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数字与数的认识数字的名称和读写能力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数字的在数轴上的位置十以内的数的拆分和组合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术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解题技巧数的量与数的度量长度、面积、容量、重量的认识和比较使用标准度量单位进行量的读数和度量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实际量的感觉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比较和分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图表表示数据数据的简单分析和总结三、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操作性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实践,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踪评价:通过日常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频繁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评价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完成作业和任务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作品和解题过程,包括整洁、合理性、创意性等方面。

学情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展情况。

考试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检查学生对整个学年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将结合以上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并克服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改进措施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游戏、分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进展,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扩展活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授课时间:61课时设计教师:黄俊英马剑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并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通过动手操作、探讨交流,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组成。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学生会使用“=、>、<”这些符号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观察、探讨,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解决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学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前言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严谨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大纲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一年级上册学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的概念,学会加减法运算,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数的概念1. 认识数字0~10,理解数字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学会数数,能从1数到100。

3. 掌握数的组成,学会用数词描述物体。

第二单元:加减法运算1. 学会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学会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意义。

3.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单元:几何图形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拼组。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 学会人民币的换算,掌握基本的支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懂得珍惜货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五、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数学日记等。

2.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数学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精品文档】一年级数学上册纲要免费

【精品文档】一年级数学上册纲要免费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一年级上册课程种类:必修课教学设计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讲课时间: 61 课时讲课教师:李颖利讲课对象:一三班学生一、课程目标:1.娴熟地数出数目在20之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划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次序和大小,掌握10之内各数的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之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领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优秀习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课程内容:1、第一单元:数一数( 1 课时)2、第二单元:比一比(2课时)比多少1课时比长短1课时3、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1 ~5的认识3课时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0 的认识和相关 0的加减法 2 课时4、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5、第五单元:分类( 2课时)6、第六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20 课时)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10的认识和相关 10的加减法4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淆4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7、第七单元 :11 ~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8、第八单元:认识钟表(2课时)9、第九单元: 20之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9加几3课时8、7、6加几4课时5、4、3、2加几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10、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三、课程实行建议1.数与代数着重从现真相境中让学生领会数的含义,发展数感,供给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获取对大数的感觉,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估量,鼓舞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授课时数:73课时★设计者:高新区实验小学徐文静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课程描述】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使教材的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教材的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小学生阅读。

本册教材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及实施策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背景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五个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
【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
1.课程评价
本学期评价总分100分,结果以等级呈现,评价项目包括过程性评价(占40%)和期末终结性评价(占60%)两个部分。

学业评价95分以上为优,85—94.5分为良,60—84.5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

总评=过程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 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比较和排序- 数的分类和归纳2. 数的运算-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技巧-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问题3. 数的应用- 数的表示和分解- 数的计数和测量- 数的时间和日期4. 图形认识- 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命名- 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图形的组合和分类5. 图形的应用- 图形的绘制和构造- 图形的变换和对称- 图形的应用问题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 日常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 期中评价:通过小测验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 期末评价:通过考试和综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数学教具:计数棒、计数球、几何模型等- 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参考文献-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教学大纲指导意见(一年级上册)。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以下数学知识和能力:1. 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能正确书写和念读0-100的数字;2.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掌握数的顺序;3.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4. 能够简单估算数量,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5.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的认识与书写:- 认识0-100的数字;- 正确书写数字的方法;- 念读数字的方法。

2. 数的顺序与比较:- 数的顺序排列;- 数的比较大小。

3. 简单加法与减法:-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数量的估算与比较:- 估算数量的方法;- 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5. 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推荐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研究效果;2. 演示教学法:通过示例演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提高研究效果;4.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学的质量,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小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项目作品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项目或作品,评估其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等;3. 游戏和活动材料:数学游戏卡片、游戏规则等;4.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安排,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时间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课程实施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课程实施纲要
3.统计与概率: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4.综合与实践:会在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数一数
1课时
4.综合与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的过程。
5.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尝试完成任务,提高教学有效性。
6.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
2.定期进行小型竞赛,包括:计算竞赛、解决实际问题竞赛等。
3.定期进行作业展览交流会,加强生生互学,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
4.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7.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发现、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8.重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9.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小组建设和学生的个别辅导。
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完成学历单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得分及时计入数学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表中。
2.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将学生的情况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做好错题收集与整理分析。
4.搜集有关资料,完成数学实践活动,并撰写出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整理与复习。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实施手段
严格按照“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的教学设计的 要求设计教学
三、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探究、交流。 结合重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的 方式呈现;同时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掌握数学 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 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球。 5.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 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 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6.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把数学与语文学 科、美术、音乐等学科整合在一起,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和美课堂。
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 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 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 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 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结果性评价:纸质性测试评价和游园
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主体和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1.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 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并全对,奖励小红花、 等级+评语等等。 2.评定等级: 课堂学习:对认真听讲、发言积极的孩子奖励 一枚小印章,15个小印章换一张表扬信。 作业:圈(漂亮的数字)、写(激励性的评 语)、盖(美丽的小印章)相结合。 3.不定期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上进。
3 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 知识的含义。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故事、儿歌、游戏、猜谜语等)。鼓励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重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6. “数学,作为理性化身,它已渗透到文化文 明的各个领域,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由隐到显,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授课时间:四则混合运算(一) 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二) 1课时有关0的运算(一) 1 课时有关0的运算(二) 1课时机动时间 1课时总计 5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类型:新授课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60课时左右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一-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实施: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

