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

合集下载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引言】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1个小时。

第一部分:主题:认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功与功率,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教学目标:- 理解功及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对于机械能的种类,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例如,一个持重物的人在爬楼梯,他们需要向上提供一定的力量,通过爬楼梯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中,人不但做了功,而且还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势能和动能。

2. 讲解- 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3. 练习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和功率的公式,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并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他们了解机械能的常见类型和转化。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原理;- 通过实例呈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一个块,通过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发现块消失后,它的能量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于系统中。

2. 讲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练习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场景模拟,练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学设计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一、课标要求内容要求3.2.1明白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彼此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彼此转化。

例1 用荡秋千的进程定性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形。

3.2.2明白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3明白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例2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2.4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利用对社会进展的作用。

活动建议查找资抖,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写一篇调查报告。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讲述功和能的初步知识,要紧内容有: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和动能、势能的彼此转化规律。

功和能的关系及各类不同形式的能彼此转化和守恒的规律,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彼此作用的本质,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能的概念把各类自然现象统一路来,揭露了自然界中的各类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联系的。

本章所讲述的机械能是最多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是学习各类不同形式能的起点;所讨论的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是运动和力的进一步综合和扩展,也是明白得机械能和他各类不同形式能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电功和电功率打下基础。

本章的前三节要紧讨论“机械功”。

第一节介绍“如何才叫做功”,成建功的概念,给出功的公式和单位,学习测算功的大小;第二节研究“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从而成建功率的概念,给出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并运用公式测量功率;第三节通过度析机械做功的实例,熟悉有效功和额外功,由此成立机械效率的概念,学习测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第四节那么要紧介绍“机械能”。

以功的概念为基础,提出“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即具有能”,安排的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分析两种形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别离跟什么因素有关,最后指出动能和势能是能够彼此转化的,做功的进程确实是能量彼此转化的进程。

三、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内容,教学用10课时,第三节用3课时,温习、测试及试卷讲评用3课时。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 功【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内容一:力学中的功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2、P63的相关内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自学检测】1.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摩擦力对木块移动起阻碍作用。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1.图P11.1—2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2.图P11.1—3力没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下面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

如:小孩推车,车不动,推力不做功。

(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力没做功,如:小明提着水桶水平移动,拉力没有做功。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目标:1、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

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的测算功。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明同学用尽全身力气想举起杠铃,可是杠铃在地上却纹丝不动。

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同学对杠铃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怎样才叫做功让学生阅读“活动1”部分的内容后进行讨论:①物理学中对做功是怎样规定的?②做功必须包含那些要素?待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后演示以下内容:【演示1】手托书本静止不动。

【演示2】放在桌上的黑板擦在手推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讨论】演示1中手托书本静止不动,手对书本做功了吗?演示2中手对黑板擦做功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加以明确:托力对书本没有做功,因为书本没有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

演示2中推力对黑板擦做了功。

【演示3】手托书本平移了一段距离。

【讨论】手的托力对书本做功了吗?为什么?【明确】没有做功,因为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

【板书】:在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做功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二者缺一不可。

让学生举例:【明确】通过实例分析“劳而无功”,“不劳无功”的情况。

{举例包括:用手推车没有推动,虽然累的满头大汗,却没有做功,这就是“劳而无功”。

踢出去的足球,离开脚后虽然又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这段距离上没有做功,这就是“不劳无功”。

}【板书】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先让学生举出这三种情况的例子,根据学生举例情况教师再加以补充。

让学生阅读“活动二”部分的内容,回答力对物体做功了吗?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

八物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导学案

八物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导学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情境导入打扫教室时,小华提着一桶水沿水平方向走了20m,累得汗流浃背,小红笑着说他没做功,小华很是苦恼,费了这么大的力居然没做功,不会吧?目标自评(分)1.(3分)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4分)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3.(3分)了解功的物理意义.学习过程一、功的概念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图8.1-3中,甲图:提力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乙图:力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

3、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

4、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水平方向上运动员踢球的力对球(是或否)做功,原因是。

二、功的计算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功=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3、例题:(题见课本)解:马的拉力做的功W=答:检测自评(分)1、(4分)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2、(3分)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匀速移动3、(3分)奥运会射击比赛,枪膛长30cm,火药在枪膛内对子弹的推力是100N,子弹离开枪膛后前进了50m,火药对子弹所做的功是。

