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是指中国国内各类高等学校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的机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学士学位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和博士学位教育三个层次。
学士学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培养具有一定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硕士学位教育是深入学术和专门领域的培养,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博士学位教育则是在硕士学位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
中国的大学排名和综合实力在国际上得到了肯定。
目前,中国有不少世界知名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这些高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2781所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规模达到了3700多万人。
此外,中国还有一大批高职高专院校,为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促进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政府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主要包括拓宽招生渠道、提高教学水平、强化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措施,致力于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重点大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其次,就业压力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此外,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基本途径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基本途径
1. 提高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管理能力。
加强高等教育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
前瞻性和系统性,确保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适应。
2. 加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力度。
加强高等教育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评估分析工作,合理规划和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和高等教育的供需匹配程
度。
3. 推动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协调发展。
根据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合
理设置高等教育的各种层次和类型,实现本专科、高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
层次和类型的有序发展,并提高各类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
4. 加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5. 强化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监测,促进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科
学化和规范化。
6. 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接。
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对接,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的对接,实现教育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
通过以上基本途径的实施,可以推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培养更多高
素质人才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阶段之后,通过大学、研究生院和职业学院等教育机构进行的学习,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是一个关键而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相关的挑战和改革。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类型高等教育的结构类型多种多样,它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授课方式和学历层次等因素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学习目标将高等教育划分为学术型和职业型。
学术型高等教育注重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而职业型高等教育则注重培养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学位教育。
另外,高等教育的结构还可以根据学历层次进行划分。
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主要由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学位层次构成。
学士学位是最基础的高等教育学位,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硕士学位则注重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博士学位则是最高学位,培养深入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结构的挑战尽管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在学科结构上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学科领域得到了大量的投入和发展,而其他学科则相对较弱,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此外,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需求的变化,职业型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挑战。
一些传统的职业教育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新兴职业领域的培养又相对滞后。
此外,对于学生来说,高等教育的结构也存在着压力和挑战。
学生在选择学习路径时,需要面对专业选择的困难,有时难以确保自己的选择与未来发展的需求相匹配。
另外,由于职业型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只能通过学术型高等教育接受培训,导致职业技能的匮乏。
三、高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为了应对高等教育结构面临的挑战,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方面,国家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以支持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以适应市场需求。
《高等教育学》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地方管理
省级、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 具体高校的管理和监督。
院校自主管理
高校内部设立管理机构,自主 决策和管理教育事务。
高等教育的教学组织与课程设置
学分制 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
通过积累学分,获得学位和学历证书。
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培养 学生的专业能力。
包括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提供实际操作 和实践经验。
《高等教育学》第六章高 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的概述
高等教育的类型与分类
学历层次
根据学历层次划分,包括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类型。
学科领域
按照学科领域划分,涵盖文、理、工、农、医、管、经、教等不同学科类别。
办学性质
根据办学性质划分,可分为公立高等教育和私立高等教育两种类型。
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普通高等教育
注重学术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 的机会。
职业教育
培养特定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更加聚焦于 行业的实际需求。
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
1 学校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协作办学
3 远程教育
由大学、学院、研究所等组 成的教育机构。
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 作与协同,推动教育资源的 共享与优化。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 活动的传递和交流,突破时 空限制。
高等教育的学制与学习层次
1
本科教育
学制一般为4年,培养学生获得学士学位。
2
研究生教育
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和3-4年。
3
继续教育
面向在职人员和社会成人,提供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研究生教育要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适 度、稳步发展数量。 在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计划地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层次和职 能分化,逐步建立由少数研究型大学、各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 和多种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专科学院等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 育机构构成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明确目标办特色教育
校的办学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层次
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2006年为例,其本科比例占51.01%,而研究生和专科生比例较 小,分别占5.98%和43.02%。作为基础层次的专科教育增长幅度相 对较小;作为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不足;本科层次的教育规模 在在校学生比例减少的情况下仍有大的增长,高等教育的重心偏
