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寻找·悲剧——贾樟柯电影主题词浅析

合集下载

《2024年“作者论”视域下的贾樟柯电影分析——以“故乡三部曲”为例》范文

《2024年“作者论”视域下的贾樟柯电影分析——以“故乡三部曲”为例》范文

《“作者论”视域下的贾樟柯电影分析——以“故乡三部曲”为例》篇一作者论视域下的贾樟柯电影分析——以“故乡三部曲”为例一、引言贾樟柯作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导演,其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文关怀。

本文以“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为例,从作者论的视域出发,对贾樟柯的电影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探讨贾樟柯电影的创作理念、叙事风格、人物塑造、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二、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理念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理念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反思。

他的作品往往以社会底层人物为切入点,通过对他们生活的描绘,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在“故乡三部曲”中,贾樟柯以故乡为背景,通过对故乡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深入挖掘,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叙事风格贾樟柯的叙事风格以写实为主,善于运用长镜头、跟拍等手法,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

他的电影往往没有明显的情节冲突和戏剧性高潮,而是通过平淡的叙述来展现人物和事件。

在“故乡三部曲”中,这种叙事风格得以充分体现,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乡人民的生活状态。

四、人物塑造贾樟柯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社会属性。

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展现出坚韧和无奈。

在“故乡三部曲”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不仅具有地域特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下人们的心理变化。

通过人物塑造,贾樟柯成功地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引发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五、社会背景贾樟柯的电影往往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在“故乡三部曲”中,电影以故乡为背景,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故乡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描绘,贾樟柯揭示了社会变革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同时,他的电影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六、结论综上所述,贾樟柯的电影以写实的手法、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鲜明的人物塑造,展现了社会变革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浅析贾樟柯电影的叙事方式

浅析贾樟柯电影的叙事方式

浅析贾樟柯电影的叙事方式贾樟柯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以其细腻而准确的画面语言和鲜明的叙事风格著称。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方式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非线性叙事贾樟柯的电影往往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他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呈现故事,而是通过闪回和回忆的形式来呈现。

例如,《山河故人》中,故事从一个现代的场景开始,但在接下来的片段中我们却看到了过去数十年中的片段。

贾樟柯运用这种叙事方式能够激起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同时使电影更具有现代感。

二、启示式叙事贾樟柯的电影叙事方式往往是启示式的。

他往往不会给出所有的答案,而是在虚无飘渺的场景中引导观众去自己发掘答案。

例如《青春》中的结尾,观众无法确定男主人公是否死亡。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使观众更好地参与电影和故事,与电影达到更深层次的对话。

三、跨界叙事贾樟柯的电影叙事常常涉及到其他资源的融合,比如音乐、绘画、纪录片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纯艺术”或“纯科技”的区分,使电影更具有信息量和多元性。

四、社会性叙事贾樟柯的电影叙事方式总是注重社会性。

他在描述个体命运的同时,也同时强调了社会的命运和历史的沉淀。

例如在《山河故人》中,贾樟柯并没有限制主角身份深入到一个人的内心,而是通过展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来揭示中国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伤痛和定位。

总体来说,贾樟柯的叙事方式高度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媒介的特点,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哲学性。

他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既莫名的温暖又让人触目惊心,欲令人流泪而又厌倦无味。

这种复杂的感觉正是他电影中叙事的主要特征。

贾樟柯电影的悲剧性

贾樟柯电影的悲剧性

论贾樟柯电影的悲剧性摘要: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其影像风格独树一帜,纵观贾樟柯的三部作品《小武》《站台》和新作《世界》,悲剧色彩都十分浓厚。

不过,这种悲剧性不像以往中国电影的传统悲剧那样,以人的死亡或爱情的不幸表现出来,而是通过理想的幻灭和抗争的失败体现出来,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上悲剧思潮的梳理来注解贾樟柯电影悲剧性的历史必然性和主要特征。

关键词:贾樟柯电影悲剧性命定自由意志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具有悲剧色彩的影片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从20世纪30年代的苦难现实主义电影开始,中国电影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悲剧美学”①,“它与西方电影那种强调人生的悲剧来自宿命、偶然性、性格缺陷”②的美学思想相比,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不过,以贾樟柯的电影为代表的很多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作品开始一反中国传统的悲剧美学特征,并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了与西方电影亲和的趋势。

一、从迷恋民族到迷恋自身中国的前四代影像制造者大部分秉承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把人的悲剧全部归因于社会和文化的腐朽。

不过,从《黄土地》到《菊豆》,中国“第五代”导演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悲剧情怀开始变得复杂化了。

在他们的作品中,通过对父辈生活地讲述,为中华的文化唱了一首挽歌,他们影片中的人物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个体,而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们的悲剧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总的来讲前五代导演的悲剧叙述都采用的是一种宏大的叙事手段。

