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高教研究
!""#年第$"期
刘华东
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
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要: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性的课题。

多校区办学的现实呼唤着管理机制的创新,这不仅
对于提高多校区的办学效益,而且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双力推动的产物。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多校区办学的行列,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性的课题。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如何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这既是多校区办学的自身需要,也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新的要求,它不仅对于提高多校区办学的效益,而且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形成和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始于!"世纪%"年代中期,
发展于&"年代,
形成于!$世纪初。

$&%’年,国家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为了
解决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弊端,加快向一流大学前进的步伐,国家积极推行院校合并与重组,朝着规模大、学科全的综合性大学方向迈进。

也有部分高校为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寻求外部发展空间,建设新的校区。

(一)多校区办学的基本类型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办学,其校区可以相互毗邻,也可分处异地。

根据校区的形成和起源,可以分为合并高校模式和新建校区模式两种基本类型。

合并高校模式,是指两个或多个院校的合并。

据统计,仅
$&&!至!""$年的$"年间,
我国共进行了!(’次院校合并,先后有#$!所高校进行了合并与重组,
组建了!’"所新的大学。

其中,以!"""年为最多,短短的一年共进行了$"’次合并,有!")所高校经合并重组为(&所新的大学。

目前教育部直属的
(!所高校中有’"所是多校区办学形式。

新建校区模式,是指学校到外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办学增长点。

$&%’年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市闵行区征地
’"""亩率先筹建闵行校区,成为国内较早进行新校区办学探
索的高校。

在新建校区办学模式中又有异地和同地两种情况,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等就属于异地办校区的情况。

此外,也有某些高校同时兼有并校和新建校
区,如中山大学的北校区(原中山医科大学)属并校模式,其珠海校区则属新建校区,等等。

(二)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多校区的管理一般都采用“条”与“块”结合的模
式。

所谓“条”管理,即是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是学校有关
职能部门向校区实施的延伸管理;而“块”管理则是校区内部的横向管理,是由校区成立的管理机构实施的本区化管理。


据“条”与“块”的职能定位不同,管理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
“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是一种高度集权型的管理。

其特点是管理的重心集中在校本部,校区管理只是各职能部门在空间上的触角延伸,各校区的办学资源由校本部统一调控。

为了体现合并办学的优势,实现从多个办学实体到一个办学实体的转变,合并高校大都倾向于选择集权管理
的模式,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和统一规划。

对于将在校生一分为二,放在不同校区
培养的高校,为保证人才培养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一般也多
采用“以条为主”的模式。

学校成立校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监督和指导校区各机构的工作。

各机构在行政上接受校区管委会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学校相应职能部门的管理。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

这是一种相对分权型的管理。

其特点是学校和校区在管理上有明确分工,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校区,校区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既紧密联系又相
对独立。

采用“以块为主”管理模式的校区在办学上可以各具特色、自成体系。

对于将部分院系(专业)整体放在校区办学的高校,一般多采用这种模式。

部分合并的高校由于历史形成的学科和专业的完整性,也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二、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利弊分析
多校区办学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多校区办学的迅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过去单一性的办学格局和培养模式。

但是多校区办学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一)多校区办学的优势$*有利于高校拓展发展空间,
扩大办学规模和服务领域,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院校合并,使一部分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得以实现短期内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的规模扩大,影响力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得以增强;另一方面,一些高校通过另辟新的校区,突破了原有地域及空间上的局限,实现了发展空间的拓展。

新建校区一般都地处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经济开放城市,有的是由多所大学汇聚而成的现代大学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经济环境为学校的高起点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利于促进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
!""#年第$"期中国高教研究
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群,创造新的学科生长点。

特别是多所高校的合并,为实现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学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推动教育管理改革,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益。

多校区办学为推动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多校区办学资源的统一协调和配置、学科专业结构的重新整合与优化以及精简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为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奠定了基础。

许多高校在新的校区进行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改革和探索,如有的实施完全学分制,有的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等等。

