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巧用肌理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肌理的知识和技巧,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分类、制作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将肌理运用到绘画和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创造力,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提高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肌理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3.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评价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肌理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和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提高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加深对肌理制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含义,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肌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含义:介绍肌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肌理的制作方法:讲解不同材料制作肌理的方法,如石膏、沙子、纸张等。

3. 肌理的应用:展示肌理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肌理效果对作品的影响。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肌理效果的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并将肌理效果巧妙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石膏、沙子、纸张、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肌理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肌理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肌理效果对作品的影响。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肌理效果的创作实践。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3. 板书内容: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应用、创作实践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肌理,收集相关图片或实物,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八、课后反思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肌理。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巧用肌理》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巧用肌理》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巧用肌理》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和应用;2.学习如何使用肌理来丰富绘画的表现力;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肌理2.肌理的分类3.肌理的应用4.巧用肌理表现主题三、教学重点1.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学习如何运用肌理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四、教学难点1.怎样巧妙地应用肌理来表现画面主题。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示范法:老师现场演示肌理的应用技巧;3.指导法:老师逐步指导学生自行实践。

1. 师生互动(5分钟)老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肌理知识。

2. 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0分钟)1.阐述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对比不同材质的肌理,并让学生观察、辨认。

3. 肌理的应用(25分钟)1.介绍肌理的表现形式和特点;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肌理来增强画面表现力;3.演示描绘不同肌理的方法和技巧。

4. 巧用肌理表现主题(45分钟)1.学生自行选择素材,并运用肌理来表现素材的主题;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评;3.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互相的经验和技巧。

5. 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课授课进行总结;2.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总结。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交流情况;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作品;3.评估学生对肌理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以及巧妙利用肌理表现主题的能力。

1.PPT2.画册或实物九、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是通过肌理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肌理的分类和表现形式,学会如何运用肌理表现主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本节课程的开展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实践中增强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肌理的运用能力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肌理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说课稿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说课稿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肌理作品,既有自然界的肌理,也有生活中的物品肌理,还有艺术家创作的肌理作品,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肌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对周围的视觉艺术有所感知和认识。

他们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对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和表现,他们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理解和运用肌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

2.原因:学生对于肌理的认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肌理作品,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和认识肌理;同时,采用示范、讲解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的概念和特点。

2.新课讲解:讲解肌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多样性。

3.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和工具,尝试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总结肌理创作的经验和教训。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巧用肌理》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欣赏生活中自然与人工的肌理,感受肌理的美,了解肌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认识肌理在美术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本课重点是通过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喜欢表现自我,乐于动手操作,但生活经验不足,对肌理的认识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肌理,了解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掌握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光滑的表面,另一幅是粗糙的表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幅图片的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的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肌理。

2. 教学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感受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肌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肌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自然界的肌理如树叶、石头、水纹等,人工的肌理如衣物、建筑、工艺品等。

(2)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拓印,体验拓印的乐趣。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分析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时,要注意肌理与主题的契合,以及肌理之间的搭配。

小学美术《巧用肌理》教案

小学美术《巧用肌理》教案
-肌理创作的创新应用: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将肌理与其他艺术元素结合,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举例解释:在拓印技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视频教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拓印的步骤,如如何涂抹颜料、如何均匀按压等,针对学生操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巧用肌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物体的表面触感和视觉效果?”比如,衣服的布料、桌子的木头纹理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肌理的奥秘。
小学美术《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巧用肌理》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有趣的拓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感知肌理的概念,了解不同材料的肌理特点;2.学会运用拓印、刻划等方法,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3.通过观察、实践、创作,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介绍肌理的基本概念、展示不同肌理的实物或图片、讲解拓印和刻划技巧、指导学生进行肌理创作练习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对美术肌理元素的感知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巧用肌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对肌理的概念理解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通过实物的触摸和观察,他们能够迅速抓住肌理的特点,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当更多地利用他们的感官体验,让美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拓印和刻划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拓印时颜料涂抹不均匀,有的则在刻划时力度掌握不当。这提醒我在指导学生操作时,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步骤分解和技巧讲解,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六年级美术下册《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2、学生自主尝试绘制,教师辅助,总结规律,发现问题。
五、展示评价
1、学生欣赏作品,讨论后回答相应问题。
2、探讨表现肌理效果的不同的绘画方法。
1、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绘制不同的肌理效果。
2、归纳表现的方法。
学生欣赏作品,学生仔细观察,学习肌理的绘制方法。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尝试绘制一幅肌理特征突出的画。
教 学
反 思
第10课 巧用肌理(第4课时)
总课时 第 27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10课 巧用肌理
共 4 课时 第 4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 点
能够熟练利用线条和笔触变化,以及不同的工具材料绘制出肌理。
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 法
学 法
欣赏导入、体验感受、创作表现、评价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导入
1、欣赏作品:《民居》
教学重难 点
能够熟练利用线条和笔触变化,以及不同的工具材料绘制出肌理。
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 法
学 法
欣赏导入、体验感受、创作表现、评价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作品欣赏:《故乡老院》
1、画面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有哪些内容?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案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介绍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肌理的制作方法:讲解肌理的制作技巧和步骤。

