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温反应系列
地质学简答题

答: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叫整合接触。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产状基本一致。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
3.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脉岩等,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有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
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6. 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2’)
3.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整理)岩石学重点

一、填空题1、沉积岩分类(P147)1)陆源碎屑岩类2)粘土岩类3)碳酸盐岩类4)其他岩类2、陆源碎屑岩结构碎屑颗粒特点形态碎屑颗粒本身的特点(粒度、球度、圆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胶结物的特点(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P152)3、胶结物的特点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P158)胶结物是指碎屑颗粒和杂基以外的化沉淀物质,通常是结晶的或非结晶的自生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50%,它对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成坚硬的岩石。
胶结物可以按照其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胶结物本身的组构特征等进行描述胶结物与碎颗粒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或支撑性质分为1)基底式胶结2)孔隙式胶结3)接触式胶结4)溶蚀式胶结4、岩浆岩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P40)5、岩浆岩粘度的影响因素岩浆的粘度与岩浆成分、温度、压力及挥发分含量有关6、岩浆岩的结构、结晶程度(P17)岩浆岩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7、了解几大类典型岩石岩浆岩:橄榄石、金伯利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花岗岩、辉绿岩、花岗斑岩沉积岩:砾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白云岩、鲕粒灰岩变质岩:片麻岩、蛇纹岩、千枚岩、构造角砾岩、石英岩、眼球装混合岩、斑点板岩、板岩、大理岩、千糜岩、钙质矽卡岩8、岩浆岩按照自形结构节理结构分类?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9、花岗岩沉积岩石英砂岩?10、沉积岩流水搬运决定因素碎屑本身的特点(大小、形状、密度)、流水能量的大小(流速和流量)11、层理构造基本分类?12、沉积相的分类大陆相组海陆过渡相组海相组13、胶结的基本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溶蚀式胶结14、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方式类型基本分类有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是指在地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负荷压力)、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作用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屑作用类型: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叠加变质作用)基本分类: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混合岩、气液变质岩二、名词解释1、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沉积环境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有人认为沉积环境是沉积相的同义语3、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地质地貌学-名词解释

绪论地质学: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及演化历史的科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气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地貌形成演变特征和地貌组合特征岩石地貌学:研究不同类型岩石在外力剥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构造地貌学: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农业资源:一般指农业自然资源,即一切可用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对象,包括农用地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及可提供植物养分的矿物资源地球基本知识重力:指地面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该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下层,密度最大,平均厚度10~12km,赤道地区约为16~18km,两极地区约为7~9km莫霍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率发生急剧变化的面)古登堡面:地核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软流层:上地幔的中部(约在50~250km处),存在一个塑性层,叫~。
软流层物质可缓慢流动,岩浆主要发源于此层中,一般认为地壳运功与此层有关。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克拉克值:国际上决定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百分比,称为~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地质营力: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叫~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空间格子构造: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上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空间格子就是表示这种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结晶质:组成它们物质的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有序的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物质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有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称类质同象(或称同晶置换)同质异像: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双晶:同种物质的晶体成有规划的连生。
鲍文

●鲍文反应序列美国岩石学家鲍文(Bowen)通过实验证明岩浆结晶分异的过程。
实验表明,富含橄榄石成分的玄武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首先形成由橄榄石组成的超基性岩,继而形成由辉石与基性斜长石组成的基性岩-----辉长石。
(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玄武岩),随后形成由角闪石与中长石组成的中性盐————闪长岩(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安山岩),最后形成由石英、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与酸性斜长石组成的酸性岩————花岗岩(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是流纹岩)。
从玄武岩浆中约能结晶出5%——10%的花岗岩。
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矿物是按两个系列结晶出来的。
一是连续反应系列;另外一个是不连续反应系列。
在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即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同剩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在化学成分上存在连续变化,而其内部结构无根本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以钠长石系列。
在不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形成既有化学成分差异,也有内部结构显著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系列。
最后,上述两系列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不连续的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
它们总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1927年春,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地质系高班学生讲课,讲课内容是他在岩矿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结晶,他写成专著《火成岩的演化》。
此巨著主要依据他对安大略火成岩的研究和熔岩结晶的室内实验,在此巨著中生动地表述了对岩石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调查和综合方法。
他正式提出了“反应原理”,后来科学界称之为“鲍文反应序列”。
就是随着岩浆温度由高到低慢慢冷凝,铁镁硅酸盐结晶序列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沸石,而钙钠硅酸盐结晶序列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奥长石→钠长石。
各温度阶段产生的岩石序列则是: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系→闪长岩→安山岩系→花岗闪长岩-流纹英岩系→花岗岩-流纹岩系。
[1]●鲍文反应序列的应用●(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
论述鲍温反应系列中矿物晶出顺序及其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

