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合集下载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平面, ⊂ 平面,则.
平面,、 ⊂ 平面,则, .
∴ 以为原点,为x轴,以过点与平行的直线为轴,为轴 . 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
所以 0,0,0 , 0,0,1 , 1,1,0 , 1,0,0 ,
| ∙ |
1
1
3、利用数量积
所以: = | , | =
=
=

2∙ 2 2
所以二面角 − −

的大小为
3
4、判断角大小
变式训练,构建模型
2、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
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O1O⊥底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n1,
n2



l

cos n1, n2 cos
cos n , n
1
2

总结:解题时我们只需观察图形是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再根据所求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下结论即可!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两两互垂直
面ABCD. 求二面角B-A1C-D的余弦值.

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又
O1O⊥底面ABCD,所以OB,OC,OO1两两垂直.
如图,以O为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
设棱长为2,因为∠CBA=60°,
所以 OB= 3,OC=1,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转 转 转
2
课前热身
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求锐二面角A1 DB A的余弦值。
解:作DB的中点O, 连结AO 1 , AO 在正方体中A1D AB, AD AB AO BD, AO BD 1
AOA 为二面角A1 DB A的平面角 1 A1 不妨设AA 2,则AO 2,
7
课后练习
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 ⊥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 PO=4,AO=3,OD=2. 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B为直二 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P
A O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D
C
课堂总 结
思想方法
1.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避免了寻找平面角和垂线段等诸多麻烦,使空间点、线、 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计算程序化、简单化.主要是建系、设点、计算向量的坐标、 利用数量积的夹角公式计算. 2.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使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建系 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解题的简繁程度不同. (2)一般来说,如果已知的空间几何体中含有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时,就 以这三条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果不存在这样的三条直线,则应尽 可能找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以其为两条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坐标系建 立时以其中的垂直相交直线为基本出发点. (3)建系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 在没有现成的垂直关系时要通过其 他已知条件得到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课题: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小越中学 章惠芳
1
复习回顾

3.2向量法求二面角

3.2向量法求二面角

3.2向量法求二面角(16-1)编制人:闵小梅 审核人:王志刚【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完成预习案中的相关问题;2.尝试完成探究案中合作探究部分,注意书写规范;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堂讨论质疑。

【学习目标】会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教学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准确写出点的空间坐标 一、复习引入 【复习】知识点1.向量法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2,0(πθ∈)|||||,cos |cos n m=><=θ知识点2.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范围:[θ∈sin |cos ,|n AB θ=<>=r uu u r类比以上求法,思考如何用向量法求二面角? 回顾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 二面角的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①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OA OB ,则AOB ∠叫做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0,]AOB π∠∈。

②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且与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OA OB O 为垂足,则AOB ∠也是l αβ--的平面角,[0,]AOB π∠∈。

abαθO12)【引入】知识点3.向量法求二面角(范围:[0,]θπ∈)①方向向量法:将二面角转化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方向向量(在二面角的面内且垂直于二面角的棱)的夹角。

如图,设二面角βα--l 的大小为θ,其中βα⊂⊥⊂⊥CD l CD AB l AB ,,,.结论:②法向量法如图1、2所示时,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与平面α、β的法向量1n r ,2n r的夹角12,n n <>r r相等,即 ;如图3、4所示时,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与平面α、β的法向量1n r ,2n r的夹角12,n n <>r r相等,即结论:cos θ= 或 cos θ=二面角l αβ--为锐二面角时,cos θ=二面角l αβ--为钝二面角时,cos θ= 【尝试练习】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1n r =(0,1,0),2n r=(0,1,3),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余弦值为____ 2.(课本P107练习2改编)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

求二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

求二面角的方法求二面角的方法二面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指两个平面或曲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三维图形中相邻两个面之间的夹角。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几种求二面角的方法。

方法一:向量法向量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平面或曲面上的法向量,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即可得到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两个平面或曲面上的法向量。

2. 计算这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或内积公式进行计算。

3. 将得到的结果转换为度数制即可得到二面角。

例如,假设我们要求一个正四棱锥中底面和侧棱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底面和侧棱所在平面上的法向量。

底面上任意一点处垂直于底面且指向外部的单位法向量为(0,0,-1),而侧棱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处垂直于该平面且指向内部的单位法向量为(1/√2,0,-1/√2)。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即cosθ=(0×1/√2+0×0+(-1)×(-1/√2))÷(√(0²+0²+1²)×√((1/√2)²+0²+(-1/√2)²)),得到cosθ=1/3。

将其转换为度数制,即θ≈70.53°,即可得到二面角。

方法二:三角形面积法三角形面积法是另一种求解二面角的方法。

它需要先求出相邻两个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然后计算这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后根据正弦定理求出二面角。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相邻两个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

2. 计算这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 根据正弦定理计算出二面角。

例如,假设我们要求一个立方体中相邻两个正方形所在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这两个正方形所在平面上的三个顶点。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正方形上任意一点作为第一个顶点,然后在该正方形上选择任意两个相邻的点作为第二和第三个顶点。

【全程复习方略】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3.2.3空间向量与空间角课时作业 新人教A版选修2-1