3. 肌理的应用:分析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展示优秀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肌理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张、颜料、画笔、剪刀、胶水、各种材质的物品(如布料、纸张、塑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激发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肌理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讲解肌理的制作方法。

3. 示范与指导:展示优秀作品,分析肌理在作品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进行肌理制作。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内容: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应用3. 重点提示:制作技巧、创新思维4. 难点提示:如何巧妙运用肌理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肌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示范、实践等环节,分析其有效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4. 自我提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巧用肌理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巧用肌理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情感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审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巧用肌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六年级下册。

根据课程标准[选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角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

本课共设置了三个活动,这里选用活动二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

利用各种肌理拓片制作肌理拼贴画,并对此进行联想。

教学难点: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课题1、课件展示:学生上节课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方法、制作途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然后命名。

2、师问:你们自己做的这些肌理拓片美吗?你会运用到美术绘画上吗?板书:肌理二、佳作欣赏,感悟美丽1、欣赏第一组图片(树叶、褶皱的纸、手指,并提问我们能用它来干什么?)学生:拓印肌理2、欣赏第二组美术作品图片(提问:这些画是用什么画的?怎么画的?)学生:肌理制作出来的。

3、过渡语:好,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这两组图片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

(板书“拼贴”)三、探究方法、示范制作1、课件展示教师制作的拼贴画。

2、小组讨论猜测这幅画分别运用了什么肌理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是怎么得来的?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讲述作画过程:运用了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直接手绘等,然后经过裁剪,拼贴制作而成。

3、过渡:现在大家跟老师一起制作这幅画吧!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部分学生参与制作。

4、老师准备裁剪好的拓片发给学生,学生依次上黑板拼贴5、拼贴完毕后与课件上老师的作品做出对比,找出制作拼贴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把要点板书在黑板上。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肌理的分类、肌理的制作方法以及肌理在绘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绘画技能,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3.难点:如何将肌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肌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肌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2.准备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纸张、画笔、颜料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3.提前布置课堂环境,确保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创作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肌理?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呈现不同类型的肌理作品,如线条、网点、颗粒等,让学生了解肌理的艺术表现形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肌理的制作方法,如揉纸法、喷漆法、拓印法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尝试制作肌理,感受肌理的美感。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包括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2. 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拓印、拼贴、绘画等手法,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肌理效果。

3. 肌理的应用:将肌理效果应用于美术创作中,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肌理效果巧妙地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彩纸、彩泥、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示范与讲解:演示肌理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肌理的特点,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肌理作品。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第10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所学肌理制作方法,创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运用肌理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环保主题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有了深入了解,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
《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肌理;
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肌理运用的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肌理效果丰富画面,突出主题;
教学难点:利用肌理进行造型练习;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带有明显纹理的物体、拓印用的纸、其他物品;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我们如何运用肌理的效果丰富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巧用肌理》;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画作《民居》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什么是肌理?肌理的运用手法有哪些?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今天的内容掌握的很扎实;
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利用手中的工具积极尝试,拓印肌理;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尝试;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展示;
四、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利用拓印了肌理的纸材,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尝试制作一幅拼贴画;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六年级美术下册《巧用肌理》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巧用肌理》教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巧用肌理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美术创作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肌理创作技巧,以生活中的物品为题材进行创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肌理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c.将整理好的素材分享给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
4.观察并欣赏身边的美术作品,关注肌理的运用。要求如下:
a.选择一幅或多幅美术作品,分析其肌理特点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b.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些作品及其肌理运用的亮点。
c.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观察心得,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
(五)总结归纳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一下创作思路和心得。我会对大家的作品进行点评,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和提高。"
2.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肌理创作技巧的运用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些实物和图片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它们表面的纹理和质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有趣的美术创作技巧——巧用肌理。"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肌理特点和感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以及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和作用。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它可以使美术作品更加丰富、有层次感。肌理的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对肌理有初步的感知。

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勇于尝试新事物,但部分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肌理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制作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索创作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评价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准备示范作品及素材。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肌理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展示几种常见的肌理制作方法,如涂抹、擦拭、拼贴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运用肌理的原理和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肌理有了一些感知,他们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中也尝试过不同的肌理表现方法。

因此,学生对肌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如何运用肌理进行艺术创作,将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对学生来说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各种肌理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各种肌理效果。

2.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巧妙地运用到作品中,形成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作品。

3.比较分析法:教师学生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各种材料和工具、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美术作业本、绘画工具、合作小组准备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为学生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巧用肌理》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欣赏生活中自然与人工的肌理,感受肌理的美,了解肌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认识肌理在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触摸、联想、创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提高艺术表现力。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和造型表现能力,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生活经验相对缺乏,对肌理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观察、感受、体验,从而提高对肌理的认识和审美感知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肌理,了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知道肌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拓印、堆塑、皱折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联想、创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提高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肌理,了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知道肌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拓印、堆塑、皱折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光滑的丝绸,另一幅是粗糙的石头。