论述鲍温反应系列中矿物晶出顺序及其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鲍温反应系列是描述地壳中矿物晶出顺序及其相互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地质学家鲍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通过研究岩浆的结晶过程,揭示了矿物的形成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鲍温反应系列对于理解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鲍温反应系列共有12个反应,每个反应都代表了一种矿物的晶出或溶解过程。
这些反应按照晶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顺序排列,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序列。
这个序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岩浆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晶过程,从而推断出岩浆的成分和演化历史。
在鲍温反应系列中,最早晶出的矿物是镁铁橄榄石(Mg,Fe)2SiO4,它是一种含有镁和铁的硅酸盐矿物。
接下来晶出的是斜长石(Na,K)AlSi3O8,它是一种含有钠、钾和铝的硅酸盐矿物。
然后是正长石(Na,K)AlSi3O8,它与斜长石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但晶体结构略有不同。
接着是角闪石(Ca,Na)(Mg,Fe,Al)6(Si,Al)8O20(OH)4,它是一种含有钙、镁、铁和铝的硅酸盐矿物。
在鲍温反应系列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矿物,如辉石、斜辉石、榴石、角闪石和磷灰石等。
这些矿物根据其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顺序排列,每个矿物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反应。
通过研究这些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岩浆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结晶过程,从而推断出岩浆的成分和演化历史。
鲍温反应系列中的每个反应都代表了一个平衡状态,在特定条件下,当岩浆达到平衡状态时,就会发生相应的反应。
这些反应不仅仅发生在岩浆中,还可以发生在地壳中的变质岩中。
通过研究这些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岩浆或变质岩中的矿物组合及其形成顺序,从而推断出地壳中岩石的演化历史。
总之,鲍温反应系列是描述地壳中矿物晶出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
通过研究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岩浆或变质岩中不同矿物的形成顺序,并推断出岩浆或变质岩的成分和演化历史。
这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简答题

简答题1.解理和晶面到底有什么区别答:晶面是矿物晶体的外表面,一个方向上只有一个面(面网密度最大的面),解理面是由矿物内部同一个方向彼此平行的无数多个面组成,因为是无数多个面,所以称为一组解理,而不是一个解理。
形成解理的原因是解理面之间矿物质点的连接力较弱,所以才表现出这种力学特征。
2.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区别怎样?答:冰川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所处地区常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大陆冰川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极地),呈大面积分布,中间厚度大,边缘厚度薄,由中央向四周流动,不受地形影响,成为冰盖。
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因为大气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如果某处常年气温低于零度,形成终年积雪区,便可形成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受地形影响,沿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运动到雪线附近溶化,结束冰川的运动过程。
引起全区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例如:青藏地区近年山岳冰川的范围缩小,是气侯转暖的标志,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和人类影响各占多大比例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对冰川的研究,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掌握其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的重要领域之一。
3.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是如何反映其形成环境和形成过程的?答:沉积岩中的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是母岩风化的结果,石英、长石、岩屑的含量可以反映其供源区的远近和改造的经历,这就是我们在实验课上讲的成份成熟度。
石灰岩的成份表明是海洋提供的物质。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包括:碎屑颗粒的大小、岩石的分选性、碎屑的磨圆度;构造特征包括:层理类型,层面特征等。
这些是我们了解岩石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的重要标志,即搬运介质(气体、液体、固体),搬运能力,沉积环境(沙漠、河流、海洋、冰川)。
4.为什么长石砂岩比石英砂岩距离母岩的距离近?答:长石抗风化能力比石英差。
岩石中出现大量长石碎屑表明,物质未经过长距离搬运,因此说长石砂岩是近源的。
5.什么是河流夺袭现象?答:河流袭夺现象一般发生在河流上游。
鲍温反应序列