【全程复习方略】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3.2.3空间向量与空间角课时作业 新人教A版选修2-1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在矩形ABCD中,AB=1,BC=,PA⊥平面ABCD,PA=1,则PC与平面ABCD所成角是( )A.30°B.45°C.60°D.90°【解析】选 A.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0,0,1),C(1,,0),=(1,,-1),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为n=(0,0,1),所以cos<,n>==-,所以<,n>=120°,所以斜线PC与平面ABCD的法向量所在直线所成角为60°,所以斜线PC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30°.2.(2014²重庆高二检测)设ABCD,ABEF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FA⊥平面ABCD,则异面直线AC与BF所成的角等于( )A.45°B.30°C.90°D.60°【解析】选D.以B为原点,BA所在直线为x轴,BC所在直线为y轴,BE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0,0),C(0,1,0),F(1,0,1),所以=(-1,1,0),=(1,0,1).所以cos<,>=-.所以<,>=120°.所以AC与BF所成的角为60°.3.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F分别是AD,BC的中点,O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EOF的大小为( )A. B. C. D.【解析】选C.=(+),=(+),所以²=(²+²+²+²)=-||2.又||=||=||,所以cos<,>==-.所以∠EOF=.4.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3),B(-2,-3),沿x轴把直角坐标系折成平面角为θ的二面角A-Ox-B,使∠AOB=90°,则cosθ为( )A.-B.C.D.-【解析】选C.过A,B分别作x轴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AA′=3,BB′=3,A′B′=4,OA=OB=,折后∠AOB=90°,所以AB==.由=++,得||2=||2+||2+||2+2||²||²cos(π-θ).所以26=9+16+9+2³3³3³cos(π-θ),所以cosθ=.5.(2014²天津高二检测)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C1C的中点,则直线BE与平面B1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A.-B.C.-D.【解析】选B.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D(0,0,0),B(2,2,0),B1(2,2,2),E(0,2,1).所以=(-2,-2,0),=(0,0,2),=(-2,0,1).设平面B1BD的法向量为n=(x,y,z).因为n⊥,n⊥,所以所以令y=1,则n=(-1,1,0).所以cos<n,>==,设直线BE与平面B1BD所成角为θ,则sinθ=|cos<n,>|=.6.如图,平面ABCD⊥平面ABE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ABEF是矩形,且AF=AD=a,G是EF的中点,则GB与平面AG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解析】选C.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0,2a,0),C(0,2a,2a),G(a,a,0),F(a,0,0),=(a,a,0),=(0,2a,2a),=(a,-a,0),=(0,0,2a),设平面AGC的法向量为n1=(x1,y1,1),由⇒⇒⇒n1=(1,-1,1).sinθ===.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7.(2014²唐山高二检测)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1,0,-1),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0,-1,1),则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解析】设u=(1,0,-1),v=(0,-1,1),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二面角为θ,则cosθ=±|cos<u,v>|=±||=±.所以θ=或.答案:或8.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1D1,A1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C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2,分别取DA,D 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2,0,0),C(0,2,0),E(1,0,2),F(1,1,2),则=(-1,0,2),=(1,-1,2),所以||=,||=.²=-1+0+4=3.又²=||||cos<,>=cos<,>,所以cos<,>=,所以所求角的余弦值为.答案:【变式训练】已知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B′C′D′中,E是BC的中点.则直线A′C与D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a),C(a,a,0),D(0,a,0),E,=(a,a,-a),=,所以cos<,>==.即直线A′C与D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答案:9.(2014²福州高二检测)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BAC=90°,D,E,F分别是棱AB,BC,CP的中点,AB=AC=1,PA=2,则直线PA与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解析】以A为原点,AB,AC,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AB=AC=1,PA=2,得A(0,0,0),B(1,0,0),C(0,1,0),P(0,0,2), D, E,F,所以=(0,0,2),=,=,设平面DEF的法向量n=(x,y,z). 则由得取z=1,则n=(2,0,1),设PA与平面DEF所成角为θ,则sinθ==.答案:【变式训练】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BC1与平面A1BD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为1,则B(1,1,0),C1(0,1,1),A1(1,0,1),D(0,0,0),=(-1,0,1),=(-1,0,-1),=(-1,-1,0),设平面A1BD的一个法向量为n=(1,x,y),设平面A1BD与BC1所成的角为θ,n⊥,n⊥,所以n²=0,n²=0,所以解得所以n=(1,-1,-1),则cos<,n>==-,所以sinθ=,所以cosθ==.答案: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0.(2014²临沂高二检测)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AD=PD=2,CD=4,E,F分别为CD,PB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B.(2)求直线AE与平面PAB所成的角.【解析】(1)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E(0,-2,0),F(1,-2,1),P(0,0,2),A(2,0,0),B(2,-4,0),所以=(1,0,1),=(0,-4,0),=(2,0,-2),所以²=(1,0,1)²(0,-4,0)=0,²=(1,0,1)²(2,0,-2)=0,所以⊥,⊥,所以EF⊥AB,EF⊥PA,因为AB⊂平面PAB,PA⊂平面PAB,AB∩PA=A,所以EF⊥平面PAB.(2)=(1,0,1)是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AE与平面PAB所成的角为θ,因为=(-2,-2,0),所以sinθ===,所以直线AE与平面PAB所成的角是30°.【变式训练】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A1,AB的中点,求EF和平面ACC1A1夹角的大小.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由E,F分别是AA1,AB的中点,得E(2,0,1),F(2,1,0).过F作FG⊥AC于G,则由正方体性质知FG⊥平面ACC1A1.连接EG,则与的夹角即为所求.又因为F是AB的中点,所以AG=AC,所以G.=,=(0,1,-1),cos<,>==.所以<,>=,即EF与平面ACC1A1的夹角为.【一题多解】建系同上,=(0,1,-1),A1(2,0,2),A(2,0,0),C(0,2,0),=(0,0,-2),=(-2,2,0).设平面ACC1A1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x=1,则y=1,所以n=(1,1,0),cos<n,>===.所以<n,>=,则EF与平面ACC1A1的夹角为.1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D1C1,B1C1的中点,求平面EFC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解析】以D为原点,{,,}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C(0,1,0),E,F.设平面CEF的法向量为n=(x,y,z),则因为=,=,所以所以令z=1,则n=(-2,2,1).显然平面ABCD的法向量e=(0,0,1),则cos<n,e>==.设二面角为α,则cosα=,所以tanα=2.【拓展延伸】向量法求解二面角时的注意点由于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都是锐角或直角,因此可直接通过绝对值来表达,故可直接求出,而二面角的范围是[0,π],有时比较难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因为不能仅仅由法向量夹角余弦的正负来判断,故这是求二面角的难点.(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已知向量m,n分别是直线l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m,n>=-,则l与α所成的角θ为( )A.30°B.45°C.135°D.150°【解析】选B.因为cos<m,n>=-,所以sinθ=|cos<m,n>|=.又因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θ满足0°≤θ≤90°,所以θ=45°.2.(2014²长春高二检测)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BC=2,DD1=3,则AC与B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0B.C.-D.【解析】选A.建立如图坐标系,则D1(0,0,3),B(2,2,0),A(2,0,0),C(0,2,0),所以=(-2,-2,3),=(-2,2,0).所以cos<,>==0.所以<,>=90°,所求角的余弦值为0.【变式训练】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条棱长都相等,M是侧棱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1和BM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解析】不妨设棱长为2,则=-,=+,cos<,>==0,故异面直线AB1和BM所成角为90°.答案:90°3.(2014²哈尔滨高二检测)在正四棱锥S-ABCD中,O为顶点在底面内的投影,P为侧棱SD的中点,且SO=OD,则直线BC与平面PAC的夹角是( )A.30°B.45°C.60°D.75°【解析】选A.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设OD=SO=OA=OB=OC=a,则A(a,0,0),B(0,a,0),C(-a,0,0),P,则=(2a,0,0),=,=(a,a,0),设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n,可取n=(0,1,1),则cos<,n>===,所以<,n>=60°,所以直线BC与平面PAC的夹角为90°-60°=30°.4.(2014²南宁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已知点P为菱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PA=AD=AC,点F为PC 的中点,则二面角C-BF-D的正切值为( )A. B. C. D.【解析】选D.如图所示,连接BD,AC∩BD=O,连接OF.以O为原点,OB,OC,OF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设PA=AD=AC=1,则BD=.所以B,F,C,D.结合图形可知,=且为面BOF的一个法向量,由=,=,可求得平面BCF的一个法向量n=.所以cos<n,>=,sin<n,>=,所以tan<n,>=.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5.正△ABC与正△BCD所在平面垂直,则二面角A-BD-C的正弦值为.【解析】取BC中点O,连接AO,DO,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BC=1,则A,B,D.所以=,=,=.由于=为平面BCD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BD的法向量n=(x,y,z),则所以取x=1,则y=-,z=1,所以n=(1,-,1),所以cos<n,>=,sin<n,>=.答案:6.(2014²湛江高二检测)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BB1,则AB1与C1B所成的角的大小为.【解题指南】根据正三棱柱的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解析】取AC的中点D,建立如图坐标系,设AB=a,则B,C1,A,B1.所以=,=.所以cos<,>==0.所以AB1与C1B所成的角为90°.答案:90°三、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7.(2013²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1)证明AB⊥A1C.(2)若平面ABC⊥平面AA1B1B,AB=CB,求直线A1C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题指南】(1)取AB的中点,利用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2)利用面面垂直确定线面垂直,找出直线A1C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 【解析】(1)取AB的中点O,连结OC,OA1,A1B.因为CA=CB,所以OC⊥AB.由于AB=AA1,∠BAA1=60°,故△AA1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1⊥AB.因为OC∩OA1=O,所以AB⊥平面OA1C.又A1C⊂平面OA1C,故AB⊥A1C.(2)由(1)知,OC⊥AB,OA1⊥AB,又平面ABC⊥平面AA1B1B,交线为AB,所以OC⊥平面AA1B1B,故OA,OC,OA1两两相互垂直. 以O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有A(1,0,0),A1(0,,0),C(0,0,),B(-1,0,0).则=(1,0,),==(-1,,0),=(0,-,).设平面BB1C1C的法向量为n=(x,y,z),则有即可取n=(,1,-1).故cos<n,>==-.所以直线A1C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变式训练】(2013²辽宁高考)如图,AB是圆的直径,PA垂直圆所在的平面,C是圆上的点.(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2)若AB=2,AC=1,PA=1,求二面角C-PB-A的余弦值.【解题指南】利用条件证明线线垂直,进而证明线面垂直,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借助前面的垂直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由AB是圆的直径,得AC⊥BC;由PA垂直于圆所在的平面,得PA⊥平面ABC;由BC⊂平面ABC,得PA⊥BC;又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所以BC⊥平面PAC.又因为BC⊂平面PBC,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平面PAC⊥平面PBC.(2)过点C作CM∥AP,由(1)知CM⊥平面ABC.如图所示,以点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CB,CA,CM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2,AC=1,所以BC=,又PA=1,所以A(0,1,0),B(,0,0),P(0,1,1).故=(,0,0),=(0,1,1).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n1=(x1,y1,z1),则⇒⇒不妨令y1=1,则z1=-1.故n1=(0,1,-1).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2=(x2,y2,z2),由同理可得n2=(1,,0).于是cos<n1,n2>===.结合图形和题意,二面角C-PB-A的余弦值为.8.(2014²山东高考)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DAB=60°,AB=2CD=2,M是线段AB的中点.(1)求证:C1M∥平面A1ADD1.(2)若CD1垂直于平面ABCD且CD1=,求平面C1D1M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解题指南】(1)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证法,可利用线线平行来证明线面平行.(2)本题可利用空间几何知识求解二面角,也可以利用向量法来求解.【解析】(1)连接AD1,因为ABCD-A1B1C1D1为四棱柱,所以CD∥C1D1,CD=C1D1,又因为M为AB的中点,AB=2CD=2,所以AM=1,所以CD∥AM,CD=AM,所以AM∥C1D1,AM=C1D1,所以四边形AMC1D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D1∥MC1,又因为C1M⊄平面A1ADD1,AD1⊂平面A1ADD1,所以C1M∥平面A1ADD1.(2)方法一:因为AB∥A1B1,A1B1∥C1D1,所以平面D1C1M与ABC1D1共面,作CN⊥AB,连接D1N,则∠D1NC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在ABCD中,DC=1,AB=2,∠DAB=60°,所以CN=,在Rt△D1CN中,CD1=,CN=,所以D1N=,cos∠D1NC==.方法二:作CP⊥AB于P点,以C为原点,CD为x轴,CP为y轴,CD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所以C1(-1,0,),D1(0,0,),M,所以=(1,0,0),=,设平面C1D1M的法向量为n1=(x1,y1,z1),所以所以n1=(0,2,1),显然平面ABCD的法向量为n2=(0,0,1),所以cos<n1, n2>===.显然二面角为锐角,所以平面C1D1M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变式训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2AA1,∠ABC=90°,D是BC的中点.(1)求证:A1B∥平面ADC1.(2)求二面角C1-AD-C的余弦值.(3)试问线段A1B1上是否存在点E,使AE与DC1成60°角?若存在,确定E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1)连接A1C,交AC1于点O,连接OD.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得四边形ACC1A1为矩形,O为A1C的中点.又D为BC的中点,所以OD为△A1BC的中位线,所以A1B∥OD,因为OD⊂平面ADC1,A1B⊄平面ADC1,所以A1B∥平面ADC1.(2)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且∠ABC=90°,得BA,BC,BB1两两垂直.以BC,BA,BB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设BA=2,则B(0,0,0),C(2,0,0),A(0,2,0),C1(2,0,1),D(1,0,0),所以=(1,-2,0),=(2,-2,1).设平面ADC1的法向量为n=(x,y,z),则有所以取y=1,得n=(2,1,-2).易知平面ADC的一个法向量为v=(0,0,1).所以cos<n,v>==-.因为二面角C1-AD-C是锐二面角,所以二面角C1-AD-C的余弦值为.(3)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E.因为点E在线段A1B1上,A1(0,2,1),B1(0,0,1),故可设E(0,λ,1),其中0≤λ≤2.所以=(0,λ-2,1),=(1,0,1).因为AE与DC1成60°角,所以|cos<,>|==.即=,解得λ=1或λ=3(舍去).所以当点E为线段A1B1的中点时,AE与DC1成60°角.。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在数学的背景下,对于求解任意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法向量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的有向线段,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面的法线,即以该面上任一点为原点,以该面的法线方向为方向的有向线段。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可以用来求解这样一种问题:对于两个法向量n1n2,求取它们之间所构成的角的余弦值。