但是,到了以贾樟柯为首的“第六代”电影导演这里,他们在对民族文化变得淡漠的同时,却热衷于以极大的热情讲述自己的青春体验,这种体验并不美好而是带有一点迷惘和麻木的感觉。

这使他们的电影必然显现出明显的悲剧色彩,不过他们的叙事已经从宏观走向了微观,从民族走向了自我。

事实上,这种自我意识的提升来自于西方电影的影响,作为“第六代”电影导演,贾樟柯曾说,上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电影就是德·西卡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这也许可以解释贾樟柯为什么会把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主角选择了小偷这个身份,同时他和他的同学对张艺谋、陈凯歌等人导演的电影表示极为失望,认为他们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实际上是给中国电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一曲“别样”的青春之歌——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成长主题

一曲“别样”的青春之歌——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成长主题

一曲“别样”的青春之歌——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成长主题一曲“别样”的青春之歌——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成长主题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能够通过视觉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刻画出人们成长的主题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解读该影片,探讨其所表达的成长主题。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由华语导演贾樟柯拍摄于1994年,影片以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为背景,通过讲述一群青年的故事,呈现了当时社会变革以及人们生活状态的变迁。

电影以一首歌曲《阳光灿烂的日子》为线索,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表达了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挣扎和追求。

首先,影片通过刻画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动,展现了人们成长的背景。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河南省农村地区,社会主义革命造成的变革和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形势日益坎坷。

影片中的男主角“郑杰”因劳动力外流而得以在部队服役,这种背景下的变动也为角色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其次,电影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入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成长困惑。

电影中的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他们的修身立德的观念,逐渐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

他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内心却难以安宁。

例如,其中一个角色曾是一名学者,但因为不愿过沉闷无趣的生活,放弃学业,去追求更加刺激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追求过程中,他却深感空虚和无力。

这些角色的经历和内心的矛盾让观众看到了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和迷茫。

此外,电影也通过情感线索,展示了人物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世界。

影片中的男主角郑杰和他的爱人阿红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整个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杰与阿红的爱情发展充满坎坷,从最初的相识相知到后来的分分合合。

这种情感的起伏表达了人物经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挣扎,也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成长的不易。

最后,电影中的成长主题通过视觉表达手法得以呈现。

电影采用了黑白无声的表现方式,将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化为了一种唯美的画面形式。

2015年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主题浅析

2015年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主题浅析

2015年国产青春系列电影主题浅析
李洪秀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青春电影主要是以青年人为影片表现主体,描述青年人的成长经历、生活际遇、个人思想信念、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电影.进入2015年,国产青春系列电影更是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并广受欢迎与好评.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电影主题以彰显美好爱情,突出怀念青春情结,表达真切人文关怀上处理得当.国产青春系列电影虽有不足,但前景广阔.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李洪秀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给你一次记住青春的机会--浅析国产电影《青春派》 [J], 姜鹏亮
2.青春·寻找·悲剧——贾樟柯电影主题词浅析 [J], 赵若昕
3.培养理论下青春电影打造的“青春梦”--以2010年至2015年国产中小成本青春片电影为例 [J], 殷爽
4.青春迷茫中被点亮的光——浅析国产青春片《谁的青春不迷茫》 [J],
5.2015年上半年国产校园青春题材电影鉴析 [J], 王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贾樟柯的电影

浅谈贾樟柯的电影

浅谈贾樟柯的电影发表时间:2019-02-27T11:07:58.0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林淑静[导读] 贾的电影在审美原则和现实性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统一,他的影片所记录的是日常的甚至往往是琐碎的。

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贾樟柯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的电影:“传统观念认为电影应该有冲突,应该能揭示出什么东西,但我迷恋表层,我不相信摄象机能够穿越它,我要保持摄影机看的态度,就只能让它看到我看到的东西,这个东西肯定在表层,你不可能看到表层之外,表层之外的都是你强加给人物的,都是你对人物和事实的想象和发挥,不管好还是不好,都是主观臆想的东西。

至于一个人看完电影之后能否穿越表层,有一些领悟,那是观众自己的是,不是作者的事。

谁也没有权利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我希望电影是这个样子的。

”也许这段话就可以解释他所拍摄的电影的外延和内涵,他用镜头忠实的记录一切而并非刻意去矫情,有自己的克制和冷静,却也有坚定的态度和观念。

贾的电影在审美原则和现实性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统一,他的影片所记录的是日常的甚至往往是琐碎的,场景的选择上也是那些我们随处可见的日常风景,可他从这样猥琐的生之现实中提炼出了属于自己的美感。

