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物流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物流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兴起了“绿色浪潮”。
以创造、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资源的占用。
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物流”应运而生。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全局和长远利益,兼顾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力工具,也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进入21世纪,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物流行业应当把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首位,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物回收全过程的效率化与物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
一、循环经济模式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可能性
1物流贯穿于循环经济全过程。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是循环经济的根本性目的。
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命题奠定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能被消灭和被创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时刻都在发展变化。
这意味着“废物”能够反复利用,所谓“废物”,实际上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从而为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创造了条件。
物流是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实物流动过程,因此,在上述运动转化过程中,物流是资源形式在现实运作中的转化。
在循环经济的物质反馈过程中,物流可以分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它们的结合构成了一个闭环的物质流动系统,物流贯穿了循环经济的全过程,它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2构建物流体系势在必行。
物流过程的空间和时间跨度性决定了其对环境和资源的重大影响。
目前,世界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物流活动已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其表现:物流运输工具燃料燃烧排放增加了有害空气污染物,全天候的物流作业加剧了交通拥挤、噪声和光污染f货车昼夜行驶,仓库全天候照明),正常操作和不合理的物流资源配置增加了土地、能源等一次性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甚至浪费等。
因此,绿色物流现在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物流观念存在差距。
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绿色物流的理念也未完全确立。
其表现为:一是绿色物流的思想没有完全确立。
对绿色物流的发展缺乏前瞻性,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经
营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还很淡薄。
因此,在发展物流业的同时,要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循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物流是产品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和企业的足够重视。
目前,发展绿色物流,注重经济的循环型增长还没被全民接受,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所以,必须把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2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还离不开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利用。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距绿色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如:我国的物流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物流机械化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差距;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面程度还比较低。
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包括第三方物流软件、物流仿真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等,性能比较低,有些软件比较适用。
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3政策性的差距。
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从政府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框架,做好绿色物流政策性建设。
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
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
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多。
由于物流涉及的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这些部门都自成体系。
独立运作。
各搞规划和设计。
各建物流基地或中心。
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必须有一整套系统、科学、严格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引导。
三、建立绿色物流体系的对策
1树立绿色物流意识。
包括绿色制造、包装和消费意识。
绿色制造是“大制造”的概念。
包括企业内的绿色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流程规划等。
绿色制造要根据制造系统实际,探求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和流程,追求企业内供应链的优化。
包装物对环境有很大影响,包装物的绿色化是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度的包装有助于供应商降低成本,减少采购商的拆装和处理包装物的费用。
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体现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
绿色消费产生于绿色需
求,流通部门的宣传、引导、促销活动,以及适当的价格及服务策略,对促进绿色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优化与组织物流,最终建立起包括绿色供应、绿色制造、绿色分销和绿色消费在内的绿色物流循环系统。
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它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
发展第三方物流,由专门从事物流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有利于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供需方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3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一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
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设施的综合效能。
二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浪费。
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
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
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
四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4制定积极的政策法规。
(1)加强立法工作。
政府对绿色物流的调控应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进行,围绕市场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绿色物流法律法规。
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
(2)制定绿色流通政策。
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度化:加大舆论对环境伦理、绿色观念、绿色意识的宣传力度;利用税收及收费手段对资源使用和污染制造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以基金或补贴的形式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利用产业政策直接限制浪费资源和制造污染产业的发展,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绿色物流产业时,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发挥引导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使企业理性对待绿色物流;对发展绿色物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处理逆向物流不力的企业给以处罚,依靠奖罚政策促进绿色物流产业发展;依靠舆论宣传,培养全民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在全民的参与下,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