为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即角α,这个角以度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如下所示:
cosα=n1n2/(|n1|*|n2|)
这里,n1和n2分别表示两个法向量,而|n1|和|n2|则表示n1
和n2这两个向量的模,即沿着向量方向的长度。

说起来,这个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其实非常简单,其运用也十分广泛,它不仅仅可以被用来计算任意两个法线之间的夹角,而且还可以被用来计算任意三维空间中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以下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验证一下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的正确性。

假设n1=[1,2,3],n2=[1,0,1],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来计算n1和n2之间的夹角。

首先计算n1和n2的模,即|n1|=√(1^2+2^2+3^2)=√14,|n2|=√(1^2+0+1^2)=√2,接着,我们可以计算n1n2=1*1+2*0+3*1=4,最后,将公式中所有的变量进行替换,最终求得cosα=4/(√14*√2)=0.8333…
以上,就是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使用的例子。

总结一下,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出任意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值,从而让我们有更清晰的认知。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

法向量法求二面角

显然平面SBA的一个法向量为
n1 = (1, 0) 0,,
设平面SCD的一个法向量为
S D
z 1 C
1 SA = , 2
B 1 y
A x
n 2 = ( x,y,z ),
则 n 2 ⊥ 平面SCD
图5
1 AD = . 2
n 2 • SD = 0 ∴ ⇒ n2 • SC = 0
x−z =0 取 z = 2, 则 n2 = (2 , − 1, 2) 2 x + 2 y − z = 0
∴ A1Q = (2, 2, −2), QD = (−2, 20)
面AA1D的法向量 n1 = (1,0,0) 设面A1DQ的法向量为
z
A1
D1 B1 DC1n2 = (a1 , a2 , a3 ),
2
y
Q
C B
4 2
O(A) ( )
x

n2 ⋅ A1Q = 2a1 + 2a2 − 2a3 = 0, n2 ⋅ QD = −2a1 + 2a2 = 0,
令y=1,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1,1,1)
注:因为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方向可上,可下, 模可大可小,我们只要求出平面的某个法向量即可.
例题4. 例题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AB=2,BC=4,AA1=2,点Q是BC的中点, 求此时二面角A—A1D—Q的大小. 解 :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A1(0,0,2),Q(2,2,0), D(0,4,0),
解:延长BA,CD 交于E,则面SCD∩面SBA=SE.
AD 1 ∵ AD / / BC 且 = BC 2
5 2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用来求解三维空间中两个不同方向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的一种公式。

它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用来计算夹角的大小,以及两个法向量之间的方向性。

首先,什么是法向量?法向量是一种特殊的二维向量,它的分量指示着从一个坐标到另一个坐标的方向,但它不指示距离。

它一般用来描述平面或曲面的方向,如平面的法向量指向的是平面的法线方向。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公式本身。

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 cosθ = n 1n 2 /( | n 1 | | n 2 |其中表示两个法向量的夹角,n 1 n 2别表示两个不同方向的法向量,| n 1 | | n 2 |别表示其向量长度。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的余弦值需要一些数学知识,尤其是矢量代数方面的知识。

如果没有深入理解它的相关内容,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然而,这种公式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因为它可以求出任意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

在可视化和空间模型中,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

比如,在建筑中,我们需要精确测量出梁的弯曲角度,这时就可以用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来计算。

另外,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像素之间的夹角,那么也可以利用这种公式来求解。

此外,在机器学习中,当我们需要测量两个特征向量之间的角度时,也同样可以用这种公式来计算。

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判断两个字的相似程度。

总之,法向量求二面角余弦值公式是一种有益的工具,它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任意两个不同方向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余弦值。

它在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都有用,比如建筑,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等。

因此,这种公式可以说是在不同学科中都很有用,是三维空间中两个不同方向的法向量之间夹角余弦值求解的有效方法。

3.2.3向量法求空间距离yxd

3.2.3向量法求空间距离yxd

3.2.3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根据两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和坐标运算,利用公式或(其中) ,可将两点距离问题转化为求向量模长问题【例1】如图1: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四棱柱,其中,以顶点A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相等,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那么以这个顶点为端点的晶体的对角线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变式练习如图,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AB,已知AB=4,AC=6,BD=8,求CD的长.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1,∠ACD=90°,将它沿对角线AC折起,使AB与CD成60°角,求B、D间的距离.[题后感悟] 求空间中两点间距离的主要方法(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2)将以两点为端点的向量用基向量表示,再求此向量如图A ,α∈空间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且AP 与n 不共线,能否用AP 与n 表示d ?例2: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平面ABCD ,且GC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练习(用向量法求距离):变式练习 如图,ABCD 是矩形,PD ⊥平面ABCD ,PD DC a ==,AD =,、M N 分别是、AD P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MNC 的距离.[题后感悟] (1)用向量法求点面距的方法与步骤(如本题方法一):(2)用距离线段求点到面的距离,要作出垂线段,常常要添加辅助线,如本题中方法二;(3)用等体积转化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要注意转化顶点后的体积较容易求,如本题中方法三.3.2.4空间向量与空间角重点: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线面、面面所成的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否等于它们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所成角互余吗?例1 (2011·高考北京卷改编)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AB =2,∠BAD =60°. (1)求证:BD ⊥平面PAC ;(2)若PA =AB ,求P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名师点评】 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为:(1)确定空间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2)求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3)比较余弦值与0的大小,确定向量夹角的范围;(4)确定线线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当向量夹角为锐角时,即为两直线的夹角;当向量夹角为钝角时,两直线的夹角为向量夹角的补角.变式训练1.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PA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在四边形ABCD中,∠ADC=∠DAB =90°,AB =4,CD =1,AD =2.(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点B 、P 的坐标;(2)求异面直线PA 与B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AC ⊥BC,AC =BC =CC1,M 、N 分别是A1B 、B1C1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A1BC ;(2)求直线BC1和平面A1BC 所成角的大小.【名师点评】 利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基本步骤为:(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3)求平面的法向量n ;(4)计算:设线面角为θ,则sin θ=.变式练习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a,求1AC 与侧面11ABB A 所成的角.例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 =12PD.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求二面角(1)证明:平面PQC⊥平面DCQ;(2)求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名师点评】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步骤为:(1)确定两平面的法向量;(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3)确定二面角的范围;(4)确定二面角与面面角的关系:二面角范围的确定要通过图形观察,法向量一般不能体现出来.如图,PA⊥平面ABC,AC⊥BC,BC=2,PA=AC=1,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综合练习已知单位正方体ABCD-A1B1C1D1,E,F分别是棱B1C1,C1D1的中点.试求:(1)AD1与EF所成角的大小;(2)AF与平面BEB1所成角的余弦值;(3)二面角C1-DB-B1的正切值.。

3.2.3空间角分解

3.2.3空间角分解


1

2
2
(0 1

1 2 2
,0 2 )
n B
而利用 cos 2 从而再求出
2 AB n
AB n
可求
2 ,

A
2
1
1
n
2. 线面角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 a ,平面 的法向量为 直线 l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0 ≤ ≤ ),则
空间“角度”问题
复习引入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
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 (进行向量运算)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回到图形)

2
), 则
cos
ab a b
l
l
a


a b
m
例1 Rt ABC中,BCA 90 , 现将 ABC沿着
0
平面ABC的法向量平移到A1B1C1位置,已知
求BD1与A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F1
取A1B1、AC BC CA CC1, 1 1的中点D 1、F 1,
2
u ,且
a u

sin
au a u
a

l


u
3.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方向向量法 如图(2),设二面角 l 的大 小为 其中AB l , AB , CD l , CD

高中数学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角的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a b>;θ=<>;n)所成的角sin cos,a n⑶二面角:锐二面角θ:cos cos ,m n θ=<>,其中,m n 为两个面的法向量。

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8分钟)利用向量知识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

一、异面线所成角:例1、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已知与为四等分点,求异面直线与的夹角的余弦值?方法小结:1、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在空间中任取一点O ,过点O 分别引/a ∥a ,/b ∥b ,则/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0,]2π。

2、求法:①传统法:把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放入一个平面,另一条与这个平面有交点,过这个交点在平面内作第一条的平行线,则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然后解三角形得到。

②向量法:在直线a 上取两点A 、B ,在直线b 上取两点C 、D ,若直线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cos ,|AB CD θ=<>。

3、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步骤为:(1)确定空间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2)求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3)确定线线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当向量夹角为锐角时,即为两直线的夹角;当向量夹角为钝角时,两直线的夹角为向量夹角的补角。

练习:中,,现将沿着平面的法向量平移到的位置,已知BC=CA=C,取、的中点、,求B与A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中,求与平面所成的角。