影片的场景表现出一种纪录片的特质,摄影机对空间的逼视与铺陈,由此成为一份目击者的证明。

如果说这是一个沉入的过程,它证实了影像的力量并使空间呈现出一种可触摸的生活质感.比如《小武》,《小武》是一部用16mm摄像机拍摄,全部由非职业演员出演的低成本独立制作。

以山西汾阳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小偷友情、爱情及亲情经历的描述,展示了中国北方一个内陆小县城的面貌和其中人们的生存状态。

一般来说,电影观众在电影的观赏过程中都放弃了对自我的控制权力,即背离了他们原有的现实立场。

电影院的特定环境使他们处于一种催眼状态。

维系观众与银幕之间的纯粹是一种假想的、梦幻式的关系。

但观众毕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他们总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带着自己的趣味和观念进入电影院。

探析贾樟柯纪录电影的表达方式——以影片《海上传奇》为例

探析贾樟柯纪录电影的表达方式——以影片《海上传奇》为例

作者: 袁帅[1]
作者机构: [1]新疆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出版物刊名: 今传媒
页码: 80-8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0期
主题词: 纪录电影;贾樟柯;口述;视听语言
摘要:《海上传奇》作为2010年世博会官方影片,对于该片导演贾樟柯来说无疑是一道"命题式作文".与众多历史题材纪录片、城市形象宣传片不同的是,《海上传奇》无疑寻求着更具特点及审美性的表达方式.本文将基于艺术美学的规律,从视听语言、叙事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索影片的表达方式与表达策略.。

关于“寻找”的三段式——对新生代电影“寻找”主题的另类解读

关于“寻找”的三段式——对新生代电影“寻找”主题的另类解读
心 ,他在 一次访谈 中真诚地表达 : “ 我可 以说是花 了
几年 的时间努力争取和更多的观众对话……我真的有
种对话 的愿望 ,特别 的需要 ,真 的不太满足 于仅仅 能拍片子 和现 有 的成绩 …… 《 过年 回家 》放 映 的时 候 ,我 有一个 很好 的感 觉 ,最起码 知道 了在 黑暗 当 中,从灯光熄灭到又再次亮起来之后,观 众是个什么
三、 “ 寻找 ”秩序的颠覆与重构
陆川的处女作 《 寻枪》也是一 部以 “ 寻找 ”为主
二、 “ 寻找”叙事的套层表述
贾樟柯 的 《 三峡好人 》讲述 了两个 山西汾阳人到 三峡库 区奉节县 “ 找人 ”的故事 。矿工韩三 明寻找的 是十六年前他 从人贩子手 中买来之后又被公安人员解 救的妻子和他们 的女儿;护 士沈红寻找的是两年没有 回家的丈夫,想知道 丈夫 的近况 。最终 ,三 明没有见 到女儿,他和妻子在长江边决定复婚 ;沈红见到 了丈 夫,他们黯然跳完一 曲舞后决定离婚 。两个独立的故 事共同镶 嵌于三 峡拆迁 的社会 图景 中。为 了在更大范 围上表 现中国社会状况和人们 的生存状态 ,贾樟柯依 然遵循 重在 “ 陈述 ”的纪实性叙事风格 ,在叙事方式 上放 弃了戏剧化 的叙事模式 ,不 以线性叙事结构来强 化戏剧性冲突 的情节 发展 。为了呈现生活 的复杂性与 混沌状 ,贾樟柯 自觉地选择 了开放性 的叙事策略 ,倾 向于建构一种 与纷繁 生活相对应 的多重杂糅的叙事结 构,注 重生活过程本 身的复杂性 、偶然性与无序 性。 在 故事的 “ 陈述 ”层面上 ,影 片是一个三段式的 双线索平行叙 事结构 。第一段 是韩三 明找人 的故事 , 中间插 入 了沈 红找人 的故事 ,最后又 回到 了韩三 明的 寻找叙 事中来 。从多重杂糅 的叙事结构 中,可 以看出 导演对 作品主题 的苦心经营 ,即他十分关注怎样去表 现这个发生在 三峡拆迁 背景 中的故事 。善于思考 的观 众会发现,影片在叙 事形式 与故事 内涵之 间形成 了某 种 内在的关联 ,这极 大地拓展 了电影 的叙事空间 ,同 时也为我们对 影片主题 的阐释提供 了多种可能。 事实上, 《 峡好人 》讲述 了两个关于爱情 的故 三 事 。这两个故事,一个 “ ”一个 “ ”,都是人物 合 分

关于贾樟柯作品的浅析

关于贾樟柯作品的浅析

贾樟柯浅析夏达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对中国大陆电影一直保有排斥和莫名的歧视。

觉得除了费穆,顶多还有个谢晋,除了谢晋,顶多还有个袁牧之,除了袁牧之,就还有田壮壮。

而至于陈凯歌,要不是张艺谋担当摄影,《黄土地》也不一定会怎么样。

(其实,个人认为,《黄土地》里大量的早已过时的日本式长镜头让人很不舒服。

)至于他的《霸王别姬》,那种通俗情节剧的模式,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具有一定人文色彩的商业电影。