(二)多校区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办学思路与管理模式的协调问题。

多校区办学发展迅速,而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是一个滞后的决策过程,许多高校还来不及对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多校区办学就开始了,许多办学问题是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行,加上中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从观念、思路、体系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

!&学科布局与融合的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合并高校而言,其学科专业的建设目标是朝着多科性、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由于合校前各校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多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在具体学科的建设上也是基础不同,特色各异,所以并校后,其首要任务即是对众多学科专业进行结构调整和重组。

当然,这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是需要付出长期而又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而对于新建校区的高校来说,其新校区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往往相对滞后,影响到新校区办学功能的发挥。

%&师资队伍紧缺与水平提高的问题。

由于扩招,许多高校造成师资力量不足以及青年教师多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于新建校区问题尤为突出。

如有的高校的新校区没有常住的教师,绝大部分教师属于“走教”。

虽然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已经使人们彼此间的联系变得非常快捷和方便,但仍然代替不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师生见面机会太少,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建校区办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这主要因为,一是新建校区一般都地处偏远,周边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文气息比较淡薄;二是由于新建校区办学时间短,没有历史积累和沉淀,缺乏校园文化底蕴,校区文化建设往往只能从零开始;三是新校区在创办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种种不足和缺憾,要么只有低年级学生,要么只有部分从校本部剥离出来的专业院系,造成不同专业和高低年级之间缺乏必要的交融,而且师生分处两地,也缺乏交流和沟通。

(&办学成本问题。

新校区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问题直接制约着多校区的建设和发展。

几乎所有的新建校区都是以贷款为主的,建校就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包袱,新校区的运行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

办学成本问题是影响和困扰多校区办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多校区办学呼唤管理机制的创新
面对多校区办学这样的新课题,用传统的办学思路、管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去加以研究和解决。

$&确立新的办学理念,贯彻新的管理思路。

多校区办学必须确立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路,新校区更应如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坚持“三高三新”的管理理念,“三高”,即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三新”,即新模式、新理念、新思路。

学校在校区管理方面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对口管理,职能延伸”的管理思路,加强新老两个校区的管理与协调。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树立高效率的原则,精简机构,一职多能。

多校区办学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确立新的用人模式提供了契机。

有的高校在探索实行“保存、代理、招聘”三结合的新的人事制度,保存办学最核心的队伍,即核心的师资队伍和精干的管理队伍,减少学校固定人员规模,教辅人员基本上采取人事代理制度。

后勤及办学的辅助部门主要以招聘为主。

同时,精简机构,将职能相同和相近的部门组合成立综合性的办公室,强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一职多能,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许多学校成立校区管理委员会,对外代表学校加强联系与协调、对内强化管理和监督。

%&强化自我教育,突出育人为本。

面对新校区学生组合不完整的现实,许多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学生“三自”管理模式。

“三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校区工作一切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新的教学与实验模式。

多校区办学方式各异,有的更多体现在教学功能上,有的则作为新学科的增长地,有的放低年级的学生,有的则放高年级的学生,还有的放部分完整的学院和专业。

在这样多样化的办学形式下,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如学分制、选课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教学考核和评价等都应做必要的改革。

(&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将多校区联为一体。

多校区自成一体,各成校园,尤其是新办的校区,不乏相距甚远地跨城市、跨地区、跨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各校区办学效率,降低办学成本。

采用视频系统、同步系统,加强多校区的网络系统联系,增强工作的同步性,提高无纸化办公程度。

发展网络教育文化,通过互联网加强校区之间的联系,新老生之间和师生之间通过互联网可以保持随时的联络,在各校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即时转播。

#&探索后勤社会化的服务模式。

后勤社会化问题探索了十几年,但是发展不平衡,各校差距较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持“社会化模式、市场化机制、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在新校区的物业管理和饮食方面引进社会上有信誉、有品牌、有专业化水平的队伍,形成有序的竞争机制,在后勤管理社会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一项异常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多校区办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存在着许多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勇于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推动多校区办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研究员,山东东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