二、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优化建议
(一)合理调整各层次之问的比例关系 (二)明确目标办特色教育
(一)合理调整各层次之问的比例关系
进一步调整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层次的比例,适当 降低重心。借鉴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经验,合理的层次结构应是宝塔
型的,高等专科教育适当扩大规模;本科教育要控制发展速度,把
在调整结构的同时,明确各层次的目标,使各层次教育办出特 色。并通过完善质量监控和评估、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各层次教 育的质量。建立分层的高等教育体系。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 大学,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及短期高等教育,培养大
批社会需要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完善人才结构体系,形成一个自
主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使小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 承担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任务,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避免本来 就十分紧张的高等教育资源的重复设置和浪费。
(二)各层次教育缺乏特色,定位不清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办学模式 等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致使高等教育影响了 质量,缺乏特色,没有形成鲜明分层的高等教育体 系。专科教育成了本科教育的浓缩,应用性小强; 本科层次教育专业划分过细,缺乏宽厚的基础知识 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了本科教育的继续,研究能力 的培养欠缺。
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
设置,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授予学位,安排招 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人 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 我国科类目录的四次调整
1963年第一次制定了高校专业目录. 1987年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 1993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年颁布了新《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
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的特色,为社会提供掌握 了专门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低层次高等专门人才.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计划》: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 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 对于学历高等职业教育,除对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 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 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简称"三改一补")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外,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 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不搞新建.挑选30所现有学校建 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 主要进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 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 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 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 Trow)提 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根据一个国家的 高等学校能够容纳适龄人口的比例,把高等教 育发展划为三个阶段: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 率大约在15%以内的为英才(即精英)教育阶 段;大约在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 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根据这一理论,美 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 二战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西方国家逐渐成 为一场持久的运动,到60—70年代,西方各国 都陆续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许多发达国家民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_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4题,4-5分/题)1.高等教育国际化P15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过程。
2.高等教育形式结构P48一种横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种授学方式和办学主体形成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3.高等教育层次结构P51一种纵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4.集中型高等教育模式P61在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下,中央政府拥有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它通过计划、命令、法律、拨款、监督等手段调控高等教育活动,国家在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中居于重要地位,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属于这种类型,法国极为典型。
5.教师专业的劳动创造性P72教师专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将人类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知识,进而转化为智慧、积淀为素质。
6.教师专业发展P80指的是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108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最后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
8.通识教育P138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也就是,通识教育培养的是称职的现代公民,兼备做人的自觉和做事的能力。
9.科学主义课程观P147科学主义课程观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即大学课程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结构、基本观念、关键概念和研究方法。
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新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高等教育结构
层次结构
按水平方向,分为专科 按水平方向,分为专科, 本科和研究生三个 层次
三.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出现了失衡
1. 本科与专科的结构失衡 2. 和大学教育相比,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正在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不清晰,不深入,导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不清晰,不深入, 的认识不清晰 致高校扩招的操之过急,有欠稳妥。 致高校扩招的操之过急,有欠稳妥。
国外的声音: 国外的声音: 美国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 美国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主 要的办学机构是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是放在私立短期大学和高 等专科学校上。 等专科学校上。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是多科技术学院。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步在20世纪 年代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步在 世纪60年代, 世纪 年代, 其主要机构是高等专科学校。 其主要机构是高等专科学校。
市场的声音: 市场的声音: 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 、 已完成第 有关资料显示 , 世界上经济最发达、 个国家中, 二次工业化并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 25个国家中, 个国家中 中等层次的技术工人、 中初级的管理人员, 中等层次的技术工人 、 中初级的管理人员 , 在 劳动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超过50% 显然, 劳动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超过 % 。 显然 , 处在第一次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 处在第一次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 , 所需中层职 业 人 才 的 数 量 将 大 于 这 一 比 例 。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必然选择,这既是由我国的 现实国情所决定的,也是世界各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共同经验。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如何调整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层次 结构?您有哪些想法呢?