4、(10分)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情境导入学了做功的知识,小红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将砖头搬到楼顶,想到用人工搬做功应当一样多,说明使用机械并不省功,人们利用机械到底图什么呢?目标自评(分)1.(3分)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2.(4分)会进行功率的简单计算.3.(3分)了解功率的应用.学习过程一、功率概念1、阅读课本前几段内容,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并填写下列空白: 建筑工地上要把砖送到楼顶,或用起重机搬运,或用工人搬运,不管怎样搬运,都是克服重力做功,那么运送砖块所做的功我们可以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运送同样多的砖,起重机和工人所做的功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但是工人所用的时间_______(填“长”或“短”),所以工人做功较______(填“快”或“慢”).2、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_____,时间长的做功较_____.(填“快”或“慢”)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______,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______.由此可见物体做功有_______之分.这跟物体的运动也有_______之分是一样的.3、功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其中W表示______,单位是____;t表示________,单位是______. P表示_______,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___做单位,1kW=________W.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功率计算1、例题(题见课本)解:起重机提升大石头的功率P=答:检测自评(分)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B 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C 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D 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2、(3分)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 )A 2400WB 1200WC 20WD 50W3、(3分)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 2:9B 2:1C 3:2D 3:14、(3分)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________J,它的功率是_______W,合________KW.5、(8分)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沿水平道路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 外的货场,共用时40min,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功的功率.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情境导入2013年6月4日,一架国航由成都飞往广州的波音757客机的机载雷达罩在数千米高空被小鸟撞出一个大凹洞,机组人员处置得当,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目标自评(分)1.(5分)知道什么是动能. 知道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5分)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知道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习过程一、动能1、认识能量:物体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_____,简称___,它的单位是____,简称___,符号是____.2、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猜想:同样的距离,射出的子弹能将木板击穿而投出去的石子却不能,想到动能大小可能和有关;同样大小的铅球和塑料球从手中落下,铅球能将泥地砸个坑而塑料球不能,想到动能大小可能和有关。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A、5W B、50W C、500W D、5000W
冲刺练习.用10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1)推力做得功多少?(2)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三、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变式拓展1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A、提着桶站立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教学方法
归纳法
学习环节
复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功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功。
2、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的位移.
(2)物体没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冲刺练习、某人用20 N的推力把一个重400 N的箱子水平移动了10 m,则此人对箱子做的功_____J;若此人又将此箱子匀速提到高1 m的货架上,此人对箱子做功又为________J.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P表示。
2、公式:P=W/t
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注意:做的功多不一定功率大,所用的时间短也不一定功率大;只有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才大。

第11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第11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1 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 1m 的距离所做的功为 1J。 即:1J=1N×1m=1 N·m
注意: 在计算过程中,力 F 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3.功的简单测算: (1)如图所示,请学生估算:用手匀速托起两个 鸡蛋升高 lm 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2)如图所示,人拉着重 2000N 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 5m,你能求出此人做了多少 功吗?如果拉力为 500N 呢?
7.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4∶3,它们做同样多的功需要的时间之比为t甲∶t乙

;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所做的功之比W甲∶W乙=

8.我国优秀的短跑运动员 100m的跑记录是 10s,据研究,运动员保持这一速度前进蹬地
的平均作用力约为 900N,那么运动员奔跑的平均功率为
W;运动员跑完所做的功

J.
9、有一矿井深 80m,每分钟积水 5m3,为了不让水留在矿井里,至少应选用多大功率的水泵
A、150W
B、300W
C、1500W
D、3000W
4.甲、乙两人爬楼梯比赛,已知两人的质量之比为5∶6.现在同时出发从一楼跑到三楼,
测得甲、乙两人所花的时间之比为9∶10,则甲、乙两人的功率之比是( )
A.3∶4 B.4∶3 C.25∶27 D.27∶25
5.汽车上坡时,驾驶员通常要换成低速档,以减小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行使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C. 小球 M 对 C 点物块做功多
D. 小球 M 对 D 点物块做功多
7.在平地上用 50N 的水平推力推动重 100N 的箱子前进了 10m,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 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 15cm,他做了多少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案)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1节功教学目标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分析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的“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单。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教学器材实验小车、书本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物理学中的功》、《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功》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播放图片】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说“功”这个字,在“有功之臣”、“劳苦功高”这些词语中,功表示功劳;在“事半功倍”、“大功告成”这些词语中,功表示成效。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纠正检测中出现的错题,复习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知识点。

2.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错题进行分析、探讨、纠正,并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对易错点知识进行限时检测,同时训练解题的速率与效率。

【教学过程】一.将答案投影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查错题,并将错因总结在下表中。

二.典型错题归类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相关错题1、5、9知识点: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没有距离、有距离没有力、力和距离垂直。

对应训练:(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2).船在水面上匀速行驶,受到重力、浮力、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其中()A.重力对船做功 B.浮力对船做功C.牵引力对船做功D.没有力对船做功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相关错题2、3、10。

