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裂囊肿 Microsoft Word 文档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一、脉络膜裂的定义与解剖1.脉络膜裂是胚胎时期脉络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时所经的裂隙,在侧脑室中央部此裂位于穹隆和丘脑之间,在侧脑室颞角则位于海马伞和终纹之间。
此裂深处无脑实质,仅由1层室管膜封闭,软脑膜及其携带的血管于此处顶着室管膜突入侧脑室,发育成侧脑室脉络丛。
随着胚胎的发育,侧脑室脉络丛及其脉络膜裂向尾侧伸展,弯曲到达侧脑室颞角的尖端,二者走行相一致,呈狭长的“C”字形。
2.脉络膜裂可相应的分为体部、房部和颞部。
一般MR显示为边缘光滑锐利、走行自然的脑脊液裂隙。
体部:较窄细,MR各个方位显示均欠佳;房部:以横轴位显示为佳;颞部:以冠状位显示为佳。
二、脉络膜裂囊肿:1、成因: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是囊肿形成的原因;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如果发生障碍就可能在脉络膜裂的任何一处形成囊肿。
2、临床表现: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查体或进行脑部检查时偶然发现。
有的病人叙述头痛、头晕以及癫痫,但后期证明与该囊肿没有直接关系。
一般多发生于颞叶内下部脉络膜裂处,CT和MR均可以诊断。
3、诊断标准:①MR 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的囊肿性病变,内部信号均匀且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无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无水肿,无增强;②囊肿与临床表现无关;③复查时囊肿无变化。
4、影像学表现:①CT表现:介于海马与间脑之间,多发于单侧颞叶,体积较小,右侧略多于左侧,与蛛网膜囊肿的特点相同;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与脑积液密度相同。
囊肿周围无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无强化。
②MR表现:病灶为圆形、卵圆形,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为低信号,DWI为低信号,完全与脑脊液信号相同;病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边缘光滑锐利。
增强扫描无强化。
冠状位可清楚的显示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角呈点状或条状结构, 有时可见海马和侧脑室颞角等周围邻近结构受压,但未见异常信号,矢状位显示颞叶内侧卵圆形或梭形囊肿,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行。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
12例均行CT扫描,其中9例行MRI扫描,7例行CT增强扫描。
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或MRIT1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结论: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和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正确诊断。
关键词:脉络膜裂;囊肿;X线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临床上不常见。
若不熟悉其影像表现,容易误诊为脑部其他囊性病变。
笔者收集12例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收集2000年5月~2010年10月病例,诊断标准根据Sherman1等的研究报道,男8例,女4例,年龄6~72岁,平均岁。
检查方法:①采用Siemens duo螺旋CT和Siemens Avanto 超导MRI仪,头部CT扫描层厚10 mm,MRI用头部矩阵线图,行常规横轴位FLAIR矢状位和冠状位SET1 WI,12例病例中有9例行增强扫描。
②CT和MRI所见,囊肿位置及形态,12例脉络膜囊肿均为单例,右侧9例,左侧3例,囊肿呈梭形或椭圆形并将脉络膜裂挤开,其长轴与脉络膜裂平行,即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冠状位可清楚显示囊肿位于脑外,即囊肿位于颞叶内侧与间脑之间的脉络膜裂内。
囊肿大小5~mm不等。
囊壁光滑,囊内密度和信号与液体一致。
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2 讨论解剖与胚胎发育,脉络膜裂位于海马回与下丘脑之间,走行与侧脑室内脉络丛一致,内侧通于环池,外池为侧脑室下角,前面是海马钩及杏仁体,后部与海马沟交通。