高等教育结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少数研究型 大学承担着“精英教育”的任务,而大量 高等学校则承担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任务。 不同类型的高校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这是客观要求。但是实践中又与之相悖, 所有高等学校都自称要办成一流大学,都 向精英教育模式靠拢。高等教育结构的趋 同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方向是相 违背的。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关键是:
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转变! 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转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对策 (1)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2)建立起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关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按学科设置专业,以学历教 育为重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高等职业教育则一般按岗位设置专业,培 养高技能人才,强调特定职业岗位的技能 性、操作性,以职业资格教育为重点。
高等教育结构的特征: (1)多层次性与多方面性 (2)稳定性与可变性 (3)渐进性与突进性 (4)他律性与自律性 (5)非线性
高等教育结构的范畴: (1)整体——局部 (2)存在----演化 (3)分化——整合 (4)结构——功能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 (1)层次结构失重 (2)形式结构割裂 (3) 区域结构失衡 (4)科类和专业结构失调
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基本都是技术工人,高级 工占35%,中级工占 50%,初级工占15%。 我国七千万产业工人中只有 1/3是技术工人, 其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 36%,高级 工仅为4% 2006年,美国商会(上海)公布的调查: 五年来,技术人才的缺乏,首次超过官僚主义, 成为在华美资企业最头痛的问题。
据统计,社区学院占美国高校总数的40%,达 1200多所;在校生1000多万,其中修学分的有 540万人,占美国大学生总数的 44% 60—70年代,日本高等教育学生数增长了 141%, 其中短期大学学生数增长了215%,高等专科学 校学生数在1962—1970年间增长了213%。 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是多科技术学院。 1969—1973年,英国通过合并原有技术学院和继 续教育学院,组建了30多所多科技术学院。这些 学院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
高等教育结构
“985工程”(39所)—— 1998年5月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 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 “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 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由此,中国教育部 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工程”。 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 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 等教育建设工程。
能级结构 1995年 35所---教育部主办和管理 高校 323所---中央其他部委主办和管理 1054所 696所---省、市、自治区主办和管理 *目前有高校2000所左右
地区结构
第一层次---北京、上海、广东、湖北
第二层次---浙江、福建、河南 第三层次---云南、贵州、甘肃 中心城市模式: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 梯度结构模式
科类、专业结构 *20世纪60年代 ----专业种类多(600多个) 专业结构不合理(工科专业多,其他专业少) * 20世纪80年代 ----专业种类多(1000多个) 专业划分细,口径窄
*目前----
专业数大大方法过事 教学模式单一
形式结构: *主要形式----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目前民办大学异军突起
第九章
高等教育结构 和管理体制
学习要求: 1、识记高等教育结构及和它相关名词的概念。 2、理解国外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 3、掌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及改革策略。 4、掌握三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高等教育结构
(一)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 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 用的形式,这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 综合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两大部分。 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是指与经济、社会发 展等外部因素关系密切、事关高等教育总体的 高等教育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基本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基本途径以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基本途径为标题,本文将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学科结构,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关键途径之一。
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三、加强高职教育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高职教育建设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研究生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增加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内部管理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之一。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涵盖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建设、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内部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
这些途径互相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第五章 高等教育结构
类型结构、区域结构、 微观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师结构、 学生结构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一、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水平结构):高等教育
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 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国外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横向结
构) 12种学科门类
三、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不同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一般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与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成 人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广播电视大学、职 工大学、教师进修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
