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体动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群体动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毛建平高翔

(江苏南京邮电学院210003)

[内容提要]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群体规模、相似性、群体内部的奖惩方式、成员的荣誉感,班级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它的管理者必须了解群体动力理论,并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注意发挥它们的作用。

[关键词]内聚力表扬批评

班级也是一种群体,因此,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同样影响班级凝聚力,作为一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一个班级凝聚力,必须从考虑和改变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具体因素开始。

一个群体规模在7-8人为最佳,超过此人数,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内聚力就会减少,因为成员很多,彼此之间交往机会就会减少,彼此之间缺乏应有了解,不可能有高内聚力。而一个班级人数少的也在30-40人,要靠他们私下了解和自发交往,显然很难形成稳定和巩固的群体关系。这就需要管理者从全局上去把握,创造机会。如班级刚形成时的个人自我介绍,郊游,学习小组,知识竞赛等等,让同学们彼此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增加了在纯学习环境下不可能有的交往机会。

班级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也有它独特的优势,因为群体成员相似性越高,相似方面越多,成员间的信任和好感也越多,内聚力也越大。其中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是最主要的连接因素,明确一致的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是产生高内聚力的基础。在相似性方面,同一班级的学生一般年龄上相差无几,相同课程的学习,相同时间的支配,知识层次的接近使他们评判外界事物的态度,是非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取向都很接近。从微观方面来说,两个到三个同学基于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学习兴趣,相互切磋中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朋友,也就是一个很小的群体,而把班级中一个个交错的小群体溶入到大集体中,和谐的处理他们的关系是管理者运用群体优势的一项重要工作。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群体内部的奖惩方式也是影响群体内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个人奖励和群体奖励两种不同的方式也会影响到成员之间的情感和期望。把个人奖励和群体奖励结合起来的方式有利于增强群体内聚力。管理者工作中群体奖励的方式较为简单,如对全班同学的表扬,某一小组同学的表扬。对个人的奖励方式主要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前者被广泛运用。对学生的表扬要真正起到教育,激发和强化的作用,就应该讲究艺术性。

首先,表扬的程度要和学生的行为相称,也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同样做一件好事,对干部和党员,只需赞许即可,对平常表现不好的同学,则应大张旗鼓,力度较大的表扬。表扬要始终围绕教育目地,激发良好行为和强化这种行为的目的进行,避免主观印象看人,既不应“有功不赏”,也不应“无功而赏”。其次,表扬要及时,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些进步时,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一方面坚定了学生做出正确行为的信念,另一方面又推动学生再次去干被人们赞许的事。第三,表扬的方式和程度应该灵活多变,根据情境,和学生、班级的具体情况,表扬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多种: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随时表扬和阶段表扬、个人表扬和集体表扬、内部表扬和外部表扬、点人表扬和点事表扬,说事表扬和说理表扬、具体表扬和概括表扬、点滴表扬和系统表扬、领导表扬和群众表扬等。第四,表扬要做到公正无私,公正无私是对待学生的一条重要原则,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保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某些情况下,教师甚至要“亲者少表扬,疏者多表扬”,从而增加表扬的信度。第五,表扬失当,要及时加以补救。一般来说,表扬之后,不应该出现副作用。但有时,被表扬者骄傲自满,未被表扬者不服或不满,学生之间的互相嫉妒,不团结等,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表扬失当,有时则是学生的认识问题,无论那种情况,都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加以补救。

批评和表扬一样是影响群体内聚力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批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口头批评和书面批评、直接批评和间接批评、及时批评和延期批评、个人批评和集体批评,内部批评和外部批评,自我批评和他人批评等。采取哪一种方式当然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定。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批评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注意选择好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措辞及方式,应该使学生感到老师对学生的过失也是感到痛心、惋惜的,批评是不得已而为之,是“长善救失”的一种手段。批评的同时,应该说明批评的理由,使学生心服口服,感到自己确实该受批评。

2、批评要具有客观性

对学生批评,要以尊重事实为前提,有一说一,有二数二。对故意行为,再犯,程度严重者,给予严重批评;对无意行为,初犯,程度轻者,给予一般批评。尽可能做到对事不对人,以理服人。切忌感情用事,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泻私愤”

3、批评要以学生的心理基础为前提

学生的思想觉悟有高有低,其气质类型多种多样。批评能否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关

键是取决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情感基础,因此,要因人而异,采取相当的方式。

4、批评的时机要恰当

5、批评切忌羞辱性

批评不应带有任何的羞辱性,以免引起学生的怨恨、气愤和对立情绪。一旦批评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虽然批评者是教师,但同学的哄笑可能会引起被批评者与全班同学的尖锐对立,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外或集体反面,在班上起破坏作用或沉默不响,仿佛不存在,这对班级肯定是有损害的。

6、批评要具有权威性

批评只有得到班集体舆论的支持时,才会产生教育力量。管理者批评的权威性来源于其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批评时一定要具备正确的态度,掌握良好的方式和艺术,善于和学生交朋友,这样,才能取得全班学生的信任和支持,被批评者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作为一名管理者,还要考虑班集体对每个同学需要的满足程度,加强内聚力。当然,管理者不可能顾及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细节,但可以充分发动一个班级的班委会、团支部的成员,大家来关心同学,互相关心。譬如好的复习资料、参考书,可以急同学所想,统一预定。为中秋节、国庆元旦不回家的同学在感情上弥补孤独,可发放月饼、组织活动等。迎考期间用电、回家路上安全等等,也要考虑。并且,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最基本的需要满足了,并不能产生激励作用,要真正把学生的心都凝聚到集体中,必须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让普通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才能使学生的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得到满足。在代表班级出外的活动中,比如专项竞赛、体育运动切忌老面孔。

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集体和集体中的活动,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如果这种满足的程度越高,班级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反过来学生对班级的依赖性也就越大,这样班级的内聚力就越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先进的班级同学间关系融洽,行动一致,而在后进班级中,纪律涣散,各自为政。集体在社会生活中作用大,影响范围广,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和赞赏多,就会增加群体内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这样一来就会提高群体内聚力。以一个班级为例,大一时,这个班级是年级有名的解放牌,因为都传闻分班时按进校分数从高到低,被内定为差班。同学爱打架不爱学习,爱吵闹不爱听讲。在大二冬季的越野长跑中,无意得了二年级的第一名,经过学校颁奖和班级内部表扬后,又出乎外的获得了英语竞赛、科技知识竞赛等几个好成绩。同学们进出班级都感到自豪。事实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