而张艺谋,作为在中国知名度可能最高的导演,《红高粱》确实是达到了很难逾越的高度,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也让中国电影再次得到全面的国际认可。

除《红高粱》之外,《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也减缓了他衰退的步伐,至于《一个也不能少》,对于张艺谋,这种表现主义的导演来说,只是一次纪实性的尝试。

想来想去,还可以说说娄烨的《苏州河》。

其他的,很难让我感到太多的感动。

直到贾樟柯的出现。

在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片尽量弱化关于涉及政治、意识形态,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和私人化的表达,是一种个人生存体验的阐述。

而表达物质时代的精神荒芜与道德沦丧、劳苦大众的惘然与痛楚是贾樟柯一贯坚持的主题。

正如陈丹青所说的“我们这代人,口口声声说是在追求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认为艺术必须活生生表达这个时代。

其实我们都没有做到: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没有做到,我们的上一代更没有做到,因为不允许。

上一代是国家政策不允许,你不能说真话;我们的原因是长期不让你说真话,一旦可以说了,你未必知道怎么说真话。

“但到了贾樟柯那里,他是真的把那代青年的失落感,说了出来。

贾樟柯这个被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尔里希•格雷戈尔称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的青年导演中的佼佼者,他在用他的整个灵魂去创作电影。

在他的电影里没有高昂的调子,我们看到的是平民阶层的真善美,贾樟柯作为一位平民导演,将所谓的地下电影成功的带入了主流影院,在大片当道的今天,使得中国各种意识形态的电影类型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作为记忆的青春物语——浅析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作为记忆的青春物语——浅析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作为记忆的青春物语——浅析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张相宽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7(000)015
【摘要】贾樟柯是目前以电影的方式关注转型期中国社会及生活于其中的普通人的敏锐导演之一.由《站台》起,贾樟柯就开始讲述了这一时期的故乡人摸索着如何走出去和对寻求幸福的渴求以及探索的奔波.《小武》则探讨了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什么.当一个人在追求幸福却又不断地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任逍遥》则向我们展现了青年人面对这个时代时的迷茫和无望.【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张相宽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贾樟柯的现实感与世界性——以“故乡三部曲”为中心 [J], 符晓
2.论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的家国构想 [J], 王美红
3.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的叙事结构分析 [J], 宋泽
4.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的叙事结构分析 [J], 宋泽;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分析 [J], 邓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找与舍弃之间——评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

寻找与舍弃之间——评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

作者: 刘桂茹
出版物刊名: 艺苑
页码: 10-12页
主题词: 三峡 电影 第六代导演 底层 现代性话语 长镜头 影片 时代背景 悲悯情怀 注视
摘要: 一、注视底层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一直坚守着对底层人物的注视。

这种注视的可贵也许并不在于坚守本身,而是电影在坚守底层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敏感与痛感。

这是一种力量。

在《小武》《、站台》《、世界》等电影中,人们一如既往地从贾樟柯的电影中触摸到多棱角的现实,感受到苦涩的底层世界。

而底层在现实维度中的失落与边缘现状一次次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与悲悯情怀。

《2024年论贾樟柯电影中“离乡者”形象的建构方式》范文

《2024年论贾樟柯电影中“离乡者”形象的建构方式》范文

《论贾樟柯电影中“离乡者”形象的建构方式》篇一一、引言贾樟柯作为当代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导演,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在他的电影中,“离乡者”形象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反映了社会变革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灵体验。

本文将从电影主题、情节安排、角色塑造和镜头语言等角度,探讨贾樟柯电影中“离乡者”形象的建构方式。

二、电影主题与“离乡者”形象贾樟柯的电影往往以社会变革为背景,描绘出人们在社会变迁中的心灵历程。

在许多作品中,“离乡者”形象成为了重要的主题元素。

这些“离乡者”并非单纯的地理位置上的迁徙,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流离失所。

他们背井离乡,寻找生活的出路,同时也寻找心灵的归宿。

这种主题设定为“离乡者”形象的建构提供了基础。

三、情节安排与“离乡者”形象塑造在情节安排上,贾樟柯善于运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时空交错、回忆与现实交织等手法,展现“离乡者”的复杂心理和情感变化。

这种情节安排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离乡者”形象的内在含义。

此外,贾樟柯还善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来突出“离乡者”形象的特点,如家庭矛盾、社会压力等情节的设置,都为塑造“离乡者”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角色塑造与“离乡者”形象的立体化在角色塑造上,贾樟柯注重刻画“离乡者”的复杂性格和心理特征。