2020年脉络膜裂囊肿(最新课件)
2020-11-25
5
• 临床症状: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查体或进行脑部检查时偶然发现。 有的病人叙述头痛、头晕以及癫痫,但后期证明与该囊肿没有直接关系。 一般多发生于颞叶内下部脉络膜裂处,CT和MR均可以诊断。
2020-11-25
6
• 诊断标准: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MSCT表现特征:病灶多为单发,以右侧多
见,病灶多位于环池与侧脑室颞角之间的脉络膜裂内,位置可能因胎儿发育
时期发生障碍的部位不同而异;囊肿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部分呈 三角形、“C”形、裂隙状或不规则形;
2020-11-25
7
2020-11-25
8
2020-11-25
9
2020-11-25
10
• MR表现:病灶为圆形、卵圆形,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为低 信号,DWI为低信号,完全与脑脊液信号相同;病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 边缘光滑锐利。增强扫描无强化。冠状位可清楚的显示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 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角呈点状或条状结构, 有时可见海马和侧脑室颞角等 周围邻近结构受压,但未见异常信号,矢状位显示颞叶内侧卵圆形或梭形囊肿, 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行。
17
2020-11-25
• 1)豆状核(2)侧脑室下 角(3)侧脑室三角区(4) 海马(5)髓质(6)额中 回(7)中央前回(8)中 央沟(9)中央后回(10) 顶上小叶(11)枕外侧回 (12)杏仁体(13)颞 极(14)小脑幕(15) 方形小叶(16)上半月小 叶(17)水平裂(18) 下半月小叶(19)二腹小 叶(20)第四脑室(21) 横窦(22)乙状窦(23) 颈内动脉(24)眼球 (25)视神经(26)上18
2020-11-25
脉络膜裂囊肿
脉络膜裂囊肿脉络膜裂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脉络襞突入侧脑室构成脉络丛时所残留的裂隙,位于丘脑下部与海马之间,其内侧与环池相通,外侧与侧脑室颞角紧贴,前面是海马钩及杏仁体,后部与海马沟交通,脉络裂内有少量脑脊液以及参与组成侧脑室脉络丛的脉络膜前动脉及脉络膜后外动脉及其分支走行。
脉络膜裂颞部位于颞角,在穹窿伞和丘脑的下外侧方下表面,房部位于侧脑室的三角区,穹窿脚部与丘脑后结节之间,体部行于侧脑室体部,位于穹窿体柱和丘脑之间,此处裂隙最窄。
体部:较窄细,各个方位显示不佳;房部:以横轴位显示为佳;颞部:以冠状位显示为佳。
脑脉络膜裂全长是自室间孔沿着海马伞、穹窿进人颞叶的一条呈狭长“C ”字形的弓形裂缝,此裂深处由室管膜封闭,侧脑室内的脉络丛附着于此裂隙并与之走行一致。
脉络膜裂囊肿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结构,手术病理证实脉络膜裂囊肿具有原始室管膜或/和脉络膜丛的特征,内衬有上皮组织,所以亦有神经上皮囊肿之说。
囊肿具有分泌功能,可位于脑实质内,亦可位于脑实质外,且实质内多于实质外。
MRI表现为轴面显示脉络膜裂区(颞叶内侧海马与间脑之间的脑脊液间隙内)一圆形、类圆形囊性灶,边缘清晰、锐利,囊肿在大脑脚(四叠体上丘)层面,显示最佳,其内后部与同侧环池相接,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及DWI序列上亦为低信号,在各扫描序列中完全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借此可以推测囊肿内容物的成分与脑脊液相似,病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矢状面显示为颞叶内侧海马旁回上方一分叉状裂隙,类似一斜卧的“入”字,接近水平走行的一撇为脉络裂,而由后上向前下走行的一捺为从扣带沟延续而来的海马沟;冠状面扫及脑干的多个层面上,脉络裂均可被清晰显示,囊肿多位于脉络裂的中段区域,由于有丘脑和海马回的上下隔,其内外侧有脉络膜裂的存在,故囊肿略呈/双凸透镜形,其外下方可见呈点条状的侧脑室颞角,之间有分隔,并且可以两侧对照观察,因而是显示脉络裂囊肿的最佳扫描方位。
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导语:脉络膜裂囊肿是一种大多数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直疾病,而且也属于先天性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孩子因为被病情的