鲍温反应序列鲍温反应序列(Baldwin's Rules)是有机化学中对环化反应机理的总结性规律,它可以用来预测环化反应的进行。
鲍温反应序列由英国化学家 John E. Baldwin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于1976年发表在《综合有机化学》(Comprehensive Organic Chemistry)上。
该规律主要涉及的反应类型包括环化加成反应、环化消耗反应和环化消除反应。
鲍温反应序列关注环化反应中键形成和键断裂的步骤,即酸催化、负离子型离子交换、自由基型离子交换和碳阴离子型离子交换等。
它们陆续形成了反应的中间体,在这些中间体的帮助下完成环化反应。
鲍温反应序列还说明了环化反应是否能够发生,以及氢、卤素等是否有机会离开轴心位置。
下面我将介绍主要反应类型并解释鲍温反应序列对它们的调控作用。
一、环化加成反应环化加成反应是将一个双键或三键与另一个化合物上的亲电性原子或亲电性团反应形成环的过程。
环化产物的稳定程度与新鸟环J (或52环)形成的过渡态分子轨道能量有关。
当这个过渡态分子轨道能量低于2倍的反应分子分子轨道能量之和时,环化反应容易发生。
对于环化加成反应,反应产物是否有机会通过轴向负荷交换脱离环的大小取决于产物中的异位基。
异位基在不能离开环的中心位置的情况下,环大小远比异位的位置更重要。
二、环化消耗反应环化消耗反应是指两个轮廓轮廓相当的反应物(通常是双烯和芳香化合物)在环化反应中起到同样的作用。
环化消耗反应也会形成鸟瞰环,相当于对环上所有的原子相互加成。
对于环化消耗反应,环化产物的结构、大小和稳定程度取决于一组函数,通常称为“鲍温序列数”。
这些数与产物的轴向负载大小,轴向负载的数目,以及轴向负载是否允许离开环有关。
三、环化消除反应环化消除反应是通过将两个化合物中的一些杂原子与其所附近的原子形成一个新的双键或三键。
环化消除反应可以通过一个鸟瞰环微观被视为国际上镶嵌的一个一个股份,形成连通的螺旋。
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及意义

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及意义鲍温反应系列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反应,它们用来描述在地质学中最常见的矿物共生关系。
这些反应涉及到矿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常常在火成岩中发生。
这些反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掌握火成岩的分类特征和意义。
鲍温反应系列是由英国地质学家尼尔·鲍温发现的,他发现了一些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组织成了一个系列。
鲍温反应系列包括四个主要的反应,分别是鲍温反应I、II、III和IV。
鲍温反应I是最基本的反应,涉及到矿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鲍温反应II是建立在鲍温反应I的基础上的,涉及到矿物之间的酸碱反应。
鲍温反应III和IV是在鲍温反应I和II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涉及到矿物之间的各种化学变化。
矿物共生组合是指不同矿物在同一岩石中出现的组合。
这些矿物之间可能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如氧化还原、酸碱反应、溶解和沉淀等。
矿物共生组合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矿物共生组合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岩石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并且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岩石结构、矿物组成和岩石年龄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分析矿物共生组合,我们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火成岩是指在地壳内部熔融后冷却而成的岩石。
火成岩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成因和构造特征来进行的。
常见的火成岩类型有玄武岩、安山岩、辉石岩和斑岩。
火成岩的分类对于我们了解岩石的构造和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鲍温反应系列和矿物共生组合,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火成岩的分类特征和意义。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岩石的演化过程,并且为我们提供有关岩石的成因和年龄的信息。
地质学重点