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深入的人物描写,使角色更加立体化。

此外,贾樟柯还善于通过角色的关系网来揭示社会的复杂性。

例如,通过描绘“离乡者”与家乡、与家人、与新环境的关系,展示出社会的多面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离乡者”形象的内涵。

五、镜头语言与“离乡者”形象的视觉表达在镜头语言上,贾樟柯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离乡者”形象。

他善于运用长镜头和跟拍等手法,展示出角色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来营造氛围,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这些镜头语言的运用使得“离乡者”形象更加生动、真实,更具感染力。

贾樟柯电影与分析

贾樟柯电影与分析

《小人物---大世界》------浅谈贾樟柯电影很喜欢贾樟柯的一句话:“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从《小武》到《二十四城记》贾樟柯用独特的艺术视角,诠释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变革的冲击下的小人物的坎坷命运。

贾樟柯用犀利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曾经我们很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画面,勾起了我们心灵对历史某一瞬间定格的触动。

在好莱坞商业大片充斥全球的今天,电影更多的是扮演娱乐化功能以及在娱乐背后的经济逻辑。

为了票房,很多商业化电影套路视乎异曲同工:名气演员+奇观。

电影更多的是在人为造梦和制造浪漫。

电影发展到今天,现在的电影逻辑的形成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是不是电影发展的合理化道路值得商榷。

电影是人类文化的一种,文化具有多样性,电影也应该具有多样性,商业电影的存在很有必要,但是,艺术电影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冲击下,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似乎越来越小,很多对艺术电影有着执着追求的导演也开始涉足商业电影,在电影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之后,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艺术电影由于很强的作者个人色彩,在影片的表现上有很强的主观性影响了关注对影片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在紧张的生存环境下,观众似乎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究电影作者的表现意图。

不过,我觉得艺术电影的存在很有必要,无论是从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上讲还是从艺术电影的思想性上来讲。

电影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舶来品,幸运的是电影的一产生便很快传入中国。

中国电影在起步上没有落后。

在好莱坞强势电影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尤其是作为新生代的年轻人更愿意看好莱坞商业大片。

中国的电影商业化趋势迅速扩张,从陈凯歌的《秦颂》到张艺谋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冯小刚的《夜宴》《集结号》,投资越来越多,明星阵容越来越强大,影片的过分宣传越来越严重。

商业化大片似乎成了中国目前电影的主流。

但是,一个人的出现令我们眼前一亮,他就是贾樟柯。

出生在山西汾阳的贾樟柯把他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对现实的思考搬上了电影的银幕,他把电影的功能恢复到电影诞生之初的记录和再现。

《站台》:对青春的放逐

《站台》:对青春的放逐

《站台》:对青春的放逐[摘要]贾樟柯的电影《站台》再次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青春故事:与其他影片讲述的故事属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相同的却是如必的青春。

主人公崔明亮意识到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后,开始放逐青春以排解抑郁,了解世间沧桑后又回归社会。

[关键词]身份放逐《站台》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内地青年的青春故事。

当轰轰烈烈地追逐梦想,却发现梦想始终照不进现实时,他们蓦然发现自己已经处在放逐之中。

社会身份的遗失。

以及对源于内心真实自我的追寻曾使他们离社会渐行渐远。

这渐行渐远其实是社会对他们的流放,家庭对他们的淡漠,更是这些年轻人对青春的自我放逐――以梦想的名义、以追寻自我的名义。

“放逐”指的是主人公在空间上不停的置换,也包括时间上的流放。

他们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他们对前方的未知不着边际地恐慌,他们在放逐自我,却又不敢面对现在――他们在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中没有安全感。

20世纪的瑞士家作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认为:放逐是一种严重脱离社会、疏远家庭、并逃离心灵港湾的生存状态。

而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站台》主人公崔明亮的放逐进行仔细的剖析。

被社会流放崔明亮是一个文艺工作者。

这个职业本身的特点就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不安于现实的性格。

中国内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

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指引下,经济建设被提上了重要日程。

似乎是不可避免地。

精神文明建设一定程度上处于被遗忘状态。

而影片中这批文艺工作者随着所在文工团被承包开始辗转各地进行演出,主人公崔明亮的流放之旅就此开始。

要想立足社会,我们都需要一个社会身份。

社会身份可能是多重的,因为我们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扮演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

然而弗里施认为这些多重的身份却并不足以反映内心自我的复杂性。

因为社会对我们这样的一种定义是静态的,是由过去发生的种种和记忆构建而成的定义。

它只是对某人某时社会角色和社会活动的照片式的定格。

这样的定义显然不可能与瞬息万变、不断发展的内心自我保持一致。

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文情怀

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文情怀

作者: 王沁钏[1]
作者机构: [1]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65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131-13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9期
主题词: 贾樟柯;纪实主义;三峡好人;小武;站台
摘要:贾樟柯电影通过纪实主义风格的影像把淳朴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贾樟柯的电影已成为一种理解中国的特殊方式,电影的叙事风格越发沉静和不张扬,在冰冷的现实中却又能够展现出温暖的基调。