知识点: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通常认为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即减小的能必定转化为增大那个能。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隐含条件(如光滑、不计阻力等),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对应训练:(3)、空中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4)、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3、功和功率的相关计算相关错题4、7、11、15、19、知识点:(1) W=Gh=FS=Pt P=W/t=Fv(2)应用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功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学案总编号: NO. 22命题人:夏军审核人:焦致新王培春一、学习目标1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1、2、2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3能根据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例如)(例如)(例如)4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5体会到简单机械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能从功的角度去理解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和“省距离”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自主学习(一)、关于功的概念1.指出: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计算公式:W表示,F表示,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1J=1N·m功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的。

4. 1J的功有多大?从地上拿起一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做功大约1J。

5. 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

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二是。

强调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6.例举下列三种情况,判断对物体有没有做功:①物体受力的作用,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一定距离;②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

(二)、关于功的计算1、根据书本上的例题讲解请自己在下面整理一遍。

三、知识探究1、试分析下列情境中哪些力做了功?哪些没有力做功?并说明判别的理由。

1用力水平推动物体2.小球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匀速运动3.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拉4、搬而不起。

8、小红背着书包水平前进。

5、马拉着木桩水平运动。

6、叉车将货物向上提起7、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2、分析不做功有几种情况。

( 例如 ) ( 例如 ) ( 例如 )3、感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 ,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 ,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

说明这个力做的功越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整体设计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单元内容分析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单元首次向学生提出能量的概念,是后续九年级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的基础。

在后续的学习中,九年级还将学习“电能”、“内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涉及能量的内容。

因此本单元的内容是能量知识在初中阶段的重点部分。

本章共分四节: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通过观察现象和日常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进而理解公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通过不同事物之间做功快慢的对比,建立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公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功率的推导公式。

第三节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没有在能量的概念上进行拓展,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人能量的概念一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教科书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实例,引出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质量的关系,根据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通过呈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交流,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通过想象提出问:减少的机械能去哪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内容。

通过介绍我国一些科学技术让学生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二、本章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三个一级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和“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要求如下: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例1 定性说明荡秋千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例2 分析《天工开物》中没水装置工作时能量的相互转化。

【大单元教学】11.4教学设计: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教学】11.4教学设计: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给出机械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

活动一:如图,将滚摆卷起后释放,让学生观察分析:①滚摆在最高处时具有什么能?②释放后观察滚摆的高度、速度、质量的变化。

③分别分析滚摆下降和上升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活动二:如图,将单摆的摆球置于A处,然后释放。

摆球就可以在A、B、C之间来回摆动。

①摆球在哪些位置高度最高?②摆球在哪些位置速度最大?③分析摆球从A~B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④分析摆球从B~C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总结: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活动三:按下图进行实验。

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

分析上图中,木球从甲→乙图和乙→丙图能量转化的过程。

回顾滚摆实验后思考:①滚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总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②滚摆机械能总量减小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还会不会变化?总结: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活动四:铁锁会碰到你的鼻子吗?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

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手,头不要动。

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

铁锁摆回时会碰到你的鼻子吗?会距离你的鼻子很远吗?在这个实验里,铁锁的动能和势能在不断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有什么变化吗?介绍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思考:①卫星运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②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重力势能、动能、速度分别怎么变化?③卫星在什么时候动能最大?什么时候重力势能最大?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天舟一号在随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1.实验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个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并提问:“为什么滑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自然引出功的概念。
2.生活实例:通过播放自行车骑行、电梯上升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机械能转化,从而引出机械能的概念。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功?功和力有什么关系?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为学生后续学习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4.机械能守恒定律:阐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在不考虑内能损失的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一: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2.问题二:如何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功和机械能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通过播放运动员举重、踢足球等视频,让学生思考这些动作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从而引出功的概念。
2.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验、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功、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和力的大小,从而计算功。
6.课后辅导与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口头提问、作业批改、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和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

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一起看看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欢迎查阅!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1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程序设计提出目标(1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及要求。

一、知识回顾,抓基础(15分钟)1、功(5分钟)教师一一说明并板书。

师: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板书)学生思考、回答。

2、功率(5分钟)学生:回答师:弄清功率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板书)根据公式P=W/t进行计算。

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1焦)。

3、机械能(5分钟)学生:先阅读课本课堂:小组交流答案老师:(板书)二、课堂训练、强化知识巩固提高(10分钟)教师: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然后个别点拨。

学生:完成练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

三、考点聚焦:(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重点点拨。

教师: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

关注社会热点,利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四、巩固检测(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换批改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功和功率功的计算公式功和机械能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动能及其影响因素2、机械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课后反思本章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清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1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动能和势能》为主题,旨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操作和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让幼儿能够区分动能和势能。

3. 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梯、小车、球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球。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滑梯上下滑动的物体,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向幼儿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让幼儿知道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某个位置上具有的能量。

3. 操作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用小车和球进行实验,观察小车下滑时动能的增加和球被抛出时势能的转化。

4. 讨论交流:让幼儿分组讨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实践环节进展顺利,大多数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体,思考它们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通过实践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新授课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