方法小结:1、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0,]2π。

2、求法:①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

若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虑用三棱锥体积等量来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1. 什么是二面角在几何学中,二面角指的是两个平面的夹角,通常用来描述空间中的角度关系。

具体地说,二面角是由两个面的法向量所定义的角度,通过测量一个面对相邻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来计算。

2. 法向量的概念在三维空间中,平面可以通过一个法向量来定义。

法向量垂直于平面,并且指向平面的外部。

根据向量的定义,法向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法向量的大小表示平面的倾斜程度,而法向量的方向则指示平面的朝向。

3.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方法要计算两个平面之间的二面角,可以利用它们的法向量。

具体的方法如下:步骤1:首先,确定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可以通过计算平面上的三个非共线点的向量叉积来获得一个平面的法向量。

同样地,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计算。

步骤2:然后,计算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

夹角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内积的反余弦值来获得。

步骤3:最后,得到的夹角就是两个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根据需要,可以将夹角的单位转换为度数或弧度。

4. 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方法,我们来看一个示例。

假设有两个平面,A和B,它们的法向量分别为n_n=(n,n,n)和n_n=(n,n,n)。

首先,计算法向量的夹角。

夹角n可以表示为n=nn+nn+nn。

然后,得到的角度n就是平面A和平面B之间的二面角。

5. 总结利用法向量可以方便地计算两个平面之间的二面角。

通过计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可以得到二面角的值。

这个方法在计算几何学和计算机图形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角度关系。

以上就是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说明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向我提问。

法向量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

法向量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

法向量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求二面角是高考中必考内容,学习过程中要备受关注,利用传统方法求解二面角的关键是首先知道二面角的平面角,再转化到三角形中解决,而利用法向量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把问题转化为程序化的求解过程,本文就剖析如何利用法向量求解二面角.一、法向量求二面角步骤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当图形中有明显互相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可以利用这三条直线直接建系;如果没有明显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但图形中有一定对称关系,(如正三棱柱、正四棱柱等)利用图形对称性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题;此外页可以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作出互相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建立坐标系.2、求法向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般步骤如下:(1)设出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2)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111c b a a =,),,(222c b a b =;(3)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 的方程组⎩⎨⎧=⋅=⋅00b n a n ;(4)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3、利用数量积公式求角:设1n ,2n 分别是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则由21,cos n n n n >=<求得><21,n n ,而><21,n n 的大小或其补角的大小即为二面角的大小,应注意1n ,2n 的方向。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通过该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他等于两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二、考题剖析例1、在四棱锥ABCD P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1(0)AB PA BC a a==>. (Ⅰ)当1a =时,求证:BD PC ⊥;(Ⅱ)若BC 边上有且只有一个点Q ,使得QD PQ ⊥,求此时二面角Q PD A --的余弦值.A BQ DCP解:(Ⅰ)当1a =时,底面ABCD 为正方形,∴BD AC ⊥ 又因为BD PA ⊥,BD ∴⊥面PAC 又PC ⊂面PAC ,BD PC ∴⊥(Ⅱ) 因为AP AD AB ,,两两垂直,分别以它们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令1AB =,可得BC a =,则)1,0,0(),0,,1()0,,0(),0,0,1(P a C a D B .设m BQ =,则)0)(0,,1(a m m Q ≤≤.要使QD PQ ⊥,只要0)(1=-+-=⋅m a m QD PQ ,即210m am -+=. 由0∆=2a ⇒=,此时1m =.所以BC 边上有且只有一个点Q ,使得QD PQ ⊥时,Q 为BC 的中点,且2=a . 设面PQD 的法向量)1,,(y x p =,则00p QD p DP ⎧⋅=⎪⎨⋅=⎪⎩即⎩⎨⎧=+-=+-0120y y x 解得)1,21,21(=p ,取平面PAD 的法向量)0,0,1(=q ,则〉〈q p .的大小与二面角Q PD A --的大小相等,所以66.cos ==〉〈q p q p , 因此二面角Q PD A --的余弦值为66.点评:一般情况下求法向量用待定系数法.由于法向量没规定长度,仅规定了方向,所以有一个自由度,可把n 的某个坐标设为1,再求另两个坐标.求解法向量一般借助方程思想,几何问题代数化,求得法向量再结合向量数量积公式求得二面角.例2、在如图所示的四面体ABCD 中,AB 、BC 、CD 两两互相垂直,且BC = CD = 1.求二面角C -AB -D 的大小;分析:由于本题中没有垂直关系,需要寻找(或作出三线垂直的直线).解:根据已知容易证明BCD AB 平面⊥,设以过B 点且∥CD 的向量为x 轴,BC BA 、为y 轴和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 a ,则A (0,0,a ),C (0,1,0),D (1,1,0),BD = (1,1,0),BA = (0,0,a )平面ABC 的法向量CD = (1,0,0).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 (x ,y ,z ),则0000BD x y az BA ⎧⋅=+=⎧⎪⇒⎨⎨=⋅=⎩⎪⎩n n ,取n = (1,-1,0).∴cos ||||CD CD CD ⋅<>==⋅n n n ,∴二面角C -AB -D 的大小为45°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求得点的坐标,从而求得法向量。

高中数学 3.2.3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角课后习题 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1数学试题

高中数学 3.2.3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角课后习题 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1数学试题

第三课时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角课时演练·促提升A组1.已知A(0,1,1),B(2,-1,0),C(3,5,7),D(1,2,4),则直线AB和直线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C. D.-解析:=(2,-2,-1),=(-2,-3,-3),而cos =,故直线AB和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答案:A2.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120°,则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等于()A.120°B.60°C.30°D.以上均错解析:∵l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的夹角为120°,∴它们所在直线的夹角为60°.则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90°-60°=30°.答案:C3.若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120°,那么平面α与平面β的法向量的夹角为()A.120°B.60°C.120°或60°D.30°或150°解析:二面角为120°时,其法向量的夹角可能是60°,也可能是120°.答案:C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B的中点,则sin<>的值为()A. B. C. D.解析:如图,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0,0,0),B1(1,1,1),C(0,1,0),M,∴=(1,1,1),,∴cos<>==,∴sin<>=.答案:B5.如图,过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线段EA⊥平面ABCD,若EA=1,则平面ADE与平面BCE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A.120°B.45°C.135°D.60°解析:以A为原点,分别以AB,AD,AE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0,0,1),B(1,0,0),C(1,1,0),则=(1,0,-1),=(1,1,-1).设平面BCE的法向量为n=(x,y,z).则有可取n=(1,0,1),又平面EAD的法向量为=(1,0,0),所以cos n, =,故平面ADE与平面BCE所成的二面角为45°.答案:B6.在正四棱锥P-ABCD中,高为1,底面边长为2,E为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E与DB所成的角为. 解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B(1,1,0),D(-1,-1,0),E(0,1,0),P(0,0,1), 故=(2,2,0),=(0,1,-1).从而cos<>=,即<>=.于是PE与DB所成的角为.答案:7.若空间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t,平面α的法向量为n,t与n的夹角θ>,则l与α所成角为. 解析:如图可知,l与α所成角为θ-.答案:θ-8.如图,已知ABC-A1B1C1是直三棱柱,∠ACB=90°,点D1,F1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BC=CA=CC1,求BD1与AF1所成角的余弦值.解:如图,以C为原点,CA,CB,CC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CB=CA=CC1=1,则A(1,0,0),B(0,1,0),D1,F1,则.故||=,||=,则cos<>=.于是BD1与AF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A1,AB的中点,求EF和平面ACC1A1夹角的大小.解: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由E,F分别是AA1,AB的中点,得E(2,0,1),F(2,1,0).过F作FG⊥AC于G,则由正方体性质知FG⊥平面ACC1A1.连接EG,则的夹角即为所求,又因为F是AB的中点,所以AG=AC,所以G=(0,1,-1).cos<>=.∴<>=,即EF与平面ACC1A1的夹角为.10.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ABCD,AE⊥BD,CB=CD=CF.(1)求证:BD⊥平面AED;(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1)证明:∵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ADC=∠BCD=120°.又∵CB=CD,∴∠CDB=30°.∴∠ADB=90°,即AD⊥BD.又∵AE⊥BD,且AE∩AD=A,AE⊂平面AED,AD⊂平面AED,∴BD⊥平面AED.(2)解:由(1)知AD⊥BD,∴AC⊥BC.又FC⊥平面ABCD,因此CA,CB,CF两两垂直.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CF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CB=1,则C(0,0,0),B(0,1,0),D,F(0,0,1),因此=(0,-1,1).设平面BDF的一个法向量为m=(x,y,z),则m·=0,m·=0,即x-y=0,-y+z=0,所以x=y=z.令z=1,得m=(,1,1).由于=(0,0,1)是平面BDC的一个法向量,则cos<m,>=,故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为.B组1.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E是侧棱BB1的中点.则直线AE与平面A1ED1所成角的大小为()A.60°B.90°C.45°D.以上都不正确解析:以点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意知,A1(1,0,2),E(1,1,1),D1(0,0,2),A(1,0,0),所以=(0,1,-1),=(1,1,-1),=(0,-1,-1).设平面A1ED1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令z=1,得y=1,x=0,所以n=(0,1,1),cos<n,>==-1.所以<n,>=180°.所以直线AE与平面A1ED1所成的角为90°.答案:B2.在空间中,已知平面α过点(3,0,0)和(0,4,0)及z轴上一点(0,0,a)(a>0),如果平面α与平面xOy的夹角为45°,则a=.解析:平面xOy的法向量为n=(0,0,1),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u=(x,y,z),则则3x=4y=az,取z=1,则u=,而cos<n,u>=.又a>0,故a=.答案:3.在四面体ABCD中,O是BD的中点,|CA|=|CB|=|CD|=|BD|=2,|AB|=|AD|=,则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解析:以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B(1,0,0),D(-1,0,0),C(0,,0),A(0,0,1),=(-1,0,1),=(-1,-,0).所以cos<>=.故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答案:4.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AC,PA⊥平面ABCD,且PA=AB,E是PD的中点,求二面角E-AC-D的大小.解:如图,以A为原点,分别以AC,AB,A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A=AB=a,AC=b.连接BD与AC交于O,取AD中点F,连接OE,OF,EF,则C(b,0,0),B(0,a,0),.∴D(b,-a,0),P(0,0,a).∴E,O=(b,0,0),∵=0,∴=0.∴.∴∠EOF为二面角E-AC-D的平面角.cos =.∴二面角E-AC-D的大小为45°.5.如图,已知点P在正方体ABCD-A'B'C'D'的对角线BD'上,∠PDA=60°.(1)求DP与CC'所成角的大小;(2)求DP与平面AA'D'D所成角的大小.解:如图,以D为原点,DA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1,0,0),=(0,0,1).连接BD,B'D'.在平面BB'D'D中,延长DP交B'D'于点H.设=(m,m,1)(m>0),由已知<>=60°,由=||||cos<>,可得2m=,解得m=,所以.(1)因为cos<>=,所以<>=45°,即DP与CC'所成的角为45°.(2)平面AA'D'D的一个法向量是=(0,1,0).因为cos<>=,所以<>=60°.故DP与平面AA'D'D所成的角为30°.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AD=2,AC=1.(1)求证:PC⊥AD;(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3)若E为棱PA上的点,且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求AE的长.解:如图,以点A为原点,AD,AC,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A(0,0,0),D(2,0,0),C(0,1,0),B,P(0,0,2).(1)证明:易得=(0,1,-2),=(2,0,0),于是=0,所以PC⊥AD.(2)=(0,1,-2),=(2,-1,0).设平面PCD的法向量n=(x,y,z),则不妨令z=1,可得n=(1,2,1).可取平面PAC的法向量m=(1,0,0).于是cos<m,n>=,从而sin<m,n>=.所以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为.(3)设点E的坐标为(0,0,h),其中h∈[0,2].由此得=(2,-1,0),故cos<>==.所以=cos 30°=,解得h=,即AE的长为.。