电影中并不会刻意突出主题,而是将主题通过朴实无华的镜头体现出来,通过每一个主人公的表演,向观众展现最真实的画面,从而体会电影中那些边缘人物的情感以及显示人文情怀。

贾樟柯电影中的悲剧空间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悲剧空间塑造

作者: 程奇芳[1]
作者机构: [1]山西传媒学院,山西太原130012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64-6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24期
主题词: 贾樟柯;电影;空间;悲剧
摘要: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他一直致力于呈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个体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

他通过在电影中塑造不同种类的空间,来展现普通人在时代巨变中所面对的困境与悲剧,为我们揭示了无论社会怎样变化,故乡与土地给予人们的忠诚都应该牢牢地坚守,只有这样在时代的巨变中,个体才能为自己留出一片自由的、可以把握住的空间。

在沧海桑田的现代化进程转变中,不变的是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内在的对传统精神价值的追求。

青春·美学·文化——评点贾樟柯的四部电影作品

青春·美学·文化——评点贾樟柯的四部电影作品

作者: 吴涤非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艺术评论
页码: 53-55页
主题词: 电影作品 贾樟柯 国际电影节 四部 评点 文化 美学 青春
摘要:在所谓的“新生代”电影浪潮中,贾樟柯是一位具有鲜明创作特征的代表人物。

从1993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到拍摄短片,再到之后独自编导了五部长片.这位来自山西汾阳的年青电影人,传奇般地迅速崛起。

同时。

其作品独特的形式与崭新的内容。

也展现出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杰出才华。

十年来。

贾樟柯的作品几乎走遍了世界。

在许多地方寻觅到知音.这既是其本人的光荣,也是中国电影的骄傲。

而2006年《三峡好人》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喜获金狮大奖,更成为近年来中国艺术电影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上的最好成绩。