办学主体不同:公立高等教育和私立(民办)
类型结构
单科性院校
多科性院校
综合性大学
五、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
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状况,高等学校数量、类
型、层次的地区分布情况 高等学校的区域不平衡
第三节
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世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对我国 高教结构改革的启示
高等教育的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章 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概述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概述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
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高等教育的结构
宏观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
美国: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四年制大学或
学院本科、研究生院三级 日本:短期大学、大学专科、高等专科学校和 专修学校(第一级);大学本科(学部);大 学进修科和研究生院(大学院) 法国:两年制短期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第一、 二阶段和大学校教育;大学第三阶段教育和某 些专门教育高级阶段
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
结构与功能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相同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如职业技术教育,德国,在中等教育阶段;美 国,在高等教育阶段。这是因为多因素的作用, 现实的和历史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文化的等 等。 说明一个国家不能照搬他国的高等教育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1.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 传递和创造。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由社会分工所决定。 人类的社会活动可分为:社会的生产活动 社会 的组建活动 社会生活活动。 社会机构分为三类:社会生产机构 社会管理机 构 社会生活机构。 而教育机构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机 构。在某种程度上是生产机构和管理机构正常运 转的先决条件。 高等教育基本功能的特点:稳定性 潜在性 表 现形式多样性。
3.形式结构 (1)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 独立学院 高 等专科学校 短期职业大学 (2)成人高等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 农民大学 职工大学 独立的函授学院 教育学院 管理干部 学院 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2001年,全国成 人教育在校生455.98万人,而普通高校本专科 生719.07万人。 (3)自学考试 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 试有机结合。至2002年上半年,在籍考生1704 万人,累计毕业生370万人。专业11大类,280 个专业。是我国个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高等教育 形式。
德国 五类 (1)综合大学。 (2)师范大学。 (3)神学院。 (4)艺术和音乐大学。 (5)高级专科学校和综合高等学校。
日本 四类 (1)学部大学。 (2)短期大学。 (3)高等专门学校。 (4)专修学校。
国外高等学校能级结构的多样化与完善程度,反 映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初级,中级,高 级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取决于社会。
高等教育结构: 宏观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 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管理体制结 构。 微观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 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
第3讲.高等教育结构 PPT
• 1.含义:不同办学形式、学校类型的构 成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特点 • 学生年龄多样化 • 举办者多样化 • 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 • 培养目标多样化
五、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
• (一)含义: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 成状态。
• (二)影响因素: • 1.地理环境 • 2.经济环境 • 3.科技文化环境 • 4.人口环境 • 5.政治环境
• 中分类(专业科类结构):人文科学、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等再划分。
• 小分类(学科专业结构):
• 2.影响因素
• 它受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 素影响:
• 本世纪50年代 ,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全 面仿效前苏联。至1953年初 ,全国高等学校共 设有专业215类。
• “文革”到1986年期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非 常混乱 ,专业种数达到1343种之多。
试点、推广,循序渐进)
(三)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 1.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 2.高等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 (四)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的方法论意义(P25)
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 1.层次结构的含义 • 含义:层次结构亦称水平结构,主要指高等教
• 到1993 年7 月正式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专业目录》,设置专业为504种。
• 国家教委1997年4月发出了《关于进行普通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专 业种数减少到249 种。
• 高等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的优化 • 我国高等教育科类与专业管理基本属于目录管
理制度,有着很强的计划经济痕迹。
• 微观结构一般指高校内部的教育结构,包括学 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队伍结构、基础设施结 构等。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关乎个人的成才和社会的进步,更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由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育组成。
学士学位是本科教育的最高学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则是研究生教育的层次。