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两种不同的质感。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巧用肌理》。

2. 学习肌理知识: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展示生活中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肌理的美。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8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8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美术创作经验,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学生在创作中往往忽略肌理的作用,对此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制作方法和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2.突破重难点:通过实物展示、示范讲解、学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并能在作品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示范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肌理的制作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肌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实物模型、制作材料等。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制作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肌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动手制作肌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语:生活中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展示着不同的规则和变化,它丰富了我们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产生许多有趣的想象。

恰当地适用物体的肌理,可以造成很强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展示出一幅幅更为灿烂而富有生命的图画。

(在原文基础上略有变化)2.提示语:(1)肌理,是物体表现呈现出的级理。

(2)拼贴时注意形.色的对比,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预先摆放安排位置,细心调整画面,然后再贴。

(3)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肌理级样,综合运用不同布纹的拓包,作品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3.注明语:4.小训练:选择不同布质材料制作拓包,看看能拓出什么不同效果。

第2课时活动过程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好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彩拓版画,运用不同肌理的纸材。

1.图片:活动一:实物拓印(将扇子上的纸换为彩色纸)。

彩纸拓印(将用色深色一图换成用纸团压印)学生作的删去“小鱼图”活动二:画家作品:红蜻蜓.黑蜻蜓(孙田成)拓印步骤:捶纸.染底.拓印。

学生作品:集市.秋小训练:拓包制作示意图拓包压印纹理图2.版面设计:3.备注:课目设计第3课时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肌理制作一张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二.文案设计1.导入语:一个灵感.一个心情.一段记忆.一种情绪……生活可以饱含激情地在字里行间中流淌。

当某一天重新捧起这小心收藏起来的心境时,展开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于是你会感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么值得咀嚼和回味。

2.提示语:(1).一段文字.一个故事,通过理解和想象,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再现文意,这样的图画又叫插图。

湘美版六下第10课《巧用肌理》

湘美版六下第10课《巧用肌理》

《巧用肌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3年版【教材内容来源】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教学主题】《巧用肌理》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学习目标】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1. 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基本理念做出如下阐述: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根据课标要求,六年级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分四个领域,本课涉及到的领域为“造型·表现”,其目标为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版)第十一册第十课。

根据课程标准[选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拓印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角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

3.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六年级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

对于色彩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巧用肌理》一课的设计,有利于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导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相联系,让学习者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表现。

二、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2.能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拓印。

3.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什么是肌理。

通过触觉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2.难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语:
生活中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展示着不同的规则和变化,它丰富了我们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产生许多有趣的想象。

恰当地适用物体的肌理,可以造成很强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展示出一幅幅更为灿烂而富有生命的图画。

(在原文基础上略有变化)
2、提示语:
(1)肌理,是物体表现呈现出的级理。

(2)拼贴时注意形、色的对比,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预先摆放安排位置,细心调整画面,然后再贴。

(3)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肌理级样,综合运用不同布纹的拓包,作品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3、注明语:
4、小训练:
选择不同布质材料制作拓包,看看能拓出什么不同效果。

第2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好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彩拓版画,运用不同肌理的纸材。

2、图片:
活动一:实物拓印(将扇子上的纸换为彩色纸)。

彩纸拓印(将用色深色一图换成用纸团压印)
学生作的删去“小鱼图”
活动二:画家作品:红蜻蜓、黑蜻蜓(孙田成)
拓印步骤:捶纸、染底、拓印。

学生作品:集市、秋
小训练:拓包制作示意图
拓包压印纹理图
2、版面设计:
3、备注:课目设计
第3课时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肌理制作一张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一个灵感、一个心情、一段记忆、一种情绪……生活可以饱含激情地在字里行间中流淌。

当某一天重新捧起这小心收藏起来的心境时,展开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于是你会感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么值得咀嚼和回味。

2、提示语:
(1)、一段文字、一个故事,通过理解和想象,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再现文意,这样的图画又叫插图。

(2)人类最早就是以图形来记录生活,使用图形替换语句中的字词,会使文字变得生动,直观起来。

3、说明词:
替换图片的作调整,其余保持不变。

4、小训练(用合适的小图形准确的表现相应的文字)。

5、活动安排:
活动一:在你精心选择的一段文字,将语句中的词语转换为图形,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打扮”文章。

活动二:选择自己的一篇作文,为其最精彩的部分配上图画。

6、图片(将打扮文章与文章配画合并后,将更换或删去部份图片,版式会作重新设计)。

三、版面设计(附后)
四、备注:
活动一:将语句中某些词语转换为图形,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打扮”文章。

活动二:选择自己的一篇作文,为其最精彩的部份配上图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