不仅如此。

从某种意义而言,在整个中国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的艺术片语境之中。

贾樟柯的创作.也应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现象。

论贾樟柯电影中的“寻找”母题

论贾樟柯电影中的“寻找”母题

论贾樟柯电影中的“寻找”母题
孟惠妮
【期刊名称】《东南传播》
【年(卷),期】2016(0)6
【摘要】第六代导演出生在一个水生火热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变革,很多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草草投入到了新生活当中.传统的拆迁、欲望的膨胀……慢慢的,人们开始走出自己曾经的生活圈,进入一个怪圈,迷失
了自己.贾樟柯大部分电影都是以此为主题,讲述社会变形中的得与失,并且大量运用“寻找”的方式,来填空社会的缺失.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孟惠妮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孤独的寻找者——论贾樟柯电影中的孤独策略 [J], 贾云霞;王文新
2.谈纪实与虚构在贾樟柯电影作品中的融合r——以贾樟柯电影作品《二十四城记》为例 [J], 张增丽
3.贾樟柯序列电影的文化地理学考察及转型中的贾樟柯 [J], 王士霖
4.贾樟柯序列电影的文化地理学考察及转型中的贾樟柯 [J], 王士霖;
5.逃离与寻找——论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概念 [J], 段晓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悲 剧 。 “ 民工 ” 这 个 2 , 0世 纪 末 开 始 出现 并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特定名 词 , 为 当 下 中 国社 会 的一 个 特 殊 群 成
19 年 以来 , 先 后 拍 摄 了 《 一 天 , 北 京 》 94 他 有 在 (94 、小 山 回家》 19 ) 《 19 )《 ( 95 、 嘟嘟》 19 ) 《 ( 96 、 小 武》 19 ) 《 台》 2 0 ) 《 (9 8 、 站 ( 00 、 公共 场所》(0 1 、 20 ) 《 狗的状况 》 2 0 ) 《 (0 1 、 任逍 遥》 20 ) 世 界》 ( 03 和《 (0 4 等影片。他 的故事片 《 20 ) 小武》 《 台》 《 、站 、 任
体味, 只有他们最清楚。身在银幕之前的我们 , 或许
因看 到 了 自己的影 子 而 为 之 动 容 , 许 因 庆 幸 自己 或 的人 生而 窃喜 , 之 , 总 留给我 们 的别样 的回味却 在心
头久 不散 去 。 二、 寻找 、 争 、 失 抗 迷
和无 知使 小武 堕 落成 了一 个扒 手 , 而 , 片 向我们 然 影 展 示 出 的是他 始终 不 曾泯 灭 的对友 情 、 爱情 、 情 的 亲
中 , 许 留给 他们 的 只 有 跟 随 火 车奔 跑 的那 个 通 向 也
未 来 的 “ 台” 站 。
想 做什 么 就 做 什 么 的任 逍 遥 状 态 是 《 逍 遥 》 任 中的斌 斌 、 济 、 巧巧 们所 追 求 和渴望 的。斌斌 对 小 赵 爱 情 的幻灭 、 未来 的无可 奈何 , 对 巧巧对 命 运 的不可
现实 中事 物发 展是 必 然 性 和 偶 然性 的统 一 , 是 确 也 定与 不确 定 的 统 一 。正 如 托 马斯 ・ 茨 所 说 : 不 沙 “
论它的商业动机和美学要求是什么 , 电影的主要魅
力和 社会 文化 功 能基 本 上 是 属 于 意识 形 态 的 , 电影
扬 地 跟 团长斗 嘴 的时代 弄 潮儿 , 是文 工 团改制 后 , 但
导演 所处 的 “ 点 江 山 、 扬 文 字 ” 代 , 一 种 生 指 激 时 有
存与 命运 的无 力无 奈 感 。3正如 贾 樟 柯 青 春题 材 系 l 列 电影所 表现 的一 样 , 在人 生最 华美 的青 春年 华 , 这 些年 轻人 却被 时代 、 社会 所 裹挟 , 进入 一种 他们 无力 掌控 的 生存状 态 。叛逆 也 罢 , 惘也 好 , 是 给他们 迷 都
新” 的小 勇却 嫌 弃 他 的钱 来 得 不 干 净 , 绝 收 他 的 拒 贺 礼 。他 真心 投入 到 与歌 女 胡 梅 梅 的恋 爱 当 中 , 但
曲《 任逍遥》 。
有论 者说 贾樟 柯 的作 品是 一 种青 年 文化 , 有 具
青春 性 的感伤 , 入 这个 已不再 是 第 四代 与 第 五代 踏
在《 台》 , 站 里 原本被称为“ 文艺工作者 ” 的一群
看 似 前途无 量 、 人尊 敬 的年轻 演 员 , 社会 变革 的 受 在 浪潮 中 , 逐渐 被推 到风 口浪尖 。崔 明亮 和尹 瑞娟 、 张 军 和 钟萍 这两 对 恋人 也 随之改 变 了原本 的命 运 。叛
逆 十 足 的崔 明亮 曾经 是 第 一 个 穿 上 喇 叭 裤 、 高 气 趾
提出怀疑, 但又无法预知未来。这使得他们无法确
定 自己的社会 位 置 , 们 迷 惘 、 扎 , 终 只 能 空 唱 他 挣 最

镜, 头歪斜 向一边 , 看似文质彬彬却又 吊儿郎当。然 而, 在他看似放荡不羁的外表下其实深藏着一颗真
挚 纯净 的心 。他 十 分 看 重 与 患 难 兄 弟 靳 小 勇 的 友 情 , 遵守 着 结婚 时 送 他 两斤 钱 的诺 言 , “ 过 自 他 而 改
逍遥 》 随后 的《 与 三峡好 人 》 在 国 际 电影节 上 频频 等 获奖 , 世界 影坛 赢 得 了声 誉 。贾 樟 柯 每 一 部作 品 在 的诞 生都 会 给为数 不 多 的观影人 和 水平颇 高 的评 影
人带 来 不小 的震 颤 , “ 但 叫好 不 叫座 ” 也成 为贾 氏电
2 1 年 9月 01 第2 6卷第 3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U N LO E A N TT T FE GN E I G( O ILS I N EE II N) O R A FH N N I S IU E O N IE R N S CA CE C DTO
体 , 给社会 带来 巨大 经济 利益 的同时 , 在 也逐 渐作 为