三者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目前正处于高等教育迅速普及的时期。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经超过5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保证教育公平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建设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同时,高等教育的评估和监管体系也得到了加强,确保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从招生制度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国家也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向质量导向、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也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中国的高等教育积极参与到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同时也鼓励中国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这种国际间的学术互动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教育影响力。
总的来说,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仍存在差距等。
第六章 高等教育结构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概述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 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结 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 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 结构、队伍结构、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本书主要指宏观结构)
二、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型
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 能级结构 地区结构
形式结构
第二节 我国高教结构的状况和特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关于层次结构,几经调整,由不合理到比 较合理。 关于科类专业结构,建国后不断调整,有成 功经验,也有一些教训。 学科偏理工——学科相对合理;专业口径 窄——专业口径宽;专业量多——专业量 少(249)。
关于能级结构,一般划分为3个能级:研究生院— —本科大学——高职高专院校。 但在本科大学内部,也有能级划分。主要有3种划分: 一是中央部委管理的重点大学——地方省属高校; 二是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 学——教学型大学。 三是“211”“985”大学(国家重点建设)——普通大 学(国家非重点建设)。 关于其他结构
第三节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
一、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 (一)一体化模式 指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教育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 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构。 好处是资源共享,对提高低层次教育质量有一定 意义,但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增加。
(二)多样化模式 强调不同的培养目标、模式与特色。如美国存在 大量的社区学院;有巨型大学,也有小型大学。 (三)对我国高教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 1、办出特色。 2、为地方服务。 3、建立转学机制。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即不同层次的学位和学历体系,是构成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学位层次和学历层次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一、学位层次学位层次是指通过在高等学校获得一定学分或者经过一定学业年限,取得硕士、博士等学位级别的教育层次。
学位层次的设立和管理,旨在对人才的培养水平进行评价和认定,也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重要标志。
在学位层次中,本科是最基础的层次。
本科学位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以后学习深造和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硕士学位是学位层次中的研究生阶段,是对本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硕士学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独立研究工作。
博士学位是学位层次中的最高级别,也是高等教育的顶尖水平。
博士学位要求学生独立开展深入研究工作,能够做出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并对所研究的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二、学历层次学历层次是指通过获得一定学分或者经过一定学业年限,在高等学校获得的学历级别的教育层次。
学历层次的设置和认定,是对学生在学习一定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评价和认定。
学历层次中的专科层次是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层次。
专科学历培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了大量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本科学历是高等学历中的基础层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阶段。
本科学历要求学生通过一定年限的学习和培养,掌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学历是高等学历中的深化层次,是对本科教育的进一步提高。
研究生学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设立和管理,对于推进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近十几年来,浙江抓住机遇,实现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2008年,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7所,在校生86.8万余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奠定了高等教育大省的地位。
未
来一个时期,浙江要实现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的转变,需
要尽快从外延扩张为主转向内涵发展为主,通过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从“补偿性增长”向“适应性增长”并努力向“战略性
增长”的方向转变。
在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中,层次结构与科类结构
作为高等教育系统具体运作方式的综合体现,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特
别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优化层次结构与科类结构无疑是一个亟待
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1浙江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的现状及存有的问题
“教育结构的依据和归宿,一是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二是教育
自身的本质和规律。
”1科学发展观和“文化大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外向型经济纵深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
调整优化等,必然引起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对应调整,这种调整主要体
现为高等教育外延扩张以及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等的持续优化。
1.1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是高等教育各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是一种纵向结构。
2008年,浙江普通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在校生比例为
4.13%、53.79%、42.08%,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2。