脉络膜裂囊肿是一种大多数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直疾病,而且也属于先天性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孩子因为被病情的困扰,严重到了影响身体的发育,那么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
脉络膜裂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CT及MRI横轴面常将本病误认为是颞叶囊肿,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MRI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显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你的这个情况最好还是找找这方面的专家大夫给予帮助下好些。
毕竟医学领域是比较严谨的。
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未见到照片,通过你的描述,感到囊肿不是太大,对局部脑组织压迫不明显,我初步考虑此囊肿暂时不需处理。
现在的头痛症状,可能和囊肿关系不大。
以上我们了解到了,脉络膜裂囊肿的原因,其实形成了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先天性的发育,而且对于孩子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长朋友们要多加注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脉络膜裂囊肿
灰质异位
神经元从侧脑室壁上的生发基质中沿胶质纤维向外移行以形成大脑皮质的过程中发 生的任何阻滞均可形成灰质异位。较轻的灰质异位往往表现为癫痫,发病通常在15 岁以后,表现为白质内有等灰质密度(信号)异常影,增强后与灰质一样无明显强。
非室管膜下型
局灶性病灶位于皮质下和深 部白质中,块状、结节状、 带状
裂的边缘 衬有发育 异常的皮 质,腔内 面有软脑 膜和室管 膜缝合而 成的膜覆
盖。
闭唇型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单腔脑室,预后相对好可存活至 成人,可不伴有任何与脑裂畸形相关的临床症状,意外发现。
开 型
底边向 外的扇 形或梯 形。预 后差, 常早年 死于慢 性感染 和呼吸 衰竭
单腔脑畸形
单腔脑畸形为两侧侧脑室间透明隔缺如,侧脑室融合为一,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 及发作性四肢抽搐。 图一,男性25岁,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9月。图2女32岁头晕一月伴双手麻木,视 力下降
在经过侧脑 室中央部的 冠状位切面 上,脉络裂 位于上方的 穹窿和下方 的背侧丘脑 之间
脉络膜裂囊肿:
房部
颞部
脉络膜裂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 的原因,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如果发生问题,就可能在脉络膜 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裂囊肿。
一、脉络膜裂囊肿 二、神经元移行异常
脑裂畸形 灰质异位症
1、脉络膜裂囊肿
脉络膜裂
是胚胎时期脉络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时所
经的裂隙,随着胚胎的发育,侧脑室脉络丛及其脉 络膜裂向尾侧伸展,弯曲到达侧脑室颞角的尖端,二 者走行相一致,呈狭长的“C”字形。有学者测得脉 络膜裂长度为(23. 85±3. 22) cm。脉络膜裂在MRI 上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走行自然的含脑脊液裂隙。 颞部在矢状位和冠状位显示,以冠状位为佳。房部 在矢状位和横轴位可显示,以横轴位为佳。体部较 窄细,在各方位显示均欠佳。常规CT由于空间分辨 率较低和部分容积效应影响而难以清楚地显示。脉 络膜裂可相应分为体部、房部和颞部。
脉络膜裂囊肿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九页,共二十七页。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页,共二十七页。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 MR表现:病灶为圆形、卵圆形,T1WI为低 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为低信号, DWI为低信号,完全与脑脊液信号相同;病 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边缘光滑锐利。 增强扫描无强化。冠状位可清楚的显示囊肿 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角 呈点状或条状结构, 有时可见海马和侧脑室 颞角等周围邻近结构受压,但未见异常信号 ,矢状位显示颞叶内侧卵圆形或梭形囊肿, 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行。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 临床症状: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查体或进行脑部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的病人