1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级其成因的学问。
2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3将今论古: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4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的元素或无人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单元。
5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
6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7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8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9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10喷出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
11岩浆作用: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12同化作用:指岩浆融化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即巨量高温熔融体融化周围规模较小的先存低温物体13鲍温反应系列:简称反应系列。
岩浆在结晶作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先析出的矿物与岩浆发生反应,鲍温反应系列使矿物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矿物。
随着温度降低,反应继续进行,便有规律的产生一系列的矿物,称反应系列14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15水圈:地表水围绕地球表层构成连续的层圈16生物圈:生物广泛分布于大陆和海洋17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
18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定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19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20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及地质体形成21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22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23生物层序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24切割律: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25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26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机械运动27地质构造:使地质体原有形态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作用28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连续弯曲29断层:岩石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滑动移位者30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鲍温反应系列简介:一般认为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反应,也称为鲍温(Baldwin)反应。
这个名称是由英国钢铁专家F.H.Baldwin在1892年提出的。
在各种类型的钢及合金中都有此种反应,其中尤以低碳钢中的此种反应影响较大。
美国钢铁公司将铸钢件放入800 ℃的油或汽相氧化性介质中进行保温,使渗碳体析出形成莱氏体。
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即得到灰口铸铁。
后来人们发现在铸铁件保温后再在高于室温下缓慢冷却可以得到珠光体-莱氏体共存组织,比只加热到700 ℃后保温析出莱氏体效果更好。
用此法处理的钢材有效地改善了机械性能,但对降低其冲击韧性不利。
2。
马氏体分级淬火工艺英国钢铁公司对大型结构钢和热轧厚钢板也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热处理。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铸件预先加热到800~900 ℃保温,随后以不同冷却速度冷至500~550 ℃的水、空气或盐水等淬冷介质中快速淬火。
此时淬火区间大,马氏体组织分级明显,以防止硬度不均匀。
再以较慢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
使残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
这样可以得到细的马氏体,从而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为了进一步改善强度和韧性,可将马氏体分级淬火与钢中常规的淬火加回火处理(正火)结合起来,以便使马氏体既细又均匀分布。
马氏体分级淬火的优点是能改善钢的组织与性能,能较容易地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钢,但此法适用于薄壁件。
3。
贝氏体等温淬火最近,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开发了贝氏体等温淬火新工艺,用于低碳马氏体淬火。
将钢预先加热到700~900 ℃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600 ℃以下的低温,使奥氏体分解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然后以快冷到500 ℃左右的水或空气淬冷介质冷却。
此法在保证细马氏体的同时,可显著提高强度和硬度,但不利于韧性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此法还可与高频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结合起来进行。
例如,此法在奥氏体等温淬火后,立即经过150~200 ℃的火焰加热,获得的钢可具有很高的韧性。
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及意义

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及意义
鲍温反应系列是矿物共生化学的重要一部分。
它为火成岩类型的分类和矿物的共生关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导。
本文将对鲍温反应系列的特性及其对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及意义进行一些探讨。
鲍温反应系列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ohn Bowen发现的,它是基于氧离子变化的循环反应平衡状态,将火成岩岩石按其共生矿物组合和结晶度大小分为七个类型,它们通常对应着不同的深度和代谢环境。
由于反应本身是一种均衡反应,它会产生特定温度下的氧指数的矿物组合,这称为温度型氧指数曲线。
鲍温反应系列的循环反应,是是一个弱酸-弱碱相互作用的反应,将火成岩岩石的活化程度从细致的活化程度,逐步代谢迁移到粗糙的活化程度。
如此循环反应,可以理解共生矿物之间的差异,继而掌握火成岩类型分类特征及其岩石在熔融-苯物质-缺氧环境演化过程中的意义。
此外,鲍温反应系列中的共生矿物组合能够提供有关火成岩分阶演化史、研究区地质深部活动水密度和构造意义等矿物特征分析结果,从而为矿物共生化学的进一步探讨及某些地质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之,鲍温反应系列已成为火成岩及其共生矿物组合规律的重要方法,有助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及意义。
它为火成岩及其共生矿物组合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导。
地质学简答题 一

