以俟.君子俟:等待
D吾与.点也与:赞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俟君子
B 异乎三子者之.撰宗庙之.事,如会同
C 子路率尔而.对曰舍瑟而.作
D 鼓瑟希,铿尔.点!尔.何如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 唯求则非邦也与
4.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端章甫,愿为不相焉B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三子者出,曾晳后 D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与“异乎三子者之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为吾知也B则何以哉C以吾一日长乎尔D夫子何哂由也
6.默写原句。
(1),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为国以礼,,是故哂之。
二、文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7—9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完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舍瑟而作.()
(2)风.乎舞雩()
(3)吾与.点也()
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材料一: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完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沂水春风》材料二:
有子早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不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论语·学而》10.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曾点所描绘的和谐盛世图景。
请简要概括。
11.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
参考答案
1.A
2.B 3 C 4.D 5 C
6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7.(1)站起来(2)吹风(3)赞成
8.(1)“希”同“稀”(2)“莫”同“暮”
9.译文:(我的志向)跟前面三位讲的不同。
10. 礼乐治国
11.礼的作用是以和为贵,在维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同时,也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各安其分,以保持社会安定。
另外,又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礼与和的关系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即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