叙述头痛、头晕以及癫痫,但后期证明与该
囊肿没有直接关系。
一般多发生于颞
叶内下部脉络膜裂处,CT和MR均可以诊断
。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七页,共二十七页。
• 诊断标准: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MSCT表现 特征:病灶多为单发,以右侧多见,病灶多 位于环池与侧脑室颞角之间的脉络膜裂内, 位置可能因胎儿发育时期发生障碍的部位不 同而异;囊肿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 ,部分呈三角形、“C”形、裂隙状或不规则 形;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 脑内囊肿:极少见,虽然密度可与脉络膜裂囊肿 一致,但多位于大脑半球、丘脑或小脑等部位[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
• l)侧脑室下角(2)岛叶(3)岛阈(4 )颞横回(5)额中回(6)中央前沟( 7)中央前回(8)中央沟(9)中央后 沟(10)中央后回(11)顶下小叶(12 )枕外侧回(13)上半月小叶(14)水 平裂(15)下半月小叶(16)横窦 (17)乙状窦(18)颈内静脉(19) 骨迷路(20)眼球(21)外直肌(22) 下斜肌(23)上颌窦(24)面动脉(25 )面静脉(26)颞肌(27)翼外肌(28 )下颌骨(29)咬肌(30)翼内肌(31 )下颌下腺(32)颈内动脉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脉络膜裂的定义与解剖
1、脉络膜裂是胚胎时期脉络膜襞突入侧脑室 形成脉络丛时所经的裂隙,在侧脑室中央部此裂位 于穹隆和丘脑之间,在侧脑室颞角则位于海马伞和 终纹之间。此裂深处无脑实质,仅由1层室管膜封 闭,软脑膜及其携带的血管于此处顶着室管膜突入 侧脑室,发育成侧脑室脉络丛。随着胚胎的发育,侧 脑室脉络丛及其脉络膜裂向尾侧伸展,弯曲到达侧 脑室颞角的尖端,二者走行相一致,呈狭长的“C”字 形。
(6) 脑囊虫病:常为脑实质内多发小囊性病灶,如为 单发,则病灶较大;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并 常有其他部位病灶;随访观察,病灶有典型的脑囊虫 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并可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
的神经系统症状;而脑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 化。
(7) 动脉瘤:多位于颅底Willis环或外侧裂池、纵裂池 内;多可见其与大血管连通;由于瘤内血液流速不均, 信号常不均匀,常见血栓;通过MSCT的血管三维 重建或MRI脑血管动脉造影(MRA)可与脉络膜 裂囊肿鉴别。
(2) 表皮样囊肿: 多见于桥小脑角池,为匍匐样或塑
型状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性,形态不规则,体 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FLAIR和DWI上均 呈高信号;病灶内含有脂肪时,CT值常低于20Hu, T1W I信号不均匀,部分呈现稍高信号,且 在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
(3)侧脑室颞角扩大:比较靠外生长的脉络膜裂囊肿, 轴位像上远离大脑脚,更接近侧脑室颞角的位置,有 时不易与扩大的侧脑室颞角区分。可借助MRI 冠 状位像鉴别。冠状位像上扩大的侧脑室颞角位于 海马外侧,囊肿则位于海马上方并可见其与脑室间 的分隔,矢状位像脉络膜裂囊肿呈特征性斜行走 行;
2、临床表现:
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查体或 进行脑部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的病人叙述 头痛、头晕以及癫痫,但后期证明与该囊 肿没有直接关系。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表现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表现发病机制脉络膜裂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的原因。
它是发生在脉络膜裂内的良性囊性病变,可能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神经上皮性囊肿。