3[1].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夹角、距离

3[1].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夹角、距离

若二面角 l 的大小为 (0 ,) 则
ur r
ur r
一进一出: cos cos m, n 同进同出:cos cos m, n
2
例4、如图,ABCD是一直角梯形,ABC 900 , SA 平面ABCD,
SA AB BC 1, AD 1 ,求面SCD与面SBA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2
解:建立空直角坐系A - xyz如所示,
z
A (0,0,0),C (- 1,1,0),D(0, 1 ,0), S(0,0,1)
S
易知,面SBA的法向量n1
2 AD
CD
(1,
1
,0),
SD
(0,
1
,1)
(0,
1 2
,0),
x
A
B Dy
C
2
2 uur
uur uuur uur uuur
设平面 SCD的法向量n2 (x, y, z), 由n2 CD, n2 SD, 得:
Duu(u4r,0,0),E(2,u4uu,r0),F(4,2,0),G(0,0,2).
EF
设平面
(2, 2, 0), EG (2, r4, 2), 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
)x
D
C
Q r uuur r n EF,n
r n
(
1
,
3
1 3
uEuGuruu2ur2x x24y y02 Z ,1) ,BE (2, 0, 0)
uuur uuur uuur uuur Q AA EA, AA AF
解:如图1,不妨设 AB AA1 AD 1 ,
D1
C1
BAD BAA1 DAA1 60

空间向量法求角

空间向量法求角

z
(2)求AD与平面ANM所成的角. A1 N
A(0,0,0), A1(0, 0, 4), D(0,8,0),
B1 M
A
AD (0,8, 0), A1D (0,8, 4),
25
cos AD, A1D 5
xB
AD与平面ANM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2 5
5
D1 C1
Dy
C
题型二:线面角
练习1:正方体 ABCD A1B1C1D1 的棱长为1.
解:建立空直角坐系A - xyz如所示,
S
A (0,0,0), C (- 1,1,0), D (0,1 , 0), S(0, 0,1)
B
C
易知面SBA的法向量n1
2
AD
(0,
1
, 0)
CD (1, 1 , 0), SD (0, 1 , 1) 2
xA D y
2
2
设平面SCD的法向量n2 (x, y, z), 由n2 CD, n2 SD,得:
31 a, a, 0)
故AB1 ( 由于AB1 ∴ b
3 a,
2 BC1
2 a
1 2
44
a,b), BC1
,所以AB1
(0, BC1
a, b), 1 a2
2
b2
C1
0
z
C1(0, 0, b),
A1
B1
2
∵ CC1B在坐标平面yoz中
C
By
∴ 可取 n=(1,0,0)为面CC1Bx的法向D量 A
2
An
思考:
B O
n, BA 与的关系?
结论: sin | cos n, AB |
题型二:线面角

3.2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

3.2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
AD (1,
SD. 得n (2, 1,1)
0, 0)是平面SAB的法向量,
cos AD, n AD n 6 | AD || n | 3
4.求两法向量夹角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6 3
5.定值
巩固练习1: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Q 是BC的中点,求二面角A—DQ—A1的余弦 值.
3.2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
温故知新
已学习: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会: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进行向量坐标运算 求平面的法向量
已掌握:用向量求解线线角、线面角的方法
温故知新 1.二面角的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范围: [0, ]
O
探究方法
问题1: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可转化成直线的方向向量与 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那么二面角的大小与两个半 平面的法向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高考链接
(2019.18)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 AB=2,∠BAD=60°,E,M,N 分别是BC,BB1,A1D 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C1DE; (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z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关系的证明、空
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问题.求解二
面角的关键是能够利用垂直关系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通过求解
O
法向量夹角的弦值来得到二面角
的正弦值,属于常规题型.
x
y
n
a
n1 n2
l
探究方法
问题2:二面角的大小与两个平面法向量夹角的关系?
n1,n2
n1,n2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数学.doc