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学生能够认识0-1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和比较,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

2. 空间与图形: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和辨识。

3. 统计与概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分类、排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验或考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我评价能力。

以上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导大纲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导大纲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导大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数学知识:- 认识数字0-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认识货币单位,理解货币的加减运算;- 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初步概念及简单的单位换算。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数的概念- 认识数字0-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学习数的组成,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

2.2 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学习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习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意义;- 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3 货币单位- 认识人民币,了解货币单位的意义;- 学习货币的加减运算。

2.4 长度、面积、体积的初步概念及单位换算- 认识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 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

五、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辅助材料:教学挂图、课件、练习册等;-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具等。

六、教学时间本册教材的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共计16周。

七、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学期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学期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课时:60课时设计者: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小学杨嘉宾背景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认数和计算,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目标一、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各数。

二、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以内的减法。

三、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五、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六、认识符号 、 > 、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 以内数的大小。

七、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八、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内容一、数一数( 课时)二、比一比( 课时)三、 ~ 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 ~ 的认识( 课时).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的认识和有关 的加减法( 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课时)五、分类( 课时)六、 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 、 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 、 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 的认识和有关 的加减法( 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课时)整理和复习( 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课时)七、 ~ 各数的认识( 课时).数 ~ 各数、读数和写数( 课时).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八、认识钟表( 课时)九、 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课时)十、总复习( 课时)实施一、课程资源1、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数学(上册)》2、教学相关教具:数位顺序表,卡片3、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及适时选择相关优秀资源二、教学方法.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授课教师:陈伦星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好好把握,但不要急于求成。

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和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和家长一起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课程内容: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标准: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能正确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3、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读、会写1到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4、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内容标准: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标准: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
郑州市二七区运河城实验小学陈华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2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授课时间:60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一年级教师
◆背景:
本期实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与代数领域中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
1.会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7.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把数学与语文学科、美术、音乐等学科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和美课堂。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数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问答、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展示等途径。

2.课后反馈:主要通过课本习题、多种形式的作业、试卷测试等途径。

◆整理与复习
以本册所学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通过整理归纳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进行再次开发整合。

2.练习:课本上的习题及精选的习题。

3.自制: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卡片、模型等教具。

4.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5.教师用书:参考教师用书中教学建议实施教学。

6.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那么数学的天空更美丽,学生会更愉悦。

同时,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如淋春雨,如饮甘泉,将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手段
严格按照“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的教学设计的要求设计教学
三、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探究、交流。

结合重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同时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 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故事、儿歌、游戏、猜谜语等)。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重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6.“数学,作为理性化身,它已渗透到文化文明的各个领域,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隐到显,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

◆课程评价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1.通过课堂观察和多种形式的作业进行评价,可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课堂情况: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自主探究、是否主动乐于与同伴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课堂随时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状态(预习、课前准备、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通过问题的解决,观察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情况:
(1)书写本规范书写,每个数字要按照老师设计的点儿写到位,做到饱满、美观。

(2)实践性作业要重视,如:制作数字卡片练习数的组成、计算。

制作钟表进一步认识时间。

画图表示加减法含义。

跳方格认识位置等等。

(3)口头性作业:背数的组成,说一说每单元的学习内容等等。

(4)多种练习题,错题是否订正到位。

二.结果性评价:纸质性测试评价和游园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主体和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1.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

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并全对,奖励小红花、等级+评语等等。

2.评定等级:
课堂学习:对认真听讲、发言积极的孩子奖励一枚小印章,15个小印章换一
张表扬信。

作业:圈(漂亮的数字)、写(激励性的评语)、盖(美丽的小印章)相结合。

3.不定期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