临床表现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查体或进行脑部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的病人自叙头疼、头晕、癫痫,后期证实与该囊肿没有直接关系。
CT表现脉络膜裂囊肿多发于单侧颞叶,体积较小,右侧略多于左侧,与蛛网膜囊肿的特点相同:病灶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接近脑脊液密度,囊肿周围无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灶最大层面一般位于环池旁。
病例1病例2MRI表现冠状位可显示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角呈点状或条状结构,矢状位显示颞叶内侧卵圆形或纺锤形囊肿,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行,为特征性结构,有利于诊断。
脉络膜裂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T2WI信号稍高于脑室内脑脊液的信号,边界锐利,病灶周围脑质均未见水肿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病例2病例3鉴别诊断1、蛛网膜囊肿:与脉络膜裂囊肿的密度一致,但多位于颞叶前方或邻近环池内。
2、表皮样囊肿:多见于桥小脑角池,为匍匐样或塑型状生长,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匀。
3、脑软化灶:年龄较大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病史,,临床上多有相应部位的神经症状;CT和MRI还可发现其他部位的缺血灶或软化灶,伴有脑室、脑池及脑沟的扩大。
儿童常可追溯到早产或外伤等病史,有利于诊断。
4、血管周围间隙:常见于患高血压的老年人;是穿支动脉自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引起软脑膜内陷造成的,其发生部位以前连合两侧、近大脑凸面半卵圆中心最多,直径常小于5mm,常双侧对称分布;另外矢状位扫描多不呈后上至前下的斜行走行。
5、脑囊虫病:常为脑实质内多发小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随访观察,病灶有典型的脑囊虫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并可有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而脑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化。
脉络膜裂脉络膜裂囊肿室管膜
脉络丛
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和神 经,覆盖于脑表面并深入沟 裂内。在脑室得一定部位, 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室 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 织。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 得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 软脑膜及室管膜上皮一起 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脉 络丛就是产生脑脊液得主 要结构。
7版《系统解剖》学
脉络膜裂
脉络膜裂就是大脑表面出现得第一条 沟,就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脉络襞突入侧 脑室构成脉络丛时所形成得自然裂隙, 具有重要得临床意义。
脑深部相关手术入路。 早期诊断Alzheimer病可靠指标之一。
脉络膜裂
脉络膜裂就是海马与间脑之间潜在得脑 脊液间隙,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 呈狭长得“C”字形,就是胚胎时期脉络 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所残留得裂隙。
脉络膜裂可相应分为体部、房部和颞部。
脉络组织形成
软脑膜及其携带 血管经脉络膜裂 顶着室管膜突入 侧脑室形成脉络 组织。
侧脑室颞角:冠状面扩大得侧脑室颞角位于海马外侧,囊肿则位 于海马上方,位于脉络膜裂内,并可见与脑室分隔。矢状面见囊 肿沿脉络膜裂呈特征性斜行走行有利于和侧脑室颞角鉴别。
脑软化灶:年龄较大者多有脑血管病得病史临床上多有相应部 位得神经症状。T2WI和FLAIR可见病灶周围伴胶质增生。CT 和MRI还可发现其她部位得缺血灶或软化灶,伴有脑室、脑池 及脑沟得扩大。儿童常可追溯到早产或外伤等病史,有利于诊 断。
脉络膜裂脉络膜裂囊肿室管膜
室管膜
室管膜就是覆盖在各脑室,中脑水管和脊髓中 央管腔面得上皮,由一层立方、柱状或扁平上 皮细胞构成,来源于胚胎期神经管得室管膜层, 就是胚胎神经上皮得遗留物。