3.2.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1.空间角及向量求法(1)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2)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直线l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若平面α∥β,则两平面α,β的距离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条直线到平面β的距离,也可转化为平面α内某点到平面β的距离.(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2)(教材改编P 111A 组T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C 1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点,P 是A 1B 1上的任意点,则直线BM 与OP 所成的角为________.(3)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1),点A (-1,3,0)在平面α内,则点P (-2,1,4)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1)45°或135° (2)π2 (3)103解析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 ,则O (1,1,0),P (2,x,2),B (2,2,0),M (0,2,1),则OP→=(1,x -1,2),BM →=(-2,0,1).所以OP →·BM →=0,所以直线BM 与OP 所成角为π2. 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例1 如图1,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分别为1和2,AB =4.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连接AC ,BD ,交于点O ,则AC ⊥BD .连接PQ ,则PQ 过点O .由正四棱锥的性质知PQ ⊥平面ABCD ,故以O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CA,DB,Q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则P(0,0,1),A(22,0,0),Q(0,0,-2),B(0,22,0),∴AQ→=(-22,0,-2),PB→=(0,22,-1).于是cos〈AQ→,PB→〉=AQ→·PB→|AQ→||PB→|=39,∴异面直线AQ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9 .拓展提升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即通过平移其中一条(也可两条同时平移),使它们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获解.(2)取定基底法:在一些不适合建立坐标系的题型中,我们经常采用取定基底的方法,这是小技巧.在由公式cos〈a,b〉=a·b|a||b|求向量a、b的夹角时,关键是求出a·b及|a|与|b|,一般是把a、b用一组基底表示出来,再求有关的量.(3)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方法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找到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形式;③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④结合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得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顶点C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B,V分别在x,y,z轴上,D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故有V (0,0,6).所以AC →=(-2,0,0),VD →=(1,1,-6).所以cos 〈AC →,VD →〉=AC →·VD→|AC →||VD →|=-22×22=-24.所以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例2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解]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a,0),A 1(0,0, 2a ),C 1⎝⎛⎭⎪⎪⎫-32a ,a2, 2a , 取A 1B 1的中点M ,则M ⎝⎛⎭⎪⎫0,a2,2a ,连接AM ,MC 1,有MC 1→=⎝ ⎛⎭⎪⎪⎫-32a ,0,0, AB →=(0,a,0),AA1→=(0,0,2a ).∴MC 1→·AB →=0,MC 1→·AA 1→=0, ∴MC 1→⊥AB →,MC1→⊥AA 1→, 即MC 1⊥AB ,MC 1⊥AA 1,又AB ∩AA 1=A , ∴MC 1⊥平面ABB 1A 1 .∴∠C 1AM 是AC 1与侧面A 1ABB 1所成的角.由于AC 1→=⎝ ⎛⎭⎪⎪⎫-32a ,a 2,2a ,AM →=⎝ ⎛⎭⎪⎫0,a 2,2a ,∴AC 1→·AM →=0+a 24+2a 2=9a 24,|AC 1→|=3a 24+a 24+2a 2=3a , |AM →|=a 24+2a 2=32a , ∴cos 〈AC1→,AM →〉=9a 243a ×3a 2=32. ∴〈AC 1→,AM →〉=30°,即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 [解法探究] 此题有没有其他解法?解 与原解建立相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 →=(0,a,0),AA1→=(0,0,2a ),AC 1→=⎝ ⎛⎭⎪⎪⎫-32a ,a 2,2a . 设侧面ABB 1A 1的法向量n =(λ,x ,y ),∴n ·AB →=0且n ·AA1→=0.∴ax =0且2ay =0.∴x =y =0.故n =(λ,0,0).∵AC 1→=⎝ ⎛⎭⎪⎪⎫-32a ,a 2,2a , ∴cos 〈AC 1→,n 〉=n ·AC1→|n ||AC 1→|=-λ2|λ|.∴|cos 〈AC 1→,n 〉|=12. ∴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30°.[条件探究] 此题中增加条件“E ,F ,G 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求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a ,2a ),E ⎝ ⎛⎭⎪⎫0,a 2,0,F ⎝ ⎛⎭⎪⎪⎫0,0,22a ,G ⎝⎛⎭⎪⎪⎫-34a ,a 4,2a , 于是B 1F →=⎝ ⎛⎭⎪⎪⎫0,-a ,-22a ,EF →=⎝ ⎛⎭⎪⎪⎫0,-a 2,22a , EG →=⎝ ⎛⎭⎪⎪⎫-34a ,-a 4,2a . 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n ·EF →=0,n ·EG →=0,即⎩⎪⎨⎪⎧-a 2y +22az =0,-34ax -a 4y +2az =0,所以⎩⎪⎨⎪⎧y =2z ,x =6z ,令z =1,得x =6,y =2,所以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6,2,1), 所以|cos 〈B 1F →,n 〉|=|n ·B 1F →||n ||B 1F →|=⎪⎪⎪⎪⎪⎪⎪⎪-2a -22a 9×a 2+a 22=33. 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拓展提升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方法与步骤思路一:找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充分利用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及解三角形知识可求得夹角(或夹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思路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可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或法向量.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基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AB →;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4)计算:设线面角为θ,则sin θ=|n ·AB→||n ||AB→|.【跟踪训练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PAB ;(2)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的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AB ,MN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得AE ⊥BC ,从而AE ⊥AD ,且AE =AB 2-BE 2=AB2-⎝ ⎛⎭⎪⎫BC 22= 5.以A 为坐标原点,AE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由题意知,P (0,0,4),M (0,2,0),C (5,2,0),N ⎝⎛⎭⎪⎪⎫52,1,2, PM →=(0,2,-4),PN →=⎝ ⎛⎭⎪⎪⎫52,1,-2,AN →=⎝ ⎛⎭⎪⎪⎫52,1,2. 设n =(x ,y ,z )为平面PMN 的法向量,则⎩⎨⎧n ·PM →=0,n ·PN →=0,即⎩⎪⎨⎪⎧2y -4z =0,52x +y -2z =0,可取n =(0,2,1).于是|cos 〈n ,AN →〉|=|n ·AN →||n ||AN →|=8525,则直线AN 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525.探究3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例3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AFD =90°,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2)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所以AF⊥平面EFDC.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2)过D作DG⊥EF,垂足为G,由(1)知DG⊥平面ABEF.以G为坐标原点,G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G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xyz.由(1)知∠DFE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则DF=2,DG=3,可得A(1,4,0),B(-3,4,0),E(-3,0,0),D(0,0,3).由已知,AB∥EF,AB⊄平面EFDC,EF⊂平面EFDC,所以AB∥平面EFDC.又平面A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为二面角C-BE -F的平面角,∠CEF=60°.从而可得C(-2,0,3).连接AC,则EC→=(1,0,3),EB→=(0,4,0),AC→=(-3,-4,3),AB→=(-4,0,0).设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则⎩⎨⎧n ·EC →=0,n ·EB →=0,即⎩⎪⎨⎪⎧x +3z =0,4y =0,所以可取n =(3,0,-3).设m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则⎩⎨⎧m ·AC →=0,m ·AB →=0,同理可取m =(0,3,4).则cos 〈n ,m 〉=n ·m |n ||m |=-21919.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19.拓展提升二面角的向量求法(1)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①).(2)利用坐标法求二面角的步骤设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个平面夹角的大小,如图②.用坐标法的解题步骤如下:①建系:依据几何条件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法向量:在建立的坐标系下求两个面的法向量n 1,n 2.③计算:求n1与n2所成锐角θ,cosθ=|n1·n2| |n1||n2|.④定值:若二面角为锐角,则为θ;若二面角为钝角,则为π-θ.【跟踪训练3】若PA⊥平面ABC,AC⊥BC,PA=AC=1,BC =2,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解 解法一:如下图所示,取PB 的中点D ,连接CD .∵PC =BC =2,∴CD ⊥PB .∴作AE ⊥PB 于E ,那么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就等于异面直线DC 与EA 所成的角θ的大小.∵PD =1,PE =PA 2PB =12,∴DE =PD -PE =12,又∵AE =AP ·AB PB =32,CD =1,AC =1,AC →=AE →+ED →+DC →,且AE →⊥ED →,ED →⊥DC→,∴|AC →|2=|AE →|2+|ED →|2+|DC →|2+2|AE →|·|DC →|·cos(π-θ), 即1=34+14+1-2×32×1×cos θ,解得cos θ=33.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二:由解法一可知,向量DC →与EA →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A -PB -C 的大小,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A (1,0,0),B (0,2,0),C (0,0,0),P (1,0,1),D 为PB的中点,D ⎝⎛⎭⎪⎪⎫12,22,12. ∵PE EB =AP 2AB 2=13,即E 分PB →的比为13,∴E ⎝⎛⎭⎪⎪⎫34,24,34,EA →=⎝ ⎛⎭⎪⎪⎫14,-24,-34, DC →=⎝ ⎛⎭⎪⎪⎫-12,-22,-12,|EA →|=32,|DC →|=1,EA →·DC →=14×⎝ ⎛⎭⎪⎫-12+⎝ ⎛⎭⎪⎪⎫-24×⎝ ⎛⎭⎪⎪⎫-22+⎝ ⎛⎭⎪⎫-34×⎝ ⎛⎭⎪⎫-12=12.∴cos 〈EA →,DC →〉=EA →·DC →|EA →||DC →|=33. 故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解法三:如右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1,0),C (0,1,0),P (0,0,1),AP →=(0,0,1),AB →=(2,1,0),CB →=(2,0,0),CP →=(0,-1,1),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P →=0,m ·AB →=0⇒⎩⎪⎨⎪⎧x ,y ,z ·0,0,1=0,x ,y ,z ·2,1,0=0⇒⎩⎪⎨⎪⎧y =-2x ,z =0,令x =1,则m =(1,-2,0),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0,n ·CP →=0⇒⎩⎪⎨⎪⎧x ′,y ′,z ′·2,0,0=0,x ′,y ′,z ′·0,-1,1=0⇒⎩⎪⎨⎪⎧x ′=0,y ′=z ′.令y ′=-1,则n =(0,-1,-1),∴cos 〈m ,n 〉=m ·n |m ||n |=33.∴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3.探究4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例4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D ⊥平面ABCD ,且PD =1,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求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 (2)求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解] 解法一:(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P (0,0,1),A (1,0,0),C (0,1,0),E ⎝ ⎛⎭⎪⎫1,12,0,F ⎝ ⎛⎭⎪⎫12,1,0.设D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DH →=xDE →+yDF →+zDP →=⎝ ⎛⎭⎪⎫x +12y ,12x +y ,z ·(x +y +z =1),PE →=⎝ ⎛⎭⎪⎫1,12,-1,PF →=⎝ ⎛⎭⎪⎫12,1,-1.∴DH →·PE →=x +12y +12⎝ ⎛⎭⎪⎫12x +y -z =54x +y -z =0.同理,DH →·PF →=x +54y -z =0,又x +y +z =1,∴可解得x =y =417,z =917.∴DH →=317(2,2,3).∴|DH →|=31717.因此,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31717.(2)设AH ′⊥平面PEF ,垂足为H ′,则AH ′→∥DH →,设AH ′→=λ(2,2,3)=(2λ,2λ,3λ)(λ≠0),则EH ′→=EA →+AH ′→=⎝ ⎛⎭⎪⎫0,-12,0+(2λ,2λ,3λ)=⎝ ⎛⎭⎪⎫2λ,2λ-12,3λ.∴AH ′→·EH ′→=4λ2+4λ2-λ+9λ2=0,即λ=117.∴AH ′→=117(2,2,3),|AH ′→|=1717, 又AC ∥平面PEF ,∴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1717.解法二:(1)由解法一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知EF →=⎝ ⎛⎭⎪⎫-12,12,0,PE →=⎝ ⎛⎭⎪⎫1,12,-1,DE →=⎝ ⎛⎭⎪⎫1,12,0,设平面P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x +12y =0,x +12y -z =0,解得⎩⎪⎨⎪⎧y =x ,z =32x ,令x =2,则n =(2,2,3), ∴点D 到平面PEF 的距离d =|DE →·n ||n |=|2+1|4+4+9=31717.(2)∵AC ∥EF ,∴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也即是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又AE →=⎝ ⎛⎭⎪⎫0,12,0,∴点A 到平面PEF 的距离为 d =|AE →·n ||n |=117=1717.拓展提升1.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两种思路(1)将求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求向量模的问题,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垂足的坐标,然后求出向量的模,这是求各种距离的通法.(2)直接套用点线距公式求解,其步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a →所求点到直线上一点的向量PP ′→及其在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上的投影→代入公式.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 2.点面距、线面距、面面距的求解方法线面距、面面距实质上都是求点面距,求直线到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的前提是线面、面面平行.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跟踪训练4】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是C 1C ,D 1A 1,A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E (0,2,1),F (1,0,2),G (2,1,0),∴EF →=(1,-2,1),EG →=(2,-1,-1),GA →=(0,-1,0). 设n =(x ,y ,z )是平面EFG 的法向量,则⎩⎨⎧n ·EF →=0,n ·EG →=0,∴⎩⎪⎨⎪⎧x -2y +z =0,2x -y -z =0,∴x =y =z ,可取n =(1,1,1), ∴d =|GA →·n ||n |=13=33,即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33.探究5 与空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5 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成的平面互相垂直,BE ∥CF ,∠BCF =∠CEF =90°,AD =3,EF =2.(1)求证:AE ∥平面DCF ;(2)当AB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解] 如图,以点C 为坐标原点,以CB ,CF 和CD 所在直线分别作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AB =a ,BE =b ,CF =c ,则C (0,0,0),A (3,0,a ),B (3,0,0),E (3,b,0),F (0,c,0).(1)证明:AE →=(0,b ,-a ),CB →=(3,0,0),BE →=(0,b,0),∴CB →·AE →=0,CB →·BE →=0, 从而CB ⊥AE ,CB ⊥BE . 又AE ∩BE =E , ∴CB ⊥平面ABE . ∵CB ⊥平面DCF ,∴平面ABE ∥平面DCF .又AE ⊂平面ABE , 故AE ∥平面DCF .(2)∵EF →=(-3,c -b,0),CE →=(3,b,0), 且EF →·CE →=0,|EF→|=2, ∴⎩⎪⎨⎪⎧-3+b c -b =0,3+c -b2=2,解得b =3,c =4.∴E (3,3,0),F (0,4,0).