种 符 号进入 人们 关 注 的视野 。 与 民工 挂 钩 的字 眼
影 的一个 鲜 明特 征 。没 有 恢 弘 的场 面 , 有 曲折 的 没 情节 , 有强 大 的演员 阵容 , 没有 铺天 盖地 的宣 传 没 更 呐喊 , 樟柯 的电影似 乎 缺乏成 功 的基本 要 素 , 而 贾 然 他 的确 得到 了越 来 越 多人 的认 可 , 其 中 的原 因值 这 得探 讨 。笔 者希 望通 过 以下几 个关 键词 可 以探 寻 出
之 中小武 一无 所 有 了。也 许有 人会 说选 择 小偷 这样
的角 色缺 乏普 遍 性 , 但贾 樟柯 回答 : 一个 作 品里 的 “ 角 色 有没 有普 遍性 并不 在 于他 具体 的社 会 身份是 什 么 , 在 于你 是否 能从 人 性 的 这个 角度 去对 这 一 个 而
特 定 的 角色 加 以 把握 。 _ 不 难想 象 , 春 期 的叛 逆 ”2 青
贾 樟 柯 已经 在 中 国 影 坛 特 立 独 行 了 十 几 年 ,
春, 而是 令人 迷 惘 的 、 惑 的 、 逆 的 、 色 的 、 丧 困 叛 灰 颓 的、 缺乏 前途 但 又有 所 期 盼 的青 春 。 同样 风 华 正 茂 的年纪 , 这群 年轻 人却 承 担着更 多 的痛 苦和 无奈 , 处 在社 会 转型期 的 中国 当下 , 他们 的人 生 命 运 遭 遇 着 那个 时代 的种 种不 幸 , 必将 忍 受 着 青 春 蜕 变 的 种 也
只是 一种存 在 感 和认 同感 。既然 寻找 就必 然会 遭遇 挫折 , 于是 , 败 、 扎 、 起 、 争 便 随之 而 来 。无 挫 挣 奋 抗 论寻 找 的结果 与 意义 如 何 , 寻找 过 程 本 身 就是 对 生 活和 人生 的不 断探 寻 , 也 是 贾 樟 柯 通 过 他 的镜 头 这
贾樟 柯 电影 得 以成功 的原 因。

似乎 都 是些 贬义 词 , 而 贾樟 柯 对 民工 却 有 着 特 别 然 的感 情 ,我愿 意 看 民工 脸 上 灰 尘蒙 盖 下 的疙 瘩 , “ 因 为他 们 自然 开放 的青 春不 需 要 什 么 呵 护 , 愿 意 听 我 他们 吃饭 时 呼 呼 的 口响 , 为 那 是 他 们 诚 实 的 收 因 获 ”1。《 山 回家 》 _ 小 J 中为 了想 要 回家过 年 而被 餐 馆
作者简 介 : 赵若 昕(9 6一 ) 女 , 18 , 河南濮阳人 , 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 0 广 0 9级现 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为 当代 研 文学与区域 文化 。

8 ・ 0
赵若 听
青春 ・ 寻找 ・ 悲剧—— 贾樟 柯 电影主题。他 总 是 戴 着 一 副粗 黑 框 眼
从 《 山 回家 》 小 中那 个 寻 找 回 乡 同伴 的 民 工 王 小 山 , 《 武 》中迷 茫 无 措 的 小 偷 小 武 , 到 《 到 小 再 站
影像 , 毫无 生机 , 支离 破碎 。小 山 的青 春就应 该 如此
台》 中那群歌舞团里漂泊流浪的小青年们 , 以及《 任
逍遥 》 中两 个 荒 唐 的年 轻 人 斌 斌 和 小 济 , 我们 被 这 群 年轻 人身 上呈 现 的异样 青春所 震 撼 。这不 是让 人 期待 的 、 激情 的 、 阳光 的 、 进 的 、 满美 好希 望 的青 奋 充
S p 2 1 e .0 1 Vo . 6 No 3 12 .
青 春 ・ 找 ・ 剧 寻 悲
— —
贾樟柯 电影主题词浅析
赵 若 昕
( 广西 师范大 学 文 学院, 广西 桂林 5 10 ) 40 6
摘要 : 贾樟柯 导演 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征 , 无论是灰 色的青春题 材 , 还是耐人 寻味 的寻找意识 , 都
老 板 开除 的王小 山就是 这 样 一 个 年 轻 的 民工 : 衣 他 衫 不整 , 口脏话 ; 满 他被 大 学生 同 乡轻 视 ; 凶为 性 他

青春、 叛逆 、 迷惘
压 抑 而产生 性饥 渴 ; 失 魂 落 魄 地 在北 京冬 季 的寒 他
风 中游 走 。从 小 山 身上 , 们 看 到 的是 一 个 灰 色 的 我
收 稿 日期 :0 1— 6—1 21 0 3
吗?是什么造成 了小山这样的命运?这个没有结尾
的影 片 留给 我们 的也许 正 是这 样 的思考 。 同样 ,小武 》中 的 主 角小 武 自称 是 手 艺 人 , 《 实 际上却 是一个 扒 手 。这样 的 身份 注定他 必 然会 有一 一
体现着他对 当下底层 民众 的深 切关 注 , 也构成 了他作 品主题 的关键 因素 。贾 樟柯 以这种 独特 的思考 和表现手 法表
达着他对整个社会变革 的深刻 思索 , 并引发越来越 多的人看 清当下现实 。 关键词 : 贾樟 柯 ; 电影 主题词 ; 青春迷惘 ; 底层悲剧
中 图分 类号 : 0 .5 I 73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3 1 (0 1 0 0 8 17 3 8 2 1 )3— 0 0—0 4
他 跟 随剧 团到 处 走 穴 , 尽 世 情 冷 暖 。他 被 人 暴 揍 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