地质学简答题一1、简述世界地震地分布。
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
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
3、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
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
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
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
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
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6)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6)胡经国四、喷出与浅成侵入之间中间类型岩浆作用在火山爆发以后,熔浆和一些火山碎屑物常常将火山管道充填起来而形成火山颈(简称岩颈)。
火山颈是介于喷出与浅成侵入之间的中间类型岩浆作用的产物。
五、单次与多次侵入形成岩体的产状㈠、单次侵入单次侵入作用形成一种简单岩体;岩石成分单一,岩石结构比较均匀,只是其边缘和内部有些区别而已。
㈡、多次侵入多次侵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岩体;岩石成分和结构比较复杂,岩体内部呈彼此相互穿插关系。
例如,由多次侵入作用形成的岩墙呈彼此相互穿插的关系。
第四节岩浆岩成分一、岩浆岩化学成分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实际上与岩浆的化学成分大体一致。
㈠、元素其中以O、Al、Fe、Ca、Na、K、Mg、Ti等元素为最多,占组成岩浆岩元素总量的99%以上。
㈡、化学组成若以氧化物计,岩浆岩化学组成则以以下氧化物为主:SiO2、Al2O3、FeO、Fe2O3、CaO、Na2O、K2O、MgO、H2O、TiO2等。
同样,它们也占组成岩浆岩化学组成总量的99%以上,如下表所示。
其中SiO2是岩浆岩最主要的成分。
岩浆岩实际上是硅酸盐岩石。
㈢、岩浆岩基本类型按SiO2含量多少,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52~65%)和酸性岩(SiO2>65%)四大基本类型。
岩浆岩化学成分组合规律如下表所示。
岩类SiO2% (K、Na)% (Mg、Fe、Ca)% 颜色比重超基性岩<45% 小大深大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酸性岩>65% 大小浅小㈣、碱性岩有少数岩浆岩K、Na含量特别高,即(K2O+ Na2O)含量偏高,而SiO2和Fe2O3(或二者之一)含量则偏低,这类岩浆岩称为碱性岩。
二、岩浆岩矿物成分㈠、岩浆岩重要造岩矿物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造岩矿物)以硅酸盐矿物为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以上石英是氧化物),占岩浆岩矿物总含量的99%,是岩浆岩重要造岩矿物。
鲍温反应系列名词解释