设n =(1,y ,z )与平面AEF 垂直, 则n ·AE →=0,n ·EF →=0,即⎩⎪⎨⎪⎧1,y ,z ·0,3,-a =0,1,y ,z ·-3,1,0=0,解得n =⎝⎛⎭⎪⎪⎫1,3,33a.又∵BA ⊥平面BEFC ,BA →=(0,0,a ),∴|cos 〈n ,BA →〉|=|n ·BA →||n ||BA →|=334a 2+27=12, 解得a =92或a =-92(舍去).∴当AB =92时,二面角A -EF -C 的大小为60°.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方法策略求解存在性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假定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其次,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次,利用空间向量法把存在性问题转化为求参数是否有解问题;最后,解方程,下结论.利用上述思维策略,可使此类存在性难题变为常规问题.【跟踪训练5】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2AB ,点E 是棱AB 上一点,且AEEB=λ. (1)证明:D 1E ⊥A 1D ;(2)是否存在λ,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并说明理由.解 (1)证明: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DD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AD =AA 1=1,AB =2,则D (0,0,0),A (1,0,0),B (1,2,0),C (0,2,0),A 1(1,0,1),B 1(1,2,1),C 1(0,2,1),D 1(0,0,1).因为AEEB =λ,所以E ⎝⎛⎭⎪⎫1,2λ1+λ,0, 于是D 1E →=⎝ ⎛⎭⎪⎫1,2λ1+λ,-1,A 1D →=(-1,0,-1),所以D 1E →·A 1D →=⎝ ⎛⎭⎪⎫1,2λ1+λ,-1·(-1,0,-1)=-1+0+1=0,故D 1E ⊥A 1D .(2)因为DD 1⊥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又CE →=⎝ ⎛⎭⎪⎫1,2λ1+λ-2,0,CD 1→=(0,-2,1), 则⎩⎨⎧n 1·CE →=0,n 1·CD 1→=0,即⎩⎪⎨⎪⎧n 1·⎝ ⎛⎭⎪⎫1,2λ1+λ-2,0=0,n 1·0,-2,1=0,整理得⎩⎪⎨⎪⎧x -y ·21+λ=0,-2y +z =0,取y =1,则n 1=⎝ ⎛⎭⎪⎫21+λ,1,2. 因为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所以22=|n ·n 1||n ||n 1|,即22=21+4+⎝⎛⎭⎪⎫21+λ2,解得λ=233-1. 故存在λ=233-1,使得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4.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2.利用法向量求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步骤 (1)求平面α的法向量n .(2)利用公式sin θ=|cos 〈AB →,n 〉|=|AB →·n ||AB →||n |,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π2.3.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步骤 (1)求两平面的法向量.(2)求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3)由图判断所求的二面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从而下结论.在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4.点面距的求解步骤(1)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 (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1.若两异面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0,4,-3),b =(1,2,0),则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32B.8525C.4315D.33答案 B解析 设l 1,l 2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0×1+4×2+-3×05×5=8525.2.直角△ABC 的两条直角边BC =3,AC =4,PC ⊥平面ABC ,PC =95,则点P 到斜边AB 的距离是( )A .5B .3C .3 2 D.125答案 B解析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4,0,0),B (0,3,0),P ⎝ ⎛⎭⎪⎫0,0,95,所以AB →=(-4,3,0),AP →=⎝⎛⎭⎪⎫-4,0,95, 所以AP →在AB →上的投影长为|AP →·AB →||AB →|=165,所以点P 到AB 的距离为d =|AP →|2-⎝ ⎛⎭⎪⎫1652=16+8125-25625=3.故选B.3.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O 是正方形中心,则折起后,∠EOF 的大小为( )A .(0°,90°)B .90°C .120°D .(60°,120°)答案 C解析 OE →=12(OA →+OD →),OF →=12(OB →+OC →),∴OE →·OF →=14(OA →·OB →+OA →·OC →+OD →·OB →+OD →·OC →)=-14|OA →|2.又|OE →|=|OF →|=22|OA →|,∴cos 〈OE →,OF →〉=-14|OA →|212|OA →|2=-12.∴∠EOF =120°.故选C. 4.平面α的法向量n 1=(1,0,-1),平面β的法向量n 2=(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π3或2π3解析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cos 〈n 1,n 2〉=1×0+0×-1+-1×12·2=-12,所以cos θ=12或-12,∴θ=π3或2π3.5.如图,在长方体AC 1中,AB =BC =2,AA 1=2,点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用向量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异面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2)求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由题意得A (2,0,0),F ⎝ ⎛⎭⎪⎪⎫1,2,22,B (2,2,0),E (1,1,2),C (0,2,0).∴AF →=⎝⎛⎭⎪⎪⎫-1,2,22,BE →=(-1,-1,2), ∴AF →·BE →=1-2+1=0.∴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为90°.(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又BC→=(-2,0,0),BE →=(-1,-1,2),则n ·BC →=-2x =0,n ·BE →=-x -y +2z =0,∴x =0,取z =1,则y =2,∴平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2,1).∴cos 〈AF →,n 〉=AF →·n|AF →||n |=522222×3=53333.设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53333,即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3333.。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5则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5则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5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问题(一)关于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问题我们知道法向量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利用法向量在求二面角的时候,求出的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是与所求二面角相等还是互补,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还得从两个向量的外积说起.两个向量外积的定义:两个向量a与b的外积(也称向量积)是一个向量,即为a b,它的长度(模)为| |=||||,它的方向与和都垂直,并且按,, 的顺序构成右手标架(如下图所示)若是 ,则所得向量长度与 相等,但是方向却刚好相反,所以向量外积不满足交换律.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定义来确定平面法向量的方向.设平面内有三个点A(x1y1,z1),B(x2,y2,z2),C(x3,y3,z3),则(x2 x1,y2 y1,z2 z1), (x3 x1,y3 y1,z3 z1),所以y2 y1y3 y1z2 z1z3 z1z2 z1z3 z1x2 x1x3 x1x2 x1x3 x1y2 y1y3 y1(,,),很明显,向量 可以为平面 的法向量.此时 的方向应该是垂直平面 并且向上.我们利用这个结论来求二面的大小. 说明:行列式abcdad b c,上面有关内容请参考高等代数的相关内容.如图所示,设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为 ,法向量分别为,,显然与所成的角为 ,且 ,即此时与所成的角 就是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平面 与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一个朝向二面角的里面,一个朝向二面角的外面,求出的法向量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那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用到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右手标架.如图,我们来求平面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 ,设 (x1,y1,z1),AC (x2,y2,z2),x1y1z1x1y1z1,且设z若x1y1x2y2,yz1x1z2x2,xy1z1y2z2x2y2z2x2y2z2则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x,y,z),根据右手标架应该是竖直向上,即朝向这个二面角的外面,此时我们求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应该是朝向二面角的里面.设 (x3,y3,z3), (x4,y4,z4),要使平面 的法向量方向朝向二面角的里面,根据右手标架,我们计算应该是 ,若x4y4z4x4y4z4x3y3z3x3y3z3,并且设cx4y4x3y3b ,x4y4x3y3,ay4z4y3z3,则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a,b,c)根据右手标架,此时n的方向就是朝向二面角的外面.那么m与n的夹角即为所求二面角.cosxa y b z cx y z a b c22222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一定要是右手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又一方法(二)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又一方法福建南安国光中学黄耿跃文[1]给出一种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读完这篇文章后,获益匪浅.笔者通过研究给出另一种利用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可行性方法,此法可以避免产生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误判,而且思路更直观、清晰.定理1如下左图已知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θ,A∈α且AL,B∈β且BL,AM⊥L于MJJJ,BNGJJJ⊥L于N,则cosθ=|JJJJGMANBMA||JJJJNBG|.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易证定理1.定理2如上右图,空间任意一条直线L,A,B是直线L上的两个点,M是空间任意一点,MN⊥L于N,则JJJJNMG=JJJJAMGJJJJAGJJJG|JJJJMABJJJGABG|2AB.证明∵向量JJJGAN为JJJJAMG在JJJABG影向量,设GJJJ方向上的投e=JJJJJABGJJJGJJJJG|ABG|为AB方向的单位向量,JJJJ∴JJJGAN=AMJJJABGGAMGJJJABGJJJ|JJJJABG|e=ABG,|JJJJJABG2∴JJJJNMG=JJJJAMGJJJGJJJJ|GJJJGAN=JJJJAMGAMABJJJG|JJJJJAB.ABG|2例1(2004湖南理19)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 中,∠ABC=60°,PA=AC=a,PB=PD=2a,点E在PD上,且PE:ED=2:1.(I)证明:PA⊥平面ABCD;(II)求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III)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解(I)略;(II)以A为坐标原点,直线AD、AP分别为y轴、z轴,过点A垂直平面PAD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右图.则A(0,0,0),c(32a,12a,0),JDJG=(0,a,0),E(0,2JJJ3a,13a),于是AEG=(0,23a,13a),JJJGAC=(31JJJG2a,2a,0),AD=(0,a,0).作EM⊥AC于M,DN⊥AC于N,则由定理1JJJJ得MEG:与JJJGN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由定理2可得JJJJMEG=JJJAEGJJJJAMG=JJJAEGJJJAEGJJJG|JJJACGACJJJG|2AC121a2=(0,a,a)3333a2(12a,2a,0)=(36a,12a,13a).JJJGND=JJJGADJJJGAN=JJJGJJJADADGJJJG |JJJACGACJJJG|2AC12=(0,a,0)2aa2(32a,12a,0)=(34a,34a,0),JJJJG∴cosθ=MEJJJNDG|JJJMEJG||JJJGND|293a2+3a2=248342=2.6a34a∴以AC为棱,EAC与DAC为面的二面角θ的大小为30°.例2(2004浙江)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I)求证AM⊥平面BDF;(II)求二面角ADFB的大小.解(I)略.(II)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Cxyz,∵A(2,2,0),B(0,2,0),D(2,0,0),F(2,∴JJJG2,1).DF=JJJDBGJJJDA=G(0,2,1),(0,2,0),JJJG=(2,2,0),DF=(0,2,1).作AM⊥DF于M,BN⊥DF的延长线于N,JJJG则由定理1得:MA与JJJNBG所成的解θ的大小为二面角ADFB的大小.由定理2可得:JJJGMA=JJJDAGJJJJDMG=JJJDAGJJJDAGJJJG DFJJJG|JJJGDF|2DF=(0,2,0)23(0,2,1)=(0,2,2),JJJNBG=JJJGDBJJJJDNGJJJG 3JJJG3=JJJDBGDBDFJJJG|JJJGDF|2DF=(2,2,0)2(0,2,1)/3=(2,JJJG2JJJ/3,2/3),cosθ=MANBG|JJJGMA||JJJNBG|6=91(6/3)(24/3)=2.∴二面角ADFB的大小为60°.例3(2005福建)如图,直二面角30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I)求证:AE⊥平面BCE;(II)求二面角BACE的大小;(III)求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解(I)略;(Ⅱ)如图所示,以线段AB的中点原点O,OE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所在的直线为y轴,过O作平行于AD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A(0,1,0),E(1,0,0),C(0,1,2)B(0,1,0)JJJG=JJJ(0,2,2),JJJAEG,AC=(1,1,0),ABG=(0,2,0).作BM⊥AC于M,EN⊥AC理1得,JJJ于NEGN,则由定与JJJGMB所成的角θ的大小为二面角BACE的大小由定理JJJ2得NEG=JJJAEGJJJG=JJJAEGJJJANAEGJJJG|JJJACGACJJJ|2ACG=(1,1,0)2(0,2,2)=11JJJG2),MB=JJJ8(0,2,ABGJJJJGJJJAGMJJJG=JJJABGAB|JJJACJJJGACG|2AC=(0,2,0)4(0,2,2)=(0,1,1)JJJGJJJG8,cosθ=NEMB13|JJJNEG||JJJGMB|=3=3,22∴二面角BACE的大小为arccos33.参考文献[1]郑剑晖,郑毓青.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其面的法向量夹角的关系判定.2005.1.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判定方法(三)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判定方法法一:若点A、B分别为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上的任两点,且A∉l,B∉l,n1、n2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1)当(ABn1)(ABn2)>0 时,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与两个法向量夹角相等;(2)当(ABn1)(ABn2)互补;l法二:若点P为二面角α−l−β的棱l上的任一点,Q 为两个二面角α−l−β内的任一点, n1、n2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1)当(PQn1)(PQn2)相等;(1)当(PQn1)(PQn2)>0 时,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与两个法向量夹角互补;l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正负(四)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授课教师:陈诚班级:高二(14)班时间:2010-01-14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与半平面法向量的关系,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简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面SAB
由n DC且n
AD (1,
SD. 得n (2, 1,1)
0, 0)是平面SAB的法向量,
cos AD, n AD n 6
4.求两法向量夹角
二面角的平| 面AD角|| n是| 锐角3(一出一进)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6 3
5.定值
近几年部分新课标高考题分析
(2019.18)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 AB=2,∠BAD=60°,E,M,N 分别是BC,BB1,A1D 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C1DE; (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z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关系的证明、空
间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问题.求解二
面角的关键是能够利用垂直关系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通过求解
O
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来得到二面角
的正弦值,属于常规题型.
x
y
归纳总结
两种方法 一个步骤 两个思想
半平面内分别垂直于棱的向量的夹角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解 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步骤
数形结合 类比转化
14
板书设计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1、
3、例题
解:
由 n SC 0 , n SD 0 ,得
n1, n2 , cos n1 n2
n1 n2
2、
n1, n2 n1, n2
cos n1 n2 n1 n2
cos n1 n2 n1 n2
SA、AB、AD 两两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 AD、AB、AS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1 x z 0, 2 x y z 0.
则 A(0,0,0),S(0,0,1),D ( 1 ,0,0) , 2
C(1,1,0, SC (1,1,1) , SD (1 ,0,1) , 2
取 z=1,得 n (2,1,1) , cos n, AD n AD 6
z
平面ABD1的一个法向量为
DA1 (0,1,1)
D1 C1
A1
B1
平面CBD1的一个法向量为
D
Ay
DC1 (1,0,1)
x
C
B
cos 1/ 2, 120
二面角A-BD1-C的大小为120 .
实践操作
如图,ABCD是直角梯形,ABC B BC 2AD,求面SCD与 答题模板
2
6
探究方法
问题1:
二面角的平面角AOB能否转化成向量的夹角?