根据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合理的层次结构应该是“金塔型”
结构,既专科是塔基,本科是塔身,研究生是塔顶。
由此可见,浙江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存有着三个问题:一是研究生教育所占的比重较低,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逐步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本科教育所在比重较大,扩张速度过快,不仅向下挤占专科教育
资源(主要是生源),短期内向上又多数不具备升格的能力;三是专
科教育所占比重偏低,社会的关注点都在本科以上,专科教育备受冷落,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空间受到影响。
1.2科类结构
科类结构是指高等教育中各科类教育的构成情况,是一种横向结构,
具体分为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两个层次。
由表1可知3:第一,学科结构全面,覆盖11个大类,国家专业目录内一级学科设置比例高达
97.2%,这与浙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相协调,但
是理工类与人文社会类发展比例失调。
随着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文社会学科类
人才需求将持续增加,目前人文社会类所占比重偏低的情况将会制约
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专业布点广,设置较全,除去目录外专业数53个,实际设置目录内专业数198个,占比79.5%,但同时存有专业布
局不合理、专业设置过细、口径过窄等问题。
对浙江30所本科院校的
专业设置状况调查发现,28所设有“英语”专业,26所设有“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专业,23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21所设有“市场
营销”、“艺术设计”专业。
近几年新开设的大多是投入不大、短平
快性质的学科专业,一些热门专业和通用性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现象
较严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和应用专业发展不够。
2优化浙江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的对策思考
2.1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梯度合理、职责明晰
首先,纵深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层次结构的重心。
纵向发展研究生
教育是指增加研究生的培养数量。
浙江研究生毕业生数、招生数及在
校生数的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
和协作机制,大量培养浙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深入发
展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指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
创新,改革单一培养模式,推动现有研究生培养机构与科研机构及企
业的合作培养,构筑教育系统内外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其次,合理定位,分清职责,形成梯度合理的层次结构。
根据各高校
实际情况划分不同层次,各层次的高校合理定位,明确职责,强化自
身特色。
浙江高校可划分为四个层次:①研究型大学,如浙江大学。
此类大学办学条件优越,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位
居国内一流,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②教学研究型大学。
这类大学办学历史较悠久,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较雄厚,教学水
平和科研能力都较强。
“学术性”和“应用性”两方面兼顾,研究生
教育与本科教育并存,但侧重于本科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
如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
③教学型大学。
此类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
这类大学是浙江高等教育的主体,中国计量学院、浙江财经学院、嘉
兴学院等属于这类高校。
④技能型院校,即高职高专院校。
这类高校
具有专业设置灵活、岗位针对性强、学制短等特点,能有效地建立服
务地方经济的低重心高等教育,培养地方所需的从事生产、服务和管
理的各类实用技能型人才。
第三,以分层次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共同发展。
目
前高校中盲目攀比,争相进行办学层次升格的现象比较普遍:一心求
大求全,专科想升本科,本科争设硕士点、博士点,争“名分”,追“正统”。
这与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不分层次的“一刀切”、评价指标量化等有很大关系,对所有高校不分层次用同一个量化指标
进行评价排序刺激了高校互相攀比、积极“跑点”。
因此,必须建立
科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促进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共同
发展。
4
2.2优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调整与需求适应、改造与发展并举
科类结构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基础。
一般认为,科类
结构的调整就是指学科专业的新增和缩减,因此,调整与需求的适应
性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新增学科专业与需求的适应性。
因为
高等教育周期较长的特点,使得学科专业的设置与需求往往会不协调,一般表现为滞后性。
因此,学科专业的设置应适当超前,这样等学生
培养出来以后才能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和同步。
第二,缩减学科专
业与需求的适应性。
对社会需求不旺盛的学科专业应缩减,学科专业
需求的旺盛与否可以通过相关的指标来衡量,具体指标包括生源报考
录取情况、学科专业就业情况、毕业生工资市场价格等。
科类结构的改造与发展并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科类要
综合化。
调整学科结构,形成门类齐全、适应社会发展的的学科结构。
因为交叉学科的发展,很多学科打破单一的学科隶属关系,走向综合化,为了适应这个变化,我国的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已强调课程的
综合化,淡化专业界限。
第二,改造长线专业。
这里所谓的长线专业,主要是需要长期进行教育投资的专业,包括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基础
学科专业,如数学、物理学、哲学、经济学、历史性等,另一类是曾
一时成为热点但因大量招生造成近期需求饱和的新办专业。
对于前一
类长线专业应当从调整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方式、改造课程体系设置
等方面进行专业内涵优化。
对后一类长线专业则应当通过控制招生规模、拓宽专业口径等方式加以优化。
第三,保护优势专业。
优势专业
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师资、设备等教学力量优势的专业,另一种是
具有地方资源、支柱产业等经济力量优势的专业。
对前一类专业中的
基础学科专业应当予以保护,并采取按理论型、应用型分流培养的办法。
对后一类专业要走“外延式为主,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
模式,办出地方特色。
对既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又具有师资力量优势的
专业,则应大力发展,以学科群体建设为支撑,努力办成该地区的重
点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第四,优先发展紧缺专业和
应用型专业。
加快紧缺专业建设,培养社会经济紧缺人才,主要是金融、外贸、法律等领域的专门人才,生物科学、环境保护、新材料、
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以及高新产业所需的掌握先进
制造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产业所需的
专业,加大与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重点发展电子、化工、医药、文化等面向浙江支柱产业的专业。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