鲍温反应系列名词解释
鲍温反应系列是指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亨利·鲍温的理论而命名的
一系列经济现象和政策倡议。
该系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鲍温效应:鲍温效应是指,在经济繁荣时期,个人和企业的
支出倾向会上升,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理论认为,个人和企业的
支出决策是基于他们对未来经济趋势的预期。
2. 鲍温谬论:鲍温谬论是指亨利·鲍温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
这一观点争议颇多,因为它忽视了财政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和债
务问题。
3. 鲍温模型:鲍温模型是亨利·鲍温提出的一种经济模型,用
于分析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该模型主要关注个人和企
业支出、投资、货币供应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
种评估经济政策影响的工具。
4. 鲍温主义:鲍温主义是指以亨利·鲍温的理论为基础的一种
经济思潮。
鲍温主义认为,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政
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提高社会福利。
总的来说,鲍温反应系列是指在经济学领域中以亨利·鲍温的理
论为基础,研究经济增长、政策效果和影响的一系列概念和观点。
这
些概念和观点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相应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
鲍温反应系列是由英国化学家鲍温发现的,于1962年就首次登上工业厂场,
至今广泛应用于有害物质的处理。
鲍温反应系列反应是一种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其特殊性在于可以清除有害有毒物质,使废液污染物质的成分降至有害水平以下。
鲍温反应以双官能团单元--一氧化碳(CO)与苯甲醇(PM)为主要原料,利用
氧化剂远负责将CO与PM进行过多联合,并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反应,构成一种有机双官能团維氏细胞池(BFMB),生成喹啉,加强了有毒气体的去除效率,从而清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氯离子(Cl-)、氟离子(F-)、溴离子(Br-)和硫酸根(SO42-)等。
鲍温反应在广泛的工程领域和抗菌剂制剂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针对各种污
染物的处理,以及用于涉及抗菌剂及除臭剂的制造,还有易燃物品的灭火等。
鲍温反应系列作为一种脱偶解和细胞池去除还原(βFR)反应,兼具高效剥离(detach)和联结桥(bridge)有害物质两个优势,同时能够消除因有害物质混入造成的诸
多污染。
鲍温反应系列性能稳定可靠,反应过程中可实现100%的清除率,活性特性非
常的出色,能够节省大量的投资金额、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构筑广泛的抗菌剂除臭剂等制剂,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的主要内容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的主要内容
鲍温反应系列(Bowens reaction series),简称反应系列。
岩浆在结晶作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先析出的矿物与岩浆发生反应,鲍温反应系列使矿物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矿物。
基本内容:
随着温度降低,反应继续进行,便有规律的产生一系列的矿物,称反应系列。
N.L.鲍温认为,由于反应进行程度的差异,是岩浆分异作用的最本质的重要原因,此即鲍温的反应原理。
反应系列分为两支进行:
①连续系列(浅色的--斜长石),矿物的结晶格架不发生大的改变,在成分上有连续渐变关系;
②不连续系列(深色的--铁镁矿物),相邻矿物之间结晶格架发生显着变化。
其顺序见图。
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同时会析出一种斜长石和一种铁镁矿物,它们的成分随结晶过程而变,两系列为互相独立的结晶作用而继续进行,晚期合并形成单一不连续系列,以石英为最后产物。
反应系列对了解岩浆结晶作用基本规律有一定意义,但由于岩浆结晶过程的因素非常复杂,而实验条件过于简单,因而与一些实际情况不尽相符。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鲍温反应系列是指随着母体或生殖细胞核染色体数的增加,个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它最早由美国细胞遗传学家D。
鲍温于1930年发现,故又称D。
鲍温反应。
本反应可应用于肿瘤、神经变性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些研究者把它作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诊断技术。
实验证明,只有染色体数达到2n=32的体细胞才能被诱导产生反应。
反应受亲代细胞或亲代核的特殊位置以及反应后的亲代细胞减数分裂周期长短的影响。
2、鲍温反应的启动及调节(1)鲍温反应的启动鲍温反应必须在细胞分裂时发生。
一般认为细胞自分裂间期进入分裂前期的时刻。
有两种途径可以使核膜和核仁解体:①连续交替地通过单向开关将核孔关闭;②使DNA分子进入核膜中间的间隙内,这时整个核都带上了这种DNA片段,而核孔仍然打开,并且所含DNA的数量相当多。
细胞核的完全解体意味着进入分裂前期。
(2)调节在鲍温反应的启动过程中,由于细胞在分裂前期停留的时间不同,所以其转录活性也不同。
细胞处于分裂前期时,在单向开关将核孔封闭之前,细胞已停止了复制,基因无活性,此时就必须抑制细胞的复制,不能有丝分裂,即可启动反应。
如果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则不会发生反应。
2、定义:①细胞内中期核膜解体→②染色质开始出现③核仁开始消失;④核中央出现核仁→⑤核的分裂(染色体分离)→⑥核仁加大、核仁与核膜逐渐分离→⑦染色体出现(或消失)。
3、鲍温反应发生的机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复制不完全的情况下,细胞在分裂后期重新开始合成,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结构和数目逐渐发生改变。
有人认为,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的复制或其重组均可引起细胞的不正常分裂。
而只有染色体数达到2n=32,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连续重复出现时,细胞才会发生鲍温反应。
其中前三项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而第四项与染色体的复制与分离有关。
4、鲍温反应的临床应用:4.1.1.染色体数目的分析:主要用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的辅助诊断。
(1)、将体细胞培养在含有鲍温反应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可以得到许多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个体;另外还可通过抑制抑制剂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鲍文反应原理

1.鲍文反应原理——硅酸盐熔浆的物理化学实验及自然界矿物生成的特 点总结出基性岩浆演化过程中矿物生成顺序的一般规律,称为鲍文 反应原理。 2.鲍文反应系列——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先析出的矿物常与残余岩浆发生 反应,使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并产生新的矿物。随着温度的降低,反 应继续进行,便有规律地按顺序地产生一系列矿物,叫反应系列。 3.鲍文反应主要内容 ①岩浆中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初期有连续和不连续两个反应系列,晚期 并为一个系列。②两个反应系列独立平行进行并能对应共结。③岩 浆矿物按结晶温度由高而低依次结晶形成。 4.鲍文反应原理的应用 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 反应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 随着岩浆温度的下降,早析出的高温矿物可以与岩浆反应生成系列 中低位的矿物。 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结构和构造上的特征 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 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鲍文反应原理硅酸盐熔浆的物理化学实验及自然界矿物生成的特点总结出基性岩浆演化过程中矿物生成顺序的一般规律称为鲍文反应原理
鲍文反应系列(BOWEN'S REACTION
SERIES)
高 温
橄榄石 辉石
橄榄岩 辉长岩
角闪石
钙质斜长 石
闪长岩
Na-Ca 斜长石
钠母 石英
花 岗 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温反应系列:1.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
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
(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
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
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
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