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27人,作为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强,学习效率也很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效果分析一、效果分析应重视评价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 1 - / 12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二、合作探究: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怎样才叫做功教学目标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利用故事引入新课: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

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

大华百思不得其解。

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二、新课教学:(一)怎样才叫“做功”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1所示)。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2.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 功的概念: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二)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活动: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它物品)送给老师。

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模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做没做功。

3.分析课本活动2,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

先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

4.练习:分析下列物体受到的力,并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1)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为什么?(2)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对小车做功了吗?为什么?(3)工人推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当工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工人还对小车做功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0);(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

(三)怎样测算功1.功的多少如图甲示,用力把一砖块匀速提升1m,做了一份功W。

如图乙示,如果用力把三块同样的砖匀速提升1m,做功多少?如图丙示,如果用力把一块砖匀速提升3m,做功又是多少?点拨:从上面分析可知功与力、距离的关系如何呢?学生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有:(1)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一定,力越大,做的功越多;(2)力一定,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3)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4)功的多少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2.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3)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3.功的简单测算:(1)如图示,请学生实际估算“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2)图(甲)中,拉力做了多少功你能测出吗?请设计一简单方案探究一下。

(3)如图示,一人拉着重2000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m,你能求出此人做了多少功吗?如果拉力为500N呢?强调解题规范化要求。

(四)机械功原理1.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2.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小结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定义、公式、单位。

强调:(1)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积累效应(2)1 N·m与1J相等,是等价的。

3.强调解题规范化。

练习设计基础训练教学反思11.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计算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会计算有关功率的简单问题。

3.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学习用比值法研究物理问题。

4. 通过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认识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率的单位体重计、卷尺、秒表等。

2课时一、通过生活中实例,引入新课讨论:在建筑工地上,需要把几百块砖全部送到楼顶,你能想出几种办法?你认为应选择哪种办法?为什么这样选择?二、新课教学(一)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力做功时,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仅要注意做功的多少,更要关心做功的快慢。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活动: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阅读课本,注意观察两个情景,了解女同学和男同学各是怎么说的。

因图中两位“同学”的说法都带有片面性,即女同学只比较功的多少而没有考虑时间,男同学只比较时间的长短而没有考虑做功的多少。

2.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

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得出: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是片面的,不能只比较做功多少或只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的时间。

3.小实验:(准备:在讲台两侧地面上分别放四块砖。

)实验1:两位同学都将搬四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要求:一位同学一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另一位同学分四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了。

实验2:要求:两位同学用相同的时间,一个同学将两块砖,另一个同学将四块砖,同时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实验3:要求:一位同学用较短的时间将两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另一位同学将三块砖用较长的时间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观察讨论:谁做功快,谁做功慢,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分析实验1可得出:方法一:做相同的功,用时少做功快。

分析实验2可得出:方法二:做功时间相同,做功多的做功快。

实验3现象:一位同学做功少,但用的时间短。

另一位同学做功虽多,但用的时间长。

让学生找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来。

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很快会联想到速度概念和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出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教师指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佳的方法。

(二)认识功率1.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t4.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 1 J / s工程上还常用到千瓦()做功率的单位 1 103 W(1)体验:1W的大小在1s 内将两个鸡蛋举高1m ,做功的功率约为1W 。

(2)阅读教材 “信息浏览”,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说明其意义。

(三)功率的计算口答:1.人在3s 内做功150J ,求人的功率?2.挖掘机在1内做了7.2×106J 的功,求挖掘机的功率?例题:高出水面30m 的楼顶上有一个容积是50m 3的水箱,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水箱加水,1小时能把水箱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10)教学分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首先弄清题意,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明确解题的过程。

分析是沿着tW →的思路进行。

(四)学生实践体验活动:比一比,谁的功率大1.设计实验:(1)要测出每个同学上楼的功率,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2)怎样测量这些物理量?(3)测量顺序是怎样的?(4)怎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2.测量过程:男女同学各选10名“运动员”排成两纵队,由两位同学记时间t ,一位同学负责测量学生质量m ,两位同学用卷尺测量四楼到地面的距离h ,由教师指挥发出信号,学生开始以最快速度跑上四楼。

记时员及时报时,将m 、h 、t 三个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功率。

最后比一比谁的功率大。

1.功率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注意功和功率两个概念的区别。

3.功率是机械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是选购机械的重要依据。

4. 调查常见机械和电器的功率基础训练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

斜面、小车、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

2课时一、课题引入: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

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

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有用功与额外功(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

课件展示有关生活、生产中搬移物体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

搬移物体过程中,可以用手直接搬,还可以利用机械。

演示1:(1)用手将一重物直接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2)利用斜面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3)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交流:这些实验中,如何测算人做功的多少?测算:测出上述实验中人所做的功?分析: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讨论: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作答。

分析:教材图13-16a、13-16b中,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1.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