脑-脑脊液、血-脑脊液屏障重要组成部分。 室管膜厚度因不同部位而异,有些部位(如脉络
脉络膜裂囊肿演示文稿
• MRI T2WI(图2)显示双侧苍白球高信号,这些囊状高信号在 FLAIR上是低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弥散加权成像没有明显的 弥散受限,因此支持血管周围间隙的诊断。
• 2:侧脑室颞角,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位于 侧脑室颞角和环池之间,当囊肿位置靠外生 长接近侧脑室颞角时,有时不易与扩大之侧 脑室颞角区分;如能在冠状位MPR图像上 观察到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侧脑室颞角位 于海马的外侧,能找到囊肿与侧脑室间的分 隔,并于矢状面见囊肿沿脉络膜裂呈特征性 斜行走行,则有助于与侧脑室颞角鉴别。
• 脉络膜裂可相应的分为体部、房部和颞部。 一般MR显示为边缘光滑锐利、走行自然的 脑脊液裂隙。 体部:较窄细,MR各个方 位显示均欠佳; 房部:以横轴位显示为佳
; 颞部:以冠状位显示为佳。
脉络膜裂囊肿
• 成因: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是发生于脉络膜裂 内的蛛网膜囊肿,简称脉络膜裂囊肿。目前认 为该囊肿属于神经上皮囊肿,囊肿具有原始室 管膜和(或)脉络膜丛的特征,其内衬有上皮 组织,可以同时具有或缺乏基底膜。脉络膜裂 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神经外 胚层及血管软脑膜的残留有关。在胎儿发育时 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发生障碍时, 就可能在脉络膜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角 (3)侧脑室三角区(4)海 马(5)髓质(6)额中回( 7)中央前回(8)中央沟( 9)中央后回(10)顶上小 叶(11)枕外侧回(12)杏 仁体(13)颞极(14)小 脑幕(15)方形小叶(16 )上半月小叶(17)水平裂 (18)下半月小叶(19) 二腹小叶(20)第四脑室( 21)横窦(22)乙状窦( 23)颈内动脉(24)眼球 (25)视神经(26)上直 肌(27)下直肌(28)上 颌窦(29)翼腭窝(30) 翼外肌(31)翼内肌(32 )口腔
【颅脑】脉络膜裂囊肿
【颅脑】脉络膜裂囊肿
病例:
患者,女性,54岁,体检
MRI图像:
【影像所见】
右颞叶内侧与间脑之间见一类圆形/椭圆形T1低T2高信号,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大小约10mm×10mm×10mm(长径×短径×上下径),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未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病灶周围未见水肿,矢状位显示病灶与海马沟相通。
【诊断意见】
脉络膜裂囊肿
鉴别诊断:诊断脉络膜裂囊肿,需要与发生在脉络膜裂周围的其他囊肿、颞叶浅表部位的脑内病变鉴别;
1、环池蛛网膜囊肿:与脉络膜裂囊肿信号相同,但位置不同,环池扩张,脑干受压;
2、环池表皮样囊肿:信号不均匀,T1WI信号略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呈高信号,呈匍匐样生长或者塑形生长,DWI显示弥散受限;
3、侧脑室颞角:冠状位、矢状位可显示其与海马位置关系,可鉴别;
4、软化灶:软化灶一般位于基底节区,周围见FLAIR高信号,可出现负占位效应,而脉络膜裂囊肿位于基底节下方层面,周围无FLAIR高信号;
5、囊虫病:增强可见头节,其他位置可能存在病变,随访复查可见囊虫各个时期的演变表现;
6、脑内囊肿,罕见,信号相同,位置一般在大脑半球、丘脑、小脑;
7、颞叶囊实性肿块:实性呈软组织信号,周围伴水肿带,增强病灶实性部分可出现强化,易于鉴别。
脉络膜裂囊肿
灰质异位
神经元从侧脑室壁上的生发基质中沿胶质纤维向外移行以形成大脑皮质的过程中发 生的任何阻滞均可形成灰质异位。较轻的灰质异位往往表现为癫痫,发病通常在15 岁以后,表现为白质内有等灰质密度(信号)异常影,增强后与灰质一样无明显强。
非室管膜下型
局灶性病灶位于皮质下和深 部白质中,块状、结节状、 带状
裂的边缘 衬有发育 异常的皮 质,腔内 面有软脑 膜和室管 膜缝合而 成的膜覆
盖。
闭唇型脑裂畸形并灰质异位,单腔脑室,预后相对好可存活至 成人,可不伴有任何与脑裂畸形相关的临床症状,意外发现。
开 唇 型
底边向 外的扇 形或梯 形。预 后差, 常早年 死于慢 性感染 和呼吸 衰竭
单腔脑畸形
单腔脑畸形为两侧侧脑室间透明隔缺如,侧脑室融合为一,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 及发作性四肢抽搐。 图一,男性25பைடு நூலகம்,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9月。图2女32岁头晕一月伴双手麻木,视 力下降
室管膜下型
室管膜下,团块状病灶突入脑室使 脑室受压变形至闭塞。单发或多发 或串珠状
LOGO
感谢聆听!