B
O l

A
AOB OA,OB
二面角 OA,OB
探究方法
问题2: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可转化成直线的方向向量与 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那么二面角的大小与两个半 平面的法向量有没有关系?
n
a


n1 n2

l
B
的角就是二面角


O
A
l
4
温故知新
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v1

v2
v1,v2

|
v1
v2
v1,v2
温故知新
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n 直线的方向向量为 a,平面的法向量为
n
a
a


a, n
2

sin cosa,b
B

n
a, n
3
通过经历向量法求 二面角大小的推导 过程,培养大胆探 索精神,提高学习 立体几何的兴趣.
3
温故知新
1.二面角的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范围:0,
3.如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定义法:在棱上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 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
以DF为折痕把∆DEF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
(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
z
(2)求DP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
4
x
2017全国一卷18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中,且 BAP= CDP=900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 APD=90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教学目标
1
通过类比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直线与 平面所成角的解决 方法,得到用向量 求二面角大小的方 法,并能用之解决 有关问题,体会向 量方法在研究几何 问题中的作用.
2
在探究用向量法求二 面角大小的过程中, 体会数形结合、类比 转化的数学思想,进 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探究方法 思考: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平面角的关系




n1, n2
n1, n2
cos cos n1, n2
cos cos n1, n2
问题: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什么时候相等,什么时候互补?
注意法向量的方向:一进一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夹角;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
——临漳县第一中学 张艳梅
求二面角是立体几何的一类重要的问题,
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高中立体几何引入了空 间向量,大大降低了立体几何的解题难度,它 不仅是对传统方法的有力补充,而且还可以最大 限度地避开思维的高强度转换和各种辅助线添 加的困难,将灵活的逻辑推理转化为机械。向量 的应用在高考数学解答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节课主要是讨论怎么样用向量的办法解决二 面角问题。
z
3 3
y
x
面SAB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z
解:建系如图 不妨设AB 2
1.建系
S
A(0,0,0), D(1,0,0),C(2, 2,0),S(0,0, 2), 2.找点坐标
y
设n (x, y, z)是面SCD的法向量,
B
C DC 1,2,0, SD 1,0, 2
3.求法向量坐标
A

D AD
n AD 3
AD (1 ,0,0) 为平面 SAB 的法向量, 2
n, AD 与二面角大小相等
设平面 SCD 的法向量为 n(x, y,z), 平面 SAB 与平面 SCD 的所成
二面角的余弦值 6 3
2018全国一卷18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
同进同出,二面角等于法向量夹角的补角
9
课前热身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D1-C的大小为 ________.
解1
D1 C1
A1
B1
D
A
C
B
课前热身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D1-C的大小为
__1_2_0_°___.
解2 建立直角坐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