还可发现其他部位的缺血灶或软化灶,伴有脑室、脑池及脑沟的扩大。儿童常可追溯到 早产或外伤等病史,有利于诊断。
(4)脑内囊肿:脑内囊肿极少见,虽然信号可与脉络膜裂囊肿一致,但多位于大脑半球、丘脑 或小脑等部位,并且体积多较脉络膜裂囊肿大。
2、神经元移行异常
颅 脑 先 天 畸 形
1、胼胝体发育异常:缺如、发育不全 2、柔脑膜发育异常
颅内内脂肪瘤
蛛网膜囊肿
3、神经管闭合异常 脑膨出
chiari畸形 4、神经元移行异常
无脑回与巨脑回畸形
多小脑回畸形
脑裂畸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al fissure cyst)
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 是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发生障碍而形成的。
CT及MRI横轴面常将本病误认为是颞叶囊肿,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MRI冠状面及矢状面可显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1 脉络膜裂的解剖
脉络膜裂是海马与间脑之间潜在的脑脊液间隙,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呈狭长的“C”字形,是胚胎时期脉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所残留的裂隙。
脉络膜裂可相应分为体部、房部和颞部。
脉络膜裂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的原因,在胎儿发育时期,沿脉络膜裂形成原始脉络膜丛时如果发生问题,就可能在脉络膜裂的任何一处形成脉络膜裂囊肿。
2 诊断标准
根据Sherman等[1]研究报道,符合以下几点可做出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1) MRI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的囊肿性病变,内部信号均匀且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无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无水肿及强化; (2) 囊肿与临床表现无关;(3) 复查时囊肿无变化。
3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特点
由于脉络膜裂囊肿发生部位具有特殊性,结合其囊肿的密度和/
或信号特点,影像学诊断并不难。
但常规的单层螺旋CT扫描为横轴面,所以可能将脉络膜裂囊肿误认为颞叶病变,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CT的诊断能力。
MRI由于具有多方向扫描的优点,因此可进行准确的定位,结合病灶的特点,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3.1 CT表现
多发于单侧颞叶,体积较小,右侧略多于左侧,与蛛网膜囊肿的特点相同:病灶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接近脑脊
液密度,囊肿周围无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灶最大层面一般位于环池旁。
3.2 MRI表现
囊肿呈均匀一致的长T1、长T2 信号,DWI为低信号,囊液在各序列均与脑脊液信号相等,灶周无水肿,增强后无强化。
冠状位可清楚的显示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其外下方可见侧脑室颞角呈点状或条状结构, 且常见海马和侧脑室颞角等周围邻近结构
受压变形,但未见异常信号,矢状位显示颞叶内侧卵圆形或梭形囊肿,其长轴沿后上至前下斜行。
3.4 鉴别诊断
(1) 蛛网膜囊肿:与脉络膜裂囊肿的密度或信号一致,但多位于
颞叶前方或邻近环池内。
(2) 表皮样囊肿: 多见于桥小脑角池,为匍匐样或塑型状生长,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FLAIR和DWI
上均呈高信号;病灶内含有脂肪时,CT值常低于-20Hu,T1WI 呈信号稍高,且在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
(3)侧脑室颞角:脉络膜裂囊肿位于侧脑室颞角和环池之间,如能在MSCT的MPR后的图像上或MRI冠状面观察到囊肿位于脉络膜裂内,并且于矢状面见囊肿沿脉络膜裂呈特征性斜行走行,有利于和侧脑室颞角鉴别。
(4)脑软化灶:年龄较大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病史,临床上多有相应部位的神经症状; CT和MRI还可发现其他部位的缺血灶或软化灶,伴有脑室、脑池及脑沟的扩大。
儿童常可追溯到早产或外伤等病史,有利于诊断。
(4)脑内囊肿:脑内囊肿极少见,虽然信号可与脉络膜裂囊肿一致,但多位于大脑半球、丘脑或小脑等部位,并且体积多较脉络膜裂囊肿大。
(5)血管周围间隙:常见于患高血压的老年人;
是穿支动脉自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引起软脑膜内陷造成的,其发生部位以前连合两侧、近大脑凸面半卵圆中心最多,直径常小于5mm,常双侧对称分布;另外矢状位扫描多不呈后上至前下的斜行走行。
(6) 脑囊虫病:常为脑实质内多发小囊性病灶,如为单发,则病灶较大;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并常有其他部位病灶;随访观察,病灶有典型的脑囊虫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并可有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而脑脉络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化。
(7) 动脉瘤:多位于颅底Willis环或外侧裂池、纵裂池内;多可见其与大血管连通;由于瘤内血液流速不均,信号常不均匀,常见血栓;通过MSCT的血管三维重建或MRI脑血管动脉造影(MRA)可与脉络膜裂囊肿鉴别。
(8)颞叶囊实性肿瘤:颞叶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神经节胶质瘤等囊实性病变也不少见,由于肿瘤均具有实性部分且实性肿瘤组织明显强化,鉴别诊断不难。
随着影像检查设备的改进,借助MSCT的MPR和MRI
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三维成像优势,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的解剖结构,相信会增加本病的检出率,正确地认识并诊断本病可
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